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一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_脂肪和蛋白质

生物必修一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_脂肪和蛋白质

不加热处理 紫色反应
1-2滴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溶液
观察
低倍镜下寻找到已着色的圆形小颗粒, 然后用高倍镜观察
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说明有脂肪存在。 结果及结论:
脂肪的检测结果
1、选材:浸泡1-2天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
或用鸡蛋蛋白
2、制样: 黄豆浸泡切片→研磨→过滤→滤液
A液:0.1g/mL NaOH 3、试剂: B液:0.01g/mL CuSO4
实验现象明显(富含检测之物,避免干扰);
选材的原则 便于处理,易获得; 经济节约;
1、选材:含糖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
植物组织,苹果、梨最好。
2、制样: 苹果切块→研磨→过滤→滤液
甲液:0.1g/mL NaOH 3、试剂: 乙液:0.05g/mL CuSO4
4、检测:组织样液(2ml)→斐林试剂
方法二:制作子叶临时切片,显微 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特别提醒: 实验用的花生种子需提前浸泡3-4h,浸 泡时间太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太长,则 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制片
①取最理想的薄片 ②在薄片上滴苏丹Ⅲ染液(2~3min) ③去浮色(如何去浮色) ④ 制成临时装片
☆思考讨论
你能举例说出哪些植物器官的细胞中富含糖 类,脂质和蛋白质吗? 植物叶肉细胞.果实细胞和种子细胞中 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禾谷类果实、种子:淀粉(多糖)
蔗糖(二糖) 甘蔗的茎、甜菜的根: 脂质 花生、芝麻种子:
大豆种子:蛋白质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脂肪和蛋白质
4、检测: 组织样液(2ml)→ 双缩脲试剂A (1ml)

重点实验课(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重点实验课(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④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滤纸条中叶绿素b→黄绿色,叶 绿蓝色
①染色体(质)+龙胆紫溶液→紫色 ②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③叶绿体中的4种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生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重点实验课(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结束
1.(2014· 三明九中质检)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 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生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重点实验课(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结束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解析:20℃和 30℃培养条件下相比较,30℃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对 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速率更快,相同条件下产 生的麦芽糖更多。麦芽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 色沉淀,麦芽糖越多显色越明显,斐林试剂本身为蓝色,可得出 甲试管呈浅砖红色,乙试管呈砖红色,丙试管呈蓝色。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 鉴定 B.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 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 2 min 才能看到紫色
生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重点实验课(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结束
解析: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必须混合均 匀后再使用;鉴定花生种子是否含脂肪,可将花生种子制成 组织样液,再加入苏丹Ⅲ(苏丹Ⅳ)染液,通过观察样液的颜色 变化来鉴定,也可先将种子烘烤,再在白纸上挤压,看是否 出现油迹,这些方法都不需要显微镜;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 白质时,不需要加热。

生物必修一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报告

生物必修一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原理及流程1.原理:(1)本尼迪特试剂(CuSO、柠檬酸钠、碳酸钠按一定比例的混合溶液)检测4。

土豆汁和梨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若含有还原糖则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即OCu2(2)碘液检测土豆汁和梨汁中是否含有淀粉:碘液遇到淀粉会变蓝,因此若含有淀粉则溶液会变为蓝色。

2.流程图(1)取6支试管,用滴管分别在两支试管内各滴加1mL土豆汁,在另两支试管内各滴加1mL梨汁,并在余下的两支试管中分别1mL本尼迪特试剂。

(2)取一支装有土豆汁的试管和一支装有梨汁的试管,分别在两支试管内各加入1mL本尼迪特试剂,振荡,将这两支试管放入沸水加热2分钟左右,观察期颜色的变化。

(3)取余下的一支装有土豆汁和余下的一支装有梨汁的试管,用滴管分别在两支试管内各滴加一滴碘液,振荡,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结果:梨汁和本尼迪特试剂的混合溶液放入沸水中加热后由蓝色迅速变为绿色,然后逐渐变为黄色,颜色逐渐加深,最终变为砖红色(产生砖红色沉淀);土豆汁和本尼迪特试剂的混合溶液加热后由蓝色变为黄色(产生浑浊的黄色沉淀物)。

