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5 太阳系|教科版 (3)
《太阳系》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期第三单元《宇宙》第5课《太阳系》这一课知识点比较密集,内容比较抽象,我根据六年级学生具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学校计算机室的条件,这一课的教学我让学生们在学校电脑室里进行学习。
先教师告诉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系的知识,然后分小组进行整理,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这样可以构建“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式的多项交流学习机会,形成“教师指导——学生个体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态组合,在网络教学中营造自主探究的宽松环境。
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研究重点——自主学习——交流汇报——知识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地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识。
2.探究目标:培养学生上网络自主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加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收集到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情况及有关数据,进行整理,有条理地交流太阳系的天体特点及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交流介绍八大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及运行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的PPT课件,师生上网的计算机室保证计算机和网络正常使用。
教师课前先预览一些相关网站。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师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在网上给你们播放一段非常好看的录像片,你们想不想看?(播放一段杨利伟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
你们看到了什么?欣赏完我们美丽的家——地球,你是否也想到太空去看一看呢?二、学生自主探究1.初步探究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亲临”太阳系参观游览。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我们了?(电脑上出现在各自轨道上运行的八大行星)。
那就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看你都能发现些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言)学生活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教案2(2022新版)
1.太阳系大家庭【教材分析】《太阳系大家庭》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5-6年级的以下相关学习内容。
本课,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日、地、月系统的基础上,把探索范围扩展到整个太阳系,研究太阳系这个“大家庭〃。
聚焦环节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这个系统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
探索环节安排了三个内容:1 .在活动手册中添加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2.了解太阳,学生通过阅读提前准备好的“太阳资料单”,或在互联网搜索查找相关信息,筛选和提取有用信息,了解太阳的基本信息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了解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建构对太阳系的基本理解。
研讨环节包括两个研讨问题:1 .太阳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体?2.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他们所画的太阳系大家庭,利用班级汇总表,得到相比照拟完整的太阳系天体示意图。
学生在这里只需要做简单了解和比天体的特征,不做具体数据的处理。
教师可以展示太阳系的示意图或视频资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太阳系的空间概念,并从中感受到宇宙的魅力。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彗星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对日、地、月系统有一定的认识,会从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关于太阳系、行星、恒星、卫星的相关知识。
个别学生还能提到黑洞、暗物质等更深奥的知识。
但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浅薄的,不成系统的,既缺少客观的认知,也较少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经历回顾旧识、收集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筛选与汇总、建构新知的系列探究过程,进一步了解太阳及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教学设计2(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教学设计2(新版)一. 教材分析《太阳系大家庭》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和天体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太阳系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和天体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勇于探究。
但同时,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模型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
2.让学生掌握太阳系的运动规律,理解各行星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构成,各行星的特点,太阳系的运动规律。
2.难点: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各行星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
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太阳系的模型和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太阳系模型和动画。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2.呈现(10分钟)呈现太阳系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太阳系中各行星的名称。
教师讲解太阳系的构成和运动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太阳系的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太阳系模型,并讲解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
5.拓展(10分钟)讨论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以外的宇宙是什么样子?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太阳系的构成和运动规律。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太阳系大家庭》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精美的插图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地球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太阳系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各行星的特点,知道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太阳系的探索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2.教学难点:理解太阳系的概念,掌握各行星的特点,认识到太阳系在宇宙中的渺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思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阳系的奥秘。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广阔和神秘,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探索兴趣。
2.探究太阳系的组成: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特点。
3.了解各行星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模型、阅读教材,了解各行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4.认识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学生通过观察宇宙模型的演示,认识到太阳系在宇宙中的渺小,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意义。
5.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布置拓展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3(2022新版) - 复件(1)
第三单元宇宙1.太阳系大家庭1.太阳系的组成: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黑子日冕太阳光球上的米粒组织2.了解太阳(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
(3)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4)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5)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6)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7)常见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3.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月球和木星、金星组成的“笑脸”流星小行星带1997年4月5日早晨,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海尔波普彗星(1)矮行星:与行星一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
