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5年电大【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问题】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1、王某构成爆炸罪。
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实施爆炸,造成1死亡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2、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此前实施的故意伤害罪,因情节轻微,又有自首情节,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第二题:【案情】谢某,男,26岁,××市公交公司121路车队司机。
【问题】对于谢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答案1:对于谢某的行为应该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危险犯.这里有故意伤害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两种罪名的想象竞合,区别这两者之间的主要点是区别两种罪名的客体方面,故意伤害罪的的客体是固定的人,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指不特定的人群或者公\私财务.在此案中对于人群的数量和人员的出现是不确定的,因此应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处理原则应该是按一罪处罚,这个属于事实上的一罪,本案的情节和谢某的主观方面处罚,依据受伤群体的程度和国家受损害的程度,对谢某的行为进行处罚!在此案中也许有人会认为有过失的行为,另外要说明的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存在过失的情形.因为本罪要求作案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答案2:1、谢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谢某为抢道,实施了超车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以致12人被撞倒乱倒受伤,并与120路车发生碰撞,造成9人受伤。
2、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作业二: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胡某,女,33岁,无业。
2022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2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作业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在正式行文之前必须的重要的构思过程,它包括主题提炼、文体确定、材料选择、谋篇布局、选择表达技巧、思考读者意识、形成写作提纲这一系列过程。
2、文脉文脉就是我们常说的"脉络",指文章中为表现主题、组织材料而形成的统摄首尾、贯穿始终的思想内容和条理。
它与"线索"是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要素。
3、表达方式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确定的文章表情达意的技巧,表达方式主要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4、读者意识5、结构提纲6、语境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的特定环境。
分为语言的语境和非语言的语境两大类别。
二、简答题1、写作的前提和基础(3)、进入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2、确立主题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原则:(1)、要满足社会的客观要求。
(2)、要顾及读者的接受效果。
要求:(1)、深刻、新颖。
(2)、鲜明、集中。
3、主题提炼的方法沿着正确的途径,调动各种思维方式,对材料深入发掘,从而便能够形成一个明确或相对明确的观点、情思或感受。
4、材料选择的原则和要求原则:(1)、有力地表现主题。
(2)、使总体构思更加明确化。
要求:(1)、真实、确凿。
(2)、充实、典型。
(3)、新颖、生动。
5、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规范、准确、鲜明、简洁、质朴、生动6、文脉的内涵文脉就是我们常说的"脉络",指文章中为表现主题、组织材料而形成的统摄首尾、贯穿始终的思想内容和条理。
它与"线索"是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要素。
脉络和线索都是比喻说法。
线索与脉络是表与里的关系,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深层的脉络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即发展变化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可见的;表层的线索则允许非逻辑化的设置、安排,而且是具形化的、可见的。
三、论述题1、如何处理材料材料的处理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时候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
阅读与写作形考答案

01任务一、论述题共3 道试题,共45 分.1.如何处理材料答:材料的处理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时所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剪裁指对材料的取舍、详略处理,取舍在上面“材料选择”中说过了,这里只谈详略处理;一般来说,剪裁的原则是:对表现主题起主要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新的、人所不知者要详,旧的、人所共知者要略;突出强调的要详,含畜委婉的要略;组合是根据所选材料的相互关系,将它们合理地配合、组织起来, 以增强文章整体效果的手段;组合的规律为:材料要互相支持,而不互相排斥;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凑;2. 表达有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巧的答:表达有五种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在写作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组合搭配;1.直叙和曲叙;这是一组对立的叙述技巧;直叙就是直截了当的叙述方法,文章的写作目的、作者的立场观念、人物的思想性格乃至事件的内在意义等,都十分明显地袒露于个体的叙述之中;曲叙和直叙不一样;曲叙就是委婉曲折的叙述方法;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立意等非常含蓄内在;作者只是叙述一种事实,至于如何理解,就是读者的事了;这种技巧使文章更耐琢磨、更有韵味;2.实写与虚写;它们也是一组对立的叙述技巧;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下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虚写则是间接渲染,侧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窨,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实写和虚写常常组合使, 相互补充,效果更佳,人们称之为“虚实相间”;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基本表达手法在不同文体中虽各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文章中,这五者却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的;3.谈谈文章修改的意义;答: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质量;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第三、修改也是向读者负责; 文章是写给读者扞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 好的作者应用拿给读者最上乘的成品,而决不把残次品、不成熟的作品拿给读者看;二、作品题:共1 道试题,共55 分;阅读凝视崇高一文,根据读后感的要求,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认识或感受文章;要求: 1.