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次大陆历史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南亚和印度

南亚和印度

印度河:源自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 斯坦的重要灌溉水源 河流 恒河:源自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 河口恒河三角洲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每年6—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为旱 气候 季,其中3月至5月气候干热 热带沙漠气候:塔尔沙漠全年干旱 农业生产与气候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强——涝灾, 西南季风弱——旱灾 耕地面积亚洲第一 农业 农作物种类、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南 亚 一 月 风 向
七月
亚 北回归线 洲
每年六 月到九月盛 行西南季风, 风从——— 海洋 吹向 ———为 陆 雨季。地
赤道



南 亚 七 月 风 向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晚,或去得 早或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 成( 旱 )灾。 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 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 成( 水 )灾。 为抗御水旱灾害南亚人民修筑了许 多水利工程。
南亚
地形
北部: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 中部: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自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 斯坦的重要灌溉水源 河流 恒河:源自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 河口恒河三角洲
地 形
恒 河 平 原
印 度 半 岛
阿拉伯海
德 干 高 原
孟加拉湾
南亚的地形
印 度 洋
地 形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北部山地,是地势很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 部分。山地北高南低,山势由海拔7000米陡降至300 米,山地的垂直变化明显。高山上冰雪覆盖,山脚 下河谷一带为片热带风光。居民的农事活动多集中 在暖湿的河谷平原一带。

印度南亚历史论文

印度南亚历史论文

印度南亚历史论文印度南亚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古代,南亚地区包括印度次大陆,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宗教和历史遗迹,影响着整个南亚地区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南亚历史是多元化的,包括古代的印度文明,毗湿奴时期的佛教和耆那教文化,以及莫卧儿帝国和孟加拉帝国的统治。

这些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对如今的南亚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塑造了当地的语言,宗教和社会结构。

古代印度是古代南亚历史中最重要的文明之一,它的成就包括数学,艺术,建筑和宗教。

印度的古代文化和宗教传统在整个南亚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今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国家仍然能够看到这种影响。

毗湿奴时期的佛教文化在南亚地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和影响使得南亚地区不同地方的文化产生了独特的变化,形成了多样化的文化传统。

此外,耆那教也在南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印度和斯里兰卡。

莫卧儿帝国和孟加拉帝国的统治期也是南亚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两个帝国的统治对南亚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南亚历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拥有着多样的文化,宗教和历史遗迹。

古代南亚文明,毗湿奴时期的文化传统,莫卧儿帝国和孟加拉帝国的统治期都对南亚地区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

南亚地区的历史充满了战争,贸易和文化交流。

在古代,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商业中心之一。

印度次大陆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多元化的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探险家。

商业交流也导致了南亚地区的文化和宗教多样性,如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信仰在这里延续发展。

南亚历史还充满了各种战争和征服。

莫卧儿帝国和孟加拉帝国的统治期间,南亚地区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征服,这些战争对南亚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外来势力的入侵和统治也对南亚地区造成了影响,带来了新的文化和宗教传统。

古代南亚历史还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精讲课件(选修3)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精讲课件(选修3)
3、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
4、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 问题。
“蒙巴顿方案” 背景 英国实力下降,从印度“脱
与印巴分立
身”
内容 以宗教为主要划分国家的参照
1947、7通过《印度独立方案》,8月印巴正式分立。
印巴的独立的影响:
1、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终结
2、给印巴两国带来严重后果:难民 宗教 领土
4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 一 次
1947年 争夺克什
至1949 米尔地区年Fra bibliotek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 3/5领土,巴基斯坦 占其余2/5领土
第 二 次
1965年 争夺克什
至1966 米尔地区

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 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 决争端
第 1971年
三 次
至1971 年
肢解巴 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 加拉国
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同一地区生活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
2.英国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政策 3.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 的惟一原则的弊端 4.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酝酿矛盾与冲突 5.大国的介入与出售武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 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1、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 提是彼此尊重。
2、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 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1
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
• 1600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 度公司。
• 1757年,印英普拉西大战,印度战 败而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 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 • 1858年,印度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南亚概述(通用5篇)

