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新儒学思想

合集下载

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

2. 董仲舒的新儒学(1)必记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2)巧记方法内容本质作用特点一统二独权神授,三纲五常为文化专制主流、正统外儒内法美德(3)警示和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表现:与民休养生息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2. 董仲舒的新儒学(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总之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3)思想主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5)评价和认识主张评价认识大一统,罢黜百家,大一统虽然充满唯心色彩,却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①董仲舒适应时代要求,采众家之长,对儒家独尊儒术国统一的需要;扼杀其他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

董仲舒新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董仲舒新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董仲舒新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亲爱的读者,你好!我们很荣幸地与你分享这篇文章。

作为一篇专业的文章,我们以历史伟人董仲舒的新儒学为主题,讨论其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

这篇文章旨在启发你深入思考,领悟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董仲舒新儒学概述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新儒学,将儒家思想与阴阳五行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新儒学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董仲舒认为,只有通过道德修养和仁爱之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现代社会的挑战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道德滑坡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董仲舒新儒学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三、董仲舒新儒学的现代价值1. 道德建设:董仲舒新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和仁爱之心,这与现代社会倡导的诚信、友善、和谐等价值观相吻合。

通过弘扬新儒学,我们可以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 家庭伦理:新儒学强调孝道和家庭伦理,这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弘扬新儒学,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家庭的价值,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家庭和谐。

3. 社会秩序:董仲舒新儒学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提倡仁爱之心和道德自律。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该秉持公正、平等、宽容的态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将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 文化传承:董仲舒新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

这将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

四、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许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导致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
9
4.易错警示
[易错点1]对董仲舒的新儒学理解不准确
【典例】(2013•福建文综 •14)《春秋繁露》曰: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 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 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 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 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4.选项分析: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对于君与民的关系,“屈民以
【答题思路示范】
伸君” 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
1.提取信息:
部宗旨,A项错误;题中的话
关联信息:民贵君轻与屈民以 伸君的比较
题并没有涉及到仁爱思想,C 项错误;董仲舒对于德治并没 有摒弃,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
14
考点要旨天天背
史论要语
1.董仲舒新儒学不同于先秦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 是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 阴阳五行家等学说思想的新思想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维护 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 位。 3.“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 其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 4.董仲舒大一统主张充满唯心色彩,但大一统确实是中国 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应鼓励各种 学术思想的争鸣。
三、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①对当时的影响:对维护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具 有进步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发展的需求。 ②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提出的封建伦理纲常,被后人奉为道 德规范。把儒家思想神学化,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体,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而且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论述董仲舒的新儒学

论述董仲舒的新儒学

论述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是强调天人合一,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思想有助于维护中国古代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董仲舒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规律性和秩序性,这种规律性和秩
序性是天命之所在。

人必须基于天命来治理自己的身世,使之与大自
然的规律相符合。

董仲舒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它能够带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巩固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新儒学将个人与社会,以及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董仲舒认为,伦理道德的实践是人们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认为,积极有效地践行伦理道德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这绝
不是一个人或家庭可以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和全体群众来
共同建设。

总的来说,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天人合一,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共处。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维稳和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观念。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思想核心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的意君临天下,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

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舒杂揉诸家,加以发展,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对自然现象的比附来详尽论证,将这个学说发展成为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认为《春秋》一书记录了几百年的天象资料,所以后世灾异要以《春秋》为根据来解释。

他通过援阴阳五行学说解《春秋》考察其中与天灾人事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天人感应”学说。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核心。

董仲舒认为有“天命”、“天志”、“天意”存在,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天者,百神之君也。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天有着绝对权威,人为天所造,人副天数,天人合一于是天命在论证君主权威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

把君权建筑在天恩眷顾基础上,君权乃天所授。

人君受命于天,奉天承运,进行统治,代表天的意志治理人世,一切臣民都应绝对服从君主,“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春秋繁露·玉杯》)从而使君主的权威绝对神圣化。

这有利于维护皇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天人感应在肯定君权神授的同时,又以天象示警,异灾谴告来鞭策约束帝王的行为。

