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二章)
生理健康方面: 饮食与营养; 生活保健与护理; 生活常规; 动作技能发展与学习;
情感与社会性方面: 1. 根据婴儿发展水平,结合生活照料过程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培养初步的独立性。 2. 帮助婴儿逐步学习调节和控制情绪。 3. 创造机会让婴儿与同伴交往,学习社会交往的简单技能,提高 婴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前 儿童 健康 教育 二
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
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2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3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
01 学前儿童健康教 育的目标
2.1.1确定学前 儿童健康教育 目标的依据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和规律是确定学前儿童健 康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
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 的总目标是确定学前 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 直接依据
社会发展要求是确定学 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 重要依据
2.1.2婴儿期 健康教育目标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生长发育良好,各项指标 1 正常;
1 动作发展正常,且不断完 善;
1 体质增强,对环境条件有 一定的适应能力;
1 情绪反应适度,愿意与 同伴交往。
03 学前儿童健康教 育的实施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
2.3.5婴儿期健 康教育的实施
养
教
在0~3 岁这个阶段特别强调必须遵循“以养为主,寓教于养, 教养融合”的基本原则。这里的“养”包括健康、安全和保育等, 这是一切教养活动的基础。“教”包含了促进婴儿语言、动作、情 感等方面飞跃式发展的措施。教与养的融合,强调“保中有教,教 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
学前教育学(第二版249页PPT
到迅速发展 。生产的社会化带来了学前教育的社 会化,学前教育机构就首先在欧洲诞生了。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一、中西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简史
(二)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
欧洲最初出现的简易学前儿童教养机构 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简易的学
1求生阶段2强化阶段3求新阶段4成熟阶段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二教师的专业成长2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1形成并不断反思教育理念2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3拥有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4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结构5支持性的社会生态环境三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培养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一影响教师与儿童相互关系的因素一教师与儿童的相互关系1教育关系2保育关系3合作关系4朋友关系电子教案模版配色1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一影响教师与儿童相互关系的因素二影响教师与儿童相互关系的因素1文化2教育政策3教师人格特质4教师的教育能力5儿童的个性特征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二教师与儿童的良性互动儿童与教师达成良性互动的条件
《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论述
学前教育的专著;
《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课本,
也是一本教给儿童基本知识的带有插图的百科全书。
2.卢梭
《爱弥儿》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集中
卢
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梭
卢梭认为: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特性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
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
园,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1928年更名为
《儿童教育》)。
学前教育学 第二章 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 件。
幼儿园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公益性机构,在教育儿童的同时, 承担着为家长服务的任务,帮助家长解决其参加工作、学习而子女无人照顾的问题, 即带有一定的公益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 改变,人们对学前教育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家长不仅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 得好、玩得好,更希望孩子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因此,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是 幼儿园最关键的生命线,幼儿园只有提高保教质量,才能让家长满意,从而取得良 好的社会效益;幼儿园还应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理念,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6
1.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经过修订后,自2016年3月起施行,其中第五 条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做了详细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 究能力。 (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 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保证了教育目的在学前阶段的贯彻和落实,其中的4个目标 分别指向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幼儿园教育目标指向了学前儿童发展的领域和基本范 围,描绘了儿童发展的蓝图,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幼儿教师选择教育活动的 内容、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和开展教育评价等提供了指导依据。同时,幼儿园教育目标也是 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是衡量儿童发展的尺度,是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
2.幼儿园科学教育-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阶段论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不是阶梯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
序的交叉重叠。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的幼儿只有动作的智慧 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形成空间“位移群”的基本结构 因果性认识开始萌芽
一、概念形成的过程
幼儿概念的发展:
1.概念含混时期
这一时期儿童依据知觉的动作与表象相互联结成为
一个混合形象对一堆物体进行分类,结果是这一堆
物体的关系表现上有联系而实际上缺乏内在的基础。
2.复合思维时期(学前儿童阶段) 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包括各种各样的类型,它们 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系,导致儿童全部经验的调整和 系统化。
