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 (1)

合集下载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代,高职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通过实践项目的开展,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还应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训基地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适应工作的能力。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

这需要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院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创新平台和资源,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和创新项目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实训项目等方式,提供学生锻炼和展示综合素质的机会。

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通常涉及到对学生、社会和行业的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特定领域的工作,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1. 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实际应用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并具备职业素养。

2. 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对接社会和产业的实际需求,设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方向,确保学生毕业后有较高的就业率。

3. 强调实践和实习:-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习经验,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适应能力。

4. 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

5. 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行业中应对挑战的能力。

6. 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7. 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能够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8. 国际视野:-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职业发展。

9. 教育与实际结合:-实行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加强产学合作,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对接实际工作需求。

10. 学术与职业发展平衡:-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平,使学生能够在职业领域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定位目标可以根据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专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定位目标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需求,以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及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及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考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及技术应用型人才。

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层次衔接、类别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应突出特色拓展思路,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思考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指依据现实条件来确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定位、师资定位和教学方法定位等。

定位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格局。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明确自身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别,才能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其办学特色。

(一)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技术型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定位于高等教育中的技术型教育,即不论具体专业如何,实际上都是要培养工作于基层的”转化”型高级人才,使其具备工程设计、技术规范、管理法则转化为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层次定位1.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定位性质的准确定位应把握以下基本特征: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本科、专科教育等同。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岗位,适应我国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既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协调发展,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又有一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2.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定位。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学制上至少应包括大学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高职本科等同于延长了的高职专科,也不能把高职本科等同于普通本科。

在培养目标上,专科高职教育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师资等任务。

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一、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误区1.培养目标层次定位不清楚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与普通专科教育目标混为一谈。

高职教育并非高等专科教育的一种变形,很多人将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层次的学历教育,不少高职院校基本沿袭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导致其在教学安排和实训安排上忽略了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造成高职学生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不能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严重脱节。

(2)与劳动就业岗前培训培养目标等同。

很多学校完全从按照就业单位的“订单”要求作为培养目标,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岗前培训等同,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模糊定位。

这样会导致学生只注重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忽略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在发展,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较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才是高职培养的人才目标。

2.课程设置实施不合理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专业的发展,并结合高职院校所在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按照国家规定的总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具体制定。

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等职业学校或者成人院校,师资和办学设备受限于历史原因,导致课程设置可能出现两种问题:一是不可避免地沿用以前的蓝本,导致课程设置与当前培养目标相左;二是照搬其他高校的做法,忽略区域经济,不能体现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现象。

课程在实施时也出现极端现象:一是过度重视实践,二是偏重理论。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它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培养目标的实质却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

这一素质结构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又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如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等,还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应岗位和社会的变化,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也随之不断完善。

本文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及其重要性。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确保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能够胜任具体岗位工作,具备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对于不同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但核心要素是培养所需人才的能力、素质和技能。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旨在满足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课程设置应紧密联系行业需求,提供实用性强、适应性广、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

此外,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

同时,学校应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高等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和实训机会。

实习实训活动应设置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任务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五、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旨在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发展情况,并监测教育质量。

学校应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包括考试评估、实践评估、项目评估等多种评估方法。

评估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或就业的参考。

六、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标准的关键因素。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持续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同时,学校应拓宽教师的交流平台,促进师资队伍的学术与实践交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演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如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一、市场需求导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将之融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

以工科为例,近年来,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包括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这些素质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也有助于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三、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持续改进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人才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学校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职院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任务是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满足企业和组织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再认识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再认识
綦 颖
营 口 l5 0 ) 10 9 ( 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辽宁 辽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 标的确立应该是动态的, 要充分考虑到五个方面的要素,即层次性、类型
性 、全 面性 、时代性 和行 业性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 的演进 与发展历程进行 梳理 ,并结合行 业 、
收稿 日期 :00 0 — 9 2 1— 3 2 作者简介 : 綦颖(9 1 )女 , 17 一 , 内蒙古通辽人 , 副教授 , 博士 。 基金项 目: 辽宁省教 育科 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 高等 职业院 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研究”G 9 B 6 ) J 0 D 26
业技术教育 的诞生 ;9 5年部署 三所学校 试办高 等技术专 18
产业 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 分析 ,提 出当前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 的人才 培养 目 标定位 为 :培养拥 护党 的基本路 线 ,
德 、智 、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适应生产 、建 设、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 教育 ,培养 目 ,定位 , 标 反思 ,国家文 件
求相适应。
成 。一般来说 , 学术型和工程型人 才在我国主要 由普通高等
教育 中本科 以上 院校来培养 , 技术 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 务一般通过职业教育来完成 。 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 律等工作 ;2 3 程 型人才主要从事 与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 的规划 、决策 、 设计等工作 ; 技术型人才也称工 艺型 、 执行 型 、 中间型人才 。
才在塔尖 , 其次是工程型人 才和技术型人才 , 能型人才在 技 最基层。 在社会所 需要 的人才中 , 学术型人 才是最少的 , 技能 型人才需求量是最大的。 技术型人才 和技能型人 才都具有明 确 的职业针对性 , 重点强调 的是实践应用 能力 。高等职业教 育必须适应社会 的实际需要 , 与一定 时期 的社会人才结构需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实践教学以及与产业对接等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

