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数量变化看陕西产业结构优化

合集下载

陕西R&D投入与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陕西R&D投入与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理 论 形 成 。 在 研 究 技 术 进 步 与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方 面 ,波 斯 纳 ( . . onr 16 ) M V P se, 9 1 、弗 农 ( a— Ry
会相 互影 响 ,但 只有 技 术 进 步是 产 业 结 构优 化 升
级 的 内 生 直 接 动 力 。 基 于 此 ,本 文 以 R D 经 费 投 &
家赫 希 曼 ( . . ie m n A 0 Hr h a )在 《 济 发 展 战 略》 s 经
中发 现 了产 业 关 联 效 应 ,提 出发 展 中 国家 和 地 区 在
资本 与资源有 限 的情 况下 ,应集 中有 限的资本 和资
收 稿 日期 :2 l —l 0 0 l l一 2
作者 简介 :王新红 (96一) 16 ,女 。西安人 ,西安科技 大学管理 学院教授 ,经济 学博士,研 究方向 :技术 经 济及管理 ;甄程 ( 97一) 18 ,男,黑龙江 齐齐哈 尔人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研 究生,研 究方向:
化 进 程 的战 略 举 措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认 为 ,影 响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的 因 素 很 多 , 消 费 结 构 、投 资 结 构 、人 力 资 本 状 况 、制 度 条 件 、技 术 创 新 等 因 素 的 变 动都 会 导 致 产 业 结 构 的 相 应 调 整 变 动 ,并 且 上 述 因 素 也
2 1 / 6 总第 4 2期 02 0 2
文 章 编 号 :10 —18 (0 2 6— 0 5— 6 0 1 4 X 2 1 )0 0 2 0
商 业 研 究
陕西 R &D 投 入 与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分 析
王 新 红 ,甄 程
70 5 ) 10 4 ( 安科 技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安 西 西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

陕西省产业结构状况摘要:陕西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形成的。

“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伴随全国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以及战备的要求,陕西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机械、电子、纺织等加工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在能源、化工、医药、有色、建材、冶金等方面又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电子、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方面的进步也是很显著的。

但是陕西的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同时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行业为主,缺乏新兴的行业带动。

关键词:陕西产业结构结构调整一.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定义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它不仅包括生产部门,还包括流通部门,一般服务行业、文化教育和行政服务业等。

产业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属于中观经济。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构成、产业间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以及由这些比例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从广义来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产业在生产上的比例关系即各产业相互协调、平衡的发展问题,如三次产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产业间以投入产出为基本内容的关联关系,反映各产业相互影响的结果。

因而产业结构是经济总体中的产业多层次的组合,质的特征是产业的地位与作用,量的特征是产业所占的份额,即比重。

二.陕西产业结构总体概况陕西省依据资源分布特点,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四大建设基地,陕北以化工能源为发展重点,陕南利用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是绿色产业基地,而关中则以先进制造业为建设重点。

另外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及能源化工产业三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业、旅游、能源化工和国防科技工业六大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文化产业及现代物流业三大特色现代服务产业。

其中装备制造业是陕西工业的主体产业,现代物流业是陕西省的新兴产业。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

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陕西省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近年来,陕西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其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工业生产,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则是指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医疗和旅游等。

目前,陕西省的第一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是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和油菜等。

陕西省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陕西省的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待提高。

第三产业是陕西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陕西省的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陕西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服务业中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之一、同时,金融、教育和医疗等行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陕西省应该注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比较传统,但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有望实现转型升级。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将共同推动陕西省经济的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陕西省的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陕西省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陕西省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陕西省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陕西省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就业、增加经济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在陕西省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着以下一些特点和问题。

陕西省民营企业的数量庞大,但规模偏小。

陕西省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省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这主要是由于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很多民营企业很难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陕西省民营企业的行业结构不够合理。

陕西省的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的民营企业相对较少。

这导致陕西省民营企业在经济转型和升级方面面临一些困难。

陕西省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方面仍面临挑战。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融资、税收优惠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不公平的待遇,这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陕西省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不足,对民营企业的创新、研发等方面的支持不够有力。

陕西省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亟需加强。

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高科技人才相对较少,从而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陕西省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吸引更多的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加盟民营企业。

陕西省民营企业在数量上较多,但往往规模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行业结构、金融支持、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陕西省应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更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并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人才支持,以促进陕西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循环经济下陕西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循环经济下陕西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社会舰 察

