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新闻业务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〇四年
传播
名词解释
1、拉斯韦尔5w
2、文化规范论
3、传播情景与情景意义
4、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传播的基本观点
简答
1、组织传播的功能
2、受众选择媒介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3、批判学派研究的主要特点
新闻理论
名词解释
1、时效性原则
2、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
3、新闻自律
4、新闻传播的权能控制
简答
1、新闻学与传播学异同
2、新闻价值标准相对性
3、新闻受众心理的基本特征
4、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二〇〇五年
新闻
一、名词解释
新闻功能
新闻敏感
报纸编辑工作流程
二、简答
1.新闻评论常见结构形式
2.选择新闻稿的标准
3.新闻事实与采访对象的心理定势
传播
名词解释
1,符号互动
2、把关人
简答
简述大众传播者与信源的三种关系
新闻实务
简答
1、为什么记者采访要到现场观察
2、选择确立新闻报道主题的标准
3、华尔街日报体的文本结构
2006年
新闻理论部分
一、概念题:
1、新闻学(广义)
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学是指研究新闻,新闻事业,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这个独立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包括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管理新闻学。
2、新闻受众的物质功利需求
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内容的需求分为物质功利需求和精神满足需求,其中物质功利需求包括1234
3、新闻舆论的特点
新闻舆论是指通过新闻传播活动而表现出来的舆论。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形态多样性,二是组织性,三是权威性。(然后详细介绍三个特点)
4、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社会环境五个方面,五个方面共同作用力决定了新闻传播效果其中传播者是主体因素。受传者是最权威的评价者。传播内容是决定传播效果最本质的因素。
5、媒介产业市场
媒介作为一种特殊产业要得到发展,关键是进入市场。媒介产业市场分为受众市场、广告市场和一般消费者市场。其中受众市场是指……广告市场是指……
二、简述题:
1、为什么说新闻价值是相对的
社会环境不同,新闻价值不同123
媒体不同,新闻价值标准不同123
受众对新闻价值来说也是一个变量。12
新闻价值是相对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涅造,它也有相对固定的判断标准,这就是新闻价值规律的核心所在。
2、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基本定位是什么?其职业角色冲突表现在那三个方面。
新闻记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和社会活动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他们扮演着公众利益守护神、社会舆论导向人的角色。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123
列举角色观。1 公仆2 无冕之王3 舵手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播社会控制因素有哪些变化?
权能控制因素。定义,分类,变化
经济控制因素定义变化
文化控制因素定义变化
三、论述题:
1、请论述中国媒介产业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
媒介产业的定义及三个层次
媒介产业化的动因
A强化利益趋向和弱化控制趋向是媒介产业化的根本动因
B信息行为的发展和利益行为的发展构成了媒介产业化的两大根本线索
C经济体制转型是媒介产业化的现实条件
新闻业务
1 新闻敏感:
2 (新闻编辑不再考)
3 延缓式导语
4 评论的时效性:
5 访问要对哪些条件进行选择:
6 (新闻编辑不再考)
7 新闻报道“说话”方式有哪些:
选择事实;选取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解释和评价事实;采用联系和对比方式。
8 理解“事实胜于雄辩”及运用时要注意的方面:
传播学
1 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
由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赛伯特和奥多·彼德森三位学者合著,《报刊的四种理论是被传播业界和学术界公认为开比较新闻学之先河的论著。作为新闻理论研究史上经典的文献之一,《报刊的四种理论》为研究和了解在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兴起的几种不同的传媒理论及传媒制度,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它包括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2 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是加拿大思想家,他对传播学的研究方式是艺术、文学和历史的结合,著作十分艰深。20世纪60年代,其理论风靡欧美,被称为“20世纪的预言者”,他也是最受争议的学者之一。(下面阐述他的三个主要观点并做简要评价)
3 “知沟”理论:
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于1970年在《舆论季刊》上提出了“知沟理论”。蒂奇纳的“知沟理
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知沟”
假设至少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表达:第一,经过一段时间,文化程度高的人,对媒介大量报道的话题知识的获取速度,比文化程度低的人快。第二,在特定的时间里,经媒介大量报道的话题知识获取与教育程度的相关性,比未经大量报道的话题高。蒂奇纳提出的“知沟”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揭示出造成“知沟”的根源在于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高低不同。
4 新强效果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些传播学家对传播效果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适度效果论仍低估了传播能产生的效果,于是提出了新强效果论。认为传播的内容、方式若能按传播学原理精心设计,大众传播是可以取得强有力的效果的。该理论是在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其效果的重新评估。代表理论是沉默的螺旋理论和社会期待理论。
5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他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人有自我感,而自我又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是每个人本能的自然特征,而“客体我”展示自我社会的一面。“客体我”会向“主体我”发出反射,“主体我”会对这种反射作出反应。他还认为人类在学会说话和理解符号之后,就产生了自我概念。
6 马莱茨克模式:
他在《大众传播心理学》中提出此模式,以其条理性、周密性显示了大众传播作为一个心理学上的复杂过程。它考虑到了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反馈这五大因素,对每一大因素都加以完整考虑和详细地分项。该模式是数十年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的总结。它可以作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相关因素的清单。其分析比以前的研究更系统、全面,更具合理性。
7 传播学的确立:
第一,传播学产生于美国及其原因;
第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传播学的孕育阶段。只是一个个具体的传播问题,未考虑到传播学科的问题。20世纪40年代前后,是传播学的确立阶段,是传播学研究从分散到集中,系统地研究传播过程和传播体系的时期,开始用建立学科的眼光构建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第三,传播学五大奠基人。。。。。。对传播学建立做了巨大的贡献。
8 大众传播的受众控制:
第一,在人际传播中,传播对象可以用各种表情、动作、语言来表示自己对传播的反应,使传播者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图进行传播;公众传播的场合,传播对象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反应,有时还可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大众传播场合,传播者和传播对象是间离的。从传播者看,为取得预期效果,必须进行调查了解受众的构成、倾向、兴趣等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传播。从受众来看,若大众传播不能满足其需求,会转向其他媒介,或提出其他意见,还会呼吁立法部门立法,用法律法规约束其传播行为。
9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P284-P285)
10媒介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联系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进行具体阐释;根据麦氏理论的缺陷进行正面说明;最后总结二者是一种互动关系)
11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见《当代传播学》的分层效果理论)
12 比较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别论、社会关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