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三课。
本课包含两首现代诗:《我想》和《对韵歌》。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多样性和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诗的意境,还要求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现代诗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并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现代诗,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音乐等。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教师简要介绍两首现代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首现代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朗读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两首现代诗,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诗歌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同时,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对诗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现代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
这两首诗都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对于现代诗的特点和魅力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生僻词汇和诗句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诗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掌握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体会现代诗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情境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诗歌,查找生僻词汇的意思,准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呈现《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歌。
这些诗歌描绘了作者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受能力。
但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首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接着,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意境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让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现代诗二首》•《竹枝》•《青年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隐喻表达。
•表达和分享对现代诗的个人感悟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包含《竹枝》和《青年人》的诗歌全文、诗歌背景介绍和分析等内容。
2.相关诗歌解读资料。
3.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形式营造诗歌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2. 学习《竹枝》(20分钟)1.播放《竹枝》音频,让学生听诗歌朗读。
2.老师简要介绍《竹枝》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3.教师逐句解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竹枝》的理解和感悟。
3. 学习《青年人》(20分钟)1.播放《青年人》音频,让学生聆听诗歌朗读。
2.老师介绍《青年人》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逐句解读《青年人》的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抽象意象和隐喻。
4.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对《青年人》的感悟和体验。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
2.开展诗歌创作或朗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美感。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相关现代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形式,培养了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
所选诗歌为《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两首诗歌均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展现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情怀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不仅能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学习到现代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把握:四年级的学生可能对诗歌的深层意境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引导来帮助学生。
2. 现代诗鉴赏方法:学生对于现代诗的鉴赏方法可能不太熟悉,需要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现代诗。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资料、图片和朗诵视频。
2. 课文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现代诗二首》的课文教材。
3. 诗歌朗诵音频:准备相关诗歌的专业朗诵音频,以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登鹳雀楼》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两首诗歌的作者王之涣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诗歌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两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 诗歌朗诵:学生代表上台朗诵诗歌,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和现代社会的联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包括以下内容:- 诗歌《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诗歌作者:王之涣- 诗歌意境关键词:登高望远、自然景观- 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情感体验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朗诵两首诗歌,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景象。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首现代诗歌。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现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课文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和韵律可能还不够敏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歌;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欣赏,学会欣赏现代诗歌的美,培养文学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歌;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
2.难点:欣赏现代诗歌的美,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的两首诗歌的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图片和音乐: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诗歌的录音,让学生先跟读和模仿。
然后,教师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或逐段地呈现诗歌,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标注生词和重点语言表达,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现代诗二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括《花牛歌》和《黄山奇石》两首诗歌。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习这两首诗歌,通过朗读、感悟、品味,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两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黄山奇石》中奇石的形象和寓意。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诗歌鉴赏方法,独立品味诗歌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两首诗歌,注意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朗读,给予评价和指导。
3. 理解诗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4. 鉴赏诗歌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学会独立品味诗歌。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现代诗二首》2. 诗歌名称:《花牛歌》、《黄山奇石》3. 鉴赏方法:关注形式、内容、情感4.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诗歌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两首诗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运用课堂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品味,写一篇短文。
2. 课堂作业:结合课堂所学,为《花牛歌》或《黄山奇石》创作一幅插图,表达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独立品味诗歌,课堂氛围活跃。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感受现代诗的魅力,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理解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析、想象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抽象意象,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
