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负载均衡参数优化
TD-LTE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TD-LTE网络优化方案设计TD-LTE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一种,相比于传统的2G和3G网络,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然而,在实际网络部署和使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网络覆盖不全、信号不稳定、容量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一个TD-LTE网络优化方案,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首先,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
根据网络需求和覆盖范围,合理确定基站的位置、天线高度和方向。
利用相关的规划工具进行网络模拟和仿真,优化网络覆盖及天线配置,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和强度的均衡,避免盲区和覆盖重叠。
此外,还要考虑网络容量规划,根据用户密度和流量需求,设置适当的基站数量和小区划分方案,以提高网络容量和负载均衡。
其次,进行信道优化。
利用信道测量工具,监测信道质量和干扰情况。
根据测量结果,对网络进行频率规划和功率控制,避免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此外,还可以通过手动优化或自动配置工具,调整小区参数,如射频功率、PRACH配置、SRS配置等,以优化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性能。
第三,进行干扰管理。
通过干扰捕捉工具和干扰分析工具,对网络中存在的干扰源进行定位和分析。
根据干扰的特征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干扰管理措施,如调整小区参数、改变天线方向、加装滤波器等。
此外,可以利用干扰协调工具,进行干扰的预测和调度,提前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干扰问题。
此外,在TD-LTE网络优化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案来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
例如,引入MIMO技术,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还可以采用小区间和小区内的载波聚合技术,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
另外,可以引入跳频技术,自动调整载波频率,避免干扰和提高网络的频谱利用率。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TD-LTE网络优化方案,需要从网络规划、信道优化、干扰管理和引入先进技术等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优化信道和减少干扰,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实现更好的TD-LTE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
TD-LTE多频段负载均衡

--
2 0 1 4 L T E 网络创新研讨会报道
T D — L T E 多频段负载均衡
陈 鼹 爨 中国移 动通信 集团 公司研 究院项 目缝理
今天和大家 分享 一下中国移动关 于T D- L TE 多频 段负载均衡 的研究成
果。
D和 F 的用户比例是 6 : 4 ,从 D往F 频段 重选 的时候 ,用 户需要满 足服务小区
段负载均衡 的问题 。很 多人提 到了移 CDF 曲线 4 0 %处 的值 。CDF 4 0 %的 动互联 网对 传统业务 的冲 击。传统 的
单层组 网已经不能满足 用户对容量 日 益增长 的需求 ,中国移动 目前在T D— 含 义是 4 0 %的用 户Rs RP 都 低 于这个 值 ,当F 有覆 盖大 于最低 可接 入 电平
驻 留在 F 频 段 上 ,不能 充分 发挥 D频
的优 先级 之后 ,如何 在2 张 网之 间进
行合理 的配 置 ,也就是我们所 说的负 载均衡 ,目前主要有 3 种解决方案 。
4 0 MHz 。关于产业方面 ,基站 、终端
和仪 表都在 不断成熟 ,往后也将尽快
开展 测 试 。
首先 是 基 于 重选 切 换 参 数控 芾 『 J 的预均衡方 案 。这种方案 可以基于路
配置都 是D 高 优先级 ,且期望 用户分
已经 完成 了F / D跨频段下行 4 0 MHz 的
别按照 6 : 4 和9 5 : 5 分布 ,由此根据C DF 载 波 聚合 ,今年 要 完成 跨 频 段 上行 曲线配 置重选门限 。可 以看 到 ,采用 F D同优先 时室外多数情况 ( 约7 7 %)
考虑在这 种热点区域 是否可以利用 多 频段 资源解决容量 不足的 问题 ,例如 可 以做 双层 网 ,目前已有很多城 市这
[技术]TD―LTE负载均衡技术初探
![[技术]TD―LTE负载均衡技术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e570987fd1f34693dbef3e76.png)
(3)在执行阶段,高负荷的小区要选择合适的UE切换到低负荷小区,使得区域内各个小区的负荷相当。 3 厂家支持情况和测试结果
3.1 厂家支持情况
经过调研和测试,目前主流无线设备厂家均已支持负载均衡功能。
3.2 测试场景和方法
3.3 测试结果
实测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
2 负载均衡原理
在移动蜂窝网络中,由于移动业务的突发性和用户移动的随机性,存在负载不均衡问题。即在某一时段内,系统中某些小区的资源利用率、用户数或需求的服务量远大于同覆盖的邻区,导致这些小区内的用户体验较差或是小区的服务拒绝率较高,而周边邻区网络资源没有被完全利用的情况[2]。
TD-LTE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而且由于TD-LTE频谱资源丰富,未来TD-LTE系统必将出现多个频点覆盖同一区域的情况。根据3GPP规范,在LTE系统中,一个频点就是一个小区。因此,小区间负载均衡将是TD-LTE频谱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
因此,TD-LTE系统的小区负载可评估如下:
小区负载=(∑GBR业务资源占用量+∑Non-GBR业务资源占用量)/小区总资源量 (1)
PRB(Physics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是TD-LTE系统小区无线资源的最小单位。对于GBR业务,由于网络需要保障其业务速率,分配给它的PRB就是这一业务的实际资源需求,因此GBR业务资源占用量可用它实际占用的PRB数量来表征。对于Non-GBR业务,由于其“尽力而为”的特性,实际占用的PRB数量并不与它实际需求的资源相同,因此评估小区容量时,Non-GBR业务的资源占用量不能简单地用实际分配给它的PRB数量进行表征,需要进行换算。可考虑基于该Non-GBR业务的QCI(QoS Class Identifier,QoS等级标识)对应的最低用户体验速率,推算出最小需求的PRB数量,即为该Non-GBR业务的资源占用量,其中最低用户体验速率可以根据现网业务等级等方面进行灵活配置。该算法综合考虑了LTE业务的不同QoS要求和资源共享特性,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小区的实际负荷水平。
TD-LTE网络优化介绍

