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语文教案-共同的家-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讲述家庭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讲述家庭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讲述家庭故事的文章一、教材分析教材选取的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共同的家》。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明一家人为了庆祝爸爸生日,共同合作制作生日蛋糕的故事。

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生日蛋糕的制作过程,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融洽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日蛋糕的制作过程。

(2)学生能准确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懂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描写家庭生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家庭观念,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2)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热身与导入情境描述: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和情感。

(1)老师可以与学生换位思考,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过过像小明一家人一样制作生日蛋糕的经历?”(2)孩子们可以先用手势来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日庆祝经历,通过有趣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2、阅读课文情境描述:通过小组或班级合作的形式,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的生词和概念。

(1)老师首先将课文大声朗读,让学生跟读。

(2)团体读求:学生分小组或者班级,将课文分段朗读,一边读一边讨论意思。

(3)独立思考和回答问题:老师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讲述个人的家庭故事情境描述:通过个人在家庭的生活实际经历,让学生学会感怀,铸造自己的价值观。

(1)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做过的事情,并强调家庭与生日庆祝的重要性。

(2)学生在听到同学分享的故事时,要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评价。

(3)鼓励适量的评论,让学生记住“尊重和尊重别人”的观念,促进学生感恩家庭中的所有人。

4、制作生日蛋糕情境描述:通过小组或班级合作,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蛋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自行选择一位代表,负责领取上课前提前准备好的食材和器械等物品。

《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说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共同的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共同的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共同的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知识点。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某些重要观点和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课文语言特点的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解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知识点。

2.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共同的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解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知识点。

3. 提问与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4. 总结与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5.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些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共同的家》及相关辅助材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3. 教学卡片或板书用于突出重点词汇和句子。

4. 小组讨论指南,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 作业布置表格,用于布置和跟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家庭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引起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并导入《共同的家》这篇课文的学习。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共同的家》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共同的家》是一篇描写家庭生活的文章,通过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表达了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2.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家庭生活情景,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2.3 教学难点: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分析课文中的家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3.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3 实践法: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4.3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分析课文中的家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5 总结: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写作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5.2 朗读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人听,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读,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家庭的情感态度。

6.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作文和朗读作业,评价学生对家庭主题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6.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提高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第一章:课题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题《共同的家》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题《共同的家》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感情。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利用黑板,画出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如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

2.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场景。

二、探索家的意义(5分钟)1. 教师提问:“家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等方面来思考家的意义。

三、分享家庭故事(5分钟)1.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与家人之间的温馨故事。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表达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家人的爱与关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2.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教学重点:1. 理解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2.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利用黑板,画出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场景,如父母为孩子准备早餐、孩子为父母按摩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场景。

二、探索家人的爱与关心(5分钟)1. 教师提问:“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来感受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三、分享家庭故事(5分钟)1.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爱故事。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的重要性。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家园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1.2.1 地球的生态环境1.2.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2.3 环保意识与行动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地球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将环保意识付诸行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爱护地球?4.2 讲解地球生态环境介绍地球的基本生态环境,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和方法。

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4.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在环保方面的承诺。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环保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环保建议。

6.2 课外活动组织一次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第七章:教学资源与材料7.1 教学资源整理和收集与环保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文章等。

7.2 教学材料准备环保方面的教材、图片、案例等教学材料,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第八章:教学计划与安排8.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教学目标。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通用4篇)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正确书写“云”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会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4、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任何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会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那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什么?他们的家又在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家”的小儿歌,相信你在用心学习完课文后,一定能解答老师的问题。

板书“7共同的家”。

齐读课题“7共同的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请你自己小声读读课文,如果你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争取做到不丢字、不加字、读准音。

2、指名反馈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给他检查。

请你拿出一支笔,如果哪个字读错了,请你用笔圈出来。

看谁的听力。

3、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哪位小老师听出问题来了?4、前后小伙伴之间相互检查,如果小伙伴把字音读错了,请你帮他他纠正过来,如果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请你给他里一个大拇指。

比比看谁读得最正确。

5、齐读课文。

谁愿意推荐你的小伙伴读给大家听?三、学习生字,扫清文字障碍。

大家读的特别认真,现在我们来学学本课生字,相信认识了这些生字后,你能把课文读的更好。

1、自学生字表。

请你看语文书71页的生字表,自己小声读读这些生字。

看谁能把他们全都记住了。

2、带拼音读生词。

(1)现在这些生字宝宝们全跳到大屏幕上组成词语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们试着读一读?(2)谁能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3、去拼音读生词。

