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学设计5篇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浩瀚之后,借助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各种工具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重点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并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初步了解望远镜和火箭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按照要求自己独立进行实物或模型的制作。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宇宙探测器进行分类。
3.能总结出使火箭飞得更直、更高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望远镜。
2.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或意见。
3.能向他人介绍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途。
2.能复述“万户”的故事。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火箭运动的动力来源。
4.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及其道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望远镜的发展对观测太空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从而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制作望远镜的材料,有关宇宙探测器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出示浑天仪图片提问:这个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学生观并回答。
讲述: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仪器,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这表明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探索宇宙了,今天我们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出示课题)(二)新课教学◆活动1:制作自己的望远镜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如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学生讨论交流。
《3.7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基本的宇宙科学概念,例如恒星、行星、星系等;能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并得出结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星空,识别不同的星座;通过实验探究行星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理解宇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天文望远镜、星球模型、星座图等教具;2. 布置观察星空的任务,让学生提前做好观察记录;3. 搜集有关宇宙的科普资料,供课堂讨论使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些关于宇宙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 介绍一些关于宇宙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初步的了解。
(二)新课教学1. 观察星空(1)教师准备一些星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星空,了解一些常见的星座和行星。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尝试自己画出一些星座和行星。
2. 宇宙的探索(1)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包括望远镜的使用、太空探测器的发射等。
(2)讨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未来可能的探索方向。
3. 宇宙中的物质(1)介绍宇宙中的物质构成,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彗星等。
(2)讨论这些物质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4. 宇宙的演化(1)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包括大爆炸理论、暗物质、暗能量等。
(2)讨论这些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们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影响。
(三)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关于宇宙的问题,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一起讨论和解答。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_探索宇宙》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_探索宇宙》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4_探索宇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宇宙有更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相关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知识点和探索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2.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和恒星、行星等的天体特点。
2.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准备与宇宙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教学视频:准备宇宙探索的相关视频,用于呈现和讲解。
3.实验器材:准备星座卡片等实验器材,用于实践操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
2.呈现(10分钟)播放宇宙探索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由哪些部分组成?恒星和行星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星座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星座的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星座的形成和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宇宙探索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宇宙探索的成果。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全部教案(共5课时)
根据苏教版教材制定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5份)学校:姓名:日期:1.登月之旅【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能做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会设计完成环形山的相关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槽、沙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石子、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你们知道这幅图画的是谁么?他在干什么?生: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
2.师:阿姆斯特朗真的仅仅是登陆月球么?有没有进行其他的探索呢?3.师:播放视频。
生:欣赏视频。
4.师:虽然电影中的设想是虚构的,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月球的背面很有可能存在一艘500米高7000长的巨型宇宙飞船。
网络上甚至出现了“月球上的外星人”之类的书籍。
5.师:那么月球上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让我们一起登上月球去看看吧!(板书:登月之旅)二、体会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1.学生阅读“人类探月史”的材料2.师:欢迎乘坐“和爱号”火箭,你们准备好去月球探索一番了么?生:准备好了!(师:出发)3.师:伴随着一声巨响,我们离开了可爱的蓝色星球,现在距离我们到达月球还有一段时间,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人类的探月史吧!4.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人类探月史”。
思考材料中的问题。
5.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
6.师:阅读完的同学,和组内同学分享你的想法!7.师生共同总结人类的探月史。
8.师: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发现,人类的探月过程是十分曲折艰难的,它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呢?生发言、师总结:神话幻想阶段、万户飞天阶段、望远镜阶段、登月成功阶段……(板书)三、登陆月球1.观察月球表面提出问题。
