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合集下载

24.2 《两圆的公切线》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doc

24.2 《两圆的公切线》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doc

两圆的公切线(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圆公切线在解决有关两圆相切的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辅助线规律,并能熟练应用.2、通过两圆公切线在证明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在证明两圆相切问题时,辅助线的引法规律,并能熟练应用于几何题证明中.教学难点:在证明中学生引出辅助线后,新旧知识结合得不好,难以打开证题思路.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切线在几何证明中的重要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圆公切线在证明中的作用.实际上两圆的公切线,对两圆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首先,对于每一个圆,公切线都会产生切线的性质.另外公切线和过切点的两圆的弦,会产生弦切角定理运用的前提,从而把两个圆中的圆周角建立相等关系,我们有下面的例子.二、新课讲解:例4 教材P.144如图7-110,⊙O1和⊙O2外切于点A,BC是⊙O1和⊙O2的公切线,B、C为切点.求证:AB⊥AC.分析:题目中已知⊙O1和⊙2外切于点A.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点,过点A我们引两圆的内公切线,产生了三种可能:①运用弦切角定理.②切线的性质定理.③切线长定理.在一道关于两圆相切的问题中,作出公切线后,还要针对已知条件,选择之,本例中已知两圆的外公切线BC,所以过点A的内公切线与之相交,必然产生切线长定理运用的前提,使问题得证.证明:过点A作⊙O1和⊙O2的内公切线交BC于点O.练习一,P.145中2如图7-111,⊙O1和⊙O2相切于点T,直线AB、CD经过点T,交⊙O1于点A、C,交⊙O2于点B、D,求证:AC∥BD.分析:欲证AC∥BD,须证∠A=∠B,图(1)中∠A和∠B是内错角,图(2)中∠A和∠B是同位角.而∠A和∠B从图形中的位置看是两个圆中的圆周角,必须存在第三个角,使∠A和∠B都与之相等,从而∠A和∠B相等.证明:过点T作两圆的内公切线TE.练习二,P.153中14 已知:⊙O和⊙O′外切于点A,经过点A作直线BC和DE,BC交⊙O于点B,交⊙O′于点C,DE交⊙O于点D,交⊙O′于E,∠BAD=40°,∠ABD=70°,求∠AEC的度数.分析:已知⊙O中的圆周角求⊙O′中的圆周角,而两圆外切,作内公切线即可.解:过点A作⊙O和⊙O′的内公切线AF.练习三,P.153中15.经过相内切的两圆的切点A作大圆的弦AD、AE,设AD、AE分别和小圆相交于B、C.求证:P.153中AB∶AC=AD∶AE.分析:证比例线段,一是三角形相似,二是平行线.由题设两圆相切,可作出切线,证平行线所成比例线段.证明:连结BC、DE.过点A作两圆的公切线AF.三、课堂小结:学习了两圆的公切线,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全班交流).1.由圆的轴对称性,两圆外(或内)公切线的交点(如果存在)在连心线上.2.公切线长的计算,都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故解题思路主要是构造直角三角形.3.常用的辅助线:(1)两圆在各种情况下常考虑添连心线;(2)两圆外切时,常添内公切线;(3)两圆内切时,常添外公切线;(4)计算公切线长时,常平移公切线,使它过其中一个圆的圆心.四、布置作业:1.教材P.154中B组2.。

两圆的公切线(3)PPT课件

两圆的公切线(3)PPT课件

在Rt△O1EO2中,易得∠O1O2E=30°,
故可推知∠O1=60° ∴可求得AB=3,
然后在Rt△BAC中,
利用AB=3,∠ABC=30°, 即可求出AC、BC, 从而可求得△ABC的周长。
2020年10月2日
8
解:
(1)连结O1B、O2C ∵BC为外公切线
BM
C
∴O1B⊥BC,O2C⊥BC,
2020年10月2日
11
例2 如图,两圆内切于点P,CD为小圆的直径,连结PC、PD 并延长 交大圆于E、F,大圆的弦切小圆于D,交EF
求证:(1)AG=GB;(2)AD·DB=CD·FG 。
E
分析:(1)要证AG=GB,
T
C
只要证明EF是⊙O2的直径,且EF⊥AB, P O1 O2
故只需证明EF∥CD即可,
(3)
1.通过解题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两圆内外公切线性质的认识。 2.掌握两圆公切线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学会在证题中适时 地添加两圆的内(或外)公切线。
2020年10月2日
1
1.复习与回顾:
通过前面两讲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两圆公切线的概念, 而且还掌握了它们的性质、画法以及切线长的计算方法。
(1)公切线的概念:
1 2
从而∠O1=60°
BM
E
C
O1 A O2 D P
∴AB=O1B=O1A=3
在△ABC中, ∠ABC=
1 2
∠O1=30°
∴∠60°∠ACBBA=C=12 9∠0°O1O2C=
1 2
(180°-60°)=
∴CB=
2 3
AB=
23 3
×3=2
3
AC=
1+ 3+2 3=3+3 3

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引言数学中,圆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形状,而公切线是指两个圆之间的切线。

研究两个圆的公切线对于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两个圆的公切线的性质,加深对圆形和切线的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切线的定义和性质。

2.探究两个圆的公切线的存在条件。

3.理解和应用两个圆的公切线的性质。

教学重点1.公切线的定义和性质。

2.两个圆的公切线的存在条件。

3.两个圆的公切线的性质。

教学内容1. 切线的定义和性质切线的定义在平面几何中,给定一个圆和其上的一个点,过这个点可以作出无数条切线。

切线是与圆仅有一个交点的直线。

切线的性质1.切线与半径的垂直关系: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

2.切线与圆弧的夹角:切线和过切点的切线与圆弧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2. 两个圆的公切线的存在条件外公切线当两个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心之间的距离时,两圆存在两条外公切线。

#### 内公切线当两个圆半径之差大于两圆心之间的距离时,两圆存在两条内公切线。

3. 两个圆的公切线的性质1.公切线与两个圆心的关系:两个圆的公切线与两个圆心的连线垂直。

2.公切线的切点:两个圆的公切线与两个圆的切点在一条直线上。

3.外公切线和内公切线的夹角:两个圆的外公切线和内公切线的夹角为直角。

教学步骤1.导入知识:回顾切线的定义和性质。

2.提出问题:给定两个圆,请确定它们的公切线是否存在。

3.探究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个圆的公切线的存在条件。

4.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并提出存在条件和性质。

5.拓展应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6.小结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和复习。