主题明确,有自己要表达的基本思想观点;2.思路清晰,全文要浑然一体;3.材料充实,要力争真实经历的事情,而不拾人牙慧;4.表达清楚,语言流畅; 5.议论要要素齐备;读凝视崇高有感凝视崇高开头写道: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微之中, 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但苍老的头颅永远不会被淹没,因为它有思想;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文学命运;面对金钱,面对卑微,文学家们包括一切舞文弄墨的人该思想些什么呢中国人爱追赶潮流;一听说喇叭裤正流行,明儿一街的喇叭裤;一听说染金发时髦,明儿大街上全是金发俊男美女; 若再加上一旁有人鼓噪,就更加趋之若骛了;那些鼓噪者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呢若他们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适时地泼以冷水,那就不会把真理逼近谬误了;我们的文学里有太多的卑微了;这该也是一种鼓噪吧;这些所谓的作家们,“写媚俗的文字,趋炎的文字,将大众欣赏的口味再向负面拉扯”.......作家毕淑敏的话不就是对那些借口“着书只为稻粱谋”的“作家”们的真实写照吗在那些人的内心深处, 有“崇高”的位置吗生花妙笔把卑微刻划得淋漓尽致,不能说这些刻划没有正面的意义,不能说他们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需要;但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文学者,是否能多倡导社会的主流呢是否能端出一盆温暖而清洁的水为人们荡涤自身的污垢呢是否能给读者们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呢毕竟人是需要阳光来照亮前进的道路;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平常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崇高的举动;是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朝九晚五中度过了春秋冬夏,都是在柴米油盐中早生了华发,似乎一生都与崇高无缘;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做一个崇高的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崇高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崇高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为什么有的人没有一颗崇高之心是因为他在心中颠倒了崇高与卑微的位置:他们在权贵之下感到卑微,在弱者面前却深感“崇高”;那么,是不是崇高的人就不应该有卑微的心理不是的;当一个人在高山大川之间感到了自己的卑微,在滚滚东逝的江水面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恰恰说明他是一个懂得什么是崇高的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崇高的人;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不敢说已经做到了崇高,至少我们可以凝视崇高,可以选择平凡——崇高的侧面是平凡;04任务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1.写作实操,涵盖教材7 个单元; 根据所学单元内容,自选一种体裁练习写作一短文;写作示范——记叙文:家乡的柑橘我的家乡 XX 县 XX 乡,盛产柑橘,远近闻名;漫山遍野栽满了柑橘树; 家乡的柑橘树从春到秋都是美丽、诱人的;春天,柑橘树长满雪白的小花,像天空中飘落焉的雪花那样美丽; 早晨我漫步在果园里,只觉得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滋润心肺,舒服极了;夜里一阵风雨声,洒下白花遍地银;橘花谢了,逐渐长成豆子般大小的橘果;橘果橘叶都是绿油油的,若不留意,分辨不出哪是橘叶,哪是橘果;夏天,橘果在微风中向过往行人点头致意;由于果农精心料理, 橘果越长越大,由绿变黄,黄得发亮,如盏盏惹人喜爱的小灯笼;秋天,柑橘成熟了,村子里的人们忙着去果园采柑橘;我也跟着爹爹妈妈到果园;人们看着又大又黄的柑橘,满意地笑了;我爬到树上,小心翼翼地剪着带果的橘枝;不一会儿,人们挑着一筐筐橙黄的柑橘,带着喜悦,踏着欢快的步子,走出果园,让果香飘到四面八方; 我喜爱家乡的果园,更爱我的故乡;02任务1、我谈人物传记的写作首先,传记的写作,要忠实历史,实事求是,再现传主的精神风貌;写作传记不可有任何杜撰和写作者作者的主观臆断,要严格尊重历史,认真再现历史,给读者一个真实的传主;其次,要掌握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概括人们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几种:以时间为序、以空间为序或时空转换;另外,语言表达不流于直白,要有文学色彩;最后,文章要篇幅自由,重点突出,展示人物的丰厚内涵;要求我们要抓住传主的人生重要之点,一斑而窥全豹,一目而尽显精神,少则数千字,多则数万言,同样可以再现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风貌;2、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相同点:在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时,都要求真实、典型和具有实效性;不同点:第一、在篇幅上,消息一般都是简要地报道事实,篇幅较短,情节难以展开;通讯可以而且要求对内容作详细、深入的报道,篇幅较长;第二,在表达方式上,消息多侧重于叙述和描写,不做议论和抒情;通讯则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可以自由灵活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灵活多变,生动自由;第三,在人称称谓上,消息一般只用第三人称,以显示其客观真实,作者隐身其后;通讯则可以自由灵活地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的口吻表述,显得既真实又亲切;第四,在语言上,消息比较朴素简洁,而通讯则比较生动形象;第五,在时效上,消息较快,通讯相对较慢一些;05任务1. 各小组自行确定所阅读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有组织地参观、阅读或观看一部电影或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讨论后撰写鉴赏文章1篇1000 字左右看李小龙传奇有感最近看了李小龙传奇,深受其精神影响,他的爱国精神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向这位伟人学习的需要;想看看大家对李小龙传奇有什么深刻体会已经在网络上看完一遍李小龙传奇,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观看有关李小龙的影视,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不愧为“2008 最受人们欢迎的电视剧”,这是一部结合励志、爱国、人生哲理为主旋律的经典电视剧,全景再现了“李小龙短暂而又辉煌夺目的32 个年华”这部电视剧秉承了央视制作严谨和震撼大气的风格,李小龙的一生就是一部百转千回、荡气回肠的传奇,他让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世界上有了声音和荣耀,让中国功夫再次激荡澎湃起来,他的敢做敢为和心中有国、国在心中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甚至世界所有人学习;最后回想中国在李小龙之后为什么没有美国做得好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李小龙生前却是一个以宣传中国为己任的世界级中国明星,我们却近乎要把这个民族英雄忘记;感觉<李小龙传奇>拍的挺平实的,也许导演就是想拍出很平实的李小龙,毕竟大家以前都看的是神坛上的李小龙,其中很多时候会情不自禁的感动和流点小泪,这次前六集至少我觉得拍的很具有生活感,觉得李小龙也是从很普通的中学生蜕变到后来的武学大师,看完后又难免会扼腕叹息,真是天妒英才;这是让我们这些小辈们或者说升斗小民更近一步了解这个传奇人物—一代武打哲学宗师李小龙的最好电视剧,通过这部片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对中国以及中国武术在世界风行的贡献,也不会忘记他做人坚持的信念和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我想这部电视剧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宗旨和“黄飞鸿”差不多,就是:只要是你认为是值得的都不要轻易放弃,并马上付诸与实践;无论你身在何时何地都要警告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而且做人要有自信做事更要脚踏实地,有梦想就有希望、就有未来,这就是伟大李小龙用短暂一生践行和告诫我们的人生哲理 ;06任务讨论题目1.