薛璩 谢 海风 长安大 学政 治与行政 管理 学院 7 05 10 4
摘 要 :随着经济 的高速发展 以及 人 口的 不断增长 ,陕西省 目前 的资 源供给 和承载 能力 已经无 法满足传统模 式下经济发展 的要 求 。因而 ,发展循 环经济调整 产业结构 ,走循 环 经济下的可持 续发展 道路 ,是 陕西省经 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 。本文正是在 这个背景 下 ,通过对 陕西产业结构现 状的研 究 ,分析循环 经济下 陕西省产业结构 中 出现的 问题 ,并以此探 索循环 经济下 陕西 省 产 业 结 构 的 优 化 调 整 的对 策 。 关键 词 :循环经济 ;产 业结构优化 ;对策
22 环经济和 产业结构 优化 的关 系 .循
将发展 经济放 在首位 ,重视 经济增长 。产业效 益偏低 ,一味 的依靠 自然 资源 ,无 节制 的开发 ,以牺牲 自 环境 为代价创 造经济增 长率 然
41 业结构 调整 的滞 后性 问题 。 .产 陕西 省产业结 构与不 断提高 的经济持续 发展能力 要求不协 调 。
循 环经济 的 目的是 实现 可持续发 展 。产 业结构 的优化是 一个 国 从而制 约 了陕西 省 的协 调可持续 发展 。
家 实现经 济持续 、稳定 、快速 发展 的重要过 程 ,是依 据产业关 联技 术 经济 的客观 比例关系 ,来调 整不协 调的产业 结构 ,促进 国民经济
各 产业 的协调发 展 。产业 结构优 化过程 就是通 过有关 产业政 策调整 在 三大 产业 结 构 中 ,第 三 产业 发展 仍 不充 分 。第 三产业 内部结 构 影 响产业 结构变 化 的供 给结构 和需求 结构 ,实行资源 优化配 制与再 中 ,虽 然批 发 、零 售 、餐 饮业 虽然 得 到迅 速发 展 ,但 是金 融 、物 配置 ,来 推进产业 结构 的合理 化和高 度化发展 。 因此 ,要求 我们将 流 、研 发等生 产服务 业及教 育 、公共设 施 、文 化等公 共服务行 业 的 发 展循环 经济 和产业结 构调整 相结合 ,产业结 构优化 需要再 循环经 发展仍 不能充分 满足人 民群众 日益增长 的文化需求 。

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产 业 结 构 的调 整 提 供 借 鉴 性 意 见
品, 因而可以认 为是专业化部门 。其 比值 比全 国平均值 高出 越多 , 则可输 出的产 品越多 , 专业化水平越高 。
本 文在此计算方 法和理论 基础上对 陕西产业 进行测评 和分析 ,通过产业 的关联 和比较指 出优 势产业 与潜力产业 ,
L ∑L
L Q —_ _

∑ ∑∑L
I I l I *I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 0 1 1 》 和《 陕西统计年鉴 2 0 1 1 》 将工业按轻重工业来分 的计算结果 表示 , 陕西 的重 l T 业 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 , 但轻工业的 区位商却 只有 0 . 7 3 。这 与陕 西 的实际情况是相符 合的。 首先丰富的资源储 藏量 是重 工业 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 陕西 的矿产资源丰富 , 有6 4个矿产保 有储量居全 国前十位 的矿种 , 重工业 中的采掘业和 资源加工 业 的发展都依赖于矿产资源禀赋 。以煤 炭 、 石油和 天然气为 例, 煤炭的保有储存量 为 1 6 5 4 . 2 3亿吨 , 居全 国排第 四位 ; 石
业优势 , 产 品有剩余 可输 出 ; L Q . < 1 时表示 i 行 业的产品不
能满足 i 地 区需求 , 处于行业 劣势 , 需 要输入产品 ; L Qi i = 1时
表示产品 自给 自足 , 属于 自给性部门。L Q 值越大 , 专业化水
≯ ≯ p p > ≯ ≯ p p p p ≯ 、 、 p
的剩余可采储量 5 6 2 8 . 1 1 亿立方米 , 居全 国的第 四位。
\ p ; ;
城镇主导产业的行业集 中度高 , 竞 争较 为激烈。该区域相关 参 考 文 献 1 】 吴爱军. 小城镇特色经济 的内涵及 特点探讨, 《 长 江大学学 主导产业在本区域 比重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 , 其中 , 府场镇 、 刘 [ 报( 社科版) 》 [ J ] , 2 0 1 3 ( 0 5 ) P : 6 3 — 6 5 家场镇 、 燕矶镇 、 汀祖镇 、 保安镇 、 富池镇 的相关传统 支柱产 业 的区位商远大 于 1 , 专 业化 程度很 高 , 而从相关 主导 产业 的构成来看 ,这些产业均与当地资源或传统产业密切相关 , 加快本 区域特 色小城镇发 展 , 应 从资源 匹配度高 、 传统优 势 产业 上下 功夫 。 该 区域小城镇相关 产业 比较劳动生产率除富 池镇 外均大于 1 , 代表性特色小城镇 相关产业具有一定 的 比 较优势。该区域相关主导产业势产业与 潜力产业 . 为 产业结构 的调 整

陕西省企业年度报告

陕西省企业年度报告

陕西省企业年度报告一、总体概述根据陕西省工商局的相关规定,本报告将对陕西省企业在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