你们怎么都会读呀?是不是拼音朋友帮了你们的忙?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有谁想当小老师带读?4、打乱顺序读生词。

老师出示哪个词语,你就大声读哪个词语,看谁反应最快。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共同的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共同的家》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

一、第一章节:导入和课文阅读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讲解课文《共同的家》的含义。

2.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步骤:1. 开场白: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家乡和祖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时间安排:20分钟二、第二章节:课文理解和讨论教学内容:1.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家庭、家乡和祖国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讲解生僻词汇:逐一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

2. 讨论课文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时间安排:20分钟三、第三章节:情感体验和表达教学内容:1.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2.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步骤:1. 情境教学:利用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让学生描述和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2. 表达爱意:让学生用词语或句子表达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安排:20分钟四、第四章节: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学内容: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步骤:1. 小结课堂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生的表现。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集体荣誉感。

(2)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共建和谐校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家”的话题。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家的意义,体会家国情怀。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5. 巩固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生字词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我的家”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的正确性。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策略(Continuing from the previous section):6. 深入学习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深入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和主题思想。

7. 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家庭传统和文化习俗,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相似情境。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乡土情怀。

3. 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们的国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

2. 我们的家乡: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

3.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行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国家、家乡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家乡的特点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3. 划分学生为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国家知识:介绍我国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

3. 讲授家乡知识: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 环境保护教育: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现状,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参与环保行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乡的特点和环境保护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环保意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包括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环保行动的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活动,如地方戏曲欣赏、民俗体验等,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2.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第一章:家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体会家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增强对家庭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的定义和意义,包括家庭、亲情、温暖等方面。

通过实例和故事,展示家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家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展示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家庭成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种类和角色,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家庭成员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成员的种类,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角色,如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的陪伴等。

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责任,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三章:家庭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认识到家庭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家庭文化认同感和传承家庭文化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如家庭教育、家庭传统、家庭价值观等。

讲解家庭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如性格塑造、行为习惯培养等。

3.3 教学活动小组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家庭的文化特点和传统,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第四章:家庭沟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家庭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家庭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互动。

4.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如倾听、表达、说服等。

4.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场景,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家庭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第五章:家庭和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谐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会维护家庭和谐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家庭和谐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共同的家》原文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共同的家》原文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共同的家》原文及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共同的家》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及关系。

展示家人共同的活动,体验家庭的可爱。

初步形成对加的归属感。

教学重点:体验家庭的可爱,初步形成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全家福”照片、歌曲《可爱的家》、图画纸、水彩笔教学过程:一看看听听激发情感1.(多媒体演示)配乐故事《七色光》2.小鸟、马义、小鸡还有小羊,为什么要回家?3.学生回答,教师:因为小鸟倦了,蚂蚁累了,所以它们要回家休息;因为天黑了,所以小鸡、小羊也要回家休息。

家是我们每天都要回去的地方,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感觉到倦了和累了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回家休息。

4.小朋友,你知道“家”字怎么写吗?(媒体演示书写“家”,教师结合讲解“家”的含义。

)二做做议议初感“家”1.为了适应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一种动物的家都不相同。

小鸟的家筑在树上,蚂蚁的家在树下,小鸡的加搭在鸡窝,小羊的家建在羊圈。

每种动物有自己不同的家,我们小朋友的家在那儿呢?2.介绍自己的家庭地址。

(1)(媒体出示)我住在(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交流。

(4)自由组对,邀请伙伴来家做客(5)游戏:打电话3.听了大家的介绍,也许有的小朋友想去你家参观,请你告诉他去你家的路线,好吗?4、学生介绍回家路线5、(多媒体出示)放学了,丁丁第一次独自回家,请你帮他设计路线。

(小组讨论)5、生述,老师操作演示。

6、小朋友真聪明,选择了不同的路线。

那你想想,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哪一条路线呢?为什么?三、看看议议感知“可爱”1、如果这一天,丁丁绕了一个圈子才回到家里,请你们想想,他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样?为什么?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老师:一家人在一起,会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每个人心里都有家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真幸福。

老师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家庭。

(播放录像)3、小组讨论,这一家子是怎样生活的?4、像这样的例子,小朋友一定都有经历,请你说说你自己的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了解家庭规矩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了解家庭规矩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了解家庭规矩【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家庭规矩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故事,理解家庭规矩的内涵和基本要求;3.培养学生遵守规矩、尊重父母、关心家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规矩的好处;2.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规矩的内涵和意义;3.培养学生遵守规矩、尊重父母、关心家人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唤起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知,带动课堂氛围。

