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学生的自私行为修订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纠正学生的自私行
为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如何纠正学生的自私行为
巧英乡中心小学何思妹
现在的学生在家中都是“小太阳”、“小皇帝”,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少的学生的自私行为,已经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一直以来,耳边经常能听到一些抱怨,说现在的小学生越来越自私了,比如:以前上课到教室,黑板总擦得干干净净,仅有几次没有擦的,见到老师去上课,学生也总是争着抢着擦黑板。
现在去上课,鲜有几次黑板是擦过的,问及学生,这个说不是我擦的,那个说也不是我擦的,即使是值日生也懒得动手。
比如:两个学生起争执,老师问其原因,都将“战争”源头指向另一人,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例子很多见,作为教师,见到这样的情况很是汗颜。
发生的这些自私行为不足为奇,当我们静心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阵阵的颤栗。
这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将会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道德走向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自私行为已经成为广大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道德缺陷。
一、小学生自私行为的原因
1、孩子天生的利己倾向。
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他们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但乃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
于是,学生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他,相应的行为也如此。
2、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根本变化,发家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很多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里,为了表示弥补,经常寄来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家长常常嘱咐孩子,不要给别人,不要弄坏;即使父母在身边,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没教会孩子与别人分享,不愿吃亏;有些家长本身素质差,故意把孩子向这方面引导;过分宠爱孩子的父母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偏视公正权益,一切为自己为中心,自然而然造成了孩子的自私。
3、家庭大环境的缺失。
父母家庭角色、地位的偏错,家庭氛围差等,都会促使孩子形成自私的思想和行为。
为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有错误时便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只能封闭和回避他人的来往,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
4、学校过于看重成绩。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社会衡量一个学校的标准主要看升学率,评价教师的标准主要看教学成绩,在德育和智育面前,一些老师往往更重视分数,只要成绩考得好,就是好学生,就能得到各种表扬。
于是,老师的溺爱滋长了他们的“骄、娇”二气,造就了他们自私的心理,使他们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
这样,他们不但不能主动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更谈不上能主动地加以调整和改进。
二、小学生自私行为的表现
自私自利是学生人格中不成熟、不健全的表现。
这一类型的学生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一切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前提。
一般来说,这些学生常常有以下几个不健康的行为表现:
1.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
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有人说:没有被拍打的皮球,算不得皮球,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
可观察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时,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觉得世界都在他眼前塌了,他们那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甚至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
这些学生往往很爱面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常用消极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重复犯同样一种错误;如果遇到老师批评却不敢反驳,但会将怒气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身上,或悄悄地损坏公物;在学习上遭受挫折后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具体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不完成作业;自私使学生做事时缺乏周密的考虑,一旦造成不良结果又后悔不迭,进而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
2.自私自利,性格孤僻、冲动。
在现今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看重实惠和物质利益,这种心态通过家长的和社会传媒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援助,还暗自得意,心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
这样自私的学生往往一遇到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就发脾气或破坏性地扔东西;一旦产生差异情绪就无法抑制,直到不计后果地发泄完毕。
他们只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却没有勇气承受失败带来的打击。
3.自我为中心,缺少群体适应力和竞争力。
自私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
他们往往被动地接受家长和老师的调控,没有主动与别人求得沟通的要求,思维在自己想象的范围内驰骋,即使是对直系亲属也缺乏热情。
在集体生活中无所适从,竞争力差,缺乏生存本领。
三、解决小学生自私行为的具体方法
据一些调查显示,当今社会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私心理。
其实,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也不仅仅是教给他们知识那么简单,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于这些自私的学生,说教式的教育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应该在有针对性教育的同时,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要解决孩子的自私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学校和家庭单方面的事情,为了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它需要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的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才得以解决。
把他们从自私自利中解救出来。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工作。
1.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无私榜样
在学习时间,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所以,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无私的人,用老师的无私感动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会感染学生,使他也关心别人
