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燃气工程课程设计

燃气工程课程设计

燃气工程课程设计题目:XX高层住宅楼的课程设计学院: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班级:10级给水排水一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燃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 1 -1、设计任务与设计资料 ............................................................................................................................ - 1 -2.设计内容 ................................................................................................................................................... - 1 -3.设计成果 ................................................................................................................................................... - 2 - 第二章设计计算及说明...................................................................................................................................... - 3 -2.1燃气基本性质及参数计算 .................................................................................................................... - 3 -2.2 用气设备燃气流量 ............................................................................................................................... - 9 -2.3 室内燃气管道布线及设备布置说明.................................................................................................. - 10 -2.4 室内燃气管道设计计算说明.............................................................................................................. - 13 -2.5室内燃气管道水力计算(见附表)................................................................................................... - 15 - 第三章设计总结 ............................................................................................................................................... - 16 - 第四章图纸及附件.......................................................................................................................................... - 18 -第一章《燃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任务与设计资料1.1 设计任务XX高层住宅楼的燃气设计,具体厨具布置见各层平面。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燃气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燃气应用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理解燃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储存运输方式;掌握燃气燃烧设备、燃烧原理和燃烧调控技术;了解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和安全措施。

技能目标:使学生具备燃气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和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燃气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燃气应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燃气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遵守安全生产规范,注重环保和能源节约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燃气技术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制备、燃气的储存与运输、燃气燃烧设备及其调控技术、燃气供应系统及其安全运行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如下:1.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制备:介绍燃气的定义、分类、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2.燃气的储存与运输:讲解燃气储存设备的选择与设计、燃气的运输方式及其安全性。

3.燃气燃烧设备及其调控技术:介绍燃气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选型方法,燃气燃烧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4.燃气供应系统及其安全运行:讲解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燃气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燃气应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3.实验法: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和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讨论法:学生针对燃气应用技术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经典的燃气应用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燃气课程设计总结范文大全

燃气课程设计总结范文大全

燃气课程设计总结范文大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燃气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燃气的基本性质,如燃烧特性、爆炸极限等。

3. 学会计算燃气的消耗量及费用,培养节能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燃气设备、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能力。

2. 能够分析燃气泄漏的原因,学会基本的泄漏处理方法。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合理利用燃气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燃气使用规范。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复杂知识分解为简单易懂的部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燃气知识,提高生活技能,培养安全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燃气使用观念。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燃气基础知识:- 燃气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 燃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密度、热值、燃烧产物等。

- 燃气的燃烧过程及爆炸极限概念。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一章,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燃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燃气设备与使用:- 燃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安全装置。

- 燃气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

- 燃气泄漏的判断、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二章,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燃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技巧。

3. 燃气节能与环保:- 燃气消耗量的计算方法及费用估算。

- 燃气节能措施及技巧。

- 燃气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三章,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燃气基础知识学习。

城市燃气课程设计

城市燃气课程设计

城市燃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燃气的基本知识,包括燃气的种类、性质、输送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主要燃气成分及其特性。

2.解释燃气输送和分配的基本原理。

3.识别和分析城市燃气系统的组成部分。

4.探讨燃气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1.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燃气相关问题。

2.绘制简单的燃气系统图。

3.进行基本的燃气测量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1.认识燃气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对燃气行业可持续发展负责的态度。

3.增强安全使用燃气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教材《城市燃气工程》进行,内容包括:1.燃气的基础知识:燃气成分、性质和分类。

2.燃气输送技术:管道设计、输配系统。

3.燃气应用技术:居民用气、商业用气、工业用气。

4.燃气系统安全与环保:泄漏检测、事故预防与处理、环境影响评估。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展开,每个章节包含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和实际应用等环节。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燃气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燃气工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法:进行燃气性质和输送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燃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城市燃气工程》。

2.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视频,生动展示燃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4.实验设备:配备燃气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城市燃气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

燃气供应课程设计怎么做

燃气供应课程设计怎么做

燃气供应课程设计怎么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气的性质、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安全使用燃气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燃气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掌握燃气供应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燃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燃气供应系统的基本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燃气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够制定安全使用燃气的规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燃气供应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遵守燃气使用规范,确保个人和公共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意识,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燃气性质和分类:介绍燃气的定义、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燃气的分类和应用。

