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测量方法及其分类5.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含义及其重要性,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误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技术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室测量实践,掌握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方法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三部分)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分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人教版)实验报告
实验二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1.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的测量
实验三形状误差的测量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2.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3.圆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四位置误差的测量
1.平行度误差的测量(mm)
3.跳动的测量(mm)
图样标注跳动量合格性结论端面跳动
径向跳动
径向全跳动
测量位置测量数据
最大最小差值1—1
2—2
3—3
4—4
5—5
6—6
7—7
8—8
测
量
示
意
图
实验五在工具显微镜上测量外螺纹各参数
实验一齿轮齿圈经向跳动的测量(表一)
实验一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变动的测量(表二)
实验一齿距偏差及齿距累计误差的测量(表三)
实验一在双啮仪上对齿轮的综合测量(表四)。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室技术测量室编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及目录:实验一、尺寸测量实验1—1、轴的测量实验1—2、孔的测量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实验2—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实验2—2、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测量实验三、表面粗糙度测量、螺纹测量实验3—1、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实验3—2、螺纹中径、螺距及牙形半角的测量实验四、齿轮测量实验4—1、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的测量实验4—2、直齿圆柱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三、被测零件:四、测量示意图:七、测量数据分析并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合格;八、思考题: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属于什么测量方法?2、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分度值?刻度间距?4、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尺的示值范围有何不同?一、实验目的三、被测零件:四、测量示意图:六、测量数据记录:(单位:mm)七、测量数据分析并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合格;八、思考题:1、用内径千分尺和内径量表测量孔的直径是,各属于哪种测量方法?2、内径量表测量孔时“转折点”意味着什么?一旦“零位”确定,百分表指针超过“零位”发生转折,示值为正还是负?百分表指针不过“零位”发生转折,示值为正还是负?3、组合量块组的原则是什么?实验报告: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形状公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四、测量示意图:(要求画出简单的仪器的测量原理图和被测面的测量截面图)六、作图:分别用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求直线度误差值,并作出合格性结论。
七、思考题:1、以本实验为例,试比较按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的直线度误差值何者更合理?2、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值时,如前所述,总是按平行于纵坐标计量,而不是按垂直于两条平行包容直线的距离计量,原因何在?实验报告: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四、测量示意图:六、析判断被测平面是否合格?实验报告:平行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四、测量示意图:六、分析判断被测件平行度是否合格?实验报告:表面粗糙度的测量Array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三、实验内容:1、用表面粗糙度电感测微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 a值;2、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 z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三个实验,前两个必做,最后一个演示和选做)
实验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掌握按“节距法”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对于很小表面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常按“节距法”,应是将被测平面分为若干段,用小角度度量仪(水平仪、自准直仪)测出各段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计算或图解来求得轮廓线的直线度误差。
本实验用合像水平仪。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将被测表面全长分为n段,每段长l=L/N应是桥板的跨距。
将桥板置于第一段,桥板的两支承点放在分段点处,并把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两者相对固定(用橡皮泥粘住)记下读数a1(单位为格)。
然后将桥板沿放测表面移动,逐段测量下去,直至最后一段(第n段)。
如图1每次移l,并要使支承点首尾相接,记下每段读数(单位为格)a1、a2、……a n。
最后按下列步骤(见例)列表计算出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直线度偏差Δh i,并取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例]设有一机床导轨,长2米(L=2000mm),采用桥板跨距l=250mm,用分度值c=0.02m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得各点的读数a i(格)如表1。
