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惯性现象.doc
惯性及惯性现象
![惯性及惯性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67394723169a4517723a383.png)
精选文本
24
归纳总结:
定义
应用
惯性
现象
精选文本
危害
25
研究探讨:
一架飞机自左向右水平匀速直线飞行, 若每隔一秒投放一枚炸弹,站在地面上 的观看者看来,这几枚炸弹在空中的排 列情况怎样?
精选文本
26
精选文本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文本
9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一律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揭示了任何物 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的性质。牛一律又被称为惯性 定律。牛一律是物体不受力时惯性的直 接表现。
精选文本
10
讨论: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改 变了,是不是就没有惯性?
精选文本
15
分析惯性现象
语言要点 1、原来的状态
2、受力的变化
3、惯性现象
4、造成的后果
精选文本
16
甲图:静止的小车和木块突然受到拉力时,小车和 木块的底部一起向前运动,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保 持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倒。
乙图:运动的小车和木块遇到障碍物,小车和木块底部
突然停止,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所以小木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惯性现象
精选文本
1
大家一起来做几个小实验
实验一:将一个小物体如钢笔帽放在纸 条边上,用铅笔猛击纸条,观察小物体 的运动情况。
精选文本
2
实验二:将一张硬纸片放在玻璃杯上,并在 上面放上鸡蛋,在讲纸片弹出去的瞬间,鸡 蛋会跟着飞出去吗?
惯性及惯性现象
![惯性及惯性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efada7e54a7302768f993947.png)
归纳总结:
定义
应用
惯性
危害
现象
研究探讨:
一架飞机自左向右水平匀速直线飞行, 若每隔一秒投放一枚炸弹,站在地面上 的观看者看来,这几枚炸弹在空中的排 列情况怎样?
谢谢观赏!
2020/11/5
28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惯性的利用
1撞击可以使锤头、 斧头紧套在把上。
2使劲甩手可把 手上的水甩掉。
3拍打衣服可除 去灰尘。
4飞机在投掷救 灾物资。
5有了惯性子弹 能飞出去 6跳高、跳远
惯性的危害
1走路时绊石头、踩西瓜皮,通常会跌到。 2大货车从坡顶下坡时,速度会越来越大,当
货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由于强大的惯性, 速度仍会很大,且会驶出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停 下,这样造成的车祸是很惨重的. 3汽车突然起动,人向后倒 。 4高速公路上,几辆车行使,第一辆刹车,随 后几辆会相撞。
分析惯性现象
语言要点 1、原来的状态
2、受力的变化
3、惯性现象
4、造成的后果
甲图:静止的小车和木块突然受到拉力时,小车和 木块的底部一起向前运动,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保 持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倒。
乙图:运动的小车和木块遇到障碍物,小车和木块底部 突然停止,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所以小木 块会向前倾倒。
区别 条件 本质
惯性 任何情况下 物体本身的属性
惯性现象
![惯性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51b8d423f46527d3240ce0ae.png)
惯性现象考点名称:惯性现象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辨析与区别:惯性”与“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
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
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两者完全不同。
为何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因为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物体的惯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仍旧表现出来。
“惯性”与“力”的区别“惯性”与“力”不是同一概念,“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水平道路上运动着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要向前运动”这些都是惯性。
惯性与力的区别:①物理意义不同;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有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
②构成的要素不同: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
③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作用则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④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力的大小跟许多因素有关(视力的种类而定)。
“物体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物体的惯性和外力作用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形成了宏观物体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复杂的运动。
如果没有外力,物体也就没有复杂多样的运动形式;如果没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不需要力的作用。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就不难解释惯性现象。
惯性现象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惯性现象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fb1d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f.png)
惯性现象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求真 务实的精神。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为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等更复杂的概念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惯性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现象并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
01
实验目的:探究惯性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03
实验步骤:搭建斜面,放置挡板,让小车从斜面 上滑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在小车上放置重 物,重复实验,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 分析实验结果,理解惯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实验材料:小车、斜面、挡板、重物等
02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引导学生认真观 察、思考和讨论实验结果。
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惯性 现象,理解其本质和产生原因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惯性现 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归纳惯性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提升学生对力学整体认识,培养其 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THANK YOU
汇报人:XX
实验步骤:a.准 备不同质量分布 的刚体;b.测量 每个刚体转动时 的转动惯量;c. 分析数据,得出 结论
实验结果:验Leabharlann 了刚体转动惯量 与质量分布的关 系,为理解力学 中的惯性现象提 供了实验依据
如何利用惯性现象解释物理现 象
利用惯性解释摩擦力
惯性和惯性现象
![惯性和惯性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a43b013969dc5022abea004e.png)
