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手册

合集下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修订版第三版)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修订版第三版 ) 201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第三版)((2010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 , 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 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 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 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1 / 3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 2 年,于 2010 年底完稿。

2010年修订版《指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我国及各国高血压指南对比及学习

我国及各国高血压指南对比及学习
ccb联合raas抑制剂或利尿剂仍优先推荐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arbace抑制剂其他药物证据不足不推荐优先推荐更新联合用药推荐联合抑制剂或利尿剂仍优先推荐临床症状优先选择的药物无症状性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aceiccbarb无症状性动脉硬化ccbacei微量白蛋白尿aceiarb肾功能不全aceiarb临床心血管事件既往卒中任何可有效降压的药物bi既往心肌梗死bbaceiarb心绞痛bbccb心衰diureticbbaceiarb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主动脉瘤bb预防房颤arbaceibbor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房颤的心室率控制bb非二氢吡啶类ccbesrd蛋白尿aceiarb外周动脉疾病aceiccb其他ish老年人diureticccb代谢综合征aceiarbccb糖尿病aceiarb妊娠methyldopabbccb黑人diureticccb?近年来很多人认为bb不宜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JAMA. doi:10.1001/jama.2013.284427
ACCORD研究:强化降压未能降低主要终点
随机、多中心、双重2×2析因设计10251例2型糖 尿病患者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2岁,平均病程 10年,有心血管病史或2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 患者被随机分入强化治疗组或标准治疗组。
HbA1C目标值为<6%
高血压的本质被逐渐认识
第一次 测血压
1733年
第一部高血压指南 JNC1发布以DSP为主 要诊断依据
1977年
JNC7 SBP是比 DBP更重要的心 血管危险因素
2003年
ASH进一步深化: 血压是高血压病 的生物学标志
2009年
1931年
1993年
2005年
《心脏病学手册》 高血压是代偿, 无需治疗

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

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

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第一章:高血压简介1.1 什么是高血压1.2 高血压的分类及分级1.3 高血压的危害第二章:高血压的病因和风险因素2.1 高血压的主要病因2.2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2.3 高血压的生活方式风险因素2.4 高血压的其他相关病因第三章:高血压的症状和诊断3.1 高血压的常见症状3.2 高血压的体征3.3 高血压的相关检查和诊断第四章:高血压的治疗方法4.1 非药物治疗方法4.1.1 饮食调整4.1.2 体育锻炼4.1.3 控制体重4.1.4 戒烟限酒4.1.5 应对压力4.2 药物治疗方法4.2.1 降压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4.2.2 常用的降压药物介绍4.2.3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第五章:高血压的并发症及预防5.1 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5.2 如何预防高血压并发症5.3 高血压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应对第六章: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和自我管理6.1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6.2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6.3 高血压患者常见问题解答第七章:高血压的预后和生活质量7.1 高血压的预后情况7.2 如何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第八章:高血压防治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附件:高血压防治相关参考资料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高血压患者饮食调整指南附件2:高血压患者运动指南附件3:降压药物常用剂量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指血压值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疾病,即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2、降压药物:指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Z 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0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陈鲁原陈伟伟初少莉高润霖顾东风黄峻蒋雄京孔灵芝李勇李南方李舜伟李小鹰李新立林金秀刘力生刘梅林马淑平米杰潘长玉孙宁玲唐新华王文王海燕王继光王拥军王增武吴兆苏许樟荣严晓伟姚崇华游凯袁洪曾正陪张维忠张新华张宇清赵冬赵文华朱俊朱鼎良朱曼路诸骏仁祝之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春明陈兰英戴闺柱戴玉华方圻冯建章高平进龚兰生顾复生管廷瑞郭静萱洪昭光胡大一华琦黄振文霍勇纪宝华姜一农金宏义雷正龙李卫李广平李光伟李一石林曙光刘国树宁田海戚文航钱荣立沈璐华孙明陶军汪道文王克安王兴宇魏岗之吴海英吴可贵吴锡桂吴印生向红丁谢晋湘徐成斌徐守春杨天伦杨艳敏余国膺张麟张运张廷杰赵连友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202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指南修订,推广高血压防治新知 识、新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指南结构框架及主要内容
治疗策略与目标
针对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与目标。
并发症防治
针对高血压常见并发症,提出 防治措施和建议。
诊断与评估
包括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评估 方法等内容。
药物与非药物治疗
介绍降压药物的选择、联合应 用及非药物治疗方法。
势。
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
02
尽管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知晓率、治疗率、控
制率仍然较低。
并发症风险高
0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肾脏病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
发症风险高。
指南修订背景与目的
适应高血压防治新形势
规范诊疗行为
针对高血压防治领域的新进展、新挑 战,修订指南以适应新形势。
指南修订旨在规范高血压诊疗行为, 提高医疗质量。
年龄≥65岁,血压持续 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 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老年高血 压患者需综合考虑年龄 、合并症等因素,制定 个体化降压方案。
妊娠期出现的高血压, 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 痫前期、子痫等。此类 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压和 母婴状况,及时采取治 疗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
继发性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
在诊室测量的血压高于 正常,但在家庭自测血 压或动态血压监测正常 。此类患者需加强家庭 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 测,以明确诊断。
诊室血压正常,但家庭 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 测显示高血压。此类患 者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 ,必要时进行降压治疗 。
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 因引起的高血压,如肾 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 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 酮增多症等。此类患者 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以控制血压。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第一章:背景及意义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的人口患有高血压,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高血压是引发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个人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风险。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基础,通过强化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致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制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非常必要,旨在提高基层医生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水平,为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2.正常收缩压为<120mmHg和正常舒张压为<80mmHg;3.高血压分级:a.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为120~139mmHg或舒张压为80~89mmHg;b.高血压一期:收缩压为140~159mmHg或舒张压为90~99mmHg;c.高血压二期:收缩压为160~179mmHg或舒张压为100~109mmHg;d.高血压三期: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第三章:基层高血压防治策略1.宣教和健康教育:通过媒体、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加强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定期筛查和干预:建立高血压筛查和管理的常规机制,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测和干预;3.生活方式干预: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方法,促进高血压患者减轻体重、降低血压;4.药物治疗: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情况合理选用降压药物,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整。