教学资源•教材:数学教材•演示工具:黑板和粉笔思考题1.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它们的圆心距离为d。

请推导出两个圆的外公切线的长度的表达式。

2.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它们的圆心距离为d。

请推导出两个圆的内公切线的长度的表达式。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22.2圆的切线教学设计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22.2圆的切线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3)通过阶段测试,了解学生对圆的切线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圆的切线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圆的几何性质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切线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精神,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3.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通过对圆的切线知识的探究,引导学生感悟几何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的切线判定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圆的切线方程的求解方法;切线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难点:对圆的切线判定定理的深入理解;切线方程求解过程中涉及的计算技巧;几何作图中切线的准确运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圆的切线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切线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的实际应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合作精神。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行驶轨迹)引入圆的切线概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圆的切线与半径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圆的切线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两圆的公切线(2)

两圆的公切线(2)

82 6 2 =10(cm)
例3 如图5,已知⊙O1和⊙O2的内公切线CD和外公切 线AB分别与连心线O1O2相交于P、Q, A 求证: 分析:
O 1P
O2P
=OQ
2
O 1Q
.
Q
B
C O2 D
直接证明这个比例式较困难,
为此先看比 O 1P ,
2
O1 P
OP
注意CD为内公切线, 连O1C、O2D可得O1C∥O2D, O 1C 1P 因此可得 O = , OP OD
6.若两圆外离且外公切线长m与内公切线长n的大小关系 是( )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 7.如果两圆的半径和它们的圆心距分别等于一个三角 形的三条边,那么 这两圆的公切线的条数是( ) A.4 B.3 C.2 D.1
8.如图,两圆的两条内公切线和一条外公切线围成△ABC, 则△ABC的周长等于( )
A.一条外公切线长的二倍。 B.两条内公切线长的和。 C.一条外公切线长和一条内公切线长的和。 D.两条内公切线长和一条外公切长的和的一半。
9.设相离的半径分别为4cm和2cm,且它们的两条内公切线 互相垂直,则内公切线的长为_______cm。
10.若两外切,内公切线和一条外公切线相交成60°的角, 则小圆半径与大圆半径之比为_______ 。
当两圆外离时,有两条内公切线,当两圆外切时有一内公切线的性质: 两圆外离时,有两条内公切线、由圆的对称性可知这 两条内公切线的长相等,且两公切线的交点在连心线上, 连心线平分两内公切线的夹角。如图(1)所示:内公切线 AB =CD,AB与CD的交点P在连心线O1O2上, ∠APO1=∠CPO2 . 3.内公切线长的计算: 如图,作O1E∥AB交O2B的延长线于E,

九年级: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九年级: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九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两圆的公切线(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教学难点: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理解的不透,容易混淆.教学活动设计(一)实际问题(引入)很多机器上的传动带与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给我们以一条直线和两个同时相切的形象.(这里是一种简单的数学建模,了解数学产生与实践)(二)两圆的公切线概念1、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给出两圆的外公切线、内公切线以及公切线长的定义: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叫做两圆的公切线.(1)外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的同旁时,这样的公切线叫做外公切线.(2)内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的两旁时,这样的公切线叫做内公切线.(3)公切线的长:公切线上两个切点的距离叫做公切线的长.2、理解概念:(1)公切线的长与切线的长有何区别与联系?(2)公切线的长与公切线又有何区别与联系?(1)公切线的长与切线的长的概念有类似的地方,即都是线段的长.但公切线的长是对两个圆来说的,且这条线段是以两切点为端点;切线长是对一个圆来说的,且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是切点,另一个端点是圆外一点.(2)公切线是直线,而公切线的长是两切点问线段的长,前者不能度量,后者可以度量.(三)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条数的关系组织学生观察、概念、概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添写教材p143练习第2题表.(四)应用、反思、总结例1、已知:⊙o₁、⊙o₂的半径分别为2cm和7cm,圆心距o₁o₂=13cm,ab是⊙o₁、⊙o₂的外公切线,切点分别是a、b.求:公切线的长ab.分析:首先想到切线性质,故连结o₁a、o₂b,得直角梯形ao₁o₂b.一般要把它分解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再用其性质.(组织学生分析,教师点拨,规范步骤)解:连结o₁a、o₂b,作o₁a⊥ab,o₂b⊥ab.过 o₁作o₁c⊥o₂b,垂足为c,则四边形o₁abc为矩形,于是有o₁c⊥c o₂,o₁c=ab,o₁a=cb.在rt△o₂co₁和.o₁o₂=13,o₂c=o₂b- o₁a=5ab=o₁c= (cm).反思:(1)“转化”思想,构造三角形;(2)初步掌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例2*、如图,已知⊙o₁、⊙o₂外切于p,直线ab为两圆的公切线,a、b为切点,若pa=8cm,pb=6cm,求切线ab的长.分析:因为线段ab是△apb的一条边,在△apb中,已知pa和pb的长,只需先证明△pab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使问题得解.证△pab是直角三角形,只需证△apb 中有一个角是90°(或证得有两角的和是90°),这就需要沟通角的关系,故过p作两圆的公切线cd如图,因为ab是两圆的公切线,所以∠cpb=∠abp,∠cpa=∠bap.因为∠bap+∠cpa+∠cpb+∠abp=180°,所以2∠cpa+2∠cpb=180°,所以∠cpa+∠cpb=90°,即∠apb=90°,故△apb是直角三角形,此题得解.解:过点p作两圆的公切线cd∵ ab是⊙o₁和⊙o₂的切线,a、b为切点∴∠cpa=∠bap ∠cpb=∠abp又∵∠bap+∠cpa+∠cpb+∠abp=180°∴ 2∠cpa+2∠cpb=180°∴∠cpa+∠cpb=90°即∠apb=90°在 rt△apb中,ab²=ap²+bp²说明:两圆相切时,常过切点作两圆的公切线,沟通两圆中的角的关系.(五)巩固练习1、当两圆外离时,外公切线、圆心距、两半径之差一定组成(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以上答案都不对.此题考察外公切线与外公切线长之间的差别,答案(d)2、外公切线是指(a)和两圆都祖切的直线 (b)两切点间的距离(c)两圆在公切线两旁时的公切线 (d)两圆在公切线同旁时的公切线直接运用外公切线的定义判断.答案:(d)3、教材p141练习(略)(六)小结(组织学生进行)知识:两圆的公切线、外公切线、内公切线及公切线的长概念;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求外公切线长的能力;思想:“转化”思想.(七)作业:p151习题10,11.第二课时两圆的公切线(二)教学目标:(1)掌握两圆内公切线长的求法以及公切线与连心线的夹角或公切线的交角;(2)培养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两圆内公切线长的求法进一步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两圆内公切线的长及公切线与连心线的夹角或公切线的交角求法.教学难点:两圆内公切线和两圆内公切线长学生理解的不透,容易混淆.教学活动设计(一)复习基础知识(1)两圆的公切线概念:公切线、内外公切线、内外公切线的长.(2)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条数的关系.(构成数形对应,且一一对应)(二)应用、反思例1、(教材例2)已知:⊙o₁和⊙o₂的半径分别为4厘米和2厘米,圆心距为10厘米,ab是⊙o₁和⊙o₂的一条内公切线,切点分别是a,b.求:公切线的长ab。

