从教学案例的片段中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doc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下面就浅谈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习小数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一些水果,总共花了22.5元,其中苹果花了8.5元,橘子花了6元,香蕉花了5元,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小数的概念,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小数的运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游戏化的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在教学习数字大小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比大小的游戏: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排成由小到大的顺序。
通过这样的游戏化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加深他们对数字大小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引导性的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引导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习加法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引导性的问题情境: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要求学生通过图形、实物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力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常常面临各种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既是学习的挑战,也是教学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情境,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创设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问题情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小学数学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情境包括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过于抽象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具体情境下的理解。
这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认识和感悟。
2.课外练习和实践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往往只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际应用和实践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方式单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解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
这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解决方式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情境,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来解决这些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设计情景化的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1.设计情景化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设计情景化的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授几何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感悟和发现几何知识。
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舞台,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则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问题情境的创设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案例,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喜欢探究和想象,因此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创设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问题。
在教授加法和减法时,可以设计类似“小明放了5个气球,小红放了3个气球,一共有多少个气球?”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促使学生动脑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太过简单,否则就无法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和挑战性。
在教学乘法时,可以设计类似“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4个红桃,他一共有多少个红桃?”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考验学生的乘法计算能力,又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还需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契合。
小学数学课程是有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定向设计问题情境。
教学三角形时,可以设计类似“小红画了一个三角形,它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各边的长度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引导学生巩固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又能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多元的,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也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手段进行呈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开场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通过一些情境创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下面我们来一起设计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看看如何将课堂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情境一:日常生活中的量的比较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量的比较吗?学生:比如什么地方呢?老师:比如在购物时,我们需要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然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在做菜时,我们也需要比较不同食材的重量,保证食材的搭配合理。
那么今天我们来模拟一下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看看该如何进行量的比较。
(老师准备了一些不同商品的价格、重量等数据,让学生们用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和计算)通过这个情境,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了量的比较的重要性,也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境二:游戏中的几何知识运用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一起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用到几何知识,看看谁能最快地解答出来。
(老师设计了一个几何知识题目,要求学生们在游戏中进行解答)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情境三: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老师提出一个实际情境,比如交通拥堵问题,让学生们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通过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学生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情境四:数学游戏竞赛通过数学游戏竞赛,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六、结语通过以上的情境创设,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情境创设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希望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多多尝试情境创设,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例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目标所需的各种情境,通过教师故事、问题、图表等手段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情境创设”问题。
本文将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情境创设过于抽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往往过于抽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在教授分数相关知识时,教师以一个并不真实的生活情境为例,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将它分成4份,邀请小朋友来分,但小朋友只分到了3份等。
这样的情境对学生来说并不真实,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情境的抽象性成为制约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解决。
在教学分数的情境创设中,可以用学生课间的水果分享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或者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和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分数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情境的亲和力。
二、情境创设与学科知识不对应有些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往往忽视了情境与学科知识的对应关系,导致学生在情境中难以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在教学面积的情境创设中,教师用了一个汽车停车场的情境,但情境中并没有具体涉及到面积的概念,学生很难在情境中找到与学科知识相对应的内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更加注重情境与学科知识的对应。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创设一个小花园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花园的面积,来理解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情境创设与学生现实经验脱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容易与学生的现实经验脱节,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情境中的数学概念。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在瞬息万变的教学现场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处理。
下面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为例,进行创设和讨论。
一、情境创设1. 情境描述在一节三年级数学课上,老师准备进行有关小数的教学。