2.燃气供应系统:讲解燃气供应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燃气源、输配系统、调压系统、计量系统等,并通过实例介绍其工作原理。

3.燃气设备及使用:介绍燃气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如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等,并讲解安全使用燃气的注意事项。

4.燃气安全:讲解燃气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及燃气泄漏应急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燃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燃气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燃气供应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燃气设备的使用方法。

3.实验法:学生进行燃气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安全使用燃气的意识。

4.讨论法:学生就燃气使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燃气供应技术与应用》等。

2.参考书:《城市燃气工程》、《燃气安全技术与法规》等。

3.多媒体资料:燃气供应系统原理图、燃气设备操作视频等。

4.实验设备: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某住宅小区燃气课程设计

某住宅小区燃气课程设计

某住宅小区燃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住宅小区燃气的相关知识,包括燃气的性质、供应系统、安全使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燃气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其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

2.解释燃气供应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3.分析燃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燃气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燃气基础知识:介绍燃气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燃气的基本特点。

2.燃气供应系统:讲解燃气供应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使学生掌握燃气供应的基本知识。

3.燃气使用安全:分析燃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教授学生安全使用燃气的知识和技能。

4.燃气设备安装与维护:介绍燃气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燃气的基础知识、供应系统和安全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气事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验法:学生进行燃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就燃气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燃气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燃气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燃气知识课件、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燃气供应系统模型、燃气设备等,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燃烧器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题目:——燃烧器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一般民用燃气灶具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

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

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 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设计步骤与方法。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f确定方案f设计计算f绘制图纸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一)设计的原始资料1、来气压力;2、气源种类;3、气源物性参数。

(二)设计计算1、大气式燃烧器头部设计计算头部设计以稳定燃烧为原则,保证灶具在使用过程中,在0・5至1・5倍燃气额定压力范围使用燃具和燃气成分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火焰燃烧应稳定,不得出现离焰、回火、黄焰等现象,同时火焰应当满足加热工艺需要。

1)选取火孔①选取火孔热强度你根据给定的气源种类及其相关物性参数确定火孔热强度。

②选取火孔直径心根据选定的火孔热强度确定燃烧器头部的火孔尺寸。

③计算火孔总面积按我国现行标准规定,家用燃气灶主火燃烧器的额定热负荷不得小于2.9KW,但不得大于4.07KVVoqp耳一火孔总面积;Q—灶具额定热负荷2)计算火孔数目4-« 一火孔数目;3)确定火孔深度①增加孔深,有利于提高灶具的脱火极限,使燃烧器更加稳定,工作范围增大。

②增大孔深,在一定范围内,回火极限降低,气流阻力加大,不利于一次空气吸入。

③孔深一般设定为燃烧器火孔直径的2~3倍4)确定火孔间距火孔间距太大,不利于顺利传火;火孔间距太小,容易出现火焰合并,影响二次空气供给,出现黄焰现象。

因此一般取火孔间距为火孔直径的2~3 倍5)设计火孔排列型式①设计排数小于四排,对选择燃烧器设计参数无影响,对脱火极限无影响。

城镇燃气课程设计

城镇燃气课程设计

城镇燃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镇燃气的基本概念,包括燃气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2. 使学生了解城镇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理解燃气计量与计价的方法,以及节能减排在燃气使用中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燃气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查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燃气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城镇燃气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和表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城镇燃气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城镇燃气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燃气的基本概念:燃气的种类、成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燃气概述2.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输配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施设备及其安全运行管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3. 燃气计量与计价:燃气计量原理、计量设备、计价方法及节能减排措施。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燃气计量与计价4. 燃气设备操作与维护:燃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常见故障排查与处理、日常维护。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燃气设备操作与维护5. 燃气安全知识:燃气泄漏的危害、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方法及安全常识。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燃气安全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燃气设备操作、故障排查与处理、安全演练等实践活动。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燃气的性质,掌握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了解燃气的种类及其特点,了解不同燃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 学生能掌握燃气表的读数方法,了解燃气费用的计算方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燃气相关的问题;2. 学生能正确使用燃气设备,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合理的燃气应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燃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关注能源、安全、环保等社会问题的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学生在本课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燃气的基本性质与种类:讲解燃气的组成、性质,介绍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常见燃气的特点及用途。