表1也可用作图法求出直线度误差,如图2。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以导轨长度为微坐标,各点读数累积为纵坐标,将测量得到的各点读数累积后标在坐标上,并将这些坐标点连成折线,以两端点连线作为评定基准,取最大正偏差与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再换算为线值(μ),即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时,数据处理的根据,可由下图看出:(图3)A i — 导轨实际轮廓上的被测量点(i =0、1、2、……、n ); a i — 各段上水平仪的读数(格); Y i — 前后两测量点(i -1,i )的高度差;h i — 各测点(A i )到水平线(通过首点A 0)的距离(μ),显然1'in i i h y ==∑'i h — 在测量点A i 处,导轨的倾斜量(μ); Δh i — 测量点A i 对导轨首末两端点连线(A 0,A n )的直线度误差(μ)(显然Δh 0=0,Δh n =0);l — 桥板跨距,即各测量段长度l =L /n (mm),L ——导轨全长(mm ),n ——测量段数; c —水平仪的分度值0.01mm/米·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引言:互换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两个或多个系统、组件或部件之间的相互替换性能。
在工程领域中,互换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制造和设计过程中。
技术测量则是通过各种测量方法和工具,对互换性进行定量评估和验证。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来支持结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比较不同尺寸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能,来研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备与方法:实验中使用了一组螺丝和相应的螺孔,分别为直径为1mm、2mm和3mm的螺丝。
通过测量螺丝和螺孔的直径、长度和螺纹间距等参数,来评估互换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千分尺、游标卡尺和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量数据,我们计算出不同尺寸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尺寸的螺丝和螺孔的测量结果,我们发现直径为1mm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最好,其尺寸差异最小。
而直径为3mm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最差,尺寸差异较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螺纹间距对互换性也有重要影响。
螺纹间距越小,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越好。
这是因为螺纹间距较小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匹配度更高,更容易实现互换。
而螺纹间距较大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较差,可能需要额外的工具或修整才能实现互换。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密切相关,通过精确的测量可以评估和验证互换性能。
2. 尺寸和螺纹间距是影响互换性的重要因素,尺寸差异小和螺纹间距小的系统具有更好的互换性能。
3. 技术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选择对于准确评估互换性至关重要,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进一步研究:本实验仅仅是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关系的初步探索,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数据和样本来验证结论的普适性。
另外,可以研究不同材料和制造工艺对互换性的影响,以及探索如何通过技术测量来优化互换性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机电学院实验一量块的清洗、研合、组合与维护量块是平面平行长度端面量具。
作为生产中长度测量的基准,用于检定和校对量仪和量具。
比较测量,用来作为标准尺寸,调整仪器的零位。
还可用来直接测量高精度工件的尺寸及精密划线。
通过量块作媒介,可使米的光波长度基准逐级地传递到各种量仪和量具上。
最后以量具测量工件,形成了量值传递系统,从而保持量值的统一。
量块上测量面中点至与其下测量面相研合的平面的距离为工作尺寸——中心长度。
尺寸≤5、5mm的量块,尺寸数字刻在测量面上;尺寸>6mm的量块,数字刻在非测量面上。
量块具有可研合的特性。
用汽油洗净量块,用少许压力将两块量块工作面相互推合后,可使之牢固地联结在一起,因而可按需要,把不同工作尺寸的量块组合起来使用。
其组合原则是:为了减少组合误差,应选尽可能少的量块数目组成所需尺寸。
一般是按需尺寸的末位数开始选择量块。
为了组成各种尺寸,量块时成套制造的,一套包括一定数量的不同尺寸的量块,装成一盒,量块的编套见书P10表2-1。
例:是选择组成尺寸23、265mm所需的量块。
23、265—1、005——————第一块22、26—1、06 ——————第二块21、20—1、2 ——————第三块20、00 ——————第四块即可选择尺寸为1、005,1、06,1、20及20、00mm的量块各一块,组成尺寸23、265毫米。
根据量块中心长度制造的极限偏差和平面平行度偏差划分量块的精度等级,分为四级(0、1、2、3级,其中0级最高);按检定精度分为5等(1、2、3、4、5等,其中1等最高)。
量块按级使用时,所依据的是刻在量块上的基本尺寸;按等使用时,所依据的则是量块的实际尺寸。
使用量块时,要正确研合,避免划伤测量面。
在测量过程中,严禁碰撞或掉落地上,使用完毕,要用绸布和航空汽油洗净并涂上防锈油。
为了减少温度影响,使用量块时应尽量避免量块与手直接接触,最好用竹镊子夹持,否则将因热膨胀引起测量误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践报告班别姓名学号分数
实验名称径向、斜向圆跳动误差测量评分人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原理及偏摆检查仪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设备
1. 千分表(钟表式、刻度值0.001mm, 测量范围0~1mm)。
2. 偏摆检查仪结构如图1。
图1 偏摆检查仪
四、测量零件
图2 测量零件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擦净零件和量仪。
2. 将千分表装置在千分表座上,将零件装置在顶针架上。
零件中心孔与顶针结合锥面间的径向间隙应为零。
3. 测量零件表面径向圆跳动(如图3-3):测量前应将千分表的长指针位置调整到零位。
使量杆轴线的延长线恰好通过零件中心(千分表的短指针应在0~1mm的中间位置)量杆轴线与被测表面垂直。
零件缓慢旋转一周,测出径向圆跳动的误差值。
图3 径向圆跳动
4. 测量零件的斜向圆跳动:
基本上与径向圆跳动相同。
(强调:使千分表的测杆轴线必须与被测表面垂直。
)
5. 将零件允许的径向圆跳动量和斜向圆跳动量与测量结果作比较,作出适用性结论。
6. 整理仪器和零件,涂上防修油。
六、实验报告内容
1. 测量零件的实际尺寸,判断零件是否加工合格?