2.师:以上就是人类的探月史。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想要了解月球,就必须自己亲自去看看!走!我们下火箭!3.师:天呐!为什么月球和我们书上说的一点也不一样?!它是什么样的?生:月球表面布满了坑!4.师:科学上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小学科学44《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44《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2.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3. 探索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和恒星。
4.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幻灯片、简笔画、实物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师生共同回顾和讨论宇宙这个概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宇宙的组成(15分钟)利用课件或幻灯片展示宇宙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并结合简笔画或实物模型进行解释,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太阳系的组成与特点(20分钟)通过幻灯片和简笔画展示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的介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
4. 探索其他星球和恒星(25分钟)通过课件或实物模型展示其他星球和恒星的外貌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星球和恒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些星星比其他星星亮一些?”等,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5.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15分钟)通过幻灯片和简单的故事,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的历史,如人类登月任务、探测器探索外星球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探索和研究。
6. 总结与延伸(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和思考。
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视频资源,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宇宙。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使学生对宇宙有了更直观和全面的了解。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了简笔画、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和解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宇宙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并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决定在课后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资源供他们阅读和探索。
科学《 探索宇宙 》教案(三篇)
探索宇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系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为小学阶段“地球世界”最后一课。
【学情分析】经过近四年的科学和电脑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和计算机使用基础,但教师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并不完全熟悉。
【设计理念】本课的关键在于“探索”二字——开放式教学,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但绝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更有效的探究。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3、通过网络操作形成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3、感受宇宙科学的奇妙,增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时间、空间和物质上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全课课件,学习资源包(包含自学课件、学习包、计算器)等。
为各组准备:一台可上网的计算机(或在电脑室进行教学),《课前自助预习卡》,《“宇宙之旅”任务单》,《自学记录单》、《自选作业卡》等。
学生自备: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创设乘坐太空飞船遨游宇宙的学习氛围,各小组成员自行选择本课角色。
〈设计意图:营造愉悦宽松学习环境,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在众多听课者环境下学习的紧张感。
组长等职位采用轮流制,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
〉一、复习导入回忆太阳系知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和熟悉的入手,为以下认识更广阔的宇宙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认识宇宙1、提出活动任务任务一:宇宙有多大?你能用简单图文表示宇宙的结构吗?任务二: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状态吗?任务三:恒星的一生如何变化?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现在了解的宇宙。
教案:探索宇宙(五篇)
教案:探索宇宙(五篇)第一篇:教案:探索宇宙教案: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重点难点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可以从离太阳远近进行分析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资料收集,课件教、学预设:一、宇宙1、宇宙的解释宇:空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50亿光年宙:时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00多亿年2、宇宙包括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2000多亿个恒星系之一):其他行星系地月星系:月球(可以结合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来从小到大的联想)地球。
二、太阳系:P112太阳系组成太阳,行星(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
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2、九大行星。
与太阳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他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木星上有大红斑(木星赤道南侧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思考:土星上的光环是什么?P114图3看九大行星的课件资料:3、彗星推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
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言重。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大约76年一次(用软件模拟)4、流星体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叫流星体。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
本章内容丰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但宇宙作为一个广阔的主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破重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宇宙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2.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3.宇宙探索的方法和手段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4.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宇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望远镜、星空图等。
3.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绘制星空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2.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科学态度目标: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与越来越多。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如何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认识和探索宇宙的。
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宇宙有关的资料,并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聚焦
1.提问: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更好地帮助人类探索宇宙的?