TD-LTE网络优化介绍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贾亮亮1.网络优化的原因与目的1.1 网络优化的原因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网本身没有优化到位,需进行网络优化。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障碍物、基站、用户数量及需求发生变化,导致无线环境发生变化。
加之,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等特性。
导致网络质量下降。
1.2 网络优化的目的目的:保证网络顺畅快捷,用户感知度良好(无线指标:切换、E-RAB 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覆盖等),达到提升运营商的品牌形象。
使用户获得价值最大化,达到覆盖、容量、价值的最佳组合。
通过网络优化使用户提高收益率和节约成本。
2.网络优化流程2.1 优化基本思想优化基本思想:与TDS基本一致。
同样关注网络的覆盖、容量、质量等情况,通过覆盖调整,干扰调整,参数调整,故障处理等等各种网络优化手段达到网络动态平衡,提高网络质量,保证用户感知;2.2 TDL与TDS优化的主要差异与TDS的主要差异:TD-LTE与TD-SCDMA系统的RRM算法不同,导致系统优化中接入、切换等各种过程涉及参数不同;同时,TDLTE 系统的干扰与TD-SCDMA系统的干扰来源也有较大不同,需要通过不同手段规避;2.3优化的大致流程3.优化过程本来一个科学的优化体系是:建设期-单站优化-簇优化-片区优化-全网优化-成熟期。
3.1 RF优化3.1.1 RF问题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RF问题的表现形式有:(1)覆盖空洞:UE无法注册网络,不能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2)覆盖弱区:接通率不高,掉线率高,用户感知差;(3)越区覆盖:孤岛导致用户移动中掉话,用户感知差差。
RF问题产生的原因:(1)无线网络规划结果和实际覆盖效果存在偏差。
(2)实际站点位置与规划中的理想的站点位置的偏差导致。
(3)覆盖区无线环境变化。
(4)工程参数和规划参数间的不一致。
(5)增加了新的覆盖需求。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在系统接收带宽内,两个时隙上相应的小区参考信号的每个RSRE接收功率的线性平均。
TD-LTE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TD-LTE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一、网络优化的概述
TD-LTE(Time Division Duplex Long Term Evolution)是下一代无
线技术,它是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技术为基础,以LTE
(Long Term Evolution)为其功能和性能扩充和发展的演进技术,是迄
今为止高速移动宽带的最佳选择。
此外,TD-LTE还能支持多种业务,比
如视频、数据、语音等,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当前及未来的需求。
三个主要的方面影响TD-LTE的网络性能:
1.硬件设备:在TD-LTE网络中,主要由系统基站(eNodeB),核心
网(EPC),用户设备(UE)等组成,设备的性能会直接影响网络优化。
2.网络构成:网络的构成和配置是影响TD-LTE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主要由网络策略、网络拓扑、网络功能、网络性能等因素构成。
3.信号管理:信号管理是指TD-LTE网络中信号调度和分配的过程,
包括信号传输、信号控制、信号比特率调度、信号种类调度等,主要目的
是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
二、网络规划
1、宏站规划:宏站规划指的是根据网络覆盖需求、负载需求、室外
环境要求等,合理规划TD-LTE网络的基站的布局,包括基站的位置、数量、分布等。
2、室分规划:室内规划指的是根据室内环境,规划TD-LTE。
LTE实现负载均衡和切换共同优化

