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无机物推断知识点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知识点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知识点一、化学无机推断的概念和目的化学无机推断是指通过实验方法,根据各种反应现象和特征性质来确定未知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它在化学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确认化合物的成份、结构和性质。
化学无机推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实验结果推断出未知物质的性质,例如判断其是否为盐酸、硫酸等酸性物质;二是通过实验结果推断出未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例如判断其是否为氯化钠、硫酸铜等化合物。
二、无机盐的推断方法1. 阳离子的推断方法(1)利用化学特性:根据阳离子的特性,如化学反应、颜色、气味等,来推断出未知物质中所含的阳离子。
例如,铁离子在NaOH溶液中生成红棕色沉淀,可以推断出未知物质中可能含有Fe3+离子。
(2)利用气体的生成:一些阳离子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生成气体,通过气体的产生来判断阳离子的存在。
例如,硫酸钾溶液中存在铜离子时,加入氨水会产生蓝色沉淀,同时释放出氨气,可以推断出未知物质中可能含有铜离子。
2. 阴离子的推断方法(1)利用溶液的凝固特性:一些阴离子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凝固成为固体沉淀,通过凝固的出现来判断阴离子的存在。
例如,硝酸银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会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推断出未知物质中可能含有氯离子。
(2)利用特殊的化学反应:一些阴离子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特殊的化学反应,通过反应的出现来判断阴离子的存在。
例如,加入Barfoed试液后,出现红色沉淀,可以推断出未知物质中可能含有还原糖。
三、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推断1. 硝酸盐的推断(1)加热产生棕色气体:利用加热产生棕色气体的特点,可以推断出未知物质中可能含有硝酸盐。
(2)与亚硝酸银反应:亚硝酸银溶液可以与硝酸盐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从而推断出未知物质中可能含有硝酸盐。
2. 硫酸盐的推断(1)与氯化钡反应:氯化钡溶液可以与硫酸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通过判断是否有白色沉淀的生成来推断出未知物质中可能含有硫酸盐。
(2)加入氯化钠酸化亚硫酸:硫酸盐加入氯化钠酸化亚硫酸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推断出未知物质中可能存在硫酸盐。
无机推断题的必备知识
无机推断题的必备知识无机推断题是指通过化学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反应来推断出化学现象的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在化学实验、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无机推断题必备的知识:一、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无机推断题中最常用的反应类型之一。
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1.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离子间的电荷转移过程。
2. 离子反应需要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即不能在干态中进行。
3. 离子反应可以通过产生沉淀、气体、水和酸碱中和等方式来进行判断和推断。
二、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无机推断题中,常用化学计量的概念包括摩尔质量、摩尔比、反应产物的摩尔数等。
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包括:1. 摩尔质量:表示物质中单个分子或原子的质量,单位为g/mol。
2. 摩尔比:表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物质量比值。
3. 摩尔数:表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中每种物质所含的摩尔数量。
三、酸碱反应的性质和判断方法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也是无机推断题中常见的反应类型。
酸碱反应的性质和判断方法包括:1. 酸性溶液含有自由游离的H+离子,碱性溶液含有自由游离的OH-离子。
2. 酸碱反应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3. 酸碱指示剂可以用于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其中最常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溴甲酚等。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判断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物中的某个原子或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在无机推断题中也是常见的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判断方法包括:1. 氧化作用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作用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2. 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涉及电子的移动,其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半反应求解。
3. 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的还原剂包括金属、非金属、还原性离子等,氧化剂包括氧化态较高的元素和化合物等。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知识点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知识点高考化学无机推断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介绍无机推断的基本概念、常见方法、应用和注意事项,来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并有效备考化学无机推断。
一、基本概念无机推断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和化学反应,根据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的特点,推断出物质的组成成分、性质或结构的一种方法。
它是根据指定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与未知物质的反应,确定未知物质的成分和性质,从而推断出未知物质的特征。
二、常见方法1. 滴定法:滴定法是通过反应物容量的测定来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组成。
常见的滴定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等。
2. 沉淀法:沉淀法是通过沉淀形成与溶液中某些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物,来推断未知物质中的离子组成。
常见的沉淀法包括硫化沉淀法、氯化沉淀法和碳酸盐沉淀法等。
3. 反应法:反应法是通过观察未知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结果,来推断出未知物质的性质和成分。
常见的反应法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反应等。
三、应用无机推断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分析:无机推断可以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通过对样品中各种离子的推断,来判断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这对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和医药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
2. 金属材料检验:无机推断可以帮助检验人员快速准确地判断金属材料的成分和品质。
例如,通过检测金属材料中的杂质元素,可以评估其纯度和可用性。
3. 矿物鉴定:无机推断在地质学和矿物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矿物样品的成分和结构,从而进一步探索矿产资源和地质活动。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无机推断的过程中,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化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对于推断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并注意实验条件和反应时间等关键因素。
2.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在进行无机推断时,考生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能够准确判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成分。
高中化学必修一无机物推断知识点
高化学必修一“无机推断”一、常见的突破口: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1、物质颜色2、物质状态固体状态:SO3液态单质:Br2、Hg;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气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淡蓝色:H2、CH4、CO等在空气中燃烧;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不恢复的是Cl2、NaClO、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子:Fe3+;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SiO2金属氧化物中Al2O3;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非金属单质:Si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通CO2变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NaAlO2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是:CO32-、HCO3-;SO32-、HSO3-;S2-、HS-;19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的元素:N;NH4NO320与酸、碱都能反应的无机物:Al、Al2O3、AlOH3、弱酸酸式盐HCO3-、HSO3-、HS-弱酸弱碱盐NH4HCO3等;21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K、Na、NaH;Na2O2等;22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反应:BaOH2、CaOH2与NH4HCO3、NH42SO4等;23先沉淀后溶解的反应:CaOH2+CO2、AgNO3+氨水、Al3++OH-、AlO2-+OH-、BaOH2+H3PO4等;24见光易分解的物质:HClO、HNO3、AgCl、AgBr、AgI;25使用催化剂的反应:合成氨、三氧化硫的生成、氨的催化氧化26遇HCl生成沉淀,可能是:Ag+、SiO32—、AlO2—、S2O32—27.