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鉴赏古代诗歌之修辞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之修辞手法

•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简要分析。 (步骤一:修辞名称)
• 答:①、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 ②、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 并使主客移位; (步骤二:修辞诗句) • ③、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 的依恋之情。 (步骤三:修辞抒发的情感)
小结古诗词“修辞”答题步 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步骤一:修辞名称)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修辞诗句)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 传达出诗人感情。 (步骤三:抒发情感及效 果)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课堂示例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课堂示例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①、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修辞名称)
②、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 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步骤二:修辞诗句) ③、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 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步骤三:修辞抒发的情感)
课堂示例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ù (中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步骤三:修辞抒发的情感)
课堂练习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南宋)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 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赏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赏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赏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妙的意象和精巧的修辞手法而闻名。

修辞手法是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通过巧妙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古代诗人们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本文将从比喻、拟人、夸张等多个角度,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一、比喻比喻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诗句更具生动形象和寓意。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里将鼓声比作戍边士兵,雁声比作背井离乡的人们,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物体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思维、感觉或行为,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将草比作人的命运,给予了它们生命和衰老的特征,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三、夸张夸张是运用夸张手法来夸大事物的特征或表达强烈的感情,以达到吸引读者注意力、强化表现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通过将月光比作地上的霜,夸张地表达了明亮的月光使人感觉到寒冷的效果。

四、对偶对偶是指在句子结构上使用相对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进行阐述,以达到渲染氛围和增强表现力的修辞手法。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通过呼应白日和黄河的运动方向,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壮丽的景色和大自然的伟力。

五、借代借代是通过借用其他物体或事物来表示特定概念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

”这里的“画屏”代表了整个家宅,寓意着作者搬离后的冷清和孤独。

六、排比排比是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结构的句子并列起来,以强调句子中表达的思想或感情的修辞手法。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通过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进行排比,表达了人生的变幻莫测和世事的无常。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把看法说
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
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阿鲁威《双调· 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
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
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
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11.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
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
手法。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家》) 这个互文句极写塞外苦寒的军 旅生活。如果仅从字面看,可理解为“将军冷得连弓都拉 不开,都护冷得连铁甲都难以穿上身。”其实,完整的意 思应是“将军、都护角弓不得控,将军、都护铁衣冷难 着”。 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西江月》)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 “(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 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 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优美。
“丝” 可理解成“思”。“莲”和“怜”,“藕”
和“偶” “丝”和“思” “柳”和“留” “期”
和“棋”都谐音双关
13.顶真。也叫顶针。即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 后句开头的词语,上递下接,环环相扣。顶真能
使句子联系紧密,反映事物间的紧密关系,又能
表达回环复沓的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 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 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
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 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绵长。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返回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① 王安中
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铁马去追风,弓声 惊塞鸿。 分兵闲细柳②,金字回飞奏。犒饮上恩浓,燕然思 勒功③。
[注] ①此词是作者任燕山府路宣抚使时所作。②细柳: 本为地名,因汉代名将周亚夫扎营于此且军容整肃而闻名。 《史记》载,汉文帝慰劳将士,至细柳营被告知“不得驱驰”, 只好“按辔徐行”。③《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追讨北单 于,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
返回
[白话诗歌]
一叶孤舟在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岸上的灯火与这船儿 相对着,闪闪发光。船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 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不禁推开船窗,大雪漫天飞舞。 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地要同风雪争先。雪花与大风 激战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纠缠在一起。我朗声大笑 了起来,心情无比畅然。
(5) 对

用结构相同、字 数相同的一对 句子或短语来 表达两个相对 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 简练,整齐对 称;从内容看, 意义集中含蓄。
一去紫台连朔 漠,独留青冢 向黄昏。[杜甫 《咏怀古迹五 首(其三)》]
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 下句写葬于青冢不得 归故土,对仗工整,写 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返回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手法 说 明 作 用
把一种事 (1)பைடு நூலகம்物或情景 比 比作另一 喻 种事物或
情景。
突出事物 特征,使 所要表达 的事物更 加生动鲜 明。
(2) 比

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 叫拟人,把 人当作物 或把甲物 当作乙物 来描写叫 拟物。
使读者产 生联想, 使描写的 人、物、 事表现得 更形象、 生动。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一、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①《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②《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情胜有情”。