二、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同时发生的过程:习得、
转换和评价。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
识,教师的角色在于创造可让学习者自己学习的情 境,而非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 倡导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 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主动发现事物变化 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寻规律,在这个过程中 体验发现知识的智慧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
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一种内化的,可逆的动作,是外部动作在头脑 中进行的一种具有可逆性的心理操作。 此阶段幼儿能运用语言并形成心理意向,能使用符号在头 脑中再现外部世界。(但这一时期儿童所运用的语言和符 号,还不能离开所代表的东西) 此阶段儿童处于自我中心思维,且有“泛灵论”倾向。 通常能观察和描述一个物体的特征或一个现象的状态,对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个特征存在困难。
第二章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因素
我评价、自我调节。
•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主要表现在
独立性上。1岁之前,儿童的一切行动是依赖成人 并通过成人实现的;3岁左右的儿童出现了独立的 需要,他们最普遍的一个词就是“我”:“我要 干”,“我要引起注意”“我要获得一定的地位” 等。
• 在区分了自我与非我之后,儿童的自我认识主要
• 而难带和迟缓的儿童气质类型特点属于缺乏规律
性,活动水平低,情绪消极甚至烦躁易怒,对新 刺激、新事物及其变化适应缓慢且有退惧、畏缩 现象,属于消极气质,这阻碍了其更多与外界环 境相协调适应的机会。
二、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 影响
•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特性以及自身与他
人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自我认识的对 象包括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动作和行动、 自己的内心活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
• 最后,同伴交往为其将来社会角色扮演作好积极的准备。
观察发现,幼儿对成人世界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兴趣,他 们喜欢玩角色游戏,坚持不懈地对社会角色进行模仿、探 索、认识,为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做着积极的准备。
第四节 社区与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影响
社区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开创性的研究,认为儿童一出生就有自身 发展的积极动因,从环境寻找、选择适宜 自己的刺激,积极主动地与环境发生交互 作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图式),通 过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使认知结构发生 同化和变异,丰富和发展社会性。
• 众多研究认为,儿童出生不久,就在不同的方面
表现出社会认知的萌芽,其中,依恋能力是个体 早期社会认知的重要形式之一。
• 一切外界影响,只有在儿童注意并认识了其意义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
导。”
3、从教材的执行者到课程的开发者 • 传统教育:以本为本,以课堂为中心 • 新时期:开放的课程。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4、从仅注重学科教学到教学与科研并重 • 传统教育:培养教书匠 • 新时期:“促进发展” 5、从学生的管理者到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 传统教育:整齐划一,批量生产。 • 新时期:坚信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给学生同等的机会。
• 从内部来看,情绪劳动是在对个人情绪有充分认知的基础 上进行的;
• 从外部来看,组织的情绪规则、岗位角色要求的情绪规则 或特定文化传统下隐形的情绪规则是为人所知的;
• 在情绪管理的过程中是否付出了心智努力是区别情绪劳动 与非情绪劳动的标志。
二、教师的情绪劳动
1.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
2.在教学中,教师情绪是负载着特定功能的; ——保证教学活动的顺畅进行
情绪ABC理论则指出:事件只是情绪的间接原因,而对事件的解 释和评价才是情绪的更直接的原因,即不是A引起C,而是B引起 C。
心理咨询名言
问题不是问题 如何面对才是问题
• 马斯洛说过:
•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 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从一校园童谣看现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 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 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 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
A指导致个体情绪困扰的外在事件(activating event) B是指对事件解释、评价的观念体系(不合理的信念会产生情绪 困扰) C是指由个体的观念体系导致的情绪结果(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第五、六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特点,儿童观的演变过程;2、理解儿童发展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3、运用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儿童发展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和儿童关系概述一、儿童发展概述:1、儿童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包括健康、认知、社会性和人格等。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程度地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其中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1)儿童发展的含义: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A、生理的发展包括身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B、心理的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 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的发展及个性心理特征, 如能力、性格、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2)儿童发展的特征A、顺序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都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次序、序列。
B、不平衡性:儿童身心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匀速、不均衡的发展状态。
C、阶段性:又称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过程中, 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D、个别差异性:儿童发展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 个体发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等方面存在独特之处。
2、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儿童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片面强调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认、贬低其他方面都不能科学地解释儿童的身心发展。
(1)遗传。