二、经济环境分析1.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在过去一年中,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稳定,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消费需求和投资增长均不俗,为陕西省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陕西省经济特点陕西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在过去一年中经济发展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

以西安为核心的都市圈形成,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陕西省还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建设,不断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三、企业发展情况1.企业数量和产业结构截至报告期末,陕西省企业总数达到XXXX个。

在产业结构上,陕西省以制造业、交通运输、房地产和服务业为主导,这些行业对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企业盈利能力本年度,陕西省企业盈利能力总体呈现出较好的态势。

多家企业实现了较高的盈利增长,同时也有个别企业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3.企业创新能力在创新方面,陕西省企业的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通过加强科研合作,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一些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4.企业员工和企业文化陕西省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加强了员工培训和福利待遇。

企业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不少企业注重建设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努力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发展趋势展望1.产业升级与转型陕西省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

加大对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陕西省将继续抓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调节机制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

3.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陕西省将继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创新人才引进等措施,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陕西产业结构分析及其对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PPT课件

陕西产业结构分析及其对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PPT课件

2、发展旅游与产业承接的相互影响
(1)旅游是一个关联度较大的产业,带动交通、餐饮等产业发展,增加国 民收入,刺激消费,利于产业升级。
(2)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的发展对资源密集型产业承接有很大的限制和要 求
(3)旅游是一个宣传自己的渠道,游客亦可来此寻求商机,吸引投资。 (4)旅游与产业结合,形成品牌1+1>2效应,其他产业与景区相互陪衬,
75.83
-75.56
19992008
598.95
-267.51
167.7 1
593.64
142.91 1414.47 1544.95
134.07
-80.14
产业份额公式说明
地区经济增长量 j表示地区 i表示行业部门
Gji Gji (t) Gji (t0 ) Gji (t0 )[Gji (t) / Gji (t0 ) Gi (t) / Gi (t0 )] Gji (t0 )[Gi (t) / Gi (t0 ) G(t) / G(t0 )] Gji (t0 )[G(t) / G(t0 ) 1] DSji PSji RSji 竞争力偏差 产业偏差 地区增长额
3、从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目标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到2012年旅游业占经济总量 13%,到2020年占20%。
2009年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1555.08万人,首次破亿,同比增长25.8%;旅 游收入767.94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境外145.08万人,增长(125.73万人) 15.4%;外汇收入7.71亿美元,增长16.7%,旅游业占2009年经济总量(8186.65亿 元)的9.4%;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份额 PS 率

优化产业结构是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优化产业结构是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柱 ,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 转 变 。五是 根 据各 地 资源 禀 赋 、基础
二是能源资源储备有限与高消耗 、低 业体系。2 0 1 5 年确立陕西特色现代产 优 势 和 功能 定 位 ,把 实施 主体 功 能 区
转 化 的 问题 并存 。万 元工 业 增加 值 能 业 体 系 的基本 框 架 ,2 0 2 0 年现 代 产业 规划 和 发展 城 镇化 结 合起 来 ,实 施 差 耗 比全 国高0 . 1 8 吨标 准 煤 ,煤 矿 回采 体系整体竞争力在中西部居于领先地 异化 的产业 发 展 战略 ,优 化城 镇 化发 率 、油 田平 均 采收 率 低于 全 国平 均水 位 。 平 。三 是产 业集 群 规模 较 小 与省 内配
展空间格局 ,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
实 现上 述 目标 ,必 须 把握 好 以下 展导 向明确 、开发 秩 序规 范 的产 业 发
套 不 足 并存 。大 中型 企业 数 量相 当于 几 个 方 面 :一 是 按 照 两 化 融 合 的要 展 新 格 局 。 六 是 坚 持 有 所 为 有 所 不 广东 的1 0 %和 四川 的5 0 %,规 模 以 上 求 ,推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关键环节 为 ,在 全 面 推 进 的 同 时 ,选 择 基 础 中小 工业 企 业 数量 在 全 国排 第2 6 位, 的集成 应 用 ,推 动研 发设 计 、试验 测 好 、有 优 势 、潜 力 大 的 行 业 重 点 突 破 ,打 造若 干新 的支柱 产 业 。
三 、优化 产 业结 构 的重 点 1 _ 力 n 快推 进 资 源 深度 转化 ,再 造

省 内配 套 率 只有 3 0 %左 右 。 四是 企业 试 、生产过程 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 创 新 能 力不 强 与科 技成 果 转化 不 足并 做 大做 强 能 源化 工 、装 备 制造 、有 色

最新2019-陕西产业结构分析及其对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PPT课件

最新2019-陕西产业结构分析及其对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PPT课件

2、陕西三产结构与全国三产结构比较
全国2019产业结构(300670)
2019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产值(亿元) 34000
146183.4
比重(%)
11.3
48.6
第一产业低0.3百分点 第二产业高7.5百分点 第三产业低7.2百分点
第三产业 120486.6 40.1
3、同其他地区比较
30.7
20192019
5258.68
33.02
1421.69 3747.17
年份
第一产业
平均增长 产业偏差 平均增长 竞争力份 平均增长