2.师生互动,举例说明规矩的好处,比如:可以让家人更和谐地相处,可以让每个人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二、教学重点1.学习故事《共同的家》。

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所体现的家庭规矩及其含义。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家庭规矩的内涵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家庭规矩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听故事法: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矩的内涵和意义。

2.借助PPT:通过制作PPT,让学生看图听故事,更好地理解故事,加深印象。

3.图文并茂法: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图片或视频,增加趣味性和引人入胜度。

五、教学内容1.通过清华出版社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故事,让学生了解规矩的内涵和意义。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家庭规矩的好处,如对家庭和谐相处的作用,以及每个人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3.培养学生尊重家庭规矩的好习惯,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家庭规矩。

六、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活动,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并能够贯彻家庭规矩,并对不理解或学习不到位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2.给予学生实际行动的指导,比如鼓励学生妥善处理家庭矛盾,关心父母等方面。

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规矩的要求。

【教学总结和反思】本次教学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听故事、看图听故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家庭规矩。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理解规矩的内涵和含义,并培养学生遵守规矩、尊重父母、关心家人的好习惯。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共同的家-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共同的家-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3.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板书“家”)师: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的这个字吗?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生:家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冷了,家会给我们温暖,累了,家可以让我们休息,难怪“家”的头上有一个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像宝塔一样的“屋顶”,它的名字叫“宝盖头”,和老师一起念:宝盖头、宝盖头。

上面这个“宝盖头”表示屋顶,下面这个“豕”字,表示“猪”,在古时候,房子里只住着人不叫“家”,房子里养了猪才叫做“家”。

用这样的方式,我们是不是能很快记住“家”字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首与“家”有关的小诗,它的题目叫“共同的家”(PPT出示课题)。

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完整(板书:2共同的)。

二、初读师:今天,有四个新朋友来到我们身边,介绍它们的家,想认识新朋友吗?(简笔画:白云、禾苗、小鸟、鱼儿)它们的家会在哪儿呢?翻开书第56页,听老师读课文,找一找它们的家在哪儿,好吗?看谁听得最认真。

(师范读,配乐)找到它们的家了吗?(指名回答,板书“蓝天、土地、树林、大海”)好,我们把新朋友的家都找到了,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着重注意生字词,待会儿老师来考考你们,开始吧。

(PPT出示词组,开火车认读)大家对生字宝宝都这么熟悉了,也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通顺、很准确,对吗?(指名读,齐读)三、精读师:好,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到鱼儿的家去参观吧。

(出示大海图片)鱼儿的家可大了,整片海洋都是它们的家,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家也有这么大,你会不会感觉非常骄傲、非常自豪?那么,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读小诗中的这句话。

(出示:大海是鱼儿的家;指名读,师生评议)第二句:师:XX喜欢鱼儿的家,谁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树林是小鸟的家。

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1一、教材分析:《共同的家》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儿童诗歌。

本单元的重点仍是学习生字和培养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读,理解课文意思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

全文共6句,1至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

第5句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第6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学生分析: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两首儿童诗,对诗的结构和诵读已有初步的了解。

从本课内容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兴趣,但对“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1、学会一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撇折”。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练习用“xx是xx的家”句式说话。

4、能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能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五、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每天在自己的家里都能做些什么?你们在家里有什么感觉?不仅我们有家,花鸟虫鱼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2、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关于家的儿歌。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看看你们记住字词朋友了吗?出示生字卡片,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最新-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3篇

最新-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3篇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3篇全诗共五行,1至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分别指出蓝天、土地、树林、大海是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家。

第5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正确书写云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会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4、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任何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会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那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什么?他们的家又在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家的小儿歌,相信你在用心学习完课文后,一定能解答老师的问题。

板书7共同的家。

齐读课题7共同的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请你自己小声读读课文,如果你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争取做到不丢字、不加字、读准音。

2、指名反馈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给他检查。

请你拿出一支笔,如果哪个字读错了,请你用笔圈出来。

看谁的听力。

3、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哪位小老师听出问题来了?4、前后小伙伴之间相互检查,如果小伙伴把字音读错了,请你帮他他纠正过来,如果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请你给他里一个大拇指。

