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城市运行管理经验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对策分析——德国鲁尔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是随着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此外,长期以来资源能源的高强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寻找接续和替代产业,对于资源型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改变过度依赖资源能源的状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资源型城市现状及特点 目前,全国现有矿业城镇426座,处于成长期的84座,鼎盛期的291座,衰退期的5l座。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会同财政部等单位在2007年底完成的《我国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城市界定1 112徐慧娟刘娜 何云 王军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对策分析——德国鲁尔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在剖析德国鲁尔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及主要特点,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研究》,国务院公布了首批12家资源枯竭城市,2008年和2009年又分两批公布了44个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区)。
随着2007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走进公众的视线,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
资源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一般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每一个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借鉴德国经验 助推我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借鉴德国经验助推我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 引言1.1 介绍德国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的经验德国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德国强调整合城乡土地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统一规划、准确划定土地用途范围,确保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
德国注重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德国还积极推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提供各类金融支持和政策激励,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举措,德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1.2 阐述我国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挑战我国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土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等。
我国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利用和浪费,导致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匮乏,而另一些地区却存在大量未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土地综合整治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用地不断扩大,而农村地区却存在着大量的“空心化”现象,农村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城乡发展失衡日益加剧。
农村土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大量农用地被闲置或者随意乱占,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我国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亟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城乡统一规划,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引导土地金融支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内容结束】。
2. 正文2.1 德国土地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1. 综合规划:德国在土地综合整治方面注重综合规划,将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相结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综合规划,德国有效整合土地资源,保障城乡规划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2. 参与决策:德国注重民众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决策过程,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公众利益,增强社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3. 法律法规:德国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土地综合整治行为,保障公平公正。
看德国三个典型智慧城市 我们能学点什么?
看德国三个典型智慧城市我们能学点什么?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等中国周边国家纷纷开始建设智慧城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之后,“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全国上下迅速达成共识,国内正在掀起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又是个新鲜事物,到目前为止,全球没有哪个城市的建设模式被世人公认为是“智慧城市”的样板,但每个所谓的“智慧城市”又各有各的特色和经验。
以德国来说,智慧城市项目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交通等领域。
我们从柏林——首都,法兰克福——德国第三大城市,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德国南部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城市三个典型的代表城市来看,德国智慧城市的特色。