份额 PS 率
额 DS

39.67
-1.83
-0.05
-319.83 -8.92
23.53
9.46
0.06
1502.05 9.43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RS 1
PS 1
DS 1
RS 2
PS 2
DS 2
RS 3
PS 3
DS 3
19892019
362.12
-136.34
-50.14
593.64
58.67
-194.13 465.93
75.83
-75.56
20192019
598.95
-267.51
167.7 1
593.64 142.91 1414.47 1544.95
134.07
3、东南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形式
a资本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返回
二、产业承接的影响因素
内因
软环境 (思想观念对外开放、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
产业规模 。能源化工产业 , 充分发挥陕北煤、 气 、 油、 盐和 陕南水源丰富 的优势 , 重点发展 陕北能 源化 工基地 , 北能源 接续 区和汉 江水发 电 渭
陕西省依据资源分布特点 , 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四大建设基 地 , 陕 站 , 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 , 煤化一体化 , 油炼化一体化发展 , 积极发 展可 加快太阳能、 风能、 地热 、 水电开发 , 小 优化能源结构 , 动多 推 北 以化工能源为发展重点 , 陕南利用自然环 境优美、 生物资源 丰富等优 再生能源 , 势, 是绿色产业基地 , 而关中则以先进制造业为建设重点。另外重点 发 元化发展 。加大科研力度 , 提高 能源利用 效率 , 延长 产业链 , 提高附加 展的产业 包括装备制造业 、 高技术产 及能源化 工产业三大支柱产业 , 高 值 , 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变 新技术产业 、 果业 、 畜牧业、 旅游、 能源化工和 国防科技工业六大特色产 () 2 六大特色产业的调整。从陕西省的地理环境看 , 陕西省只有关 适 从南 到北有 温带草原 带, 森林 草原带 , 暖温带 业和旅游业 、 文化产业及现代 物流业三大 特色现代服 务产业 。其中装 中是平 原 , 宜种粮食 , 备制造业是 陕西 工业的 主体产 业 , 现代 物流 业是 陕西省 的新兴 产业 。 等 , 适宜种植各种水果, 因此陕西省 应根据地 理环境 , 适宜地 带加大 在 重点发展 渭北果业 , 定扩大 优生区面 积 , 稳 调整产 品品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 言的。它是在 传统物流 的基础 上 , 引入 水果种植力度 ,

途 这一特性作为将产业划 分的基准 。这 里的 “ 业 指 使用相 同原 产 材料或相 同生产技术或工艺或者相 同用途产 品企业的集 合 一这 就是 产业结构中的产业 。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
与周边省份接壤,是连接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自然资源
01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02
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03
森林覆盖率较高,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
人口与经济状况
01
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02 经济实力较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析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陕西省概况 •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 • 陕西省产业结构问题分析 • 优化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 要的经济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人力资源。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 例关系和相互影响,是衡量一个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议。
0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分析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发现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
02 陕西省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和秦岭、大 巴山之间。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 仍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和转型升级 的挑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深入研究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 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02
探索陕西省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 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省份的
竞争合作关系。
分析陕西省在新经济、新技术领 域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加强统筹协调 推动工业快速发展实现陕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统筹协调 推动工业快速发展实现陕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仍 继续保持 较高增速 , 规模 以上 工业 增 模 式 , 局 建 设 陶 氏煤 化 工 、 电 铝 一 份额 , 布 煤 依托 中药材 生产 基地 建 设 , 快 加 加值 同 比增 长 1 .%, 全省 经 济增长 体化 、 矿煤液 化和 延安 1 0万 吨乙烯 发 展现代 中药产业 , 47 对 兖 0 支持省 医药控股 集 贡献 率 达到 4 %以上 , 保增 长 、 0 在 调结 等深度转 化项 目, 现资源 开发 与就地 团 等 重 点 企 业 做 大 做 强 。 进 纺 织 工 业 实 推 构 中做 出了重大 贡献 。 转 化相结合 。 大煤 矿企业 兼并整合 力 产 业链 延 伸 , 托龙 头企 业 , 加 依 进一 步 加
经 过 近 一 年 的 检 验 , 效 显 著 。2 0 成 0 9年 业 配套” 保障 , 为 加快 建设 国内一 流 、 国 后水 泥产能 , 动建 设宝鸡 、 川 、 启 铜 神木 全 省 工 业 在 遭 受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冲 击 下 际 知 名 的 能 源 化 工 基 地 。 照循 环 经 济 三 大 陶 瓷 产 业 基 地 。 进 医 药 产 业 扩 大 按 推
今 年 是 全 面 完 成 “ 一 五 ” 划 任 度 , 汰 一 批 落 后 产 能 。 点 发 展 风 能 、 快产 品结构 凋整 ,集 中发展 高档 面料 、 十 规 淘 重 务 的 冲 刺 年 , 是 大 力 实 施 调 结 构 转 方 太 阳 能 、 能 等 清 洁 、 再 生 能 源 , 极 床上用 品及家 用装饰 、 也 核 可 积 服装 等高 附加值 式 的 关 键 年 。 西 省 处 在 工 业 化 进 程 中 发展低碳 经济 ,改善 能源生产 结构 , 陕 拓 产 品 。 期 阶 段 的 关 键 时 期 , 业 结 构 又 以 资 源 展能源产 业发展 空间 。 进装备 制造业 工 推 四是 推 进 产 业 融 合 。 进 一 、 、 促 二 三