惯性和惯性现象教学目标199知识目标199 1。
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
能解释简单惯性现象的能力目标:1。
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运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现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惯性应用和预防进行教学。
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了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而且提高了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最后,通过“想一想”的讨论。
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教学法建议1。
重视实验教学,突出惯性现象。
由于实验相对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有些实验可以采用手拉手操作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让学生用他们的钥匙和一张纸在桌子的边缘做惯性实验。
一些演示实验允许学生在舞台上表演。
2。
通过教学培养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可以作为惯性车演示实验的例子,让学生解释木块前后下落的原因,并训练如何用知识解释问题。
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照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对象是哪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哪两个不同部分(2)找出研究对象最初所处的状态。
(运动还是静止)(3)一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应该保持其原始运动状态,那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也指典型示例中的一些内容)3。
下面的错误想法很容易发生,应该注意改正。
(1)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是力,也就是说,惯性力(3)有没有力的惯性,没有力的惯性(4)在静止时有惯性,没有运动的惯性(1)如图9-2-1所示,把一个纸板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把一个鸡蛋放在纸板上鸡蛋很快撞到鸡蛋下面的纸板上,鸡蛋垂直落入杯子,没有水平移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3fda4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e.png)
8 .运送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 上有气泡,如图所示。当车向右 开动时,气泡将向 向右 运 动,其原因是 液体 具有惯 性。
9.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静 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
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 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力时才 有惯性
甲 O
乙
A
O
丙
A
O
A
B
毛巾 表面
B
棉布 表面
B
木板 表面
分析论证
①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②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 什么问题?
③小车运动的长短与它受到的阻力有什 么关系?
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 小,小车的运动距离将会变长还是变短?
历史回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A
B
O
伽利略对惯性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个理想实验。 如图,它制作了几个表面非常光滑的斜面和水平面,以期尽量 减小摩擦。让小球从左边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斜面,阻力 足够小得话,都能滚到本来的高度,斜面坡度越小则经过的路 程越 长(OB>OA),坡度减小到零,即为水平面,则小球经过 的路程就将无穷大,沿着水平面以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这一运动并没有力在维持。据此,伽利略总结出“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这一结论在意义重大,它推翻了当 时”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初中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和惯性现象
最便宜的旅行法 17世纪,法国有一位叫西拉诺·德·别尔热拉克 的作家,写了一本讽刺小说,名叫《月国史话》 (1652年),里面有一处谈到一件好像他本人曾 经亲身经历过的奇事。有一次他做物理实验,竟 莫名其妙地和他的玻璃瓶一起升到了空中。过了 几小时,他才得重新降落到地面上。这时候可真 叫他惊奇,他发觉自己已经不在本国法兰西,甚 至也不在欧洲,却在北美洲的加拿大了!但是, 这位法国作家对于自己这次出乎意外的横跨大西 洋的飞行,却认为是完全自然的。他解释的理由 是:在一个情不自禁的旅行家离开地球表面的时 候,我们这行星还是和从前一样在从西向东转; 因此,他降落的时候,在自己的脚下已经不是法 兰西,而是美洲大陆了。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物理惯性的现象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物理惯性的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0dc4ae0f08a1284ac85043de.png)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物理惯性的现象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运动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既帮助学生认识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最后通过“想想议议”的讨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教法建议1.要重视实验教学,突出现象教学惯性现象很多,由于实验的特点是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所以有些实验可采用并进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可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的能力。
如让学生用自己的钥匙和一张纸条在课桌边上动手做惯性实验。
有些演示实验,可让学生登台表演。
2.通过教学训练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
可以惯性小车演示实验为例,让学生解释木块往后倒和往前倒的原因,训练运用知识解释问题。
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考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2)弄清楚研究的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运动还是静止)(3)什么原因是物体或同一物体的某一部分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还可参考典型例题示例中的部分内容)3.易出现的错误想法如下,要注意纠正。
(1)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2)惯性是力,即惯性力(3)不受力有惯性,受力无惯性(4)静止有惯性,运动无惯性4.可补充的惯性实验(可当堂演示,也可制作成录像片)(1)如图9-2-1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
专题03-惯性与惯性现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人教版) (解析版)
![专题03-惯性与惯性现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人教版)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4451b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8.png)
专题03-惯性与惯性现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期末核心考点专题精炼(人教版)(解析版)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2春•昭平县期中)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C.只有做匀速直线的物体才具有惯性D.只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答案】B。