谈谈你对学习本门课程的认识;2.你对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3.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4.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5.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要求1.从上述5个问题中选择其中2—3个题目发言;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自行参与讨论即可,但要围绕所给题目;03任务一、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1. 举例说明议论文的结构方式;答: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方式有总提分论式、分论总提式、并列式、对比式和递进式几种,它们有时相互交叉,产生出灵活多样的结构形态; 1、总提分论式,也称“总——分——总”式;这样的结构方式是先总承题,继而分述,最后总括论点;2、分论总提式,也称“中心插入”式;这种结构方式就是中心论点为贯串全文的主线,其他部分都要紧紧地围绕主线,扣信中心,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3、递进式,也称“层层深入”式;这种结构,可使文章随着对中心论点的逐层深入论述开始一层深似一层,逐层挖掘,显示出动人心魄的力度; 此外还有并列式、对比式等多种方式;2.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教案的编写;答: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设计、编写的具体又可实际操作的教学进程方案; 它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科学性、系统性、独有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教案编写的要求:1、把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会给整个学科的教学安排造成混乱,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将无法实现; 2、既要熟悉原教材,又要了解授课对象;3、凸现基本理论和主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个好的教案,总是会使人感到重点难点明确突出,轻重缓急安排适当;4、运用多种现代化媒体辅助讲授和巩固知识;5、语言表达力求既准确生动,又通俗显明;6、要及时更新教案;教案的更新过程,也是“温故知新”的过程;教案的不断更新,对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尽快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科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70 分;1. 你是怎么理解下面这段话的请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自拟标题,联系教育实际,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西班牙巴莱拉在佩比塔希梅尼斯中曾经写道:“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与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到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除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的事以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我认为,应当认识恶;”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不明事理的人懂得事理,让那些没有文化的人拥有文化,让那些缺乏教育的人接受教育;而实现这个愿望,我们不得不谈到教育的模式或者说教育的方式方法了;西班牙人巴莱拉说:“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和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到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出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之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我认为,应当认识恶;”巴莱拉这个观点其实很平常的道出了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设想一下,你在课堂上如果对未成年人大讲特讲性爱抑或强暴之类的话题,孩子能接受吗你对那些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大讲特讲深奥的哲学抑或大讲特讲高深莫测的尖端科学,这些人能接受吗我想这就是巴莱拉所谓的“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吧;由此我想,巴莱拉无非要告诉那些从事教育的人们,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接受教育的人还不能真正接受那些具有刺激意味和深奥难懂的道理时,你最好避而不谈,尽量教给他们一些浅显的知识, 让他们逐渐的积累之;天长日久,零碎的知识积累得多了,被教育者自身就具备了识别能力,这时候,你再把那些“避开未被认识的恶”教给他们,已经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并且有一定分辨能力的人对此就不感觉遥远和深奥了,他们也就乐意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了;这恐怕就是巴莱拉所谓的“认识恶”了; 教育是个繁复而又持久性的过程;如果从事教育的人不能把握教育的这种规律,就会走上形而上学的歪路,受教育者也就不会合情合理的接受教育了;反之,如果从事教育的人们严格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从事教学,受教育者就会在健康正确的引导下成长起来了;从某种意义上看,巴莱拉传承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很注重“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的;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感觉老先生的见地太深刻了,尽管我们现在一味的大谈特谈西方教育理念,大书特书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你如果真正的钻研了中华古代成功的教育理念,你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先祖们在教育方面总结出来的许多方式方法至今还是行之有效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事教育的人如何评判和应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了; 我想,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教学空头理论,而是在于他如何把握教育对象,如何真正的把需要知识的人循循善诱的教导好并使他们成才;一言以蔽之,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甚至将来的,作为一个教育者,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分教育对象,一定要根据学情教育学生,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青红皂白不分一刀切;07任务和08任务个人总结需要自行完成。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阅读与写作(2) 试题一、论述题1.科学小品的基本文体特征有哪些?写作科学小品时需要重点注意什么?2.什么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从一篇议论文人手,指出为什么议论的“三要素”缺一不可?3.什么是叙述中的插叙和补叙?谈谈二者的区别。