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是①BaOH2与NH42SO4或NH42CO3或NH42SO3②Na2S2O3溶液与强酸4、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1)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5同主族元素间的置换反应:如H2S+O2Li、Na+H2OK+NaCl熔融卤族元素间置换Cl2+NaBr、KI等6相互转化关系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单质+化合物B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如:H2S+SO2H2SO4浓+H2SSO2+S2-HCl+KClO3NH3+NONH3+NO23单质A+强碱→两种含A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 通常是X2或S;如:Cl2+NaOHS+NaOH浓4单质A+单质B→化合物C;C+单质A→化合物D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别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如:Fe+Cl2Fe+FeCl3N2+O2NO+O2S+O2SO2+O2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常见: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AlOH3、FeOH3及Al2O3MgCl2NaCl的熔融物电解等;6多种物质化合得到一种物质:如FeOH2+O2+H2O;NOx+O2+H2O等7与化工生产有关的反应:如制漂白粉、制生石灰、工业合成氨、氯碱工业、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玻璃工业等;9、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1铵盐⎪⎩⎪⎨⎧↑+↑−→−+↑+↑−→−+↑+↑−→−∆∆∆S H NH S NH HS NH O H SO NH SO NH HSO NH OH CO NH CO NH HCO NH 232442233243422332434])[(])[(])[( 2硝酸:4HNO 3=====2H 2O+4NO 2↑+O 2↑3碱式碳酸铜:CuOH 2CO 32======CuO+2CO 2↑+H 2O10、直线型关系:)(222酸或碱D C B A O H O O −−→−−→−−→−A —⎪⎩⎪⎨⎧−−→−−−→−CB 气体气体强碱强酸A 为弱酸的铵盐:NH 42CO 3或NH 4HCO 3;NH 42S 或NH 4HS ;NH 42SO 3、NH 4HSO 3Al 遇到酸或碱均产生H 2Na 遇到水产生H 2、Na 2O 2遇到水产生O 2 与酸反应产生气体⑴⎪⎪⎪⎪⎪⎩⎪⎪⎪⎪⎪⎨⎧⎪⎪⎩⎪⎪⎨⎧⎪⎩⎪⎨⎧↑↑−−→−↑−−−→−⎪⎩⎪⎨⎧↑↑−−→−↑↑−−−→−⎪⎩⎪⎨⎧↑↑−−→−↑−−−→−↑−−→−2222222222342342342NO SO SO S CO NO CO SO C NO 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Cl 、、、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⑵ 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单质⎪⎩⎪⎨⎧↑+=+↑+=+22222422222O HF O H F H NaOH O H Na元素的基本知识1元素的基本的特征性的常识;1号元素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6号元素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富勒烯;7号元素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单质有惰性,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8号元素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9号元素氟:除H 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存在含氧酸,氧化性最强的单质; 11号元素钠: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焰色反应为黄色; 12号元素镁:烟火、照明弹中的成分,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13号元素铝: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两性的单质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遇强酸会钝化14号元素硅: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半导体工业的支柱;()()()⎪⎪⎩⎪⎪⎨⎧↑−→−↑−→−↑−→−+++------2323222323SO HSO SO S H HS S CO HCO CO H H H 化合物15号元素磷: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制造火柴的原料红磷、化肥中的重要元素;16号元素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能在火山口发现,制造黑火药的原料;17号元素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19号元素钾: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化肥中的重要元素;20号元素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根据特征数据推断:知识准备:解这类题时要善于抓住物质转化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例CO→CO2,NO→NO2,SO2→SO3转化时分子中都增加1个氧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均为16;放出气体的体积或生成沉淀的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气体的相对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化合物中离子个数比;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比;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等重要数据;。
高三化学无机知识点
高三化学无机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中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学科。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无机知识点是重要的部分。
下面将针对高三化学无机知识点做一些详细的介绍。
1. 元素的分类和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指的是周期表中1A至7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过渡元素指的是周期表中3B至12B族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涉及到物质的电子的转移。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着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氧化剂是指能够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而还原剂则是指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3. 金属的性质和反应金属是无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反应。
金属常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同时也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与非金属发生反应,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4. 酸碱反应和盐类的性质酸碱反应是无机化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反应类型,涉及到酸和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
在酸碱反应中,酸溶液会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是一类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不同的盐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等。
5.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在学习无机化学时,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命名方法,如离子式命名法和双键命名法。
无机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无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关系的表达方式。
总结:高三化学无机知识点主要包括元素的分类和性质、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和反应、酸碱反应和盐类的性质以及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等内容。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高三化学考试的准备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无机推断二. 重点、难点:《考试大纲》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要求如下:1.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 能够运用无机化合物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推断,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
3. 能够综合运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
三. 具体内容:对元素化合物的推断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把握题意,明确题目给定条件和要求。
然后,在熟练的知识网络基础上,搜索扫描,确定范围。
寻找切入点或突破口,最后分析求解。
分析流程:原题材(包括框图有关信息)找己知−−−−→−深挖细掘条件(明显条件,隐性条件)−−−→−抓关键找特殊(反应,性质,结构)−−−−−−−−−−−→−假设论证)逆推推断(顺推,,得出相应的结论。
无机推断题解决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这类无机推断题突破口的寻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题给物质易生成沉淀、易放出气体的有哪些。
2. 框图中线路有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3. 将题给物质与框图线路结合起来分析。