【解析】解:惯性是一切物体都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故B正确。
2.(2022春•隆安县期中)在学校学习生活,打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
关于它的描述正确的是()A.篮球抛出后,由于受到惯性力继续向前运动B.篮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人对篮球有力的作用C.篮球下落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D.篮球由运动到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D。
【解析】解:A.篮球离手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A错误;B.篮球离开手后靠惯性继续在空中飞行,不再受到人的力的作用,故B错误;C.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篮球由运动到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3.(2022春•贵港期中)小东和妈妈周末乘车去东湖公园游玩,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东和妈妈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B.公路旁有严禁超速的标志,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汽车紧急刹车时,小东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驾驶员松开油门后,汽车仍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答案】D。
【解析】解:A、小东和妈妈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不是减小惯性,故A错误;B、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B错误;C、汽车紧急刹车时,小东向前倾,是由于小东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惯性力,故C错误;D、驾驶员松开油门后,汽车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故D正确。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da257d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7.png)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惯性是我们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其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然而,惯性不仅仅存在于物体的运动中,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习惯性的行为。
比如,每天早上醒来后第一件
事就是刷牙洗脸,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
即使在旅行或者外出时,我们也会不自觉地按照这个习惯来行事。
这种习惯性的行为就是惯性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
另外,惯性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中。
许多人在面对问题时会按照惯性思维
来解决,即便这种解决方式并不一定最有效。
这种惯性思维可能会导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陷入死胡同,无法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在人际关系中,惯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许多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会按照自己
的惯性来行事,而不愿意做出改变。
这种惯性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僵化,甚至导致矛盾的产生。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惯性现象的存在,并努力克服其中的负面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地打破惯性,尝试新的事物,学会接受变化,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
![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0177fd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1.png)
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惯性是一种物理学的概念,它的定义是指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的特点是坚持自己的运动状态,并实现相对的连续性,从而维护一种物理结构的平衡性和一致性。
惯性学定律是物体惯性的三条基本定律,它们主要提出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具有的行为特征,即惯性定律。
其中的第一条定律,也称作“惯性定律”,是说只有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它的运动方向才会改变;惯性定律(提出于1687年)又被称作“牛顿定律”,他说物体在缺乏外力作用时,其运动方向和速度不会发生改变;第二条定律是说受外力作用时,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同时相关的;第三条定律是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它们的作用力永远相等相反,即所谓的“力的施加和反作用”原理。
惯性现象是指物体在受外力作用的同时,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会发生变化,而物体本身的惯性则使其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这种变化,从而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例如,一辆未受外力的汽车,在一个水平的坡道上,它的速度一直保持不变;但是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比如受到重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就会发生改变,而汽车本身就拥有了一种惯性,它就会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从而使汽车不会发生变化而是保持原来的方向。
此外,惯性现象还表现在空中飞行,船只在水中滑行等方面。
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惯性是一种物理现象,其原理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不会发生改变,而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则可以说明物体的运动受外力的影响。
惯性是构成物理现象的基础,它的研究也是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地理学家航空工程师,海洋学家等科学家和工程师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惯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的定义是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的特点是坚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惯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根据,有助于人们对物体运动的规律性,也有助于人们对物理系统的管理。
最后,惯性还为航空技术,机械工程等领域提供了指导,使其遵循合理的原则,并实现物体的有效运动。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ece3010a5e9856a5712602d.png)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惯性是物理概念,反映的是物体的性质,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里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即包括静止的物体,也包括运动的物体。
都有是说没有例外,这就点明了共性。
或是指如果物体最初是静止的,它就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如果最初是运动的,它就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所以课本上给惯性的定义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不可避免,不可克服,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与受力与否、受力大小、处于何种状态、状态如何改变等均无关。