一、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求。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

二、教学方案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中,教学方案是关键。

应该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首先,要明确课程设置,结合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设置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课程。

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并与企业合作,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应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确保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辅助设施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以及模拟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此外,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实践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与产业对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应与产业对接,紧密结合实际需求。

应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产学研结合,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实习和就业基地,提供实际岗位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其次,要加强与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

此外,还应注重与国际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提供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需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和与产业的对接。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的职业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具体来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素养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态度、职业形象等方面,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才的基本素质,是职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职业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实践技能、管理技能等方面,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职业技能是职业人才的核心素质,是职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职业能力是职业人
才的重要素质,是职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职业精神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精神,包括职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等方面,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职业精神是职业人才的重要素质,是职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以上就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的职业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1. 总体要求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 人才培养理念高等职业教育应贯彻“以人为本、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特长,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3.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行业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构建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教学方法与手段高等职业教育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5. 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和国外研修,提高教师综合素质6. 学生管理与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管理与服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全面的学生发展支持,如创业指导、就业服务、产学研合作等,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和创业7. 质量保障与监控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强外部评价,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办学水平8. 国际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推动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国际化,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9. 终身教育与培训高等职业教育应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终身教育与培训,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灵活、便捷、高质量的学习服务,助力学习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保障、国际化发展、终身教育等多个方面,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1. 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化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2. 产教融合的深入化高等职业教育应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引进企业项目、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程体系的模块化高等职业教育应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学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注重深度和广度;实践教学则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素质教学则关注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4. 教学方法的创新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虚拟现实等,提高教学效果5. 师资队伍的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国外研修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6. 学生管理的个性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实施个性化学生管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特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支持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7. 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评价同时,加强外部评价,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办学水平8. 国际化发展的拓展化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推动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国际化同时,加强学生交流,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9. 终身教育与培训的普及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终身教育与培训,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灵活、便捷、高质量的学习服务同时,加强与企业、社区等合作,推动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场合1.教育政策制定:此文章可用于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时的参考,确保政策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和需求2.学校发展规划:高等职业院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可以依据此文章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3.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此文章为基础,讨论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4.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教师和教育机构在设计课程和开发教材时,可以参考文章中关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建议5.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教师培训部门可以使用此文章来设计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6.学生职业规划:学生可以以此文章为指导,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7.社会评价与监督:社会公众和评价机构可以依据此文章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评价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注意事项1.结合实际需求:在应用文章时,需要结合当地和行业的具体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2.注重学生主体性:在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3.平衡理论与实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要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4.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提供教师培训和发展的机会5.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6.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人才培养中,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理念,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7.终身教育理念:将终身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8.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在应用文章时,要注意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个人隐私信息,确保信息安全9.遵守法律法规: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时,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教育活动的合法性通过以上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的指导,可以更好地应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性” 的关系, 正确认识 高等职业教 育服务地方和 区域 经济的功 能, 为在对 高等职业教 育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过程 认
中应 突 出 高技 能 , 并提 出职 业培 训 将 是 高等 职 业教 育 的 重要 责任 。 关 键 词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高等 性 职 业性
在教 育 面 向现代化 、 向 2 世 纪 的今 天 , 面 1 职业 技术 教 育有着 举 足轻重 的作 用 和地 位 。近年来 , 随
所在 地 的区域 经济 , 区域性 作 为高 职培 养 目标 定 把 位 的地方 特色 , 因地 制宜 地确 定培 养 目标 。 应该 说 , 不 同地 区的高 职培 养 目标 有 所不 同 , 同时期 的高 不 职培养 目标 也 有所不 同。 另外 高 职的培 养 目标是 相 对 的 、 态 的 , 不断 上移 之趋 势 ; 动 呈 高等 职教 院校 的 特 色 主要是 “ 方特 色” 而非 “ 地 , 学校 特色 ” 。
二、 发挥 服务地方和 区域经济 的功 能。
高 等职业 教 育是 一种 职业 教育 。 由于各 地 区的 经 济发 展不 平衡 、 产业 结构 不 相 同造 成社 会 岗位 的
不 同 , 要求 的岗位 能力要 求 也不相 同。从 区域经 所
济 的结构 性来 讲 , 同地 区的资 源状况 、 不 产业 结构 、 开发 方 向等是 不 一样 的 , 就决 定不 同地 区所 需要 这 的“ 才 ” 专 岗位 结构 应是 不一 样 的 ; 区域 经 济发展 从
另一 类 高 等 教育 的 区别 ;后半 句 是 人 才 层 次 的特
着企 业 接受 国 际先 进 技术 和经 验 的步伐 不 断加 快 , 市 场对 劳 动 力整 体 的技 术 与 职业 素 质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何在 激烈 的市场竞 争 中获取 更大更 好 的发 展 如 空 间 , 高校 面临 和必须 解决 好 的问题 。高 等学 校 是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在培养职业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其着眼于培养素质与技能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旨在满足市场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本文将解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特点,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1.全面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注重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素质的提升,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