2. 燃气燃烧原理:阐述燃气燃烧的过程,分析燃烧所需的氧气量与燃气的化学反应。

3. 燃气表的读数与计算:教授燃气表的读数方法,讲解燃气费用的计算方式,让学生掌握家庭用气量的估算。

4. 燃气应用与安全:介绍燃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气热水器、燃气炉等,讲解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常识和注意事项。

5. 燃气环保与节能:分析燃气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探讨节能减排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燃气的基本性质与种类第二课时:燃气燃烧原理第三课时:燃气表的读数与计算第四课时:燃气应用与安全第五课时:燃气环保与节能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 燃气的基本性质与种类第二章 燃气燃烧原理第三章 燃气表的读数与计算第四章 燃气应用与安全第五章 燃气环保与节能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燃气课程设计计划书

燃气课程设计计划书

燃气课程设计计划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燃气的基本知识,包括燃气的定义、性质、用途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燃气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掌握燃气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燃气问题,如正确安装和使用燃气设备,识别和处理燃气泄漏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燃气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认识到燃气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的基本知识、燃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燃气泄漏的处理以及燃气安全常识。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燃气概述,介绍燃气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燃气设备,讲解燃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第三章:燃气泄漏处理,教授如何识别和处理燃气泄漏,确保安全。

第四章:燃气安全,介绍燃气安全常识,包括预防燃气泄漏、火灾和爆炸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燃气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燃气的相关概念。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燃气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气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实验法:进行燃气设备的使用和检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燃气技术与应用》参考书:《城市燃气工程》多媒体资料:燃气设备操作视频、燃气泄漏处理动画等。

实验设备:燃气泄漏检测仪、燃气热水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小组讨论的贡献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燃气的性质,包括成分、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理解燃烧过程中热量产生的计算方法;3. 认识燃气燃烧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安全、正确地操作燃气燃烧实验,展示实验操作技能;2. 学会通过计算和实践来确定燃烧所需燃气的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够分析燃气燃烧效率,提出优化建议,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意识,形成环保责任感;2. 增强学生对燃气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养成安全操作的意识;3.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科学探究实验课,旨在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在掌握燃气燃烧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习成果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分类:介绍燃气的成分、特点,对比不同类型燃气的优缺点,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 燃气成分分析- 燃气类型介绍2. 燃气燃烧原理:讲解燃烧过程中热量产生的计算方法,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参考教材第三章;- 燃烧反应方程式- 热量产生计算3. 燃气燃烧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剖析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等常见设备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第四章;- 燃气设备结构图解- 工作原理阐述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操作燃气设备,观察燃烧现象,分析燃烧效率,参照教材第五章;- 实验操作步骤- 燃烧效率分析5. 安全与环保:强调燃气使用安全规范,介绍节能减排措施,结合教材第六章;- 燃气安全规范- 节能减排措施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进度。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燃气燃烧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H《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设计任务书1.1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二:课程设计数据选择2.1燃气起源2.2计算公式三:燃气燃烧计算四:燃气灶具设计计算4.1灶具选择4.2设计计算五:心得体会六:参考资料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品牌燃气灶具设计计算二设计原始资料:气源:见下表热负荷:2.7~10 kW三设计任务1、燃烧基础性质计算(热值华白数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过剩空气系数理论燃烧温度等)2、大气式燃烧器燃烧计算和结构尺寸设计计算3、绘制燃烧器设计简图(包括喷嘴和分配管,标注各主要尺寸,使用3#图纸)4、设计说明书:计算内容、灶具燃烧器及各部件结构原理、本设计特点、各项参数选择计算依据。

(注:大家把P137~163之间的内容看明白就可以)四说明书包括目录一、设计任务二、原始资料三、燃气燃烧计算四、燃气灶具设计计算五、心得体会六、主要参考资料第一章1. 气源燃气通常是由单一气体混合而成,其组分只要是可燃气体,同时也含有一些不可燃烧气体。