2、径向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在测量时有何区别?
3、径向圆跳动和径向全跳动在测量时有何区别?。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学与技术领域,测量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无论是在制造业、医疗领域还是科学研究中,准确的测量结果都是决策、判断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然而,测量技术中存在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互换性。
本实验旨在探讨互换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电子天平和一组标准质量块。
首先,我们将天平调零,然后称量了每个质量块的重量。
在每次测量之前,我们都将质量块放在天平上,确保其与天平接触良好。
每个质量块的测量重复了五次,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互换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尽管我们使用了同一台天平和相同的质量块,但在不同的测量中,质量块的重量存在微小的差异。
这表明互换性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讨论:互换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测量之间的结果差异。
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仪器的精度、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操作员的技术水平等。
在测量技术中,互换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互换性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校准仪器: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校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比对。
2. 控制环境条件:在进行测量时,尽量保持环境条件的稳定,如温度、湿度等。
这可以减少外部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培训操作员:提高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以减少人为误差的可能性。
操作员应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遵循正确的测量步骤。
4. 重复测量: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多次测量可以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互换性是测量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互换性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通过校准仪器、控制环境条件、培训操作员和进行多次测量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测量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机电专业、冶金设备应用与维护、数控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
实验教学总目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的实验是该课程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验巩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有关测量技术知识和控制产品质量的基本方法,加强机械制造的质量观念。
三、各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及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实验一:常用量规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量规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掌握常用量规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进一步了解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或千分表和万能角度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学习常用量规的使用方法。
3.学习常用量规的读数方法。
4.通过测量工件巩固常用量规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掌握。
实验二:量块的认识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认识量块。
2.熟悉量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学习量块的概念,了解量块的功能、结构、构成及量块的标准知识等。
2.了解量块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学习量块的使用方法。
4.通过一些量规如外径千分尺或公法线千分尺,加深理解量块的测量特点。
实验三:测量轴的跳动误差(一)实验目的1.了解偏摆检查仪的构造。
2.掌握测量轴的跳动误差的方法。
3.加深理解轴的跳动误差的意义。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学习偏摆检查仪的构造,进一步掌握千分表的使用。
2.测量轴的端面圆跳动误差。
3.测量轴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4.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轴的跳动误差的意义。
实验四:轴、孔尺寸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外径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2.掌握外径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的测量方法。
3.加深对外径和内径尺寸测量特点的了解。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进一步学习外径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用光切显微镜和手持式粗糙度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 加深对表面粗糙度和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 Z 的理解。
3. 熟悉表面粗糙度R Z 、R a 、Rt 、R q 等参数并加强理解。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1.光切显微镜;2.手持式粗糙度仪 三、实验内容(一)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R Z 的值微观不平度十点高R Z 是指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平均值之和。
图5—1为微观不平度十点高R Z 的示意图,表面粗糙度参数R Z 的计算公式如下,R Z =55151∑∑==+i vii pi y y式中: y pi —第i 个最大的轮廓峰高y vi —第i 个最大的轮廓谷深1.实验仪器介绍光切显微镜主要用于测量表面粗糙度参数R Z ,也可测量R y 。