好比一口缸,装满水时可容纳水1米3,说明这缸有这样大的容纳的本领,还是这口缸,不装水时,同样还具有容纳1米3水的本领,并不因为不装水就没有容纳水的本领。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把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的种种认识,总结概括上升为理论认识,人们得到这样的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惯性定律,也称牛顿第一定律。
它是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
总是说没有例外和从始至终,这就点明了规律性。
没有受到外力是指明惯性定律成立的条件。
惯性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提示了物体一定条件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反映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惯性是物理概念,惯性定律是物理规律,二者有严格的区别,凡是一个定律都揭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果,因此定律内容的构成总包含有两部分,条件及结论。
惯性定律的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结论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为突出物体仅在惯性支配下运动,故称惯性定律。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及应用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3e34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5.png)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及应用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及应用惯性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它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及其应用。
一、运动惯性的应用1. 车辆行驶中的惯性:当车辆急刹车或急转弯时,乘坐车内的物体会继续向前或向外运动。
这就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保持了自己的运动状态。
为了提高乘客的安全性,汽车中通常会设置安全带来固定乘客,以减少碰撞时的伤害。
2. 摩擦力的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地面的摩擦力来实现一些活动。
例如,在滑板运动中,滑板运动员在滑板上施加向后的力,而地面的摩擦力将产生向前的推力,使滑板运动员向前运动。
3. 开车过程中的转向:在驾驶车辆时,为了使车辆转弯,我们需要施加一个向内的力。
然而,在转弯过程中,车辆会继续向前运动。
这就需要司机利用转向力来改变车辆的方向,使其继续沿着弯道行驶。
二、旋转惯性的应用1. 自行车转弯:当我们骑自行车转弯时,通过将身体重心倾斜到转弯的一侧,我们可以利用轮胎在地面上生成的旋转力矩来帮助自行车转弯。
2. 车轮的稳定性:在高速行驶时,例如自行车车轮的稳定性会受到外力的影响。
我们要保持平衡,就要利用自行车的旋转惯性来调整身体的重心和车轮的姿态,以使自行车保持稳定。
三、惯性质量的应用1. 防止碰撞:汽车设计中通常会考虑到惯性质量的应用。
在汽车的结构设计中,重要部位通常都会采用惯性质量较大的材料,以保护乘客免受碰撞的影响。
2. 减少震动:在航天器设计中,一些关键部位会被设计为惯性质量较大,以减少航天器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的震动。
四、惯性带来的危险虽然惯性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但它也会带来一些危险。
例如,在急刹车时,车内的乘客会因为惯性而向前移动,如果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可能会发生碰撞或受伤的情况。
因此,在设计汽车时,安全措施如安全带的设置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五节 惯性定律
![第五节 惯性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72bacc2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1.png)
第五节惯性定律1. 引言在物理学中,“惯性定律”是一个基础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缺乏外力作用下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
惯性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理解惯性定律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物理现象。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没有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的速度不会自发地发生变化,除非有外力施加在物体上。
3. 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惯性定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
3.1. 玻璃杯和纸币想象一下,当我们将一个空的玻璃杯放在一张平直的桌子上,并将纸币迅速从桌子上拉走。
我们会发现,玻璃杯并不会跟随纸币而移动,而是保持在原位,直到外力(如空气阻力或他物撞击)作用于它。
3.2. 高速列车上的物体在乘坐高速列车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列车上的物体相对于列车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因为相对于列车而言,物体没有受到额外的外力作用。
4. 惯性定律的应用惯性定律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还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4.1. 车辆安全性设计惯性定律在车辆安全性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车辆突然制动或转弯时,乘客倾向于保持其运动状态。
因此,车辆应该提供足够的安全设备,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4.2. 航天飞行在航天飞行中,惯性定律对于控制和调整火箭或卫星的运动轨迹至关重要。
航天器必须按照惯性定律的原理进行设计,以确保稳定和准确的飞行。
5. 总结惯性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
牛顿第一定律表达了惯性定律的基本概念。
惯性定律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还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理解惯性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许多物理现象,并应用于各种实际情况中。
《惯性惯性现象》实验教学设计
![《惯性惯性现象》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e4eb104693daef5ff73d34.png)
《惯性/惯性现象》实验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演示实验一:将小纸条放在水杯下面,迅速拉动纸条,杯子没动演示实验二:在杯子理装一定量的水,在杯口放一硬纸板,将一鸡蛋放在纸板上,用力弹走纸板,鸡蛋没有飞出,落入正下方的杯中。
演示实验三:“惯性小球”实验问题1:这些实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提示1:这些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后来又处于什么状态?前后运动状态变化了没有?再次追问:这些实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总结1: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演示实验四:将一木块放在一辆小车上,让学生观察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的时候,木块会怎样。
演示实验五: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紧锤头”的(也可以请学生来操作,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联想活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到达终点后是否能立即停下来?问题2:这些现象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提示2:这些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后来又处于什么状态?前后运动状态变化了没有?总结2: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补充1:实际上这些物体都具有沿原来的方向、以原来的快慢运动下去的性质,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问题3: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体验,得出的两个结论是什么?问题4:这两个结论中的核心特点是什么?总结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用多媒体视频软件播放汽车启动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向后倾倒?用多媒体视频软件播放汽车紧急刹车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提问: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思考问题2:飞机在投弹的时候,是等飞到目标正上方投掷,还是提前投掷?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飞机投弹的过程。