第四章:基层高血压管理流程1.基础资料收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信息收集;2.临床评估: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评估病情;3.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4.随访和管理: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管理,督促患者按照治疗方案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的服用;5.教育和宣传:向高血压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新版指南制定背景与意义
旧版指南存在问题及局限性
诊断标准不统一
旧版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临床实践中的困惑。
治疗策略不完善
旧版指南对于高血压治疗策略的描述不够详细,无法满足临床实践 需求。
缺乏个体化治疗建议
旧版指南未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体化治疗建议,影响治疗效果。
新版指南制定目标与原则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及效果评估
合理膳食
规律运动
推广低盐、低脂、高纤维的膳食结构,控 制钠盐摄入,增加钾、镁等矿物质摄入。
鼓励患者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慢跑、游泳等,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 运动量。
戒烟限酒
效果评估
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同时限制酒精摄入, 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通过定期随访和监测,评估生活方式干预 对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
培训效果
通过考核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基层医疗机构参与情况分析
参与程度
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但参 与程度存在差异。
存在问题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设备不足、人员配备不 足等问题,影响了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开展。
改进措施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防治能力。
发病率高
01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病
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知晓率低
02 尽管高血压发病率高,但许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并不
知晓,导致治疗延误。
并发症多
03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易导致
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危害及影响因素
01
02
03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掌握患者高血压类型、合并症、 用药史等信息,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
02
03
动态监测血压变化
患者教育
定期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控制在目 标范围内。
加强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教育,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血 压达标。
05 非药物治疗手段创新与实 践经验分享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推广情况介绍
04 药物治疗选择及优化策略 探讨
一线药物推荐使用情况分析
1 2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适合的 一线降压药物,如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 等。
疗效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降压效果,确保血压控制在目标范 围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3
副作用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
数据记录与分析
培训患者如何记录血压数据,分析血压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异常情况识别与处理
教育患者识别血压异常波动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如血压升高时的应 急措施及就医时机。
合理膳食与运动处方制定
膳食建议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膳食建议,如低盐、低脂、高 纤维等饮食原则。
运动处方
评估患者运动能力,为其制定合适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类型、 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03
数据管理与分析
互联网平台可收集并整理患者健康数据,为医生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支持。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医生还可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前采
取预防措施。
总结:全面提升高血压防
06 治水平,共同迈向健康未 来
总结并强调指南核心内容和更新要点
强化高血压防治意识
新指南着重强调高血压的严重 性和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公众

