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科学”,“科学”的中医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中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中医的科学化。
科学化是指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注重科学实证和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以促进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中医的特点、科学化的意义以及推动中医科学化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的特点中医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式。
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理论、脏腑学说、气血理论等,中医治疗主张辨证施治,重视整体观念和个性化治疗。
中医的特点在于强调预防为主,治未病、调节阴阳、平衡气血,并强调体质调理和综合疗法。
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所不具备的特点,正是中医的独特之处。
二、中医科学化的意义中医的科学化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化有助于挖掘中医的潜力,深化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探索。
通过科学化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解释中医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为中医经验的普及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化可以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中医的科学化研究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科学化有助于规范中医的临床实践和治疗效果,提高中医治疗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提高中医治疗的规范性和可接受性。
推动中医科学化需要多方面措施的支持和配合。
需要加强中医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
目前,我国的中医教育侧重于传统理论的教学,缺乏对科学方法和研究技能的培养。
应该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注重中医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培养一批懂中医懂现代科学的高级中医专业人才。
需要大力推进中医现代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中医现代化技术包括中药制剂、中医诊断仪器、中医康复设备等,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使中医的治疗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
需要不断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中医药科学研究应该注重临床应用和临床实效,同时要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严格控制中医药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论中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医疗效受到争议,一些
人质疑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然而,中医也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首先,中医依据经验和实践进行研究。
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是在世代传承和日积月累
的实践之上形成的。
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摸诊脉搏、问诊病史等方法,进行诊
断和治疗,这种经验和实践是被证明可行的。
中医更注重个体化、综合化,是一种综合性
的医学体系,可以对疾病进行全局性的了解和治疗。
其次,中医疗效得到了积极的科学验证。
许多学术研究发现,中医药具有治疗作用,
例如采用中药、针灸和按摩等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等等。
例如,针灸和按摩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和关节僵硬等问题。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降低血壓和血糖,使人体更健康。
最后,中医在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方面有其优势。
中医强调的是防病于未然,强调
身体各方面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
中医将疾病看做是人体失去内部平衡的结果,通过生
活方式的调整、饮食、运动、精神调节等方法预防疾病。
与西医比较,中医更为注重包括
精神、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全面保健,针对慢性病和亚健康很有帮助。
总之,中医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在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有其独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进行对待疾病的时候,中医更加注重个体化、综合化的处理方法,更耐心细致地了
解患者的全部情况,以达到长期、积极、归纳性的治疗效果。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理论丰富、疗效显著,对于维护人体的生命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对中医学的认知有所偏差,普遍认为中医学是一种非科学的医学体系。
在不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中,中医学的科学化过程正在逐渐展现出来。
本文将从中医学的特点、科学化的必要性、科学化的进展及挑战等方面,对中医学科学化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医学的特点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其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以整体观念为核心。
中医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提倡“以整体把握身体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2. 辨证施治。
中医学强调辨证施治,即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3. 注重防治。
中医学强调“治未病”,提倡强壮体质、调节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注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4. 用药安全。
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用药方法独特,辨证施治,体质调理,“补虚泻实”。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防治结合、用药安全,这些特点为中医学的科学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二、中医学科学化的必要性中医学科学化的必要性在于其在疾病预防、病因病机诊疗、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医学科学化对于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促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增加中医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学科学化可以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但在一些慢性病、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和康复疗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通过科学化研究和临床实践,可以深入挖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提高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
中医学科学化可以促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统一化。
中医学科学化可以通过加强临床路径、治疗方案、辨证施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增加中医药的临床应用范围。
中医是科学,是成熟的科学(一)
中医是科学,是成熟的科学(一)引言传统中医在中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医经常被质疑和批评,而这些质疑和批评往往来自于医学界。
这些医学专家们认为,中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缺乏科学理论支持,在治疗上也缺乏科学证据支持。
那么,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呢?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理论体系是非常完整的,它包括了较完整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学说。
中医理论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四时五行学说等,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中医强调的是养生保健,治疗则以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技术为主。
在中医理论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气血阴阳”这个概念。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任何不适都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导致的,这就是中医的病因学说。
而在治疗方面,中药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是中医药物治疗的基础,其药性是依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归营等因素进行分类的。
中医还提倡养生保健,饮食、运动、按摩、气功等都是中医非常重要的养生措施。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区别与联系虽然从理论和治疗方式上看,中医和现代医学确实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中医不是科学。
中医是一种基于多年人体实践经验,并经过科学验证的疗法。
中医秉持“治未病”的理念,重在预防和养生,符合现代医学的健康观念。
中医和现代医学有区别,但也联系紧密。
中医已经在一部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就如同现代医学在治疗传统中医疗法未能治愈的疾病方面的效果显著一样。
中医科学证据有人认为中医缺乏科学证据。
但是,事实上,中医已经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很多科学证据。
可以用现代医学的方法验证中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从多个方面来看,中医都能够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证明它的治疗效果。
结论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科学性早已得到证明。
事实上,中医是经过千百年的验证和实践的,它是一种成熟的科学。
跟现代医学一样,中医也是探索人体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化
辩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及思考中医的现代
化
一、中医药的科学性
中医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的先秦时代,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完整的文化系统。
其内容和理论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多学科领域,例如护理学、外科学、儿科学、内科学、中药学等。
与西方医学有较明显的区别,中医药的治疗和诊断依赖于患者体质自身的特性,其理念更贴近「自然」,比起大量运用西药抑制病痛,中医药更加注重保养机体壮阳,促进自身调节功能。
中医药在古老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中华文明多年的沉淀,使得这项古老学术得以历久弥新,在当今时代不断演绎出新的变化,可谓博大精深。
无论是针灸、拔罐疗法,还是草药、配伍技术,或是诊断技巧......对中医药的科学性都做出了大量的探索,显得比西医药更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
二、中医药的科学价值
中医药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治疗方式中,从而实现了西医与中医的有机结合,尊重了自然秩序与自然规律,兼顾了药物的功效性与安全性,依靠自身独特的精深理论体系,使得中医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中医药很强的实证性。
中医——科学?非科学?