中学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规律一般的突破口是以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结构,反应的特殊现象,特殊的反应,特有的反应条件,特有的反应类型来体现的,总结归纳如下:1. 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的元素可能是硫和氮2. 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氮3. 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是① 2)(OH Ba 与424)(SO NH 或324)(CO NH 或324)(SO NH② 可溶性铝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或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③ 可溶性铁盐与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④ Na 2S 2O 3溶液与强酸4.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可能是Al 、Al 2O 3、3)(OH Al 、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氨基酸等;能放出气体的物质有两性单质(铝、锌)、弱酸的氨盐(NH 4HCO 3、324)(CO NH 、NH 4HSO 3、324)(SO NH 、S NH 24)(、NH 4HS 等)5. 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单质:S 、Al 、Cl 2、Si 、F 2等,能产生氢气的有Al 、Si6. 能在水中水解生成气体和难溶物或微溶物的物质可能是:Al 2S 3、Mg 3N 2、CaC 2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常见物质:碱金属单质、碱土金属单质、F 2、Na 2O 2、Mg 3N 2、Al 2S 3、CaC 27. 两物质反应先沉淀后溶解的有:CO 2与2)(OH Ca 或2)(OH Ba 、NaOH 与铝盐、氨水与2AgNO 3、强酸与偏铝酸盐8. 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H 2S 和SO 2及它们相对应的盐、活泼金属、不饱和烃、醛、酚、碱9. 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铝热反应盐金属盐金属.2.1(2)金属→非金属⎪⎩⎪⎨⎧+−−→−+↑−−−→−+C MgO CO Mg H Fe Mg Na O H H 22222点燃或)、、活泼金属( (3)非金属→非金属⎪⎪⎩⎪⎪⎨⎧+=++−−→−++−−→−+↑+=+)、(、高温高温HI HBr HCl S S H I Br Cl H CO O H C CO Si SiO C O HF O H F 2)(224222222222222 (4)非金属→金属⎪⎩⎪⎨⎧+−−→−++−−→−+222CO C O H H 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氧化物高温高温 10. 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1)铵盐⎪⎩⎪⎨⎧↑+↑−→−+↑+↑−→−+↑+↑−→−∆∆∆S H NH S NH HS NH O H SO NH SO NH HSO NH O H CO NH CO NH HCO NH 232442233243422332434])[(])[(])[( (2)硝酸盐⎪⎩⎪⎨⎧↑+↑+−→−↑+↑+−→−∆∆223222322242)(2O NO Ag AgNO O NO CuO NO Cu 11. 三角转化:12. 特征网络:(1))(222酸或碱D C B A OH O O −−→−−→−−→− ① 323222HNO NO NO NH O H O O −−→−−→−−→−(气体) ② 42322222SO H SO SO S H O H O O −−→−−→−−→−(气体)③ 322222CO H CO CO C O H O O −−→−−→−−→−(固体)④ NaOH O Na O Na Na OH O O −−→−−→−−→−222222(固体) (2)A —⎪⎩⎪⎨⎧−−→−−−→−C B 气体气体强碱强酸 A 为弱酸的铵盐:324)(CO NH 或NH 4HCO 3;S NH 24)(或NH 4HS ;324)(SO NH 或NH 4HSO 3用心 爱心 专心(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322223322222223236454222232222NH H N OH NO O NH SO O SO O O H O H O KCl KClO MnO MnO −−−→−++−−−→−+−−−→−+↑+−−→−↑+−−−→−∆∆∆∆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13. 特殊的实验现象(1)焰色及有色物质(2)遇酚酞显红色的气体:NH 3(碱性气体)(3)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4)加碱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必有Fe 2+(5)加苯酚显紫色或加SCN -显血红色或加碱产生红褐色沉淀,必有Fe 3+(6)遇BaCl 2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SO 42-、Ag +(7)遇HCl 生成沉淀,可能是:S 2O 32-、Ag +、 SiO 32-、AlO 2-(8)遇H 2SO 4生成沉淀,可能是:Ba 2+、Ca 2+、S 2O 32-、SiO 32-、AlO 2-(9)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 2S ,与H 2S 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气体有Cl 2、O 2、SO 2、NO 2(10)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Cl 2、O 2,阴极产生的气体是:H 2(11)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 2、SO 2,物质可能有:NaClO 、2)(ClO Ca 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等(12)气体单质:H 2、O 2、Cl 2、N 2、F 2(13)固体加热产生的气体:O 2、NH 3、CH 4、CO 2只有将所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从中找到知识规律,才能准确地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
高考总复习《化学》无机物的推断ppt课件
3.重要物质的转化关系
(1)
(2)Fe―H―C→l FeCl2
Cl2 Fe、Cu
FeCl3
NaOH HCl
△ Fe(OH)3――→FeHCl2O3
(3)S―O―2→SO2―O―2→SO3―H―2O→H2SO4―或C―Cu―u、O―HC―u2→OCuSO4
(4)Mg―H―C→l M
熔融、通电
gCl2
请回答: (1)X 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______。 (2)X 能与黄色溶液 E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写出该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无色气体溶于水得到无色酸性溶液,且该酸性溶液
△ 答案:(1)还原 (2)2CuCN+3O2=====2CuO+N2+2CO2
(3)2CN-+5ClO-+2H+===5Cl-+N2↑+2CO2↑+H2O
5.(2019·义乌中学练兵)为探究某矿物的主要成分 X(仅含三种元素) 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X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反应的生成物是每种元素的稳定氧化物。
2.逆向思维演绎,由果定因 因正向思维不能确定物质,可用逆向思维,由最终的现 象及定量分析,确定最终转化的物质。再逆箭头方向推导确 定中间产物及反应物质。
[示例 2] 据图回答。用化学式表示:
(1)C 是________,E 是________,D 是________溶液。 (2)若 B 是水,则 A 是________。 (3)若 B 是酸溶液,则 A 是________。
第五单元
无机物的推断
[提能力——重难知识强起来] 一牢记物质推断的突破口 1.特殊的物质颜色 (1)有色气体:NO2(红棕色)、Cl2(黄绿色);无色、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SO2、NH3、HCl。 (2)溶液中的有色物质:Cu2+(蓝色)、Fe2+(浅绿色)、Fe3+(棕 黄色)、MnO- 4 [紫(红)色]。 Br2 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 I2 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
【人教版】2019年秋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完整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别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别离. 混合物的物理别离方法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别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别离NaCl和KNO3混合物.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别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别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别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以下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 ,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别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别离I2和SiO2的混合物.2、化学方法别离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别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别离方法(见化学根本操作)进行别离.用化学方法别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别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参加过量的别离试剂,在多步别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参加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以下方法进行别离和提纯:(1 )生成沉淀法(2 )生成气体法(3 )氧化复原法(4 )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 )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 )离子交换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3、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响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①常见气体的检验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 )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2 )Na +、K +用焰色反响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 )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 )Mg2 +能与NaOH溶液反响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5 )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响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6 )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响,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 ,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 )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响,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8 )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响,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参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参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 + +Cl2=2Fe3 + +2Cl-(9 ) Fe3 +能与KSCN溶液反响,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响,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10 )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 ,能与NaOH溶液反响,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 +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响,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 )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2 )Cl-能与硝酸银反响,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 .