高血压病防治宣传手册

高血压病防治宣传手册

高血压病防治宣传手册1. 什么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又称为高血压或血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它是指在动脉血压持续增高的情况下,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高血压病的危害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脑血管等器官负担加重,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长期不加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肌梗死、中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3. 如何预防高血压病?3.1 健康饮食- 控制食盐摄入量:合理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以减少水钠潴留,降低血压。

- 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3.2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减轻血管负担,维持正常血压水平。

3.3 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时间紧张、焦虑或压抑的情绪,通过放松、休息、娱乐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有助于降低血压。

4. 如何治疗高血压病?4.1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控制血压。

4.2 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4.3 定期复诊高血压病患者应按医生的指导,定期到医院进行血压检测和复诊,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也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 不吸烟- 限制饮酒- 控制体重- 适度运动- 规律作息高血压病的防治离不开大众的认识和参与,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高血压病,维护健康生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培训手册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培训手册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历程
JNC 1972(I) 1977(II) 1983(III) 1988(IV) 1993(V) 1997(VI) WHO-ISH 1978 1989 1993 1999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历史进程
1959 1974 1979 1991 1999
舒张压, 舒张压,卒中和冠心病
105(mmHg) 76 84 94 98 105(mmHg)
N=420,000 平均随访时间 10年 年
MacMahon et al. Lancet 1990:335:765.
平均舒张压(mmHg) 平均舒张压
收缩压, 收缩压,卒中和冠心病
卒中死亡率, 卒中死亡率,n=1233 卒 中 死 亡 率 的 相 对 危 险 性
Klag MJ, Whelton PK, Randali BL et al, New Eng J Med. 1996;334:14-18.
% of Men
10 20 25 30 15 0 5
mmHg
性 险 危 的
15 10 0 5
11 110 0 12 11 0 13 12 0 1 13 0 15 1 0 15 1 0
冠心病相对危险性计算(男) 冠心病相对危险性计算(
(Framingham研究的新模式)Am Heart J 2000; 139: 272 Framingham研究的新模式 研究的新模式)
年龄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分数 0 1 3 4 6 7 9 10
平均发病率
0
SBP DBP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54 62 70 78 86 94 102 110 118 126 134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医学手段,但它的可及性有限,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无法获得 24 小时动 态血压监测数据。
而家庭血压监测的可及性高,规范的家庭血压监测可以用来诊断高血压或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从 而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或知晓率,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依靠技术平台实现家庭血压的监测,从而进行血压的自动传输、存储、 分析和报告,充分发挥家庭血压监测的作用。
T
H
A
N
K
S
4. 控制体重
➤正常高值血压及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积极控制体重; ➤所有超重和肥胖患者减重; ➤将减重5%-15%及以上作为体重管理的目标;1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 ➤首先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包括自我监测体重、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运动以及 行为干预四方面; ➤对于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效果不理想者,推荐使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应视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减重措施; ➤与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速度因人而异,不可急于求成。
筛查
自助式血压测量设备、可穿戴设备测量等
诊室血压 (非同日3次测量)
≥140/90mmHg
动态血压或 家庭血压
(连续5-7天测量)
如无法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如无法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24小时血压≥130/80 mmHg 或白天血压≥ 135/85 mmHg 或夜间血压≥ 120/70mmHg
≥ 135/85mmHg
高危/很高危
低危/中危
继续生活 方式干预
6 生活方式干预从七部曲变为八部曲
对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进行了要点总结,生活方式干预从2018年版的七部曲转变为2023年的八 部曲(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心理平 衡、管理睡眠),增加了“管理睡眠”的措施。

2019年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年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是增长态势,每5 个成人中2 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 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1000 万人,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 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是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受- - -专业资料-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关注少儿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和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25%,全国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70%脑卒中和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具体措施。

培训手册《高血压防治指南》

培训手册《高血压防治指南》

培训手册《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一部分:高血压的基本知识1. 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在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超过了正常范围,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120-140mmHg和舒张压80-90mmHg。

一旦血压持续高于这个范围,就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

2.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高血压会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重等。

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酗酒和吸烟等因素都会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