两圆的公切线方程

两圆的公切线方程

两圆的公切线方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两圆的公切线是指能同时切到两个圆的直线或射线。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圆与圆之间的关系,其中两圆的公切线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两个圆的公切线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实例。

一、两个圆的公切线分类在二维平面上,两个圆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 内含关系:一个圆完全包含在另一个圆内部,此时两圆没有公共切线。

2. 相交关系:两个圆相交于两个点,此时存在两条外公切线和两条内公切线。

3. 外切关系:两个圆相切于外部,此时存在一条外公切线。

4. 内切关系:一个圆完全包含在另一个圆内部且二者相切,此时存在一条内公切线。

下面我们以相交关系为例,推导两个圆的公切线方程。

二、两个圆的公切线方程的推导设两个圆的方程分别为:圆1:(x - a1)² + (y - b1)² = r1²圆2:(x - a2)² + (y - b2)² = r2²(a1, b1)和(a2, b2)分别为两个圆的圆心坐标,r1和r2分别为两个圆的半径。

圆1和圆2相交于两个点P1(x1, y1)和P2(x2, y2),则有:(x1 - a1)² + (y1 - b1)² = r1²(x2 - a1)² + (y2 - b1)² = r1²(x1 - a2)² + (y1 - b2)² = r2²(x2 - a2)² + (y2 - b2)² = r2²由上述四个方程可得到两个未知数x1和y1的线性方程组,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即可得到两个公切点P1和P2的坐标。

进一步,我们可以根据两点式求得直线P1P2的方程,即为两个圆的公切线方程。

计算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圆1:圆心坐标(2, 3),半径4圆2:圆心坐标(-1, -1),半径3根据上述推导方法,可以求得两个公切点P1(1, 2)和P2(-0.5, -0.5)的坐标,进而求得公切线P1P2的方程。

九年级数学6.9两圆相切 6.10 两圆的位置关系 6.11 两圆的公切线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数学6.9两圆相切 6.10 两圆的位置关系 6.11 两圆的公切线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数学两圆相切 6.10 两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公切线某某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两圆相切 6.10 两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公切线二. 教学目标:1. 了解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的公切线的概念。

2. 理解、学会判定两圆的位置关系。

3. 掌握两圆相切,相交的性质定理,并学会计算两圆公切线长三. 重、难点: 1. 重点:两圆相切、相交的有关性质及判定定理。

2. 难点:【典型例题分析】[例1] 如图,⊙1O 与⊙D 。

求证:BD AD =证明:证法1:过P 作⊙ 所以TPA ∠=∠ 又因为AB 切⊙O 因为TPC ∠=∠所以∠证法2:连结21O O 2112 因为P O D O 22=,所以P D ∠=∠ 同理1PCO P ∠=∠ 所以1PCO D ∠=∠ 所以D O C O 21//因为AB 切⊙1O 于点C ,所以AB C O ⊥1。

所以AB D O ⊥2。

所以AD=BD⊙ [例为30cm ,21cm ,10cm ,5cm 时相应的两圆的位置关系。

解: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r因为两圆的半径之比为2:5,所以可设x R 5=cm ,cm x r 2=。

又因为当两圆内切时,圆心距为9cm ,故有925=-x x ,解得3=x ,所以R=cm 15,cm r 6=。

当当 当 当精析:[例3] 半径为10。

求:(解:(1) 在338=。

所以ππ364)338(21=⨯=O S 。

(2)在1ACO Rt ∆中,因为A O C O AC O 111sin =∠,所以33430sin 11=︒⋅=A O C O 。

所以1O 在精析:[例4] 延长线于点(1)∠证明:(1 (211 因为∠=∠Rt APB ,所以∠=∠+∠Rt APO BPC 1PAC AP O ∠+∠=1 又因为PA O AP O 11∠=∠,所以PAC BPC ∠=∠。

又因为C C ∠=∠,所以PBC ∆∽APC ∆,所以PCBCAC PC =, 所以BC AC PC ⋅=2。

两圆的公切线(三)数学教案

两圆的公切线(三)数学教案

两圆的公切线(三)数学教案标题:《两圆的公切线(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圆的公切线的性质和求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圆的公切线的性质和求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已知条件,灵活运用公式求解公切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车轮为什么是圆形?”、“地球仪上的经线是什么线?”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课题——两圆的公切线。

2. 新课讲解:(1) 公切线的概念:在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同时与两个圆相切,那么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两个圆的公切线。

(2) 公切线的性质:两个圆最多有三条公切线,且这三条公切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若两圆半径分别为r1和r2,圆心距为d,则当d>r1+r2时,无公切线;当d=r1+r2时,有一条公切线;当|r1-r2|<d<r1+r2时,有两条公切线;当d=|r1-r2|时,有三条公切线。

(3) 公切线的求法: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确定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然后根据位置关系判断公切线的数量,最后用几何方法或代数方法求解。

3. 实例解析:分别给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在一旁指导,解答疑问。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公切线的知识点。

5.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6.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当的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耐心解释,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两圆公切线》课件