(3 )Br-能与硝酸银反响,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 )I-能与硝酸银反响,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响,生成I2 ,使淀粉溶液变蓝.(5 )SO42-能与含Ba2 +溶液反响,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6 )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响,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响,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7 )S2-能与Pb(NO3)2溶液反响,生成黑色的PbS沉淀.(8 )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响,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 ,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9 )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参加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10 )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响,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11 )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参加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二、常见事故的处理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三、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23微粒与物质的量N公式:n =NA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m公式:n =M③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聚集状态 (1 )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①微粒数目;②微粒大小;③微粒之间的距离 . (2 ) 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 ,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对于气态物质 ,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距离 . (3 )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 ,影响其体积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 温度一定 ,压强越大 ,气体体积越小 ,压强越小 ,气体体积越大;压强一定 ,温度越高 ,气体体积越大 ,温度越低 ,气体体积越小 .(1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为Vm ,单位为L·mol-1 ,气体摩尔体积的表达V公式:n =Vm在标准状况下 (0℃ ,101kPa ) ,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mol-1也就是说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这里的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 ,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由此也可以推知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是用气体的摩尔质量除以Vm ,即由此也可推得:M=ρ·Vm(2)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适用范围:适用于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不同表述:①假设T、P、V相同 ,那么N(或n)相同;②假设T、P、n相同 , 那么V相同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公式:C B =n B/V n B =C B×V V =n B/C B溶液稀释规律 C (浓 )×V (浓 ) =C (稀 )×V (稀 )⑥溶液的配置(l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参加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参加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 ) ,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补充:1.使用容量瓶的考前须知:a) 按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适宜规格的容量瓶. (50mL、100mL、250mL、500mL ) b) 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c) 使用前要先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 d) 容量瓶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不能作反响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参加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补充: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一、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根据c B=n 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假设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假设n 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二、误差原因实例归纳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我们对产生误差的原因归纳分析如下:(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 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 ,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 ,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 .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 ,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局部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 g氧化钠可与水反响生成40.0 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最|好.6.称量错误操作.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假设天平砝码有残缺,那么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4g,为3.6g.即相差两倍游码所示的质量.假设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那么不影响称量物质的质量.9.量筒不枯燥.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没有枯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分析:偏小.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10. 量筒洗涤.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分析:偏大.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局部的体积扣除,假设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浓度偏高.11.量筒读数错误.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分析:偏大.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睛与量筒中浓硫酸的凹面处相平.仰视读数时,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所取的硫酸偏多,结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四)由溶解转移过程引起的误差12.未冷却溶液直接转移.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分析:偏大.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浓度偏大.假设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那么溶液浓度偏小.13.转移溶质有损失.例:转移到容量瓶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分析:偏小.在溶解、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溶液溅出,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14.烧杯或玻璃棒未洗涤.例: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虽洗涤但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分析:偏小.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五)由定容过程引起的误差15.定容容积不准确.例: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当液面超过刻度线时,溶液浓度已经偏小.遇到这种情况,只有重新配制溶液.16.定容后多加蒸馏水.例: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容量瓶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润湿磨口或附着在器壁上未流下来,不会引起溶液浓度的改变.此时加水会引起浓度偏小.17.定容时视线不平视.例:定容时仰视.分析:偏低.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高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小;反之,俯视时,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大.