可燃气体有碳氢化合物,氢及一氧化碳。

不可燃气体有氨,二氧化碳及氧。

设计气源为天然气其中成分是:甲烷 41% 氮气 59%燃气压力=600pa2.设计负荷设计热负荷:3.4kw3.设计器具燃烧器具有扩散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完全预混式燃烧器设计器具是大气式燃烧器第二章1.热值可燃气体中的可燃成分(H2, ,CO ,CmHn ,H2S等)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激烈的氧化作用,并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1Nm3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该燃气的热值。

热值可分为高热值和低热值。

在工业与民用燃气应用设备中,烟气中的水蒸气通常是以气体状态排出的,因此实际过程中燃气低热值进行计算。

2.华白数燃气性质中影响燃烧特性的参数有燃气的热值H,相对密度S,及火焰传播速度。

为此导出与热值和相对密度有关的综合参数,即华白数W(W=H/√s) 。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燃⽓燃烧与应⽤课程设计.1设计概述该课程设计是某品牌燃⽓灶具的设计与计算,本⼈设计的为天然⽓12T3。

2设计依据2.1原始数据(1)天然⽓的额定⼯作压⼒为2000Pa(2)⼀次空⽓系数α’=0.6(3)燃⽓温度为15℃(4)设计热负荷4Kw(5)天然⽓12T3的相关参数表2-12.2燃⽓基本参数的计算2.2.1热值的计算根据混合法则按下式进⾏计算:H = H1r1 + H2r2 + + H n r n(2-1)式中H ——燃⽓(混合⽓体)的低热值(kJ / Nm3);H 1 , H 2 ,? ? ?H n ——燃⽓中各可燃组分的低热值( kJ / Nm 3 ),查表可得; r 1 , r 2 ,? ? ?r n ——燃⽓中各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原始数据);2.2.2燃⽓密度计算根据混合法则按下式进⾏计算:ρ g = ρ1r 1 + ρ 2r 2 + ? ? ? ? ? ? + ρ n r n (2-2)式中ρg ——燃⽓(混合⽓体)的密度 (kg / Nm 3 ) ;ρ1 , ρ2 , ρ3 ——燃⽓中各组分的密度 (kg / Nm 3 ) ,查表可得; r 1 , r 2 ,? ? ?r n ——燃⽓中各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原始数据);2.2.3燃⽓相对密度计算2909.1gs ρ=(2-3)式中s ——燃⽓的相对密度,⽆纲量;ρg ——燃⽓(混合⽓体)的密度 (kg / Nm 3 ) 。

2.2.4理论空⽓需要量的计算当燃⽓组分已知,可按下式计算燃⽓燃烧所需理论空⽓量:2110=V [0.5 H 2 + 0.5CO + ∑ ( m + 4/n)C m H n + 1.5H 2 S ? O 2 ] (2-4)式中V 0 ——理论空⽓需要量 ( Nm 3⼲空⽓ / Nm 3 ⼲燃⽓) ; H 2 , CO, C m H n , H 2 S ——燃⽓中各种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 O 2——燃⽓中氧的容积成分;2.3头部计算2.3.1计算⽕孔总⾯积pp q QF =(2-5)式中F p ——⽕孔总⾯积 (mm 2 ) ; Q ——设计热负荷 (Kw) ; q p ——额定⽕孔强度 Kw / mm 2 。

《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专业:燃气燃烧与应用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设计任务 (1)2.设计原始资料 (1)3 燃气燃烧计算 (2)3.1热值 (2)3.2 华白数 (2)3.3理论空气量............ .. .. (3)3.4.过剩空气量.. .. (3)3.5 实际空气量V (3)3.6 理论燃烧温度 (6)4.燃气灶具设计计算 (8)4.1头部计算 (8)4.2引射器计算 (9)4.3火焰高度计算 (10)5.心得体会 (11)6.主要参考资料 (13)1.设计任务(1)燃烧性质基础计算(热值、华白数、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过剩空气系数、理论燃烧温度等)(2)大气式燃烧器燃烧计算和结构尺寸设计计算(3)绘制燃烧器设计简图(包括喷嘴和分配管,标注各主要尺寸,使用3#图纸)(4)设计说明书:计算内容、灶具燃烧器及各部件结构原理、本设计特点。