《两圆公切线》课件

两圆公切线的分类
• 按照与圆心的位置关系分类: * 外公切线:与两个圆心都在圆外 * 内公切线:与两个圆心都 在圆内 * 外内公切线:与一个圆心在圆外,另一个圆心在圆内
• * 外公切线:与两个圆心都在圆外 • * 内公切线:与两个圆心都在圆内 • * 外内公切线:与一个圆心在圆外,另一个圆心在圆内
圆心距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差)
定义:当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差)时,两圆相交
求法:利用两圆相交的条件,通过求解两圆方程的公共解来求得两圆的交点
性质:两圆相交时,两圆之间的距离为两圆半径之差
应用:在几何学、物理学等领域中,两圆相交的情况经常出现,因此求两圆的交点对于解 决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两圆公切线的应用
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
确定两圆的交点: 通过两圆公切线 可以确定两圆的 交点位置,从而 求解相关问题。
判断两圆的位置 关系:通过观察 两圆公切线的条 数和形态,可以 判断两圆的位置 关系,如相切、 相离、相交等。
求解与圆相关的 几何问题:利用 两圆公切线可以 求解与圆相关的 几何问题,如求 圆的半径、面积 等。
《两圆公切线》PPT课件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课件封面 3 目录 4 两圆公切线的定义与性质 5 两圆公切线的求法
6 两圆外切与内切的判断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封面
标题
课件名称:《两圆公切线》 课件版本:XX 制作单位:XXX 制作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总结两圆公切线的性质和定理 强调两圆公切线在几何中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圆公切线

(九年级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一)

(九年级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一)

两圆的公切线(一)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圆公切线等有关概念.2、使学生学会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3、通过对两圆公切线的直观演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概念的能力;4、在指导学生学习求两圆外公切线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两圆公切线等有关概念,会求两圆的外公切线长.教学难点:两圆公切线和公切线长学生理解得不透,容易搞混.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运转着的机器上主动轮和从动轮和传动带之间,很明显地给我们留下了一条直线和两个圆同时相切的形象,现在我们来研究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二、新课讲解: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切线非常重要,那么在两圆的位置关系中,尤其是与两个圆都相切的切线,应该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请同学打开练习本,画出所有可能的一条直线同时与两个圆相切的情形.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当所有学生把认为可能的情形画完之后,教师打开计算机或幻灯作演示,演示过程中提醒学生观察,每一种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否都能作出符合条件的直线?两个圆与所作出的直线的位置如何?不同的位置能作出的直线的条数,哪一种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符合条件的直线上存在线段?线段的端点是什么?最终教师指导学生定义两圆公切线及有关概念:1.定义:和两个圆都相切的直线,叫做两圆的公切线.2.分类:外公切线和内公切线.3.定义内外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同旁时,公切线叫外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两旁时,公切线叫内公切线.4.公切线长:公切线上两个切点的距离叫做公切线长.5.圆与圆各种位置的公切线及条数.九年级数学教案练习二,外公切线是指(a)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b)两切点间的距离(c)两圆在公切线两旁时的公切线(d)两圆在公切线同旁时的公切线直接运用外公切线的定义判断.答案:(d)例1 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2cm和7cm,圆心距o1o2=13cm,ab是⊙o1、⊙o2、的外公切线,切点分别是a、b.求:公切线的长ab.例题解法参考教材p.140例1.练习三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15cm和5cm,它们外切于点t,外公切线ab与⊙o1、⊙o2分别切于点a、b.求外公切线长ab.此题中因为两圆外切,所以圆心距⊙o1o2等于两半径之和.解:连结o1a、o2b,过点o2作o2c⊥o1a,垂足为c.四边形aco2b是矩形在rt△o1co2中:o1o2=20,o1c=10,三、课堂小结:为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让学生看教材p.140至p.141,从中总结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1.两圆公切线等有关内容,注意概念之间质的区别.2.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如图7-105求两圆的外公切线长ab.就是要把ab转化到rt△o1co2中.。

中考数学几何温习第七章圆第30课时两圆的公切线二教案

中考数学几何温习第七章圆第30课时两圆的公切线二教案

第七章:圆第30课时:两圆的公切线(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圆内公切线长的求法.2.使学生会求出公切线与连心线的夹角或公切线的夹角.二、使学生在学会求两圆内公切线长的进程中,探讨规律,培育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3、培育学生会依照图形分析问题,培育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两圆公切线等有关概念,会求两圆内公切线长及切线夹角.教学难点:两圆内公切线和内公切线长容易弄混.教学进程:一、新课引入:上一节咱们学会了求两圆的外公切线长,这一节咱们将学习两圆内公切线长的求法及两圆公切线夹角的求法.事实上,咱们第一要清楚,什么样的两圆的位置关系存在两圆内公切线?有几条?什么样的两圆位置关系有内公切线长?请同窗们打开练习本,动手画一画,结合图形,考虑上面的问题.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当所有学生都画完图后,教师打开运算机或幻灯作演示,演示进程由学生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并认定只有两圆外离时,存在内公切线长.二、新课讲解:有了上一节求两圆外公切线长的基础,学生不难想到求两圆的内公切线长也要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完成,只要略加提示,学生便会作出直角三角形,同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两种公切线长的求法中,三角形的边有所不同.例2 如图7-106,P.142已知⊙O1、⊙O2的半径别离为4cm和2cm,圆心距为10cm,AB是⊙O1、⊙O2的内公切线,切点别离为A、B.求:公切线的长AB.分析:仿照上节的辅助线方式作辅助线,咱们会发觉,不论从O1或O2向另一条半径作垂线,垂足都落在半径的延长线上,因此O2C是两圆半径之和.例题解法参照教材P.142例2.结论:由于圆是轴对称图形,1.两圆的两条外公切线长相等,两条内公切线长相等.2.若是两圆有两条外(或内)公切线,而且它们相交,那么交点必然在连心线上.练习一,如图7-107,已知⊙O1、⊙O2的半径别离为和,O1O2=6cm.求内公切线的长.此题分析类同于例题.解:连结O2A、O1B,过点O2作O2C⊥O1B交O1B的延长线于C.在Rt△O2CO1中:∵O1O2=6,O1C=O1B+BC=4,结论:在由公切线长、圆心距、两圆半径的和或差组成的Rt△中,已知任意两量,都能够求出第三量来,同时,咱们也能够求出所需角来.例3 P.143要做一个如图7-108.那样的V形架,将两个钢管托起,已知钢管的外径别离为20mm和80mm,求V形角α的度数.分析:第一指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两圆外公切线问题,V形角α事实上确实是求两圆公切线的夹角.由矩形、外公切线的大体图形知,矩形A BO2C的边O2C∥AB,则Rt△O1CO2中的锐角∠CO2O1=∠解:设两圆管的圆心别离为O1、O2,它们与V形架切于点A、B,AB与O1O2交于点P,连结O1A,O2B,过点O2作O2C⊥O1A,垂足为C.∴∠CO2O1=25°23′.∴∠α=50°46′练习二,P.145中1.如图7-109,⊙A、⊙B外切于点C,它们的半径别离为5cm,2cm,直线l与⊙A、⊙B都相切.求直线AB与l所成的角.分析:这是两圆外公切线与两圆连心线夹角问题,属于两圆外公切线的大体图形,只要在Rt△ADB中求出∠ABD的度数即可.解:设l与⊙A、⊙B别离切于点M、N,连结AM、BN,过点B作BD⊥AM,垂足为D.∴∠ABD=25°23′.∴∠1=25°23′.答:直线AB与l所成的角为25°23′.三、课堂小结:为培育学生阅读教材的适应,让学生看教材P.142—P.145,从中总结出本课要紧内容:1.求两圆的内公切线,仍然归结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注意大体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圆心距仍然为斜边,内公切线长、两半径之和作直角边,三个量中已知任何两个量,都能够求出第三个量来.2.若是两圆有两条外(或内)公切线,而且它们相交,那么交点必然在两圆的连心线上.3.求两圆两外(或内)公切线的夹角.要依照大体图形,归结为求Rt△中的锐角.从而依照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进而求出两公切线的夹角.四、布置作业教材P.153中12、13、14.。