南亚概述(通用5篇)

南亚概述(通用5篇)南亚概述篇1教学目标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5、根据南亚一年中风向的变化图,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突出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

从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教材从《西游记》的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课堂读图练习,了解南亚国家的组成、相对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悠久的历史”一段,使学生了解本区有悠久的历史、曾受长期的殖民统治,为了解南亚的语言、人种及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铺垫。

了解南亚宗教组成的复杂性及恒河对印度教徒的重要性。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文章用简单的概括,点明了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应让学生掌握三大地形区的位置、主要特征,两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归宿,了解南亚次大陆的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是南亚的又一重点。

课文以孟买为例,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说明南亚季风气候的特征,并通过南亚1月和7月的风向变化示意图讲解南亚季风气候成因,说明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同时讲解热带季风气候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课文同时还指出南亚作为一个广大的地理单元,各地降水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其它的气候类型。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法建议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

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可以用电脑动画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ppt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ppt

1.提出背景
2.主要内容 以宗教为主要划分依据
3.结果
1947年8月15日,印度、巴基斯坦正式实 行分治,分别独立。
后来,它们又先后成立了共和国。Biblioteka 克什 米尔克什米尔地区
教造 占的自“
500 20%
的矛
由蒙
查 谟 土 邦 王 公
盾 , 将 克 什 米
。 但 是 , 由
万 人 口 中 ,
选 择 归 并 印 度
2.存在两大教派和两大政党
1885年,革命领袖甘地成立国民大会党, 进行不合作运动。1906年,英国怂恿成立穆斯 林联盟。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全印穆斯林联 盟曾与国大党携手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两党虽 有合作,但宗教文化上的差异使它们存在明显 的政见分歧。P125----3
国大党:建立一个由该党统治的统 一的印度;
孟加拉人处死亲巴基斯坦民兵的成员
3.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11-1971.12) ①原因: 东巴基斯坦问题 ②导火线:巴基斯坦内乱
③过程:
④结果: ☆1972年,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被肢解和削弱。 ☆印巴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
三次印巴战争
时间
目的
第一次
1947年至 1949年
争夺克什 米尔地区 所有权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探究的主要问题 1、印巴分立的原因是什么? 2、三次印巴战争的经过如何? 3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3
1.自18世纪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 1600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度公 司。
1757年,印英之间爆发普拉西战役。 印度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
1.“以教定土”原则:

南亚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

南亚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

南亚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一、南亚地区的历史1.古代历史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次大陆上出现了哈拉帕文明和摩亨-乔-达罗文明。

这两大文明都有发达的城市和农业,可以说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瑰宝。

此外,南亚地区还出现了佛教和印度教等重要宗教,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近代历史近代南亚地区经历了殖民统治和独立运动的阶段。

在19世纪,南亚地区先后被英国、葡萄牙和法国等国家殖民统治。

直到20世纪中叶,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才相继获得了独立。

印度独立后,巴基斯坦也于1947年分裂出来,形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此外,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也在不久之后相继独立。

3.现代历史近年来,南亚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一直存在着领土和宗教矛盾,使得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难以缓解。

此外,南亚地区还面临着恐怖主义、贫困、自然灾害等问题,这些都给南亚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

二、南亚地区的文化1.宗教南亚地区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其中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都源自南亚地区。

印度教是南亚地区最主要的宗教,其教义和仪式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佛教也在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了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而且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和中国等地。

2.语言南亚地区有着多样的语言和方言,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其他州也有各自的官方语言。

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是乌尔都语,孟加拉国的官方语言是孟加拉语,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是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尼泊尔的官方语言是尼泊尔语等等。

3.艺术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如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

印度舞蹈有着精美的姿势和华丽的服饰,而印度音乐则以琴、鼓等乐器为主。

此外,南亚地区的雕塑和绘画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多以宗教题材为主题,充满了神秘和哲理。