陕西产业结构的分析及优化研究——兼论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

陕西产业结构的分析及优化研究——兼论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
第3 l卷
第 5期








Vo . l No 5 13 . S p . 01 e t2 0
21 0 0年 9月
TECHN0L OGY AND NNOVATI I ON MANAGEMENT
【 管理科学】
陕 西 产 业 结 构 的 分 析 及 优 化 研 究
— —
we a ay e te t r e sa e fid sr ld v l p n n n h i s u s i h a x r vn e n lz h h e t g so u t a e eo me t d f d t e man is e n S a n iP o i c . n i a i Ke r s h a x rv n e i d sr l t c u e a ay i ; pi z g i d s a n e t n u d y wo d :S a n i o i c ;n u t a r t r ; n ss o t p i su l mii ;n u t l i v sme tf n n i r
Ab ta t h d sra sr cu e a d e o o c d v lp n l s l e ae .T e i d sr l t c u e o o n r so e sr c :T e i u t l tu t r n c n mi e e o me ti co ey r lt d h n u t a r t r f u t e rr — n i s i su c i go sn to l el cs t el v lo c n mi d v l p n ,b tas f c st e p c fe o o c d v l p n .T e eo e in o ny r f t h e e fe o o c e e o me t u l af t h a e o c n mi e e o me t h rf r , e o e ma ig a r t n l n u t a o iyt p r d e i d sra s u t r a mp r n r cia in f a c .I i p p r t e k n ai a d sr l l ou g a e t u t l t cu e h si o t tp a t ls i c n e n t s a e , h o i i p c h n i r a c g i h a t o sr s a c h d sr lsr c u e o t z t n a d u ga i g i h a x r vn e uh r e e r h t e i u t a t t r pi ai n p d n n S a n i o ic .On t e b sso a n n o d — n i u mi o r P h a i fl r i g f m o e r me t n o eg c o as e e rh s e c ry o te i c la ay i ft e S a n iid sr lsr cu e a d o t zn si a d fr in s h lr r s a c e ,w a r u mp r a n ss o h h a x n u t a t t r n p i i g c i l i u mi

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

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

地方经济497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孙 铂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包富华2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宇峰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郭玲霞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摘要: 本文在对陕西省产业结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划分了陕西省产业结构的演变阶段,并对近年来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陕西省产业结构已由2012年的二产强支撑型经济,向二产三产双支撑型经济转换,但总体上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经济总量相对较低,部分地区主导产业较为单一等。

因此,陕西省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关键词: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中图分类号:F 0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3-0497-01一、前言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后发优势”理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验证作用[1-3]。

然而,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且差距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变化是值得重视的。

从部分省市经济下滑的原因上看,主导产业的单一化及不合理的产业布局都是导致地区经济结构性下滑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避免陷入“单一经济结构陷阱”,这对建设陕西为西部强省有重要意义。

二、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历史产业结构是统计意义上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各个产业部门在总产值种所占的各自比重,常用的是根据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或产值的比例关系进行划分[4]。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将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过程大体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78年: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陕西省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在40.3%-66.7%之间,经济贡献率达到65.4%,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在14.9%-43.6%之间,第三产业比例不足20%[5]。

由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收入弹性低,导致该时段积累效应并不明显。

第二阶段,1978-1985年:该阶段第一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总产值比重则上升到45.3%,形成第一、第二产业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局面。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作者:呼俏伶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9期【摘要】陕西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转换。

本文首先阐述了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资源分布特点,其次用实证分析证实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高增长的推动作用。

然后,在确定从高度化和合理化对陕西省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后,构造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的测算指标,利用直接消耗系数表测算陕西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陕西省资源分布状况,指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向。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一、产业结构的研究领域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

某种共同特性是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产业的基准。

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企业就可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产业。

而产业划分的基准选择是服从于两个经济分析的需要。

其一是服从于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工业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种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的分析需要。

这将选择“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或相同生产技术或工艺或者相同产品用途”这一特性作为将产业划分的基准。