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 (《汉书·董仲舒传》)这就使得臣下有机会利用灾祥天变来规柬君主应法天之德行,实行仁政;君王应受上天约束,不能为所欲为,这在君主专制时期无疑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有利于政治制约和平衡。

“天人感应”为历代王朝帝王所尊崇,影响深远。

天人感应对皇帝的警策作用,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光武帝等几个皇帝,在出现日食、旱灾、蝗灾、洪灾、地震等灾异时,都下罪已诏。

董仲舒的思想与大一统

董仲舒的思想与大一统

董仲舒的思想与大一统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诸家学派的思想精华,创立了新儒学,并使新儒学成为西汉的正统思想,而这种思想在之后中国的两千年历史中得以不断地丰富,直至现在,儒家思想对社会发展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董仲舒有属于他自己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体系政治、思想、哲学……,可谓包罗万象,庞大非常。

董仲舒是一位关照现实的思想家,是一位注重社会发展的思想家,他庞大的思想体系有着明确的服务对象,即:西汉的大一统。

哲学是一切思想的指导,董仲舒自然也不例外。

董仲舒的哲学,集中表现为“天”的哲学,“唯天为大”,是其“天论”的核心,同时,也是他大一统思想的灵魂所在。

“唯天为大”,是什么含义?天,是一切的主宰。

在董仲舒的思想中,“天”不是简简单单指头顶的蓝天,他的“天”有着三重含义,而正是这三重含义,使得天变得至高无上。

首先,“天”是自然之天,“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矣。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这里的天,是宇宙万物的总称。

“天之道,终而复始。

故北方者,天之所终始也,阴阳之所合别也。

东至之后,阴俛而西入,阳仰而东出,出入之处常相反也。

多少调和之适,常相顺也。

有多而无溢,有少而无绝。

春夏多阳而少阴,秋冬少阳而多阴,多少无常,未尝不分而相散也,以出入相损益,以多少相溉济也。

”(《春秋繁露·阴阳终始》),这里的天,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其次,“天”是神灵之天,“天者,百神之君也。

”(《汉书·董仲舒传》),天是百神之君主,也就是神王,是天地万物的主宰。

另外,“天”还是道德之天,“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

”“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仁,天心,故次以天心。

”(《春秋繁露·俞序》),在此,天成为了绝对的仁者,天心,便是仁者之心。

经过这三重含义的叠加,“天”,就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天”,就成为了民众的信仰。

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

【历史】2013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2)汉初推行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内容(1)提出“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3)提出“三纲”“五常”,维护了社会秩序。

[HJ1.9mm]3.特点及实质:外儒内法,兼采各家之长,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儒家思想的生命力。

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4.影响: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例题】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 秋·不 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①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③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④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战国时期出现大一统思想源于该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变化的需求。

结合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可知,思想大一统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社会稳定的需要,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

答案为D。

【例题】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解析】“教义之浸淫”是指思想的影响。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两宋之后,儒家思想长期居于统治地位,故C符合题意。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董仲舒新儒学。

董仲舒(约前179年—前104年),字子鲁,汉代著名儒学家,被誉为新儒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儒学的影响深远。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包括天人合一、性命论、政治哲学等内容,对儒家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人应当顺应天地之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伦理观念,对后世的儒学和道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董仲舒的性命论对儒家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认为人的性命是天地之气凝聚而成的,具有天赋的道德和智慧。

他强调人的性命是与天地相通的,因而人应当尊重天地,顺应天地之道,追求道德和智慧的完美。

这一思想为后世儒学的道德伦理和人性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此外,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也是新儒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提出了“贵贱有序,上下相亲”的政治理念,主张君臣之间应当相亲相爱,上下之间应当和谐相处,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还强调了君主应当以德治国,以仁爱之心待民,以求得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