分析:因为梨汁和本尼迪特试剂的混合溶液加热后的颜色为较深的砖红色,所以梨汁中还原糖含量较高;而土豆汁和本尼迪特试剂的混合溶液加热后的颜色为较浅的黄色,所以土豆汁中还原糖含量较低。

(2)实验结果:土豆汁中滴加入碘液后迅速变成蓝黑色,梨汁中滴加入碘液后变为透明的黄色。

分析:因为土豆汁中滴加入碘液后溶液迅速变为蓝黑色,所以土豆汁中含有大量淀粉;而梨汁中滴加入碘液后溶液颜色变为与碘液颜色相近的透明的黄色,所以梨汁中几乎不含淀粉。

还原糖淀粉梨汁含有(较多)几乎不含土豆汁含有(较少)含有(较多)三、实验讨论及反思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取梨汁和土豆汁样品时分不清哪支试管中取的是梨汁,哪只试管中取的是土豆汁。

反思:土豆汁较为浑浊,梨汁相比之下较为清澈,且装有梨汁的试管壁上会附着较多的透明颗粒物。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案]
1. 糖类检测:可以采用苏丹红反应法和不定量蓝色磷钼酸法。

苏丹红反应法基于苏丹红与糖类产生的红色复合物,颜色深浅程度可以反映糖类的含量;不定量蓝色磷钼酸法则是利用蓝色磷钼酸与糖类生成蓝色复合物,再根据颜色深浅程度进行糖含量的定量。

2. 脂肪检测:可以采用苏丹三染色法和乙醇提取法。

苏丹三染色法是将组织切片染色,然后进行显微镜观察,染色深的部位表示脂肪含量高;乙醇提取法是用乙醇将脂肪溶解,然后通过温度恒定、有机溶剂飘移法进行脂肪量的测定。

3. 蛋白质检测:可以采用比色法和光度法。

比色法根据蛋白质与某种化学试剂生成的色素深度,来反映蛋白质的含量;光度法则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光源产生的光学反应,通过光密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选择哪种检测方法要根据样本的类型和检测的目的确定。

同时,检测前要进行适当的样本处理和前处理,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高中生物必修1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1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斐 林 试 剂 双 缩 脲 试 剂
鉴定物质 成 分
可溶性还原性糖 甲液
0.1g/ml NaOH溶液
蛋白质或多肽 A液
0.1g/ml NaOH溶液
乙液
0.05g/ml CuSO4溶液
B液
0.01g/ml CuSO4溶液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合均 匀后再注入 (即现配现用) 水浴加热
实验原理

显色反应
有机物 糖类 淀粉
染色剂 颜色反应 碘液 蓝色
还原糖 斐林试剂 苏丹Ⅲ/Ⅳ 脂肪 双缩脲试剂 蛋白质
砖红色
橘黄的检测
(1)取一支试管1,注入2mL梨匀浆; (2)另取一支试管2,注入1mL斐林试剂甲液和1mL斐林试剂乙液,振荡, 混合均匀,制成斐林试剂; (3)将试管2中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注入试管1中,振荡混匀; (4)将试管放入烧杯中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2、脂肪的检测
(1)取材:取一片花生切片,选择最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2)染色:滴加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分钟,用吸水纸吸去染液; (3)去浮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4)制片与观察:吸去酒精,滴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在显微镜下找到子叶最薄处,寻找橘黄色脂肪颗粒
蛋白质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作用, 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双 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 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 发生颜色反应。
紫色
注意 双缩脲试剂A: 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 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使用时,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振 荡摇匀;再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生化实验的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了解这些物质在生物组织中的分布和含量,为生物组织代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1.糖类检测:糖类物质在生物组织中广泛存在,包括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其中,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可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非还原性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则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

2.脂肪检测:脂肪是生物组织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在酸性条件下,脂肪可被脂酶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可与热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酯,产生绿色荧光。

3.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生物组织中功能多样性的基础。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样品:分别准备斐林试剂、脂酶、硫酸、双缩脲试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组织样品,如动物肝脏、植物叶片等。