测量范围为R Z 80~0.8um 。
图5—2为9j 型光切显微镜的外形图。
底座6上装有立柱5,显微镜主体通过横臂2与立柱联结。
转动升降螺母4可使横臂连同显微镜主体沿立柱上下移动,进行粗调焦,用紧定螺钉1将横臂固定在立柱上,手轮3可对显微镜进行微调焦。
2.实验测量原理光切显微镜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如图5—3所示,被测表面为P 1P 2阶梯表面,当一束平行光以45º方向投射至阶梯表面上时,就被折射成S1和S2两段,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上就可在显微镜内看到S1和S2两段光带的放大像S'1和S'2。
同样,S1和S2之间的距离h也被放大为S'1和S'2之间的距离h'1。
通过测量与计算,可求得被测表面的阶梯高度h。
图5—4为光切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
由光源⑴发出的光经聚光镜⑵,狭缝⑶,物镜⑷以45o方向投射到被测工件表面上。
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束进入与投射光管垂直的观察光管内,经物镜⑸成像于目镜分划板G上,通过目镜可观察到凹凸不平的光带,如图5—5所示,光带边缘即工件表面上被照亮了的h 1的放大轮廓像h ',测量出h '并通过计算即可求得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指导书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编2011.09目录实验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2)实验2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 (5)实验3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8)实验4 平行度与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12)实验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15)实验6 工具显微镜长度、角度测量 (19)实验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一、实验目的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2、熟悉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3、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实验内容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2、由国家标准GB/T 1957—19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塞规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其适用性。
三、计量器具及测量原理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测量仪。
其所用长度基准为量块,按比较测量法测量各种工件的外尺寸。
图1为立式光学计外形图。
它由底座1、立柱5、支臂3、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1等几部分组成。
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2b 所示。
照明光线经反射镜l照射到刻度尺8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3,照射到反射镜4上。
由于刻度尺8位于物镜3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8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平行光束。
若反射镜4与物镜3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焦平面,刻度尺的像7与刻度尺8对称。
若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绕支点转动某一角度α(图2a),则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2α角度,从而使刻度尺像7产生位移t(图2c),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
物镜至刻度尺8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设b为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s为测杆5移动的距离,则仪器的放大比K为当a很小时,,因此光学计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2,f=200mm,b=5mm,故仪器的总放大倍数n为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0.001mm时,在目镜中可见到0.96mm的位移量。
图1 立式光学计外形图图2 立式光学计测量原理图四、测量步骤1、按被测塞规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2、选择测头。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轴径、孔径测量
轴径、孔径测量一、实验目的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立式光学比较仪的正确使用方法;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3、对比不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立式光学比较仪,轴、轴套。
二、实验原理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精密程度。
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尺寸偏差)相应也越小。
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要注意掌握它们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维护知识等,并注意要以后的实验中恰当地选择使用。
1.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的量具。
游标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动的游标两部分构成。
主尺一般以毫米为单位,而游标上则有10、20或50个分格,根据分格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十分度游标卡尺、二十分度游标卡尺、五十分度格游标卡尺等,游标为10分度的有9mm(0.1mm),20分度的有19mm(0.05mm),50分度的有49mm(0.02mm)。
游标卡尺的主尺和游标上有两副活动量爪,分别是内测量爪和外测量爪,内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内径,外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长度和外径。
读数L=对准前刻度+游标上第n条刻度线与尺身的刻度线对齐*(乘以)分度值2.螺旋测微器(千分尺)螺旋测微器(micrometer),又称千分尺、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
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最终测量结果需要估读一位小数。