第二部分:高血压的防治方法1. 生活方式调整(1)保持健康的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适当的减肥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2)适量的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3)控制饮食。

减少钠盐的摄入,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钙、镁和钾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4)限制酒精摄入。

过量酒精摄入会使血压升高,成年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两份,女性不超过一份。

(5)戒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增加血压,影响心血管健康。

2.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用药,定期检查血压,并遵守医嘱进行调整。

第三部分:高血压的自我管理1. 定期测量血压患者应该定期自行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通常来说,每天的测量次数不应少于3次,可将测量记录在日记中,定期向医生汇报。

2. 饮食调整应适度限制盐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的乳制品。

避免食用高盐、高脂和高糖的食物,如方便面、糕点、油炸食品等。

3.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血压,缓解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

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

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1. 引言1.1 目的和背景1.2 阅读对象2. 定义与分类2.1 高血压定义及标准- 血压测量方法介绍- 收缩压、舒张压的正常范围3. 发病原因与危险因素分析3.1 原发性高血压试验- 年龄、遗传等风险因素- 生活方式相关风险:饮食习惯,体重控制,运动情况 3..2 继发性高血试验-肾脏疾病引起的次级原理-内分泌系统异常导致的次级形式4.预防策略-生活方式干预(健康饮食,适度锻炼)—药物干预 (针对不同人群给予合适数量)5.既往史检查要点—家族中是否有患者(一二程云妇女更为丰富)–是否曾经被确立过或怡然无恙持续用药?–曾经患有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或者其他与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吧?–是否曾被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6.体格检查要点—浮动范围内是否存在明显变化?- 人类器官系统中,哪些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呢?7.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液分析等基本项目-肝肺和甲亢指标(对于次级原理)8. 高危因素筛选方法-心电图 (ECG) 检查- 眼底镜观察9.治疗方案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饮食习惯改善,增加运动量) --药物治疗(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详解)10. 并发状况管理-如何处理合并了多种健康问题的患者?- 同时出现两个以上且相互关联睡眠障碍。

11 .追踪访视计划−这样可以保证在需要调整用药剂数量之前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12. 高血压知识普及—为公众提供高血压的相关信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13.附件:- 表格1:常见药物剂量表- 图片2: 心脏疾病并发情况示意图14.法律名词与注释:-“收缩压”指心肌收缩时动脉内所产生的最大值。

–“舒张期”是一种浸泡在液体中放松和扩展之后恢复原来形态或者大小状态过程。

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内容

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内容

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内容高血压,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又熟悉?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皮小孩,时不时跑出来捣蛋。

它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身边,却又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少麻烦。

不过,别担心,最近推出的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就像一位慈爱的长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个“家伙”。

1. 高血压的定义和危害1.1 什么是高血压?说白了,高血压就是血管里的压力过大了,就像气球充气过头了,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血压超过了140/90mmHg,就要小心了。

这时候,心脏和血管就像在打“持久战”,长此以往,可就不好说了。

1.2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不单单是数字上的变化,它可是一张“通行证”,让心脏病、中风、肾衰竭等一系列问题找上门来。

可以说,高血压就像是个隐形杀手,悄悄地在你身边游荡。

所以,了解它的危害,就像给自己加了一道保护盾,别等到出事了才后悔。

2. 新版指南的亮点2.1 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新版指南强调,定期监测血压就像打卡上班一样重要,不能偷懒!不管是在家还是医院,量量血压,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就算你平时觉得自己身体棒棒的,也别掉以轻心,定期检查才能保平安。

2.2 生活方式的调整这可不是“听君一言,胜读十年书”的道理,而是生活中的点滴都能影响我们的血压。

比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都是降低血压的好法子。

新版指南提到,减少盐分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能让你的血管更舒坦,血压也会降下来。

对了,别忘了每天活动活动,运动可是一剂良药!3. 药物治疗3.1 何时需要用药?有时候,光靠调理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这时候,药物治疗就要登场了!新版指南里提到,如果你的血压持续高于目标值,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开始服药。

