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2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学习过程“五个阶段”(孔子):孔子在他的教育言论中说过这样一些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弗学,何以行。”(《治学篇》)根据这些话,很显然,孔子是把学习过程划分为立志、学、思、习、行等五个阶段的。
2.学习过程“七阶段”(朱熹):朱熹等主张学习过程的七阶段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3.语文试卷的“效度”:指一套测试题是否测试了应该测试的内容或者说所测试的内容是否反映了测试的要求,即测试的代表性和覆盖面的程度。
4.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得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和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包括构想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等。效度比信度有更高的要求,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没有信度的测量工具就谈不上具有效度,但信度高的测量工具未必具有高的效度。
5.试卷的效度:效度指一套测试题是否测试了应该测试的内容或者说所测试的内容是否反映了测试的要求,即测试的代表性和覆盖面的程度。例如,如果某一套发音技能测试题仅仅考查发音所必须具备的某些技能,如只考单一音素的发音,而不考查重读、语调或音素在词语中的发音,那么,该测试的内容效度就很低。
6.“累积学习”(加涅):加涅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的层次理论。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加涅意识到,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据此,他按八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层次理论。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例如,学生学习较复杂、抽象的知识,是以较简单、具体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除基本的生长因素外,主要是各类能力的获得和累积过程。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闪来研究学生理智技能的累积方式。
7.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8.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
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9.学习的反馈:在学习中,将学习结果的情况提供给学生,即为学习反馈。
10.形成性测试(评价):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测试。
11.凯洛夫课堂教育“五个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12.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譬如,在化学实验室里,你可能“发现”一条职业化学家早已熟知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你,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看到(尽管它早已写在有关的书上),这就是你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这一条你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你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
13.语文综合型教材:即将知识体系、训练序列和课文三部分编入一套教材里,又有按文体分类、年代顺序和训练要求三种不同的编排方法。近代语文教材又基本上按文体分类或训练要求组成单元的方法编选课文。综合型初中语文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以读写训练的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例分单元编排。读写训练主要通过课文(每册30课)体现,是教材的主线;语文知识贯穿其中,编写成短文,是教材的副线。
14.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是指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概念、原理和事实信息的意义理解而获得知识。它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教科书上的词句与符号,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词句与符号所代表的实质内容,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的影响,也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15.语文的美育目标:(一)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形成正确审美观,懂得一定的现实美、艺术美的知识以及从中抽提出的形式美的知识,包括色、线、形、音感性物质美及其在空间、时间排列组合上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变化统一等形式规律美。(二)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1.保护和发展审美感官(主要是视、听、发音器官)的机能,具有一定的对美的观察技能、感知技能,以及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2.具有辨音、辨色技能,联想、想象的技能和情感体验能力等。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识别事物美与丑,能理解为什么美、美在哪里、美的种类和程度,对其欣赏和评价。学习区别崇高与优美、幽默、滑稽、喜剧、悲剧等。学习明辨多种形式的艺术美,学习分析出作品的文野粗细,正确鉴赏文艺作品内容和它的表现形式,能识别抵制低级庸俗的作品。3.较好掌握发音、配色技能,具备钩、画、点、线、面、体的手的活动能力。具备善于在生活中表达美、创造美能力。如美化校园、布置教室和会场;同学间相互勉励,真诚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温暖气氛;坚守严格的校风、校纪;争做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创造出朝气蓬勃的集体;注意体格锻炼,使自己成为体魄健康、体态优美的人;发展写字、绘画、唱歌、舞蹈、表演、写作以及其它的创造才能等等。(三)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16.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
17.赫尔巴特教学四段论: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
18.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19、试卷的信度: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试题对同一应试者先后进行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
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为1,表明测评工具如试卷完全可靠;相关系数为0,则表明该试卷完全不可靠。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7以上。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习惯?
答:1、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3、倾听、交流的习惯4、质疑问难的习惯5、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6、读书看报的习惯7、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8、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9、勤于动笔的习惯10、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
2.语文学习为什么要坚持课内课外相集合的原则?
答: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激发活力,必须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在学习时间上,提供学生一切机会,在学习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宜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天地。
4.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1.教学活动要认真分析教学,教材和学生情况再确定目的。2.教学活动要难易适中。3.要有预设方案和生成。4.合理利用多媒体。5.教学活动量的设计不宜过多。6.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哪几种有效途径?
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放飞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自由争论中学习;相信尊重孩子,让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7.为什么要将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