各项参数选择计算依据。

设计题目:某品牌燃气灶具设计计算2.设计原始资料气源:见下表燃气种类氢气甲烷氮气7R 60 27 13设计热负荷:3.8Kw3.燃气燃烧计算3.1热值(1)人工燃气各含量的热值如下表H2CH4H h(kJ/Nm3)12753 39842H l(kJ/Nm3)10794 35906 注:由于N2不能燃烧,所以它的的热值为0 kJ/Nm3(2)高热值为:Hh=H h1r1+H h2r2=12753⨯0.6+39842⨯0.27=7651.8+10757.34=18409.14 kJ/Nm3式中:Hh--------------------------------------高热值,单位kJ/Nm3 r----------------------------------------成分的含量低热值为:Hl=Hl1r1+Hl2r2=10794⨯0.6+35906⨯0.27=6476.4+9694.62=16171.02 kJ/Nm3式中:H l--------------------------------------高热值,单位kJ/Nm3 r----------------------------------------成分的含量3.2华白数(1)人工燃气各含量的相对密度如下表H 2 CH 4 N 2 s0.06950.55480.9670(2) 由公式得:s=s1r1+s2r2+s3r3=0.0695⨯0.6+0.5548⨯0.27+0.9670⨯0.13 =0.0417+0.149796+0.12571=0.32 W=sH =32.014.18409=32686.08 式中:W--------------------------------------华白数H--------------------------------------燃气热值(kJ/Nm 3)s--------------------------------------相对密度(设空气的s=1)3.3理论空气量公式=201 [0.5⨯60+0+(1+44) ⨯27]=201⨯ [30+54]=4 Nm 3/Nm 3 式中:V 0---------------------------------------------理论空气需要量 H 2、CO 、C m H n 、H 2S--------------------燃气中各种可燃组分的容积成分O 2-------------------------------------------燃气中氧气的容积成分3.4过剩空气量系数查看《燃气燃烧与应用》课本第4页可知,在民用燃具中α一般控制在1.3~1.8。

预防一氧化碳中班会教学设计了解室内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

预防一氧化碳中班会教学设计了解室内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

预防一氧化碳中班会教学设计了解室内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一、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燃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能源,但与之相关的一氧化碳危险也随之而来。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我们有必要在中班会上进行一氧化碳中班会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了解室内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以下是该中班会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二、中班会教学设计1. 燃气的基本认识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燃气的基本概念。

燃气是一种常用的清洁能源,它主要由甲烷等成分组成,能够提供热能和照明等功能。

然而,燃烧燃气会产生一氧化碳这样的有毒气体,而一氧化碳的积聚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 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接下来,我们要向学生讲解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

燃气需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才能燃烧,这个过程产生大量的热能,同时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废气。

重点强调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很难被察觉。

3. 一氧化碳的危害在这个部分,我们要向学生详细介绍一氧化碳的危害。

一氧化碳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它会替代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运输氧气受阻。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死亡。

提醒学生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离开可能有一氧化碳泄漏的场所,并立即就医。

4.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最后,我们要向学生介绍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首先,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通。

其次,要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不要长时间在小封闭空间中燃烧燃气,以免一氧化碳积聚。

最重要的是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旦有一氧化碳泄漏,它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措施。

三、总结通过这个中班会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让学生了解室内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增强他们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意识。

同时,提供了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详细措施,让学生能够在面对一氧化碳泄漏时知道如何正确应对。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将更加安全地使用燃气,并有效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燃气燃烧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燃气燃烧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燃气燃烧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编者:朱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作业:
1、什么是燃烧?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2、已知某种燃气的容积成分为:H2=3%,CO=1.2%,CH4=94%,CO2=0.4%,N2=1%,O2=0.4%,求:1)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2)完全燃烧后产生的三原子体积。

3、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热力着火?热力着火的条件是什么?
5、请说明层流自由射流的结构特点?
6、燃气与空气正确混合的原则是什么?
7、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8、解释大尺度紊流火焰。