三、南亚地区的经济1.经济结构南亚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占据了南亚国家大部分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南亚次大陆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 南亚次大陆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在印巴关系史上,双方曾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下列有关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依旧是克什米尔之争导致了第三次印巴战争 B.印度意在通过战争肢解巴基斯坦 C.战后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向印度倾斜 D.印度通过战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解析:1971年,印度利用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之间的矛盾发动了 第三次印巴战争,这次战争不是双方对克什米尔归属之争所导致的。 答案:A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课程标准 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2.学习要点 (1)分析印巴冲突产生的原因。 (2)了解三次印巴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归纳分析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印巴分治
原 因
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国民大会党与穆斯林联盟宗教文 化上存在差异,使它们对于未来印度独立问题存在明显的政见 分歧
问题1
问题2
印巴分治的影响有哪些? (1)相互猜疑,缺乏信任。印巴分治的第一个后遗症,是在两国关 系发展中埋下了缺乏信任和相互防范的心理隔阂。“蒙巴顿方案” 是依据“两个民族”的理论对次大陆进行分治的,这种理论为穆斯林 联盟所坚持并被奉为巴基斯坦建国的理论基础,但印度国大党则坚 决反对。虽然印度国大党迫于当时的形势而接受了分治的方案,但 印度至今也不接受两个民族的理论,并坚持认为,印巴分治是一个 人为的错误,印度的分裂损害了印度悠久文明的历史整合性,给印 度的大国地位和防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巴基斯坦也针 锋相对,用突出自己立国基础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长期生存。在分 治之前,穆斯林联盟就依靠两个民族的理论唤起了广大穆斯林的宗 教、民族认同感,以此增强作为次大陆弱势群体的斗争力量,并进 而坚持单独立国来维护自己作为次大陆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

南亚知识点归纳总结

南亚知识点归纳总结

南亚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南亚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南侧,东邻东南亚,西接西亚,南隔印度洋与非洲相望,北与西亚地区相连。

2.地形地貌南亚地区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几内亚高地等。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南亚地区北部,是世界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界线。

喜马拉雅山脉对南亚地区的气候和水资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3.气候特点南亚地区的气候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草原气候等。

总的来说,南亚地区的气候以炎热潮湿为主,降水量充沛,季风气候明显。

二、南亚历史文化1.历史沿革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次大陆的哈拉帕文明和莫亚文明已经兴盛。

在其后的历史中,南亚地区先后出现了玛利玛文明、犍陀罗文明、斯里兰卡古国等古代文明和国家。

在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教传入南亚地区,形成了一系列伊斯兰王朝,如德里苏丹国、莫卧儿王朝等。

2.文化传统南亚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宗教文化,还有民间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南亚地区的文学、哲学、医学、建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

3.印度教文化印度教是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的信仰和仪式、神话和神祇、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都对南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佛教文化佛教是南亚地区的另一重要宗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文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南亚经济发展南亚地区的农业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较高,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棉花、茶叶等为主。

2.工业经济南亚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也出现了一些发达地区,如印度的孟买、德里等城市、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拉合尔等城市,斯里兰卡的科伦坡等城市。

3.服务业经济南亚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较快,特别是信息技术、金融、旅游等行业。

4.国际贸易南亚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程度不一,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国际贸易比较发达。

南亚文明的发展历程

南亚文明的发展历程

南亚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哈拉帕文化,这个文化的中心遗址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西边的旁遮普省。

然而,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消灭了哈拉帕文化,创造了广为人知的古印度文化——吠陀文化,并制造了至今仍影响深远的种姓制度。

公元前5世纪前后,尼泊尔诞生了佛教文化,这种文化逐渐盛行于整个南亚,并以南亚为中心,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公元前4世纪初,亚历山大帝国曾经侵占了印度西北部一带。