3.内径百分表百分表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比较量具,它只能测出相对数值,不能测绝对值。
主要用于校正零件的安装位置,检验零件的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测量零件的内径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一: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一、测量器具说明立式光学计也称立式光学比较仪,是一种精度较高且结构简单的光学仪器,适用于外尺寸的精密测量。
图1-1是仪器的外形图。
二、实验步骤1、选择测头(本实验应选择刀口形测头),并把它安装在测杆上。
2、根据被测工件的基本尺寸或某一极限尺寸选取几块量块,并把它们研合成量块组。
3、接通电源,将量块组放在工作台上,对仪器进行粗调节、细调节和微调节,使零刻线与固定指示线重合。
调节后的目镜视场如图1-4所示。
按动测杆提升器数次,检查测杆的稳定性。
4,抬起测头,取下量块,换上被测工件,放下测头使与工件表面接触,在工件表面均布的三个横截面上分别对工件进行测量10~15次(每个截面测3~5次),见图1-5。
记录每次的测量读数。
5、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判断工件的合格性。
1实验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2实验三: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一、仪器说明在偏摆检查仪上测量齿圈径向跳动(ΔFr)图4-2 齿圈径向跳动二、实验步骤:1.根据模数m,确定测量棒直径d=1.68m。
2.将被测齿轮套在测量心轴上,心轴装在仪器的顶尖间,然后调整好百分表的测量位置。
3.测量时,每测一齿,须抬起百分表测量杆,将测量棒换位,依次逐步测量一圈,将测得的数值记入报告中。
4.取其跳动量的最大最小两个数值,两数之差即为ΔFr。
4篇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第一章概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公差与配合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系列实验共有尺寸精度测量和形位误差的测量两部分其中形径误差的测量由于涉及到该课程几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而作为综合性实验课。
尺寸精度的测量作为公差与配合的测量基础,它与形状误差的测量基本构成了该门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基本理论知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三个实验)
实验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掌握按“节距法”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对于很小表面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常按“节距法”,应是将被测平面分为若干段,用小角度度量仪(水平仪、自准直仪)测出各段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计算或图解来求得轮廓线的直线度误差。
本实验用合像水平仪。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将被测表面全长分为n段,每段长l=L/N应是桥板的跨距。
将桥板置于第一段,桥板的两支承点放在分段点处,并把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两者相对固定(用橡皮泥粘住)记下读数a1(单位为格)。
然后将桥板沿放测表面移动,逐段测量下去,直至最后一段(第n段)。
如图1每次移l,并要使支承点首尾相接,记下每段读数(单位为格)a1、a2、……a n。
最后按下列步骤(见例)列表计算出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直线度偏差Δh i,并取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例]设有一机床导轨,长2米(L=2000mm),采用桥板跨距l=250mm,用分度值c=0.02m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得各点的读数a i(格)如表1。
也可用作图法求出直线度误差,如图2。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以导轨长度为微坐标,各点读数累积为纵坐标,将测量得到的各点读数累积后标在坐标上,并将这些坐标点连成折线,以两端点连线作为评定基准,取最大正偏差与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再换算为线值(μ),即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时,数据处理的根据,可由下图看出:(图3)A i — 导轨实际轮廓上的被测量点(i =0、1、2、……、n ); a i — 各段上水平仪的读数(格);Y i — 前后两测量点(i -1,i )的高度差;h i — 各测点(A i )到水平线(通过首点A 0)的距离(μ),显然1'in i i h y ==∑'i h — 在测量点A i 处,导轨的倾斜量(μ); Δh i — 测量点A i 对导轨首末两端点连线(A 0,A n )的直线度误差(μ)(显然Δh 0=0,Δh n =0);l — 桥板跨距,即各测量段长度l =L /n (mm),L ——导轨全长(mm ),n ——测量段数; c —水平仪的分度值0.01mm/米·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答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答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现代制造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互换性指的是零件或组件之间可以互相替换,而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
技术测量则是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和仪器来获得精确的数据。
本文将探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关系,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来展示相关的答案。
实验背景: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互换性对技术测量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一批相同型号的螺钉作为实验对象。
螺钉是机械装配中常用的紧固件,其互换性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测量螺钉的尺寸和形状来评估其互换性,并分析其对技术测量的影响。
实验步骤:1. 选择一批相同型号的螺钉,确保它们的制造工艺和材料相同。
2. 使用光学显微镜对螺钉进行观察,测量其直径、长度和螺纹间距等尺寸。
3. 制作一个测量夹具,将螺钉固定在夹具上,保证其位置和方向一致。
4. 使用数显卡尺等测量工具,对螺钉的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5. 将螺钉从夹具上取下,再次观察其表面质量和形状,与之前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6. 对比不同螺钉之间的测量结果,分析其互换性对技术测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经过测量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螺钉的直径、长度和螺纹间距等尺寸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不同螺钉之间的尺寸差异主要集中在螺纹部分,而螺纹部分是螺钉的关键部位。