二、写作题(任选一题.70分)1.请围绕“人与社会”的话题,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实际表达你的感受、见解和思考。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自拟标题,字数在800字左右。
2.你是怎么理解下面这段话的?请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主题,自拟标题,联系教育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
西班牙巴莱拉在《佩比塔·希梅尼斯》中曾经写道:“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与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到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除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的事以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
我认为,试卷代号:208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阅读与写作(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1年7月一、论述题(必选第一题.15分;后两题中任选一题,每题15分。
共30分)1.科学小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a.短小性。
它讲的道理小,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产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
b.知识性。
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
c.文学性。
它要以优美颐面、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
d.思想性。
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
科学小品的写作,首先要求作者具有较深厚的生活功底,以及科学和文学修养。
其次,要注意联系现实,运用科学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宣传、支持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展示科学的新趋势,提高读者的知识水准。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阅读与写作(2)》题库及答案一一、论述题(必选第一题,15分;后两题中任选一题,每题15分。
共30分)1.什么是读者意识?为什么读者意识对文章构思能够起到制约和影响的作用?2.为什么说议论类文体“三要素”缺一不可?3.举例说明调查报告与总结的异同点。
二、写作题(任选一题.70分)1.请围绕“人与环境”的话题,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见解和思考。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自拟标题,字数在800字左右。
2.请以《2008-悲欢交融的岁月》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字数在800左右为宜。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论述题(必选第一题.15分;后两题中任选一题,每题15分。
共30分)1.读者意识(包括他们的阅读兴趣、审美取向等),对作者的文章构思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这是因为一部作品无法越过读者而独立存在,它的艺术价值由作品及读者的审美接受合璧而成。
如果文章构思不考虑读者对象,就会由于不合读者的心理需求而欣赏者寥寥无几,从而危及文章作品的自身存在,并消解其艺术价值,从而出现所谓文章“对牛弹琴”的现象,曲高和寡,只能藏之深山,敝帚自珍了。
2.议论类文体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要素不全,议论往往就无法顺利进行。
“论点”,是文章中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简单地说,就是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论点要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一篇议论类文章的成功与否,论点是最根本的因素,它是议论类文章的“灵魂”和思想所在。
“论据”,是使论点成立的理由和根据。
国开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一参考答案

2.
答: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质量。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第三、修改也是向读者负责。文章是写给读者捍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用拿给读者最上乘的成品,而决不把残次品、不成熟的作品拿给读者看。
人心世道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在一个充满阴霾的早上发现金钱是那么可爱。中国人喜欢矫枉过正,因为我们的人口多,大家同时发现了一个真理,同心协力人多力量大的结果就是把它逼近谬误。一位研究历史的长者对我说,这一次金钱大潮对知识分子信仰冲击的力度,甚于以往历次政治运动。那时是别人看不起你,这一回是叫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于是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
人们不谈信仰,不谈友谊,不谈爱情,不谈永远。人欲横流,物欲横流被视为正常,大马路上出现了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人们可以理解小偷,却要把救人者当作异端……
文学家们(请原谅我把一切舞文弄墨的人都归入其内)便有了自己的选择。
于是我们的文学里有了那么多的卑微。文学家们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浅吟低唱他领略卑微。卑微像一盆温暖而浑浊的水,每个人都快活地在里面打了一个滚儿。我们在水中荡涤了自身的污垢,然后披着更多的灰尘回到太阳底下。这种阅读使我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原来世界已一片混饨,我们不必批判自身的瘰疬,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
我常常在作品里写到死亡。这不单是因为我做过多年的医生,面对死亡简直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崇高这块燧石在死亡之锤的击打下,易于迸溅灿烂的火花。死亡使一切结束,它不允许反悔。无论选择是正确还是谬误,死亡都强化了它的力量。尤其是死亡之前,大好大恶,大美大善,大彻大悟,大悲大喜,都有极淋漓的宣,成为人生最后的定格。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说人临死前,爱说真话,死亡是对人的大考验。是死到临头还不说真话,那这人也极有性格,挖掘他的心理,也是文学难得的材料。
秋阅读与写作基础二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秋《阅读与写作基础》( 二) 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第三单元一单选题1—5 BDCDD 6—10 CCBAC 11—15 BADDA 16—20 CCCBD二.多选题。
1.ABC2.3.CD4.CD 5 ABCD1.噫! 以兹丘之胜, 致之沣、镐、雩、杜,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 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贾四百, 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 是其果有遭乎! 书于石, 因此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 1) 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 每词2分, 共10分)贵: 贵族日: 每天陋: 看不起贾: 价以: 用来( 2)翻译划线句子( 5分)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 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 3) 作者最后何以要”贺”小丘? ( 5分)小丘遭遇与己类似, 贺小丘小遇是反衬自己的不遇的冷落伤怀, 这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借山水清韵抚平内心的创伤。