这里的“产业”指“使用相同原材料或相同生产技术或工艺或者相同用途产品企业的集合”—这就是产业结构中的产业。

二、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趋势陕西省依据资源分布特点,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四大建设基地,陕北以化工能源为发展重点,陕南利用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是绿色产业基地,而关中则以先进制造业为建设重点。

另外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及能源化工产业三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业、旅游、能源化工和国防科技工业六大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文化产业及现代物流业三大特色现代服务产业。

其中装备制造业是陕西工业的主体产业,现代物流业是陕西省的新兴产业。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

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基于SSM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基于SSM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十二个五年计划实行以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陕西省在“ 十二五” 规划纲要之中明确指出: “ 要实现经 济结构优化, 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现代农业发展 水平大幅提升 , 工业增加值 占生产总值 的比重达到 4 3 %以
基金 : 国 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重大 项 目“ 完善 生 态补 偿 机 制 研 究” ( 1 2 &Z D 0 7 2 )
创新所在。
间各部门的联系、 三次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的轻重
工业的比重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
上都符合配第 一 克拉克定律。 我国对产业结构的研究 , 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我国学
者主要利用国外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研究国内的问题。在研
究产业结构的方法上 , 很多学者采用了偏离份额法进行分析。 陈朝泰( 1 9 9 6 ) 对江苏 的经济进行了偏离份额法分析, 白钢 梁, 王洪庆( 2 0 0 5 ) 对河南的经济进行了偏离份额法分析。也 有许多学者对陕西的产业结构进行 了深入 的研究。何炼成 ( 1 9 9 2 ) 系统论述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上存在的十大问题 , 探究 了形成这一不合理现状的十项原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 产业结构的十条建议。崔志敏( 2 0 0 1 ) 认为, 陕西产业结构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 农业产品没有比较优势, 商品化程度低; 传 统基础工业比重大, 工业产品缺乏竞争力;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 缓慢, 在整体产业结构中所 占比例有待提高; 高新技术企业普 遍规模偏小 , 缺乏规模效益。张晓宁等( 2 0 1 1 ) 采用陕西下辖 1 1 个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 G L S 分析, 得出第二产业是陕西经
从1 9 7 8 年的 3 0 . 5 %: 5 2 %: 1 7 . 5 %调整成为 2 0 1 0 年的9 . 8 %

陕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收稿 日期 :0 1 4 6 2 1 —0 —1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陕西省各个产业从业人员数 量总的变化趋势是 : 一产业 的从业人员 比重不断 第
作者简 介: 孙淑文 (94 , , 18一)女 陕西渭南人 , 西安财经 学院研究 生处助教 , , 硕士 研究方 向为县域经济发展 。
6 9
较大, 与现代 产业 结构“ 、 、 ” 三 二 一 模式 相 差甚远 , 虽
I 苎 : 兰 主 :苎 主 二 二 些 : 三 : 三 l : : :
图 1 陕西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分布 图
然第三产业近年有较大发展 , 但在三次产业 中所 占 比重 依 然较低 。
1农业 增长过慢 , 产品地 方特 色不 显著 . 农
根据近五年来陕西省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 第一产业 比重下降 , 第二、 三产业 比重上
升, G 对 DP增长 的拉 动作用 明显增强 , 以第二 产业 、
工业增加值 212 7 亿元 , 2 0 年增长 3 8 , 4. 1 较 05 .倍 县均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 2. 2 58 亿元 , 20 年增 比 05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但其 中过高的国有经济是造成第二产业难以壮大的 主要原因。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充分造成就业率低 , 导致第三产业劳动贡献率偏低。从三次产业贡献率 的比重看 , 尽管陕西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
构模式有所改善 , 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非常 突出: 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 中所 占比重依然
2 三 大产业 的 劳动 力从 业 结构 .
21 年 , 0 0 第一产业 比重在 5 以上的有 4 O 个县 , 这 4 个县 第 一 产业 比重 分 别 达 到 6 . 、 4 7 1 1 5 . %、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陕西位于中国西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众多的省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陕西的经济发展受到历史发展背景的影响,经历了清朝时期的封建经济、近现代的殖民统治和内战时期的混乱局面,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清朝时期,陕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传统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陕西开始有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和手工业,但整体经济水平仍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也较为贫困。

近现代以来,陕西经历了殖民统治和内战的动荡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陕西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陕西的经济转型。

陕西也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推动了现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未来,陕西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粮食和棉花是陕西的主要农产品。

在农业方面,陕西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种植业发达,尤其以种植小麦和苹果最为著名。

陕西还以养殖业和渔业为辅助,养鸡、养羊、养牛等业也相当发达。

除农业之外,清朝时期的陕西还有一定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手工业以纺织业、皮革业和陶瓷业为主要代表,其中以纺织业最为繁荣。

陕西的商业发达主要体现在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大量商贾,形成了繁荣的商品交易市场。