这就像是请来专业的团队来帮你解决问题,千万别害怕。

3.2 药物的选择和遵从不同的药物针对不同的情况,像是为你量身定制的西装。

吃药的时候,记得遵循医嘱,不要擅自停药或者改药,毕竟这是为你的健康着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年来,各国高血压指南也在随之更新
美国-JNC
1977 JNC JAMA 237:255-261 2003 JNC-7 Hypertension 42:1206-1252 2014 JNC-8 JAMA
WHO-ISH
欧洲 ESH-ESC
1978 WHO-Tech Rep series 628 1983 Bull WHO 61;S3-56 2003 J Hypertens 21:1983-92 2003 J Hypertens 21:1001-1053 2007 J Hypertens 25:1105-1187 2013
(WHO)
(归因危险度)
收缩压大于 115mmHg 45%
胆固醇超过 3.8mmol/L 28%
烟草12%
SBP>115mmHg
45%
胆固醇>3.8mmol/L
28%
水果和蔬菜<600g/day 16%
体重指数>21kg/m2
15%
烟草
12%
不活动
11%
Area proportional to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for global
−40
−50
<0.001
致死和致残事件
死亡率
总死亡 心血管 非心血管
脑卒中 冠心病
死亡 死亡
0
NS
−10 −20 −30
<0.001
0.02
0.01
<0.001
−40
−50
(%) (%)
ESH-ESC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J Hypertens. 2003.
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15岁以上)
积极有效的降压可以减 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抗高血压治疗
CHF Stroke MI
-0
>50%
-20
20-25%
35-45%
-40
-60
降压治疗的临床获益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单纯收缩压升高
致死和致残事件
死亡率
总死亡 心血管 非心血管
脑卒中 冠心病
死亡 死亡
0
NS
−10
−20 −30
<0.01 <0.01 <0.001
患病率(%)
20
18
粗率
16
年龄标化率
13.58
14
12
9.4
10
7.73 7.5
8
6
5.11
4
2
0
1959
1979
1991

17.65 12.3
2002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07
国人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1991,2000,2002比较
中国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及 国内外最新指南解读
内容
• 2010中国基层版高血压指南解读 • 2013ESC高血压指南解读 • 2014JNC8解读
高血压位居引起死亡的十大危险因素之首
2009WHO报告指出,全球约有13%的死亡可直接归因于高血压
室内烟尘 低体重儿
饮酒 危险性行为
高胆固醇 超重和肥胖 缺乏体育锻炼
200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
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3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4
Adapted from ASH 2013: Albero Zanchetti et al. PPT Toward ESH-ESC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2013
主要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
3
49 4119 0 3 7 4 0
8
58
0
0101 715633
4255
0
0
0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医疗费增长速度
心血管病 医疗总费用
17.33 12.88
卫生总费用
11.82
国内生产总值
8.95
0.00
5.00
10.00
15.00
20.00
1993-2003心血管病直接医疗费用年均增长速度(%)
脑卒中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肺心病 风心病
700万 200万 400万 500万 250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
心血管疾病是头号杀手
我国约80%的城市居民和70%的农村居民 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 疾病,仅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导致300万人死 亡,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左右,是我国 居民的头号杀手。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
冠心病治疗
全国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病例数注册登记情况(例)
160000
144673
140000 120000 100000
112580 95912
80000
60000
60000
40000
40000
20000
12 33 51
19084~1986
75
1
1
8
23234
34
8
48 1 71
主要心血管疾病死亡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脑卒中 冠心病 高血压病 风心病 其他
2000年中国心血管病分死因死亡人数(万人)
主要心血管疾病医疗费用
2003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医 疗费用高达1300亿元人民币,占同 期我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 比例分别为22.65%和19.74%。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21 11 13 5
42
3
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
脑 心 肾脏
中风, 痴呆
心绞痛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猝死
终末期肾病
周围动脉疾病
9
超重 / 肥胖
高血压 高胆固醇
2003 JNC7
高血糖 吸烟
血压升高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危险因素相关死亡(以千为单位)
WHO reports: global health risks-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major risks
DALYs, overlap approx. proportional to joint effects
中国35-64岁人群队列人群31728人(1992-2002)
基线血压(mmHg)与10年总心血管事件发病的相对危险(RR)
RR
SBP <110 110DBP <75 75人数比例(%) 21 20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
心血管病事件链
冠脉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 (脑卒中)
心律失常和心肌坏死
心源性 猝死
冠心病
重塑
动脉粥样硬化
心室扩大
和左心室肥厚
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
血脂异常 (中心性肥胖)
Victor Dzau, Braunwald E, 1991
造成的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的6个主要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