两圆的公切线

两圆的公切线

两圆的公切线教学目标:1.理解两圆公切线、外公切线、内公切线、公切线长的概念。

2.理解两圆位置关系和公切线条数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两圆的外公切线长相等、内公切线长相等。

4.理解两圆公切线长、两圆半径、圆心距之间的关系及其推导方法,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两圆公切线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切线相关性质及定理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理解公切线概念定义: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称为两圆的公切线。

如图,请画出图中两圆所有公切线。

(请一同学上台借尺完成,台下同学思考并补充)两圆的公切线共有几条?答:4条;或答:和两圆的位置关系有关。

(简单复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请作图探究,两圆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两圆的公切线条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练习纸上作图,请两位同学同时在台上作图。

定义:两圆在公切线同旁,公切线叫做外公切线;定义:两圆在公切线两旁,公切线叫做内公切线;边看黑板,一边完成书上45页表格,齐声作答。

(填空判断小练习)2.两圆公切线的实际模型与计算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两圆公切线的模型,例如自行车的链条、机床驱动用的皮带、修正带等等。

在设计这些实物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尺寸大小加以计算。

定义:两圆公切线上两切点间距离叫做公切线的长。

例:如图,已知自行车前驱齿轮半径为3分米,后驱齿轮半径为1分米,两齿轮轴间距8分米,求上方链条长(即公切线AB的长)思考1:若链条重力不计(即不考虑链条下沉),下方链条长为多少?思考2:若已知条件不变,改为求内公切线长,结果如何?两条内公切线长大小关系如何?思考3:若已知条件变为两圆半径分别为r1,r2,圆心距为d,则如何表示外公切线及内公切线的长?例题解答过程:学生上台添线口述(鼓励不同解法)思考1:口答思考2:学生上台添线口述(鼓励不同解法)思考3:可先组织学生讨论,确定大方向。

推导、最后汇总。

(公式直接运用小练习)观看板书小结:1.公切线的相关概念、公切线条数和两圆位置的关系、公切线长的概念。

两圆的公切线教案

两圆的公切线教案

两圆的公切线教案两圆的公切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圆内公切线长的求法以及公切线与连心线的夹角或公切线的交角;(2)培养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两圆内公切线长的求法进一步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两圆内公切线的长及公切线与连心线的夹角或公切线的交角求法.教学难点:两圆内公切线和两圆内公切线长学生理解的不透,容易混淆.教学活动设计(一)复习基础知识(1)两圆的公切线概念:公切线、内外公切线、内外公切线的长.(2)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条数的关系.(构成数形对应,且一一对应)(二)应用、反思例1、(教材例2)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4厘米和2厘米,圆心距为10厘米,ab是⊙o1和⊙o2的一条内公切线,切点分别是a,b.求:公切线的长ab。

组织学生分析,迁移外公切线长的求法,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解:连结o1a、o2b,作o1a⊥ab,o2b⊥ab.过 o1作o1c⊥o2b,交o2b的延长线于c。

则o1c=ab,o1a=bc.在rt△o2co1和.o1o2=10,o2c=o2b+ o1a=6∴o1c=(cm).∴ab=8(cm)反思:与外离两圆的内公切线有关的计算问题,常构造如此题的直角梯行及直角三角形,在rt△o2co1中,含有内公切线长、圆心距、两半径和重要数量.注意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几何知识综合去解构造后的直角三角形.例2 (教材例3)要做一个图那样的矿型架,将两个钢管托起,已知钢管的外径分别为200毫米和80毫米,求v形角α的度数.解:(略)反思:实际问题经过抽象、化简转化成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它属于简单的数学建模.组织学生进行,教师引导.归纳:(1)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可得:当公切线长l、两圆的两半径和r+r、圆心距d、两圆公切线的夹角α四个量中已知两个量时,就可以求出其他两个量.(2)上述问题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和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三)巩固训练教材p142练习第1题,教材p145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小结(1)求两圆的内公切线,“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公切线长、圆心距、两半径和三个量中已知任何两个量,都可以求第三个量;(2)如果两圆有两条外(或内)公切线,并且它们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两圆的连心线上;(3)求两圆两外(或内)公切线的夹角.(五)作业教材p153中12、13、14.第三课时两圆的公切线(三)教学目标:(1)理解两圆公切线在解决有关两圆相切的问题中的作用, 辅助线规律,并会应用;(2)通过两圆公切线在证明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在证明两圆相切问题时,辅助线的引法规律,并能应用于几何题证明中.教学难点:综合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活动设计(一)复习基础知识(1)两圆的公切线概念.(2)切线的性质,弦切角等有关概念.(二)公切线在解题中的应用例1、如图,⊙o1和⊙o2外切于点a,bc是⊙o1和⊙o2的公切线,b,c为切点.若连结ab、ac会构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呢?观察、度量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学生猜想)∠bac=90°证明:过点a作⊙o1和⊙o2的内切线交bc于点o.∵oa、ob是⊙o1的切线。