是一种生物现象, 指经由基因的传递, 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
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 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遗传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A、遗传因素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是儿童发展的生物基础和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发展程度, 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以遗传素质的特点及成熟程度为基础。
学前教育原理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及规律
三、 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 顺序性 学前儿童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儿童的身心发展朝着一定的方 向,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二) 阶段性 学前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指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会表现 出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或共同特征,即年龄特征。 (三) 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针对同一个体而言。 (四) 个别差异性 学前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的儿童由于先天素质、 内在机能、总体环境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发展中存 在着差别的现象。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及规律
(五) 稳定性和可变性 学前儿童的稳定性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第二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 遗传因素
(一) 遗传素质提供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二) 遗传素质决定了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 遗传素质制约着儿童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四) 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最终发展
第二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念、 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体特征等。个体因素的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念,教育学中的个体因素 主要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
(一) 主观能动性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二) 实践活动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三) 个体因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及规律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及规律
一、 人的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连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有规律 的变化运动过程。而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 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的 变化过程。
幼儿园教师考编背诵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3.在古代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观念现代化5.学前教育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的,是指从出生到六、七岁儿童的教育。
对儿童的教育从出生后就开始,从出生到三岁这一阶段为早期教育,三至六、七岁阶段为幼儿教育。
6.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学前教育的保教合一、学前教育的启蒙性、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性。
7.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教师、教育环境、教育内容。
8.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
9.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10.文化水平对教育的直接影响表现为:教师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学生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家长文化水平→下一代11.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孕育阶段:丰富性、实践性、零散性;萌芽阶段: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初创阶段:针对性、系统性及理论性。
2.柏拉图:(1)地位:西方历史上最早提出优生优育和公共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2)教育观点:提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思想,即“凡事之开始,为最为重要之点”;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3.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年龄阶段的划分。
4.昆体良的教育观点:重视婴儿期的语言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的重大影响。
5.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1)提出“泛智”,号召“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主张。
(2)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实行班级授课制。
(3)为幼儿制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6.卢梭的教育观点:(1)自然主义的儿童观,认为应该把儿童当做儿童看待,尊重儿童的人格。
(2)提倡“自然教育”。
(3)提出“自然后果律”。
7.裴斯泰洛奇的教育观点:(1)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教师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教师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说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真的是个话题广泛、五花八门的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成龙成凤”,但要说到如何从家庭教育入手,那真是个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条漫漫长路。
不少家长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有时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又感觉像是“走马看花”,做了一大堆努力,结果啥也没看清。
家长们也不容易,尤其是对那些刚刚迈入父母行列的新人来说,教育孩子就像学游泳,开始时总是水花四溅,最后才会渐渐找到节奏。
你看,学前儿童正是人生的起步阶段,脑袋瓜子像海绵一样,啥都能吸收。
可问题就在于,他们的小脑袋很容易被过多的东西搞乱。
有些家长就会一股脑地把自己的想法、观念、甚至是那些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强行”灌输给孩子,好像不这么做就不合格。