(一)柏林柏林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由柏林伙伴公司负责的,柏林伙伴公司是柏林市政府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成立的一个专门机构。
1、电动交通柏林的目标是成为欧洲领先的电动汽车大都市。
2011年3月,柏林提出“2020年电动汽车行动计划(Action PlanforElectromobility Berlin 2020)”,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奔驰smart的car2go项目。
在该项目中,注册用户可以在大约2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租用到配备了智能熄火/启动系统、空调和导航系统的smartfortwo车辆,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长时间驾驶这些汽车,然后在运营区域内的任何公共停车场归还汽车。
此外,car2go还面向iPhone用户推出了一款car2go应用。
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查询附近可用的car2go车辆等信息。
目前,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地区是德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实验室”,也是少数拥有220个公用充电桩的德国城市,迄今实施的可持续交通项目涵盖了从私人和家庭用车,到电动汽车共享、企业车队,再到卡车货运、电动自行车的广泛目标。
2、节能住宅柏林的“被动式节能住宅”是在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节能概念。
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经验
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经验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以绿色城市建设为目标的先进城市。
柏林的绿色城市建设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其他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的背景、实践经验和未来规划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和分析,旨在为其他城市的绿色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的背景柏林是欧洲著名的绿色城市,城市中有大片的森林、湖泊和自然保护区,同时城市内还有许多公园和绿地。
这得益于柏林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始终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20世纪初,柏林就开始将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相结合,积极进行城市绿化,不断增加绿地和森林覆盖率。
如今,柏林的绿地面积占比高达44%,是欧洲绿地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
柏林还积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绿色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循环经济等措施,为城市的环保和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城市绿化,增加绿地面积。
在柏林的城市规划中,绿化始终是重中之重。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柏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园林改造,建设了许多公园、花园和绿地,如著名的蒂尔加丁公园、格吕尼瓦尔德公园等。
柏林还大力推动城市森林化,将城市的一部分用于种植树木和草坪,使得城市的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
通过这些措施,柏林的绿地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改善了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 倡导低碳出行,推广公共交通。
柏林作为欧洲的大城市,交通是一个常年的难题。
为了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柏林实施了低碳出行的政策,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
柏林拥有发达的地铁、公交和有轨电车系统,此外还提供了自行车租赁服务,鼓励居民和游客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通过这些举措,柏林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城市的环境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3. 推动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
柏林大力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德国小城镇建设模式
International View和谐之城:德国小城镇建设经验与启示万 博 张兴国摘要: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文章立足于小城镇建设的具体问题,通过对德国小城镇的建设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理念与措施,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若干适合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数量从1954年的5400个增加到2008年的19234个,小城镇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支撑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日趋明显。
然而,由于中国小城镇自发地、不规范地急剧发展,其城镇规划建设从政府行政主导、规划设计前瞻、民众广泛参与、市场机制运作、法律政策规范、基础设施保障、生态理念推行、特色产业主导、历史文脉传承、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与发达的欧洲小城镇建设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最近游学欧洲,考察了一些小城镇,本文以德国小城镇为例,试图从其发展经验中寻找出超越国情的规律性思路与措施,为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小城镇建设的德国经验借鉴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共16个联邦州,8000万人口,属欧洲人口较稠密国家,但其城镇规模与数量与我国相比有差距,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4个,50万人口以上的也不超过10个。
前德国共有13500个小城镇,其中75%的小城镇人口少于5000人,超过10万人的小城镇只有89个。
图1 联邦德国规划体系International View 国际视野89小城镇建设德国小城镇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其形成机制中的可持续性、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和法制性令人印象深刻。