2.品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简介、意境图片等。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诗歌朗诵等音频资料。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解读、诗人访谈等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资料,播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诗的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徐志摩及其作品《再别康桥》。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再别康桥》的诗句,引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随后,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的难点词语。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3.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2.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借助场景描写体会作者情感,并结合生活续写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预设: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
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2.这是老师拍摄的几张照片,请同学们一同观赏一下。
(播放照片)同学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照片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秋天,从江上的芦苇猜出来的。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联想到哪些有关诗句呢?预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4.汇总你搜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1)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
(2)刘大白: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著作有《白屋说诗》《白屋遗诗》《旧梦》《旧诗新话》《白屋文话》等。
5.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秋晚的江上)二、初读感知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现代诗二首》,包括《暮江吟》和《题西林壁》两首诗。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形象描写和哲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现代诗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形象描写和哲理,体会现代诗的韵味。
重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他们对现代诗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学习《暮江吟》a. 朗读课文,理解诗意。
b. 分析诗中的形象描写,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体会诗中的哲理,讨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含义。
(2)学习《题西林壁》a. 朗读课文,理解诗意。
b. 分析诗中的形象描写,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 体会诗中的哲理,讨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现代诗,描绘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色。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韵味,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暮江吟》形象描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哲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 《题西林壁》形象描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暮江吟》和《题西林壁》。
(2)仿写一首现代诗,描绘自然景色。
2. 答案:(1)背诵内容见课本。
(2)示例:以《秋日私语》为题,描绘落叶、秋风、夕阳等元素,展现秋天的韵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3.现代诗二首》,学生能够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传达的情感。
•学生能够背诵、朗读《3.现代诗二首》。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背诵《3.现代诗二首》。
•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3.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特点简介。
•诗歌《3.现代诗二首》的背诵和理解。
4.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引入课题,导入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
3.讲解第一首现代诗,解释生词和意境。
4.学生跟读、朗读第一首现代诗。
5.完成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第一首现代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第一首现代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讲解第二首现代诗,探讨诗歌的情感表达。
3.学生跟读、朗读第二首现代诗。
4.分组讨论,分享对《3.现代诗二首》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教学手段•课件PPT•黑板、彩色粉笔•课堂小测验•分组讨论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大差异。
有些学生对生字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引导。
在课堂组织方面,需要更加灵活,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和表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提高了审美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加强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诗歌世界中尽情挥洒想象力和情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或是缺乏自信。为了鼓励他们,我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在讨论过程中关注他们的表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这些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意识到现代诗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诗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因此,我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鼓励他们尝试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现代诗学习中,体会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正确把握现代诗的节奏、韵律,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词语理解:掌握《繁星》和《葡萄叶》中关键词语的意义,如“闪烁”、“脉络”等,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词语塑造形象。
举例:《葡萄叶》中通过描绘葡萄叶子的纹理,诗人隐喻了生命的复杂与坚强。学生需要理解这种隐喻背后的深层含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情感共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现代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夜晚的星空或者是身边的树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现代诗中描绘的自然之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现代诗以其自由的格式、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它是诗人对生活、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3课内容,是一篇介绍现代诗歌的文学作品。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1.2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在对文学作品理解能力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诗歌的理解比较浅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如自由意识强、形式灵活等。
2.掌握《现代诗二首》这两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3.能用简洁明晰的语言表达对现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2.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欣赏诗歌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对《现代诗二首》的内容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2.教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诗歌特有的表达方式,如意象的运用和语言的抽象性。
2.如何帮助学生用简洁明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四、教学设计4.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现代诗二首》的课文内容及相关解读。
2.准备课堂展示素材,如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准备学生课前阅读指导,让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
4.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阅读课文(15分钟)•指导学生阅读《现代诗二首》中的两首诗,并解读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逐句解释诗歌中的生字和难点词语,确保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第三步:讨论与表达(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四年级学生,主要教学内容为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通过深入挖掘诗文的内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两首《现代诗二首》;2.通过学习诗歌,提升学生对情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难点: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提炼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诗歌开篇的场景或情节,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猜测诗歌内容。
2. 学习诗歌内容(15分钟)•分段解析诗歌,注重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3. 朗诵和背诵(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重点表达情感;•分组背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4. 情感体验(15分钟)•分组展示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传达;•讨论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5. 创意表现(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作和表现;•展示学生的作品,分享不同的诠释。