比比看谁读得最正确。

5、齐读课文。

谁愿意推荐你的小伙伴读给大家听?三、学习生字,扫清文字障碍。

大家读的特别认真,现在我们来学学本课生字,相信认识了这些生字后,你能把课文读的更好。

1、自学生字表。

请你看语文书71页的生字表,自己小声读读这些生字。

看谁能把他们全都记住了。

2、带拼音读生词。

1现在这些生字宝宝们全跳到大屏幕上组成词语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们试着读一读?2谁能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3、去拼音读生词。

你们怎么都会读呀?是不是拼音朋友帮了你们的忙?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有谁想当小老师带读?4、打乱顺序读生词。

2023年《共同的家》教案

2023年《共同的家》教案

2023年《共同的家》教案2023年《共同的家》教案1一、教材分析:《共同的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儿童诗。

它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

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共同的家”为题,从比喻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养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六行两句,分两层。

第一层(1~4行),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

第二层(5~6行),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儿童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温暖的、幸福的,从而激发学生爱家、爱祖国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继续学习用听读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

其中,巩固学习听读识字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

三、设计理念:主体性教学理论。

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

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四、教学流程:(一)引入: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在哪儿?和在自己家里觉得幸福吗?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家。

这时我用形义联想法,把“家”字拆解编成歌谣,边说边写“家”字。

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字形的注意。

一年级上语文教案-共同的家(1)

一年级上语文教案-共同的家(1)

②现在请同桌两个人为一一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讨论)
③指名说说应该怎么样来保护地球?
④教师小结: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一点水,节约一张纸,不乱丢垃圾,为保护我们我们共同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好吗?
(7)集体朗读全文。

四、巩固课文内容。

1、游戏"找家"。

请几个同学拿着"蓝天、土地、树林、大海、地球"的卡片扮演家,然后分别请同学扮演"白云、禾苗、小鸟、鱼儿、我们"找到相应的家。

3、指导背诵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先找规律,再背诵。

如,诗中每句最后都是"家";有5句话句式相同。

(2)同桌两人互相背一背。

(3)指名反馈背诵的情况。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首诗歌,我们知道了动物植物都有家,地球又是我们共同的家,所以我们要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

这首诗写得这么美,请同学们回家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家。

小学生《共同的家》教案

小学生《共同的家》教案

小学生《共同的家》教案小学生《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共、同、家、天、土、禾、地、球、树、林”10个字,并能进行口头组词。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类和动物、植物生存的家。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导入。

师:小朋友们,放学后,你们会回到哪儿去呢?(家)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家真好啊!老师这里有很多的笑脸,可它们都还没有家,今天表现好的同学我就把它们送给你们,让你们成为它们的家,好吗?(出示笑脸)2、引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首跟家有关的儿歌——共同的家。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同时出示儿歌)二、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1、找生字宝宝。

(个人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圈出来,并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初读课文(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初读课文,同桌进行互助读)3、让学生把喜欢的句子多练读几遍。

(引导学生在读喜欢的句子中把这句中的生字宝宝记住。

)4、指名上台朗读喜欢的句子,并从中挑出生字宝宝,带领同学们学习生字宝宝。

(随着学生的教读,边把生字从课文中挑出来)5、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宝宝。

A、师带领同学们认读(过渡语:生字宝宝真调皮,从课文中跑出来,你们还认识它们吗?齐读、打乱顺序读……)B、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小组长以卡片的形式考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C、找朋友(生字能拼成词语的,让学生指出并带读)6、送生字宝宝回家(过渡语:生字宝宝和大家玩得很开心,现在它们想回家,可迷路了,你们能把它们送回家吗?小组合作把生字小贴纸贴到课文中去,再让学生读读,检查是否送对了。

)7、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动作读……)三、拓展延伸,口语练习1、引入。

(出示儿歌)2、口头练习:()是()的家。

3、小组合作完成儿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的家》
[教学目标]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设计流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2、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边看边想:白云和蓝天,禾苗和土地,小鸟和树林,鱼儿和大海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和地球有什么联系?
二、揭示课题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1)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词。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再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自由朗读,读后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再现插图,想想:
(1)蓝天是谁的家?土地是谁的家?
树林是谁的家?大海是谁的家?
(2)它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5、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四、练习背诵,积累词语
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看谁背得好。

(不丢字、不添字、背诵流利.)
3、会背诵了,就把课后题中的小鸟涂上颜色。

五、练习,拓展思维
1、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2)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3)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填在花篮里。

(4)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