在不同历史时期,德国小城镇的发展也曾面临过众多的抉择,但是他们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细节等多级层面的协同作用,使得小城镇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很高的水平。
(一)宏观把握——确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管理理念德国的规划体系包含有6个层次(见图1)。
德国城市管理体制介绍及改革借鉴
德国城市管理体制介绍及改革借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范围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
城市管理己成为世界性问题,所有的城市都面临着一个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德国城市管理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领先水平,学习借鉴德国城市管理的经验,对于我们研究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德国城市管理体制的介绍,从德国城市管理机构和监管机制两个方面进行解析,提出了我国在城市管理体制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方法,为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标签:城市管理体制;监管机制;行政执法权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speeding up all over the world. The urba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worldwide problem;all cities are facing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German has an advanced urban management system.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German urban management,it is helpful for exploring a way to build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indicates urban management system in Germany,analyzes urba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and oversight mechanisms,points out some referable experience methods for China at the aspect of the urban digitalized management method,and provides som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in China.Keywords:Urban management system,oversight mechanisms,administration enforcement1、德国行政执法体制总体介绍德国是一个由16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治理_德国鲁尔区的经验及启示_陈桂生
2014.1110孔经过仓库使得其使用面积和价值有所下降的,在此情况下,可根据单位面积的投资费用折算后进行合理的补偿。
为保证损失评估的科学公正,应该由供役地人和设立公共地役权的行政机关或组织协商选择具有中立性的社会评估机构,尽可能避免不正当干预,若供役地人对结果有异议的,应该允许其申请复核评估,若仍有异议的,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有关对被征收房屋价值进行市场化评估的程序,第19条中的规定,“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由专家委员会作出最终的鉴定结论。
参考文献:[1]陈志龙,刘宏.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6.[2]刘保玉.物权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277.[3]肖泽晟.公物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16.[4]王利明.物权法专题研究(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730.[5]刘乃忠.地役权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48.[6]蔡娬.公共地役权性质初探[J].广西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7]肖泽晟.公物的二元产权结构———公共地役权及其设立的视角[J].浙江学刊,2008,(4).[8]郭庆珠.论行政规划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障和法律救济[J].法学论坛,2006,(3).[9]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7.[责任编辑:张亚茹]世界经济与政治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德国鲁尔区的经验及启示陈桂生(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综观世界资源型地区(城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期———资源大量开发引起的经济高涨期———资源枯竭而导致的经济衰退期———经济转型期”的过程。
素有“德国工业引擎”的鲁尔区也是如此。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浪潮冲击了鲁尔区的煤、钢产业,使其逐步陷入结构性危机中。
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生态治理实践及启示1.鲁尔工业区概况鲁尔工业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河-威斯特法伦州境内的一个区,介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伯河之间,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欧洲最大的经济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鲁尔工业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从地理概念上讲,现在的鲁尔工业区是指“鲁尔区城市联盟”所属北威州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的所辖区域。
面积为4430平方千米,占北威州总面的1/10,人口约540万,占全国的6.6%。
区域内的主要城市有多特蒙德、波鸿、埃森等。
鲁尔区工业区是《凡尔赛条约》的产物。
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必须用富产煤炭和铁矿资源的鲁尔工业区的煤向法国进行战争赔偿。
从下面这张剖面示意图上可以看出,鲁尔河区域煤层较浅,可以产生大露天煤矿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无尽的能源。
由此开始的庞大的移民计划和煤炭开采业为鲁尔工业区带来了第一次经济飞跃。