而在公元前4世纪20年代至前185年,摩揭陀国的旃陀罗笈多建立的孔雀王朝逐渐统一印度,在印度半岛建立了空前统一的王朝。

在1757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前的古代印度土地上,有无数个民族生活在其中,人们在相互交融中生活,出现过不同的民族政权,有古印度人、马其顿人、大月氏人、中亚塞人、安息人、突厥人、蒙古人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关于南亚文明的发展历程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献。

世界古代史(2-3-2)古代南亚次大陆剖析

世界古代史(2-3-2)古代南亚次大陆剖析

教义: 四谛说:苦、集、灭、道。
特点: 人生多苦:生老病死、 悲欢离合, 所求不得。 众生平等:种姓的差异 来源于职业的不同, 而无贵贱尊卑之分。
对佛教的评价: “虚无飘渺”、“空头支票”、“麻醉人们”、“佛教主张的平 等没有任何实际社会意义”? 一方面,意识形态源于社会现实而反作用于社会现实; 另一方面,贫富的差异和阶级的对抗是文明社会赖以存在的历史 基础, 超越时代的局限而倡导平等则属虚无飘渺的空想,没有任何实际 社会意义。 佛教则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
三、古印度史的分期与史料
(1)哈拉巴文化时期(2500-1750BC)印度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2)早期吠陀时代、王政时代(1500-900BC)。雅利安人侵入印 度后,原始公社制解体时期。 (3)后期吠陀时代(9900-600BC)雅利安人的国家形成,种姓制 度出现。 (4)列国时代(BC6-4世纪)摩揭陀国家兴起,早期佛教产生。 (5)帝国时代(BC4-A.D4世纪)从孔雀帝国到贵霜帝国,是奴隶 制帝国和奴隶制度解体时期。
2、“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现
①耆那教 ②顺世论派 ③早期佛教 3、南亚次大陆的宗教 ①婆罗门教 雅利安人最初信仰多神 教,但无偶像和庙宇,主要 表现为献祭。(早期的宗教 大都如此)。 神灵包括后来 婆罗门教中的梵天、毗湿奴、 因陀罗。 萌生于早期吠陀时代, 确立于后期吠陀时代。 经典:《吠陀》。
特点是多神崇拜:梵天:世界灵魂的化身。湿婆: 毁灭之神;典型化身是“五面四臂”的舞蹈形象。 毗湿奴:太阳神;善良与欢乐的象征;只接受花 环作为祭品。
作为《吠陀》中最深奥的内容,所谓的“吠檀多”亦称 “奥义书”,即古代婆罗门教仙人的教诲,主要涉及世界的本 原与人生的终极目的。 “吠檀多”包括如下的宗教观念:梵天是世界的绝对灵魂; 物质世界的虚幻性; 灵魂的轮回转世; 梵我同一与摆脱轮回;苦难存在于物质 层面,灵魂的升华是摆脱苦难的途径; 个人的灵魂来源于梵天,最终将回归 梵天,是为涅槃的境界。

印度南亚发展历史论文

印度南亚发展历史论文

印度南亚发展历史论文印度南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繁荣的古代文明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和历史遗迹,成为了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

印度南亚地区的发展历史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包括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等宗教文化,以及波斯、中亚和欧洲等地的文化传播。

这种多元文化的特点,促进了印度南亚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印度南亚地区经历了很多变革和挑战。

殖民主义时期的统治和社会矛盾,使得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经历了许多苦难和磨难。

但是,他们始终坚守信仰,保护传统文化,最终克服了一切困难,迎来了南亚地区的崭新发展。

今天,印度南亚地区的发展历史正在书写着新的篇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引入,这里的人民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他们致力于保护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民生福祉,为南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印度南亚地区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史诗般的故事,它记录着千百年来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这个地区的发展历史,将继续激励着这里的人民,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印度南亚地区,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始终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印度南亚地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河流文明时期,如印度河文明和恒河流域文明,这些古老的文明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和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印度南亚地区,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影响着该地区的发展。

这些宗教对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以及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这一地区的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历史长河中,南亚地区经历了不同的统治者和政权,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传统。

