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疮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羊口疮病,又称口蹄疮病,是一种由口蹄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具有较高致病性的疾病。

该疾病可影响牛、马、猪、羊、山羊等多种偶蹄类动物,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三个方面对羊口疮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羊口疮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疫情常发生在养殖密集的地区,如养殖场、牧场和农户集中的地区。

该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消化道分泌物以及病畜的排泄物等途径进行传播,传染性极强。

由于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较高,跨物种传播也是常见的现象。

二、临床表现1. 患病动物精神抑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血性腹泻以及溃疡性病变等。

2. 症状的出现对动物生长发育和毛发光泽都有较大影响,3. 病畜的叫声也会改变,出现咀嚼困难和蹄部溃疡等症状。

4. 严重的患病动物可能会出现中毒性休克、牛皮癣病变、肉眼能观察的软组织坏死。

三、防控措施1. 加强动物管理:保持动物舍饲具的清洁、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合理饲养密度,定期对动物进行消毒、除虫等措施。

2. 早期诊断和隔离:一旦发现疫情,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尽快对患病动物进行诊断和隔离,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3. 疫苗预防:疫苗接种是控制羊口疮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家畜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4. 分离消毒:对患病动物的粪便、排泄物、尸体等进行专门处理,通过高温灭菌、消毒液浸泡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5. 人员防护:在处理患病动物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血液、排泄物等,防止交叉感染。

羊口疮病是一种具有严重传染性的疾病,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要想有效控制该疾病的传播,需要加强畜牧业管理,提高养殖环境卫生状况,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及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羊口疮病的发生率,保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羊嘴上长疙瘩

羊嘴上长疙瘩

羊嘴上长疙瘩
羊口疮治疗方法:1、首先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2、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3、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洗创面,然后用紫药水或碘甘油(将碘酊和甘油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涂抹创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

4、药物治疗:(1)用吗啉胍0.1克/公斤、青霉素钾或钠盐4-5毫克/公斤,每日1次,连用3日为1个疗程,间隔2-3日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2)维生素C0.5毫升、维生素B120.02毫升,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3-4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小羊嘴上长疙瘩,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上火了,你需要测量一下羊的体温,如果体温正常,则是上火引起的,吃一些下火药就好了,问题不大,对羊的伤害也不大,如果体温不正常就需要观察羊身上是否有其他的症状。

- 1 -。

羊口疮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应用探讨

羊口疮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应用探讨

羊口疮病属于接触性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范畴,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发。

该种疾病与羊口蹄疫的症状十分相似,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经常会出现混淆的现象,导致疾病防治不到位,不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

此外羊口疮病也属于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的范畴,在开展疾病防控和疾病处置过程中,养殖人员和兽医人员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受到病毒的入侵,致人类发病。

从发病流行率来看,羊口疮病的发生流行率较高,尤其是冬天会进入到发病高峰期,饲料搭配不合理,质地坚硬,羊群的口腔黏膜存在大量损伤,病毒将会通过损伤的黏膜入侵体内,导致口腔体表皮肤出现典型的痘疹病变。

另外在放牧地区存在着大量猫科类动物,犬科类动物活动的痕迹,猫科类动物也会携带有该种病毒,与放牧羊接触之后,会使得病原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不利于羊的健康生长发育和体重增长。

尽管羊口疮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病毒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的污染,经常会造成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中周期性的传播流行,所以就需要掌握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范,确保在短时间内将病情控制住。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羊口疮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希望对更好的控制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有一定作用。

一、羊口疮病的情况1、流行特点羊口疮病毒隶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颗粒为椭圆形,长250-280纳米,宽170-200纳米,一般比痘病毒小,表面多为线团,也就是典型的编织螺旋结构。

病毒颗粒有两种形态,分别为C型和M型,并且可以相互变化,比如在有机溶剂或者碱性溶液中的M型粒子,其失去表面结构后就会变成C型粒子。

在病料当中C型为平滑的球形,M型为特征的绒毛球。

一般情况下,病料当中病毒主要以M型为主,C型多见于人工感染的病例。

当羊的唇、口腔、足端的皮肤或外阴部粘膜出现损伤时,病毒就会在上述部位的上皮细胞中进行大量的复制,从而使上皮层的角质化细胞迅速增生、膨大、空泡化,从而造成网状组织的恶化。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1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1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羊口疮病又为羊传染性脓疱,多发于绵羊、山羊群体,秋冬季发病概率较高,患病羊群的体重会逐渐降低,降低了整体养殖的经济效益。

1 流行特点羊口疮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毒病,该病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在低温状态下持续生存,但酸性消毒剂、碱性消毒剂可消杀羊口疮病毒。

羊口疮属于病毒病,其传播能力较强,它可通过空气、水源、蚊虫等途径传播,一旦羊群感染了羊口疮病,其嘴巴、舌头、鼻子、乳房都会出现脓疱,一旦羊群缺乏维生素,其治疗难度更高。

此外,公羊、母羊、幼羊都会出现口疮病(山羊、绵羊均存在),其中山羊幼羊口疮病表现最为严重。

当羊群中出现携带病毒的病羊时,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环境,还会随着羊群的皮肤黏膜传播,并在病羊的口唇上皮组织繁殖,出现羊口疮病。

病羊、带病毒的羊群是疾病的主要传染源,这些疾病均会损伤动物的黏膜,导致羊的皮肤黏膜、口腔组织受到一定影响,并且还存在人畜共患病的情况,如兽医、防疫员、饲养员、屠宰工人都是该病的易感群体。

辽宁抚顺地区养羊业较为发达,但也有羊口疮病的发生。

羊口疮病多发于春季、秋季,并没有雌性差异方面的差异,但如果疾病处理不及时,羊口疮病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传播,导致整体羊群均被感染。

统计显示,羊口疮病多发在羔羊的口腔、鼻腔位置,容易影响病羊的饮食,激发细菌混合感染问题,进而导致羊群身体机能、抵抗力降低,最终导致羊群饲养。

虽然成年羊群患病时症状较为明显,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强,但其病死率也居高不下(大多数成年患病病羊可在4~8 周自愈,但口疮病存在一定复发性,短期内彻底治愈相对困难)。