(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操作18.称量溶质的小烧杯没有枯燥.分析:无影响.因为所称溶质质量是两次称量数据之差,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正确,那么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19.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滴.分析:无影响.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变化.2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分析:无影响.定容摇匀后,溶液的配制已经完成.从中任意取出溶液,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以上分析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误差的原因及分析方法.从概念不清、药品纯度、称量错误、溶解转移、定容错误五个方面和十七个小点进行了讨论.而有些操作对浓度误差是无影响的,如第六方面也要引起大家的注意.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单质非金属:S、O、N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氧化物:Al2O3等纯盐氧化物:CO、NO等、H2SO4等净含氧酸:HNO物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3、H2SO4、HCl酸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化一元酸:HCl、HNO3合按电离出的H +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物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质弱碱:NH3·H2O、Fe(OH)3碱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 -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CO3正盐:Na盐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下面比拟几种分散系的不同:分散系 溶 液胶 体 浊 液 分散质的直径 <1nm (粒子直径小于10 -9m ) 1nm -100nm (粒子直径在10 -9 ~ 10-7m ) >100nm (粒子直径大于10 -7m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实例溶液酒精、氯化钠等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性质外观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 -9~10 -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 ,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 ,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 ,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 ,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 ,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 ,其分散剂为水 ,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 ,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A . 物理方法①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适宜的溶剂中形成胶体 ,如蛋白质溶于水 ,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①水解促进法:FeCl 3 +3H 2O (沸 ) =3)(OH Fe (胶体 ) +3HCl②复分解反响法:KI +AgNO 3 =AgI (胶体 ) +KNO 3 Na 2SiO 3 +2HCl =H 2SiO 3 (胶体 ) +2NaCl思考:假设上述两种反响物的量均为大量 ,那么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响方程式 ?提示:KI +AgNO 3 =AgI↓ +KNO 3 (黄色↓ ) Na 2SiO 3 +2HCl =H 2SiO 3↓ +2NaCl (白色↓ )4、胶体的性质:① 丁达尔效应 - -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是一种物理现象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 ,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 ,当光照射胶粒上时 ,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 ,胶粒即成一小光源 (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 ) ,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 "通路〞 .当光照在比拟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那么无此现象 ,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 ,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 ,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 ② 布朗运动 - -在胶体中 ,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那么的运动 ,称为布朗运动 .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 -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 (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 ,另外 ,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那么运动 ,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 ,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 ,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 、电泳现象说明胶粒带电荷 ,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 ,因而胶体中胶粒的外表积大 ,因而具备吸附能力 .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那么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 ,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别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 .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 ,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 、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 ,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3)(OH Al 、3)(OH Fe 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 2S 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AgI 胶粒随着AgNO 3和KI 相对量不同 ,而可带正电或负电 .假设KI 过量 ,那么AgI 胶粒吸附较多I -而带负电;假设AgNO 3过量 ,那么因吸附较多Ag +而带正电 .当然 ,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 、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 、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 .但凡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 ,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 .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 (如3)(OH Fe 胶体 ,AgI 胶体等 )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 ,蛋白质溶液 (习惯仍称其溶液 ,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 ) ,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 ,故可产生电泳现象 .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 ,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④聚沉 - -胶体分散系中 ,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 (酸、碱及盐 )、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有时胶体在凝聚时 ,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 ,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 (1 )胶粒小 ,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 ,不易下沉或上浮 (2 )胶粒带同性电荷 ,同性排斥 ,不易聚大 ,因而不下沉或上浮胶体凝聚的方法:。
高中有机化学推断题相关知识点全总结
有机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和相关知识点全总结一、常见有机物物理性质归纳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方便推断时猜测}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6.绿色:氯化铜溶液、碱式碳酸铜、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气或氯水(黄绿色)、氟气(淡黄绿色)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8.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碘蒸气2.有机物的密度(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1)气态:①烃类:一般N©≤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②衍生物类:一氯甲烷(....CCl.....).....-.29.8℃...2.F.2.,沸点为.....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氯乙烯(...HCHO....,沸点为.....).甲醛(...).....-.21℃....-.13.9℃..2.==CHCl....CH......,沸点为℃.).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氯乙烷(........12.3..2.C.l.,沸点为....CH..3.CH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
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 无机物的推断