问题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那么惯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生辩论:惯性大小究竟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没有关系?指导学生开展分组实验:1.建议学生利用预先分发好的实验器材,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看看惯性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4页word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4页word](https://img.taocdn.com/s3/m/80c796980740be1e640e9a64.png)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在讲授“惯性”一节时,有不少同学对“惯性”这一概念认识不清、理解不深。
致使在解释惯性现象时,常常在“惯性”前面加上“产生”“受到”“出现”等错误词语。
甚至在解释惯性现象的问题时无从下手。
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引导学生从惯性一词的字面含义去帮助和加深对其物理意义的理解“惯”在汉语中含有“一直”“总是”“不变”之意。
因此,“惯性”这一物理名词的“惯”字具有三重含义。
第一,从“惯性”这一物理概念的内容讲,“惯”可理解为“不变”。
那么,“惯性”应理解为“不变的性质”。
可是到底是什么不变呢?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故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第二,从“惯性”所存在的范围讲,“惯”可理解为“一直”“总是”。
那么,“惯性”是指“一直总是”具有的性质,即“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的性质。
也就是说,自然界中所有物体,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无论是巨大的还是微小的都有这一性质;另外,对同一物体而言,无论物体在何时何地或处于何种运动状态这一性质都始终存在,既不会消失,也不会时有时无。
因此,“惯性”一词前面不能加上“产生”“出现”等词语。
第三,从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上讲,“惯”仍有不变之意。
即:一个物体的惯性大小只由它本身的质量决定,与其他外界因素无关。
只要它的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就保持不变。
通过以上对“惯性”一词字面含义与物理意义的引申、结合、分析,既提高了学生对“惯性”理解的兴趣,又加深了对“惯性”的理解深度,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对惯性含义的记忆。
二、引导学生注意三个方面的区别1.要区别惯性和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强调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反之,如果受到外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即,惯性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其意义在于发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指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
惯性例子
![惯性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dfd9c1e6998fcc22bdd10d02.png)
惯性例子
1、汽车紧急刹车或减速时人向前倾的惯性现象。
2、汽车起动或加速时人向后仰的惯性现象。
3、拍打衣服可出去灰尘。
4、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5、工人用铁锹把煤扔到炉火中。
6、向下重击榔头柄,榔头会夹紧木柄。
7、跳起后,仍会落回原处,而不会被高速自转的地球抛下。
8、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而不会落在飞船后面。
9、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需要助跑
10 人跑步时,脚被绊了一下,人总是向前倒。
11、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总不能立即停止。
13、射出去的子弹能在空中继续飞行很远。
14、端起脸盆向外泼水,脸盆停止后,水继续向前泼出。
15、茶杯中倒满水,突然向前移动杯子,水会洒出。
16、茶杯中倒适量水,用筷子搅动,停下后水还在转动。
17、喷泉口的水,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上运动
18、在运动的车上跳起你依然会落到原地
19、摩托车飞跃断桥。
20、湿透的小狗,不停地抖动身体,以抖落体毛上的水
21、洒水枪,水离开枪后还能继续向前是由于水具有惯性
22、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23、隔空吹蜡烛
24、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
25、飞机不断投物资,物资会成一条线竖直落地。
26、上升的热气球抛下一个物体,物体会向上运动一段在下落。
27、汽车向左转弯时人向右倒。
惯性现象
![惯性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c0e92bc1aef8941ea66e0522.png)
惯性现象考点名称:惯性现象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辨析与区别:惯性”与“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
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
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两者完全不同。
为何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因为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物体的惯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仍旧表现出来。
“惯性”与“力”的区别“惯性”与“力”不是同一概念,“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水平道路上运动着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要向前运动”这些都是惯性。
惯性与力的区别:①物理意义不同;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有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
②构成的要素不同: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
③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作用则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④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力的大小跟许多因素有关(视力的种类而定)。
“物体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物体的惯性和外力作用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形成了宏观物体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复杂的运动。
如果没有外力,物体也就没有复杂多样的运动形式;如果没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不需要力的作用。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就不难解释惯性现象。
演示惯性现象实验报告
![演示惯性现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07d24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4.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惯性现象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验观察惯性现象,加深对惯性原理的理解。