2 发病原因2.1 易感动物绵羊、山羊都是羊口疮病的易感动物,该病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但以羔羊或6 月龄以内的幼羊发病概率更高,呈群发性流行,发病率超过50%,成年羊群也易感,但呈零星散发。

同时,羊口疮病会损伤病羊的皮肤组织和皮肤黏膜。

2.2 病例研究辽宁抚顺某养殖场起初仅有2~3只羊口唇黏膜出现脓疱和结痂块,14d 后有14 只羊出现羊口疮病,发病位置均在羊的嘴唇、鼻腔位置,严重影响了羊群的正常进食,且所有患病羊均用嘴部磨蹭墙壁的情况,且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有羊出现了严重腹泻。

羊痘如何防止和治疗

羊痘如何防止和治疗

羊传染性脓疱又叫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传染病。

其特征是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

该病在3~6月龄羔羊中发病高、传播速度快。

特别是新引进羊群的羔羊应激反应大,发病率高、死亡率很高。

预防措施
1、做好场地消毒灭源工作,消毒药物交叉使用。

2、给羔羊使用柔软饲草料,防止损伤黏膜。

3、引进羊只一定要隔离观察21天以上,健康羊才能混群饲养。

4、该病虽然有预防的疫苗目前本病仍以加强饲养管理等预防为主。

羊痘免疫后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建议经常发病的地方搞好羊痘疫苗的免疫工作。

发病后的采取的措施
预防方法: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2000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1000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

1、隔离病羊、全场消毒每周一次、消毒药物交叉使用。

2、发病羊及时治疗:首先把嘴唇周围的结疤祛除掉,用生理盐水或高锰酸钾水清洗干净患部,用碘甘油涂抹包括嘴唇、口腔、牙龈周围等。

羊口疮的防治方法

羊口疮的防治方法

羊口疮的防治方法
1.保持牛羊舍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维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2.注意饮水卫生,用清洁的、易于清洗的饮水器,并经常更换水。

建议将饮水器放在楼上,可以避免水污染。

3.对于病羊,应及时进行隔离,并提供充足的卧地。

4.注重营养,加强饲料的营养成分,保证羊的健康状态。

注意饲喂新鲜草料,以增强羊的免疫力,同时根据天气情况给予适宜的饲料。

5.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的症状,如有发现羊口疮,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开始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感染和病羊的恢复期过程。

6.定期检查羊群的健康状况,加强对羊群的预防保健和增强免疫力。

羊口疮病的防治技术

羊口疮病的防治技术

2017 年第 7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19科研◎畜牧兽医羊口疮病的防治技术赵清帅羊口疮是一种传染性很高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在绵羊和山羊群体中发生。

羊口疮的临床症状为病羊的口、唇、鼻、乳房等部位出现丘疹、水疱、脓疱。

羊口疮善发与幼龄羔羊,成年羊只也有发生,属于接触性传染疾病。

近年来随着山东省的养殖业不断发展,饲养条件因素不断改变,本地的养殖场和农户散养的羊群中羊口疮病频发,经综合治疗,当地羊口疮病得到有效防治,减轻了养殖户的损失。

1 发病情况从2016年3月开始,本地某农户散养的78只山羊先后出现异常情况,病羊的表现基本相同,其唇部、蹄部、外阴分别出现小红点和红晕,随后有二十只羊的皮肤上开始出现红晕,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疱和脓疱。

在此期间,养殖户采用银黄提取物注射液、青霉素等对病羊进行注射,但是疗效不明显,经过一周之后,病羊皮肤上出现红点的地方开始溃烂,而且从发病开始,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喜卧倒,皮毛光泽暗淡、不合群,同时,病羊数量还在持续增加,有5只病羊的症状开始加重,其唇部出现丘疹、水疱和脓疱,还出现疣状结痂,又经过两天之后有两只羊死亡。

2 临床症状出现异常情况初期,在羊群中只有个别羊不喜欢进食,而且在勉强进食咀嚼的时候嘴角流涎,此后病症扩散,唇部、鼻、眼睑、乳房、四肢皮肤以及口腔黏膜都出现红点,水疱、脓疱,有的地方由于脓疱破裂开始结痂。

而且扩散十分迅速,从个别羊发展到二十只羊。

一开始嘴角出现水疱溃烂的时候与皮炎有点类似,随着羊不进食,病羊迅速消瘦,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以初步判断为羊口疮病。

3 病理变化对病死羊进行解剖发现,患羊口疮的病羊身形十分瘦弱,在口部、唇部都有大面积的结痂,呈黑色,结痂的范围从最初的小范围不断扩大。

对口腔进行观察发现其中有溃烂和明显的水疱。

其面部出现十分明显的血斑。

其中一只病死羊的气管出现环状出血症状,另一只病死羊的气管充血。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X u m u s h o u y i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韩建海随着我国羊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羊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开始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了养殖行业经济水平的提升。

然而羊养殖规模扩大会使得羊群被圈养在同一个区域内,如果养殖密度过大或者羊圈卫生情况较差,会增加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几率,进而给羊群的整体健康造成危险,容易给养殖农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羊口疮病属于一种病毒性疾病,并且具有传染性,属于人畜共患疾病类型,导致该病的病毒为羊口疮病毒。

当羊患有羊口疮病后,在口部,鼻部,唇部,上腭部以及舌头等多处区域出现水疱和脓疱的现象,传播速度极快,会给羊群造成大面积的伤亡,必须要尽快对羊口疮病进行诊断。

导致羊口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外源因素感染、接触性感染或者饲养管理条件差等,因此在实际的羊管理过程中,作为养殖农户应当做好日常预防措施。

一、羊口疮病流行性特点羊口疮病在春季和冬季发病几率较高,并且会给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羊只造成感染,其中月龄在1月到6月的羔羊属于羊口疮病毒易感群体,并且一旦发病有极大的概率会出现死亡的现象。