(2)《难经》 《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 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创立了中医学独特 的理论体系。 在此同时《难经》作为《内经》的辅翼,同为中医 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的内 容。成书在汉以前,相传为秦越人所著。 创造性提出“独取寸口,以知五脏六腑死生吉凶” 的诊脉方法。 创“右肾为命门”说,《难经·三十六难》:“肾两 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转载】 转载】
看到很多朋友在谈中西医的科学性我也来发表下我的看法,见识短浅,期以斧正! 中医最准确的说就是对医学认识的初级阶段,我们一般搞科学要认识事物无非就是要搞清楚二点,一是事物的区别 于其他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二是该事物与别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因果联系。而一般我们认识事物总先从该 事物与别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开始的,搞清关系后再一步一步深入到对该事物本质上的研究认识。这是一个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过程。 中医是中国古人对医学的认识,由于没有认识到原子层面所以中医的认识研究始终停留在事物之间关系的层面。举 个例子来说,中医认识到了感冒会上火,所以要吃凉性的东西。这里面解决了一个相互关系的问题,并用“火”与 “凉”来描述这样的关系。这是不是医学理论呢,我们说是的。这是一种有因果关系的医学理论。但是只是初级的, 因为这种理论仅仅触及表面现象与简单的相互联系却并不能回答“火”是什么物质,而“凉”又是什么物质。如果 不能认识到这二种物质的本身是什么,就无法进一步说明这二者形成因果关系的根本原因。就好比,一对男女我们 知道他们是夫妻关系,但是我们并不知道男女双方的长相,性格,名字以及他们是如果成为夫妻的,我们只能说对 这对夫妻有初步了解,但是远远谈不上很了解一个道理。 仔细看中医的理论基本都是解释病与病的相互关系,病与药的相互关系,病与生活习惯的相互关系,但却没有对病 本身本质属性的解释。诸如肝是火,肾是水,滋阴,补阳,讲究调理都是例证。而对表面的关系有一定了解后必然 要进一步去研究病的本质属性,从原子,细胞,病毒乃到基因上去研究,认识。这种认识比中医的认识度更深,科 学性更强。符合人类发展的高级阶段的需求。 那么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呢?首先我认为科学是不分中西的,中医仅仅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人对人类医学探索 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历史上发挥过作用,也解决了一些初级的医学认识方面的问题。到了全球化的今天,对医 学的研究不应该局限于中西之分,应该用人类所掌握的全部知识来进行医学研究,研究对象的关系要认识,本质属 性也要去认识。时至今日再分中西医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其次中医与中药是有区别的,中药是实验科学的产物。其科学性不容任何质疑,但也不要搞得神乎其神。我坚信中 药配合上现代的医学理论一定会对人类的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虽然中医理论只是解释了病与外界物质的各种关系,但研究事物的关系本身也是一种科学,只是属于比较表面 的,简单的科学研究。否认中医的科学性是不全面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医所具备的那种科学性显然已经不能满足 今天人类对健康追求的需要了。中国的文化要发展,中国的医学也要发展。首先就要打破束缚,科学是无国界的, 唯一的标准就是尽一切可能去接近真理!