3.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惯性是物体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且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会产生加速度,但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不会立即改变其运动状态。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弹性钢片2. 硬纸板3. 小砝码4. 支柱5. 橡皮筋6. 粉笔7. 记录纸8. 铅笔四、实验步骤1. 将弹性钢片固定在支柱上,使其可以自由伸缩。
2. 在弹性钢片上放置硬纸板,并在硬纸板上放置小砝码。
3. 将硬纸板与弹性钢片之间的距离调整至适当,确保在释放硬纸板时,小砝码可以自由落下。
4. 用粉笔在硬纸板上画出一条直线,作为惯性实验的起始线。
5. 用橡皮筋将硬纸板拉起,使小砝码位于起始线上方。
6. 松开橡皮筋,观察小砝码的运动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7. 重复实验步骤,改变硬纸板与弹性钢片之间的距离,观察小砝码的运动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当橡皮筋松开时,小砝码会从起始线上方落下,沿着直线运动,直到接触地面。
2. 改变硬纸板与弹性钢片之间的距离,小砝码的落点也会随之改变,但始终沿着直线运动。
六、数据分析与讨论1.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小砝码在弹性钢片的弹力作用下,会沿着直线运动,直到接触地面。
这表明物体在受力后,会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即惯性现象。
2. 当改变硬纸板与弹性钢片之间的距离时,小砝码的落点也会随之改变。
这说明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七、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惯性现象的存在,即物体在受力后,会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
2.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惯性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惯性现象,加深了我们对惯性原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性惯性现象科目物理班级初二.2班授课时间课题第九章力和运动第2节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惯性。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惯性概念。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惯性的理解。
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课堂类型讲授教具小车、木块、直尺、纸条、冲击摆、投影仪板书设计:本节课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惯性”感到非常的抽象,不象有的物理量,看得着,摸得到。
要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要多做几个演示和多举几个生活中的有关“惯性”的实例。
再有,学生对生活中的运动和力有着实践的经验,单凭这些建立物理概念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这节课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
否则学生易把惯性和力的概念相混淆,造成力的无中生有。
通过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不能立即停下来的事例及公路、交通道上对机动车辆的限速,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p105)2.前面学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p105)3.在现实生活中能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p105)·引标(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后,概括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
要注意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归纳得出来的。
·达标(讲授新课):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物体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属性。
即:不愿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惰性”。
不给它施加力,它就静止或不改变运动速度。
我们这堂课就研究物体的这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惯性。
一、什么叫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注意惯性的定义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在运动中应该遵循的规律。
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混淆。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两种运动状态中的一种。
原来静止的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和不变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世界上的物体,不管它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静止不动的,都有惯性,那么它们的惯性是否都相同呢?结论是不一定相同。
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既然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那么物体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很多很多,下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看一些惯性现象。
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1.小车遇障碍:(如图1)图1演示1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面的木块发生倾倒是小车受到外力的作用,小车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而小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发生了翻倒。
2.快速抽出物体下纸条:(如图2)图2演示2小结:通过第二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纸条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快由静止状态变成速度很快的运动状态,而纸条上的科目物理班级初二.2班授课时间课题第九章力和运动第2节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惯性。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惯性概念。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惯性的理解。
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课堂类型讲授教具小车、木块、直尺、纸条、冲击摆、投影仪板书设计:本节课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惯性”感到非常的抽象,不象有的物理量,看得着,摸得到。
要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要多做几个演示和多举几个生活中的有关“惯性”的实例。
再有,学生对生活中的运动和力有着实践的经验,单凭这些建立物理概念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这节课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
否则学生易把惯性和力的概念相混淆,造成力的无中生有。
通过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不能立即停下来的事例及公路、交通道上对机动车辆的限速,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p105)2.前面学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p105)3.在现实生活中能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p105)·引标(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后,概括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
要注意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归纳得出来的。