羊口疮病属于地方流行性传播疾病,如果在羊群中一只羊患有羊口疮病,就会给羊群带来严重的危险,必须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羊口疮病病程在14天到21天之间。

二、羊口疮病临床症状表现1、轻型羊口疮病临床症状在发病早期阶段,病羊精神状态有所变化,毛发逐渐干枯,在羊群放牧时会脱离群体,食欲下降,在口腔内部会出现粘性唾液或者泡沫性唾液。

病羊牙龈出现红肿现象,口腔内部温度上升,并且还会出现异味,口角上方或者上唇部位出现红点,其大小和针头相似。

随着病情的加重红点面积会增加,红点附近存在红晕,中央部位出现白色水泡,随之变化为脓疮,在其糜烂之后会产生硬痂,硬痂剥离后出现出血现象,内部肉芽突起,边缘呈现为不规则的形状。

2、重型羊口疮病临床症状在病变的位置出现丘疹、水泡、脓疮以及痂垢等现象,病程进展过程中会开始融合、扩散,给口唇位置也会造成影响,后续会发展到耳廓部位、眼睑部位,出现大面积发病的问题,一旦龟裂会产生带血的痂垢。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羊口疮病,又称为口腔附睾炎、口腔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牲畜传染病,主要侵犯羊的口腔黏膜和唇周皮肤,使其出现溃疡病变。

该病症状明显,对羊群健康和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诊断羊口疮病的关键是观察病羊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病羊在发病初期,会出现牙龈发炎、肿胀,唇部溃疡,明显的食欲不振,减少食物摄入量,甚至完全停止摄食。

在进展阶段,病羊的口角和舌尖会出现脱皮,疼痛感明显增加。

如果不及时治疗,疼痛感会持续加剧,导致瘙痒、咀嚼困难,羊群的生产性能会大幅下降,甚至出现死亡。

针对羊口疮病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强化羊群的免疫力:定期给羊群注射消毒疫苗,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原菌侵袭的机会。

2. 保持羊圈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羊圈垃圾,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 合理饲养管理:给予羊群充分的饲料和营养,增强其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 隔离病羊:若发现有口腔溃疡的病羊,应立即将其隔离,以免传染给健康的羊群。

针对羊口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口服护理两个方面:1.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消炎药物和抗生素来控制病情的进展,减轻病羊的疼痛感。

具体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兽医的指导进行。

2. 口服护理:可以给病羊喂食软食,如饲料副产品、糊状饲料等,减少牙龈和口腔黏膜的摩擦,缓解病羊的疼痛感,促进病口的愈合。

羊口疮病是一种常见的牲畜传染病,对羊群的健康和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

及时诊断和采取防治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可以通过强化免疫力、保持清洁卫生、合理饲养管理和隔离病羊等手段进行预防。

对于已经感染的病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和口服护理,以缓解病情和促进愈合。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羊口疮病是较为常见的羊疫病,一般在春夏两季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羊群健康。

尤其对山羊与绵羊的羔羊影响较大。

早期辨识病症及时诊断是后续有效干预的关键,要对其羊口疮的具体临床表现和症状充分认识,以便于更好地开展防治对策。

1 临床症状羊口疮是较为常见的一类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主要是羊传染性疱疹病毒侵害了羊的口唇部和舌头,出现不同程度地溃烂,局部先出现丘疹,而后出现水泡和脓疱带有结痂等。

该病多为接触性传播,主要会引起绵羊和山羊出现广泛性的疱疹。

疱疹最初会出现在羊口唇,产生丘疹,再产生水疱,之后会蔓延到舌部和鼻部,甚至会在乳房出现创面。

病羊会因疼痛而出现烦躁不安和进食量降低。

所有病羊分泌物以及病羊口唇所接触到的饲料或羊舔砖等各类物品都有传播的风险。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明显,存在表现程度差异,这源于感染病原微生物特点也略有不同。

羊口疮局部的脓包会逐渐溃烂,结痂脱落。

如果病情严重就会出现脓包的扩散,引发一系列更加严重的临床症状,其病变范围也会明显扩大。

通常,病羊和体质弱的羊会呈恶性循环,即羊会因口疮产生的疼痛,使采食量明显减少,免疫力降低,营养没有持续跟进,易对其现有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出现感染加剧而影响羊的健康,死亡率较高。

而且在后续治疗之后,除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外,羊也会出现体重减低的现象。

该病具备较强的扩散性,一只羊出现该疾病之后,就会导致其他羊也被感染,甚至还会合并其他疾病,进而影响羊的基础健康。

因此需要对其临床特征充分认识,尤其是要对其不同的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充分关注,结合其疾病特点和临床诊断,提出积极的应对及防治策略。

2 诊断2.1 症状体征观察诊断在初步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养殖户或基层兽医进行简单的初步观察,对患病初期的症状体征观察,尤其要了解其现有的感染位置,如果病羊感染位置在口唇部或起初只有小红斑点,逐渐变成疱疹。

该病特点具备较强的典型性,一般大多数都发生在口唇位置,而且最初出现的是丘疹在丘疹不断进展过程中会变成水疱和脓疱,严重的情况下会向口鼻以及舌头等多个位置发展和蔓延,一般还会出现同羊群中传播,在山羊和绵羊之中都会出现这些疾病问题。

羊口疮怎么治?羊口疮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

羊口疮怎么治?羊口疮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

羊口疮怎么治?羊口疮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羊口疮又被称为羊传染性脓包,是养殖羊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危害羊的口唇、舌、鼻等部位。

羊一旦染上羊口疮,会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下降等症状,并且会在口角、上唇等部位出现小红斑,而后成为水泡、脓疱,影响羊的健康生长。

那么,羊口疮怎么治?现将羊口疮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羊口疮的临床症状1.病羊:病羊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口腔升温,齿龈红肿。

眼周围、口角、上唇和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成为水泡、脓泡,其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