在清朝时期,陕西经济相对独立,自给自足,区域特色鲜明。

但由于交通限制和科技水平落后,陕西经济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

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缺乏系统的产业结构和现代化发展思路。

2.2 近现代陕西的经济发展近现代陕西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明清时期的封建经济逐步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

清朝时期,陕西经济受到封建统治的制约,农业生产主要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

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如何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和经济区域。

近年来,大西北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过去,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资源开发和传统农业。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引导,产业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农业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而是朝着现代化、产业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新疆的特色水果种植,如哈密瓜、葡萄等,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都实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

同时,一些地区还发展了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工业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

过去,大西北地区的工业主要以能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附加值较低。

如今,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逐步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迈进。

例如,陕西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也在大西北地区逐渐兴起,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

旅游业成为了大西北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青海的青海湖、宁夏的沙坡头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业的繁荣。

此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也在不断壮大,为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其次,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整体的创新水平仍需加强,以推动产业向更高端迈进。

再者,人才短缺也是制约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一些产业缺乏高端人才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企业数量变化看陕西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随着省委、省政府调结构、转方式政策效应的显现,我省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发展动力加快转化,行业及地区走势分化,经济发展积极因素增多的明显特征。

本文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对比2008年二经普资料,对全省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陕西经济追赶超越的方向和途径。

一、企业单位基本情况(一)企业单位的产业分布2008年以来,陕西企业单位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产业结构变化明显。

2013年末,陕西省共有二、三产业企业单位14.9万个,较2008年同比增长62.2%。

其中,第二产业企业单位4.4万个,同比增长15.8%,占比下降1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企业单位10.5万个,同比增长94.9%,占比上升11.8个百分点。

三产企业单位占比显著提高,经济呈现出第三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数量变化趋势与地区生产总值产业构成变化一致,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相符,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稳增长、优结构系列举措的成果。

1、三产发力提速,单位数量高速增长,二产进入调整期,单位数量增长相对缓慢第三产业提速发力。

2008年到2013年,三产企业数量增速达94.9%,二产仅增长15.8%,三产增速是二产的6倍。

从单位增量及构成看,五年间,二、三产业共新增单位5.7万个,其中三产增加5.1万个,二产增加0.6万个,三产增量是二产的9倍。

新常态下,能源当家、工业产能过剩、投资意愿减弱是第二产业企业单位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按国民经济行业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数单位:个2、三产企业数量在市场主体中的占比大幅提升观测三次经济普查过程,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跌升互见:二产企业单位分别占单位总量的46.1%、41.3%和29.5%;三产分别占单位总量的53.9%、58.7%和70.5%。

呈现出二产占比逐次降低,三产占比逐步高走的态势。

同时可以发现,一经普至二经普,三产占比年均上升1.2个百分比,上升幅度温和;二经普至三经普,三产占比年均上升2.36个百分比,上升幅度急剧,是前者的两倍。

二、三产业发展趋势表明,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效果逐步显现。

(二)企业单位的地区分布2009年至2013年,陕西企业单位按地区分布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多数地区企业单位数量高速增长;二是三大区域间非均衡增长与区域内各市、区间非均衡增长并存;三是企业单位持续向关中及中心城市集聚势头依然强劲。

1、多个地区企业单位数量高速增长五年间,西安、宝鸡、杨凌、延安、榆林、汉中单位数量高速增长。

六市、区平均增速为74.4%,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

其中,西安增长68.9%;宝鸡79.4%;杨凌103.2%;延安89%;榆林99.1%;汉中63.7%。

按地区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数及所占比重单位:个注:此表未剔除第一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区域间企业数量非均衡增长差异明显相比二经普,关中、陕北、陕南单位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持续增长,但在增速上存在明显差异,非均衡发展现象比较明显。

这种非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三大区域之间,而且也体现在区域内部各市、区之间。

三大区域中,陕北单位数量平均增速为95.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2.3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区域内延安、榆林增速分别为89%、99.1%,呈现出整体快速上升的良好态势。

关中单位增长出现明显分化:杨凌区以103.2%的全省第一增速实现快速增长,渭南市仅有20.4%的全省最低增速位居全省之末,区域内最快与最慢增速并存,呈现两极分化格局。

五年间,关中平均增速为60.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渭南企业单位增长缓慢成为主因之一。

陕南平均增速为5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

区域内仅有汉中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安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2个百分点,商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9个百分点。

3、企业单位增量的7成以上分布在关中地区,其中的64%集中在西安市尽管三大区域经济实力均有显著增强,但企业单位的数量分布仍存较大差距。

五年间,关中单位数量增加4.11万个;陕北增加1万个;陕南增加0.67万个。

关中增量是陕北的4倍,是陕南的6倍。

尽管陕北快速追赶,陕南持续发展,但全省单位增量分布仍然明显偏重于关中地区。

资源、人才优势集中的中心城市仍是企业单位首选集聚地。

2013年,西安已拥有6.48万个企业单位,在全省所占比重为43.4%。

全省近五成的新增单位集中于西安市,企业单位继续向西安集聚发展的态势依然持续。

二、新增企业单位的行业关注点在传统行业增长动力逐步衰落,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发展潜力持续不断释放,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力爆发的关键时期,陕西经济发展呈现出行业走势明显分化、行业发展动力加快转化的显著特征。

