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和成键理论。
2.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应用。
3. 熟悉有机化学的实验操作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1 有机物的定义和分类1.2 有机物的结构和成键理论1.3 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2. 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和机理2.1 加成反应2.2 消除反应2.3 取代反应2.4 重排反应3. 有机化学实验操作3.1 基本实验器材和操作技巧3.2 有机合成实验的设计和操作3.3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技术3.4 有机物的鉴定和表征技术4. 有机化学的应用4.1 有机合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4.2 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4.3 有机物在材料科学、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实践操作,提供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定期进行练习和测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实验操作成绩。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有机化学教材及参考书籍。
2. 有机化学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3. 电子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
2. 第二学期: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机理的深入讲解,实验操作的进一步提高。
3. 第三学期: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的介绍,学生实验课题的设计和完成。
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有机化学专业教师承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背景。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完整版)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13P0005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学分:4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本课程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技技术新成果及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学习后继专业课,培养造就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才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三方面的目标。
1.专业知识目标1.1 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其具体应用;1.2 熟悉各类有机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1.3 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1.4 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的反应机理。
2.专业技能目标2.1 运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有机反应的可行性;2.2 运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解释碳正离子、碳负离子、游离基等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2.3 运用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部分有机反应的机理。
3.专业素质目标3.1 具有基本的查阅国内外文献的能力;并具备基本的阅读英文文献的专业英语水平;3.2 具有良好的有机化学逻辑思维能力,从有机化学角度分析解决相关问题;3.3 具备基本的从事有机化学科学研究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有机化学 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提出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介绍该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培养目标。
第二章:基本概念及结构2.1 有机化学的定义解释有机化学的概念,强调有机化合物中碳的特殊性质。
2.2 结构与性质关系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如何影响其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第三章:有机化学反应基础3.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介绍有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2 有机反应的分类分析有机反应的不同分类方法,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以及消除反应等。
3.3 反应机理解释有机反应的机理,包括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形成过程。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4.1 碳碳键的形成介绍有机化合物中碳碳键形成的不同方法,如Grignard试剂的使用。
4.2 合成路线图解释如何通过不同的反应步骤来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4.3 反应条件的选择分析合成中所需的不同反应条件选择,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影响。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5.1 分离技术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和结晶等。
5.2 鉴定方法解释有机化合物鉴定的不同方法,如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
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6.1 功能团的特性探讨不同功能团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行为的影响。
6.2 药物和天然产物介绍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和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6.3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有机化学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染料的合成和塑料的制备。
第七章:实验教学7.1 实验目的与原理介绍每个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理。
7.2 操作步骤与安全注意事项解释每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事项。
7.3 结果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的讨论与总结。
第八章:评价与考核8.1 评价方式解释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如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
8.2 考核要点指明学生在本课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所属教学计划:0501100000120031课程代码:0500000046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54面向专业:科学教育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预修课程学生在修读普通化学后修读本课程。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初步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基本内容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酮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含氮、硫、磷、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等各类基本有机化合物,旋光异构现象和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简介,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五、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理解和掌握基本内容所规定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官能团性质和特点及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生物技术问题。
六、教学用书汪小兰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七、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共价键,反应类型。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化学键三、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章饱和脂肪烃(4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烷烃的命名、构象、卤代反应及链反应机理。