1-2周后病情较轻的病部痂皮干燥、脱落,留下红斑,病情严重的,齿龈、舌面及颊部黏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继而形成丘疹、水泡、脓泡及痂垢,并互相融合,形成大面积痂垢。

痂垢不断增厚,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病羊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严重影响采食。

2.死羊:病死山羊极度消瘦,口唇有黑色结痂,结痂延伸至面部,口腔内有水泡、溃疡和糜烂,面部皮下有出血斑,口角、唇、舌面等部位有结痂、溃疡,气管环状出血、充血,肺脏充血、肿胀,颜色变暗,心肌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小肠壁变薄,轻度出血,其他部位无特征性变化。

二、羊口疮的预防措施在本病流行地区,可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株作免疫接种。

我国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通过犊牛睾丸细胞连续传代的方法,育成的弱毒株制成冻干活疫苗,适用于各种年龄的绵羊、山羊下唇粘膜划痕接种,每头接种量0.2毫升,亦可于股内侧皮肤划痕接种,免疫期3个月,野外大面积使用时,保护率达80%以上;在本病流行区还可采集自然发病羊痂皮,经研磨后用50%的甘油盐水缓冲液制成1%的病毒液,在健羊的尾根无毛处作划痕接种,经7天左右接种处发生炎症或脓疱性病变,随后结痂,数周后痂皮脱落,此法免疫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母羊接种应在分娩前3-4周完成。

本法有散毒危险,因而仅限于疫区采用。

三、羊口疮的治疗方法哈拉(旱獭)油1千克溶化后与300克敌百虫混拌均匀,涂擦患部,经1天即可痊愈,用此法曾治疗12000多只羊,全部治愈;病毒唑(三氯唑核苷注射液)100毫克/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毫升,按2:1混合肌注,成年羊3毫升,羔羊减半或2毫升,局部用碘甘油或龙胆紫涂擦。

羊口疮病的防治

羊口疮病的防治

羊口疮病的防治羊口疮病学名“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有散发流行趋势,严重影响着养羊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羊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笔者结合多年管理羊场的实际经验,介绍一下有关羊口疮的防治方法。

一、流行特点羊口疮多发于春秋两季,多感染3-6月龄羔羊,成年羊也可感染,呈散发性流行。

幼羊首先发病,一周内迅速传给全群。

羊群一旦感染即常年发病,可在羊群中连续危害多年,十分烦人。

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受污染圈舍及草地、用具或皮肤擦伤传播,哺乳母羊的乳房也可能同样患病,主要是由于小羊咬伤而感染。

二、典型症状羊患病后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以后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水疱或脓疱,蔓延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和眼睑等部位,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痂垢,嘴唇肿大外翻突起。

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釆食,吃料时吃一下停一下且进食缓慢,严重者不能采食,体温升高到40℃以上,病程一般2~3周,最后多因采食困难而衰竭死亡。

三、预防措施1、定期防疫接种。

每年3月或9月接种羊口疮弱毒冻干苗。

接种时按每头份疫苗加0.9%生理盐水在阴暗处充分摇匀,每只羊在口腔黏膜内注射0.2毫升,以注射处出现现一个透明发亮的小水泡为准;如果买不到商品疫苗,也可把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对未发病羊做皮肤划痕接种,经过10天左右即可以产生免疫力,对预防本病效果不错。

2、定期消毒。

每天彻底清扫羊舍,1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带畜消毒,圈舍和用具用2%的火碱溶液或10%的石灰水或20%的热草木灰水消毒。

3、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半月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发现可疑病羊要及时隔离。

四、治疗措施羊口疮的治疗以保护粘膜,患部处理,抗病毒,治疗继发感染为原则。

该病没有特效药,通常采取对症治疗,步骤如下:1、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洗创面;2、用紫药水或碘甘油(将碘酊和甘油按1:10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 和呋喃西林软膏等涂抹创面,每天1-2次;同时内服或肌肉注射病毒唑100mg;3、对体温升高、继发感染羊只,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进行抗菌治疗。