这里的素质教育是指将学生的灵魂、思想、精神培养得更加健康完整,使其在职业发展的同时能够成为品德高尚、思想开放、社会责任感强的人才。

2.职业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另一个核心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这里的职业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所需具备的技能与知识,使之成为一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实践型人才。

3.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其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可以胜任实际工作的社会角色。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增强学校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声望。

4.实践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实践,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磨砺自身,提高实践经验以及总结实践经验,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1.实用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在于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实际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人员进行交流,并将学校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深化学生对职业的熟悉度与了解度,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

2.市场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利用市场的力量,以学生的职业后续前景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直接关系到专业口径、课程构建、教育组织方式以至教育方法等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学院在开设相关专业时的就应该确定的。

如果定位不准确将导致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就业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如:学生觉得课程太难、实践环节太少、学的知识没有用,找工作太难。

而教师觉得学生底子太差、理解能力差等等、教学困难。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根源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

如何才能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呢?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学院如何培出合格的学生呢,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是合格的学生呢?所谓合格的学生应该是会学习,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关职业的适应能力。

即便是一所最优秀高职院校,具有非常完善的教学大纲,有着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讲出来。

所以我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一、把握市场导向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地发生裂变,这种裂变又不断促使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也引起了产业岗位的不断调整,旧的岗位不断消亡,新的岗位又不断产生,即使是同一个岗位,也会因时代的变化而会注入不同的劳动内容和要求。

越来越频繁的岗位变更和职业流动,需要劳动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对接,更要有功能的整合。

因此,如果高职教育在新的社会需求特点面前无动于衷,那么,高职教育就难以在变化起伏大,发展不均衡的人才市场运行中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分析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策略。

文章首先回顾了高职教育的历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过程,指出了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然后,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行业需求的新变化,文章提出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接下来,文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创新和优化,包括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文章将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进行总结和展望,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升级。

早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一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多地关注技能的传授和实践的训练,以满足当时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始逐渐转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转变。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升级和适应的过程。

从早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到后来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再到现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始终与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紧密相连。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是指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阶段。

在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探讨。

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升级,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随着工业4.0的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智能制造技术能力、数字化工作能力等新兴技术能力,使学生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二、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规模的就业已经难以为继,创业就业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

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通过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成为优秀的技术人才,也能够成为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

三、强化实践教育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强化实践教育。

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也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专业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四、提高综合素质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方式,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以满足不断升级的产业和社会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贴近市场需求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职业教育应该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注重实践能力的。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实习等方式来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从而达到能够胜任职业工作的目标。

第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强调职业素养的。

职业素养是指在职场中所需要的一系列素质和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等。

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

第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职业进行培养,而应该是多元化的。

因为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出多种类型的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和职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与时俱进。

职业教育应该不断关注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实践能力、强调职业素养、多元化和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本科 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深入研究。
02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概述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教育为主,结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 继续教育特点的新型高等教育类型。它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以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为目标。
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本科层次高等职 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
目前,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得到 了快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不仅在工科类专业得到广泛应用, 也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逐渐得到推广。同时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本 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VS
问题
然而,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 问题。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 些人认为只有普通高等教育才是正统的教 育类型,对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一 定的偏见;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资源不足 、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本科 层次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03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定义与重要性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要点一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定位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 转型升级的需求。
要点二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定位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区域经 济发展特点,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培 养目标。