LTE实现负载均衡和切换共同优化1引言最近引人注目的交通增长的移动互联网需要新的无线通信系统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
长期演进(LTE),已由第三的基因被标准化理性的合作伙伴计划(3GPP)[ 1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已经应用到美国韩国。
正交频分多址(OFDMA)是通过在LTE的下行接入方案,由于其高的频谱效率和鲁棒性[ 2 ]。
在宽带无线通信,由于更广泛的带宽要求,LTE将使用比3G和2G更高的载波频率,并重建在较小的小区,或更多的小区需要覆盖同一地区。
宽带正交频码分复用(OFCDM)系统的两—二维(2-D)传播研究的毛皮进一步增强数据速率峰值[ 3 ]。
因此,操作ING支出(OPEX)大大增加。
更多的过去,在LTE蜂窝系统,如关键工序,汉族多佛(HO),更加频繁和复杂的。
煤层不切换算法,它采用一列火车继电器站,提出了降低切换失败概率[ 5 ]。
切换参数的手动设定是非常耗时的和人为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新的计划是必需的操作蜂窝系统。
自组织网络(SON)介绍3GPP调整的关键参数的自动[ 7 ]。
SON的主要功能包括自动建立新的进化的节点B(ENB),相邻小区列表更新,负载均衡(LB),小区的停电补偿,等[ 8 ]。
本文着重分析了两种基本的功能,即,流动的LB(MLB)和HO参数优化(HPO)。
LB被定义为一个自动化方案应对交通负荷之间的不平等小区,使传动效率可以提高整个网络。
HPO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切换失败率和用户的连续服务保障。
LB和HPO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LB是基于小区吞吐技术实现。
小说功率控制算法,提出了在[ 11 ],减少(或增加)的功率电平(或合同扩大)拥挤的覆盖(或加载)小区。
另一种方法是控制\普通信号波束覆盖模式,使尺寸形状的小区可以自动调整到平衡的服务小区负荷[ 12 ]。
此外,传统方法HO提出了实现负载平衡,所选择的小区最重的物理资源块(PRB)负担作为源小区,与相邻细胞的最小的PRBS的职业为靶小区[ 13 ]。
如何优化负载均衡器的配置参数(二)

如何优化负载均衡器的配置参数在如今的云计算和大规模网络服务中,负载均衡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负载均衡器可以分配和管理网络服务请求,确保各个服务器的负载得以平衡,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然而,一个好的负载均衡器需要经过合理的配置参数来实现最佳的性能。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探讨如何优化负载均衡器的配置参数。
1. 确定负载均衡器的工作模式负载均衡器的工作模式是配置参数的基础。
通常有基于内容的路由、轮询、哈希算法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
在选择模式时,需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和服务性质来决定。
例如,基于内容的路由模式适用于根据URL或参数将请求分发到相应的服务器;轮询模式适用于请求量基本相同时;哈希算法则适用于需要基于某些特定条件进行分发的场景。
2. 负载均衡算法的选择负载均衡算法是决定负载均衡器如何分配请求的关键。
常见的有轮询、加权轮询、最小连接数等算法。
轮询算法简单均匀地将请求分发给各个服务器,适用于服务器配置相近的情况;加权轮询根据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分配权重,适用于服务器性能差异较大的场景;最小连接数算法将请求分配给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适用于处理时间不一致的场景。
3. 会话保持设置对于一些需要应用状态保持的请求,会话保持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当用户的请求需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与特定服务器的连接时,会话保持设置可以确保用户在整个会话过程中的数据不丢失。
可以通过Cookie、IP地址或URL参数等方式实现会话保持。
4. 健康检查参数的配置负载均衡器需要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请求分发给正常的服务器。
健康检查参数包括超时时间、检查频率、检查类型等。
超时时间过长会导致请求被分配到无响应的服务器上,降低用户体验;检查频率过高会增加系统开销;检查类型则需要根据服务器的具体服务类型来选择。
5. 缓存设置为了减轻服务器的负载,缓存设置也是负载均衡器重要的配置参数之一。
适当的缓存策略可以提高请求的处理速度,达到更好的性能。
TDLTE多频段负载均衡方案研究