论中医的科学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中医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经验,历来一直被视作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但就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其实没有“中医”这一说法,也没有“科学”这一说法,因而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就中医是“科学”还是“非科学”的议论。
然而自从现代西方医学伴随着现代科学传入中国以来,特别是人们看到现代科学对人们的生活实践产生的巨大指导作用后,“科学”可是跟一些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例如“正确”、“真理”等,而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也开始愈演愈烈。
要弄清中医是不是具有科学性,首先要弄清“科学”和“中医”概念。
1“科学”与“中医”1.1 “科学”的定义科学一词来自于古西方拉丁语“Scientia”,最初的意思是指“知识”与“学问”。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学界将英文中的“science”译为“科学”,含义是“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的学问”。
1893年,“科学”一词最先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引进到我国,从此在国内开始广泛使用。
科学的概念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辞海》及《现代汉语词典》对科学的解释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引用《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科学的概念,“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它包含了社会、自然、人文、思维在内的所有知识体系。
狭义的科学单指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研究领域[1]。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角度来看,科学具有客观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主体际性四个方面的本质属性。
总结起来,定义科学或者说科学,有两个基本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一是科学必须是关于世界的系统化的知识;二是这些知识必须是能够得到检验的。
[2]系统性和可检验性是科学最根本的特性,是科学作为一种认识系统的基本内核,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最主要的标准。
中医与现代科学的结合点——科学化中医
中医与现代科学的结合点——科学化中医我国传统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体系独特、疗效显著的古代医学,他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与考验,其科学性毋庸置疑。
可是在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经历了上个世纪一整个世纪的研究和探索,都未能实现将中医与现代科学结合这一美好的愿望。
于是很多人放弃了走让中医结合现代科学的道路,而改为走其他的道路来守护中医的一席之地。
然而中医跟其他任何事物都一样,拒绝现代科学只能是自绝门路,是不现实的,其结果也只能是被现代科学所淘汰。
任何事物是不可能跟科学抗横的,只有人们没有利用没有发现到得科学,而没有科学本身不能说明的事物和现象。
所以让中医发展的根本还是在那条老路上——让中医科学化。
中医科学化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现代科学作为中医的科学支撑,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我们的传统医学。
可惜的是,由于诸多原因,这个支撑中医的现代科学一直有没被找到。
这使得中医在医学界里备受歧视和侮辱。
然而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是的话那么它与科学的结合点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无数中医人士关注的根本问题,也是事关中义存亡的关键问题。
本篇文章针对这个问题,阐述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个人认为支持中医的现代科学不是在遥远的未来,也不是在遥远的古代。
而就是在当今已经产生和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两个科学理论体系里——粒子物理学(微观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物理学中已经不使用“粒子”这一词汇,但为了理解方便,本文仍沿用这一说法)和复杂性科学(即系统性科学)我们要将中医与这两门科学结合就得先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物质观和方法论的改变。
首先我们要丢掉以原子为物质本原的物质观的现代科学,接受以即粒子为物质本质的量子物质观(即粒子物质观)粒子物理学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萌芽,其开端是量子学的诞生。
在量子学萌芽之初,科学界已经建立的关于物质本质的原子论也随即遭到了质疑。
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和成熟,原子是物质的本源的理论就逐步被送进了历史。
同时量子物理学以空前的速度挑战着人们关于宇宙,物体,物质的本质的认识,构建了自己独立的科学体系。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中医是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起源于中国古代。
它包含了2500年的历史和实践经验。
中医重视整体治疗,关注人体的自然平衡和健康,通过草药、针灸、按摩和调整饮食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中医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和东亚地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中医也逐渐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中医的科学化变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理论体系的修正和完善中医理论体系涉及到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规律和方法等,是中医学术体系的核心。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求。
例如,在中医诊断方面,采用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如B超、CT等,使中医的诊断更加准确。
2.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是指中医和西医相互融合,遵循现代医学的科学标准和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为目标的一种医学模式。
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这种医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提取中药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中药的有效成分对于中药的治疗作用至关重要。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子筛等技术的使用,使得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提取变得更加精细和高效。
4.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针灸是中医的另一项重要的疗法,在现代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疼痛症状和神经、心理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针灸的治疗效果与神经生物学密切相关,神经系统是针灸效应的关键环节。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变神经递质的分泌,激活脑内啡等神经肽物质,影响疼痛传导,改变局部微循环,促进自体防御和机体免疫反应。
总之,中医的科学化,是指将现代科学方法与中医的传统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中医治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科学化的中医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医学体系。
它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通过采用中医特有的病因诊治、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病证辨析等方法,以达到治疗、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如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学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这凸显出了中医学科学定位的重要性。
科学的定位是指,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学应该如何去面对自身与现代科学的联系问题。
换言之,中医学科学定位的本质就是通过理性思考,明确中医学在现代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定位和角色,进而强化其地位和作用。
首先,中医学应该被看做是一门科学。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在现代科学的框架下也具有科学性。
中医学人体观念的基础是整体观念,这与现代生态学、系统论等科学理念相符。
此外,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疗方法较为富有特色,符合其所处环境、社会和文化的特定情况,针对疾病的治疗更加全面和综合。
这些都说明了中医学的科学性。
其次,中医学具有哲学性。
哲学作为高度抽象的学科,一直是中医学思考的重要工具。
中医学重视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并考虑整体、动态、系统的特点,这一观念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同时,中医学理论中涉及到许多哲学概念,如“气”“血”“阴阳”等,这些概念与哲学思想十分契合。
中医学的哲学性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特质。
第三,中医学注重人本主义。
人作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学通过人体的特点来探针气、形态、生命、情感等内容,更注重对患者的个体化呵护,力求达到看病治病。
这一人本主义的立场,符合现代医学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具有现实意义和引导意义。
中医学既有名实双重关系,也具有丰富的内涵。
中医学的治疗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现在也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
中医学中的许多疗法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如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作用已被证实。
中医的科学原理
中医的科学原理
中医的科学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等。
这些原理是中医学长期实践和总结的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和验证,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治方法。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相对统一、相互依存的对立面,阴阳失调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五行学说指出人体及自然界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互相制约、相互关联,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气血理论认为气与血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失调会引起疾病;脏腑学说认为人体的脏腑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重要影响,脏腑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经络是运输气血、调节阴阳的通道,经络功能的紊乱会引起疾病。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整体的病情,结合上述科学原理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到底是不是一种科学?该怎么界定?