羊口疮及其防控措施

羊口疮及其防控措施

1 流行特点
羊 口疮 病具 有 极 强 的感 染 性 ,多 品种 的羊 均 可感 染 。3 ~6 个 月龄 的羔羊 为 羊 口疮 病 的 高发 群体 ,成 年 羊 的发 生率 相 对 较低 。
因为 羔 羊未 产 生 该种 疾 病 的抗 体 ,其 自身 未具 备 免疫 力 。成 年 羊 因为 曾患过 病 ,其身 体 内 已经 存 在一 定 抗体 , 因此 ,疾 病 的免 疫 能力 相 对 加强 ,遭受 感 染 的风 险 也 就较 低 。羊 口疮 病通 常 表 现 出 群发性流行趋势 ,疾病暴发 ,能够传染至骆驼 、猫等动物 ,甚至 人类 。 当引进 羊 群对 该 种 疾病 存 在 易感 性 时 ,多 数 羊会 在 较 短 时 间 内遭 受 感 染 ,羊 口疮 病 的 发生 率 高 达 2 0 % ~6 0 % ,育 肥 羊 的发 病风 险最 高 ,发 病率 高达 9 0 %口 】 。羊 口疮病 主 要通 过带 毒 羊 、病羊 进 行传 播 。病 羊 脓 疱 、痂 皮 内含 有 病毒 ,可 直 接通 过 黏膜 、皮 肤 损伤发生感染 。遭受病毒污染的饲料 、饮水 、痂皮都能均能够使 该 病传 播 。该 病 在 任 何季 节 均会 发 生 ,无 明 显 季节 性 ,但 冬 末 春 初 为疾 病 的高发 时 间 段 。 因为该 时 间段 温 度 相 对较 低 ,羊免 疫 力 也 相 对较 低 ,因此 较 容 易遭 受 病毒 感 染 。此 外 ,羊 口疮 病病 原 体 5 预防 在 自然环 境 中表现 出极强 的抵 抗力 。因 此 ,但 出现 病 羊 之后 未 能 严 格 执行 检 疫 制度 ,禁 止从 疫 区引 进羊 群 以及 购买 饲 料 畜 产 及 时 进行 全 面 、充 分 的 消毒 ,病菌 可 能依 然 存 活 ,进 而 增加 疾 病 品 等 。引 进 的新 羊 群 须及 时 进 行仔 细 、全 面检 查 ,隔 离 1 ~2 个月 的发 生 风险 。通常 情 况 下 ,某 个地 区一 旦 出现 该病 ,该 地 区会 连 进行 观 察 ,明确 无健 康 问题 后 再混 入羊 群 饲养 。 续 几 年 出现 该 病 ,控 制难 度 较 大 ,给 饲 养户 会 遭受 巨大 巨 大经 济 加 强 环境 管 理 ,严 格 执 行 羊舍 消 毒 、卫 生 制 度 ,坚 持 每 天 对 损失 。 羊 舍进 行 1 次 清扫 ,垫 草 、粪 便须 集 中堆 积实 施 发酵 处 理 ,彻底 杀 灭 寄 生虫 虫 卵 、病 原微 生 物 ,定 期 使用 2 %氢氧 化 钠溶 液 、2 0 %生 2 临 床 症 状 发病初期 ,患羊精 神不振 、食欲减退 、体 温升高 。随着病 石灰水 、消毒剂等对羊舍以及周围环境实施彻底消毒 。 情 的进 一 步加 重 。病 羊 舌 部 、唇 部 、蹄 、外 阴等 会 出现 脓 疱 、水 尽 量 存 在 于垫 草 、饲料 中的 异 物 、芒 刺 清除 干 净 ,且 不 再 于 疱 。 该 病 主 要 分 为 以下 几 种 :① 唇 型 :病羊 上 唇 、 口角 、鼻 镜 存 在 较 多 多刺 植物 的草 地放 牧 。每 日加 羊 群 适量 的食 盐 ,通 常 食 几 个 部 位 出现 散 发 红 点 ,这些 红 点 破 裂 后 形 成 大 小 不 一 的小 结 盐 给予 量 为 5 d・ 只 ,尽 量减 少 因啃 墙 、啃 土 、啃 树 干 等 导致 口 节 ,进 而 逐渐 形 成 脓疱 或 水 泡 。脓 疱破 裂 后 ,形 成 棕 色或 黄 色疣 腔 黏 膜损 伤 ,避 免羊 群遭 受病 毒 感染 。 状 硬痂 ,部分 羊 痂 垢会 逐 渐增 厚 、于燥 。通 常 内痂 皮会 在两 周后 发 现 有 羊 患 上 羊 口疮 病 后 ,须 及 时 进 行 隔 离 ,并 迅 速 实 施 脱 落 。病 情严 重 时 ,脓 疱 与 水疱 相 互连 接 ,形成 较 大 面 积 的溃烂 全 面 、彻 底 的消 毒 ,应 用 科 学措 施 对 病 羊进 行 治疗 。病 羊 接触 过 层 ,导致 病 羊 口部 溃烂 、肿 大 ,使 羊 正 常进 食受 到 严 重影 响 ,部 的 用 具 、场 地 、 圈舍 等 均 须 进 行 彻 底 消 毒 。 采 集 病 羊 痂 皮 进 行 分 病 羊 口部 出 现 局 部 组 织 坏 死 ,牙 齿 脱 落 ,无 法 进 食 ,最 终 死 研磨 ,再使用浓度为5 0 %的甘油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巍峨 1 %的 亡 。调查 研 究 结果 显 示 ,病 情 严重 的唇 型病 羊 往往 同时 伴有 肺 部 痂 皮毒 疫 苗 。选 择 于 尾根 部 无 毛位 置 做 划痕 进 行 接 种 ,通 常 接 种 感 染 ,随着 病 情 的进 展会 引 发 坏死 性 肺 炎 。该 类 型病 羊 具有 极 高 7 ~l O d 便 可 产 生抗 体 ,通过 该 种 方式 可 有效 预 防羔 羊 患上 羊 口疮 的死 亡 ,其 病 死率 高达 9 0 % 】 。② 蹄 型 :主 要 表 现 为一 侧 肢 体 患 病 。 病 ,病 情严 重 时会 四肢 患病 ,同 时水 疱 会发 生 破 裂 ,逐 渐 形 成脓 6 结语 液 覆 盖 的 溃 疡 ,可 引 发 化 脓 性 坏 死 ,进 而感 染 扩 散 至 病 羊 的蹄 羊 口疮 病 具 有 较 高 的 发病 率 ,且 传 染 性 极 强 ,幼 畜 未 该 病 骨 、基 部 、肌 腱 、关 节 等诸 多 部 位 。病 羊站 立 较 困难 ,行 走会 受 的高 发群 体 ,主要 感 染 绵羊 。感 染该 病 后 ,病羊 的典 型特 征 表 现 到不 同 程度 影 响 。蹄 冠 、蹄 叉 、系部 皮 肤存 在 脓 疱或 水 疱 ,破 裂 为 口唇 黏膜 、鼻 部 、眼 部 、乳 房 等 部 位 皮 肤 出现 脓 疱 、丘 疹 、 之 后 形 成痂 垢 。③ 外 阴 肛 门型 :该种 类 型 多发 于 母羊 群 体 。母 羊 溃 疡 ,逐 渐 结 成厚 痂 ,且体 温 明 显 升高 。病 后会 严 重 危 害羊 群 健 阴道 部 位 有脓 性 、黏性 分 泌 物流 出 ,且 阴唇 及周 围皮肤 发 生 不 同 康 ,使 养羊 业 遭 受 较大 经 济 损失 。因 此 ,须 加 强对 羊 口疮 病 的 流 程度 的溃 疡 、结 痂 ,同时 还存 在 肿 胀现 象 。④ 乳 房 型 :该 种 类 型 行 特 点 进行 全 面 调查 ,掌 握该 病 的主要 症 状 ,然 后积 极 采 取措 施 也好发于母羊 。多数乳房型母羊均是受患病羔羊传染 ,症状主要 对 疾 病 进行 科 学 治疗 和 预 防 ,控 制 疾 病蔓 延 。 只有 这 样 才 能最 大 表现 为 乳 头 、乳 房皮 肤 出现烂 斑 、脓疱 及 痂垢 。⑤ 混合 型 :混合 限度 降低 疾病 造成 的经济 损 失 ,保证 饲 养户 的 经济 收入 。 型病 羊 通 常具 备 上诉 几 种 类 型病 羊 的相 关 症 状 ,诸 多 种症 状 同 时 参考文献