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与途径

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与途径

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与途径
近几年,职业院校培养人才越来越成为教育专家和企业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随着信
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行业发展的急剧变化和经济的腾飞,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出现正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有效工具。

首先,为了培养出具备相应技能和卓越表现的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须打造及
时适应市场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加强项目实训,鼓励学生把最新的行业技
术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加强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

其次,为开拓思维,潜心研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与国内外学术界的学者交流,
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和技术变化,为学员提供一个有效的知识信息交流平台。

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也有其特殊性,针对不同行业应做出
不同的适应,例如要求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实战能力及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及时
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借鉴最新技术,研究思路;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升级及市场发
展趋势,同时学习表达及沟通技巧等。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不同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目标设定有:一是注重实
践技能,培养实战能力;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思维锻炼,学习技术,增强社会
实践;三是要求学生学习全面理解行业发展和知识疆界,提高就业技能,为企业服务。


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实用为目标,追求结合教学需求,同时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以提
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为核心,普及各项行业的技能,打造出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不定之中,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A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

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只是概括了一方面,不能突出高等职业的教育的本质属性,又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混淆。

只有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再认识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合理结构)是体现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的重要方面,[1]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对教育的质的规定,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P161)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具体化。

因此,准确把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正确设计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只有正确把握了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做到健康和谐发展。

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阐述。

总体上看,培养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而其内涵在不断丰富,日益明确。

从20世纪80年代的职业大学到以后的“三教统筹”(即普教、职教、成教协调发展)办高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大同小异,即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或“实用性人才”、“专门人才”等。

比较典型的表述有: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 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江庆翘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摘要] 本文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理性认识姓“高”和姓“职”的关系,正确看待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项任务,认为对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有更全面理解,并提出职业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办学定位包括多个方面,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结构定位、服务地域和行业面向定位、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等。

在这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属性之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以来,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定层次规格和类型的学校,培养一定目标的人才。

不同层次规格和类型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适用性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办学性质和特色的基础,是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学校以教学改革为首的各项改革不可须臾偏离的“主心骨”。

所以,它是办学者第一要明确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两方面的属性。

一方面,它是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当前主要是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它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质。

这也就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通常所讲的姓“高”、姓“职”的问题。

有一种认识,认为在上述两种属性中,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姓“职”,然后才是姓“高”。

这种认识产生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

当时这样提,一是为了防止将高职院校办成普通意义上的专科学校,办成“小本科”;二是想要突出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

对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办学实际中的各类矛盾日渐突出的时候,回头来看,这并不是一种冷静、理智的认识。

为什么非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的两种属性区分主次呢?我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既姓“职”,又姓“高”,两者同样重要。

姓“职”,说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性质,是其教育的类别。

姓“高”,说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性质,是其教育的层次。

也可以认为就像是在一个二维坐标系当中,横坐标是教育类别,纵坐标是教育层次。

在教育类别上,区别有义务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在教育层次上,区别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等。

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定位在恰当的坐标位置上。

下面分开来讨论这两个方面。

先讨论职业教育的属性。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基本上都统一称谓为“职业技术学院”。

近来少数新办的学校有称“职业学院”或“技术学院”的。

许多的办学者并不了解“职业”、“技术”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两者之间有无区别,有什么区别。

搞清这些概念很有必要。

职业技术教育在国际上被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这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对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缩称TV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1989.10.17~11.16,巴黎)通过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公约》有如下表述:“‘技术与职业教育’指各种形式和各种级别的教育过程,除普通知识外,还包括技术和有关科学的学习,以及获得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的职业有关的实用技术、专门技能、态度和认识。

”这一表述至少有这样两个要点:第一,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使得接受教育一方获得与职业有关的技术、技能;这些技术是实用的,技能是专门的。

技术与职业教育给予受教育一方的是谋取一项具体职业的能力。

第二,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过程可以有多种形式和级别。

比如,在级别上可以有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之分;在形式上可以应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不同而有多种模式。

事实上,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不完全等同。

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缩称TE)通常指的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

它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员、工艺师、管理人员等。

职业教育(Technical Vocational,缩称TV)通常指的是为某一种或一类职业岗位培养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

它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等实际操作人员。

当我们把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时,一般以为他们是相同的教育,很少有人去深究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职业技术教育教给受教育者某一岗位的就职能力,是就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经济和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应区分为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方面。

对此,应当这样理解:职业技术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区别于以升学为目标的普通教育,比如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等)区别于普通高中。

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开发型人才,这是它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质,比如高等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

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应区分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

二、对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面理解下面的讨论要分两个问题:(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性。

