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钟和小钟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四课
课
时
2 撰写人
教学目标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跟老师合作演唱《大钟和小钟》。感受音乐形象,伴随律动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教
学
重
点
《大钟和小钟》活动。
教
学
难
点
感受《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形象,唱出歌曲的力度变化。
教
学
用
具
电子琴、多媒体
学
生
学
具
无
教学过程教师调整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组织教学
音乐活动:《大钟和小钟》——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声势节奏模击。
师: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动作。(两条节奏谱)X X X X | X - | X - ||
(拍手)(拍手)(拍手)
(跺脚)(跺脚)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拍手)(拍腿)(拍腿)
第一遍:第一条节奏采用击掌的动作,注意二分音符处“沉重、悠长”的感觉。第二条节奏采用击掌和拍腿的动作,注意四分音符处“轻巧、短促”的感觉。
第二遍:第一条节奏的二分音符处,改为跺脚。体现“沉重”的分量感。其余部分与第一遍相同。生模击节奏。(注:引导学生将老师拍击节奏的感觉,充分地模仿表现出来。可以多遍练习。)边读歌词边做声势动作。
师示范:边拍声势节奏,边读歌词。
生模仿。
理解歌词,感受大钟小钟不同的音响特点。
师:同学们,大众的声音是什么样子?小钟呢?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感受大钟小钟不同的质声势节奏模击训练,有助于学生的节奏感的加强,通过拍手、拍腿、跺脚的变化掌握不同节奏型的长短、力度的不同感受。
感和音响特点,模仿并演示各种钟的音响效果。小结:大钟大、笨、重,声音沉重悠长。小钟小、巧、轻,声音轻巧短促。
练习大钟和小钟的声音:
师:大钟唱歌
生:当- | 当- |
师:小钟唱歌
生:嘀嗒嘀嗒| 滴答嘀嗒|
师:大钟小钟| 一起唱|
生:当- | 当- |
嘀嗒嘀嗒| 滴答嘀嗒|
(注意大钟小钟不同的音响质感。)
带入旋律唱《大钟和小钟》,采用师生合作形式。
师:5 5 1 1 | 生:5 - | 3 - |
大钟唱歌当当
师:5 5 1 1 | 生:3 3 1 1|3 3 1 1 |
小钟唱歌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师:5 5 1 1 | 3 3 5 |
大钟小钟一起唱,
生:5 - | 3 - |5 - | 3 - |
当当当当
3 3 1 1|3 3 1 1 |3 3 1 1|3 3 1 1 |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师:5.4 3 3 | 2 2 5 5 | 1 - ||
大钟小钟一起来歌唱。
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律动感和力度变化初听:教师范唱。
师:同学们,你们从老师的歌声中听出了什么?生:……
随乐律动,体验乘坐小马车的感觉。
师:你们坐过小马车吗?坐在小马车上,一颠一颠的感觉,谁能模仿出来?让我们坐上小马车,跟着音乐跑起来吧!
学唱:听唱法学歌。
歌曲的处理:图谱教学,呈现歌曲的动态(基本律动+力度变化)。
师:你们唱的真不错,老师也想坐坐小马车了。(师边唱,边在黑板上划出谱图。)……/……\
师:引导学生关注“嗒嗒嗒……”处,图谱上行和下行的线条。结合音乐形象,理解渐强、渐弱的处理。
师:同学们,让我们伸出小手指,跟着《时间像小马车》跑起来吧。
生跟随图谱,有表情地唱歌。
边律动边完整演唱歌曲。
综合表演:《大钟和小钟》+《时间像小马车》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前面学的《大钟和小钟》分声部的基础练习。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美妙。
也加进来吧!
情境结构图——引子:《大钟和小钟》(二声部)+《时间像小马车》+尾声:
小钟(嘀嗒嘀嗒| 滴答嘀嗒|)和大钟(当- |
当- |当- |当- |)渐弱……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时间像小马车》,让我们随着音乐坐着我们的小马车下课吧!图谱的展示,更鲜明地表现出渐强渐弱的层次感,学生更容易掌握渐强渐弱的变化。
课后反思:
歌曲《大钟和小钟》在二年级的音乐教材中,是初次出现二声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变化和尝试。以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度,如果是单从分声部唱曲,再唱词的方法来教学,学生是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用节奏训练作为铺垫,通过大钟小钟不一样的的钟声节奏,分组训练,再为不同钟声加入各自音高,学生就容易掌握了。借助柯尔文手势唱准音高,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会歌曲演唱,还可以将多种音乐能力的训练有机的融合起来,同时构建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概念,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音乐形象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由小马车的“由远及近”和“由近及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渐强与渐弱的不同感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旋律、唱准音高,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对力度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