2.制备样品溶液:将生物组织样品研碎,加入适量溶剂制成样品溶液。

3.检测糖类:取样品溶液适量,加入斐林试剂,加热至沸腾,观察颜色变化。

4.检测脂肪:取样品溶液适量,加入脂酶,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一定时间,加入热硫酸,观察颜色变化。

5.检测蛋白质:取样品溶液适量,加入双缩脲试剂,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结果。

具体数据如下:2.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生物组织中糖类含量较高,这可能与该生物组织的能量需求有关;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该组织的生理功能有关;蛋白质含量适中,表明该组织具备一定程度的生物活性。

此外,通过对不同物质含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该生物组织的代谢类型和生理功能。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生化实验方法成功地检测了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得到了较为可靠的实验数据。

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生物组织的代谢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实验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实验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显色反应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脂肪的鉴定
实验原理:
脂肪 + 苏丹Ⅲ 染液 脂肪 + 苏丹Ⅳ 染液 橘黄色 红色
实验步骤:
方法2: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过)子叶削成薄片
取最理想的薄片
制片: 染色:2~3滴苏丹Ⅲ染3min,或2~3滴苏丹Ⅳ染1min 方法1: 去浮色:体积分数为 50% 的酒精溶液橘黄色 花生种子匀浆 + 3滴苏丹 Ⅲ 染液 制成临时装片 (无须用显微镜观察)
反应条件 50~65.C,水浴加热2min 反应现象 样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Thank You!
显色反应
摇匀
双缩脲试剂 B液 4滴
摇匀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斐林试剂 甲液 乙液 双缩脲试剂 A液 B液
成分及其 质量浓度为 质量浓度为 质量浓度为 质量浓度为 浓度 0.1g/mL的 0.05g/mL的 0.1g/mL的 0.01g/mL的 NaOH溶液 CuSO4溶液 NaOH溶液 CuSO4溶液 鉴定物质 添加顺序 还原糖 甲乙两液等量混合后 立即使用 蛋白质 先加A液1mL,摇匀, 再加B液4滴,摇匀 无需加热 样液呈紫色
观察: 先低倍镜,再高倍镜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脂肪微粒Βιβλιοθήκη 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原理: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
双缩脲 试剂 成分及 浓度 使用方法
A液
B液
质量浓度为0.1g/mL 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NaOH溶液 的CuSO4溶液 先加A液,再加B液
实验步骤:
黄豆组织样液 或 鸡蛋蛋清稀释液(另取2mL作对照) 选材制备: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范本模板】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范本模板】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如:葡萄糖+ 2Cu2+ + 4OH—加热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

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

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

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

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

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

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

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实验一 检测生物组织的糖类,脂质,蛋白质

实验一 检测生物组织的糖类,脂质,蛋白质

2)实验材料:豆浆
3)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4)检测的方法步骤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 ,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2021/6/21
6
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淀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021/6/21
1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类
1)实验原理: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2)实验材料:苹果汁
3)试剂:斐林试剂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4) 检测的方法步骤
2021/6/21
3)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4 ) 检测的方法步骤
①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
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2021/6/21
4
②方法二: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 的着色情况。(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5)实验现象
2021/6/21
5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1)实验原理: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
2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 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5)实验现象
2021/6/21
3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1)实验原理: 脂肪 + 苏丹Ⅲ→橘黄色
脂肪 + 苏丹Ⅳ→红色 2)实验材料:花生种子或花生种子匀浆

高考生物实验突破 专题0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实验突破 专题0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0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检测原理(1)糖类的检测①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蓝色。