9、层流扩散火焰的结构与哪些因素有关?
10、请画出部分预混层流火焰的稳定范围。

11、按一次空气系数分类,燃烧器可分为哪几类?
12、鼓风式燃烧器的特点是什么?
13、请解释大气式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14、引射器有哪几部分构成?
15、按头部结构分,完全预混式燃烧器可分为几种?
16、完全预混式燃烧器的特点是什么?。

计算书

计算书
Fp= 或Fp =
(8)燃烧器头部的静压力
混合物从头部逸出时的能量损失由流动阻力损失、气流通过火孔时被加热而产生的气流加速的能量损失以及火孔出口动压头损失三部分组成。
流动阻力损失用下式表示:
△P1=
△P1——流动阻力损失;Vp——火孔出口气流速;
ρ0max ——混合物的密度;ζp——火孔阻力系数。
其中,ζp= ;μp ——火孔流量系数。
8883.76
202.50
9086.26
14523.06
1700
4042.6
1293.632
2483.7
7699.47
3189.2
3635.69
12628.79
2505.8
9496.98
217.58
9714.56
15543.16
1800
4311
1379.52
2646
8202.6
3414.6
3892.64
F1op=
(5)计算燃烧器的A值
A=
A<1,说明燃气压力有剩余,故以非最佳工况为计算工况。
(6)计算燃烧器的X值
X=
(7)计算引射器喉部面积
F1=XF1op、Ft=F1Fpdt= 、得出燃烧器喉部直径dt
二次空气流速不超过0.5m/s时,敞开燃烧的在气式燃烧器的二次空气口截面按下式计算:
F′′=(550~750)Q
F′′——二次空气口的截面积(mm2);Q——燃烧器的热负荷(kW)
(11)火焰的高度
火焰内锥的高度计算公式:
hic=0.86Kfpqp×103
hic——火焰内锥高度;fp——一个火孔的面积
h——头部必须有的静压力;K1——燃烧器头部的能量损失系数。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燃气的基本成分、性质及燃烧原理;2. 使学生了解燃气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安全使用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燃气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节能减排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判断燃气燃烧设备是否安全、高效;2.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能独立完成燃气燃烧实验;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形式,共同探讨燃气燃烧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生活观念;2. 培养学生对燃气燃烧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3.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燃气使用安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燃气燃烧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燃气的成分与性质:介绍燃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燃烧原理:讲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反应、燃烧产物等,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3. 燃气燃烧设备:介绍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等常见燃气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安全使用方法,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4. 燃气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燃气燃烧对大气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探讨节能减排的措施,结合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学会安全操作燃气设备,结合课本第二章实验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燃气的成分与性质,燃烧原理第二课时:燃气燃烧设备,燃气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第三课时:实践操作,进行燃气燃烧实验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燃气的成分与性质,燃烧原理第二周:学习燃气燃烧设备,燃气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第三周:实践操作,进行燃气燃烧实验,总结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燃气燃烧相关知识。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_secret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_secret

一、基本数据计算1、热值的确定H=H1r1+H2r2+……+H n r n H——燃气的高(低)热值;H1、H1、H1+——燃气中可燃成份的高(低)热;r1、r2、r n——燃气中各组分的容积成分。

2、燃气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V0=121[0.5H2+0.5CO+∑( m +n4)CmHn+1.5H2S-O2]V0——理论空气需要量;H2、CO、C m H n、H2S——燃气中各种可燃组分的容积成分;O2——燃气中氧气的容积成分。

3、过剩空气系数αα= V V 0通常α>1。

α值的大小决定于燃气燃烧的方法及燃烧设备的运行工况。

在工业设备中α一般控制在1.05~1.20;在民用燃具中α一般控制在1.3~1.8。

过剩空气的存在增加了燃气分子和空气分子碰撞的可能性,增加了其相互作用的机会,从而促使燃烧完全。

在燃烧过程中正确选择和控制α是十分重要的,α过小和过大都将导致不良后果;前者使燃料的化学热不能充分发挥,后者使烟气的体积增大,燃烧室内温度下降,增加排烟的热损失,其结果都将使加热设备的热效率下降。