二战后,欧洲重建和经济振兴带动了鲁尔工业区再度繁荣并成为德国最重要的煤炭、钢铁和能源工业生产基地,其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德国战后经济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表1)。
但是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和地区一样,鲁尔工业区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退的全过程。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世界煤炭产量大增,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被迫缩小煤矿开采规模。
70年代中期,全球爆发经济危机。
鲁尔区的钢铁大幅度减产。
这就是“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迫使传统产业转型,主要表现为: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和铸求之间的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滞后相抵触;失业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稳定相矛盾等。
1955年,鲁尔区有,40个煤矿基地,81座炼钢炉,数十万产业工人。
到了2003年,煤矿基地、炼钢厂各只剩下7座,产业工人只有几万人。
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已成为每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经过长期的阵痛,鲁尔工业区终于获得了转型的成功。
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的德日经验
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的德日经验作者:尚秋谨张宇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年第06期一、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的德国经验历史上,德国许多城市也被大规模的洪水侵袭过。
汉堡于1842年、法兰克福于1867年、柏林于1874年先后都开始修建具有现代意义的排水系统。
目前,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德国全境共有515000公里长的排水管道,而据德国污水技术联合会2003前后对124家管道运行管理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估计德国有90万公里私有排水管道,约是公共排水管道长度的2倍。
就各类城市管道总长度而言,截至2005年,德国城市的公共地下管道总长度达190万公里,96%的庭院内的私有管道和公共管道相连。
就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运行管理方面,以下四个方面的德国经验值得借鉴。
(一)推行社会化的管线全周期管理以及市场化运营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德国各城市都以立法的方式对地下管道的建设管理作出了明文规定。
根据《城市建设法典》等涉及地下管道建设管理的有关法规,为统一负责地下管道系统的规划、建设、运维与安全监管等相关事务,德国各城市均成立由城市规划专家、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及市民代表等组成的“公共工程部”。
通过该平台,各利益相关方可对相关建设工程的多个方面,如管道设施的规划、布局情况,新建管道与周边现有管道设施的匹配情况,管道设施维修保养的政府资金投入情况等,进行讨论。
对于规模较大的地下管道工程,还必须经议会审议。
议会审议采取听证会的形式,由市长办公室提前10天通知所有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住户、建设运营商、所涉地段的产权人等利益相关方。
只有经过听证会上与会各方达成一致意见,这些工程才能被审批通过。
在管道运营模式上,德国大多数城市地下管道系统采用由多家企业参股的市场化方式共同经营。
如果管道内输送的介质能够方便地与管道本身分开运营(如天然气管道),那么,通常推行管网建设运营与输送介质经营相分离的方式,而且,不论管道本身建设的主体还是管道内介质的经营主体,都存在多家竞争的局面。
德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德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时间:20世纪90年初
形式:“新控制模式”——德国版的新公共管理模式
NSM的直接起因:1.财政原因。
90年代以来,两德统一后,大多数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
2.地方城市管理者对用传统方式管理地方政府越来越不满。
(几十年来,德国的公共部门对资源分配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这些权威集中在专业化的中心服务部门(财政、人事等部门),这种高度集中造成的后果是,行政一种“有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氛围。
在此模式下,地方管理者的权威受到影响,越来越难行使权力。
)
德国的中央—地方关系与自下而上的改革方式:
德国三级政府:联邦—州(18个)—地方政府(分为县市政府和市镇政府共8000多个)联邦行政的作用主要限于制定法律,公共服务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
因此改革的需求也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联邦层次鲜有提过改革倡议,地方政府(地方行政管理者,而非地方政客)才是真正的促进者,改革的重心也集中于各地方政府。
渐进性的改革推进方式:试验项目,而非全面推行。
具体体现在:
纵向:较低层次的地方政府(现代化的压力)州联邦层次(只略微影响政府总体组织架构和进程)
横向:特定城市(在一些中等和大型城市开始第一阶段试验)大多数市县特定部门(成本核算、预算和人员管理)更多部门领域(顾客导向、竞争性等)。
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国际交流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栏目编辑/王 雷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叶齐茂德国的城市布局相对合理,城市化进程中形成大中小城市并行发展,大城市为龙头,但不显得过分突出,小城市遍地开花,小城镇遍布全国各地。
正因如此,德国的人口流动的方式和流向呈分散型,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没有出现过分集中的局面。
这一切对德国各省、地区经济相对均衡发展,对防止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或畸型发展及缩小城乡、贫富之差别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德国19世纪中叶开始的城市化痕迹至今依稀可见,形成了今日德国城市的基本框架。
一、德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城市发展的历史看,德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15—1840年,城市化兴起的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农村人口依然多于城市居民,农业产值在整个德国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支配地位。
尽管如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东部农业区的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的经济开始获得较快发展。