(2)脂肪的检测:脂肪+⎩⎪⎨⎪⎧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2)脂肪的检测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方法二取材:花生种子(浸泡,去掉种皮)↓切片:将子叶切成薄片↓制片⎩⎪⎨⎪⎧ ①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②染色: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 ③去浮色: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④制成临时装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观察:先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已着色颗粒,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结论: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证明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3)蛋白质的检测选材与制备:蛋清稀释液或豆浆滤液↓ 颜色反应:↓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考点一: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例一、 (2017某某卷)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答案】B【解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属于还原糖,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 、H 、O ,A错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麦芽糖和乳糖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纤维素的初步水解产物是纤维二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错误。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5
思考:
1.为什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 时必须混合后再加入? 因为若先加入NaOH溶液,还原性糖中的还 原性半缩醛羟基易被氧化而失去还原性, 再加入CuSO4溶液后不能产生Cu2O砖红色 沉淀,只有将其先配成Cu(OH)2悬浊液, 才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6
2.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既然混合后使 用,为什么不能在实验前配制好,一 定要使用时临时配制?
2
二.目的要求: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 脂肪和蛋白质
三.实验过程: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选材 应该选择含 糖 量高.颜色为 白色或近于白色 的植物组织, 以苹果.梨为最好。
制备组织样液:制浆 过滤
用一层纱布
取液
3
注入2mL 苹果组 呈色反应 织样液
振荡、混 合摇匀呈 现蓝色
注入1mL刚配制好的 斐林试剂 甲乙液等量混匀现配现用
B液要求量适中,否则多余的B液将会与A液发生反应生成大 量蓝色Cu(OH)2沉淀而遮盖试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同样为了防 止生成较Cu(OH)2沉淀遮蔽实验结果,在配制溶液时,双缩脲试剂B比
斐林试剂乙液浓度小得多,这也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不能互换使用的道 理。 ② 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13 ③用于蛋白质鉴定的蛋清必须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不易洗刷
水浴加热约2min 变成砖红色 50----650C的温水
结论: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过
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植物组织 样液中含有还原糖。
4
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 ②试剂: 斐林试剂 . (甲液:0.1g/ml 的 NaOH , 乙液:0.05g/ml的 CuSO4 .) 甲乙液必须 等量混合均匀 后再加入样 液中, 现配现用 。 ③必须 用水浴加热 。 ④颜色变化: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实验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榆林高新完全中学高2016届生物备课组一、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掌握根据实验的需要正确选择实验材料的能力。

3.尝试使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检测生活常见物质(食物、饮料等)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4.提高实验及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

二、实验原理在不同种类生物的组织或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的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会有所不同。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1.糖类(1)可溶性还原糖:单糖、麦芽糖、乳糖等是还原性糖,在加热条件下可将斐林试剂(一沉淀的悬浊液)中的Cu2+还原为呈砖红定浓度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配制而成的淡蓝色Cu(OH)2O沉淀色的Cu2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2)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可用于鉴定组织中是否含有淀粉溶液→深蓝色淀粉 + I2(3)非还原糖检测思路:是将非还原糖分解为还原糖,然后用检测还原糖的方法检测2.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思路(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不同生物组织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思路(二)制作生物材料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生物组织的着色情况。

脂肪 + 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橘黄色(或红色)3.蛋白质中的蛋白质在双缩脲试剂中的NaOH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CO-NH-)与CuSO4Cu2+发生络合反应形成复杂的紫色络合物..........,使溶液呈紫色蛋白质 + 双缩脲→紫色三、实验器材及试剂1、材料苹果或梨匀浆(1.选择的实验材料制成的组织样液应该是无色的或颜色较浅、白色含糖量较高,以便于实验与观察。

2.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注意事项: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脂肪的鉴定: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蛋白质的鉴定: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资料一: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如:
加热
葡萄糖+ 2Cu2+ + 4OH—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资料二: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

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内。

苏丹三染液其实是苏丹三固体颗粒溶于高浓度乙醇(70%-95%,多用95%)配制而成的,而脂肪同样较易溶于高浓度乙醇,所以染色时间长了就会让样品中的脂肪溶解,洗浮色的时
候被洗掉,就观察不到了。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

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

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

临床上常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

资料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资料四:在实验中液体的材料可以直接利用,而有些固体的材料需经过处理后才能用于实验。

如苹果、萝卜、梨、西瓜等可以支撑匀浆过滤后利用。

一种检测脂肪的方法:取少量生物组织,制成临时装片,用苏丹Ⅲ后者苏丹Ⅳ染色后,用50%酒精洗去浮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这样即使生物组织中脂肪含量少,显色不明显也能观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