在现代社会,大致可以将专门人才区分为两大类。

一类人才将科学原理转化为产品(或工程)的设计、规划、运行决策等。

他们或从事理论研究,或从事产品和工程设计、规划、决策的工作,他们是发现和研究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人,一般被称为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

另一类人才运用工程原理将产品由开发、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物质形态。

他们应用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或从事生产制造的工艺过程设计,或依靠操作技能去直接制造产品,一般被称为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应用型人才。

将专门人才作这样的划分,并不是说普通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应用能力,也不能说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就不具备学术性。

但在总体目标上,普通高等学校所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有必要指出,在这样划分时,不能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就可以不注重学生的实践锻炼,或者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就可以不注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

只是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下恰当、合理、科学地做出培养过程的各项决策。

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是办学定位的核心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性目标,要求学校从办学条件的建设,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学生教育,以至质量评价标准和方式,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培养两类应用型人才。

实际上,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担负了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当时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基本上从事了加工工艺设计以及工段或车间生产管理的工作。

他们所从事的基本是技术性的工作岗位。

从事设备的操作的技能性岗位是由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任职。

他们都是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在科学技术极大地进步,高新技术不断在产品结构、性能及加工制造业得到应用,加工工艺和设备的高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便应运而生,而且快速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快,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求。

然而,不少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甚至认为其任务单一地只是培养高级技术工人、“能工巧匠”,这显然是片面的。

调查表明,我国在经济转型和步入快车道的今天,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第一线急需大批掌握了先进技术的高素质工人补充,对此无可非议。

但是,与此同时,从事技术工作的如技术员、高级技术员、工艺师同样严重缺乏,急需补充。

如果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的调查更全面、客观些,就能够看到这一点。

当我们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体定位于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人才时,就决定了应当采取与之相应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以适应他们所应具备的不同知识基础和技能特质。

不过还必须看到,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之间没有鸿沟,甚至有时比较难以区分。

也就是说他们有交叉性。

因此,有人还更为细致地区分出技术技能型和技能技术型人才来。

我觉得这样过细的区分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

倒是有必要对于每一个专业,每一届学生,在培养目标上清醒地做出具体详尽的描述,来确定培养方案。

三、职业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在明确了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是在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还必须注意,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担负着学历教育的任务,还担负有职业培训的重任。

而这后一责任恰恰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极其薄弱的部分。

职业培训包括对民众因专门技术技能的提高、岗位迁移等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服务。

它不取学历,只通过一定的社会考试,取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的从业资格证书或说明掌握了某项专门技术的证书(这种证书一般由劳动部门或权威企业发出),有的甚至只取得一纸写实的结业证明。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职业培训的开展极其普遍。

培训项目、内容繁多,培训周期或短到一、两周,或长到三、五个月。

职业学校定期地向社会公布可以提供培训服务的内容,可以是某一专业,也可以是某种技艺,也可以是某门课程。

正规的职业类院校,培训规模往往远大于学历教育的规模。

来接受培训的既有朝气勃勃的青年,又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

不少的人是因为就业(包括转岗)需要而前来接收培训的,但也有一些人只是为了想要学会一门新知识,或掌握一种技艺而学习。

他们不惜为此付出不菲的学费。

我国的情况与之有所不同。

职业培训的开展在各地表现很不平衡,在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职业培训的社会需求已经出现很好的势头。

但就普遍而言,开展各种职业培训还远不成气候。

究其原因有四:首先,当前的人事制度在用人、分配等方面依然过多地看重学历,造成包括职业培训等在内的非学历教育遭冷落,民众缺乏这方面需要的动力。

既然你单一地强调学历,我就拼命搞学历,甚至混学历、骗学历。

有了学历就有好职业,就能被提干,就有高收入。

既然不重视能力,我也就不需要那些不给学历的培训。

一些企业对职工培训搞得好,也正是他们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打破了单一学历桎梏,既重学历,又重能力,广大职工有着极高的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劳动力市场还很不活跃,希望职业岗位稳定的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民众在寻求更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面还没有更为主动的热情。

大多数的人还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份理想而又稳定的职业,缺乏职业危机感,对已经面临的职业危机又缺乏积极主动的自我调整的主动性,去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创造改变自己的职业岗位的条件。

第三,相当部分企业在员工队伍建设上缺少战略思想和长期规划,在培训方面投入不足。

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表现极为突出。

一些企业负责人不愿意在人员培训上面化本钱,主要是目光短浅,也许他们认为自己未必在本企业能做几年,因而热心于“快出政绩”,而不愿做那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