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无机物的推断考点27 无机物的推断无机物推断是在化学学科的历次高考改革中始终保留的一种基本题型,因为它以无机物的结构、性质和转化为载体,能够突出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也能很好地与化学实验、计算、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础理论进行学科内综合考查,对考生有很好的区分度,预计在今后的理科综合能力考查中,它将依然是化学学科的一种重要题型。
无机物推断一般以II卷的综合题为主,有时也以选择题进行简单的考查。
要很好地解答无机物推断题通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熟练地掌握常见的、重要的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
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注意对常见的、重要的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先构建知识模块,再构建知识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加强记忆,又便于在解题时快速找到“突破口”。
例如:(1)常见物质中能够进行连续氧化的有:、S、N2、Na,H2S、NH3等(2)典型的无机化工反应有:合成氨、氯碱工业、接触法制硫酸、硅酸盐工业等(3)常见的10电子粒子有:H-、F-、H4、NH3、H2、HF、H3+、NH4+、Na+等(4)常见的有特殊颜色的物质有:u(H)2蓝色、Fe(H)3红褐色、溴水橙色、碘水棕黄色等;常见气体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有:NH3、l2、S2,有臭鸡蛋气味的是H2S。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无机物有:铝、锌及它们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弱酸弱碱盐;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等。
2.准确快速地从题目的字和图表(框图)等信息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要善于将所获取的信息与已经掌握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相整合,从而缩小搜索的范围,提高解题效率。
找准“突破口”是解答无机物推断最关键的一点,在解无机推断题过程中应牢记“缩小范围,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大胆猜测”所依靠的是信息、经验与创造能力的完整结合;“小心求证”则必须对所猜测的每一种合理情况的每一个环节都仔细考虑,以防止错解、漏解。
高中学考化学无机推断题常考点
高中学考化学无机推断题常考点化学无机推断题是高中学考化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无机推断题。
本文将从常考点的角度,深入探讨高中学考化学无机推断题的相关知识。
一、离子的性质在化学无机推断题中,离子的性质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离子的性质包括溶解性、沉淀性以及酸碱性等方面。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规律,以及在特定条件下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
还需要了解离子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反应特点,从而做出正确的推断。
二、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化学无机推断题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我们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还需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原理,以便在解题时能够准确推断物质的性质。
三、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化学无机推断题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并了解配位化合物在反应中的特殊性质。
还需要理解配位化合物的颜色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推断题。
四、质量分析质量分析是化学无机推断题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了解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的使用技巧,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谱仪中的特征峰。
只有深入理解质量分析的方法和原理,才能更好地解决推断题中的相关问题。
总结回顾通过对上述常考点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高中学考化学无机推断题的相关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离子性质、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以及质量分析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化学无机推断题中的各种问题。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化学无机推断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深入探讨知识点的重要性。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我认为在学习化学无机推断题时,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 知识点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知识点推断题颜色常作为突破口,黄色单质是硫,化合物主要是过氧化钠。
黑色主要是碳,四氧化三铁,硫化铜等,这些都是高考常考的。
白色太多,大多数盐都是白色。
液体主要是水和过氧化氢。
其他时候变价金属的氧化还原也常是突破口如铁。
在就是连续反应连续氧化的问题。
如碳到CO再到CO2,S或硫化氢到SO2,SO3,氨气到NO再到NO2。
碱连续与二氧化碳反应,铝离子连续与碱反应,四羟基合铝酸根连续与酸反应,铁连续被氧化剂氧化等。
工业主要是合成氨,制硝酸,制硫酸,氯碱工业,高炉炼铁。
一、从物质的特征性质突破1、特征物理性质(1)常见液态单质:Br2、Hg常见液态化合物:H2O、H2SO4、HNO3、CS、CCl4(2)常见无色气态单质:H2、O2、N2、有色气态单质:F2、Cl2常见气态化合物:含C、N、S等等非金属的氢化物、氧化物(3)特征颜色红棕色:Br2、NO2、Fe2O3、红褐色:Fe(OH)3紫红色:单质碘在有机溶剂中橙红色:单质溴在有机溶剂中淡黄色:S、Na2O2、AgBr 黄色:AgI、Fe3+浅绿色:Fe2+黑色:C、CuO、MnO2、Fe3O4、FeS、Ag2S、PbS(4)沉淀:絮状:Cu(OH)2 胶状:Al(OH)3、H4SiO4(5)烟、雾、烟雾的物质:①在空气中出现白雾:HCl、HBr、HI②空气中出现白烟:NH3+HCl、NH3+HBr、NH3+HI、NH3+ HNO3③燃烧时出现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④燃烧时出现棕黄色烟:Cu、Fe在Cl2中燃烧2、特征化学性质(1)特性鉴定反应①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②使淀粉变蓝:含有I2(单质)的物质③加碱出现沉淀且由白色---灰绿色---红褐色:Fe2+④加KSCN出现血红色溶液:Fe3+加入苯酚出现紫色:Fe3+⑤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BaSO4、AgCl⑥在空气中自燃的物质:白P能溶于CS2的物质:白P、S⑦与水产生两种碱性物质:Mg3N2⑧一种物质分解产生三种物质⑨见到Na2O2联想到O2⑩同时产生气体和沉淀:双水解(2)即可与强酸又可与强碱反应①Al、Al2O3、Al(OH)3②弱酸的铵盐:CH3COONH4、(NH4)2S、(NH4)2CO3、(NH4)2SO3③弱酸的酸式盐:HCO3—、HSO3—、HS—(3)可燃性气体:H2、CO、H2S、气态烃(4)与水剧烈反应且有气体生成的化合物有:CaC2、Mg3N2、NaH、Al2S3、Na2O2(5)反应既有沉淀又有气体生成Al3+与HCO3—、CO32—、HS—、S2—、AlO2—双水解:Fe3+与HCO3—、CO32—、AlO2—(6)反应先有沉淀后沉淀溶解①有银氨络离子生成②有两性Al(OH)3生成:Al3+→Al(OH)3→AlO2—AlO2—→Al(OH)3→Al3+③酸式盐与正盐的转化:Ca(OH)2→CaCO3→Ca(HCO3)2、Ba(OH)2 (7)加热易分解的物质:①弱酸的酸式盐②铵盐③不溶性碱④硝酸及其盐⑤KClO3、H2O2(8)气体间反应有固体生成①H2S+O2(不足) ②H2S+SO2 ③NH3+HCl二、以反应形式的转换关系为突破口1、化合物+化合物→ 单质+化合物①CO+金属氧化物②CO+H2O→H2+CO2③SiO2+CO→Si+CO2④H2S+SO2→S+H2O⑤NH3+NOX→N2+H2O⑥Na2O2+H2O(CO2)→⑦NaH+H2O→NaOH+H22、单质A 化合物C 化合物D①S(H2S)+O2→SO2 SO2+O2→SO3②N2(NH3)+O2→NO NO +O2→NO2③P+Cl2→PCl3 PCl3+Cl2→PCl5④Na+O2→Na2O Na2O+O2→Na2O2⑤C(CXHY)+O2→CO CO+C2→CO2⑥O2+C→CO2 CO2+C→CO⑦Cl2(Br2)+Fe→FeCl3(FeBr3)FeCl3(FeBr3)+Fe→FeCl2(FeBr2)3、化合物A + 单质B 化合物C + 单质D①CO2+Mg→MgO+C②金属氧化物+H2→金属+水③金属氧化物+C→金属+CO2④F2+H2O→HF+O2⑤活泼金属+酸→盐+H2⑥NH3+O2→N2+H2O⑦H2O+O2(Cl2、Br2、I2)→S+H2O(HCl、HBr、HI)⑧FeBr2(FeI2)+Cl2→FeCl3+Br2(I2)⑨Al+Fe2O3→Al2O3+Fe(铝热剂)⑩Na(碱金属)+H2O→NaOH+H24、固体A + H2O 化合物B + 气体C①Fe+H2O→Fe3O4+H2↑②Na(碱金属)+H2O→NaOH+H2↑③CaC2+H2O→Ca(OH)2+H2↑④Na2O2+H2O→NaOH+H2↑⑤Mg3N2+H2O→Mg(OH)2↓+NH3⑥Al2S3+H2O→Al(OH)3↓+H2S↑⑦C+ H2O→CO+H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5、化合物A + 单质B → 化合物C + 化合物D①CH4+2O2→CO2+2H2O②4NH3+5O2→4NO+6H2O(条件:Pt催化剂,高温高压)③2FeCl3+Cu→2FeCl2+CuCl2④FeBr2+Cl2(少量)→FeCl3+FeBr3⑤CS2+3O2→CO2+2SO26、一种反应物生成几种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必有两种气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7、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
高中有机化学推断题相关知识点全总结
有机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和相关知识点全总结一、常见有机物物理性质归纳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方便推断时猜测}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6.绿色:氯化铜溶液、碱式碳酸铜、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气或氯水(黄绿色) 、氟气(淡黄绿色)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8.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碘蒸气2.有机物的密度(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1)气态:① 烃类:一般N©≤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② 衍生物类:一氯甲烷...2.F.2.,沸点为....-.29..。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推断的技巧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推断的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一化学必修一的内容是关于物质的推断,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可以推断出物质的性质和成分。