两圆公切线的求法

两圆公切线的求法

两圆公切线的求法
两个圆的公切线可以分为内公切线和外公切线。

以下是求解两个圆的公切线的方法:
### 内公切线:
步骤:
1. 找到圆心之间的连线:记两个圆的圆心分别为O1和O2,连接O1O2。

2. 计算圆心之间的距离:记为d,即O1O2的长度。

3. 计算圆心之间的夹角:用反三角函数计算夹角θ,其中θ = arccos((r1 + r2) /
d),其中r1和r2分别是两个圆的半径。

4. 计算公切线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公切线的长度,公切线长度L = sqrt(d^2 - (r1 - r2)^2)。

5. 计算公切线与连线的夹角:公切线与连线的夹角等于θ。

6. 确定切点坐标:切点坐标可以通过在O1O2上适当距离O1和O2处作垂直线得到。

### 外公切线:
步骤:
1. 找到圆心之间的连线:同样连接O1O2。

2. 计算圆心之间的距离:记为d,即O1O2的长度。

3. 计算圆心之间的夹角:用反三角函数计算夹角θ,其中θ = arccos((r1 + r2) /
d)。

4. 计算公切线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公切线的长度,公切线长度L = sqrt(d^2 - (r1 + r2)^2)。

5. 计算公切线与连线的夹角:公切线与连线的夹角等于θ。

6. 确定切点坐标:切点坐标同样可以通过在O1O2上适当距离O1和O2处作垂直线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当两个圆相交或包含关系时,可能不存在外公切线或内公切线。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讨论。

圆内外公切线的求法

圆内外公切线的求法

定义:
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叫做两圆的公切线.
两个圆都在公切线的同旁时,这样的公 切线叫做外公切线.
两个圆在公切线的两旁时,这样 的公切线,叫做内公切线.公切 线上两个切点的距离叫做公切 线的长.
作课本P86 3.
圆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 关系内外公切线各有几条?共几条? 第一种: 外离
·

⊙O2的半径分别为2㎝和7㎝,圆心距O
1O2=13㎝,AB是
⊙O1

⊙O2
解:连结O1A 、O2B,则O1A⊥AB, O2B 分析:因为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为求公切 A ⊥AB. 过 O 作 O C ⊥ O B, 垂足为 C, 则四边 1 ,首先应连接 1 2 线的长AB O1A 、O2B,得直角梯形 形O 为矩形 ,问题就转化为在直角梯形中 于是有 1ABC O ABO 这样 , ,已知上、 B 1 2. 下底和一腰,求另一腰的问题了。
·
O2
A
C
由圆的对称性可知,图中两圆有两条内公 切线,并且这两条内公切线的长相等.另 外,如果两圆有两条 外公切线或内公切 线,并且它们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两 圆的连心线上。 2 2 d ( R r ) 内公切线的长AB=
·
B
·
O1
O2
练习: P86 1、2
外公切线的长AB=
d 2 (R r) 2
2 2
·
B
求:公切线的长AB。 O1 分析:可仿照例 1作辅助线 ,不难 解:连结O1A 、O B ,则 2 发现△ O1CO 中, O2C 等于两半径 C 2B O1A⊥AB, O2 ⊥AB. 过 O1 之和。 作O1C⊥O2B,垂足为C,则四 边形O1ABC为矩形,于是有 O1C ⊥ CO2,,O1C=AB ,O1A=CB.

两圆的公切线方程

两圆的公切线方程

两圆的公切线方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两圆的公切线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两个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数学领域中,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具有一定的特定形状和性质。

而两个圆之间的公切线则是指相切于这两个圆的直线,也就是同时与两个圆相切的一条直线。

通过求解两个圆的公切线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两圆的一些重要性质和结论,进而为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依据。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通常将两个圆分别表示为两个圆心分别为(a,b)和(c,d),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

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圆之间的公切线。

对于一个与两个圆都相切的公切线,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y=kx+m,其中k为斜率,m为截距。

公切线同时与两个圆相切,意味着公切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满足圆的切线条件。

圆的切线条件是指:圆心到切点的距离等于半径,即(中文维基百科“公切线”一词解释:两个圆的公共切线,相对于两个圆在共同的一个切线。

两个固定圆,存在两个现实的共同切线,并在除开这两个半径正好即的地方,圆心的连线在不发生穿插),公切线的形成条件如下:两个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圆半径之差或之和。

根据两个圆的圆心和半径的不同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两个圆外切:当两个圆外切时,它们之间存在4条公共外切线。

这些外切线的斜率以两圆心之间的连线为基准,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推导来得到。

3. 一个圆包含另一个圆:当一个圆完全包含另一个圆时,它们之间不存在公共切线。

对于两个圆外切的情况来说,两个圆之间的公切线方程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得到。

我们可以设公切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m。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圆的切线条件,得到两个方程:(a-c)² + (b-d)² = (r1+r2)² (1)y = kx + m (2)将公切线方程(2)代入圆的切线条件方程(1)中,并解方程组,就可以得到两个圆外切时的公切线方程。

两圆的公切线(1)

两圆的公切线(1)