中医到底是不是⼀种科学?该怎么界定?⾸先,中医绝对是科学。
⽽且是顶级的科字。
它是⽣命与⾃然和哲学相结合的学问。
许多理论就现代分⼦医学⽔平还难得解释。
但中医诊断完全靠医理⽔平和经验,准确把握疾病绝不容易,庸医滥竽充数占很⼤部分。
⽽它⼜沒现代医学精细,误诊⼗分平常。
从西医的发展来看,早期的西医理论都是来源于⽜顿时期的机械唯物观,即是把⼀个⼈的⾝体当做机器来研究其病理理论。
当然这种理论是相当不成熟的,直到上世纪六七⼗年代,才有⽣物学家打破了那种,以机械理论来看待⾝体和⽣命的世界观。
最后才发展出医学系统论。
在中医的教育与传承上,国家其实也没有做到位,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国家,因为中医本⾝的理论⼀直都有历史记载的,许多中医理论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失传,只是由这些理论衍⽣出的经验⼀直都在民间流传,可惜经验不能当做理论,没有经过严谨科学的验证,都是不能纳⼊到现代科学体系的。
中医有很多科学的理论,都是从⼤量的社会实践中产⽣的,传说中的神农,是⽤尝百草的⽅法,来识别哪些植物有药⽤价值,哪些⾷物有毒有害,流传下了《神农百草经》。
《黄帝内经》这是⼀部博⼤精深的医学著作,讲述了很多医学道理,阐述了疾病发⽣的原理、如何预防、以及治疗⽅法等,⼤量阐述了医学上的科学原理。
在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少不了关于⼀年四季和⼆⼗四节⽓的论述。
只要百度⼀下,会找到⼤量谈论⼆⼗四节⽓与中医养⽣或治未病相关的⽂章。
很多中医和中医粉以此为荣,说⼆⼗四节⽓是中国古⼈的伟⼤发明,是中国灿烂传统⽂化的⼀项伟⼤成就。
⽽⼆⼗四节⽓构成了中医养⽣或治末病的基础理论之⼀,这可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重视阴阳平衡、气血调畅,强调预防为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草药、针灸、推拿、气功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医的科学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那么,中医的科学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实现呢?中医的科学化,首先意味着要注重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理论、脏腑学说等。
这些理论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在现代科学的审查下,也要不断加强其科学性。
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来验证中医理论,寻找理论的实质和规律,使其更符合现代科学的认知。
也要加强对中医理论的学术解释和阐释,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中医的内涵和价值。
中医的科学化需要进行临床实践的深入研究。
中医的治疗方法多样,如针灸、草药、推拿等,这些方法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但也需要不断完善其科学性。
通过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科学评估和验证。
利用临床试验和观察,确定中医治疗的适应范围和效果,从而提高中医治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也要不断总结和分享中医临床经验,使之成为宝贵的临床资料,为中医的科学化探索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
中医的科学化还要注重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中医传承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中医人才队伍作支撑。
现如今,中医教育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全国各地都设立了相关的中医学院和研究机构。
要推动中医的科学化,需要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专业水平。
通过对中医古籍和经典的学习,对现代医学知识的补充,以及对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中医专家和研究人员。
也要加强对中医人才的评价和激励,让更多的医学人才愿意从事中医事业,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第四,中医的科学化还需要注重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学理论、药材、医德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的“科学”,“科学”的中医
中医的“科学”,“科学”的中医中医的“科学”,“科学”的中医对于命运的安排这些年来惟有感恩,一切都比我原本应得的更好。
2011年,我有幸与张长恩先生结缘,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我本科学医,但学的是西医,且甫一毕业就闹“弃医从文”,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转战硕博连读,一晃就是“七年之痒”。
2011年我已从北大毕业五年,更是我弃医从文十二年——十二年地支轮回,对于传统中国的历法纪年,意义非比寻常。
因此,这年夏天,当致力于开拓中国“古典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刘小枫教授、这位违隔十年之后终于再度赢得我深相敬重的师长、出面邀请我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班”的孩子们讲点课的时候,我几乎不假思索就要求讲《黄帝内经》。
器宇雄强且胸襟开阔的刘小枫先生却居然毫不犹豫应承下来。
的确,中国大学里“古典班”的孩子们应该读点古代医书!整个二十世纪甚至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的第一个十年,就“中医史”而言,几乎成了她蒙难的历史、受辱的历史。
曾经数千年来扶助、温暖、救护中国人生命的“杏林悬壶”、“妙手回春”,在西方医学全然两样的身体文化、疾病认知与技术手段的冲击之下,迅速沦为“巫术”、“经验”、“不科学”,尊严扫地。
即使在“国学”素称流传有绪的台湾,中医也被视为“举世禁忌不为之旧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攻击中医不遗余力者包括傅斯年、胡适、丁文江这些现代学术史上“大炮级”的重量选手,甚至出现“废除中医”这样极端的提案,不仅多次提出,直至惊官动府,其主持最力者之一余岩云岫,居然还是时号“清学最后殿军、古文押阵大将”(胡适语)的章太炎的学生,尽管太炎先生本人倒是颇为信奉中医并试图深研。
不熟悉或对中医抱有成见的人,往往随意指责中医的“随意性”、主观断定中医的“主观性”……其背后隐含的价值体系与判断标准,无非还是以实验、计算等必须“用数学证明实在”的“实证科学”为诊断依据的西方医学,在这个各行各业包括社会学科、文史学科也要争先恐后引入“数学模式”以便证明自己“符合科学”的时代——这些随意的主观的指责,何尝认真考虑过中医“辨证”的“科学性”?在此,我们不得不稍微回溯一下何谓真正的“科学精神”。
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验证,是科学的!