2.多给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一个拥有爱心的人,往往更容易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并凭借爱心培养出其他优秀的品质。
比如,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让学生通过这些游戏,意识到爸爸妈妈怎样对待自己(包括动作、语言、态度、情感),老师是如何我的,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医生怎样关心爱护病人、司机怎样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老师怎样爱护学生。
让学生在“角色互换”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关爱他人、帮助同学、孝敬父母等观念。
当然我们还可以开展切合
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参观敬老院、为父母洗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只有学生学会了爱父母、爱他人之后,才能去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
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所体现出的语言和行为是相当真实的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班上有一学生忘记带铅笔盒了,那这位学生就没法完成作业了,教师可以再适当的时候提一下这件事,相信会有学生愿意向这位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借笔给他。
对于这样的现像,教师要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其他学生都向他学习,得到帮助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让给予帮助的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分享与谦让的快乐。
如果平时注意抓住每个教育时机,适时进行教育诱导,通过这样的随机教育,让学生在反复的行为练习中巩固分享与谦让的行为,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逐渐改掉自私习惯。
4.及时的提醒和讨论。
教师可以有意制造一些挫折,即碰钉子的机会,然而当学生刚表现出自私行为时,对他们的教育不能粗暴和强制,立即的强烈责备反而不好,应建立在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给予提醒和讨论。
适时地进行教育引导,指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帮助学生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
学生为了不落到没有朋友玩,没有好声誉的结果,会意识到以后自私行为的注意和改正。
5.鼓励学生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团结就是力量。
”在现代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想凭一己之力“打天下”是绝对不可能的。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合作”,而合作恰好是治疗自私的灵丹妙药。
平时我们应该多让学生品尝“分享”快乐。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和在课外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学校时,班级大扫除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擦玻璃、扫地、排桌椅等;在出黑板报时可以采用自由组合,合作出刊,从内容选择、版面设计和板报书写都由他们自己合作完成。
合作能很好地克服学生自私的缺点,能极大地发挥个体潜能和群体合力,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通过自我调控,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达到从小培养他们坦诚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的目的,培养他们为他人着想,为集体无私奉献的思想品德。
6.多与大方学生交往。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
与其说大人的榜样很重要,那么同龄人的模仿就会更加实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很多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
学生下意识地会向同龄人学习,因此教师要让自私的学生多与大方的学生交往,让同龄人给他影响。
大方的学生乐意与人家分享,分享快乐,分享学习用品,分享成功,久而久之,自私学生的自私心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
纠正学生的“自私行为”,除了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外,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
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让他们为学生的将来着想,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施加正面影响。
为此,可以建议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父母要切实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多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有一则笑话,一对夫妇对儿子千般呵护,而对父母万般挑剔,某一天,这对夫妇对父母的恶劣态度被儿子看到了,其子大声叫喊,“我记住了。
”,其父母问他记住了什么,其子说“我记住了你们怎样对待祖父母,看我长大后怎样收拾你们。
”,父母哑然。
可见身正影不斜是何等
重要的。
平时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言行一致,做好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要教育孩子关心别人,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教育孩子主动问候别人,见到别人有困难有不幸要去关心。
孩子如果主动为别人做事,如坐车时为老弱病残让座等,父母要及时表扬。
父母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也关心别人。
因为: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替别人(包括父母)着想。
3.让孩子在家里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孩子懂得自己在家里的权利和义务,家庭中各种事情要分担共享。
及早让孩子知道,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应该的,不能用报酬来做等价交换。
4.要正确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的答应,不合理的不要迁就。
不要经常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考好了就奖多少钱等方法不可取。
如果父母有什么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都要留给孩子,这种做法很容易养成孩子的独占意识,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自私心理。
对孩子提出的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父母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
5.父母要教育孩子同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谦让,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孩子互助合作的习惯,消除自私心理。
6.不要溺爱孩子。
孩子的自私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溺爱,把孩子视为家庭中心,全家人围着他转,这样就会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只想得到别人照顾,根本想不到关心别人。
总之,面对现在孩子所出现的自私心的理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且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高度重视学生自私这一现象,通过自身人格的健全和修正策略的得当,多方位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博爱氛围,以此来感染他们,影响他们,帮助他们消除自私心理,学会关爱周围的人,从而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做一个对社会充满奉献精神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