羊口疮病的防治措施

羊口疮病的防治措施

2019年第05期羊口疮病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大多数病毒都是集中于脓疱内容物与痂皮当中,此类病毒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不同品种以及年龄的羊群易感性无差异性。

养殖过程中羊口疮疾病传染性较强,容易出现死亡,所以当前对此类疾病要强化防治措施。

1羊口疮病临床表现羊口疮病大多都是在羊只口部与唇部感染,主要是发生在羊只口角、上唇部、口部内侧、舌尖粘膜上,在发病初期这些部位会不同大小的红点。

随着病情不断发展,红色斑点会转为水疱或脓疱,并在口唇部位多个区域蔓延。

随着脓疱破裂而出现结痂,结痂下部肉芽组织中生长,羊的唇部位置开始肿大,此时患病羊只口腔内膜受损伤较为严重,口腔内部粘膜出现潮红,羊嘴唇、舌头、软腭组织等都会出现腐烂。

如果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出现不同程度溃疡与糜烂,羊只多个部位存在不同程度坏死等问题。

患病羊口腔问题严重,食欲降低,精神萎靡不振,体型消瘦,免疫力降低,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也会导致羊只死亡。

2羊口疮病预防措施羊口疮病主要是依靠预防,虽然此病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但是在发病初期需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此病对羊只正常生长与饮食产生较大影响,防止其衰竭而死。

养殖人员需要采取科学化养殖措施,对羊群进行管理。

口疮病主要通过受伤皮肤粘膜感染。

在饲养过程中,要对饲料质量进行控制,避免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在饲料中要添加适量盐,防止其啃食土墙体,降低羊的皮肤黏膜损伤度。

养殖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疫病检疫工作,引入新品种后,要进行4周以上的观察,确认其健康后,方可实施混养。

要保持自繁自育基本原则,如果确需异地引种时,应避免从羊口疮病疫区引种,对于新引入的品种要进行全面检查,进行隔离观察。

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将羊舍中的粪便、垫草等进行清理,对此类物品进行发酵处理。

应用生石灰和各类消毒剂对羊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羊饲水源受到污染。

对养殖环境干净度、干燥度、整洁性等要进行控制,清扫频率与基本消毒频率要控制在1次/d以及1次/月。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健康养殖·防控畜牧业环境 2021.0464摘 要:羊口疮病是养殖户非常担忧的一种传染疾病,传染性强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本文就重点围绕羊口疮病的诊断和防治手段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羊口疮病;诊断与防治;策略1 羊口疮病的诊断要素探究1.1 临床表现特点羊感染羊口疮病的主要特点就是羊的口唇处出现破裂性的溃疡症状,部分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烂斑和水疱等特点,假如不及时实施药物治疗,则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溃疡面积持续扩大的现象。

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就需要时刻观察羊的整体状态,并定期实施全面的身体检查,对羊的体温变化给予充分的重视,另外,一旦遇到有羊出现拉稀等情况,也必须及时给出治疗和控制措施,避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进食状态。

1.2 初步诊断环节通过对羊的临床特点在初步推断羊感染羊口疮病的基础之上就可以进入到初步诊断阶段,借助羊溃疡、结痂分布和唇面部等相关特点,来给出初步诊断结果,此外,还可以借助羊口疮病的复发特点来与病症实施全面的比对和排查来最终确定羊的病情。

1.3 病理性诊断环节提取病羊的病变细胞实施专业的病理研究,这就是羊口疮病的病理性诊断。

病变细胞在专业试验室进行科学的培养,然后再依据相关观察,来最终得出诊断结果,这样的诊断方法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也确保羊口疮病诊断结果的精确性。

羊口疮病的病毒通常具备椭圆形和砖形等形状特征,低温环境中更适宜生存,其在常温状态下能够维持15年的感染期。

2 强化羊口疮病防治力度的有效对策2.1 加强饲养环节的科学化管理为了更好地落实羊口疮病的防治工作,就必须从根本上加强饲养环节的管控力度,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来进行羊群的日常饲养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羊口疮病的发病概率。

首先,应定期安排饲养人员参与专门的知识讲座,提升饲养人员的知识储备,使饲养人员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羊口疮病的特点和预防,在遇到羊群患病时,能够及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治疗方案,将羊口疮病的蔓延速度掌握在可控范围内。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羊口疮病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特点是口腔黏膜溃疡、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这种疾病通常会对羊群的健康和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羊口疮病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对羊口疮病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羊只的行为和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口疮病。

患病的羊只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口腔溃疡,唾液增多等症状。

还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采集患病羊只的血液样本进行抗体检测,从而确定是否感染了口疮病毒。

针对羊口疮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

预防与控制是防治这种疾病的关键。

在防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羊只的营养管理。

合理的饲喂和膳食搭配可以提高羊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口疮病毒的风险。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口腔受到细菌的污染。

2.增强化疗和消毒措施。

定期对圈舍、饮水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毒和细菌。

对患病羊只的口腔溃疡、伤口等部位进行局部消毒,防止感染扩散。

3.建立有效的隔离制度。

一旦发现有羊只患有口疮病,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对其进行治疗和观察。

隔离期间对其他羊只也要进行观察和监测,确保疫情不扩散。

4.加强羊只的免疫防疫工作。

可使用口疮病毒疫苗对羊只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羊只对口疮病毒的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检测疫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再次免疫。

在对羊口疮病进行诊断和防治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预防控制措施。

只有通过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羊口疮病,保障羊群的健康和生产。

养羊技术干货:羊口疮即将进入高发期,养羊户应如何进行防治?