2.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1) 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 每词1分, 共5分)自: 从; 卒 : 终于; 藏: 宝藏 ; 适: 享受; 既: 已经。
2)翻译划线句子( 5分)水象这样不断流去, 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 月亮时圆缺, 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3) 苏子的这段话表现了她怎样的人生哲学? ( 5分)经过回答客人的方式使她从水的流逝、月的盈虚中领悟到物的变与不变。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虚盈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阅读与写作2形考答案

形考一1.相同点:在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时,都要求真实、典型和具有实效性。
不同点:第一、在篇幅上,消息一般都是简要地报道事实,篇幅较短,情节难以展开;通讯可以而且要求对内容作详细、深入的报道,篇幅较长。
第二,在表达方式上,消息多侧重于叙述和描写,不做议论和抒情;通讯则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可以自由灵活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灵活多变,生动自由。
第三,在人称称谓上,消息一般只用第三人称,以显示其客观真实,作者隐身其后;通讯则可以自由灵活地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的口吻表述,显得既真实又亲切。
第四,在语言上,消息比较朴素简洁,而通讯则比较生动形象。
第五,在时效上,消息较快,通讯相对较慢一些。
2.答: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质量。
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修改也是向读者负责。
文章是写给读者捍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用拿给读者最上乘的成品,而决不把残次品、不成熟的作品拿给读者看。
3,读《凝视崇高》有感《凝视崇高》开头写道: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微之中,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
但苍老的头颅永远不会被淹没,因为它有思想。
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文学命运。
面对金钱,面对卑微,文学家们包括一切舞文弄墨的人该思想些什么呢?中国人爱追赶潮流。
一听说喇叭裤正流行,明儿一街的喇叭裤;一听说染金发时髦,明儿大街上全是金发俊男美女。
若再加上一旁有人鼓噪,就更加趋之若骛了。
那些鼓噪者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呢?若他们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适时地泼以冷水,那就不会把真理逼近谬误了。
我们的文学里有太多的卑微了。
这该也是一种鼓噪吧。
这些所谓的作家们,“写媚俗的文字,趋炎的文字,将大众欣赏的口味再向负面拉扯”.......作家毕淑敏的话不就是对那些借口“著书只为稻粱谋”的“作家”们的真实写照吗?在那些人的内心深处,有“崇高”的位置吗?生花妙笔把卑微刻划得淋漓尽致,不能说这些刻划没有正面的意义,不能说他们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需要。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阅读与写作(2) 试题 2011年1月一、论述题(必选第1题,后两题中任选一题,每题20分。
共40分)1.写作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的思维?答:写作实践中,文本艺术构思的诸多方面,如主题核心的确立、结构线索的安排、材料的检索和剪裁、艺术手法的选择和采用、语言色彩的浓淡、文面审美的处理等等,都充满着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2.从一篇议论文的分析人手,指出为什么议论的“三要素”缺一不可?答:议论类文体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要素不全,议论往往就无法顺利进行(5分)。
议论类文章是否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就要看它在“议论三要素”的表现上。
所谓“议论三要素”,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和谐统-(5分)。
“论点”,是文章中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简单地说,就是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论点要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一篇议论类文章的成功与否,论点是最根本的因素,它是议论类文章的“灵魂”和思想所在。
“论据”,是使论点成立的理由和根据(5分)。
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在议论类文章中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3.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作文指导的原则。
答: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整个写作行为的唯一执行者和完成者。
从写作动机,到构思文章框架,再到动笔起草,直到最后定稿完成,都是由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完成。
教师的作用只是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的创造性。
应该让学生没有任何束缚,完全自由发挥。
激发兴趣,诱发潜力。
作文指导时尽可能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良好状态。
激励斗志和激发兴趣是教师写作前引导的最基本目的,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真正得到训练,也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来。
宽松命题,指导审题。
好的命题应该宽松,要撤除一切樊蓠。
命题的宽松是建立在整个写作环境宽松的基础上的。
2015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5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作业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在正式行文之前必须的重要的构思过程,它包括主题提炼、文体确定、材料选择、谋篇布局、选择表达技巧、思考读者意识、形成写作提纲这一系列过程。
2、文脉文脉就是我们常说的"脉络",指文章中为表现主题、组织材料而形成的统摄首尾、贯穿始终的思想内容和条理。
它与"线索"是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要素。
3、表达方式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确定的文章表情达意的技巧,表达方式主要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4、读者意识是指由于写作目的和诉诸对象的不同,而要求作者在写作之前对读者群体的研究意识。
一般包括对读者自然情况的划分和对读者心理角度的划分。
5、结构提纲是指作者运用相应的语言文字,将酝酿、构想所形成的文章意思系统以纲要的形式固定下来。
6、语境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的特定环境。
分为语言的语境和非语言的语境两大类别。