其实说白了,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你把他变成什么样就能有什么样的结果。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就算是兄妹俩,性格也可能天差地别。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往往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充满爱和关怀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里面自由成长、自由发挥。
别想着一开始就把他们“调教”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独特的光彩。
再说到教师和家庭的角色,两个看似不同的阵营,其实是同一个目标的两只手。
家长负责家庭教育,老师负责学业教育。
可你知道吗?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光是课堂上的那点知识能决定他们的未来。
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奠基石。
举个例子,你要是看见某个孩子总是笑眯眯、说话礼貌,别以为他是天生就这样。
他的家里肯定少不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那种无形中的熏陶。
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一堆知识更有力量。
而老师嘛,哎,说实话,他们的任务也不是那么简单。
学前教育的老师,每天都在和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家伙们打交道,特别是那些孩子还处在萌芽状态,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试。
这时候,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他们ABC,更多的是教会孩子们怎么与人相处、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怎么面对困难和失败。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因果性认识的萌芽。 皮亚杰认为,稳定 性客体及其位移的 体系又是同因果性 认识不能分离的。
本结构。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虽然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的智慧,但是这一阶段是智力的萌 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决定着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知识分类理论
知识分类理论的内容
人类知识的获得 是一个活跃的过程, 要理解事物,就必须 将实物纳入转化系统 中来考虑,同时要获 得知识,就涉及转换 实物以理解某一种状 态是如何产生的。
儿童在操作实物 时会产生两种经 验: 物理经验与 逻辑—数理经验,
除了遗传本能行 为外,知识来自 两类经验,即物 理经验和逻辑— 数理经验。
3
以前的概念就要改变。
幼儿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和客观世界直接接触,其心理才能得到发展,
4
学习科学也才能成为可能。
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应广泛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并且只有通过思考,进行思维加工,
5
而不是机械记忆,幼儿才有可能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为今后的文 化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6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尝试发现问题,并通过 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的内容
1
认知发展是一种个人在环境中为解决认知冲突,通过同化和顺
应两种机能,以达到平衡状态的内在自我调整的过程。
2
知识的产生是主体通过其内在活跃的心理活动所建构而来的,
它是自我发动、自我调整的过程。
如何与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与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与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信任、尊重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传递正面情绪。
首先,建立信任是与学前儿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前儿童非常依赖成人,他们需要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老师应该保持一致的行为和沟通方式,让孩子们感到安全和放心。
与孩子们建立亲密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个性特点,可以帮助建立起信任。
此外,老师要充分倾听孩子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其次,尊重每个孩子是与学前儿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将其视为“问题儿童”,而是关注和发展他们的个人优势。
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关注和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同时,老师要遵循儿童自主发展的原则,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让他们有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积极参与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
老师应该主动地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通过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游戏、合作和讨论,积极参与他们的学习过程,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系。
老师要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老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实现家校合作的目标。
最后,传递正面情绪对于与学前儿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孩子们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够察觉到成人的情绪变化。
老师应该以积极的情绪和态度面对孩子们,传递给他们温暖和关怀。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老师都应该给予孩子们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信和快乐。
同时,老师也要教导孩子们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
总之,与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2第二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第一节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内涵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 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遗传,即亲代性状传 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主要成分是由20 多种氨基酸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双亲 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形成之初,每个细胞都只从可利用的一个基因中接受一个等位基因,这个过程是随机决定的。 每对等位基因又进行同样的随机分裂,这种分裂贯穿于亲体的整个基因复制中,并把所有的等位基因有效地分给独立的 生殖细胞。
学前教育概论
北京出版社
第 二 学前儿童与教师
章
教育|学前教育|教育目的|学前教育学
引子
金表的故事
中班张老师正在按事先制订的活动计划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此时,活动室外飘起了雪花。对南方的孩子来说,下雪是 比较少见的,不少孩子开始按捺不住,不时往外张望,甚至个别孩子离开座位跑到了活动室外。张老师看到这些后,明确要求 孩子必须在活动室画画,不能往外看,更不准跑出去,就这样,孩子们心不在焉地画完了画。但此时雪停了,孩子们非常沮丧。
第一节 儿童观
四、现代化的儿童观
(二)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