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2、教学内容一、烷烃的命名二、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三、乙烷和丁烷的构象四、烷烃的物理性质五、烷烃的化学性质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6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不饱和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马氏规则,检验方法,亲电加成及加成机理。
了解:萜类化合物及异戊二烯规律。
2、教学内容一、烯烃的结构二、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三、烯烃的物理性质四、烯烃的化学反应五、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六、共轭二烯烃的加成反应七、炔烃的结构及命名八、炔烃的物理性质九、炔烃的化学反应第四章环烃(6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环己烷的构象,芳烃性质及命名,单环芳烃的化学反应,定位效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Hückel 规则。
(完整版)《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W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W,OrganicChemistry W课程号(代码):20321240-5课程类别:基础课学时:64学分:4教学目的及要求:有机化学是医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如下:一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法、主要理化性质、了解重要合成法及官能团的鉴别。
二、正确理解现代化学键理论(原子轨道杂化、。
键、n键及大n 键)、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立体效应、共振论、典型的反应机理(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游离基反应)及立体异体、构象分析等基本概念,并用来理解或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本课程适用于临床医学七、八*、五年制学生、卫生五年制、四年制本科学生,讲课64学时。
其中划线内容为重点内容或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一一共价键的形成及参数。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4学时)第一节烷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3杂化)。
键的形成及特点。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和构象异构。
第二节烷烃的命名烷烃的通式和同系列,普通命名法:烷基、饱和碳原子及氢原子的类型。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顺序规则。
第三节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及卤代反应机制:1°、2°、3°氢的活性。
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7学时)第一节烯烃和炔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2杂化和SP杂化。
n键的形成及特点。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顺反异构的概念,产生条件,顺反异构的命名法(顺反和Z、E构型标记法)。
烯烃和炔烃的化性:与亲电试剂加成、马氏规则、氧化反应。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反应机制。
2. 掌握有机化学的核心理论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课程内容:
单元1:有机化学基础
-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原则
- 有机化合物的键和键能
- 共价键的构成和特性
单元2:有机反应和反应机制
-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分类
- 反应速率和反应动力学
- 有机反应的机理和解释
单元3:碳氢化合物
- 烃类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 烃类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烃类的反应机制和应用
单元4:功能基团化合物
- 醇、酚和醚的结构和性质
- 醛和酮的结构和性质
- 酸和酸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 胺和胺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单元5:有机分析和实验技术
- 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 分离和纯化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 光谱技术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 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技术的基本要求
评估方法:
1. 课堂参与和讨论
2. 作业和实验报告
3. 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
4. 课程项目或研究论文。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其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2. 学习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并能够预测有机化学反应的产物;- 学会常见的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 培养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授课内容3.1 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 有机化学的历史发展-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命名- 有机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3.2 有机化学的化学键断裂与形成- 非极性共价键与极性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消化与加成反应- 亲核试剂与电荷试剂的作用与反应3.3 有机化学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烷烃与卤代烃的官能团转化- 醇与醚的官能团转化- 醛与酮的官能团转化- 羧酸与酯的官能团转化3.4 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碳碳键的构建方法- 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和去保护技术3.5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 常见有机实验仪器的使用与操作- 基本有机合成技术的应用3.6 前沿研究与应用- 有机化学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 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4. 授课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理论课讲授: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实验课演示:展示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步骤;-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并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参与有机化学问题的讨论和解答。
5. 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实验操作的技术能力- 平时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期末考试或项目报告的成绩6. 参考教材6.1 主教材- 《有机化学》第八版,作者:葛洪卫,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6.2 辅助教材- 《有机化学基础》第五版,作者:赵震宇,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第三版,作者:刘强,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7. 注意事项- 学生需要提前准备每次课程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实验课程中需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注意实验安全;- 课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样重要。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课程代码:092122003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88学分:5.5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新成就;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从事科研、教学和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某些应用,掌握重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和重要合成方法,了解各类有机物相互转变的基本规律,掌握构造异构和构型异构现象,并对构象及反应中的立体化学有初步了解,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关系的基本理论、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及重要的反应历程。
各章所标出的学时数为四年制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讲授学时数。
带“*”的部分可根据情况选学。
在保证完成本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系的安排、讲授的顺序、学时分配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灵活掌握。