这一政治理念对后世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的来说,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涉及了天人合一、性命论、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对后世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出了道德伦理和政治理念,为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后世儒学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详解课件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详解课件
思想家。
他出生于广川郡(今河北省景县 )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 学,精通《春秋》和《易经》。
董仲舒在年轻时曾任过江都相, 后因病辞官回乡,专心研究学问
,成为一代宗师。
董仲舒的学术背景
董仲舒的学术背景主要源于先 秦儒家思想和汉初黄老之学。
他深入研究儒家经典,并在此 基础上吸收了阴阳五行、法家 、墨家等思想,形成了自己的 新儒学思想体系。
董仲舒的学术思想在当时具有 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后 来的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Part
02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形成
董仲舒的时代背景
社会动荡
西汉初期,社会经历长期 的战乱和动荡,经济凋敝 ,人心不安。
文化融合
随着疆域的扩大和民族融 合的加深,多种文化思想 相互碰撞、融合。
儒家复兴
汉武帝时期,为统一思想 文化,儒家思想逐渐复兴 并受到重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01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了传统文化
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强化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观念
02
董仲舒强调君臣父子等家庭伦理关系,强化了传统文化中的家
国观念。
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3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向。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汲取诸子百家之长
董仲舒广泛吸收先秦诸子百家的 思想精华,为新儒学的形成奠定 基础。
倡导三纲五常
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规范,强调君臣、父子、夫妻之 间的等级关系和责任义务。
融合阴阳五行学说
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融入儒家 思想,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观 和哲学体系。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评述董仲舒思想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儒学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

董仲舒经过周密的思考与组织,以儒学为本,综合各家,最终形成一种以公羊学为骨干,以天人感应为基础,整合阴阳、黄老、法、诸家的思想体系,从而完成了汉代新儒学。

从董仲舒所处时代入手,以当时社会矛盾和任务、自然科学状况、秦汉...相关答案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他的著作后来大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

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

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人与天是相合的。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而且将它发展得十分精致。

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

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

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

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

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体现天的意志,用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

而且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从此而推论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

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五常为董仲舒提倡之后,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

他认为“道”是源出于天的,“天不变,道亦不变”。

即是说“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统治秩序的“道”是永远不变的。

那么,如何解释皇位的更换和改朝换代呢?为此,他提出了“谴告”与“改制”之说。

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董仲舒的主张本文话题:董仲舒的主张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董仲舒思想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曾出现了许多耀眼的思想家,他们适应时代的需要,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或者具有预见性的主张,而这些主张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仲舒主要活动于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他是汉初杰出的大儒,他治学严谨,学识丰富,为适应汉初政治上加强封建大一统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他提出了许多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主张,而且其中一些思想主张对中国后来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初的社会形势董仲舒生活在西汉前中期,战国后期以风靡之势统一中国的秦王朝经过二世而亡,西汉在农民浪潮以后得以建立,汉代建立以后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作为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在汉代封建剥削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汉代的封建剥削主要有:其一是领户制即所谓的封建领主制;其二是豪强地主实行的租佃制。

汉承秦制,继续实行奖励军功的食邑制度,这一方面是刘邦为自己夺取天下招揽人才,另一方面是解放奴隶,实行封建制,更好的适应历史的发展要求。

此外汉初尤其注重对暴秦短命而亡的总结,对农民起义尤为重视,因此汉初轻徭薄赋,于民生产。

除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外,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封建富商和封建政府之间的矛盾,豪强宗族地主和封建官僚地主之间的矛盾,而这三个矛盾整体上还是中央集权政府一方与富商、宗族地主以及地方割据势力一方的矛盾。

他们之间的矛盾在汉初社会中超过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敌对阶级的矛盾,成为了汉初的主要矛盾。

汉初时,由于刚刚结束秦末战争,汉初几位统治者都实行休养生息,轻租薄赋的政策,人民生活得以安定,然而到汉武帝使土地兼并迅速膨胀,对封建政权和封建经济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同时关系国家生活的盐铁,铸钱很多都未集中在中央,商业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封建中央政权的根基。

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

2. 董仲舒的新儒学(1)必记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2)巧记方法(3)警示和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表现:与民休养生息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2. 董仲舒的新儒学(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总之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3)思想主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5)评价和认识3. 汉武帝尊儒的原因、措施和影响(1)原因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2)措施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详解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详解