3. 螺钉的表面质量和形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螺钉表面更光滑,有些则存在微小的瑕疵。
4. 通过对比测量结果,我们发现螺钉的互换性对技术测量有一定的影响。
尺寸差异和表面质量差异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讨论与结论:互换性是现代制造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而技术测量则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环节。
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螺钉的互换性对技术测量有一定的影响。
尺寸差异和表面质量差异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提高产品的互换性和技术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螺钉制造工艺的控制,确保螺钉的尺寸和形状在可接受范围内。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直径尺寸测量——用比较仪测量轴径(实验1-1)指导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班级小组成员报告人一、实验目的了解直径尺寸的测量方法,学会用机械比较仪进行间接测量尺寸,并具有处理测量误差和表达检测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实验设备机械比较仪实验用具量块、被测工件(阶台轴)三、实验数据与测试结果仪器名称分度值(mm)示值范围(mm)测量范围(mm)被测零件名称图样上给出的尺寸(mm)验收用极限尺寸(mm)最大最小测量截面Ⅰ—ⅠⅢ—Ⅲ测量方向A—A` B—B` A—A` B—B`测量数据(实际偏差)(um)1 2 平均实际尺寸(mm)合格性结论理由成绩批阅人四、思考题1、用机械比较仪测量轴属于什么测量法?2、在同一位置作二次测量,为什么测得的值会不一样?五、体会与建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直径尺寸测量——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实验1-2)指导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班级小组成员报告人一、实验目的了解内径尺寸的测量方法,学会用内径百分表进行间接测量尺寸,并具有处理测量误差和表达检测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实验设备内径百分表实验用具内径百分表、千分尺、被测工件(轴套)三、实验数据与测试结果仪器名称分度值(mm)示值范围(mm)测量范围(mm)被测零件名称图样上给出的尺寸(mm)验收用极限尺寸(mm)最大最小测量截面Ⅰ—ⅠⅢ—Ⅲ测量方向A—A` B—B` A—A` B—B`测量数据(实际偏差)(um)1 2 平均实际尺寸(mm)合格性结论理由成绩批阅人四、思考题1、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是否必须调零?调零位时为何要使指示表有一定的内压缩量?2、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摆动内径指示表?五、体会与建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形位误差的测量——箱体孔轴线平行度误差测量(实验2-1)指导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班级小组成员报告人一、实验目的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和基准的体现方法,掌握箱体孔轴线平行度误差的测量方法。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一量块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能够恰当展开量块女团,并掌控量块的恰当采用方法;2、增进对量值传达系统的认知;3、进一步认知相同等级量块的区别;二、实验仪器设备量块;百分表;测量平板;被测件。
三、实验原理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珞丹和平坦,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并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密切碰触时,两块量块便能够黏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作研合性。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相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内容使用合理的量块女团,测量被测零件尺寸高度。
(二)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被测件2.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
(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4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采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逆向,先将端的缘部分测量面碰触,并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行进,最后达至两测量面彼此全部研合在一起。
4.将研合后的量块与被测件同时放到测量平板上,在测量平板上移动指示表的测量架,使指示表的测头与量块上工作表面相接触,转动指示表的刻度盘,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5.松开命令表测头,将被测件放到命令表测头下,挑下量块,记录下命令表的读数。
6.量块的尺寸与指示表的读数之和就是被测件的尺寸。
7.记录数据;五、思考题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低?实验二常用量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3、对照相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轴承等。
三、实验原理分度值的大小充分反映仪器的高精度程度。
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大,仪器越高精度,仪器本身的“容许误差”(尺寸偏差)适当也越大。
自学采用这些仪器,必须特别注意掌控它们的结构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采用方法以及保护科学知识等,并特别注意必须以后的实验中恰当地挑选采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3个动手实验)解析
实验一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一、实验目的1. 熟悉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2. 掌握表面粗糙的常用测量方法。
二、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双管显微镜是根据“光切法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一般用它测量表面不平度高度R z。