有些大中城市已初具规模,例如,柏林人口17.2万人、汉堡13万人、科隆5万人左右、慕尼黑3万人。
它们都是德国城市化的基础, 有一定的文化和商业设施,有比较发达的工场手工业。
同期,德国的小城市也有发展,分布比较广。
第二阶段:1840—1871年,德国城市迅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德国西部的一些城市发展很快,东部一些城市人口增长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增长的速度。
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因为德国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的发展首先集中在城市和原料产地,城市中的工业部门能够给农村流动人口提供工作岗位,为他们创造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例如鲁尔、莱因地区的新兴工业区、柏林地区曾经是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工业革命以来已明显地呈现出城市化的新面貌,成为工业、商业集中的地区。
同时这些城市不断沿公路、铁路线向外扩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也迅速增加。
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人口增加更突出。
第三阶段:1871年,这一时期,德国城市化极大繁荣和发展的时期,各联邦城市经济也蓬勃发展,人口迅猛增加,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10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德国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德国高速铁路〔1〕德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特点路网、客运和货运调度均实行三级管理,依次为:法兰克福调度指挥中心总部—调度所—设在客运站和货运中心负责行车、客运和货运的车站值班员。
调度人员实行2班倒,每班工作12小时。
〔2〕运输组织特点1、客货混运的组织模式2、节拍式开行理念3、基于换乘的停站设计与调整方式4、按车型划分的动车组配属管理5、非固定的维修天窗〔1客货混运的组织模式德国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连成一体,客车绝大局部都是白天运行的特点,以及本身较小的货运量,使德国铁路在一开始修建高速铁路时,就选择了客货混运的模式。
白天客车为主,晚上货车为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线路能力。
应该说德国高速铁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客货混运,高速列车和普速列车混跑。
只有科隆至法兰克福是个例外,只开行ICE3高速列车。
2节拍式开行理念为了实现旅客乘车的方便与快捷,德铁ICE实行固定时间间隔发车的“节拍式〞开行方式。
首先在德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间按二小时为节拍根底开行不用换乘的直达列车,保证主要城市间不换乘快速到达。
这些二小时节拍的列车在路网上繁忙区段形成重叠,通过合理的运行图安排,可构成繁忙区段一小时、半小时的节拍。
节拍式开行方式最大优点是:首先保证了一定的发车频率,便于旅客在任何时段都可安排出行;另外,通过精确的运行线路和时间设计,可实现较远的大城市间不换乘直达的快捷性,与通过换乘实现较高频率的方便性结合起来。
3〕基于换乘的停站设计与调整方式德国铁路十分注重列车换乘的方便性,为此甚至做到牺牲列车旅行速度和正点率的地步,主要表达在停站设计和换乘上。
德国是多中心城市分散型的路网格局,注定了各种列车间换乘的重要性。
首先,以高速的ICE为骨干,并通过ICE与ICE间的换乘,形成主要城市间的快速通达能力,再通过ICE与IC〔国内城际列车〕、EC〔欧洲城际列车〕间的换乘,实现主要城市与次一级城市间的快速通达,最后通过以上列车与短途列车的换乘实现所有路网连接的城市、乡村的快速通达。
德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经验及建议
2・ 04 1 1 孳虔嚣 肾
1 科学研究 规划 编制依据 、 德 国城 市 公 共 交 通 规 划 与 发 展 坚 持 “ 求 主导 、 需 因地 制宜 ” 的基 本原 则 , 运输 在 方 式 配置 方 面 严格 以客 观 需 求 为 主 导 , 并
根据 城市 自身实 际因地 制宜 、 理选 择 , 合 在 具体 的方 式 比选 、 施 布局 、 案设 计 等方 设 方 面都 有着 系统 化 、 范 化 的前期 论证 程序 , 规 同 时也 有一 套 详细 、科 学 的参 考标 准 。例 如 , 照规 划部 门的相关 参考 标 准 , 按 在城 市 交 通方 式 的选择 和 配置 方 面 ,当单方 向客 流 量为2 ( - 0 0 时 , 0} 10 人/ 推荐 配 置小 型公交 - - 汽 车 ( ii u ) 当单 方 向客 流 量 为 10卜 Mn B s ; 0( 6 0 人/ , 0 0 时 推荐配 置铰链 式公交 汽车 ( i q  ̄ — H g u i h tB s; y u ) 当单方 向客 流量为 5 0- 10 0 时 , 0 0- 0 0 人/ 推 - - 荐配 置有轨 电车 (t B n a n ; Sr eb h ) 当单 方 向客 流量 a 超 过4 0 0 时 , 0 0 人/ 推荐 配置地铁 ( — bh ) 。 u an等 2 重 视综合交 通枢纽 规划建设 、 立 体式 综 合交 通 枢 纽大 多 以 大城 市 的火 车 站( 如柏林 、 隆 )机 场 ( 法兰克 福 ) 科 、 如 为依托 , 城 际轨道 、 市郊铁 路 、 铁 、 轨 电车 、 地 有 公交 汽车 、 出 租 车等多种 方式均 在此交 汇衔接 。 方式 之 间有 着 便 捷 的换乘 空 间 , 纽 多 为开 放式 , 枢 不设 检 验票 口, 通过 清 晰 、 明的指 示 牌 帮助 乘 客实 现便 捷 简 的立体 换乘 。在规 划站址 选择 上 , 纽多地 处城 枢 市 中心 的繁华 地段 , 如柏林 火 车总站 靠近市 政大 厅 和勃兰 登堡 门 , 少城市 的商业 设施 布局 均 以 不 综 合交 通 枢纽 为 中心 , 业 区 的规 划设 计 、 能 商 功 布局 与综合 交通枢 纽实现 高度衔 接 。 枢纽建设 并 不 盲 目追 求大 规模 、 高档次 , 而是 以“ 足 需求 、 满 高效换 乘 ” 为根 本 , 体现 出人 性化 和便捷性 。 处处 除立体式 综合 交通枢 纽外 , 国普通换 乘式 德 枢纽遍 布城市各 个角落 。 通换乘 式枢纽不 仅实 普 现 了公共 交通 层 面 轨道 交通 与 公 交汽 车 等 的一 站式 换乘 ,而且 还可 以实现 公共 交通 与 自行 车 、 公共 交通 与私家 车的便捷换 乘 。 3 优化整 合线路 资源 、 德 国绝大 部 分城 市 都拥有地 面轨 道交 通 , 轨 道线路 往往设 置于城 市道 路 中部 , 与公 交 汽车线 路 平行 , 于实 现轨 道交通 与公 交汽 车的站 台共 便 用 。在 城 市 中心 区 以及 土地 资 源较 为 紧 张 的地 区 , 道线 路一般 嵌于 城市道 路 内 , 轨 与公 交汽 车 、 私人 机动车等 共用线 路空 间。
德国物业管理制度
德国物业管理制度一、德国物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德国的物业管理制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当时,土地的所有权通常掌握在贵族或教会的手中,他们通过租赁土地来获取收入。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物业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德国物业管理制度的法律基础德国的物业管理制度主要依据《民法典》和《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