最著名的矮行星是冥王星。
(2)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两颗行星轨道之间,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3)卫星:指围绕一颗行星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
可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
例如,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4)彗星①彗星也绕太阳公转。
②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③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每76年出现一次。
(5)陨石也称“陨星”,是来自行星际的流星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未被烧蚀尽而坠落到地面的残体或其碎块。
陨石的矿物成分主要是以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为主的硅酸盐矿物以及金属铁、镍(铁纹石和镍纹石)。
4.一些比较小或者比较远的天体,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更好地观察。
2.八颗行星1.给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排序按距离太阳的近远排序直径由大到小排序2.水星是八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
水星外貌酷似月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水星是太阳系中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3.金星是除了太阳和月球外,人眼能够看到的最亮的天体。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1.太阳系大家庭【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1课。
之前的教材对日、地、月系统有一些阐述,本课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研究太阳系这个“大家庭”。
在聚焦部分,本课通过问题“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来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这个系统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为学生接下来全面认识太阳系奠定基础。
探索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一是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
二是了解太阳,让孩子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关于太阳自身的一些特点。
三是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
通过研讨两个问题“太阳系大家庭中都有哪些天体?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将太阳系的一些信息进行补充整合,让孩子知道太阳系是怎样的一种天体系统。
最后教材用比较特殊的天体彗星做为拓展部分,再次提高孩子探索太阳系的兴趣。
【学情分析】很多学生对于太阳系有所了解,但是之前的了解很多学生只是信息非常的琐碎,本课通过学生的广泛搜索、收集资料和集中研讨,让孩子对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深入了解太阳系中的一些天体等。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和太阳系。
[科学思维]用分析、讨论的方法,能丰富、修正、完善原有对太阳系的认识。
[探究实践]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能用图画的方式来描述太阳系。
[态度责任]在了解太阳系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其他天文现象,增进对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和太阳系[难点]能够根据资料画出相应的太阳系天体图。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班级汇总图。
[学生]1.课前收集的关于太阳系及太阳系中各天体的资料;2.每人一份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班级汇总图1.回顾太阳、地球、月球三球的关系和主要特点,明确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大家庭》教学设计
1.出示彗星的相关资料,展示彗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
2.介绍太阳系的边界和范畴,让学生认识到太阳系整个系统的空间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日、地、月系统的回顾抛出问题,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为学生全面认识太阳系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第二个活动,学生可以经历对太阳系的信息收集、筛选、提取、加工过程,能充分了解太阳系;第三个活动引导学生用肉眼观察看得见的天体以及借用工具观察距离很远的天体,启发学生对天体的相对大小、与地球的相对距离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
(3)教师根据学生提取的信息,归纳总结并板书太阳的基本信息。
3.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
学生根据记录汇报自己所知道的太阳系中的天体,并对这些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有些天体可以直接观察到,如月球、木星、金星等;有些天体比较小或者距离地球比较远,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更好地观察,教师可以出示它们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太阳系大家庭》教学设计
课题
《太阳系大家庭》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1课。本课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3.4.1中的“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日、地、月系统,本课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研究太阳系这个“大家庭”。
教科书探索板块中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除了太阳、地球、月球以外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然后与同学交流。第二个活动,学生将重点了解太阳自身的一些特点。第三个活动,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
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会更深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5 太阳系|教科版 (5)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五课《太阳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8课中的第5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五年级《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和《地球的运动》两个单元以及本单元前面4课的学习,一个由浅至深,由点到面,从抽象到具象的浩瀚的宇宙正逐步在学生面前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宇宙初步的、系统的认识。
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太阳系,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建立一个太阳系模型,除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之外,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太阳系空间概念的理解,了解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系统,并且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二、学情分析关于宇宙星体,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宇宙大爆炸,黑洞,太阳黑子,彗星等等这些内容,许多学生都能娓娓道来,可见学生对于天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把所掌握的零星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通过学习养成收集资料,制作模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以及掌握观察,推理和发现的探究方法与过程。
三、教学目标联系本课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它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收集,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收集整理资料,与他人合作交流是一种好的科学学习方式。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系的构成;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铁丝支架,橡皮泥,卷尺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六、教学过程一.认识太阳系这一部分我会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我准备的一些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让学生掌握,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从而使天王星呈现蓝绿色。天王
星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 自转轴几乎与公转轨道面平行, 于是有些人把天王星称做“一个 颠倒的行星世界”。天王星和土
星一样,也有美丽的光环。它的
光环由20条细环组成,每条环颜 色各异,色彩斑斓,美丽异常。
海王星是远日行星之一, 海王星呈扁球形 ,大气中 主要含有氢,海王星是一 个狂风呼啸、乱云飞渡的 世界,在大气中有许多湍 急紊乱的气旋在翻滚。由 于海王星离太阳太远 ,因 此它表面温度很低,通常 在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到 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海王 星有8颗卫星。