A O1
B
P
C O2
证明:
连结O1A、O2B,作O1C⊥O2B于C
∵AB切两圆于点A、B ∴O1A⊥AB,O2B⊥AB ∴ABCO1为矩形 ∴BC=AO1,AB=O1C ∴O2C=r2-r1 又∵ ⊙O1与⊙O2外切于点P ∴O1O2=r1+r2 在Rt△O1O2C中 O1C2=O1O22-O2C2=(r1+r2)2-(r2-r1)2=4r1r2 ∴AB2=4r1r2
B O1
C
A
O2
A.点在圆内 C.点在圆外
B.点在圆上 D.关系不确定
9.若两圆外切于P点,AB、CD是两圆的外公切线,A、B、C、 D是切点,过P点的公切线分别交AB、CD于E、F点,则可能是: ①AB=CD ②CD=EF ): B.只有②和③ D.①、②和③ ③AD与BC相交于P点。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①和② C.只有①和③
M
M O2
O1
P N
O1 O2
P N
7(1)
7(2)
(2)两圆如果有两条外公切线或两条内公切线时,则: ①由圆的对称性易知:两条外公切线的长相等;两条内公切线 的长相等。 ②两条外(内)公切线如果相交,那么由轴对称的性质易知,交 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并且进一步可以由切线定理推知,两圆连 心线平分两条外(内)公切线的夹角,如图8(1)中,∠APO1= ∠CPO1,如图8(2)中,∠FQO2=∠HQO2。
3.如图(12),⊙O1与⊙O2内切于P点,⊙O2的弦AB切 ⊙O1于点C,连结PA、 PB,PC的延长线交⊙O2于点D。 求证:(1)∠APC=∠BPC,(2)PC2+AC· BC=PA· PB。
4.如图(13),已知⊙O与⊙O′外切于A点,BC为外公切线,B、 C为切点,BC与OO′的延长线交于D,DE⊥BD交BA延长线 于E点。

【数学课件】两圆的公切线

【数学课件】两圆的公切线

⊙ 02分别切于点A、B。
求外公切线的长AB。 (2001武汉中考题;6分)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两圆的公切线(一)

两圆的公切线(一)

两圆的公切线(一)在几何学中,公切线是指两个圆相交时与两个圆都相切的直线。

公切线有两条,分别为内公切线和外公切线。

本篇文章将重点讨论两圆的内公切线。

一、两圆的内公切线的定义给定两个圆C1和C2,它们的内公切线是同时与C1和C2相切且不相交的直线。

二、判断两圆是否有内公切线的条件若两个圆C1和C2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它们的圆心距离为d,则存在内公切线的条件如下:1.若r1=r2,即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则两个圆的内公切线存在。

2.若r1>r2,即C1的半径大于C2的半径,则当d<r1-r2时,两个圆的内公切线存在。

3.若r1<r2,即C1的半径小于C2的半径,则当d<r2-r1时,两个圆的内公切线存在。

三、两圆的内公切线的性质1.两个圆的内公切线与两个圆的圆心连线垂直。

2.两个圆的内公切线的切点在两个圆的圆心连线上。

3.两个圆的内公切线的切点到两个圆心的距离相等。

四、两圆的内公切线的求解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求解两圆的内公切线,具体步骤如下:1.连接两个圆的圆心,并根据圆心距离d与两个圆的半径r1和r2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内公切线。

2.若存在内公切线,则在两个圆的圆心连线上取两个切点。

3.连接两个切点,并延长至两个圆上,即可得到两个内公切线。

五、两个圆的内公切线的示意图以下是两个圆的内公切线示意图。

o C1\\\\\\o C2六、结论本文简要介绍了两个圆的内公切线的定义、判断条件、性质、求解方法以及示意图。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两个圆的内公切线的性质和求解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讨论两圆的外公切线。

注意:本文中所提到的两个圆是指平面上的两个圆,不包括相交、相切或包含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第一课时两圆的公切线(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教学难点: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理解的不透,容易混淆.教学活动设计(一)实际问题(引入)很多机器上的传动带与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给我们以一条直线和两个同时相切的形象.(这里是一种简单的数学建模,了解数学产生与实践)(二)两圆的公切线概念1、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给出两圆的外公切线、内公切线以及公切线长的定义: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叫做两圆的公切线.(1)外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的同旁时,这样的公切线叫做外公切线.(2)内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的两旁时,这样的公切线叫做内公切线.(3)公切线的长:公切线上两个切点的距离叫做公切线的长.2、理解概念:(1)公切线的长与切线的长有何区别与联系?(2)公切线的长与公切线又有何区别与联系?(1)公切线的长与切线的长的概念有类似的地方,即都是线段的长.但公切线的长是对两个圆来说的,且这条线段是以两切点为端点;切线长是对一个圆来说的,且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是切点,另一个端点是圆外一点.(2)公切线是直线,而公切线的长是两切点问线段的长,前者不能度量,后者可以度量.(三)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条数的关系组织学生观察、概念、概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添写教材P143练习第2题表.(四)应用、反思、总结例1、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2cm和7cm,圆心距O1O2=13cm,AB是⊙O1、⊙O2的外公切线,切点分别是A、B.求:公切线的长AB.分析:首先想到切线性质,故连结O1A、O2B,得直角梯形AO1O2B.一般要把它分解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再用其性质.(组织学生分析,教师点拨,规范步骤)解:连结O1A、O2B,作O1A⊥AB,O2B⊥AB.过O1作O1C⊥O2B,垂足为C,则四边形O1ABC为矩形,于是有O1C⊥CO2,O1C=AB,O1A=CB.在Rt△O2CO1和.O1O2=13,O2C=O2B-O1A=5AB=O1C=(cm).反思:(1)“转化”思想,构造三角形;(2)初步掌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例2*、如图,已知⊙O1、⊙O2外切于P,直线AB为两圆的公切线,A、B为切点,若PA=8cm,PB=6cm,求切线AB的长.分析:因为线段AB是△APB的一条边,在△APB中,已知PA和PB的长,只需先证明△PAB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使问题得解.证△PAB是直角三角形,只需证△APB中有一个角是90(或证得有两角的和是90),这就需要沟通角的关系,故过P作两圆的公切线CD 如图,因为AB是两圆的公切线,所以∠CPB=∠ABP,∠CPA=∠BAP.因为∠BAP+∠CPA+∠CPB+∠ABP=180,所以2∠CPA+2∠CPB=180,所以∠CPA+∠CPB=90,即∠APB=90,故△APB是直角三角形,此题得解.解:过点P作两圆的公切线CD∵AB是⊙O1和⊙O2的切线,A、B为切点∴∠CPA=∠BAP∠CPB=∠ABP又∵∠BAP+∠CPA+∠CPB+∠ABP=180∴2∠CPA+2∠CPB=180∴∠CPA+∠CPB=90即∠APB=90在Rt△APB中,AB2=AP2+BP2说明:两圆相切时,常过切点作两圆的公切线,沟通两圆中的角的关系.(五)巩固练习1、当两圆外离时,外公切线、圆心距、两半径之差一定组成()(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此题考察外公切线与外公切线长之间的差别,答案(D)2、外公切线是指(A)和两圆都祖切的直线(B)两切点间的距离(C)两圆在公切线两旁时的公切线(D)两圆在公切线同旁时的公切线直接运用外公切线的定义判断.答案:(D)3、教材P141练习(略)(六)小结(组织学生进行)知识:两圆的公切线、外公切线、内公切线及公切线的长概念;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求外公切线长的能力;思想:“转化”思想.(七)作业:P151习题10,11.第二课时两圆的公切线(二)教学目标:(1)掌握两圆内公切线长的求法以及公切线与连心线的夹角或公切线的交角;(2)培养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两圆内公切线长的求法进一步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两圆内公切线的长及公切线与连心线的夹角或公切线的交角求法.教学难点:两圆内公切线和两圆内公切线长学生理解的不透,容易混淆.教学活动设计(一)复习基础知识(1)两圆的公切线概念:公切线、内外公切线、内外公切线的长.(2)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条数的关系.(构成数形对应,且一一对应)(二)应用、反思例1、(教材例2)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4厘米和2厘米,圆心距为10厘米,AB是⊙O1和⊙O2的一条内公切线,切点分别是A,B.求:公切线的长AB。