二、大纲编制依据:本大纲是根据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2014年修定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并参照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2、在复习价键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机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4、初步掌握诱导效应。
(二)教学重点有机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
(三)教学难点有机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二、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三、有机化学的特点四、有机化学的重要性第二节共价键一、共价键理论要点二、共价键的属性三、共价键的断裂第三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第四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按碳胳分类二、按官能团分类第五节诱导效应第二章烷烃(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碳原子的四面体结构、σ键;2、掌握烷烃的构型与构象;3、掌握烷烃的命名法、性质及其制法;4、了解有关反应历程的一些概念,并掌握卤代反应历程。
有机化学课程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术及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反应的机理与动力学- 有机反应的分类与应用- 氢、卤素、氮、氧、硫的有机化学反应2. 有机化学实验技能- 基本有机合成实验-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试与鉴定- 有机实验技术与操作规范3. 实践能力培养- 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方案制定-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结果的报告与总结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传授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 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有机化学教程》2. 辅助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教程》3. 科研参考资料:化学期刊、学术论文、相关专著五、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覆盖课程前半部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占总评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4. 及格标准:总评成绩达到60分及格。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1-4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讲解2. 第5-7周: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训练3. 第8-10周: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能力培养4. 第11-12周:综合实践项目实施与总结七、教学实施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课件和教材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应按时参加实验课程,并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3. 学生应按要求提交作业和实验报告,保证质量和完成时间。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探讨原子经济性反应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如加成反应、重排反应等。
绿色溶剂与无溶剂反应
催化剂的回收与再利用
介绍绿色溶剂(如水、离子液体等)和无 溶剂反应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探讨催化剂的回收与再利用在绿色合成中的 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08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环节
实验安全知识普及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芳香烃的分类、通式和命名;理 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 解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等。
卤代烃结构和性质
卤代烷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卤代烷的通式、同分异构现象;理解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卤 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结构和性质
3
醚的结构和性质
包括醚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裂解、 氧化等反应)以及醚的制备和应用。
醛、酮结构和性质
醛的结构和性质
包括醛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氧化、还原等反应 )以及醛的制备和应用。
酮的结构和性质
包括酮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加成、氧化等反应 )以及酮的制备和应用。
羧酸及其衍生物结构和性质
研究范围
包括烃类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性 质、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反应机 理、天然产物化学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前沿 和最新进展。
能力目标
具备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 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有机合成设计 和实验操作。
性质。
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烯烃的通式、同分异构现象 ;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和共轭二 烯烃的结构;了解烯烃的物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总学时:120学时讲课40学时自学80学时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预修要求:无机化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有关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是高等院校化工、生化、环保、轻工、农、林、医、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学习有机化学不仅是后续课程之需要也是学生和掌握新的科技知识之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药、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问世及人类的更高需求,有机化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目的与任务1、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性质,了解重要代表物的用途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明确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从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一些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生产、科研、设计等工作中加强环保意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化学反应(包括反应条件)及应用。
3、熟悉各类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化,能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
4、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规律。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和课后查资料相结合。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本课程学时120,其中理论课40学时,自学80学时。
大纲正文第一章有机化合物和性质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分子轨道理论,掌握杂化轨道理论、键的极性等知识。
本章讲授要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2、子轨道理论3、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分子轨道理论§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1-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价键理论。
共用电子对理论。
原子轨道交盖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
2、分子轨道理论。
3、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键的极性。
§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5 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烷烃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了解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等基本知识,理解烷烃的结构和各类氢、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烷烃的结构。