人类的家园“地球”已经 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她 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 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 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 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 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 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 的冰冠,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太 阳
太 阳: 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 类地 水、金、地、火 行星 八大行星 木、土 巨行星
天、海
彗星:
彗核、彗发、彗尾
远日 行星 陨石
系
流星体 和流星 小行星及星际物质
陨星
卫 星: 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 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 小天体(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 系统叫做太阳系。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 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 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 星”。冥王星因何被“降级”?大会通 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 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 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 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 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 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 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 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教学设计教师准备ppt、希沃授课系统、太阳系天体黑板贴图、巴德膜眼镜分组材料:太阳系相关补充资料、课前导学单、课中学习单;学生准备笔、收集好的太阳系资料、完成的课前导学单。
6.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活动11.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2.通过查阅和整理资料,你知道有关太阳的哪些奥秘呢?师活动11.课前同学们通过专业的眼镜观察了太阳,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2.提问:距离太阳1.5亿公里我们看到得是这样的,加入我们近距离观察太阳,它还是这样吗?引导学生汇报了解到的太阳的信息;3.提问:课前同学们查询和整理了资料,部分同学准备了一些资料,陈老师把这些资料放进了我的课件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会带给我们哪些关于太阳的信息。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对于收集到的太阳知识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重要研究内容——了解太阳。
环节二:了解太阳(由学生主讲,学生补充)学生活动2汇报你整理的有关太阳的信息。
(学生课前导学单)1.太阳是一颗_______(恒星/行星),是太阳系的_______天体。
2.太阳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多少(与地球相比)?内核和表面温度是多少?3.太阳的构造由内及外分别是什么?4.太阳的一生会经历哪些阶段?简单地说说每个阶段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活动21.根据学生汇报内容,适时地书写主要板书。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3.教师总结整理资料的方式有:PPT、表格、手抄报、思维导图等。
5.太阳活动指什么?太阳活动有哪些现象?6.介绍一种你知道的太阳活动,并说说它对地球的影响。
7.你还知道有关太阳的哪些信息?根据课前导学单,学生通过整理ppt、表格、思维导图等方式介绍太阳的有关资料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课前经历对太阳系的信息收集、筛选、提取、加工过程,能充分了解太阳;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整理信息,如:ppt、手抄报、表格、思维导图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5《太阳系》习题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5《太阳系》习题一、判断题1.所有的恒星都在不停地向外抛射物质。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
()3.银河实际上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一条闪亮的光带。
()4.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月球。
()5.恒星往往是静止的,而行星围绕恒星运动。
()6.银河系是以太阳系为中心的恒星集团,其他恒星围绕太阳系转动。
()7.光年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8.八大行星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都是不同的。
()9.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10.由于彗星公转轨道又扁又长,因此地球上的人们很少看到它们。
()二、填空题11.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星,叫做____________;像地球这样自己____________,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做____________;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做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
13.以太阳为中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____________。
14.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__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系,它的直径大约有____________光年。
15.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____________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____________。
16.银河是由____________多亿颗恒星构成的;在太空俯视银河,看到的银河像个____________。
17.把海王星、土星、木星、地球这四个行星按体积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从近到远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系大家庭》以学生对宇宙的探究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特点。
教科书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语言以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太阳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构成、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运动和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对太阳、月亮、行星等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阳系的整体构成和各个天体的运动特点,学生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宇宙的广阔和神秘感到好奇,但又觉得难以想象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太阳系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能说出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名称和特点。
2.理解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运动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构成,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名称和特点,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系的奥秘。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太阳系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太阳系模型或挂图,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3.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宇宙知识,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阳系的构成,呈现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名称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太阳系的成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太阳系大家庭》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太阳系大家庭》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系大家庭》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了解它们之间的距离和特点,同时感受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太阳和行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太阳系的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认识不够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系的构成,认识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了解各行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构成,八大行星的特点。
2.难点:理解太阳系各行星之间的距离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宇宙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太阳系图片、行星特点介绍、宇宙视频等。
2.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学习成果。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宇宙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吗?”2.呈现(10分钟)呈现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构成。