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验证,是科学的!小坏旦痛是一种修行道医如是说:科学,科技的英文字就不一样。
英文字的科技是Technology,科学是Science。
那科技的东西,就是要很多的仪器,很多的,日新月异,要更新的。
科学,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科学家,科学的观念是这样子。
所以,科学家,所有人都……所谓不存在是什么呀?它是一个定律,假设,验证,跟结果。
所以,比如说,弗兰克林,他发现,他认为有电存在,他是假设有电存在,那我再去验证,结果他就在那个暴风雨的时候,雷电交加的时候,他在放风筝。
那旁边邻居就说,这个小孩子呀,神经病,一定有神经病,那雷电交加之下,他在放风筝……等着被雷劈嘛。
他就要……假设有电存在,他要去验证,结果,他被电到,结果,确实有电存在。
所以,真正的科学家,都是经过一个假设,验证结果,能够通过这个验证的结果,叫做科学证据。
我假设西医是对的。
好,你乳癌,就给她开刀,化疗嘛,你就验证呐,结果呢,病人死掉了。
好,那个肝癌的,我假设你西医是对的。
好,通过验证的结果呢,你就做栓塞呀,做开刀呀,开完刀看看肝癌的结果如何。
我假设,你西医讲胰脏癌是对的,你给他……给你去治疗啊。
治疗以后呢?诶,你觉得化疗,做什么很好呀,那结果呢,病人也死掉了。
好,那请问你,你为什么不假设中医是对的呢?如果你真的是科学家,你用科学来说中医不科学的话,你不了解什么是科学。
等于是说,你不了解“科学”这个名词的定义,你用“科技”的观点来确定我们,所以你是错误的,嚎,引用不对。
所以,你要说,中医呢,科不科学,你要假设中医是对的,让中医来验证,我们来看看结果。
经过这个……经过这三个步骤,叫做科学证据。
那你去医院里面拿出来验血报告,检验报告,什么胆固醇很高,血糖很高……那是科技的证据,人家就化验你血糖嘛,放一些化学的那个一些成份的东西在里面,把你血糖验出来,你的指数是多少,胆固醇是多少,验出来了,这是科技耶,这不是科学!那是T echnology。
科学之中医
科学之中医【摘要】:几千年以来,我国人民的防病、治病、保健,都依赖中医药。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经验的科学。
中医药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中医中药发源地的中国来说,振兴中医中药事业,造福全人类,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具有高深的中医理论独到的学术思想、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名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中医; 科学; 历史; 影响; 前途一、中医是一门科学,它有自身的基础理论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
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实现了对人体的完整系统的把握,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中医学在本质上是将人体看成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就像《内经》中所说的,”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那么用现在的观点来解释,中医所谓的形气神其实与现代科学揭示的物质、信息、意识大体上是一致的。
而今天,随着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与心理科学的突飞猛进,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人体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物质存在,而是物质、信息与意识的统一。
二、中医的历史中国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医学史,由于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
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医学总体上强调疾病和健康是由人体内部相互作用的五个元素(木火土金水)以及阴阳的平衡状态所决定的。
中医注重整体性,看待人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的器官或症状。
而中医的科学化则是中医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逐渐接受并采纳了一些现代科学技术,并试图将其应用于中医学研究和实践中。
中医的特点是以辩证论治为基础的整体思维和个别化诊治。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某些反应失调所引起的。
通过对病人的辩证分析,医生可以确定个体病因和病理机制,并制定针对个体的具体治疗方案。
中医的医疗手段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拔火罐、推拿、艾灸等,其中草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常用于药膳、口服、粉末等形式,具有治疗宽、副作用小的特点。
这些治疗手段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得到了理论证实和广泛应用。
中医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尤其是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中医一度被质疑其科学性。
但随着中医药在国际间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对中医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和细致。
从一个角度来看,中医的科学化其实是一场将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的过程,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解决世界上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作为传统医学,中医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机遇。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地验证中医理论、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这方面,目前中医界社区正在不断努力,寻找各种验证手段,如现代药理学、生化学、临床学等。
据一些报道,近年来中医领域已经开始使用非常严谨的双盲测试方式来验证中药的治疗效果,这是中医走向科学化的一个重要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的科学化不仅仅依赖于理论的验证和实践的检验,还需要中医学者和医生们积极采纳一些现代科技的帮助。