组织学生分析,迁移外公切线长的求法,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解:连结O1A、O2B,作O1A⊥AB,O2B⊥AB.过O1作O1C⊥O2B,交O2B的延长线于C,则O1C=AB,O1A=BC.在Rt△O2CO1和.O1O2=10,O2C=O2B+O1A=6∴O1C=(cm).∴AB=8(cm)反思:与外离两圆的内公切线有关的计算问题,常构造如此题的直角梯行及直角三角形,在Rt△O2CO1中,含有内公切线长、圆心距、两半径和重要数量.注意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几何知识综合去解构造后的直角三角形.例2(教材例3)要做一个图那样的矿型架,将两个钢管托起,已知钢管的外径分别为200毫米和80毫米,求V形角α的度数.解:(略)反思:实际问题经过抽象、化简转化成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它属于简单的数学建模.组织学生进行,教师引导.归纳:(1)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可得:当公切线长l、两圆的两半径和R+r、圆心距d、两圆公切线的夹角α四个量中已知两个量时,就可以求出其他两个量.,;(2)上述问题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和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三)巩固训练教材P142练习第1题,教材P145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小结(1)求两圆的内公切线,“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公切线长、圆心距、两半径和三个量中已知任何两个量,都可以求第三个量;(2)如果两圆有两条外(或内)公切线,并且它们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两圆的连心线上;(3)求两圆两外(或内)公切线的夹角.(五)作业教材P153中12、13、14.第三课时两圆的公切线(三)教学目标:(1)理解两圆公切线在解决有关两圆相切的问题中的作用,辅助线规律,并会应用;(2)通过两圆公切线在证明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在证明两圆相切问题时,辅助线的引法规律,并能应用于几何题证明中.教学难点:综合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活动设计(一)复习基础知识(1)两圆的公切线概念.(2)切线的性质,弦切角等有关概念.(二)公切线在解题中的应用例1、如图,⊙O1和⊙O2外切于点A,BC是⊙O1和⊙O2的公切线,B,C为切点.若连结AB、AC会构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呢?观察、度量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学生猜想)∠BAC=90证明:过点A作⊙O1和⊙O2的内切线交BC于点O.∵OA、OB是⊙O1的切线,∴OA=OB.同理OA=OC.∴OA=OB=OC.∴∠BAC=90.反思:(1)公切线是解决问题的桥梁,综合应用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作两圆的公切线是常见的一种作辅助线的方法.例2、己知:如图,⊙O1和⊙O2内切于P,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求证:∠APC=∠BPD.分析:从条件来想,两圆内切,可能作出的辅助线是作连心线O1O2,或作外公切线.证明:过P点作两圆的公切线MN.∵∠MPC=∠PDC,∠MPN=∠B,∴∠MPC-∠MPN=∠PDC-∠B,即∠APC=∠BPD.反思:(1)作了两圆公切线MN后,弦切角就把两个圆中的圆周角联系起来了.要重视MN的“桥梁”作用.(2)此例证角相等的方法是利用已知角的关系计算.拓展:(组织学生研究,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己知:如图,⊙O1和⊙O2内切于P,大圆⊙O1的弦AB与小圆⊙O2相切于C点.是否有:∠APC=∠BPC即PC平分∠APB.答案:有∠APC=∠BPC即PC平分∠APB.如图作辅助线,证明方法步骤参看典型例题中例4.(三)练习练习1、教材145练习第2题.练习2、如图,已知两圆内切于P,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C,大圆的弦PD过C点.求证:PAPB=PDPC.证明:过点P作两圆的公切线EF∵AB是小圆的切线,C为切点∴∠FPC=∠BCP,∠FPB=∠A又∵∠1=∠BCP-∠A∠2=∠FPC-∠FPB∴∠1=∠2∵∠A=∠D,∴△PAC∽△PDB∴PAPB=PDPC说明:此题在例2题的拓展的基础上解得非常容易.(三)总结学习了两圆的公切线,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由圆的轴对称性,两圆外(或内)公切线的交点(如果存在)在连心线上.2、公切线长的计算,都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故解题思路主要是构造直角三角形.3、常用的辅助线:(1)两圆在各种情况下常考虑添连心线;(2)两圆外切时,常添内公切线;两圆内切时,常添外公切线.4、自己要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不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四)作业教材P151习题中15,B组2.探究活动问题:如图1,已知两圆相交于A、B,直线CD与两圆分别相交于C、E、F、D.(1)用量角器量出∠EAF与∠CBD的大小,根据量得结果,请你猜想∠EAF 与∠CBD的大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2)当直线CD的位置如图2时,上题的结论是否还能成立?并说明理由.(3)如果将已知中的“两圆相交”改为“两圆外切于点A”,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那么第(1)题所得的结论将变为什么?并作出证明.提示:(1)(2)(3)都有∠EAF+∠CBD=180.证明略(如图作辅助线).说明:问题从操作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入手,进行数据分析,归傻贸霾孪耄っ鞑孪氤闪ⅲ庖彩?ahref=/Class/034/target=_blank数学发现的一种方法.第(2)、(3)题是对第(1)题结论的推广和特殊化.第(3)题中若CD移动到与两圆相切于点C、D,那么结论又将变为∠CAD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