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能力结构的建构_张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1期(总第187期)
教育探索
EDUCATIONEXPLORATI ON
No .1,2007
General ,No .187
论教师能力结构的建构
张 波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武汉430074)
摘 要:教师的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合理、优化的能力结构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志。运用文献法尤其是问卷调查法,科学探讨教师能力素质的有机构成,对建构教师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理应成为教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体系既完整统一,又相对独立并交相辉映。 关键词: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1-0078-03收稿日期:2006-09-22
作者简介:张波(1961-),男,山东枣庄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师素质探讨的不断深入,教师能力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理想的教师能力结构是怎样的,始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认为,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1],并且,各能力之间相互交叉、相互照应,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的统一体。 一、建构教师能力结构的理论依据
1.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教育总是为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所决定,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服务的。就当前世界范围内激烈的经济竞争来看,实际反映出的是各国间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便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众所周知,现代科技和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能力结构上,要求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2]。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教育要培养人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提高人才的应变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要培养人才的全球意识和国际交往及跨国工作的能力。与此相适应,对承担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师来说,其能力要求也应是多方面、高规格的,应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以改变传统教育中只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单一的思维模式。
2.素质教育理论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开发儿童青少年的身心潜能,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3]。素质教育以提高人才
素质为宗旨,以全体学生所有方面的发展为目的,它“不仅发展人的知识、文化、身体,而且能发展人的智力、能力,能发展人的人格,使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智能发展、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人”[4]。素质教育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赖于以教师良好的素质为基本保证。由
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全方位、立体式和开放性的,因此,对教师的能力而言,其要求也应是多维度、多层次和综合性的。
3.能力与活动相适应的理论
心理学认为,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5]。由此可见,能力这种个性心理特征与人们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联,成为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心理可能性或必要条件。如果对能力与活动的关系作进一步考察,我们还会发现,一方面,一种能力并非只对一种活动起作用,而是常常对多种活动都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活动,又都要求有多种能力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的社会职能和社会作用,决定了教师的教书育人活动是一种艰巨、复杂、体现出鲜明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工作绝不像企业工人那样,在固定的生产流水线上,依照标准化的程序操作即可进行。教师的工作是难以用标准化来度量的。因此,根据能力与活动相适应的理论,教师能力应是多种能力的优化组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综合化的构成方式。 二、教师能力结构的基本框架
1.教学能力
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
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在这一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
程,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组织好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要真正做好这些,教师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6]。教师缺少了这种职业素质,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很难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假若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7]因而,教学能力应成为教师能力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本文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划分为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选择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设计教案的能力、讲授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检查教学效果的能力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能力等八个方面。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对这八种能力的同意列项率均在83%以上。其中支持率最高的是讲授能力(96.52%),其次是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94.35%)。
2.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教师以教育现象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探索教育活动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一个研究者,因为“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对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有效的实践观察者。不管从任何角度理解教育研究,都必须承认教师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8]。不仅如此,教师置身于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不断发展改革着的社会中,就更需要以研究的眼光和研究的观点,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以及与教育工作有关的一切。正如阿罗诺维茨(Aronowitz,S.)和吉洛克斯(Giroux,H.)在《被围攻的教育》一书中所建议的那样,教师们必须变成比现在更加独特的“知识分子”。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成为贬义上的“迂夫子”或“老学究”。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与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关的理论。“教师与学生一样,不应该沦为纯粹的`存储'教育的对象。教师必须成为这种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即在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不懈的合作性探究,在这种探究中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和思想为主要投入。只有以这种方式教师们才能对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产生广泛的教育影响”[9]。
但长时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育科研在中小学没有取得它应有的位置。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总认为教育科研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事,自己不必去研究,也没有能力去研究。殊不知,专业人员所从事的研究,大多属于理论性的或基础性的,并不一定都切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再者,单凭专业人员的研究,也难以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因此,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当前,“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特点”[10]。“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也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诸多新的教育问题面前,完全靠传统、靠经验、靠拼时间和体力已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教师理应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上升到教育科学的高度,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探求解决问题的新路子、新方法。所以,结合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科研应成为教师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的重要途径,成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教师应从一切凭经验办事的老路上走出来,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一切教育问题。因此,教育科研能力应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和着力加强的能力。
本文把教师的科研能力划分为选题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教改实验能力以及撰写报告和论文的能力等五个方面。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对这五种能力的同意列项率均在83%以上,其中支持率最高的为教改实验能力(91.74%)。
3.管理能力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随着现代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管理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正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具有较强可塑性的青少年学生,学校对学生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工作带有较多的管理成分。美国《威斯康辛州教师资格专业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应“具有管理课堂的能力,理解个人和群体动机及行为,以便创造一个鼓励积极的社会交往、主动参与学习与自我激励的学习环境”[11]240。苏格兰则将“组织班级和课堂,确保所有学生在个人、小组或班级学习时安全和有效地学习”,“使用适当的奖励、惩罚等手段,公正地、慎重地和体谅地管理学生的行为,并知道何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建议”等班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作为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列入《苏格兰职前教师教育标准》[11]300-301。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也无不十分重视教师管理能力的培养。
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管理却持有一种片面的看法,认为管理只是领导的事,教书才是自己的事。实际上,教书也需要管理,教师的各项工作均需通过良好的管理才能得以实现。不仅班主任工作、年级组工作、教研组工作及第二课堂活动等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管理,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也离不开教师的周密计划与合理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精心设计、果断决策、严密组织、适时调控、及时矫正、不断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管理过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还要努力做好校内外各种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在教育学生中所起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占有各种教育信息,合理运用时间,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注意搞好自我管理。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