强技术创新东;;;TD—LTE多频段负载均衡方案研究陈翼翼,徐晓东,毛剑慧,李新,王四海,杨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北京10{)053)【摘要】TD.LTE丰富的频率资源使得多频段组网成为可能,在多频段组网中需要重点关注负载均衡问题。
重点介绍了TD—L TE多,频段组网不同阶段的负载均衡技术,包括创新提出的基于CD Fflt t线设置重选/切换参数实现预均衡的方案、基于负载信息交互的均衡方案以及基于统一调度的载波聚合方案,并结合试点结果分析了不同方案的性能。
【关键词】多频段双层网负载均衡载波聚合1引言提下,即使不开启负载均衡功能,也能精确地控制双网用户比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数据(2)在预均衡方案的基础上开启负载均衡功能,业务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热点区域仅依靠部署单层网可依据网络负载的动态变化进行双网负荷调整,进一已不能满足用户持续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网络容量步提升网络性能。
已成为制约用户体验的瓶颈。
目前TD—LTE确定可用于室外覆盖的频率包括D频段2575—2635MHz共60MHz带宽3个频点、F频段的1880一1900MHz共20M Hz带宽,在频率资源充足的前提下,现阶段在数据热点区域可充分利用多频段资源以部署双层网的形式来解决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
部署双层网时,一张网以保证连续覆盖为主(通图1 F/D双层网的负载分担常为F频段),另一张网以吸收容量为主(通常为D频段),如图1所示。
如何保证容量网络在热点区域吸随着技术的演进以及产业的成熟,R10中通过载纳用户并减少用户在两网之间的重选或切换,是部署波聚合方案进一步优化多频段组网下的负载均衡,支双层网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目前主要的解决手段持载波聚合功能的UE在多个成员载波上同时收发数有:据,eN B通过集中式地统一调度来实现各成员载波负 (1)可基于路NRSRP CDF曲线设置合适的重选/荷的最优均衡,解决了R8/R9负载均衡方案信令交互切换参数实现双网负载的预均衡,在用户均匀分布的前多、均衡过程慢等问题。
TDD_LTE网络优化常用参数介绍(华为设备)

INTRARATHOQCI中配置。 • 在MOD INTRARATHO命令中可以设置A1A2测量触发类型(InterFreqHoA1A2TrigQuan),
当触发类型为RSRP时,门限由MOD INTRARATHOQCI命令中异频A2 RSRP触发门限 (InterFreqHoA2ThdRSRP)决定。触发类型为RSRQ时,门限由异频A2 RSRQ触发门限 (InterFreqHoA2ThdRSRQ)决定。
• Hys:A4事件的迟滞参数, 由MOD INTRARATHOQCI中的异频切换幅度迟滞 (InterFreqHoA4Hyst)决定。
• Thresh:A4事件的门限参数,在测量控制中下发(a4-Threshold)。作用参考A3的Off。
第1章 切换参数 第2章 下行功率参数 第3章 传输模式修改 第4章 PDCCH符号数修改
• 查看和修改参数 • LST CELLDLPCPDSCHPA: LOCALCELLID=X; • MOD CELLDLPCPDSCHPA: LocalCellId=x, PaPcOff=x;
PB • ρA& ρB:数据信道的发射功率是以EPRE的方式给出的,数据信道子载波的发射功率和导频子载波发
信道配置&链路控制: 介绍影响DRX控制 算法、上行定时控制 算法、上行无线链路 检测算法的相关参 数
数传算法:介绍影响 AQM算法、TCP Agent算法的相关 参数
传输TRM算法: 介绍 影响LMPT接口板下 行流控算法、TRM算 法的相关参数
SON:介绍影响ANR 算法、ICIC自组织模 式选择算法、MRO 算法的相关参数
TD-LTE网络优化常用参数