而殖民主义的入侵和统治也对南亚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文化和精神上的抵抗从未停止。

如今,印度南亚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印度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不断发展其制造业、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南亚次大陆历史地理变迁与文化发展研究

南亚次大陆历史地理变迁与文化发展研究

南亚次大陆历史地理变迁与文化发展研究南亚次大陆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多样性的地区,几千年来历经许多历史地理变迁,这对于本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南亚次大陆的历史地理变迁与文化发展,并分析其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因素。

南亚次大陆的历史地理变迁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开始了。

在这个时期,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文明之一──印度河文明。

这个文明兴盛于公元前2600年至1900年左右,为南亚地区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印度河文明在其鼎盛时期包括了现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特点也造成了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然而,南亚次大陆的历史地理变迁并不仅停留在印度河文明的时期。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征服了这一地区,将其纳入统治范围。

此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扩张也影响了南亚次大陆的地理局势。

随着亚历山大的到来,希腊文化对于南亚地区的艺术、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发展。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南亚次大陆又经历了许多外来势力的统治。

最显著的是伊斯兰教的传入。

公元8世纪至16世纪,伊斯兰教在南亚地区逐渐扩展,形成了伊斯兰教王朝,对南亚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莫卧儿帝国就是一个重要的伊斯兰国家,它在16世纪至19世纪期间统治着南亚地区的大部分地区。

莫卧儿帝国的兴起使南亚地区的艺术、建筑和文学迎来了黄金时期。

除了来自外部的变迁,南亚次大陆内部的地理组成也对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脉和河流网络的分布不仅形成了多样性的地理景观,也成为了不同民族和宗教群体形成的隔离和交流的障碍与桥梁。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分隔了印度和尼泊尔,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但也通过高山沟通产生了一定的文化融合。

同样地,恒河和印度河的流域也成为了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发源地和交流中心。

南亚次大陆的历史地理变迁和文化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

几千年来,这个地区经历了许多外来势力的统治和地理形成的限制,但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_知识拓展:南亚次大陆的形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_知识拓展:南亚次大陆的形成

知识拓展:南亚次大陆的形成
南亚次大陆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结果。

大约早在第三纪末期,原来存在于南北板块之间的东部特提斯海,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逐渐闭合,与亚欧板块碰撞后,印度洋板块的前缘以很小的角度俯冲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一方面形成了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和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另一方面也使来自于南方的印度洋板块紧紧地与亚欧板块联结在一起,成为亚洲的一部分。

这就是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

根据古地磁学的研究,印度洋板块至今仍以每年约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

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1/ 1。

探寻南亚次大陆文明之源丨杨志刚

探寻南亚次大陆文明之源丨杨志刚

探寻南亚次大陆文明之源丨杨志刚探寻南亚次大陆文明之源——哈拉帕文明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亦称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哈拉帕文明的最早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4500年左右,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 2500 年至前 1750 年,文明地理概念其覆盖范围北部地区抵今印度北部,南至阿拉伯海,因为哈拉帕文明处于印度河流域,而它的主要区域与今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国土重合所以也称之为印度河流域文明。

Harappa哈拉帕遗址位于Ravi河畔,距拉哈尔约250公里,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帕发现,1826年,英国人Charles Masson在旁遮普平原浪游途中注意到一组砖构,绵延超过25英里。

在18年后出版的游记中,他淡淡地提了一笔,“发现了一座砖砌的城堡”。

在英国人修筑一条从拉合尔到卡拉奇的铁路用这些几千年的砖做道砟时而被发现!为感受当年修建铁路时候发现的哈拉帕文明,从木尔坦的一个火车小站停留了一会时间,小站正在维修,车站人员热情邀我至站台参观。

△ 火车在巴基斯坦成为人们长途出行最便捷的方式△站在天桥上拍的火车站的站台△这是古遗址的入口关于哈拉帕灿烂文明的创造者,现在大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哈拉帕文明为南亚原住民达罗毗荼人所创造。