例如,针灸在过去一直被质疑其有效性,但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人们对针灸功效的理解和认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显示了现代科技在中医科学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
中医与中医的科学化中医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自古以来,中医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并且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中医领域的科学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科学化意味着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现代化和实证化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该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中医的概念、方法、技术等等。
以下将介绍中医的科学化。
中医是如何科学化?中医的科学化包括三个方面:理论、方法和实践。
理论中医理论主要包括中医学说和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学说建立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上,旨在解释和防治疾病。
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方法,通过对病人的望、问、诊等多方面的观察,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证候等,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的理论科学化主要涉及到中医理论的验证和更新。
这包括对中医理论的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以验证中医理论是否能够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医理论也需要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方法中医的方法科学化涉及到对中医方法的分析和优化。
中医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方式,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
中医方法的科学化所追求的是将中医方法的效果证明,并提高其治疗效果。
中药的科学化,意味着对中药的成分、功效、剂量等进行科学研究。
聚大药业成立了“聚大中药评价中心”,该中心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检验中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保证中药的安全和质量,提高中药的效果。
针灸的科学化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针灸是一种流行的中医治疗方法,其实质是通过针刺和按摩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精神,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针灸疗法也得以学术化、标准化、高效化的进展,以适应现代医疗实践的需求。
推拿作为另一种中医方法,通过按摩身体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保健。
推拿的科学化主要包括按摩的影响和效果的研究、卫生、安全和检测等方面。
实践中医的实践科学化包括中医临床实践的规范和标准化。
中医的科学性在这,别再说中医不科学!
中医的科学性在这,别再说中医不科学!科学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科学,就是因为物质呈系统的秩序存在,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支配系统秩序的必然性规则,用来指导人的生存。
可笑的是,西方科学发展五百年了,不仅没有发现这个规律的存在,相反还不断否定必然性规则的存在,连自然规律都不要了,这样的科学真的科学吗?西方科学发展到这一步,与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以人为自然中心,强调人要征服自然。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的时候,必然会有意或无意地否定决定人的自然规律的存在。
既然是规律,肯定是普遍性的,不可能只决定万物,而不决定人,因此,否定必然性规律的存在就成了一种必然。
事实上正是这样,西方科学先是出现了科学万能论,将科学凌驾在规律之上,之后又出现了不确定原理,直接否定必然性规律的存在。
当然,西方科学上并不是没有真正具有哲学思维的人,比如爱因斯坦,他坚持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受某个必然性规律决定的,为此,还和其它科学家们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量子论战。
与西方科学不一样,中国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决定万物的自然规律,并把它用于对中医理论的建设上。
那么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呢?看看气一元论就知道了,气聚则生,气散则亡,它用气聚散的规律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因此,气聚散的规律就是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
那么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呢?气聚是什么?它其实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气散是什么,它其实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气聚散的规律就是物质系统生死的规则。
在中医学中,这个规律是用阴阳学说来表述的。
阴是什么?它其实就是气之聚,或者说物质的有序状态,物质系统;阳是什么?它其实就是气之散,或者说物质的无序状态,混沌空间。
气由阳至阴的转化,即物质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它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气由阴至阳的转化,即物质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它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
阴阳转换的学说其实描述了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
由于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存在都是呈系统的,因此,阴阳学说就是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一种揭示。