在讲解到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概念不是很清楚,他们对于小数的大小比较存在一定的困惑。
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小数越长越大”“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越多越小”等错误的认识。
2. 学生表现部分学生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概念不清楚,不理解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与大小的关系,存在诸多误解。
3. 教师反应老师意识到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原理。
4.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是一个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学生可能会产生“小数越长越大”、“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越多越小”等错误的认识,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误区,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
三、情境处理1. 教学引导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实际物品或图片进行展示,通过比较长短、大小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小数大小的关系。
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绳子或者不同大小的水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大小、长短等方式感知大小关系。
2. 举例说明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购买水果的价格,运动员的成绩等,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大小关系,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知小数的实际意义,明白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兴趣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问题情境是通过创造一个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一些探究。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讲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时,可以设计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比较商品的价格,判断哪个商品较贵、哪个商品较便宜。
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挑战性。
通过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讨论二维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小明想用方形的瓷砖铺一块规定大小的地面,如何计算需要多少块瓷砖?这个问题情境既能够引发学生对面积概念的思考,又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讨论和交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讲解分数的比较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小组内的学生尝试制作一个标有不同分数的等角三角形,让其他小组猜猜看它们的大小关系。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情境的连贯性和扩展性。
问题情境不仅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还要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拓展。
在讨论分数加减法时,可以以一个假设交友的故事为情境,让学生思考主人公根据朋友之间的分数关系进行转账和借贷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还能够引发学生对其他数学概念的思考,如倍数、约数等。
从教学案例的片段中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从教学案例的片段中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问题情境概述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数学课更是如此,离开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那么何谓问题情境呢?下面我们就从问题情境的概念入手,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探讨。
要弄清什么是问题情境,有必要先考察一下什么是“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问题”一词有多种释义,其中可与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有关的是下面两条: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②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释的矛盾、疑难。
不过这两种释义都较强调“问题”的常规性和客观性,与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的涵义似乎还有一些出入。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心理学家眼中的“问题”是怎样的。
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问题是机体缺乏可以利用的现成反应的情境。
”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认为:“问题是完型上的缺口。
”信息加工学派心理学家则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目前,大多数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赞同美国学者纽厄尔和西蒙(Newell & Simon)对“问题”所下的定义:“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显然,心理学家更倾向于从人的主观心理方面来解释什么是“问题”,在他们眼中,“问题”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情境,是一种与缺乏、困惑、矛盾联系在一起的心理状态。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情境。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什么是问题情境,我们不妨给问题情境下一个定义: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对客观方面的问题作出主动反应,觉察到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困境,是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应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能形成问题情境的,能否形成问题情境,关键是要看问题能否刺激并引起主体主动作出反应,并进入上述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学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环。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包括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
一、问题情境的重要性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能够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问题情境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1. 融入故事情节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嵌入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通过参与理解并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老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一个宝藏的故事,要求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描述,找到宝藏的具体位置。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
2. 创设实际情境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些实际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分数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模拟购物,算出总价并找零。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体会到分数的实际应用,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3. 引导探索和发现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并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教学《时间的长短》在教学时间的长短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长短并学会利用时间单位。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设计一场情景游戏:学生分成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任务,比如收拾教室、组织游戏等等。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课程越来越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问题情境是指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情境,有着明显的数学参照物,能够同时实现知识教学和问题解决的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真实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教学组织学生到操场上排列人数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合理的排队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创设数学情境,比如在超市购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商品价格、找零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二、游戏情境游戏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情境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例如,在数学乘除法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三、图表情境图表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情境之一,通过图表的使用,能够方便地呈现出数据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教授学生面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颜色、形状等图案更加深刻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四、故事情境故事情境是一种生动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在故事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设定,引导学生发掘问题,学习知识点,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时,教师可以通过“小明买苹果”的故事情境,帮助学生了解货币等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如何算出购买苹果的总价,并找零。
五、挑战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挑战情境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的计算习惯数时,可以通过设定一些有趣的题目来挑战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往往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困难和枯燥。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本文将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并提出几种可行的方式。