曾经是南亚次大陆璀璨的哈拉帕文明,经历过繁荣之后迅速衰落,以至于在其后的数千年里以不期而遇的形式与现代工业文明劈面相逢,哈拉帕人的烧砖尺寸和墙体砌筑方式轰动了整个世界,对城市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制陶工艺、纺织领域以及遗址发掘陶艺雕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哈拉帕文明古遗址是南亚次大陆最早形成城市概念的古遗址,城市的规划清晰,布局整齐有序,道路纵横交错,房屋建造有致。

建筑的主体材料为火烧制砖,易于取材且耐久度高。

房屋内部结构或许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设计水平,大多数都分隔出卧室、厨房、浴室和贮藏室,并拥有发达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

巴基斯坦的历史与宗教遗产

巴基斯坦的历史与宗教遗产

巴基斯坦的历史与宗教遗产巴基斯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宗教遗产。

本文将从巴基斯坦的历史背景、宗教多样性以及重要的历史和宗教遗产等方面进行论述。

【引言】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毗邻印度、阿富汗和伊朗等国,是世界上唯一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巴基斯坦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遗产使得巴基斯坦成为了一个历史学家和文化爱好者的天堂。

【历史背景】巴基斯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该文明是全球四大文明之一,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在农业、城市规划和书写系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巴基斯坦境内的哈拉帕文明古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考古学家。

在历史上,巴基斯坦曾先后被波斯、亚述、希腊、印度等多个帝国统治。

特别是在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传至巴基斯坦,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宗教。

此后,巴基斯坦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重要中心之一,并在13世纪见证了穆斯林统治者穆罕默德·古里建立的德里苏丹国的兴起。

【宗教多样性】除了伊斯兰教,巴基斯坦还拥有其他宗教的信仰者,如基督教、印度教、锡克教和佛教等。

这种宗教多样性为巴基斯坦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也为保存和传承各个宗教的历史遗迹提供了条件。

【古代宗教遗产】巴基斯坦的宗教遗产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佛教、锡克教和印度教等遗迹。

著名的瓦齐尔迪古塔是世界上最高的砖塔之一,是佛教古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人员。

此外,拉合尔的巴德夫舍清真寺和斯威阿斯塔尼清真寺等伊斯兰建筑也被誉为巴基斯坦历史的艺术瑰宝。

【伊斯兰遗产】伊斯兰教对巴基斯坦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卡拉奇的谢哈哈利法大清真寺是该国最大的清真寺,以其壮丽的建筑和伊斯兰文化艺术而闻名。

而巴哈瓦尔布尔寺是伊斯兰教众中的重要朝圣地,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信徒每年前往朝觐。

【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和宗教遗产,巴基斯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南亚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

时间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目的
结果
1947年 争夺克什 至1949 米尔地区 所有权 年 1965年 争夺克什 至1966 米尔地区 所有权 年 1971年 至1971 肢解巴 基斯坦 年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 3/5领土,巴基斯坦 占其余2/5领土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 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 决争端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 加拉国
材料二
英国实力下降,难以维系强大的殖民体系,印度人 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
(1)从材料中看出巴基斯坦的领土组成有何特 点? (2)印巴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其根源又是什么? (3)印巴矛盾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 (4)印巴冲突的升级会造成哪些危害?
穆 建 斯 立 林 独 的 立 代 的 表 巴 赞 基 成 斯 分 坦 治 。 ,
《 蒙 巴 顿 》 方 案 过 程 :
①标志着英国长达190多年的殖民统治束
①是由英国殖民者颁布的,具有一定的殖民主义烙印 ②造成印度名族分裂 ③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长期不利的影响, 为以后的矛盾冲突埋下了祸根
第一条第一款 自1947年8月15日起,应在印度 边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分别称为印度 资料回放 和巴基斯坦。 第二款 上述两个自治领…称为“新自治领” 第二条第四款 本条中任何规定均不低解释为阻 止印度土邦加入任何一个新自治领 第五条 两个新自治领均应由英王陛下个指定一 名总督,代表英王陛下治理该自治领。 第六条第一款 任意新自治领的立法机构均有充 分全力为该自治领制定法律,包括具有治外法 权效力的法律在内。 ————《印度独立法案》
三、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10-1949.1 ①导火索: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位置、居民成分、法案规定、王公顾虑) ②过程: 地区冲突 1947秋 克‘王公求助印度 巴基斯坦“圣战” 联合国干预下停火 划定停火线,克’的归属未解决 ③结果:

南亚国家印度历史发展简介

南亚国家印度历史发展简介

南亚国家印度历史发展简介
印度共和国通称印度,位于10°N-30°N之间,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是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英联邦的会员国之一,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和马尔代夫、斯里兰卡隔海相望。

如果要追溯印度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13个阶段:
1、原始社会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

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

大约自BC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2、吠陀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亚次大陆历史研究综述
我国对南亚史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印度的东北部地区,并且对印度宗教、史诗研究方面投入了许多精力,出版了众多学术刊物,并定期编印学术资料,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遍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国际关系等领域,并发表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组建了相关研究机构,使南亚史成为我国世界史学界的一门重点学科。

南亚史研究的成果
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与北京、上海、四川的相关机构被誉为中国“南亚研究四大基地”,其中云南省社科院因为与南亚交接的地理位置,自然研究成果要比其他地区多而独特。

十多年来,这些学者们积极地与南亚的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迄今为止,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余个,出版《中国·南亚书系》等著作30余本,在南亚研究等报刊上发表文章500余篇。

我国在南亚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收藏数量也非常可观。

截止2014年底,北京大学图书馆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总馆收藏近800余万册,包括普通图书263万种、534万册,除去古籍、期刊、地方志、地图等,剩余中文藏书218万册。

我国
在南亚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收藏数量也非常可观。

截止2014年底,北京大学图书馆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总馆收藏近800余万册,包括普通图书263万种、534万册。

研究书目主要有季羡林:《季羡林全集:印度历史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刘建等著;《印度文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尚会鹏著:《印度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尼赫鲁著:《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社,1956,(印)R. C. 马宗达等合著;《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林承节;《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赫尔曼·库尔克迪特玛尔·罗特蒙特著,王立新等译;《印度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涂厚善编著;《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82,D.D 高善必著王树英译;《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商务印书馆,1998,林承节著;《印度古代史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林承节著;《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林承节著;《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甘地《印度自治》,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任鸣皋等编;《论甘地》上海社科出版社1987,林承节;《独立后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美)温蒂·朵呢吉·奥弗莱厄蒂;《印度梦幻世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朱明忠尚会鹏;《印度教:宗教与社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马克斯·韦伯;《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王树英;《印度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黄宝生译,《薄伽梵歌》吕澂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尚会鹏;《圣雄甘地宗
教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姚卫群:《印度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黄心川;《印度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9,《印度近现代哲学》,商务印书馆,1989,巫白慧。

研究领域及关注的焦点
(一)南亚次大陆空间特征
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次大陆的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山地,南部是德干高原,山地和高原之间是广阔的印度河一恒河平原。

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除北部山区外,各地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一毫米。

河流主要有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等。

盛产小麦、稻米、棉花、黄麻、花生、甘蔗、茶叶等,矿产资源有煤、铁、云母、锰、金等。

南亚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中缅边界,全长约公里,与西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以及东北部的那加山脉一起,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只有少数山口与外界相通。

在航海技术欠发达的中古时代,印度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就像一个坚强的卫士守护着古印度。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一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次大陆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森林茂密,·生长条件比较好,森林里的果树结满了丰盛的果实,又因为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光照好等优
越的自然条件,不需要艰辛的劳动农民们就能取得好的收成。

同样是因为热的缘故,人们对穿衣的要求也比较低,用树叶或薄纱布就能满足需求,不必像生活在温带或寒带的人们对衣物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衣食无忧是印度文明产生的基础条件。