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完整版)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完整版)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反问, 向那东流的江水询 指诗人自己。不行:
问,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不走的人,即送行
强调金陵子弟对自己的情深意重。
的人,指金陵子弟。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浣溪沙》)
•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 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 想感情。 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 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 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 乙事物来写。
• 比拟的作用: •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
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或增添特有 的情味,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晚春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设问
• 先提出问题,然后 自己回答;或者故作 疑问,自己不答,让 读者去思索体会。 • 作用: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蟾宫曲·咏史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 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 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 蜀,一分江东。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反问, 向那东流的江水询问,离情别意与它相比 究竟谁短谁长?强调金陵子弟对自己的情深意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 陇头云。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 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刘禹锡
山水映衬,精美绝伦。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第一步:明确修辞
遥望洞庭山水色, 第二步:如何运用拟人
拟人能促使读 者产生联想;赋 予事物以人的特 征、灵性,给人 以亲切之感;使 所描绘的事物更 加形象、生动。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将进酒》)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燕歌行》)
一丛深色 花 ,十 户中人 赋 !( 白居易 《 买 花》)
1.“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出关① 徐兰
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
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采桑子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 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巴山夜雨”重复使 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 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 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 寂寞相思之苦。

古诗鉴赏-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修辞手法
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 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 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对偶
【作用】 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 容,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 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
演练5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 、“水上风波” 比 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 “风波”象征意义,(分析)从而表达了友 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效果)
演练2 涴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问:“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妙处。 答: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手法) “飞花” 和“丝雨”本是具体的事物,“梦”和“愁”则是抽象 的事物,但词人却发现它们都有“轻”与“细”的特点, (分析)于是以抽象喻具体,比喻新鲜,空灵缥缈,妙 不可言。(效果)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作简要 分析。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例1: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 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
问:本诗前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试结合 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因 愁而长的头发有“三千丈”,表达 了诗人愁思的深重。
演练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之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之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之修辞手法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清冷的月亮像弯弯的眉毛 ,挂在种满柳树的柳湾。浙江中部的美丽山色,倒映在了水平如镜的河面上。兰溪已 经连续下了三天的绵绵春雨,把山染的更翠了,花儿也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鲤鱼闷得慌,半夜纷纷跳上岸来 呼吸新鲜空气。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3)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之修辞手法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诗歌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分析一下其表达效果。
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诗中,作者把瀑布比作“白练”,写出了瀑布的形状、色彩,“飞”字写出动态之美,“千古”在时间上拓展和 延伸,有较强的表现力。(步骤二)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步骤三)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之修辞手法
(1)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替事物 如: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 赠韦左丞诗)
纨裤是富贵子弟的标志,儒冠是文人学者的标志。 (2)以事物的所在或所属代替事物 如:每次写到全台北都睡着,而李贺自唐朝醒来。(余光中 逍遥游后记) 台北为台北人之所在,以此借之。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之修辞手法
• 此外,汉语中的许多歇后语就是利用谐音双关构成的。

例如:

老虎拉车——谁赶(敢)?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之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绿叶红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3.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4.对偶: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拟物: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古诗词中把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鉴赏1.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分析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分析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 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 作用: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 染力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极言愁思之深。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极言时间之快、人生之短,表达浓厚的伤感。
赏析双关在下面这首诗中的妙处。
【赏析】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诗题中的“春”既指 自然界的春天,又喻指青 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丝” (思)、“枝”(知)属 谐音双关,传达出男女之 间的思念之情和心心相印 的亲密关系。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 雨连绵滋润之态,含蓄又生动地表达了诗人 对这场春雨的喜爱之情。
• 作用: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拟人: 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 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物: 把人当做物,也就是使人具有 物的情态或动作。
诗歌中多为拟人。将物人格化,赋予物以 人的情感特点,是诗人融情入景的重要途径, 能使读者产生联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步骤一) (步骤二)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 将皓月银辉下的洞庭水比作银盘, 将湖中的君山比作一颗青螺。
(步骤三) 三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 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常见设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这一修辞手法的?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通《山园小梅》)(拟人)【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夸张)【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古诗词中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古诗词中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古诗词中的 11 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形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形。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有突失事物(意象)的神态特点,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 1】“远望洞庭山川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析】诗歌奇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彩淡雅,山川水乳交融。

【例 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表现出了它的俊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亮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亮。

【例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苏轼《江上看山》)【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光景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 喻“孤帆” ,写出了舟行之快。

【例 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析】开元二十五年( 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督查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