一、生活情景法当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景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时间概念时,可以将问题情境设置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应用,让学生解决类似于“小明从学校回家用了多长时间”、“上课铃响了,离下课还有多长时间”等问题。
这些问题情境既能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又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竞赛情景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竞赛情景,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两组学生之间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进行加减法运算,从而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角色扮演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扮演角色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在教学几何形状时,可以设计成让学生扮演建筑师或者园林设计师,让他们设计自己的房子或者花园,从而学习几何形状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既能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能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实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来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测量长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标尺或者其他工具进行测量,并观察并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从而理解长度的概念。
通过实验观察法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增强他们的学习实践能力。
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宜过于复杂,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时候,可以以学校操场或者教室等实际场景作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进行测量和计算,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又能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逐渐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还能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不感兴趣,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或情景,增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学习时间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观察和计算,从而理解时间的概念。
通过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突出学科的发展性和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结合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和探究。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引言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是否生动有趣、情境设置是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的重要性1.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来源于兴趣,对于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来说,创设问题情境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为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往往具有多样性、多解性、矛盾性等特点,能够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3. 能够使知识更具有生活实践性小学数学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其内部有很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联系。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的方法与策略1. 选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的第一步是要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背景。
可以选择小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实际问题、或者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比如购物、游戏、家庭生活等。
通过这些情境,学生可以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共鸣,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制造矛盾和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挑战性。
在长度单位的情境中,可以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思考到底是选择哪个测量工具更适合,或者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单位换算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3. 包容性与引导性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中,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引导措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一环,在提高孩子的数学学科素养的同时,以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技巧,如何创设合理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中获得快乐,并同时产生有效的学习成果,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问题情境的设计理念与策略1、贴近孩子实际生活,围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实际问题推动学习。
小孩子更容易接受贴近自己、更加有意义的学习,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经历,如家庭购物、校园活动和家庭生活等,从日常生活中拔出数学问题,用熟悉的生活经历和具体问题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发现数学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
2、以逻辑规律为前提,让孩子发现规律,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归纳推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问题情境设计的中心从解决具体问题转变为发现问题的规律,让孩子从规律归纳推理,而不是仅仅把问题解出来,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知识,也可增强他们的推理能力。
3、建立有关性的数学综合性学习,让知识融会贯通,拓展想象力。
问题情境设计,可以让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把平面几何、数量关系、单位换算、代数、概率等课程贯穿其中,让孩子学习的更有前景,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趣味的问题探索中,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策略1、利用评价模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
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出问题,让孩子进行解决时,可以采用评价模式,例如多元化评价模式,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是把孩子的探究过程、学习思路、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等都作为考核的因素,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让孩子克服难点,发现学习规律。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把一些难点问题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提出问题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时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引导,利用讨论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有效地引导孩子们获取知识,学习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一、引言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提供一个实际的问题场景,帮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1.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的一致性问题情境创设应该与学习内容相一致。
问题情境应该能够体现出学习内容的本质特征,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
2.问题情境的真实性问题情境创设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情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问题情境的适度问题情境创设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但也要注意问题的适度。
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可能缺乏思考的动力;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可能会感到无助。
问题的难度应该适中,能够促使学生思考。
四、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1.活动课堂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在活动课堂中,通过实际活动的引导,将数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产生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例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例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构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思考和应用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情境创设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情境创设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但是教师在选择情境时往往会遇到情境设置不够贴切的问题。