民法典中明确了对物业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等;而《房地产管理法》则规定了物业管理公司和物业业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物业管理的具体程序和规范。
三、德国物业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德国的物业管理制度主要由物业管理公司和物业业主组成。
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具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日常维修、保洁、安全等;而物业业主则负责支付物业管理费用,以及参与决策和监督物业管理工作。
四、德国物业管理制度的特点1. 专业性强:德国的物业管理公司通常由专业的管理团队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物业。
2. 透明度高:德国的物业管理制度非常注重透明度,物业管理公司需要向物业业主提供详细的管理报告和财务报表,确保管理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3. 效率领先:德国的物业管理制度注重效率和服务质量,物业管理公司通常会定期进行物业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处理业主的投诉和问题。
四、德国物业管理制度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尽管德国的物业管理制度具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管理费用高昂、管理服务不尽如人意等。
未来,德国的物业管理制度将继续发展,通过科技的应用和制度的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广大物业业主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
总之,德国的物业管理制度在历史和法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具有专业性强、透明度高、效率领先等特点。
未来,德国的物业管理制度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广大物业业主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
文章-德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及启示
文章-德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及启示德国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启示。
以下是德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一些主要现状和启示:1. 垃圾分类和回收:德国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和回收。
他们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涵盖了废纸、塑料、玻璃、金属、有机废物等不同类型的垃圾。
市民被鼓励进行分类回收,并且垃圾分类设施普及率较高。
这有效降低了垃圾填埋和焚烧的量,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2. 垃圾处理设施:德国注重发展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生物处理厂、焚烧厂和填埋场。
这些设施配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和处置垃圾,并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德国也积极推动能源回收,通过垃圾焚烧发电等方式,将垃圾转化为能源。
3. 环境教育和宣传:德国通过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政府、学校和社区组织积极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向市民传达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回收知识,以及环保行为的重要性。
这种环境教育和宣传的做法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共识,并且促使市民自觉地参与到垃圾管理中。
4. 政策和法规支持:德国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支持,为垃圾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政府对垃圾管理进行监管,并且通过奖励和罚款机制激励市民和企业履行环保责任。
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在垃圾管理的推进和实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德国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提供了启示:- 强调垃圾分类和回收,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提高回收率。
- 发展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生物处理厂、焚烧厂和填埋场,并积极推动能源回收。
-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 制定政策和法规,提供法律支持和激励措施,推动垃圾管理的落实和监管。
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将有助于减少垃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德国城市化的经验与启示
万人 . 绝大部分为 中小城市 , 中^ 口在 其 2万 至 2 0万人左右的城市约 占 7 % 德 6
意 志联 邦 共 和 国 几 乎三 分 之一 的^ 口居 住在8 4个 大 城 市 里 f 0万 居 民 以 l , 1 _) 这 相 当于 2 0 6 0万 人 .而 大 多 数 ^ 住 在
的6 5万 左 右 。 与此 时 . 法兰 克 福 经 济
福市及 周围市镇 均有高速公路 相连 . 居 民出行非 常方便。良好 的城市环境吸引 了众多外国企业投资 ,市工业 区内有来
【 展研究中心 ) 发 负责 同志 , 2 0 于 0 1年
1 1月 3日 ~ 8日对德 国城市化 建设 和 1 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 德国城 市化 的经 验 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 城市化的总伸特f : l 中小 l 城镇为{的痛瞳城市化
城乖化发屡轻式 : 均 “ 静 藤 , 乡一休化 城
注 重 建 立均 衡 发 展 的 协 调机 制 首
巴登符腾 堡州和 巴饯 利亚 州管辖 .为德
国的 1 2大经济区之一。 区内有各类行政
小 区 【 似 于 我 : 乡 镇 】 0 近 f的 4 8个 , 61 ~ 2万 人 左 右 的 大 , 城 市 5 I I O多个 、
市 ,市 政府设在
个 只有 8 0 0 0人 口的
中小城镇是城 市 己的主体
全德共
黎 姆斯 【 lS ) 镇 ~ 施 瓦堡 市 的 市 政 lM 小
有大中小城市 5 0多个 ,其中人 口在百 8 万 以上 的城市 只 有 3^ ,分 别是 柏林
3 1 人 、汉 堡 1 7万 人 、慕 尼 黑 15 3 万 6 2