6.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思考对诗歌的理解有何提升;•学生分享感悟和体会,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学生课堂表现评分:包括活动参与度、发言表现、背诵情感表达等;•学生创意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新性和表现力。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愿学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好,收获收获更多语文的乐趣和启发。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3现代诗二首1.认读“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诗歌存储量,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1.字词教学本课有6个需要认识的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可把生字放到文中讲解。
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读诗歌、查工具书等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并组词。
2.诗的理解这两首诗意境非常美,且都非常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在诗歌的教学中,要重视阅读的作用,要充分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诗中的意境,并产生共鸣。
3.学会运用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研究这两首诗,要让学生在相识诗的内容的基础上,研究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想象的应用,并学会把这两种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1.预提纲(1)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使用互联网汇集XXX、XXX的生平及作品,整理成简洁的笔墨介绍资料。
(3)朗读这两首诗,明确每首诗的写作对象。
2.多媒体课件1*教学课时1课时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鸟儿或其他动物的诗歌?你能回想起来吗?预设:XXX的《绝句》、XXX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等。
2.交流汇集到的作者资料。
课件出示:XXX(1880—1932):原名XXX,后改姓XXX,名靖裔,字大白,别名白屋,浙江绍兴人,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XXX(XXX):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当代诗人、散文家。
XXX代表诗人,XXX成员。
其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两位诗人笔下那独特的景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经由过程回顾相干诗歌,检验学生常识的积累情况,同时能激起学生的研究乐趣。
二、交流预,把握诗歌内容1.研究《秋晚的江上》。
人教部编版《现代诗二首》完美版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现代诗二首【教学内容】教科书教科书P8~9内容。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意蕴,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意象。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斜阳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刘大白,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
“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融的词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主题是“诗歌”,旨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本课包括两首现代诗:《秋天的雨》和《雪地里的小画家》。
这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他们对于季节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通过诗歌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雪地的欢乐。
但在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抒发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朗读、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表达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法,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表达的美好情感。
2.难点:欣赏和评价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全文、图片、音乐等素材。
2.道具: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道具,如画笔、颜料等。
3.课堂练习册: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秋天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秋天的雨》和《雪地里的小画家》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现代诗二首
1.认读“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诗歌存储量,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
通过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有6个需要认识的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可把生字放到文中讲解。
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读诗歌、查工具书等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并组词。
2.诗的理解
这两首诗意境非常美,且都非常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在诗歌的教学中,要重视阅读的作用,要充分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诗中的意境,并产生共鸣。
3.学会运用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学习这两首诗,要让学生在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想象的运用,并学会把这两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1.预习提纲
(1)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利用互联网搜集刘大白、徐志摩的生平及作品,整理成简洁的文字介绍资料。
(3)朗读这两首诗,明确每首诗的写作对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鸟儿或其他动物的诗歌?你能回想起来吗?
预设:杜甫的《绝句》、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等。
2.交流搜集到的作者资料。
课件出示: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其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两位诗人笔下那独特的景色。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回顾相关诗歌,检验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把握诗歌内容
1.学习《秋晚的江上》。
(1)我们先来学习《秋晚的江上》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
教师指导朗读: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和轻重来读出感情,要把重读放在重点词语上,如“鸟儿、倦了、驮着、头白、芦苇、红颜”。
(2)学生读这首诗,思考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认读生字:巢苇
2.本诗描写了秋晚的江上的哪些景物?
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预设:这首诗描写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物。
这些景物在作者笔下都有了生命:归巢的鸟儿驮着斜阳,斜阳让雪白的芦苇有了一瞬间的红颜。
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美妙的意境。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种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4)拓展阅读:朗读古诗《暮江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课件出示: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学生读这首诗,根据老师的提示,描述这首诗的画面。
【提示】瑟瑟:青绿色。
可怜:可爱。
学生描述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学习《花牛歌》。
(1)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花牛歌》这首诗,这首诗意境优美,我们朗读这首诗时,要读出节奏感和韵律美。
师指导:在朗读的时候,把重音放在动词“坐、眠、走、做梦”上。
同时,放慢语速,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生默读这首诗,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
1.解释词语:剪秋罗霸占
2.花牛都在哪里活动?
3.找出诗中的动词,说说这首诗通过描写花牛的动作,体现了花牛怎样的生活。
(3)学生小组活动,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指名或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预设:这首诗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坐、草地里眠、草地里走、草地里做梦等几件事,体现出花牛闲适、美好的生活。
(板书:坐眠走做梦——闲适、美好)
(4)拓展阅读:朗读古诗《画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学生读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教师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内容。
对诗歌画面的描述,能让学生通过诗歌梳理思路,并表达出来,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学习写法
1.朗读这两首诗,感受诗中蕴含的景致美。
2.学习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体现景物的特点。
如,一个“妆”字,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被斜阳染成红色的画面,既写出了斜阳下芦苇的颜色,又赋予斜阳人的情感(充满爱心地为芦苇上妆)。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布置作业
搜集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读一读,想象诗歌(小令)描绘的画面,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现代诗二首》是自读课文,由两首现代诗组成。
这两首诗以动物为主人公,描绘出一种独特、闲适、优美的意境。
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
在课堂上,我对这些资料进行检验,及时进行评价,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指导朗读。
这两首诗以动物为载体,描绘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
这两首诗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中的美妙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