这实质是将王维排斥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同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同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倒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心里的激怒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响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把笔墨要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季。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例 5】“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急忙,云边孤雁,水上调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辛弃疾《鹧鸪天》:“城中桃李愁风雨,春 在溪头荠菜花”,用城中桃李比喻畏惧金兵 的朝廷权贵,用溪头荠菜花比喻民间主战力 量。那些权贵面对金兵到来,一个个愁眉苦 脸,而民间主战力量却一派生机勃勃,很好 地表达了作者主战的坚定意念。
比拟
设问
• 先提出问题,然后 自己回答;或者故作 疑问,自己不答,让 读者去思索体会。 • 作用: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蟾宫曲·咏史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 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 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 蜀,一分江东。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 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李清照,出生官宦之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 18岁时与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搜集金石书画,踏雪 寻梅,生活高雅而和谐。25岁时因政治灾祸避难浙东一带, 生活颠沛流离。大量图书文物散失。46岁时丈夫染疾病逝。 后经历再嫁匪人、离异系狱、南宋偏安、国土沦丧的灾难, 李清照于73岁在凄风苦雨中逝于绍兴。 挼,读ruó,“揉搓”之意。
•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的《春日》)
•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宋·刘攽的《新晴》)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拟物,很多时候是指把有意识有感情的人,虚 拟为无意识无感情的某些事物。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 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曹邺 《官仓鼠》
【注】①长安君:王淑文,是作者的大妹妹,受到了长安 县君的封号。此诗作于王安石出使辽国,这次隔了三年再 见面,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 ②后期:后会的日期。
“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 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 物情感,暗示了即将离别的伤痛。
叠用三个“深”字,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写出其受到封锁、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作品,彼时的她, 夫死国破,孤身一 人身处异乡,回想
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起这悲戚的人生和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国来家。, 这首不词禁开悲头从连心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用十四个叠字,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她心中那悲戚凄凉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借代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
以引人联想,使语
• 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 句拥有形象突出、 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 特点鲜明、文笔精 做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 炼、具体生动的效 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 果。借代的修辞效 借体来代替。常见的形式有: 果可以用十六字概 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 括:以简代繁,以
终身误(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雪”与“薛”谐音,指 薛宝钗,“林”指林黛玉。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
【宋】欧阳修
形同囚居之苦,不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 但暗示了女主人公
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 的孤身独处,而且
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有心事深沉、怨恨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 莫诉之感。因此,
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 李清照称赏不已,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曾拟其语作“庭院
深深”数阕。
声声慢
这是李清照晚期的
和“超前”类。
烈共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李白流放夜郎, 第二年春天至巫峡时遇 赦。南游岳阳,写下此 诗。下榻:留宿处。 行杯:浮杯,流觞。 回:回荡,摆动。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 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留宿,在 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表现了诗人因赦而喜悦轻松、浪漫豁达的心情。
诗中连用七个“得”
叠字诗 无名氏
字,从字面看是模 拟马蹄声响,实际 是表明自己不愿追
今古人生有几何,繁华 名逐利,欲过淡泊
耀眼烟云过。
宁静生活的理想。
追官逐利马蹄疾,得得
诗人最后一句连用 七个“得”字,巧
得得得得得。
妙地表现了自己的
决心,心思绝妙。
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 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 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 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 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 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 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 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 别是非。使对立的事物 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 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运用比喻,将潭 面比作未磨之镜,尽 显月下湖面之朦胧美, 将湖中的君山比作皓 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 颗青螺,山水映衬, 精美绝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形象 实代虚,以奇代凡,
代本体等。
以事代情。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东汉·曹操《短歌行》)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园》)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 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 的英雄业绩。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以设问开篇,渲染出武侯祠静 谧肃穆的气氛。一开始就形成浓 重的感情氛围:对诸葛亮才智品 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笼 罩全篇。
诗人运用反问, 向那东流的江水询 指诗人自己。不行:
问,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不走的人,即送行
强调金陵子弟对自己的情深意重。
的人,指金陵子弟。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
一 用
定的语言环境中, 词的多义或同音

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条件,有意使语句 达委婉含蓄,意
具有两种意思,言在 味深长的情感。
此而意在彼,这一种
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字 谐音,诗人用双关的 手法,表面上说天气, 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 像“无情”,又好像 “有情”。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 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 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 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 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的本体与喻 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但是可以根据它们之间具 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双关
在 利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这首诗中拟人手法的妙处。
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本 是无情的“草木”写得能 “知”能“斗”,有“才思” 高下之分;柳絮、榆荚虽乏 色少香,却不藏拙,也来凑 热闹,显得十分可爱。形象 地描绘出百花争妍,似乎要 将春留住的情景。
•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宋·黄庶的《探春》)
夸张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
•感征事程物度情 ,为的等, 作了作形者突表象借出扩达助、事大某于物特或种想的征缩强象某、小烈个作, 的用特的对 描、过 出 加 情
其 事 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