城 市 规 划 和 全 国 性基 础设 施 建设 、土 地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20 世纪50 年代末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域整治为改造传统老工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我们振兴东北,重振中国重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鲁尔工业区的基本情况介绍鲁尔地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内,面积4432.79 平方公里,人口540 万,处于德国以及整个欧洲交通枢纽地带。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以及整个欧洲重要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具有悠久的工业史,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 世纪50—60 年代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钢铁工业迅速膨胀,呈现出空前繁荣,被称为“欧洲工业的心脏”。
有12 座工业城市、12,000 个工厂和600 多个矿井。
矿山地下交通线总长6,800 公里。
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采掘量占联邦德国总采掘量的80%,钢铁生产占全国总量的1/3。
从20 世纪50 年代末起,由于以煤、钢为主单一经济结构受到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科技革命的冲击,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生产萎缩,失业大幅增加等其他一系列问题。
60 年代以来,鲁尔工业区围绕着发展多样化经济,开展了区域全面整治与更新。
二、鲁尔工业区的整治规划与措施(一)以法治区、整体规划德国在鲁尔工业区改造振兴中先后制定了《联邦区域整治法》、《煤矿改造法》、《投资补贴法》等。
有效保证各项整治政策的实施,纳入到法制轨道。
1920 年,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现在简称KVR),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
这个权力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员中60%是市、县政府代表,40%是企业代表,有利于其决策顺利贯彻落实。
1960 年该机构提出了鲁尔工业区整体发展规划,担负起全面规划,决定整治措施并组织实施的重任。
1966 年,鲁尔开发协会编制了鲁尔工业区第一个总体发展规划。
1969 年又对它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且予以正式公布。
这是联邦德国第一个在法律上正式生效的区域整治规划。
城市管理与公共政策
城市管理与公共政策1. 城市管理与公共的背景与意义城市管理与公共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与公共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城市管理与公共的相关问题,为提升我国城市治理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2. 城市管理与公共的内涵及特点2.1 城市管理的内涵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内部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监督,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
2.2 公共的内涵公共是指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行动或制定规范性文件。
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
2.3 城市管理与公共的特点城市管理与公共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城市管理与公共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涉及面广,需要协调各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2)长期性:城市管理与公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3)科学性:城市管理与公共需要依据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和实施。
(4)民主性:城市管理与公共应当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实现民主决策。
3. 城市管理与公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1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1)规划不合理:部分地区规划过于片面,没有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2)资源浪费:部分地区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例如土地资源利用不当、环境污染等。
(3)服务不到位:部分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滞后,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3.2 公共存在的问题(1)制定不科学:部分地区制定的公共缺乏科学依据,导致效果不佳。
(2)执行不到位:部分地区公共执行不到位,缺乏监督和评估机制。
(3)公众参与度低:部分地区公共制定过程中缺乏民众参与,导致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受到质疑。
4. 城市管理与公共的改进方向4.1 加强规划管理(1)科学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因素,避免片面性和短视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I他山之石Ad、,ice胁mothers
么2010年1月8日至28日,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组织派出的“城市运行管理与保障培训团”一行19人赴德国进行了城市环境、城市应急.城市规划.城市综合执法、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学习。
现将培训团了解到的德国城市运行管理的经验介绍给读者。
德国城市运行管理经验
口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赴德国城市运行管理与保障培训团
护
德国的城市环境管理与维
(一)冬季扫雪铲冰
德国地处欧洲北部,纬度高,冬季常年平均气温在一8℃至一l℃之间,所以雪天是德国常见的天气。
在德国扫雪铲冰有两个处理主体:一是国有控股的垃圾处理公司,负责城市道路、商业区等公共区域内的积雪清扫,另一个就是商户和居民,负责大门前5米或门前便道上的积雪清扫。
在大雪过后道路的清理工作方面,德国各州制定了详尽的法规,尤其是对城市人行道的雪后清扫非常重视。
德国大部分州和城市的法律都规定,11月15日到次年3月15日为“冬季时间”,市区的居民需要准备雪铲、扫雪车以及沙土、锯屑、碎石子等材料,房主或租住房屋的人有义务清扫房屋附近的人行道,否则将受到相应处罚。
对于人行道清扫的时间和方式,法律还有更为详细的规定。
比如,柏林市规定在早7时至晚8时,下雪后人行道必须立即被清扫,而在周日或节假日则可延后2个小时清扫。
法律甚至还规定,居民在清
74城市管理与科技・2们O/3扫时只能使用扫雪工具,而禁止使用融
雪剂,以免对道路旁的青草和树木造成
伤害。
如果路面出现冰冻,还需撒上沙
土或锯屑等。
如果自家门前的道路在规
定时间内没有及时得到清扫,就将面临
少则几十欧元、多则1万欧元的罚款。