虽然印度的自然疆界山脉和海洋,把它和外界分隔开,但是不能把印度文化看作远离外界的影响。

周围巍峨的山脉使印度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一直延续到现代,可是它却从没有使印度在政治和文化上免于受其他国家的影响。

西北部尽管是印度的天然障碍,但也为相继而来的侵略者准备了通路。

通过西北部兴都库什山脉的那些山口,中亚的侵略者可以进入南亚。

在北部,有许多从西藏通向尼泊尔的道路,长久以来它不仅带来了文化和宗教的使者,也带来了士兵和战争。

在东北部,把阿萨姆和缅甸分隔开的山脉中有许多山凹,藏缅人、阿豪马人和缅甸人通过这些山凹得以进入阿萨姆。

因此,印度的自然疆界并没有使它免受侵犯,但非常明显的界限使印度南亚人民和亚洲其他部分分隔开来,使印度人民保存了一定的个性。

次大陆与外界的交往传统上是通过陆路,尤其是西北部兴都库什山脉的那些山口开伯尔山口,古马尔山口和博伦山口,外族入侵者进入印度通常都是取道这些山口。

但是每支强悍的民族到印度之后,都会逐渐失去本来的侵略性,比如雅利安民族建立了波斯帝国,其中一支到了印度便没有了往日的雄风。

主要原因是古印度人民具备深厚的宗教信仰,每次遭到入侵后,都是入侵者被同化,而不是当地人被入侵者同化。

对他们而言,最要紧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不是躯体。

因为热,印度人喜欢静坐,而且他们基本
上衣食无忧,形体的休息为思想的活跃提供了可能,同时充满神秘感的热带森林和遥远且难以深入的喜马拉雅山成为印度人想象与幻想的对象,印度人的行为活动归根到底受到自然生存环境的很大影响。

而这也为解读南亚次大陆提供了新角度。

(二)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历来是古代印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学者们对此研究颇多,但一般很少单独论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而是对种姓制自古至今的发展作系统阐述。

如尚会鹏的《种姓与印度教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一书利用社会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种性制度的起源、概念、构造特点、变化、种姓与印度社会现代化以及有关全面系统的考察了古代印度各个历史时期独处的社会现象的论述,着重分析、阐释其产生、发展的复杂原因及其深远的影响。

我国学者对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种姓制度对印度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钱乘旦《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种姓制影响》一文,对种姓制的特点和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作了系统阐述。

支出中性的观念使印度人在价值深处发生分裂,同时使用两种价值观判断现代化的一切,从而延缓了现代化进程。

刘欣如《印度种姓制的渊源》从南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出发,以当代人类学的资料为参考,探析种姓制形成的背景原因
2、对印度种性制度内涵、性质、形成过程的研究。

刘欣如《印度种姓制度的渊源》通过对印度古籍的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对种姓制度
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记载,并以以当代人类学的资料为参考,探析种姓制形成的背景原因。

3、法律、宗教对种姓制度发展的影响。

钟有为《宗教对印度种性制度的影响》、欧东明《印度教与印度种性制度》等文中认为宗教对印度种姓制有重要影响。

宗教中“原人”布卢沙(意即最初的和完整的人)的神话使种姓制的起源具有神圣性,宗教教义为种姓制的存在提供理论基础,宗教观念是维护种姓制的有力支柱,宗教法典是维护种姓制的法律依据。

4、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将目光转向了近代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种姓制度的发展状况。

邱永辉《论英国殖民初期印度种姓制度的变化》写了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殖民者的所作所为及印度种姓制度的变化。

英国统治者从未认真思考从根本上解决种姓问题,但其措施起了一丝作用,使严格的种姓制度有所松动。

总之,大家尽管对种姓制度研究的切入点不同,但都认为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何消除种性制度千百年来对印度社会发展形成的桎梏是学者们需要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 我国的南亚次大陆史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尽管目前南亚史研究的基础较好、研究力量较强, 而且是成果较多的一个领域,但由于史料的不完善,语言上的不便,我国在某些邻域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