2、4天线端口
1
5/4
4/5
1
3/5
3/4
2/5
1/2
信道功率分配
• 小区通过高层信令指示B / A ,通过不同
比值设置RS信号在基站总功率中的不同开 销比例,来实现RS发射功率的提升
B /A B A
RS所占功率
5444544
5444544
444444
5444544
5444544
4444
44
5444544
5444544
444444
5444544
5444544
4444
44
5/4
5/4
4 /4
4 / 24 1/ 6
4444444
4444444
444844
4444444
4444444
8444
44
4444444
4444444
444844
4444444
4444444
8444
44
4/4
4 /8
4 /8
8 / 24 2 / 6
44
2444244
2444244
4 4 4 16 4 4
2444244
2444244
16 4 4 4
44
2444244
2444244
4 4 4 16 4 4
2/4
2 /16
4 /16
16 / 24 4 / 6
RS信号功 率(dBm)
PA(dB)
rouB/rouA
3
2
1
15
0 -1.77
1
-3
-4.77
1ms
Total bandwidth
LTE负荷均衡参数实施

LTE负荷均衡参数实施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基站的负荷均衡。
基站通过参数调整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根据一些指标来自动平衡负载。
主要的负荷均衡参数包括:1. Cell Restriction Ratio(小区限制比例):通过控制重叠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数目来调整负载。
当一些小区负荷过载时,可以将一部分用户重定向到其他相邻的小区,减轻负载压力。
2. Minimum Ue Load(HO Intra)(最小用户负荷):设置参与负荷均衡的用户最低负荷阈值。
当用户负荷低于该阈值时,不参与负荷均衡。
3. Minimum Ue Load(HO Inter)(最小用户负荷):设置参与负荷均衡的用户最低负荷阈值。
当用户负荷低于该阈值时,不参与负荷均衡。
4. Load Sharing HO Threshold(负荷共享阈值):设置负荷共享的阈值,当小区负荷超过该阈值时,将一部分用户重定向到其他小区。
5. Carrier Selection Priority (CSP)(载波选择优先级):当小区之间存在多个载波时,通过调整载波选择优先级来实现负荷均衡。
当一些载波过载时,可以将部分用户重定向到其他载波。
接下来,还可以通过调整用户相关的参数来实施负荷均衡。
1. UE Load Threshold(用户负荷阈值):设置用户负荷的阈值,当用户负荷超过该阈值时,将用户重定向到负载较低的小区。
2. Re-selection Threshold (Serving Cell)(服务小区重选门限):设置用户由于负荷均衡而需要执行服务小区重选的门限。
3. Re-selection Threshold (Neighbour Cell)(邻小区重选门限):设置用户由于负荷均衡而需要执行邻小区重选的门限。
4. Mobility Load Balancing Ratio(移动性负荷均衡比例):通过调整移动性负荷均衡比例来实现用户负载的均衡。
当一些小区负荷过载时,可以将一部分用户重定向到负载较低的小区。
精品案例_LTE网络负载均衡技术分析及参数优化案例总结