①历史反思:儿童观现代化的基础; ②立法保障:儿童观现代化的必要保障; ③深化改革:儿童观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④宣传普及:儿童观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⑤重视转化:儿童观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第二节 教师观
一、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一)幼儿教师职业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幼儿教师的言行是对幼儿无声的教育。幼儿教师应用美的心 灵、美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幼儿,自觉主动地、长期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幼儿的榜样,充 分发挥师的身教作用。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在阅读李生兰所著的《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学前儿童观”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这一章节对于我们理解学前儿童的本质、特点以及他们在社会和教育中的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书中强调了学前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和权利的个体。
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
这就要求我们在与学前儿童相处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给予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例如,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如选择游戏的主题、活动的规则等。
这种尊重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他们如同待开发的宝藏,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尽管在现阶段他们可能在认知、语言、身体动作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去学习和成长。
相反,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和引导,他们能够迅速地吸收知识,发展各种技能。
比如,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判他们的作品是否“像”,而应该关注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所展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时候,孩子们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涂鸦,恰恰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生动表达,也是他们潜力的一种体现。
同时,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他们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步实现的。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和特点。
从学会翻身、坐立、行走,到掌握语言、认知世界,孩子们在不断地跨越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里程碑。
这就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比如,在教孩子认字时,不能强行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汉字,而是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书中还指出,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具有个体差异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发展的速度、水平和方式上都可能存在差异。
有的孩子可能语言发展较快,而有的孩子则在运动方面表现出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本章学习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第二节教师☐第三节学前儿童与教师的关系第一节学前儿童一、儿童与儿童期二、儿童观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一、儿童与儿童期我的脚趾真有味!这只手真香,你要不要也尝尝?李小莉和她的BABY !二、儿童观(一)儿童观的内涵1、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各种认识和看法。
包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对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各种因素的看法。
与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儿童观(一)儿童观的内涵2、儿童观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儿童观(二)儿童观演变发展的脉络: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只是“缩小的大人”;教育随社会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
人们开始重视教育、重视儿童。
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水平的条件下,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和看法还是非常局限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始社会(公有、公育):生产力低下,儿童是未来的劳动力。
资料在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儿童的态度和看法都不尽相同。
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变革的。
当我们翻阅历史的扉页,一页一页历历再现。
在古代社会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成人展开的而儿童却没有任何的地位和作为人的基本权益,儿童只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自身的兴趣、愿望根本得不到保障。
真是应证了那句老话“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啊。
这就说明了儿童与成人的不平等的地位。
在古代儿童观中,儿童被看做是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同时,儿童又被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是家族“香火”的延续,将来可以光宗耀祖。
古代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女不平等,女性受歧视的现象很严重(1)以成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
――古代斯巴达人: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儿童是缩小的成人。
――中世纪的欧洲:儿童生而有罪。
因此,在中世纪的教会学校里,儿童的一点小小的过失往往会招致惨痛的体罚。
――中国传统文化:a.“子子”(儿女要有儿女的样子)b. 小孩子懂什么?推崇“小时了了”。
c.儿童是家族香火的“延续”,是光纵耀祖的“希望”。
生儿育女是延续生命,追求不朽的方法。
中国人对后代有一种感恩之情。
“小祖宗”、“四二一综合症”、“父以子贵”、“母凭子贵”d.养子防老在这种观念下,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儿童的生活是为成人做准备的,儿童的一切活动包括游戏都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所以古人要求儿童快快结束儿童期,他们用长袍马褂将儿童打扮成成人的样子,以成人的规范要求儿童,用四书五经作为催熟剂灌输给儿童。
他们忽略了儿童作为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同样忽略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其身心发展规律,只想让儿童早早地结束儿童期而进入成人社会。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儿童游戏自然就成了学习的对立面,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妨碍学业等正经事儿的无益有害的行为。
可见,在古代,儿童没有做人的基本权益,儿童也只是成人的附属品。
儿童自身的兴趣和愿望,根本得不到重视和认同。
(2)性别歧视(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女童地位极其低下。