因此,先进的燃烧设备应在保证完全燃烧的前提下,尽量使α趋进1。

4、理论烟气量(α=1)三原子气体体积V R O2=V C O2+V S O2=0.01(CO2+CO+∑mCmHn+H2S)V RO2——三原子气体体积;V CO2、V SO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体积。

水蒸气体积V0 H2O =0.01[H2+H2S+∑n2CmHn+H2S]V0H2O——理论烟气中水蒸气体积;da——空气的含湿量。

氮气体积V N2=0.79V+0.01N2VN2——理论烟气中氮气的体积。

理论烟气总体积V0 f = V R O2+V0H2O+V0H2O5、实际烟气量(ɑ>1)三原子气体体积V R O2=V C O2+V S O2=0.01(CO2+CO+∑mCmHn+H2S)V RO2——三原子气体体积;V CO2、V SO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气流量为
= 0.38mm
相应喷嘴截面积: 0.12mm2
(4)计算最佳燃烧器参数
=
(5)计算A值
A<1,说明燃气压力有富余,计算工况为非最佳工况
(6)计算X值
=
(7)计算引射器喉部面积
=0.22×1.16×442=112.8mm2
= mm
取喉部直径dt=14mm
(8)引射器其他尺寸图如图附录1
3
(1)火焰内锥高度α’=0.6,可查得天然气K=0.15,按式(2-22)计算
3
3
(1)计算火孔总面积Fp取火孔热强度qp=9.5W/mm2
则火孔的总面积 = mm2=442mm2
(2)确定火孔尺寸及数目n,选择圆火孔直径dp=3.0mm,所以火孔数目 = =57个,采用凸缘铸铁头部,孔深为2倍的火孔直径为6.0mm。火孔间距离为直径的2倍为6mm。
(3)火孔排列,火孔布置两排,内圈占30%,外圈占70%。
=0.86×0.15×7.07×9.5×103=8700mm
(2)火焰外锥高度取火孔6mm,查得s=1.04,火孔排数n=2,按式(2-23)计算
=0.86×2×1.2×
(3)加热对象的设置高度设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轴线与燃烧器平面夹角为60°,为了不影响火焰燃烧,火孔出口与加热对象的垂直高度h应为
h=80mm×sin60°=69.3mm
2
h=2.3dp(2-10)
式中
h——火孔深度(mm)
dp——单个火孔的直径。
2
Fh= 2 Fp(2-11)
式中
Fh——头部截面积(mm2);
Fp——火孔总面积(mm2)。
2
(2-12)
式中
Dh——头部截面直径(mm);
Fp——火孔总面积(mm2)。
2
(2-13)
式中
ξp——火孔阻力系数;
µp——火孔流量系数。
(2-7)
式中
Fp—火孔总面积(mm2);
Q—设计热负荷(Kw);
qp—额定火孔强度Kw / mm2。
2
(2-8)
式中
n——火孔数目(个)
Fp——火孔总面积(mm2);
dp——单个火孔的直径;
π——圆周率,取3.14。
2
s = 2.5dp(2-9)
式中
s——火孔间距(mm);
dp——单个火孔的直径。
如果允许有一定的不完全燃烧,则为了增强传热,提高热效率,加热对象的设置高度可以适度降低,但不能接触内焰,且须通过实验确定CO排放量不超标。
总结
通过这一周的课程设计。我想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断地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一切问题必须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自己在飞速的提升。对于教材管理系统,其程序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程序上面的。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鉴书本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因此可以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dp——单个火孔的直径,已知。
2
2
根据计算出的火孔总个数,确定每排火孔的个数,合理分配布置。
2
(2-26)
式中
Di——第i排火孔的分布直径(mm);
ni——第i排火孔的个数;
π——圆周率,本设计取3.14。
3
3
已知燃烧器的热负荷为Q=4.2Kw,气源为天然气H1=12930KJ/m3, =0.553kg/m3。一次空气系数α’=0.6,过剩空气系数α=1.8,二次空气流速取0.5m/s,火孔出口温度为100℃,火孔内平均温度为330K,火孔出口温度为373K,火孔热强度qp=9.5W/mm2。
= =686.6mm2
(7)计算头部能量损失系数K1选取火孔流量系数μp=0.8,火孔阻力系数 =0.56,混合气体在火孔出口的温度Tp=373K。