在学习化学必修一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推断物质的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物质推断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项实验任务,通过观测实验现象及设计实验方案,推断出物质的性质、组成及反应情况。
要对物质进行仔细的观察。
观察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状态变化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性质。
氢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氧气是无色、有轻微海藻味的气体,硫磺是黄色的固体等。
要进行物质的化学反应实验。
通过观察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情况,可以推断出物质的特性。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这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
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确认氢氧化钠为碱性物质。
还可以利用有机试剂进行物质推断。
有机试剂如碘代反应剂、醇试剂等,可以和特定的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推断出物质的性质。
利用碘代反应剂可以检测淀粉的存在,当淀粉与碘发生反应时会变成蓝紫色。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推断。
比如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可以推断出物质的成分。
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和沸点较高,而非金属的密度较小,熔点和沸点较低。
在进行物质推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并遵守相关实验规范。
要根据实验现象和推断结果,结合化学理论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篇示例: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一定的技巧来推断物质的性质。
物质推断的过程是化学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推断可以有效地识别未知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物质推断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要通过观察外观来推断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外观往往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比如颜色、形状、透明度等。
通过观察外观可以初步推断物质的可能性质,比如颜色鲜艳的晶体很可能是盐类物质,黏糊状的物质可能是聚合物等。
高一必修一化学推断题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推断题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来说,推断题是一种重要的考察方式。
在推断题中,我们需要通过已有的信息来推断出未知的结果,这不仅要求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要牢固,还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将从化学必修一这门课程中提炼出一些常见的推断题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其一,反应类型的推断。
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的物质经过相互作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因此,对反应类型的推断是我们在做推断题时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高一必修一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单质反应等。
当我们遇到一道推断题时,首先要根据已有的信息确定反应的类型,然后再根据已知和未知的物质性质以及反应条件来进行推断。
例如,当题目中给出了一种酸和一种碱,我们可以推断它们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其二,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性的推断。
化学中,物质的性质是我们进行推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已知的物质,我们可以通过它的性质和反应性来推断未知的物质。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某种物质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那么当题目中给出了另一种物质和氧气的反应,我们就可以推断它们也会生成二氧化碳。
此外,物质的颜色、气味、密度等也是我们进行推断的重要线索。
其三,反应过程和条件的推断。
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的反应条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反应结果。
因此,在推断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来推断出反应过程和条件。
例如,当题目给出了一段文字描述了一种反应,我们可以根据描述中提到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来推断出反应的过程。
又例如,当题目给出了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性质,我们可以推断出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会加快。
其四,平衡反应的推断。
在化学平衡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和压强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对于已知的平衡反应,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浓度或压强信息来推断其他相关的物质浓度或压强。
高考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是高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而其中必修1的内容更是奠定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以下将对高考化学必修1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于学生掌握和复习。
一、化学物质与反应1. 化学物质的分类: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金属与非金属,而有机物则是很多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2. 化学反应: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各种变化,包括物质的生成、消失和转化等。
3. 反应的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通过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可以总结出各种常见反应的特征,而通过分析反应的微观实质则可了解反应机理和原理。
二、溶液与离子反应1. 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稳定体系。
2.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3.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中能够溶解并形成导电溶液,而非电解质则不会。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
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分类:元素周期律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而成的表格。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横行和纵列组成,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四、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可以形成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的表达式,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边,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边。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某些物质失去电子(氧化)而另一些物质获得电子(还原)的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可以通过判定物质的氧化态或还原态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而能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六、分子结构与性质1. 分子的组成和构造: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连翘方式决定了其性质。
人教版高考化学考点系列(必修1): 考点4 无机物的推断
考点4 无机物的推断【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无机物的推断,能准确理解和应用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的基础上,熟悉常见推断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