一位老师在教学“寻找规律”的内容时,选择了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例子进行讲解,导致学生无法对情境产生共鸣,无法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那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情境创设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但是教师在情境创设时经常会出现情境难度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难度过大,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解决,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些教师则将情境难度设置过低,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挑战和提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情境,确保情境中的问题和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挑战而不是难倒他们。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贴切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产生共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情境,确保情境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挑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设计情境,确保情境中包含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和应用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地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情境创设的效果。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可以加强对教师情境创设能力的培训和指导,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例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例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情境创设在实际教学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情境创设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数学知识点。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是否使用情境创设。
有些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很难通过情境创设来展示和解释,这时候强行使用情境创设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学生的困惑和误解。
在使用情境创设时,教师需要慎重考虑,确保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情境创设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和经验。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有些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可能设计的情境过于复杂或者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甚至产生疏远和排斥情境创设的情绪。
教师需要在设计情境创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确保情境创设能够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情境创设需要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并非一种万能的教学手段,它需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相互补充和促进。
有些教师在使用情境创设时,可能过分强调情境创设,而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情境创设,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情境创设需要与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对情境创设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和改进。
有些教师在使用情境创设时,可能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馈,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改进。
教师需要注重对情境创设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教学效果的最终实现。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浅谈数学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广大数学教师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借助生活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借助生活实际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喜爱和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家庭中的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做饭、出行等,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增强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发展。
因为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发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挑战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或挑战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促进他们的思维拓展和能力培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如文字题、图形题、逻辑题等,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维的转换和迁移,从而达到思维训练和发展的目的。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
只有将问题情境设计得贴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例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例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会利用“情境创设”这一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情境创设就是创造一个能够让学生自由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进行详细的例谈,希望能够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表现为情境创设不够贴近学生生活,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授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时,教师可能会利用一些与学生生活毫无关联的情境来创设,比如用太阳的光线和影子的关系来引出几何图形的形状和性质。
这样的情境创设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但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毫无关联,很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可以尝试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境来进行情境创设。
比如在教授面积知识时,可以利用学生教室的大小来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在教授容积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水杯和水壶来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表现为情境创设缺乏趣味性,缺乏吸引学生的亮点。
很多情境创设往往只停留在教师的简单创设,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在教授分数知识时,教师可能会用一些生硬的题目和问题来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很难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可以尝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来进行情境创设,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教授方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呈现一些方程的实际应用场景,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究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方法;在教授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解决函数问题。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问题情境的意义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创造一个类似于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有限,而生活中的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因此,老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的场景为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通过售货员和顾客购买商品计算货币数目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
这样,学生容易根据自身经验和认知,将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2.使用真实物品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通过使用真实物品来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食品、水果等真实物品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拿取物品数量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数字背景是指利用数字及数字形式构造出的具体场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数字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利用数字银行卡的充值和消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
有了数字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三、问题情境的实施应用2.问题情境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应用。
3.问题情境的难度需要与学生实际能力和水平相适应。
4.问题情境需提供足够多的练习机会,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四、结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学案例的片段中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数学课更是如此,离开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 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那么何谓问题情境呢?下面我们就从问题情境的概念入手,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探讨C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什么是问题情境,我们不妨给问题情境下一个定义:所谓问题情境, 是指个体对客观方面的问题作出主动反应,觉察到一定的目的而乂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困境,是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应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能形成问题情境的,能否形成问题情境,关键是要看问题能否刺激并引起主体主动作出反应,并进入上述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那些不需经过思考、单凭记忆就能解决的问题,显然就不能形成真正的问题情境C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
因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困惑,进而产生不满足感。
所以说,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