二、简答题1、写作的前提和基础(1)、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料(2)、考虑作者生活的积累和思想的修养(3)、进入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2、确立主题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原则:(1)、要满足社会的客观要求。
(2)、要顾及读者的接受效果。
要求:(1)、深刻、新颖。
(2)、鲜明、集中。
3、主题提炼的方法沿着正确的途径,调动各种思维方式,对材料深入发掘,从而便能够形成一个明确或相对明确的观点、情思或感受。
4、材料选择的原则和要求原则:(1)、有力地表现主题。
(2)、使总体构思更加明确化。
要求:(1)、真实、确凿。
(2)、充实、典型。
(3)、新颖、生动。
5、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规范、准确、鲜明、简洁、质朴、生动6、文脉的内涵文脉就是我们常说的"脉络",指文章中为表现主题、组织材料而形成的统摄首尾、贯穿始终的思想内容和条理。
它与"线索"是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要素。
2015年最新(超全)电大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央电大特级教师提供分享2015年最新(超全)中央电大特级教师提供分享2015年最新(超全)2015年电大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justice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作业1一、结合教材,从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等四个方面阐述实用型文章的特征。
P2答:实用型文章的特征就分别体现在以下这四个方面:(一)主旨单一、集中、明确主旨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
单一,是说一篇文章中只能有一个中心,只能围绕着一个主题把问题说清楚,而不能把关系不大甚至不相关的问题写到一篇文章中去,使写出的文章多中心、多主题,集中,是说一篇应用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而这个中心应是全文的统帅,应对文章内容有制约作用,全文要不枝不蔓,紧扣这个中心。
明确,是说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的意图和主张是什么,要使读者一看便知,而不必费心揣摩,文艺作品所讲究的曲折与含蓄,恰恰为实用型文章所排斥。
(二)材料多样,真实有力,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真实是实用型文章的生命,而材料的真实又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首要条件,有力是实用型文章的材料所应具备的另一个特点。
(三)结构合理、谨严固定,简单地说,结构是文章的内部构造,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主旨表达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材料,实用型文章应该是一种逻辑构成,而逻辑构成则要讲求谨严性,而不能流于松散无序,文章首尾圆合,衔接紧密,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则是文章结构谨严最起码的条件,也是对应用文结构最基本的要求。
固定是实用型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遵照固定的模式写作,材能把文章写的规范,也才能使写出的文章便于阅读,易于发挥实际效用。
(四)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
语言准确是对所有文章的要求,语言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任何文章的语言,都应当具有简明性,所谓的语言简明性。
所谓的语言就是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明白白地传递给读者,平易即平实自然,晓畅易懂,语言的平易首先表现在用语的直白上,另一层意思是用语朴实,应用文特别是用于工作的应用文大都应当带有一种庄重的风格,而语言的庄重正是形成文章的庄重风格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 》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考试说明: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本课程考核实施 “双及格” 要求,即终结性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须同时及格,课程的考核成绩方为及格。
形考任务一试题l一、论述题(任选1题,共40分)1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2.谈谈文章修改的意义。
答:1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
不同点:(1)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人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2)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
2.修改是为了更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
其次,从文章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来看,修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是社会交流的一种传媒,是写给别人看的,修改文章是作者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的表现。
修改是使文章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只有认真修改、精心修改,才能使文章完成并获得成功。
否则,将会“为山九初,功亏一簧"。
修改的过程是反复加工、反复提炼的过程。
只有通过反复修改,才能把曲折、复杂的客观事物反映得准确、恰当。
修改可以改正错误的、不当的字、词、句、段,达到去粗存精、改错为正、弃坏留好的目的。
试题2二、阅读《凝视崇高》一文,根据读后感的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认识或感受文章。
60分)凝视崇高文学浮动千金钱与卑微之中,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
这是一个崇尚“轻”的时代,从太太的体重到人生的信仰,从历史的评说到音乐的节奏,以“轻”为美已成为风范。
究其原因,我们的共和国虽说年轻,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作业答案2010

阅读与写作(2)1、如何处理材料材料的处理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时候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
剪裁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表现主题起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
(2)、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
(3)、新的、人所不知的要详,旧的、人所共知的要略。
(4)、突出强调的要详,含蓄委婉的要略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律:(1)、材料要相互支持,而不排斥。
(2)、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凑。
2、表达技巧有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首先,表达技巧的运用不是固定的,在写作实践中是可以灵活运用和组合搭配使用的。
例如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直叙和曲叙、实写和虚写。
叙述变化还可以有一些特殊技法,如截取法、开合法、通感、定格、特写、叹咏、回荡的技法。
其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手法在不同文章中虽然各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文章中,这五者却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的。