其测量范围取决于选用的物镜放大倍数。
通常适合于测量R z=0.8~80μm的表面粗糙度(有时也可用来测量零件刻线的槽深等)。
仪器的主要性能如表1所列。
仪器外形及各部分功能见图1及其说明。
利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如图2所示。
表1物镜放大倍数N7×14×30×60×视场直径(mm) 2.5 1.3 0.6 0.3测量范围R z(µm)80~10 20~3.2 6.3~1.6 3.2~0.8目镜套筒分度值(µm) 1.26 0.63 0.294 0.145光线经狭缝形成一条扁平的带状光束,以45°的角度投射到被测表面上,有如一平面以45°方向与被测表面相切一样[图2(b)]。
由于被测表面并非理想平面,因此截面与被测表面的交线应出现凹凸不平的轮廓线。
在另-45°方向观察,就可以见到该轮廓线的影像,此凹凸不平即反映被测表面的不平度,其不平度见图2(a)所示。
'cos 45h h N或者 'cos 45h hN式中'h -为45°方向上的影像高度。
影像高度'h 是用目镜测微器来测量的,由于测微器的十字刻线与测微器读数方向成45,所以,当用十字线中的任一直线与影像峰、谷相切来测量波高时,波高'''cos 45h h ,''h 为刻线移过的实际距离,即测微器两次读数差,如图2(c ),所以被测表面凹凸不平的高度为''cos 45cos1''2h hh N N测微器刻度套筒每转一格,十字线在目镜视场内沿移动方向移动的距离为0.0175mm 或17.5μ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外螺纹中径的测量一、实验目的熟悉测量外螺纹中径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1. 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
2. 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1. 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图1为螺纹千分尺的外形图。
它的构造与外径千分尺基本相同,只是在测量砧和测量头上装有特殊的测量头1和2,用它来直接测量外螺纹的中径。
螺纹千分尺的分度值为0.01毫米。
测量前,用尺寸样板3来调整零位。
每对测量头只能测量一定螺距范围内的螺纹,使用时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大小,按螺纹千分尺附表来选择,测量时由螺纹千分尺直接读出螺纹中径的实际尺寸。
图12. 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图2为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的原理图,这是一种间接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
测量时,将三根精度很高、直径相同的量针放在被测螺纹的牙凹中,用测量外尺寸的计量器具如千分尺、机械比较仪、光较仪、测长仪等测量出尺寸M。
再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p、牙形半角2α和量针直径md,计算出螺纹中径2d。
由图2可知:)(222CDADMACMd--=-=而2sin22αmmddBDABAD+=+==⎪⎪⎪⎪⎭⎫⎝⎛+2sin112αmd42αPctgCD =将AD 和CD 值代入上式,得:222sin 112ααctg Pd M d m +⎪⎪⎪⎪⎭⎫⎝⎛+-=对于公制螺纹,060=α,则P d M d 866.032+-=图 2 为了减少螺纹牙形半角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选择合适的量针直径,该量针与螺纹牙形的切点恰好位于螺纹中径处。
此时所选择的量针直径m d 为最佳量针直径。
由图3可知:2cos2αP d m =对于公制螺纹,060=α,则P d m 577.0=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成套的三针中没有所需的最佳量针直径时,可选择与最佳量针直径相近的三针来测量。
量针的精度分成0级和1级两种:0级用于测量中径公差为4—8μm 的螺纹塞规;1级用于测量中径公差大于8μm 的螺纹塞规或螺纹工件。
测量M 值所用的计量器具的种类很多,通常根据工件的精度要求来选择。
本实验采用杠千分尺来测量(见图4)。
杠杆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有0—25,25—50,50—75,75—100mm图 3 图 4四种,分度值为0.002mm 。
它有一个活动量砧1,其移动量由指示表7读出。
测量前将尺体5装在尺座上,然后校对千分尺的零位,使刻度套筒管3、微分筒4和指示表7的示值都分别对准零位。
测量时,当被测螺纹放入或退出两个量砧之间时,必须按下右侧的按钮8使量砧离开,以减少量砧的磨损。
在指示表7上装有两个指标6,用来确定被测螺纹中径上、下偏差的位置,以提高测量效率。
四、测量步骤1. 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1)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选取一对测量头。
(2)擦净仪器和被测螺纹,校正螺纹千分尺零位。
(3)将被测螺纹放入两测量头之间,找正中径部位。
(4)分别在同一截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测量螺纹中径。
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螺纹的实际中径,然后判断被测螺纹中径的适用性。
2. 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1)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计算并选择最佳量针直径dm。
(2)在尺座上安装好杠杆千分尺和三针。
(3)擦净仪器和被测螺纹,校正仪器零位。
(4)将三针放入螺纹牙凹中,旋转杠杆千分尺的微分筒4,使两端测量头1、2与三针接触,然后读出尺寸M的数值。
(5)在同一截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测出尺寸M,并按平均值用公式计算螺纹中径,然后判断螺纹中径的适用性。
思考题1. 用三针测量螺纹中径时,有哪些测量误差?2. 用三针测得的中径是否作用中径?3. 用三针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属于哪一种测量方法?为什么要选用最佳量针直径?4. 用杠杆千分尺能否进行相对测量?相对测量法和绝对测量法比较,哪种测量方法精度较高?为什么?实验一外螺纹中径测量实验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测量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2. 加深理解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偏差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用公法线指示卡规/公法线千分尺等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公法线长度偏差是指在齿轮一周内,实际公法线长度W a与公称公法线长度W之差,见图1。
公法线长度偏差是齿厚偏差的函数,能反映齿轮副侧隙的大小,可规定极限偏差(上偏差E bns、下偏差E bni)来控制公法线长度偏差。
对外齿轮W+E bni≤Wα≤W+E bns对内齿轮W-E bni≤Wα≤W-E bns图 1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方法与前面所介绍的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注意的是,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时,需先计算被测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然后按W值组合量块,用以调整两量爪之间的距离。