解题要旨:
(2010· 北京文综· 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 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 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013年重庆文综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 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 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 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014上海单科)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 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解题要旨:审题干,
识记人物主张 识记人物:我国古 代一位学者 识记主张: “天人 合一”的理论,为 统治提供了“天命 攸(所)归”的神 学依据
(2013· 高考重庆文综卷) 析选项,判断人物主张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 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战国时期法 董仲舒提出 战国时期儒 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 南宋理学代 家代表人物, “天人合 提供了“天命攸(所)归” 家代表人物, 表人物,建 主张加强中 一”、“天 主张仁政, 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 立了理学体 央集权,主 人感应”与 提出民贵君 是 系,其思想 张法治,与 题干“天人 轻思想与题 主张与题干 A.韩非子 题干主张不 合一”理论 干主张不符, 主张不符理 B.孟子 符, 吻合, A错误。 C正 B 错误。 论吻合,D C.董仲舒 确。 不正确。 D.朱熹
思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反映了政治上怎样的变化?
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采取的措施?
4、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
史论互证

儒家文化的三次演变

儒家文化的三次演变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战国
孔子 创立
孟荀 发展 蔚然 大宗
魏晋
隋唐
秦朝
遭到 打击
汉初
复 苏
宋明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正统思想 传统主流
(1变)
明清
受挑战 吸收佛 道精华 (玄学)
三教 合一; 三教 并行
博采众长
新儒学体系
宋明理学 (2变)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3变)
第一次变化:董仲舒的新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国势力日 ▲加强君权 益膨胀,威胁 中央
▼土地兼并严重 ▲限制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缓和阶级矛盾,制
定规范限制人民
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
墨氏主平等,大不利于专制;老氏主放任, 亦不利于干涉,与霸者所持之术,固已异矣。 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之施之者,归 结于君权…于帝王抑民,最为适合,故霸者窃 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叶朗 费振刚 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
形象比喻 体会差别
敌机来了,
应该让
他教弟子爬
弟子们闭目
到书架上翻
静坐,泰山
查飞机种类
崩于前而目
朱熹 性能及防空 方法。
陆九渊 不瞬,不为 机声所慑。
形象比喻体会差别 《赏花》朱子、陆与友游园,时春风和 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子说: “天生的。”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 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 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 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 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 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知识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知识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

知识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
⑴董仲舒是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儒表法里”的新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社会、政治、历史等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⑵新儒学的基本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要罢黜,这样国家统治方可安宁。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他提出了“君权神授”的政治主张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但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施行暴政,天将降祸于他。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1/ 1。

如何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

如何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

全面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 274200春秋末期,自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之后,儒家学说一直到西汉初年,都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是以法家为指导思想;从秦朝“焚书坑儒”事件中可以看出,秦朝统治者崇法抑儒;而西汉初年,是以黄老之学为治国之道。

直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才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才开始成为封建的统治学说。

下面我们就对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做一全面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儒家学说为什么能够代替黄老学说而成为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思想。

第一、黄老之学使命的完成。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需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黄老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适应了西汉初年休养生息的需要。

它的实施,使西汉社会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

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政权巩固,国力强盛,黄老之学做为统治思想,其恢复经济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统治者需要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做为其统治的依据。

第二、黄老之学本身的局限性。

黄老之学虽能对恢复与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西汉统治者实行的是“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中央的丞相、地方的郡守及诸侯王的权力都很大,使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尖锐,造成“尾大不掉”之势,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央集权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构成对最高统治者的严重威胁,在政治上造成声威震主之势。

文帝时的淮南王刘长的骄淫逾制,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武帝时的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图谋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从某种意义上就产实行黄老无为政治的消极后果。

另外,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北方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虽能维护双方边境暂时的稳定,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但它毕竟是一种屈辱的外交,最终致使匈奴的势力越来越猖獗,对中原地区构成严重的威胁。

这也暴露了黄老思想的弊端。

第三、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上来看,汉武帝时期,虽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边患问题严重。