养羊技术干货:羊口疮即将进入高发期,养羊户应如何进行防治?

羊口疮,又被称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由于该病毒抵抗力较强,散落在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到来年春天仍具有较强的感染性,每年3~4月份天气转暖时便是羊口疮发病高峰期,羊群一旦发病便可能连绵数年。

今天小编便详细介绍一下羊口疮的发病过程、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方案,希望对广大养羊户朋友能够有所帮助!养羊技术干货:羊口疮即将进入高发期,养羊户应如何进行防治?一、发病过程与症状表现羊口疮主要危害1~3月龄的羔羊,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但症状轻微,山羊要比绵羊更易感。

无病羊群通常是由于引入病羊或带毒羊(发生过羊口疮的羊群,均可能成为带毒羊),或者在被病毒污染的牧场放牧而造成传染,开始可能仅有极个别羊只发病,但是随着病羊与健康羊不断接触便会危及整个羊群,特别是羔羊和哺乳母羊更容易发病。

一旦羊群发生过本病后,每年春秋两季便可能再次出现发病,连绵数年难以将其清除。

羔羊发病后多以“唇型”症状表现为主,发病初期先在口角、上下唇或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此时很难引起养羊户的注意。

发病1~2天后小红斑逐渐变成丘疹和小结节,细心的养羊户若此时能够发现并对患羊及时隔离,对防止本病的蔓延十分有帮助。

继续发展便会变成水疱或脓疱,破溃后则会结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结痂,此时病情已经在羊群中开始大量传播,很多羊已经感染还没有表现出症状或者已经表现出初期症状。

多数患羊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会呈良性经过,结痂后7~15天痂皮干燥、脱落,患羊好转。

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或严重病例,口唇部位会不断发生丘疹、水疱、结痂,并相互融合,波及而整个口唇周围,而且结痂下面多会伴有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嘴唇外翻呈菜花状,严重影响采食。

少部分患羊可能伴有坏死杆菌、化脓性病原菌的继发感染,甚至可能会继发肺炎,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养羊技术干货:羊口疮即将进入高发期,养羊户应如何进行防治?少数患羊可能伴有的“蹄型”症状表现,或者单一出现“蹄型”症状表现,一般多为一肢患病,通常在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出现水疱、脓疱,并在破溃形成菜花状结痂。

如何预防小羊口疮病毒感染

如何预防小羊口疮病毒感染

如何预防小羊口疮病毒感染简介小羊口疮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羊群。

它可以通过空气、接触、食物和水传播。

本文将介绍预防小羊口疮病毒感染的措施。

病毒传播途径小羊口疮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空气传播:患有小羊口疮病毒的动物打喷嚏、咳嗽时,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到周围环境。

2.接触传播:与感染病毒的动物进行直接接触,例如共用饮水设施、饲养工具等。

3.食物传播:食用被感染动物食用过的草和饲料,或者喂食被感染动物食用过的奶粉。

4.水源传播:从被感染动物饮水设施中饮用。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小羊口疮病毒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羊舍:使用消毒剂对羊舍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储存饲料和水的容器应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

•减少拥挤:合理规划羊舍,避免羊群过度拥挤,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配置合适的饲养设备:确保饲养设备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 饮水管理•使用清洁的饮水设施: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保持饮水源的干净和卫生。

•饮水过滤:安装适当的过滤系统来过滤水源中的病毒和细菌。

3. 饲养环境管理•提供干燥的饲养环境:保持羊舍的干燥,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

•消除潜在的传播源:移除可能存在的病毒来源,例如死亡的动物或其他患有传染病的动物。

4. 动物管理•定期接种疫苗:按照兽医的建议,确保小羊接受定期的疫苗接种,以增强其免疫力。

•健康检查:定期对小羊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可能的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人员卫生•要求工作人员勤洗手:工作人员在接触小羊之前和之后,应该进行彻底的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

•员工培训: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加强对小羊口疮病毒预防的认识和理解。

结论小羊口疮病毒感染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加强卫生管理、饮水管理、饲养环境管理、动物管理和人员卫生等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同时,合理规划羊舍和定期接种疫苗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只要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就能保护羊群免受小羊口疮病毒感染的侵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口疮的防治措施
作者:连永前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8年第10期
摘要:羊口疮就是羊传染性脓孢性口炎、羊传染性脓孢、羊传染性脓孢皮炎,病源是口疮病毒,主要的表现为羊口腔和嘴周围皮肤发生糜烂的现象,当羊发生感染之后,羊的正常生活就会受到影响,这种疾病不仅会在羊和羊之间进行传播,还会在人畜之间进行传播,文中主要研究了羊口疮的发病病因及预防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羊口疮;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84
0 引言
羊口疮传播的途径是急性接触。

羊口疮发病的特征是口腔、口唇等地方的皮肤和黏膜因为病毒的感染而生成丘疹、脓孢、溃疡和疣状厚痂等。

患病的羊发病部位在它的口唇、舌头、鼻子等,敏感的羊群发病率常常几乎是100%,病死率也会达到1/4。

1 羊疾病常见的发病原因
1.1 由生物性原因导致的羊疾病
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了细菌、病毒和一些寄生虫等因素。

羊传染性疾病是由于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进入羊的体内,这些微生物的传播性非常强,传播速度也非常快,这就导致了羊群的患病概率增加,死亡率也非常高。

羊口疮病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寄生虫在入侵羊体之后,它们就会吸收羊身体内的营养,并分泌出很多有害物质来破坏羊的身体结构,最终使得羊因营养不良而丧失生命活力。

1.2 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羊疾病
在一般情况下,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羊疾病是因为饲养员饲养方式不当,造成羊群的发育速度缓慢,羊的身体机能下降,最终被疾病感染。