2.学生自由分享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科技进步与宇宙探索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索
活动一: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1.出示: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3.教师小结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过程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二: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1.出示: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的相关资料
微课教源
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教科版所属章节:《宇宙》单元第七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手机和相机录制视频、后期剪辑软件加工
设计思路
本课想利用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重要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从中感受到科学家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认识一些常见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能够运用多种渠道收集宇宙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成就,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各天体的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宇宙的无限性和复杂性。
体会科学技术在探索宇宙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宇宙图片、视频等资料。
2、太阳系模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宇宙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
(二)新课讲授1、认识宇宙展示宇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对宇宙的初步印象。
讲解宇宙的概念,包括宇宙的范围、组成等。
2、常见的天体依次介绍恒星、行星、卫星等常见天体的概念和特点。
举例说明,如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太阳系展示太阳系的图片或动画,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各行星的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等特征。
4、银河系讲解银河系的概念,介绍银河系的形状、大小和组成。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5、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从古至今,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过程,如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空来推测天体的运行规律。
介绍现代人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宇宙探索的成就,如发射卫星、探测器等。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在太阳中的相对位置。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C.与地球的环境最接近
D.体积和质量最大
3.右图是()它是八颗行星中光环最突出和明显的行星。
A.木星
B.土星
C.金星
D.天王星
4.关于月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B.地球上重 40 牛顿的物体,月球上也是 40 牛顿
C.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D.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
5.目前,科学家在探知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存的生物是
A.阿姆斯特朗
B.万户
C.杨利伟
D.尤里·加加林
3.如图是自制的纸火箭,它的飞行高度与()有关。
A.纸筒的长度
B.纸火箭的长度
C.纸筒的宽度
D.橡皮筋的拉伸长度
4.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
A.天宫一号
B.东方红1号
C.东方红2号
D.天宫二号
7,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发明的。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宇宙有更深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知道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2.难点: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宇宙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宇宙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知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宇宙知识的相关案例。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宇宙知识,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星空、了解航天科技等。
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
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一、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宇宙的基本概念2. 宇宙的组成3. 宇宙的演化过程【教学难点】1. 宇宙的演化过程2.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教学准备】1. 宇宙相关PPT2. 宇宙视频资料3. 宇宙相关书籍【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如宇宙、星系、黑洞等。
3. 宇宙的组成:讲解宇宙的组成,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4. 宇宙的演化:阐述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等。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如黑洞、暗物质等。
6. 观看宇宙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宇宙的直观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宇宙的了解。
二、教学反思:【优点】1. 通过对宇宙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演化过程的讲解,使学生对宇宙有了全面的了解。
2. 课堂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3. 观看宇宙视频资料,增强了学生对宇宙的直观认识。
【不足】1. 教学过程中,对宇宙演化过程的讲解较为复杂,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2. 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课堂效果。
【改进措施】1. 在讲解宇宙演化过程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图片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2. 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宇宙的基本概念2. 宇宙的组成3. 宇宙的演化过程【教学难点】1. 宇宙的演化过程2.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教学准备】1. 宇宙相关PPT2. 宇宙视频资料3. 宇宙相关书籍【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探索宇宙》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星系等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对宇宙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本节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宇宙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星系等知识,认识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星系等知识的掌握。
2.难点:对宇宙广阔和神秘的理解,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宇宙的奥秘。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直观的PPT,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以便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宇宙相关模型、星空图等实验器材,便于学生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宇宙有什么看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星系等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初步的了解。
2024年探索宇宙六年级科学教案
2024年探索宇宙六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宇宙探索的意义。
2.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宇宙探索的意义。
2.教学难点:宇宙的无限性和宇宙探索的技术要求。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
2.宇宙模型、地球仪等教具。
3.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宇宙的组成1.导入新课(1)展示宇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美丽与神秘。
(2)提问:你们知道宇宙是什么吗?宇宙中都有哪些物质?2.学习宇宙的组成(1)讲解宇宙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星球、恒星、星系、星云等)。
(2)展示宇宙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结构。
3.宇宙探索的意义(1)讲解宇宙探索的意义,如寻找地外生命、了解宇宙起源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探索宇宙?4.实践活动:制作宇宙模型(1)分组进行,每组制作一个宇宙模型。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具有代表性的宇宙模型。
第二课时:宇宙探索的技术要求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的意义。
(2)提问:要进行宇宙探索,我们需要哪些技术支持?2.学习宇宙探索的技术要求(1)讲解宇宙探索所需的技术,如火箭技术、遥感技术等。
(2)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
3.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1)介绍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重要成就,如嫦娥一号、天问一号等。
(2)引导学生为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感到自豪。
4.实践活动:设计宇宙探索方案(1)分组进行,每组设计一个宇宙探索方案。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宇宙探索方案。
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宇宙探索的技术要求1.学习宇宙探索的技术要求(1)讲解宇宙探索所需的技术,如火箭技术、遥感技术等。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起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等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讨论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2.恒星和行星的区别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了解它们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宇宙的相关知识。