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和自由基取代历程。
本章讲授要点:烷烃的性质和结构重点:1、烷烃的结构和各类氢2、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烷烃的结构3、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4、烷烃的化学性质和自由基取代历程难点:取代反应的活性和自由基的稳定性§2-1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2-2 烷烃的命名1、碳原子的类型、氢原子的类型、基的概念2、命名法: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2-3 烷烃的结构1、烷烃的结构,SP3杂化,π键及特点。
2、其他烷烃的结构§2-4 构象1、乙烷、正丁烷的构象、透视式等§2-5烷烃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熔点、比重、折光率、溶解度。
§2-6烷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卤代反应,卤代反应历程――自由基反应历程。
2、氧化反应:低级烷烃的氧化,高级烷烃的氧化。
3、裂化和裂解。
§2-7烷烃的来源第三章烯烃学时:6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4学时)了解烯烃的同系列、构造异构,理解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烯烃的结构,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的几何异构及命名、烯烃的化学性质和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本章讲授要点: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重点:1、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烯烃的结构2、烯烃的同分异构的几何异构及命名3、烯烃的化学性质和亲电取代反应机理难点: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3-1 烯烃的同系列、构造异构§3-2 烯烃的命名§3-3 烯烃的结构1、乙烯的结构:SP2杂化,π键及特点,成键和反键轨道2、顺反异构:构型。
表示法:顺、反和ZE表示法。
§3-4 烯烃的主要来源及制法。
§3-5 烯烃的物理性质。
§3-6 烯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加H2、加X2(亲电试剂、亲电加成及历程),加HX(加成反应规则),诱导效应,过氧化物效应,加HOX,加H2SO4,加H2O。
2、氧化反应。
3、臭氧化反应。
4、聚合反应。
§3-7 重要烯烃:乙烯、丙烯、异丁烯。
第四章炔烃、二烯烃、红外光谱学时:10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6学时)了解有机物的红外光谱,理解分子轨道解释共轭效应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掌握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炔烃和二烯烃的化学性质本章讲授要点:炔烃和二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1、分子轨道解释共轭效应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2、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3、炔烃和二烯烃的化学性质4、有机物的红外光谱难点:共轭效应I、炔烃§4-1 炔烃的命名§4-2 炔烃的结构:乙炔的结构,SP杂化。
§4-3 炔烃的物理性质。
§4-4 炔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加H2,加X2,加HX,加H2O,加HCN,加ROH,乙烯基化反应。
2、聚合反应(两分子聚合)3、氧化反应4、活泼氢反应:炔金属的生成,烷基化,炔氢的“酸性”。
§4-5 乙炔的制法及用途Ⅱ、二烯烃§4-6 分类和命名§4-7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1.3-丁二烯的结构。
共轭效应。
离域键。
§4-8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1、1.4-加成和1.2-加成。
2、双烯合成。
3、聚合反应。
共聚反应§4-9 1.3-丁二烯。
异戊二烯与橡胶。
第五章脂环烃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了解环烷烃通式、分类、命名和异构、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理解环的结构和稳定性,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本章讲授要点:脂环烃的构象和性质重点:1、环的结构和稳定性2、烷烃的化学性质3、环己烷的构象难点:环的结构和稳定性§5-1 环烷烃通式、分类、命名和异构。
§5-2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5-3 环的结构和稳定性(燃烧热,弯曲键)。
§5-4 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
a键和e键。
取代环己烷。
§5-5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取代、氧化§5-6 环己烷。
环戊烷。
环戊二烯。
第六章单环芳烃学时:10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6学时)了解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苯的结构:分子轨道式,理解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杂化轨道理论,掌握苯的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单环芳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重点:1、苯的结构:分子轨道式2、环芳烃的化学性质3、亲电取代反应机理4、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杂化轨道理论5、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难点:定位规则§6-1 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6-2 苯的结构:分子轨道式§6-3 单环芳烃的来源和制法§6-4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6-5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氯甲基化。
2、加成反应:加氢、加氯3、氧化反应:侧链氧化、苯环氧化§6-6 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则,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6-7 苯。
甲苯。
二甲苯。
苯乙烯第七章稠环芳烃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了解其他稠环芳烃:蒽、菲,理解非苯芳烃。
掌握萘的性质本章讲授要点:稠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重点:1、联苯的结构和命名2、萘的结构和命名3、非苯芳烃。
难点:非苯芳烃。
§7-1 联苯的结构和命名§7-2 萘的结构和命名§7-3 萘的性质§7-4 其他稠环芳烃:蒽、菲§7-5 非苯芳烃。
第八章立体化学学时:10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6学时)了解外消旋体折分和手性合成,理解手性及对映体,对称因素和手性关系,掌握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现象。
本章讲授要点:对映异构的命名和表示方式重点:1、手性及对映体,对称因素和手性关系2、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现象3、D、L标记法和R、S标记法4、手性化合物的合成难点:对称因素和手性关系§8-1 手性及对映体§8-2 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现象§8-3 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现象§8-4 透视式。
§8-5 D、L标记法和R、S标记法第九章卤代烃学时:15学时(讲课5学时,自学10学时)了解卤烷的分类和命名、卤烷的物理性质,理解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掌握卤烷的化学性质、卤烷的制法、亲核取代反应(S N1、S N2)历程本章讲授要点: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和合成重点:1、卤烷的制法2、卤烷的化学性质3、亲核取代反应(S N1、S N2)历程4、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难点: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9-1 卤烷的分类和命名§9-2 卤烷的制法:烷烃卤代、烯烃加HX、从醇制备。
§9-3 卤烷的物理性质§9-4 卤烷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水解、氰解、氨解、醇解、与AgNO3作用,亲核取代反应(S N1、S N2)历程。
2、消除反应:脱HX,E1和E2反应历程3、与金属作用:Grignard试剂的合成。
§9-5 卤代烯烃和芳卤1、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2、氯乙烯和氯苯。
3、氯丙烯和氯苄§9-6 多卤代烃:CHCl3、CCl4、CCl2F2,F2C=CF2,聚四氟乙烯。
第十章醇、酚、醚学时:15学时(讲课5学时,自学10学时)了解饱和一元醇的构造、异构和命名,理解醚的化学性质,掌握饱和一元醇的化学性质和合成和酚化学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和制备重点:1、饱和一元醇的制法2、饱和一元醇的化学性质3、酚的制法4、酚的化学性质5、醚的制法6、醚的化学性质7、环氧乙烷的性质难点:饱和一元醇的化学性质和合成I、醇§10-1 饱和一元醇的构造、异构和命名§10-2 饱和一元醇的制法:烯烃水合,卤烷水解,醛、酮、羧酸酯的还原和从Grignard 试剂制备。
§10-3 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
氢键。
§10-4 饱和一元醇的化学性质:1、醇金属的生成。
2、卤烃的生成。
酸的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