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羊类疾病一般是外科和内科方面的疾病,比如营养代谢。

当羊的饲料出现问题时就容易发生内科疾病,或者一旦羊的饲料中没有丰富的物质就会导致羊的肠胃发生疾病,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过于单一,就会导致吸收的营养成分太少或者太多[1]。

2 导致羊口疮发病的原因
羊口疮病毒的另一个名称是传染性脓孢病病毒,这种病毒属于痘病病毒,是一种痘病类的毒科,副痘病毒属。

这种病毒的特性就是只对绵羊和山羊产生危害影响,最容易受到传染的是山羊,紧接着就是小尾寒羊和绵羊,其中3~6月的羊群最容易发病。

不过这并不代表成年的羊不会受到感染,只是这部分羊的发病情况较少,发病呈发散性。

这种病毒还会传染给人类,一般传染最快的是秋季。

这是属于一种的痘病毒科的副痘病毒属,一般这些副痘病毒的抵抗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就算在低温并且干燥的环境下也能够存在好几个月,但是在较高温度和极低温度、紫外线的照射下这些副痘科病毒就容易失去活性。

这种副痘科病毒在常温的环境下能够常年保持活力,但是在60℃之下30min就能将其消灭,并且这种病菌对于苯和甲苯都相当敏感。

这种疾病的传播源是病羊和带毒的羊,当这些带病羊体被引入健康的羊群之后,就会通过羊之间的接触而使健康羊群被感染;还有另外一种传染方式就是病羊待过的圈舍和牧场在养殖过病羊没有进行彻底的消毒就盲目的引进健康的羊群,健康羊群的皮肤或者黏膜在经过摩擦之后就会受到感染;最后一种传播的途径就是医源性感染,羊群一般会钉耳钉,很多健康羊群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而被感染[2]。

3 诊断羊群是否感染了羊口疮
根据大量的诊断可以做出相应的判断,有传染性的口疮和羊痘的区别是:羊痘一般全身都起,体温比较高,在羊的腿部或者表面会有明显的红疹。

痘痘中间会有小脓包,非常明显,这种羊群中的痘痘还会传染。

不仅能够在羊和羊之间进行传播还会在羊和人之间进行传播,但是羊口疮一般是损伤口疮的组织破坏,是不会传染的。

4 治疗羊口疮的方法
首先应该提前对羊圈进行消毒和清洁,有疾病的羊要及时进行隔离;对于羊饮用水源的选择也要干净清洁,选择含有葡萄糖粉、黄氏多糖粉,能不断补充电解质的水。

必须进行一定的消毒处理。

羊口疮是一种通过病毒感染的传染病,经过研究表明,这种羊口疮疾病在于燥的环境容易病发,所以必须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当这些羊在发病之后,要对其进行生理盐水消毒,将这些脏污清理干净之后使增生肉芽的组织露出来,然后再为其涂抹药物。

对于羊口疮的治疗,可以先用少量的高锰酸钾水进行冲洗,在羊口内结痂软化以后去除,然后再用少量的双氧水进行擦洗,最后用沸腾后晾温的水来加上冰来擦洗,洗干净后再用冰硼散在伤口上敷上,2次/d。

还可以2次/d的敷用紫药水或者将甘油涂在口疮的表面,直到痊愈。

或者用青黛粉兑上水涂到口疮上,隔ld的抹1次,直到伤口结痂掉皮,效果非常显著[3]。

还可以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打通口疮下面,用一个小盆接住,然后用冷水一直进行洗,放血以后,用碘来进行涂抹。

对于一些发病比较严重的病羊要在这些基础上进行肌注治疗,还要根据这些病羊的具体情况配备适量的青霉素和利巴韦林这些药物,当它们溶解之后要对这些病羊进行定期的注射,这些药物在进行使用时要按一定的周期进行治疗,一般一个周期是
5d。

5 羊口疮的预防措施
5.1 选择合适的羊舍和健康的品种
在羊舍的选择上要选取地势比较高的地方,环境相对干燥且背风朝阳,同时还要保证羊群的饮水清洁健康。

在选择羊的品种时要选择健康和强壮的羊,并且还要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外界的病菌不被传人,使整体羊群的品质得到提升,羊群的抵抗能力也会大幅度上升。

养殖者想要培育一些优良的品种,就一定要选择比较纯种的公羊和母羊,要是想要培育出商品羊,可以通过杂交的方式进行培育,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近亲的繁殖。

5.2 选择良好的饲料
在饲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营养丰富的饲料,这样能够使羊吸收营养更加全面,并且还能提高自身的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正在生产发育的羊羔和已经怀孕的母羊,更要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丰富营养成分的搭配。

5.3 保持环境的健康卫生
在进行羊群的养殖过程中要对羊舍环境定期进行清理,还要严谨认真的进行消毒,在进行消毒的过程中要禁止其他人进入。

羊舍的环境要时刻保持干燥,防止细菌的滋生,还要定期放羊,让羊群能够时常得到光照,因为阳光对于羊群的消毒有着很好的辅助的作用。

将羊口疮疾病的危害宣传给广大的牧民和专业的养殖人员,养殖户在进行养殖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养殖技能,在进行养殖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羊群的动态,给羊群营造一个舒适和干净的生长环境。

6 结束语
从上面的描述中,在养殖羊群的时候,首先要对于羊容易得的疾病及早的进行预防,还应该对羊的品种进行合理的筛选,对于养殖地点也要进行选择,要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养殖,还要提前的进行消毒和给羊群打疫苗,如遇患病羊,要对症下药,按照实际情况治疗,这样才能减少羊群得病造成的损失,有效的促进羊群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勇,吴军,杨俊荣.科学养羊的技术要领[J].养殖与饲料,2014 (1):25-26.
[2]杨玉山,杨共雄,那桂枝,浅谈家畜疾病的防治[J].云南农业,2016 (8):69.
[3]张国华.浅析山羊口疮的综合防治措施[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5):1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