3.讲授法:教师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宇宙星空图片2.恒星和行星的资料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宇宙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
2.呈现(10分钟)呈现恒星和行星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恒星和行星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找出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恒星、行星等概念。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有哪些未知?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热情。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起源和恒星、行星的特点。
小学科学23《探索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23《探索宇宙》(教案)探索宇宙—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存在的星体有哪些。
2. 学生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有关宇宙的知识。
3. 学生将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并逐步发展出批判和怀疑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概念和基本组成2. 太阳系3. 星系和星云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开始思考:“你想了解宇宙吗?宇宙到底是什么?它有多大?里面有什么?”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地解释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太阳系以及一切物质和能量所存在的无边无际的空间。
然后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宇宙的基本组成,包括星体、行星、恒星、星系等。
3. 太阳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太阳系的问题,并通过示意图或模型来展示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各个行星的位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太阳系的行星有不同的颜色?”“太阳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4. 星系和星云(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星系和星云,提供简单易懂的解释。
学生可以使用课堂上提供的参考资料或图书馆中的书籍,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5. 实践活动(30分钟)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设计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或制作一个星系/星云的海报。
他们需要根据所学知识来确定行星的大小、颜色、位置等。
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观点和解决问题。
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困惑。
6. 总结和展望(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并强调宇宙探索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宇宙的方式和途径,如观测天体、阅读相关书籍等。
鼓励学生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并继续探索和发现。
四、教学评价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创造性思维、科学方法的正确应用等来进行评价。
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宇宙是什么,它的组成部分以及我们如何探索宇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宇宙的定义、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探索宇宙的方式。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理解宇宙的无限广阔。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视、教学课件、课堂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宇宙的相关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和教材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宇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无限广阔,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宇宙以及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事物。
3. 讲解(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宇宙的定义,即包括地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等一切存在的空间所组成的整体。
(2)教师介绍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星球、恒星、银河系、星系团等。
(3)教师从宇宙诞生的原因、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生命等方面,向学生介绍探索宇宙的意义和目的。
4. 实验活动(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系模型,让学生了解太阳、行星、卫星等的相对位置。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天文观测,使用望远镜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行星,让学生体验探索宇宙的乐趣。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宇宙的定义、组成部分以及探索宇宙的方式。
6. 练习与评价(2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热情。
五、教学延伸1. 在家长会上邀请一位天文学爱好者或专家,为家长和学生分享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
2.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拓展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节重点课文。
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天体运动的知识,对于宇宙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2.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深度和广度。
2.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天体?2.呈现(10分钟)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解答和总结,使学生对宇宙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我们还可以如何探索宇宙?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探索宇宙成果的短文。
8.板书(5分钟)宇宙的基本知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本节课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探索宇宙苏教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探索宇宙苏教版探索宇宙——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宇宙,了解宇宙的组成部分,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
2.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神秘,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体验)向学生展示一张有关宇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引导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
让学生了解宇宙包括太阳、行星、恒星、星系等,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3. 地球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微小的存在,地球提供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的保护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4. 观察和实践组织学生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水准仪,借助水准仪,学生可以观察地球是平的,并了解地球的形状。
5. 学习交流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和讨论,交流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6. 拓展练习通过拓展练习提高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宇宙中的最大行星是什么?b) 除了地球,宇宙中还有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吗?c) 宇宙中最亮的恒星是什么?d) 为什么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e) 你认为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你对宇宙的认识有了哪些改变?b) 你觉得宇宙是什么样子的?c) 你对地球的位置和作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d) 你对地球的保护有什么新的认识?8. 家庭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并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
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
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
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
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
(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
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
(2)射电望远镜。
(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
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3.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根据学生的回答调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录像)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
(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
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4.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
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