中医科学依据
中医科学依据摘要:一、中医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二、中医的理论体系三、中医的实践应用四、中医的现代科学研究五、中医的未来发展正文:一、中医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医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具有独特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医学。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医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哲学和宗教思想,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概念。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学对自然界和生命现象的哲学解释,强调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包括五脏六腑、经络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理论则是中医对生命物质和功能的阐述,强调气血津液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中医的实践应用中医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
诊断方面,中医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质,为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方剂、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具有较强的个体化和整体观,注重调和人体的内外环境,促使机体自我修复。
四、中医的现代科学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学也受到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关注。
许多研究成果表明,中医药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针灸等中医疗法在镇痛、改善脏器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这些研究为中医学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五、中医的未来发展面对现代医学的挑战和发展,中医学应继续发扬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加强与现代科学的对话和融合,提高中医药的研发水平和临床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的“科学”,“科学”的中医中医的科学, 科学的中医中医的科学,科学的中医对于命运的安论文联盟排这些年来惟有感恩,一切都比我原本应得的更好。
2019 年,我有幸与张长恩先生结缘,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我本科学医,但学的是西医,且甫一毕业就闹弃医从文,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转战硕博连读,一晃就是七年之痒。
2019 年我已从北大毕业五年,更是我弃医从文十二年十二年地支轮回,对于传统中国的历法纪年,意义非比寻常。
因此,这年夏天,当致力于开拓中国古典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刘小枫教授、这位违隔十年之后终于再度赢得我深相敬重的师长、出面邀请我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班的孩子们讲点课的时候,我几乎不假思索就要求讲《黄帝内经》。
器宇雄强且胸襟开阔的刘小枫先生却居然毫不犹豫应承下来。
的确,中国大学里古典班的孩子们应该读点古代医书!整个二十世纪甚至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的第一个十年,就中医史而言,几乎成了她蒙难的历史、受辱的历史。
曾经数千年来扶助、温暖、救护中国人生命的杏林悬壶、妙手回春,在西方医学全然两样的身体文化、疾病认知与技术手段的冲击之下,迅速沦为巫术、经验、不科学,尊严扫地。
即使在国学素称流传有绪的台湾,中医也被视为举世禁忌不为之1/ 12旧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攻击中医不遗余力者包括傅斯年、胡适、丁文江这些现代学术史上大炮级的重量选手,甚至出现废除中医这样极端的提案,不仅多次提出,直至惊官动府,其主持最力者之一余岩云岫,居然还是时号清学最后殿军、古文押阵大将(胡适语)的章太炎的学生,尽管太炎先生本人倒是颇为信奉中医并试图深研。
不熟悉或对中医抱有成见的人,往往随意指责中医的随意性、主观断定中医的主观性其背后隐含的价值体系与判断标准,无非还是以实验、计算等必须用数学证明实在的实证科学为诊断依据的西方医学,在这个各行各业包括社会学科、文史学科也要争先恐后引入数学模式以便证明自己符合科学的时代这些随意的主观的指责,何尝认真考虑过中医辨证的科学性?在此,我们不得不稍微回溯一下何谓真正的科学精神。
作为近现代科学的大本营的德语文化中,科学Wissenschaft(en)不过是知识系统的意思此即中文《辞海》中将科学界定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语源?日常我们所使用的科学一词,往往又只是针对近代科学,而近代科学的典范就是物理学,All science is Either physics or stamp collecting(科学若非物理学就只是集邮)。
近代科学精神据说就是理性态度、理性精神的发展,注重事实、逻辑,力求客观。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的起源乃是源自古希腊的理性主义,科学是---------------------------------------------------------------最新资料推荐------------------------------------------------------ 从希腊特有的哲学传统中才能生长出来;希腊哲学史家伯纳特所谓科学就是以希腊方式来思考世界、在那些受希腊影响的民族之外,科学就从来没有存在过。
在哲人柏拉图那里,爱智慧的philosophos 追求episteme。
Episteme在英语世界中的身位往往就是 science,这个在汉语语境中被意译为智能、客观真理、科学的 Episteme,基本特征乃是一种认知的态度:反省的认知、批判的认知、真理需要批判才能获得,这种科学态度毋宁就是哲学态度。
叙说这些陈年往事并不表明我是一个反对(近代)科学的主张者,尽管让人必须直面的困境当下即是:对于希腊哲学-科学,近代科学既是继承人,又是颠覆者。
我想说明的只是:如今我们所谓科学,从古典精义考索,它揭示的也只是某一层面/层次的人类经验,尽管近代科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向人类承诺:它将向我们揭示宇宙的真实以及关于人的真理。
但承诺是否曾经兑现?我们居然因其实验的手段而大胆冠名为真理。
于此谬相,真正的科学家往往有着更为洞察的真知灼见:我们所观测的不是自然的本身,而是由我们用来探索问题的方法3/ 12所揭示的自然。
