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意义和用处;了解分数(小数)的意
义和形式;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能力目标: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的发展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
实践,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
我国的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修造了2000余年.明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实际长度为5130千米(合一万零二百六十里),故称为万里长城.
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
(由长城的有关报道引入,宣传中国的大好河山及壮举,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
(二)提问复习
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
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
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
自然数的作用:
①计数如:修造2000余年,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
②测量如:实际长度是5130千米;
③标号和排序如:公元前7世纪.
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因为自然数在小学里已经非常熟悉,因此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
忆有关知识)
(三)做一做(多媒体显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请学生回答)
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
(1)、201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38所;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
(4)、信封上的邮政编码321407;
(5)、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5℃
(补充2小题,加强巩固自然数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
问题1:我们知道小学里先学自然数再学分数,但你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你能用自然数表示四人均分一个西瓜,每人可得多少西瓜吗?
(用分配等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问题2: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分数和小数中的哪一类数?为什么?
⑴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
⑵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用分数,什么时候用小数,关键是怎样方便简单)
问题3: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吗?怎样转化?如1
8= ;41
5
= ;
2
3
= .
指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分子当被除数,分母当除数,因此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
问题4:小学里学过的小数怎样转化为分数?如 1.68= ;
0.00062= .
问题5:小学里还学过一种数叫什么数?(百分数)它可以看成分母是多少的分数?
指出: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和百分数都可以看作分数.
(五)合作学习
请讨论下列问题:
1如图1-1(见书本P5)
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用分数呢?
(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请小组代表书写算式并计算,同学和教师一起批改)
注意:列式时,市内交通和检票时间选用40分还是50分,学生可能会混淆,可让学生通过联想情境,在保证不会误了上火车的情况下,小慧最迟什么时候从温州出发,那么杭州市内乘公交和检票时间应假设用最长时间.
2.夏令营结束后,小慧想买一张从北京直达温州的火车票,车次和票价如下
表.
小慧原打算买一张K101从硬卧下的车票,这样她还剩下160元.后来小慧想改买D365次列车的二等软座票,小慧的钱够吗?
(第二小题,涉及到得数量比较多,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是这节课的难点,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
指出:从上面两题可以看出,通过数的运算,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应用于实践.
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上面问题2可以用如下的算式求解:
418+160-586=578-586
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运算?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
(用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分数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数还需作进一步扩展的必要性)
(六)巩固提升
见书本P6课内练习1、2、3,其中第2题,让同桌两位同学先各自估计,然后一起测量,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七)谈一谈收获
请学生总结这一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谈一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八)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