然后,逐一介绍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展示各行星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分析太阳系各行星之间的距离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太阳系的构成和行星特点。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宇宙还有哪些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太阳系》资料:八大行星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太阳系》资料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特指太阳系的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而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定义为“矮行星”。
水:水星晶:“金”的谐音,指金星球:地球火烧木:“火”指火星,“木”指木星变成了土:“土”指土星天涯海角:“天”指天王星,“海”指海王星或者是金木水火土加天海王加日月球。
还有一个,“水漫金山地,火烧木焦土,天海成一体,浩浩太阳系”虽然有点长,但是很好记啊“火烧木焦土”所以木星和土星间有小行星带。
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的冥王星曾冥王星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2006年8月24日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
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的原因: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如今它被划分为矮行星。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小最轻的行星。
常和太阳同时出没,中国古代称它为“辰星”。
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
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访问:至今仅有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访水星。
它仅仅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水星太靠近太阳,以致于哈勃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安全的摄像)。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太阳系大家庭》
1.掌握太阳系的基本构成,理解行星运动规律,培养空间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3.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合作交流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太阳系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太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太阳系大家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的。它是宇宙中一个特殊的星系,因为拥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地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太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大家庭》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大家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太阳系大家庭》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的结构,知道太阳与其他行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行星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太阳系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和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理解太阳与其他行星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宇宙和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难点:理解太阳与其他行星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阳系的奥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提问太阳系有哪些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得出太阳系的组成。
3.探究各行星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各行星的图片,提问各行星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得出各行星的特点。
4.理解太阳与其他行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与其他行星之间的位置关系,提问太阳与其他行星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得出太阳与其他行星之间的关系。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系
什么是太阳系?
•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 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 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 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 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 八大行星都以由西向东的方 向绕太阳公转。
•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 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 天体系统。 • 2、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 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 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 星。
当堂检测题
• 一、判断题 • 1、彗星公转轨道又扁又长,因此人们很少看 到它们( √ ) • 2、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矮行星组成。 ( ×) • 3、八大行星每天都在发生碰撞。( × ) • 4、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 ) • 5、1.月亮和地球一样本身都不发光。(√ )
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我们有什 么体会和发现?
•
如果离太阳越远,其公转 的距离就越长,因此其公转一 周所花的时间就越长。
观察太阳系各成员与太阳的远近距离及表面特征
大事记:冥王星“行星”地位不 保
2006年8月24日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大会投票部分通过 新的行星定义,不 再将传统九大行星 之一的冥王星视为 行星,而将其列入 “矮行星”。
• 二、选择题 •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是( C )。
•
A、水星
B、天王星
C、海王星
• 2、按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从近到期远的 顺序,第三颗是( B ),第五颗是( 第八颗是( C )。
),
D
• A金星 B、地立“太阳系模型”时,如果把太阳的直 径缩小为14厘米,那么“太阳系模型”的边缘 将到达( ) A、100米以内 C • B、100米至200米之间 C、300米以外 • 4、在太阳系中,( B )星的自转方向与其它 成员是相反的。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 5、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 C ) A.北极星 B.地球 C.太阳 D.月球
冥王星被开除的原因
冥王星: 一是体积过小,它的质量只有月亮的1/3; 二是轨道过于椭圆; 三是八星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而冥王星 与八星轨道平面倾斜角达17度。
认识八大行星
水 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海 王 星 天王星
冥王星
直径最小
公转周期最短
自转周期最长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什么?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资料照片
太阳直径:1400000千米
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 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 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 排开。我们所看到的“太 阳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 图片中的“太阳系”有何 不同? 计算一下,假如将太 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 其它行星的直径该是多少? 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又是多 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 成这样的游戏吗?
2062年
一个小朋友10岁时曾看到哈雷慧星,当他第二次看它时是多少岁?
流星雨
流星雨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
99.86% 水、金、地、火
太 阳
八大行星
类地 行星
巨行星 远日 行星
木、土
天、海、
彗星 :
彗核、彗发、彗尾
系
流星体 和流星 小行星及星际物质
陨星 陨石
卫星 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课堂小结
直径最大
自转周期最短
公转周期最长
1、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名称是
木星和土星 2、太阳系中哪颗行星的卫星最多?
土星
:
彗星
拖着尾巴的星星 (彗核、彗发、彗尾)
彗星是由岩石 的碎片,固体 微粒和水结冰 而成的大冰球
最著名的彗星: 哈雷慧星
哈雷慧星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年?
76年
上次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那下次 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