3
(1)一次空气系数 ,按 式计算引射器系数, =6.2
(2)选取引射器形式,本设计采用Ⅲ型引射器,可使引射器的尺寸最小,其能量损失系数K=3。
(3)计算喷嘴直径
式中
V0——理论空气需要量( Nm3干空气/ Nm3干燃气);
H2, CO, CmHn, H2S——燃气中各种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
O2——燃气中氧的容积成分;
对于烷烃类燃气(天然气,石油伴生气,液化石油气)可采用
(2-5)
(2-6)
式中 ------燃气(混合气体)的低热值和高热值(kj/kg)
2
2
Flop——燃烧器参数,无量纲;
K——引射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K1——头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2
(2-20)
式中
A——设定量,
K——引射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u——引射系数,无量纲;
s——燃气的相对密度,无纲量;
Fp——火孔总面积(mm2);
Flop——燃烧器参数,无量纲。
2
(2-21)
式中
r1,r2,⋅ ⋅ ⋅rn——燃气中各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原始数据);
2
(2-3)
式中
s——燃气的相对密度,无纲量;
ρg——燃气(混合气体)的密度(kg / Nm3)。
2
当燃气组分已知,可按下式计算燃气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
[0.5H2+0.5CO+∑(m+4/n)CmHn+1.5H2S−O2](2-4)
2
(2-14)
式中
K1——头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ξp——火孔阻力系数;
t——混合气体在火孔出口的温度。
2
2
(2-15)
式中
u——引射系数,无量纲;
α’——一次空气系数,无量纲;
s——燃气的相对密度,无纲量。
2
本设计采用Ⅲ型引射器,可使引射器的尺寸最小,其能量损失系数K=3。
2
(2-16)
式中
Lg——燃气的流量(Nm3/h);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助,使我们获益匪浅。因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气=62
0.831
12.93
14.36
14.19
15.75
24.0
11.74
2
2
根据混合法则按下式进行计算:
H=H1r1+H2r2+ ⋅ ⋅ ⋅ ⋅ ⋅ ⋅ +Hnrn(2-1)
式中
H——燃气(混合气体)的低热值(kJ/Nm3);
H1,H2,⋅ ⋅ ⋅Hn——燃气中各可燃组分的低热值(kJ/Nm3), 查表可得;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题目: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姓名:张冷
学号:20130130370
指导教师:王 伟
2016年12月26日
1
通过“燃气燃烧与燃烧装置”本门课程的教学,可培养学生从事燃气燃烧设备的设计、研究、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该课程设计是西塔品牌燃气灶具的设计与计算,本人设计的为天然气4T3。
X——设定量;
A——设定量。
2
(2-22)
式中
Ft——引射器喉部面积(mm2);
X——设定量;
Flop——燃烧器参数,无量纲;
Fp——火孔总面积(mm2)。
2
(2-23)
式中
d——引射器喉部直径(mm);
Ft——引射器喉部面积(mm2);
π——圆周率,取3.1415。
2
2
2
(2-24)
式中
hic——火焰内锥高度(mm);
2
2
(1)天然气的额定工作压力为2000Pa
(2)一次空气系数α’=0.6
(3)燃气温度为15℃
(4)设计热负荷4.2Kw
(5)天然气4T3的相关参数
表2-1天然气4T3的相关参数
类别
体积分数(%)
相对密度
热值/(MJ/m3)
华白数/(MJ/m3)
燃烧势cp
理论干烟气中CO2体积分数(%)
H1
Hh
W1
r1,r2,⋅ ⋅ ⋅rn——燃气中各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原始数据);
2
根据混合法则按下式进行计算:
ρg= ρ1r1+ ρ2r2+ ⋅ ⋅ ⋅ ⋅ ⋅ ⋅ + ρnrn(2-2)
式中
ρg——燃气(混合气体)的密度 (kg/Nm3) ;
ρ1, ρ2, ρ3——燃气中各组分的密度 (kg/Nm3) ,查表可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