然而,一些教师仅仅为了追求“时髦”,不顾学生的感受,课前花费不少精力,绞尽脑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还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
陈祥文在《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中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定的新颖性,灵活的技巧性,明确的目的性,适度的障碍性。
下面笔者就一些教学案例谈一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一)乏味无趣“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个数”教学片段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如下练习。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边说边演示课件)一群鸭妈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就想请大家帮她们做一件事。
她们呀,一不小心把各自生的蛋给搞糊涂了,你们能帮助她们分清楚吗?屏幕上出现了写着得数的6只鸭蛋和6个算式。
教师开始指名回答。
这时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什么游戏,一点都没有趣。
如果没有学生的那句“一点都没有趣”,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家可能认为总体来看它还是可以的。
教师在授课时,她有一种创设问题情境意识的伴随,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种好的倾向。
但是,为什么最后换来的却是学生会有种“无趣”的感觉?难道这不应使我们深思吗?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些教师往往是盲目的,他们习惯性地套用前人们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照搬照抄,直接拿来就用,一点创新也没有,多年教学下来就那么儿个老套的问题情境换来换去反复用。
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何以能感兴趣?这段教学是三年级的内容,像这类游戏式的问题情境,似乎成了低年级数学课的保留节目,这一类的问题情境,在笔者看来仅适用一年的学生。
因为在这样所谓的游戏式的问题情境中大多数学生都只有“看”和“听”的份。
一开始,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学生来说,屏幕上的动态画面还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但是时间长了,这样过于单一的方式就很难再激起他们深层次的兴趣了。
(二)目的不明“9加几”教学片段(有改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呈现出书中游乐园的主题图,并随之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
(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许多树。
生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
生 3 (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图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针对上述这三种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教师意料之外的……上面这三种回答,一定不是这位教师想要的,学生这样的回答,一时间让她措手不及。
可是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学生故意扰乱课堂?或是他们有意不想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样看来,问题就是出在教师身上了。
上述的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且过于宽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为这样宽泛的一问,使得她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
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在这样宽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大胆想象。
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只注重了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认真考虑。
所以造成了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产生那么多与数学无关的回答,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离题万里。
虽然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
(三)脱离生活“四则混和运算”教学片段师: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
星期天,老师来到商场,看中下面两种款式。
第一款:4件共456元。
第二款:每件121元。
师:哪种款式便宜?便宜多少元?学生口答算式:121-4564-4师:这道题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口述运算顺序……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看到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单价的,没有标4件一共多少元的。
”教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理解运算顺序,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但是,她创设的这一问题情境,没有尊重生活规律,随意更改了事实,使得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不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这就是说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是现实的,要符合生活实际的,因为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容易调动己有的生活经验。
如果我们的教师再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前,不假思索,不联系生活实际,那么,就会使学生产生“原来数学是编造出来的”想法。
这样怎么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他们怎么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简单庸俗“折扣”教学片段师:老师这件衣服漂亮吗?生(齐说):漂亮!师:对于这件衣服,你想说什么?生1:老师,你这件衣服是哪儿买的?生2: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生3:这件衣服是哪儿生产的?什么牌子?(省去一些更不着边际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中,除了第二名学生提的是有关价钱的问题外,其他问题都与数学知识毫无关系,如果仅从教师和学生的提问中看,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位教师要做什么,用意何在?教师只是把生活中一个实际问题原原本本地拿到课堂上来,以此充当问题情境,而这样的缺乏数学化加工的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提出有意义吗?表面上来看好像很热闹,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但这样的提问,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否具有挑战性呢?这些漫无边际的发言又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多少联系呢?问题情境中没有数学问题何以称其为“问题情境”?但问题情境中存在的“问题”能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它又算不上是一个好的问题情境。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挑战性,提出的问题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在“创设问题情境一学生自主探究一建立数学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己构成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教师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并可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但是,当我们审视、反思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存在着很多低效的现象。
并不是每个问题情境的创设都能引起学生们积极思考,对于那些浮浅的问题,学生脱口而出;而对于那些极难而又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问题,学生摸不着头脑,理不清头绪,找不出正确答案,从而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如何避免问题情境中一-些不良倾向的影响,从而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杨庆余教授曾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指出:“所谓有效,首先是指创设的问题是儿童感兴趣的,能激发儿童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第二,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儿童有经验支持的,且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的;第三,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儿童有可能提出问题或假设的;第四,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儿童有可能尝试和探索的。
”受此启发,笔者结合自己实践中的教学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以有效地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而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特别是小学生,趣味性的知识可以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营造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某教师教学钟面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出示谜语幻灯片,再配上背景音乐,乐终让学生说出谜底,并说明为什么?谜语如下:(1)兄弟两个来竞走,哥哥倒比弟弟短,弟弟走了十二圈,哥哥刚好走一圈。
(猜一物名)(时针,分针)(2)说上午不是上午,说下午不是下午。
太阳当空照,两针合一处。
(猜一钟点)(12点)(3)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点整。
(猜一钟点)(6点)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的喜好,这位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编成谜语,让学生猜,从而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这样既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了其思维能力。
(-)创设目的性问题情境从上述的问题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教师提出了宽泛、且没有明确的目的问题,才导致学生的回答一片混乱。
因而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目的性,提出有目的指向性的问题。
问题情境中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一节课的问题很多,如果不加选择往往会使问题繁杂而缺乏中心,抓不住重点、难点,从而造成事倍功半。
教师设计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时,首先要服从教学目标,考虑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学会何种技能,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提炼出能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中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某位教师在进行“千克的认识”教学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蚊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