比如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抒情,若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另外,有些文章中更是组合运用多种技巧,如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叙述,从而使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3、谈谈修改的意义?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修改也是对读者负责。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该拿给读者最上乘的作品,而决不是残次品或不成熟的作品。
1、我谈人物传记的写作。
首先,传记的写作,要忠实历史,实事求是,再现传主的精神风貌。
写作传记不可有任何杜撰和写作者作者的主观臆断,要严格尊重历史,认真再现历史,给读者一个真实的传主。
2021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一部到第五部

2021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一部到第五部2021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一部到第五部【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一部到第五部写作编-作业1 一、论述题 1、如何处理材料材料的处理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时候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
剪裁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表现主题起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
(2)、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
(3)、新的、人所不知的要详,旧的、人所共知的要略。
(4)、突出强调的要详,含蓄委婉的要略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律:(1)、材料要相互支持,而不排斥。
(2)、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凑。
2、表达技巧有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首先,表达技巧的运用不是固定的,在写作实践中是可以灵活运用和组合搭配使用的。
例如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直叙和曲叙、实写和虚写。
叙述变化还可以有一些特殊技法,如截取法、开合法、通感、定格、特写、叹咏、回荡的技法。
其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手法在不同文章中虽然各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文章中,这五者却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的。
比如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抒情,若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另外,有些文章中更是组合运用多种技巧,如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叙述,从而使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3、谈谈修改的意义?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修改也是对读者负责。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该拿给读者最上乘的作品,而决不是残次品或不成熟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作业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在正式行文之前必须的重要的构思过程,它包括主题提炼、文体确定、材料选择、谋篇布局、选择表达技巧、思考读者意识、形成写作提纲这一系列过程。
2、文脉文脉就是我们常说的"脉络",指文章中为表现主题、组织材料而形成的统摄首尾、贯穿始终的思想内容和条理。
它与"线索"是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要素。
3、表达方式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确定的文章表情达意的技巧,表达方式主要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4、读者意识是指由于写作目的和诉诸对象的不同,而要求作者在写作之前对读者群体的研究意识。
一般包括对读者自然情况的划分和对读者心理角度的划分。
5、结构提纲是指作者运用相应的语言文字,将酝酿、构想所形成的文章意思系统以纲要的形式固定下来。
6、语境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的特定环境。
分为语言的语境和非语言的语境两大类别。
二、简答题1、写作的前提和基础(1)、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料(2)、考虑作者生活的积累和思想的修养(3)、进入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2、确立主题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原则:(1)、要满足社会的客观要求。
(2)、要顾及读者的接受效果。
要求:(1)、深刻、新颖。
(2)、鲜明、集中。
3、主题提炼的方法沿着正确的途径,调动各种思维方式,对材料深入发掘,从而便能够形成一个明确或相对明确的观点、情思或感受。
4、材料选择的原则和要求原则:(1)、有力地表现主题。
(2)、使总体构思更加明确化。
要求:(1)、真实、确凿。
(2)、充实、典型。
(3)、新颖、生动。
5、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规范、准确、鲜明、简洁、质朴、生动6、文脉的内涵文脉就是我们常说的"脉络",指文章中为表现主题、组织材料而形成的统摄首尾、贯穿始终的思想内容和条理。
它与"线索"是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要素。
脉络和线索都是比喻说法。
线索与脉络是表与里的关系,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深层的脉络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即发展变化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可见的;表层的线索则允许非逻辑化的设置、安排,而且是具形化的、可见的。
三、论述题1、如何处理材料材料的处理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时候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
剪裁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表现主题起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
(2)、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
(3)、新的、人所不知的要详,旧的、人所共知的要略。
(4)、突出强调的要详,含蓄委婉的要略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律:(1)、材料要相互支持,而不排斥。
(2)、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凑。
2、怎样谋篇布局?谋篇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服从表现的主题(3)、参照各种结构类型(4)、考虑文章的篇幅谋篇布局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完整完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文章各个局部要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构成整体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局部在文章中要占有适当的地位。
(2)、连贯结构完整要靠连贯实现,若局部各自为政,不能一以贯之,就谈不上完整,而连贯就是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的贯通,在语言形式上紧密衔接。