期间,制造业单位占比降幅最为明显,而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则步入高速增长期。

(一)制造业增长动力严重不足,企业增速及占比双双大幅回落受“三期叠加”影响,我省制造业增长动力严重不足甚至减弱,单位增速明显放缓。

五年间,制造业单位增速大幅收窄18.1个百分点,企业数量仅仅增加642个,增长2.3%,增速仅有个位数的略微增长,成为全省增长最慢的行业。

同时,制造业行业占比也由2008年的30.2%降至2013年的19%,下降11.1个百分点,降幅剧烈,下降幅度居全行业之首。

(二)文化、体育娱乐业爆发式增长最为瞩目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精神层面需求的不断增长助推了陕西文化产业单位急速增长。

五年间,文化体育娱乐业以475.7%的增速超出全省第三产业平均水平38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3.5个百分点。

文化、体育娱乐业以其令人瞩目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行业。

文化体育娱乐业的快速增长,主要基于起点低、基数小的原因。

2008年,文化体育娱乐业单位总量只有686个,但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为其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体育娱乐业随即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截至2013年,文化体育娱乐业单位总量已达3949个,单位总量已达2008年的5.76倍,文化产业已成陕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增单位稳步增长全省企业单位的快速增长,必然带动与之相关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单位总量已达1.2万个,成为我省仅次于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的第三大行业。

相比二经普,其新增单位7102个,新增单位数量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二。

商务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典型代表,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影响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商务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商务服务业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单位数量逐年攀升,2013年,商务服务业单位数量已达1.07万个。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商务服务业企业数量就占据了89.2%的份额。

三、提升市场主体的建议新常态下,传统产业日渐式微,现代产业增长动力方兴未艾。

我们既要积极释放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动力,又要着力深挖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潜力,做到传统行业行稳致远、现代行业持续发力,传统与现代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一)抓住机遇,深挖制造业升级潜力,全力打造中高端制造业制造业出现企业数量增速放缓、占比巨幅下降的现象虽然是在国家战略调整大背景下出现的,但其目前所陷困境也说明了以往制造业“轻质重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制造业发展要主动转向“调节存量、做优增量”的发展方式。

新常态下,制造业不仅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有质的提升。

首先,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化。

在当前陕西制造业企稳基础十分薄弱的形势下,制造业建设应向追求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的方向迈进,应力求剥离低端制造业、站稳中端制造业、嵌入高端制造业,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要保持制造业的行稳致远,必须坚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

其次,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引擎。

在制造业增长动力严重不足、单位增速明显放缓的压力下,以创新驱动加速制造业升级换代,让创新成果变成产业活动,不仅能给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持续活力,也将为制造业行稳致远增添持久动力。

新常态下,陕西制造业必须加快创新驱动,在技术、创新和品牌上进行全面变革,提高技术附加值、提升品牌塑造能力,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以创新活力支撑宏观经济的稳定,彻底改变陕西制造业初级加工、低附加值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双赢。

(二)进一步发掘文化体育娱乐业发展潜力在传统产业增长迟滞乏力的新常态下,现代产业愈发凸显出其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

在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下,文化体育娱乐业的发展既符合人们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精神素质的需求;也符合经济发展新旧动力转换关键时期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引领经济发展的需求;更符合新常态下国家经济增长和国民文化素质提升的双重要求。

因此,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文化体育娱乐业爆发式的增长使其恰逢其时地成为新的增长点之一。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进一步发掘文化体育娱乐业发展潜力,创造有效需求、引导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是新常态下的新作为。

因此助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进入新的发展轨道,从而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形势下的有效选择之一。

(三)积极助推商务服务业发展当前,积极助推商务服务业发展对于促进陕西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商务服务业具备的中间投入少、附加值高、人力资本密集的特点,能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增值服务,是排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新渠道,有着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商务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已成为助推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其较高的成长性和较强的发展潜力是商务服务业的一个突出特点,从商务服务业新增单位数量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二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商务服务业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在国家明确提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形势下,按照产业化的发展原则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发展和壮大商务服务业单位,使其成为促进陕西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增长的新动力。

(四)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企业数量在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性分布,以及企业数量增速的差异化影响必然导致区域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加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深度不平衡,拖累全省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

为更好地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地区经济繁荣稳定发展,陕北、陕南应充分利用好各自的特色资源优势。

第一,陕北经济发展历经大起大落,对初级能源产品的严重依赖,使陕北经济发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痛定思痛,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是陕北能源产业脱围解困、再续辉煌的又一重要战略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