沿齿圈进行测量,所测公法线长度与公称值之差,即为公法线长度偏差。
公法线即基圆的切线。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是指跨越k个齿的两异侧齿廓的平行切线间的距离,理想状态下公法线应与基圆相切。
公法线长度变动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如图2所示。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一般可用公法线千分尺或万能测齿仪上进行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是用相互平行的圆盘测头,插入齿槽中进行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图3),ΔF w=W max-W min。
若被测齿轮轮齿分布疏密不均,则实际公法线的长度就会有变动。
但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不是以齿轮基准孔轴线为基准,它反映齿轮加工时的切向误差,不能反映齿轮的径向误差,可作为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指标中属于切向性质的单项性指标。
图 2 图 3必须注意,测量时应使量具的量爪测量面与轮齿的齿高中部接触。
为此,测量所跨的齿数k 应按下式计算:k =9z+0.5四、测量步骤1. 按下式计算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W ;W =[]f f f m Zinv n m αξαπαsin 2)5.0(cos ++-式中 m ——被测齿轮的模数(mm );fα——齿形角;Z ——被测齿轮齿数;n ——跨齿数(n ≈5.0+Z fπα,取整数)。
当fα=200,变位系数ξ=0时,则[]Z n m W 014.0)12(476.1+-=其中5.0111.0+=Z nW 和n 值也可以从表1查出。
2. 按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尺寸组合量块。
3. 调整仪器。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时,先用校对量块检查其零位。
然后直接测量。
用组合好的量块组调节固定卡脚3与活动卡脚6之间的距离,使指示表10的指针压缩一圈后再对零。
然后压紧按钮8,使活动卡脚退开,取下量块组。
图44. 在公法线卡规的两个卡脚中卡入齿轮,沿齿圈的不同方位测量4—5个以上的值(最好测量全齿圈值)。
测量时应轻轻摆动卡规,按指针移动的转折点(最小值)进行读数。
读数的值就是公法线长度偏差。
5. 将所有的读数值平均,它们的平均值即为公法线长度偏差E w 。
按齿轮图样标注的技术要求,确定公法线长度上偏差E bns 、和下偏差E bni ,并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6. 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
将公法线千分尺粗调到计算出的公称值后,在齿宽中部截面上,依次沿整个圆周进行测量,从中选取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即可。
思 考 题1. 测量公法线长度是否需要先用量块组将公法线卡规的指示表调整零位。
2. 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取平均值的原因何在?表1 m =1 、020=f α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注:对于其它模数的齿轮,则将表中的数值乘以模数。
实验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测量实验三齿厚偏差测量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齿轮齿厚的方法。
2. 加深理解齿轮齿厚偏差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用齿轮游标尺测量齿轮的齿厚偏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齿厚偏差△E s 是指在分度圆柱面上,法向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图1为测量齿厚偏差的齿轮游标尺。
它是由两套相互垂直的游标尺组成。
垂直游标尺用于控制测量部位(分度圆至齿顶圆)的弦齿高h f ,水平游标尺用于测量所测部位(分度圆)的弦齿厚实际)(f S 。
齿轮游标尺的分度值为0.02mm ,其原理和读数方法与普通游标尺相同。
图1 图2用齿轮游标尺测量齿厚偏差,是以齿顶圆为基础。
当齿顶圆直径为公称值时,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处的弦齿高f h 和弦齿厚f S 由图2可得:f h = h '+x =⎥⎦⎤⎢⎣⎡-+Z Zm m 090cos 12f S =Z Zm 090sin式中 m ——齿轮模数(mm ); Z ——齿轮齿数。
当齿轮为变位齿轮且齿顶圆直径有误差时,分度圆处的弦齿高f h 和弦齿厚f S 应按下式计算:f h =)()24cos(12'--⎥⎦⎤⎢⎣⎡+-+e ef R R Ztg Zm m αξπ f S =⎥⎦⎤⎢⎣⎡+Z Zm f2sin 4sin αξπ 式中 ξ ——移距系数; f α ——齿形角;e R ——齿顶圆半径的公称值; 'e R ——齿顶圆半径的实际值。
四、测量步骤1.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齿顶圆的实际直径。
2. 计算分度圆处弦齿高f h 和弦齿厚f S (可从表1查出)。
3. 按f h 值调整齿轮游标尺的垂直游标尺。
4. 将齿轮游标尺置于被测齿轮上,使垂直游标尺的高度尺与齿顶相接触。
然后,移动水平游标尺的卡脚,使卡脚靠紧齿廓。
从水平游标尺上读出弦齿厚的实际尺寸(用透光法判断接触情况)。
5. 分别在圆周上间隔相同的几个轮齿上进行测量。
6. 按齿轮图样标注的技术要求,确定齿厚上偏差E sns 和下偏差E sni ,判断被测齿厚的适用性。
思 考 题1. 测量齿轮齿厚偏差的目的是什么?2. 齿厚极限偏差(E sns 、E sni )和公法线长度极限偏差(E bns 、E bni )有何关系?3. 齿厚的测量精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表1 m=1时分度圆弦齿高和弦齿厚的数值注:对于其它模数的齿轮,则将表中的数值乘以模数。
实验三齿厚偏差测量实验四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及数据处理。
2. 加深对直线度误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用合象水平仪或框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机床、仪器导轨或其他窄而长的平面,为了控制其直线度误差,常在给定平面(垂直平面、水平平面)内进行检测。
常用的计量器具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子水平仪和自准直仪等。
使用这类器具的共同特点是测定微小角度变化。
由于被测表面存在着直线度误差,计量器具置于不同的被测部位上,其倾斜角度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果节距(相邻两测点的距离)一经确定,这个变化的微小倾角与被测相邻两点的高低差就有确切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逐个节距的测量,得出变化的角度,用作图或计算,即可求出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
由于合象水平仪的测量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大(±10 mm/m)、测量效率高、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等优点,故在检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