·达标(讲授新课):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物体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属性。
即:不愿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惰性”。
不给它施加力,它就静止或不改变运动速度。
我们这堂课就研究物体的这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惯性。
一、什么叫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注意惯性的定义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在运动中应该遵循的规律。
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混淆。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两种运动状态中的一种。
原来静止的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和不变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世界上的物体,不管它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静止不动的,都有惯性,那么它们的惯性是否都相同呢?结论是不一定相同。
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既然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那么物体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很多很多,下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看一些惯性现象。
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1.小车遇障碍:(如图1)图1演示1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面的木块发生倾倒是小车受到外力的作用,小车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而小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发生了翻倒。
2.快速抽出物体下纸条:(如图2)图2演示2小结:通过第二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纸条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快由静止状态变成速度很快的运动状态,而纸条上的科目物理班级初二.2班授课时间课题第九章力和运动第2节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惯性。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惯性概念。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惯性的理解。
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课堂类型讲授教具小车、木块、直尺、纸条、冲击摆、投影仪板书设计:本节课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惯性”感到非常的抽象,不象有的物理量,看得着,摸得到。
要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要多做几个演示和多举几个生活中的有关“惯性”的实例。
再有,学生对生活中的运动和力有着实践的经验,单凭这些建立物理概念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这节课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
否则学生易把惯性和力的概念相混淆,造成力的无中生有。
通过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不能立即停下来的事例及公路、交通道上对机动车辆的限速,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p105)2.前面学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p105)3.在现实生活中能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p105)·引标(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后,概括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
要注意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归纳得出来的。
·达标(讲授新课):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物体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属性。
即:不愿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惰性”。
不给它施加力,它就静止或不改变运动速度。
我们这堂课就研究物体的这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惯性。
一、什么叫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注意惯性的定义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在运动中应该遵循的规律。
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混淆。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两种运动状态中的一种。
原来静止的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和不变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世界上的物体,不管它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静止不动的,都有惯性,那么它们的惯性是否都相同呢?结论是不一定相同。
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既然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那么物体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很多很多,下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看一些惯性现象。
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1.小车遇障碍:(如图1)图1演示1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面的木块发生倾倒是小车受到外力的作用,小车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而小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发生了翻倒。
2.快速抽出物体下纸条:(如图2)图2演示2小结:通过第二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纸条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快由静止状态变成速度很快的运动状态,而纸条上的科目物理班级初二.2班授课时间课题第九章力和运动第2节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惯性。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惯性概念。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惯性的理解。
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课堂类型讲授教具小车、木块、直尺、纸条、冲击摆、投影仪板书设计:本节课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惯性”感到非常的抽象,不象有的物理量,看得着,摸得到。
要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要多做几个演示和多举几个生活中的有关“惯性”的实例。
再有,学生对生活中的运动和力有着实践的经验,单凭这些建立物理概念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这节课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
否则学生易把惯性和力的概念相混淆,造成力的无中生有。
通过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不能立即停下来的事例及公路、交通道上对机动车辆的限速,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p105)2.前面学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p105)3.在现实生活中能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p105)·引标(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