(3)、严密严密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各部分之间有内在因果关系;各部分要相互扶持,不得自相矛盾;严密更主要的是指结构具有内在凝聚力。
(4)、灵活在结构文章时虽然有些原则必须遵守,有些要求必须满足,但是不能把它们当作教条、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来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3、表达技巧有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首先,表达技巧的运用不是固定的,在写作实践中是可以灵活运用和组合搭配使用的。
例如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直叙和曲叙、实写和虚写。
叙述变化还可以有一些特殊技法,如截取法、开合法、通感、定格、特写、叹咏、回荡的技法。
其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手法在不同文章中虽然各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文章中,这五者却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的。
比如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抒情,若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另外,有些文章中更是组合运用多种技巧,如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叙述,从而使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4、谈谈修改的意义?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修改也是对读者负责。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该拿给读者最上乘的作品,而决不是残次品或不成熟的作品。
四、阅读分析1、概括文章的写作特色文章题为"风景谈",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人们的活动。
因此作者落笔于绘景,着眼于写人,以景物突出主宰"风景"的人,构思巧妙,立意深刻。
六幅画面,各有其特定含义,且不散乱。
作者以"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根红线将六幅画面串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种选用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即能便文章在结构上舒展自如,又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形散而神聚。
运用对照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题更加鲜明。
语言准确、精炼、生动,能抓住景物的声音、色彩和形态进行描绘。
2、沙漠风光〔〕沙漠驼铃〔 A 〕石洞雨景〔D 〕促膝读书〔〕高原归耕〔B 〕月夜晚归〔〕桃林小憩〔E 〕桃园即景〔〕生产归来〔〕延河夕照〔 C 〕黎明剪影〔〕北国晨号〔 F 〕3、下边的话都是议论性的,在课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感人肺腑的作用;将它们联在一起理解,全文的"神"就能跃然纸上。
请在课文中的这些语句下边画上横线,并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人的活动"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完全改观"在课文中是怎样表现的?〕答:"人的活动"在课文里指的是驼队的出现。
先抑后扬,先极力写沙漠的单调、平板,后着意写驼队出现后的壮观,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来表现"完全改观"。
(2)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崇高精神"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答:从高原月夜归耕、粗朴短歌为伴,以劳动创造为乐的军民身上,从延河之滨夕阳之下,生产欢歌笑语,充满生命力的一群文艺工作者身上看出来。
(3)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这一句和上边一句表述的意思不同在哪里?课文所用的材料是怎样跟它呼应的?〕答:这一句写出了人类精神活动对"自然"的能动作用,上一句写到人是"风景"的构成者。
运用对比手法,先写某些城市青年谈情说爱的平庸生活,接着写一对青年男女在雨中石洞促膝读书的"奇迹",以表现延安青年的高尚情操,与议论中"值得怀念"呼应。
这一对青年男女在"任何情况下,他们不......也不会......更不至于......",与议论中"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呼应。
他们的出现使"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顿时生色",与议论中"作为这里的主宰"相呼应。
五、写作题我的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说世界上有一位最善良,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我们的母亲,都说人世间有一种最美丽,最温和的声音,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呼唤,都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最无私、最勤劳的人,她,还是我们的母亲!我已不记得母亲在我还是个顽童时的模样,当她的形象深深刻入我的心灵时,她仿佛就已不再年轻。
我数着无情地悄悄爬上母亲额头的皱纹,我数着母亲被岁月染白的隐藏于黑发之中的银丝,我数着母亲手上因操劳而变得粗糙的纹路,我始终无言--这世上能用什么言语来表达我此时的情感呢!早晨,我背起书包去上学,母亲总要怜爱地看看我,她总要趁我走到门口时,又匆匆回到厨房拿来一份早点,劝我再多吃一点儿,哪怕我只咬上一口;她总要目送我出去,然后在门口叮嘱:"路上小心!"这样的早晨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度过的日子已有十多载!也许这在许多人看来仅仅是些稀松平常的小事,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平常的小事里,不正蕴含着一位母亲深厚的感情吗?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得了重病,医生告诉他需要用他母亲的心来治疗,年轻人不忍心。
母亲听说了,毅然剖开自己的心脏,让他拿着快去找医生治病。
年轻人捧着母亲的心奔向医院,却在崎岖的路上摔了一交,那跌落的心脏发出温柔关切的声音:"孩子,你摔疼了吗?"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让人惊叹于母亲的伟大。
一个人最先会说的往往是"妈妈"这个词,但是,母亲仅仅赋予了你生命吗?她仅仅抚育了你成长吗?她仅仅是你痛苦时可以与之倾诉、欢乐时可以与之分享的人吗?不!那位毅然剖心为儿子治病的母亲,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请再看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在一次大地震中,年轻的母亲把身体弯成一个弓形,顶住了塌下来的屋顶,而把她的幼子放在自己胸前。
当人们发现这母子二人时,这位伟大的母亲,早已停止了呼吸,而她的孩子却在她弓形的怀抱里维系着生命。
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的身体把她的孩子同那个可怕的世界隔开,在那种情况下仍不忘给孩子一个舒适的怀抱,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孩子的生命,而她的脸上却无半点儿遗憾。
这就是母亲!我想,倘若真有在天之灵,这位母亲得知孩子安然无恙时,一定会欣慰而幸福地笑出来。
她决不会抱怨,决不会后悔。
这就是母亲!让我们看看母亲眼角渐渐爬上的鱼尾皱纹,那是岁月的沧桑夺去了母亲的青春;让我们握着母亲那布满丝茧的手,那是母亲拉扯我们成长的一双手;望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那是为儿女成长操劳了一生的见证!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写作编/作业2一、名词解释1、叙述就是把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事件的发展演变历程表达出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