而且,如果房主没有扫雪而致使他人在
自家门口摔倒,则要负法律责任并承担
“受害者”的医疗费用。
除此之外,德国法律对机动车道
路清扫也按轻重缓急作了规定,例如,
柏林州在《道路清扫法:》中将柏林市区
及周边乡镇上千条道路进行详细编号,
并按照重要程度和路面冰雪危险程度将
其分为三个等级,降雪后首先要清扫包
括市区内的主干道、十字路口、道路转
弯以及公交线路等最高等级道路,而非
主干道、公路辅路或连接乡村的公路等
则可延后清扫。
(二)垃圾清运.焚烧及运营摸
式
垃圾清运、处理也是德国城市环
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了解德国的
垃圾处理情况,培训团专程拜访了汉
堡垃圾焚烧厂。
汉堡分为7个区域,
分别是:汉堡中(Hamburg—Mitte)
阿通纳(A1tona)、Eimsbnttel,
汉堡北(Hamburg—Nord)、万
茨贝克(Wandsbek)、伯格多夫
(Bergedorf)和哈堡(Harburg),
面积755.3平方公里,人口170万。
市政
府成立一家国有独资公司负责全市区域
的市容清洁和垃圾处理工作,有2446名
清洁人员,677辆作业车辆。
为方便管
理,垃圾处理公司将全市区域划分为5
大作业区,24个管理站,15个垃圾(废
品)回收站,同时设置4家专门供作业
车辆使用的加油站。
在汉堡市,垃圾主要分为居民垃
圾和工业垃圾两大类,居民垃圾处理是
万方数据
汉堡的垃城焚烧厂
主要工作任务。
汉堡垃圾处理费用是每家6欧元/月,由市政局负责收取,同时提供多种缴费途径,如汇款转账、账户直接扣款、电话预约上门收取等,居民缴费意识很强。
当然如不缴纳会有滞纳金、罚金,甚至会收到法院传票。
汉堡市垃圾分类工作较为先进,分类标示明显,种类较多,政府当局免费发放垃圾袋,但专门用于收纳有害物品的垃圾袋要收费(每个20—30欧分)。
同时,有机垃圾(包括能够回收处理的再生资源类垃圾)必须由垃圾清洁公司专门收取,不能随意处置。
由于垃圾分类工作
较好,每年产生的超百万吨垃圾,有近
50%得到了回收利用,未被回收利用的
垃圾就会进入垃圾焚烧厂。
德国汉堡垃圾处理厂焚烧技术非常先进,严格执行汉堡市(州)、
德国、欧盟三级排放标准,在焚烧过
程中,燃烧充分、控制灰尘是其两大
目标。
经过前期处理,添加某种物质促使二嗯英分解,降低排放量,在800一850℃高温燃烧下,1吨垃圾能够产生200—300公斤的残渣。
(三)污水处理及运营模式目前整个德国有1万余个污水处理厂,城市产生的所有污水都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平均每年产生275万吨污泥,以前处理后的污泥45%用于农业,12%用于建筑行业,10%与其他垃圾混合后再处理,其他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的进行焚烧处理。
自从新的环境保护法规出台后,污泥不能再用于农业、建筑等行业,防止有害物质积累,要求专门建立污泥燃烧场,对污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德国培训学习期间,培训团拜访了几个污水处理厂,他们的经营模式基本一致,基本上均是国有控股公
AI捅cefrom∞ers他山之石I匿
司,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同时按照自负盈亏,微利经营的原则进行运转。
以慕尼黑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建于1921年,总投资为30亿欧元,目前处理能力为50万吨/天,生产工艺为二级生化处理,处理流程与我国相差不大,比较注重脱氮。
废水处理费为3欧元/立方米,从自来水费中收取。
该处理厂比较有特点的是:一是污
泥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发电,每天大约产生35万千瓦时的电能;二是下水道采用的也是币,污合流制,但是在许多地方修建有调节池(总容量为70万立方米),用于雨季调节水量。
德国的污水处理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花园式厂区,让污水处理厂的员工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一个城市公园,整齐、干净、无异味。
二.德国的城市应急体系
在德国期间,培训团与德国巴伐利亚州纽伦堡市政府和慕尼黑市消防队
城市管理与科技・2们0/3
75
万方数据
lI他山之石A洲ce劬m∞ers
等单位进行了交流,重点就应急和消防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法律基础、组织结构、调度指挥系统和应急队伍组成”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
(一)应急管理法律基础
德国实行联邦制,全国划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联邦和各州均有自己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及司法机构,并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规定履行各自权力。
《基本法))对德国紧急状态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战争状态、战争状态前的临战状态、内部紧急状态(内部叛乱、动乱等)、民事紧急状态(包括自然灾难和特别重大的不幸事故)。
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战争状态下的民事保护,而和平时期各种灾难救助都属于州政府的职责。
各州都有完备的关于民事保护和灾难救援的法律法规。
政府有关的公民保护事务,支援联邦政府各部及各联邦州政府的危机管理,是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灾情信息中心,并为政府、社会组织及公民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联邦政府内政部还设有联邦技术救援署(THW)。
该组织建立于l950年,在目前体制下,BBK侧重于应急管理的行政层面决策与危机信息沟通,而THw则侧重于危机的现场技术救援方面。
在联邦层面上,除上述专业应急管理机构外,参与危机救援的组织机构还包括联邦政府其他各个部委、联邦军队、联邦警察局以及联邦刑侦局等。
在州政府层面,参与危机救援的组织机构有州政府各部委、州警察局、州刑侦局、消防队,还有州政府下辖的各专区政府,县、非县辖市以及各乡镇危机救援力量。
(三)应急调度指挥系统
(二)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德国应急救援体系的运行是建立联邦政府内政部在危机管理与公在联邦与州政府的统一规划、协调和指民保护司下设立了联邦公民保护与灾难挥基础上的。
危机发生后,以联邦和州救援署(简称BBK),负责处理与联邦的最高行政长官或内政部长为核心的应
76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3商户在清扫门前积雪柏林街头除雪作业
急指挥小组紧急启动,有关部门以及专
家参与决策指挥,统一调动政府以及全
社会的力量。
应急指挥系统在负有政治
责任的各级政府最高领导人的领导下,
分成两个应急指挥中心:一是行政指挥
中心,二是战术指挥中心。
这两个中
心通过协调小组进行沟通协调。
在危机
处置时,两个指挥中心既能有效沟通,
又能各司其职、相对独立,这种体制保
证了德国应急管理体系的自主性与高效
率。
行政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危机处理
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属于行政决策层
面的。
战术指挥中心通常由消防队担
任总指挥,执行行政指挥中心发出的命
令,负责灾难救援现场的领导与指挥,
并对危机处理的结果负责。
总体上,行
政指挥中心与战术指挥中心既相互融
合,又相对分离。
(四)应急救援队伍构成
消防队是德国专业化应急救援队
伍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家无统一的消防
行政管理机构,也没有统一的消防法
律、法规,消防工作均由各自治州独立
管理。
全国共有16个自治州,均设有消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