在古代西方也同样如此。
(3)赞美儿童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有了最初的认识,认为儿童是“无知无能”的,具有教育“可塑性”。
――亚里斯多德:“5岁之前,儿童应该通过娱乐来学习。
”――普鲁塔克:“童年是娇嫩的,可塑性甚强。
”――克莱门特:儿童是纯朴的,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
――奥古斯丁:儿童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老子:“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专气至柔,能婴儿乎?”二、儿童观(二)儿童观演变发展的脉络:2、近代的儿童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15世纪)的影响:人类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充分肯定自我的价值。
儿童观:承认儿童的自由和兴趣,但未发现儿童自身的独特价值。
伊拉斯漠:要研究儿童的自然能力和才智,儿童应该有她们自己的举止。
夸美纽斯:种子论“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
近代儿童观:“儿童的被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是该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著标志。
(二)儿童观演变发展的脉络:(1)对儿童有了“新的发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权益。
洛克:“白板说”。
卢梭:“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2)儿童具有天赋的力量,具有可发展的潜能。
(3)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科学的规律:“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儿童心理学的建立”。
(4)女子的地位有所改善,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依旧存在。
(三)现代的儿童观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权运动的高涨和许多关心儿童问题人士的不懈努力,国际社会开始普遍重视保护儿童的权利。
国际: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儿童有权享有特别照料和协助1959年11月20日《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9月30日联合国在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首脑会议资料“儿童权利”,在本世纪,尤其在二战结束以后,开始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儿童权利”的专门提及是与近代社会童工的出现,战争对儿童的摧残,拐卖儿童、虐待儿童以及家庭中的暴力等分不开的。
虽然19世纪以来,各国法律陆续开始确立国家对儿童权利的保护原则,使儿童不致成为父母权利、经济剥削和社会忽略的受害者。
但是,儿童的权利保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这是儿童权利国际化的开始。
1989年11月20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标志着国际社会保障人权的范围扩及到了社会上最脆弱的群体??儿童。
二、儿童观(三)现代的儿童观国内:1991年3月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世界儿童首脑会议的两个文件。
1991年9月《未成年人保护法》1994年10月《母婴保健法》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儿童观越来越科学化。
二、儿童观(三)现代的儿童观现代的儿童观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人格。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3)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参见P36~37儿童诗<其实有一百种>二、儿童观(三)现代的儿童观(4)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的发展儿童的潜力。
(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重点讲儿童自身的气质特征和行为方式也在影响着周围成人的心理和态度。
(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课堂讨论: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学案例小班幼儿数学活动——5以内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
操作材料:1个皮球、2辆小汽车、3朵花、4个布娃娃、5个茶杯。
教师出示5张图片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考虑,从数量最少的往数量最多的排。
幼儿一将布娃娃排在第一位,原因是喜欢布娃娃。
幼儿二把汽车排在第一位,原因是汽车跑得快。
幼儿三把皮球排在第一位.原因是皮球只有一个,最少。
——《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
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亲杀鸡剖鱼,很有些善良,但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
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
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娇情。
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
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了,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
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前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
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惟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上谤”自慰,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
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在他家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朵。
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
”再问:“写的什么?”说:“字。
”又问:“什么字?”说:“黑字。
”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和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你瞧,他写的这幅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
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架!”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
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敢做。
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雄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
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
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
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
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资料童年宪章所有的儿童都享有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他们的头脑、身体和情感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所有的儿童都有权享受一个安全、快乐和健康的童年。
所有的儿童需要在家庭里成长,在那里有特别亲密的成人,让他们体验爱和关怀。
所有的儿童应该在童年体验到和平、安全,并得到保护,不受战乱的伤害。
所有的儿童享有机会学习并理解自己的恰当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