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

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

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董仲舒(?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儒家学派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思想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创了综合性的伦理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主张兼容并蓄,变通以求化解矛盾;②强调自然和人性,以自然之美为政令;③以知行合一作为基本原则。

首先,董仲舒主张兼容并蓄、变通以求化解矛盾。

他认为,若按照传统道德绝对守正不阿,坚决拒绝任何变通,就会引起各种矛盾和冲突,加剧社会的混乱与分裂。

因此,董仲舒倡导将实际情况、社会规律和传统道德统一起来,以变通的方式去对待有关问题,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

此外,他注重研究普世道德,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在做人处事中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包括仁义礼智信、包容理解等。

其次,董仲舒强调自然和人性,以自然之美为政令。

他相信社会秩序可以从实践而言,而不是以提议或命令为基础。

他还相信自然会提供人类行为的典范,从而带来和谐与平衡,因此要着力学习和奉行“诚实守信,节制节行”的自然之美。

最后,董仲舒以知行合一作为基本原则。

他强调要将思想念头转化为实际行动,以达到行动力,使人脱胎换骨,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他强调,只有当知与行有机结合时,才能形成之后的意志。

此外,他还说,情感需要从实际中表达出来以及用内心的深度感受到美和和谐,以蓄成内容纯正、人称师慈的资质作为人生实践的基础和根基。

总之,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探索了伦理道德的矛盾及其化解,以及自然对人性的影响,提出了自然之美的伦理政令,强调了知行合一,着重了以内心蓄资质作为行为实践的基础。

他的思想指明了一条推动实践经验和传统古代思想因素结合、促进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路径,对于中国和谐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界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学术界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学术界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董仲舒是中国汉代儒家思想家,其新儒学思想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学术界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也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儒家学派的代表
董仲舒是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儒家学派强调儒家思想的现代性和普遍性,以及儒家伦理道德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在新儒家学派中,董仲舒的思想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对后来的新儒家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强调“天人合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他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应该通过修养自己的心性来达到与天地相通的境界。

三、注重人性的本质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注重人性的本质和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性本善,但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人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因此,通过不断修养自己的心性,人可以逐渐恢复本性,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四、推崇政治理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政治理想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认为,政治制度应该建立在儒家的“仁政”基础上,实现对人民的关爱和保护,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受到争议
尽管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董仲舒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践性和现实性,不能完全适应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但总体而言,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后世的哲学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要旨:
(2010· 北京文综· 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 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 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013年重庆文综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 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 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 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014上海单科)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 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代表作:《春秋繁露》
2、特征:
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 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 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主要内容
⑴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 加强君权的需要 ⑶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 民力”。——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⑷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稳定统治秩序的 需要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 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高 考 研 习
[高考例析] (2013· 高考重庆文综卷)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 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 提供了“天命攸(所)归” 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 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解题要旨:审题干,
识记人物主张 识记人物:我国古 代一位学者 识记主张: “天人 合一”的理论,为 统治提供了“天命 攸(所)归”的神 学依据
(2013· 高考重庆文综卷) 析选项,判断人物主张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 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战国时期法 董仲舒提出 战国时期儒 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 南宋理学代 家代表人物, “天人合 提供了“天命攸(所)归” 家代表人物, 表人物,建 主张加强中 一”、“天 主张仁政, 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 立了理学体 央集权,主 人感应”与 提出民贵君 是 系,其思想 张法治,与 题干“天人 轻思想与题 主张与题干 A.韩非子 题干主张不 合一”理论 干主张不符, 主张不符理 B.孟子 符, 吻合, A错误。 C正 B 错误。 论吻合,D C.董仲舒 确。 不正确。 D.朱熹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目标:掌握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 内容、汉武帝推广儒学的措施,认识儒家 思想在顺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自我调整,从而逐渐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重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难点
理解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涵及 其历史价值
考 点 突 破
思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反映了政治上怎样的变化?
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采取的措施?
4、影响 儒化 的主流。
史论互证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 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 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 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