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词诵读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逢入京使》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一、 导入 二、 作家作品导知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 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 添了色彩。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
《晚春》
教学目标: 1、 诵读: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理解作者诗中所描绘的晚春景象,能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并体会 诗人的惜春之情,进 而自己能够做到珍惜时光。 3、 由本诗加以拓展,积累同类题材的古诗,加深对国学的积淀,提高
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古诗中的字词读准,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进而联想珍惜到自身的时光。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春天在哪里》 一、课程导入 刚才那首歌唱的是什么季节?大家喜欢春天吗?跟大家一样,古往今 来,很多诗人也喜 爱春天,他们用自己的才华把春天写进了诗里,用 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 古诗。 之前老师布置了让大家预习,现在就请个同学来读一读。 二、课堂内容 (一)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二)品词析句 1、题目“晚春”,大概指的是什么时间?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 不久就要归去,春天将要过去 百般:各种各样 斗:争斗,比赛 芳菲: 花草茂盛而芬芳 榆荚:见图,榆树上的果实。 才思:才华和能力 惟 解:只知道 诗句里还有不明白的字句吗? 2、句子解析:花草树林知道春天不久将要归去,于是万紫千红争香半 艳竞相开放。而杨花榆荚没有这个才华和能力,只知道像飞雪一样漫天 飞舞。 3、交流评议,感情意境:同学们可以讨论下诗中用哪些物来描绘出晚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学习 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诗情 画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将诗中的音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பைடு நூலகம்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张籍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拆了又 写,写了又拆的家书(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在李白眼 里,乡愁曾经化作了那一轮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这 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另一首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板书课 题) 二、解题生读题目。
(要求读正确)从题目中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春夜 地点:洛城 就是哪里?今河南洛阳事情:闻笛 闻就是? 闻笛就是?)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生再读题。
(要求读出感情)诗题中的中心词就是-----闻笛。这笛声勾起了李白 心中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梦回千年和李白一同去感受一番。初读古 诗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指名读。读诗不仅要字正 腔圆,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诗有时可以轻声默念:谁家玉笛-----暗飞
2、“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 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 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 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 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 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 味。 3、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 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 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 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 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4、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 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四、 作业: 背诵课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主备人:李可可
第一课时
《竹里馆》 学习目标 1、.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2、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 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重点难点 透过《竹里馆》等田园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 的心境和情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入境。 二、按照学诗方法组织教学《竹里馆》 1、知作者: 王维(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九岁 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 成进士。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 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 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解诗题:《竹里馆》《山居秋暝》。 3、品诗句 4、体诗情: 《竹里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山居秋暝》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 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
声,有时可以低吟:散入春风------满洛城,有时我们可以高唱:此夜曲 中----闻折柳,有时情到深处可以长叹一声:何人不起-------故园情!师 生接读,学生自由练读,齐读 四、读着读着,我们和诗人的心越来越近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呢? 五、再读,深入理解何人不起故园情!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是个 什么句?是怎样的笛声让诗人心中升起如此强烈的思乡之情呢?我们一 同去寻找这笛声吧! 出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齐读 2、“暗飞声”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用“暗”? 扣住“暗”让学生展开想象 生回答由于是夜晚,显得格外的幽静,引生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夜? 李白在干什么?把那种幽静的环境说具体。 这笛声就这样随着春风飘呀飘,真不知是(引读:谁家玉笛……,散入 春风……) 六、小结写法:刚才我们通过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运用环境描 写进行铺垫渲染。 出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作业: 将《春夜洛城闻笛》完整地改写完。
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
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5、入诗境:画面美、音乐美、意境美、生活美、情感美。 三、课堂小结
诗海泛舟,撷取明珠。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学会品诗,提升品位。
愿同学们,在古典诗歌的沐浴中,与诗为伴,与诗人同行,使你的人生
之路充满快乐,充满阳光,充满激情!
春的场景?以及这首诗所反映出来作者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看出来
的?你还能想到关于珍惜时光的什么名句?
三、拓展延伸,加强积淀
1、这首诗叫《晚春》,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早春》 ,大家通过这两
首诗来对比下早春与晚春有什么不同?
2、你还学过什么关于描写春天的诗词?或者其它季节的古诗?
《春晓》《江南春》
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但当一个战 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 母妻子。 三、作品欣赏: 1、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 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 字,说明(离家之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 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 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 句写的是(实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