深刻的思想家亦往往英雄所见略同,例如伽达默尔注意到用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讨论中国或印度的思想或智慧往往不得要领,毋论由某一哲学传统发展而来的科学。
曾经亲身领略过中医扎实有效的活人能力的西方人,同样会慨叹更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分析疾病的症状时所用的哲学方法思考的过程,中医如何看待人体。
人类因为认识能力的有限,在试图认识宇宙、世界尤其人自身的真相的时候,往往只能倒果为因,而非由因及果就此而言,陈嘉映先生认为著名的李约瑟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这一提问本身就很成问题的断制甚是精当:西方的思想、制度等等两个世纪以来对世界的统治,西方的发展模式包括思维方式常常不假思索就被一知半解的人们视为常识或正道、视为惟一的真理结果的沉重导致了源头的放大。
然而,在人类现有的知识史或文明史上,常识或自然才几乎已经成了最为可疑的规定,曾几何时的常识几个回合之后就可能成为妖妄之言。
这里所谓真理,当然并非人类永恒渴望认识到的那个如如理致、因果森严的实相本身。
借用唯识论的针砭,我们往往将比量乃至非量误认做现量本身。
饶是如此,李约瑟博士当年面对中医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的评价,也远超生息于此地的民人自己:---------------------------------------------------------------最新资料推荐------------------------------------------------------中国人以他们的特殊天才发展起来的中国医学,这种发展所循的道路和欧洲的迥然不同,其差别之大超过了任何其它领域。
究其实际,古老的科学精神就是人试图理解自身所属之整全、就是人试图理解他尚不理解的东西,而不是试图抵达这些理解所必然借助的某些具体手段诸如逻辑、直观、渐修、顿悟乃至实验技术、数学分析、仪器图表、检测数据等数理证明本身就是理性、就是科学。
还是那句老掉牙的老人言:手段本身并不就是目的尽管手段里面均隐藏了目的。
就此意而言,传统中国历史悠久的试图理解自身所属之整全的医学所借助的具体手段本身,诸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六经八纲、气血营卫、津液水火这些源出生生的易学精神的辨证的思路与体系,怎么就不科学?!怎么就不是科学?!如果说医者意也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门知识在历史发展的内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ancy)始终显得比较晦暗难明,那我们需要做的也是努力去解读并把握这一婉曲隐晦的藏-象思路,而非因为手段的不同或艰涩而否认了目的的正确。
指责中医理论的演变形式颇像一个集装箱,历代医家不断地往里面填入不同的物品-没有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部件的思路是危险的我们是否已经弄清或驾驭了中医自身特有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
5/ 12是的,据说科学要求经验:仅当它是可重复的、公众的和非个人的情况下才是可信的。
但既然实验世界也一如经验世界,幷不圆成,幷不完满,既然承认经验事实与实验事实之外还存在其它类型的事实,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是最接近真理的态度之一,我们难道不应该对于古人的世界观(生命观)更客气、审慎点儿?也因此,陈嘉映先生在《哲学科学常识》一书中讨论感应思维的方式仍然让我遗憾,以严谨著称的语言分析哲学家试验在对称意义上使用感应思维与因果思维(他之谓论文联盟理性思维)的时候,这里的因果无妨还是窄化为物理因果。
尽管之后他以他惯有的缜密马上注意到佛教里的因果报应这个特例,却只是一带而过;尽管之后分析马林诺夫斯基对科学的议论时他分析了感应思维与原始科学的可能关系。
但谁说或谁能证明所谓初民的感应思维中并不藏纳因果那不为物理学(近代科学)方式所能实证的因果呢?这恐怕幷非一个认知原型的概况所能容纳。
具体到中医,其中流传千载而仍然常用常新的感应思维,恰恰成型于陈嘉映先生所界定的东西方共同的理性(理知)时代公元前八百年至今世界上最为理性的民族何以如此原始地坚守一种婴儿般的初民的天真?其中难道没有发人深思的奥秘?中国传统医学或古典医学的根本命脉:天人关系。
人之为人的本性、可能与自由的权限与许可。
---------------------------------------------------------------最新资料推荐------------------------------------------------------ 非以此,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中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秉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论文联盟难极。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的浩叹将无法落脚。
那些被界定为感应认知的思维模式,例如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世界的种种对应,从最严格的理性意义上(例如古希腊意义上),充其量只是一种不同于理性认知的模式。
符合现代逻辑学的严格推理的那些理论,并不能从更加广袤的因果关系中证明自身更加正确。
陈嘉映先生在其著述中直言阴阳五行理论无非便宜的宏大叙事、似乎是对智性的愚弄、甚至藐称这种理论很容易取信于无知识的广大人群,当然更不及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显得理论成熟。
据说哲学-科学与阴阳五行这类概况类推理论的区别在于把我们日常实践活动中所具的求真态度带进理论思考,然而何以阴阳五行就不是一种求真态度?即使她的求真方式有别于哲学-科学。
流行中国学界几十年的现象学,其鼻祖胡塞尔所谓本质直观、不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求着同一种东西?寻求西方古典哲学已经寻求了几千年的东西却在旧有方式遭遇困境时不得不选择手段的突围。
存在主义时代惟一的大思想家海德格尔(海氏恰好还是胡氏最出色而叛逆的学生)紧张于我们对世界的原初理解幷非把事物理解为客体,而是理解为希腊如所谓的处境(pragmata),其问题本质不也同7/ 12样源于这古老的天人关系?这些年越来越惊叹读书人经常敢对自己基本无知的东西越界发言例如何以任何外行都具备了对医学指手画脚的魄力。
那么,我们何必苛责主要从事治理西学的陈嘉映先生?主要从事治理中学的余英时先生依然要郑重声明:我既不是为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作辩护,更不是为阴阳五行说扶轮。
阴阳五行说今天在知识界大概已不容易找到支持者了。
至于它早已成为一个过了时的错误学说,甚至可能曾严重阻碍了本土科学的进步,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这里用不着讨论。
甚至断言今天中国人无论住在什么地区,治病首先必找受过现代严格训练的专科医生,只有在西医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才偶尔祈援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