【精确解读】常见“题眼”归类:1.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推断(1)物质颜色①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黄色:AgI、Ag3PO4浅黄色:S或Na2O2或AgBr 蓝色:Cu(OH)2紫黑色:KMnO4、I2黑色:炭粉、CuO、FeO、FeS、CuS、Ag2S、PbS;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②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Fe(SCN)3(血红色)说明:表格中的溶液基本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接近单质本身的颜色③有色气体: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NO2(红棕色)、I2蒸气(紫色)、O3(淡蓝色)2.根据特征反应现象推断(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 (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3)白色沉淀Fe(OH)2置于空气中最终转变为红褐色[Fe(OH)3](由白色→灰绿→红褐色)(4)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NO(5)气体燃烧呈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在空气中点燃呈蓝色:CO、H2、CH4(6)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7)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即只要有能力将I-氧化为I2分子,不一定是碘分子)(8)出现烟、雾的现象:①空气中出现白雾:HCl、HBr、HI、NH3、HNO3②空气中出现白烟:NH3与酸性气态物质(或挥发性酸如盐酸、硝酸)反应3.根据特征转化关系推断(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①单质:Al、Si;②铵盐;③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单质:Al;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如(NH4)2CO3或NH4HCO3)、弱酸的酸式盐(如;(NH4)2SO3、NH4HSO3);(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S2O32-+2H+=S↓+SO2↑+H2O(3)与水反应产生气体①②强烈双水解:主要指Al3+、Fe3+与CO32-、HCO3-等之间的双水解③与Na2O2反应(4)电解【精细剖析】1.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1)审清题意,从题干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2)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3)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大胆猜测,顺藤摸瓜,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4)验证确认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5)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2.解题的基本思维方法(1)正向思维:根据题设条件,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依题目的意思,按一定的层次结构逐步推理,从而得出结论;(2)逆向推理:以最终产物(或题中某一明显特征)为起点,层层逆推,以求得结论;(3)猜想论证:先根据题意凭直觉猜想初步得出结论然后将结论代入到题中去验证,若与题中所给条件、题意吻合,即为答案;(4)综合分析:根据题设条件、过程产物、最终产物的特征、反应规律、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得出结论。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一、位置与结构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二、含量与物理性质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化学必修一“无机推断”
一、常见的突破口:
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
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
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固体状态:SO3液态单质:Br2、Hg;
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
气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
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淡)蓝色:H2、CH4、CO 等在空气中燃烧;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不恢复的是Cl2、NaClO、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
(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SiO2金属氧化物中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非金属单质:Si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通CO2变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NaAlO2
(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是:CO32-、HCO3-;SO32-、HSO3-;S2-、HS-;
(19)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的元素:N;(NH4NO3)
(20)与酸、碱都能反应的无机物:Al、Al2O3、Al(OH)3、弱酸酸式盐(HCO3-、HSO3-、HS- 弱酸弱碱盐(NH4HCO3)等;
(21)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K、Na、NaH;Na2O2等;
(22)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反应:Ba(OH)2、Ca(OH)2与NH4HCO3、(NH4)2SO4等;
(23)先沉淀后溶解的反应:Ca(OH)2+CO2、AgNO3+氨水、Al3++OH-、AlO2-+OH-、Ba(OH)2+H3PO4等;
(24)见光易分解的物质:HClO、HNO3、AgCl、AgBr、AgI;
(25)使用催化剂的反应:合成氨、三氧化硫的生成、氨的催化氧化
(26) 遇HCl生成沉淀,可能是: Ag+、 SiO32—、AlO2—、S2O32—
(27).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是
①Ba(OH)2与(NH4)2SO4或(NH4)2CO3或(NH4)2SO3 ②Na2S2O3溶液与强酸
4、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A + 化合物B →单质C + 化合物D
(5)同主族元素间的置换反应:如
H2S+O2 Li、 Na+H2O K+NaCl(熔融) 卤族元素间置换 Cl2+NaBr、KI等
(6)相互转化关系
(2)A 的化合物 + A的化合物→ A 的单质 + 化合物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
如:H2S+SO2 H2SO4(浓)+H2S SO2+S2- HCl+KClO3 NH3+NO NH3+NO2
(3)单质A + 强碱→两种含A 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 通常是X2或S;如:Cl2+NaOH S+NaOH(浓)
(4)单质A + 单质B →化合物C ;C + 单质A →化合物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
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别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如:Fe+Cl2 Fe+FeCl3 N2+O2 NO+O2 S+O2 SO2+O2(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常见: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Al(OH)3、
Fe(OH)3 及Al 2O 3 MgCl 2 NaCl 的熔融物电解等 。
(6)多种物质化合得到一种物质: 如Fe(OH)2+O 2+H 2O ; NOx+O 2+H 2O 等 (7)与化工生产有关的反应:
(1)铵盐⎪⎩⎪⎨⎧↑+↑−→−
+↑+↑−→−
+↑+↑−→−∆
∆
∆
S H NH S NH HS NH O H SO NH SO NH HSO NH O
H CO NH CO NH HCO NH 232442233243422332434])[(])[(])[( (2)硝酸:4HNO 3=====2H 2O+4NO 2↑+O 2↑ (3)碱式碳酸铜:Cu(OH)2(CO 3)2 ====== CuO + 2CO 2↑
+ H 2O
(10)、直线型关系: )(222酸或碱D C B A O
H O O −−→−−→−−→−
A —⎪⎩⎪⎨⎧−−→−−−→−C
B 气体气体强碱强酸A 为弱酸的铵盐:(NH 4
)2
CO 3
或NH 4
HCO 3
;(NH 4
)2
S 或NH 4
HS ;(NH 4
)2
SO 3
、NH 4
HSO 3
Al 遇到酸或碱均产生H 2 Na 遇到水产生H 2 、Na 2O 2遇到水产生O 2 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⑴
⎪
⎪
⎪⎪
⎪⎩⎪⎪⎪⎪⎪⎨⎧⎪⎪⎩⎪⎪⎨⎧⎪⎩⎪⎨⎧↑↑−−→−↑−−−→−⎪⎩⎪⎨⎧↑↑−−→−↑↑−−−→−⎪⎩⎪⎨⎧↑↑−−
→−↑−−−→−↑−−→−22222222223
4
23
423
42NO SO SO S CO NO CO SO C NO 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Cl 、、、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 ⑵ 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单质⎪⎩⎪⎨
⎧↑+=+↑
+=+22222422222O HF O H F H NaOH O H Na
元素的基本知识
(1)元素的基本的特征性的常识。
1号元素 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
6号元素 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富勒烯)。
7号元素 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单质有惰性,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8号元素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生命活动关系
密切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
9号元素 氟:除H 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存在含氧酸,氧化性最强的单质。
11号元素 钠: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焰色反应为黄色。
12号元素 镁:烟火、照明弹中的成分,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
13号元素铝: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两性的单质(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遇强酸会
钝化
14号元素 硅: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半导体工业的支柱。
15号元素磷: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制造火柴的原料(红磷)、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16号元素 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能在火山口发现,制造黑火药的原料。
17号元素 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
19号元素 钾: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20号元素 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
根据特征数据推断: 知识准备:解这类题时要善于抓住物质转化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例CO →CO 2,NO → NO 2,SO 2→SO 3转化时分子中都增加1个氧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均为16 );放出气体的体积或生成沉淀的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气体的相对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化合物中离子个数比;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比;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等重要数据。
()
()
()
⎪⎪⎩⎪⎪⎨⎧↑−→−↑−→−↑
−→−+++
------2323222323SO HSO SO S H HS S CO HCO CO H H H 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