LTE网络负载均衡技术总结及参数优化案例总结目录LTE网络负载均衡技术分析及参数优化案例总结 (3)一、问题描述 (3)1.1双载波负载均衡原理 (3)1.2负载均衡的触发和停止 (5)1.3目标小区选择优化 (5)1.4负载均衡执行优化 (6)1.5现网负载均衡策略 (6)二、分析过程 (8)三、解决措施 (8)3.1宏站双载波不均衡优化 (8)3.2室分同覆盖不均衡优化 (11)四、经验总结 (15)LTE网络负载均衡技术分析及参数优化案例总结【摘要】目前热点区域LTE基站的双载波采用负载均衡的方式,保证用户平均分布,达到负荷分担的目的。
文章从双载波负载均衡原理、负载均衡的触发和停止、负载均衡参数优化、负载均衡实例效果评估四个方面对负载均衡技术进行阐述和探讨。
【关键字】高负荷负载均衡参数优化【业务类别】基础维护、参数优化一、问题描述随着4G业务的快速发展,部分L基站己完成了二载波甚至三载波的小区扩容,以满足大量用户的接入。
部分小区的用户数或PRB利用率已接近容量极限,而二载波和三载波小区的资源使用率却很低。
因此,如何均衡小区间、载波间的负载,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1双载波负载均衡原理移动性负载均衡(Mobility Load Balancing,简称为负载均衡MLB)是指eNodeB判断小区的负载状态,当小区处于高负载状态时,将部分UE转移到低负载小区,均衡异频之间的负载。
LTE负载均衡分为三个阶段:触发负载均衡、均衡用户选择、负载均衡执行,这三个阶段循环进行。
在触发负载均衡阶段,系统判断本小区的负载高低并与负载均衡启动门限进行比较,判断本小区是否进入高负载状态并启动负载均衡机制,之后本小区与目标小区进行小区间负载信息交互,以确定负荷均衡实施是否开始;在均衡用户选择阶段,系统按照一定门限选择合适做负荷均衡的用户,进行异频测量;在负载均衡切换执行阶段,系统根据异频测量结果向选定的用户下发选择合适的目标邻区,指示用户从负载较高的小区转移到负载较低的小区。
华为TD-LTE优化-新特性功能使用指导书

TDD-LTE新特性验证指导手册1概述伴随着智能网络的高速发展,视频产业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机遇。
新特性通过创新中心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孵化,应用在现网网络基础上提升网络性能,维护“移动TDD-LTE精品网络”品牌质量。
本期专项开展了上行COMP、下行COMP、载波聚合、负载均衡、基于频率优先级切换、控制信道干扰干扰抑制合并、下行频选调度增强、符号关断等八个新特性功能验证。
2新特性验证流程3新特性介绍3.1下行COMP3.1.1特性原理UE位于小区边界区域,能够感受到来自多个小区的信号,DL CoMP技术使得多个小区同时服务终端,或者对来自多个小区的发射信号进行协作以规避彼此间的干扰,从而提升UE的性能。
3.1.2应用场景密集宏小区,扇区间有较大干扰,且小区有一定的负荷。
这样,才能保证:●CoMP OFF时,边缘用户调度时刻对应RB上也概率上碰撞上邻区用户的调度,有碰撞就对边缘用户产生了干扰,造成了性能损失;否则,在小区负荷很轻(5%以下)的场景,边缘用户调度RB位置上也很小概率感受到邻区的干扰,此时做不做干扰协调性能差别不大;●CoMP ON时,通过干扰协同调度策略,使得边缘用户调度RB位置上受到邻区的干扰减少,从而提升边缘用户的体验;硬件要求:3.1.3开通方法3.1.3.1MML命令说明备注:➢DSP eX2 ,如果eX2接口状态信息正常,则表示eX2已生效➢DSP CELLDLCOMPSTATUS,如果小区DL COMP开通状态正常,则表示这个簇的DL COMP 开通成功3.1.3.2开通观察(MML)步骤1 在U2000上执行MML命令LST CELLALGOSWITCH,查看返回信息“下行CoMP算法开关”的输出结果,判断DL CoMP开通是否成功。
如下示例中,输出结果表示基带板内DL CoMP开通成功:下行CoMP算法开关 = 站内DL CoMP开关:开&站间DCS开关:关&站间CBF开关:关步骤2 在U2000上执行MML命令DSP LICINFO:●基带板内CoMP:查看LTE-A引入包(TDD)与基于自适应模式的下行协作多点发送(TDD)对应的实际使用值取值。
HUAWEI--TD-LTE无线优化参数说明文档

TD-LTE无线优化参数说明文档场景无线参数TD-LTE 应用场景无线参数配置手册目录1前言 (3)2小区选择与重选相关参数 (3)2.1 场景描述 (3)2.2 参数分析 (3)2.2.1小区选择参数表 (3)2.2.2小区重选参数表 (5)3切换相关参数 (6)3.1 测量相关参数分析 (6)3.1.1UE测量配置基本信道参数表 (6)3.1.2A3事件上报参数表 (7)3.1.3切换算法参数表 (9)3.1.4UE定时器及常量分析 (11)3.1.5ENB协议定时器分析 (13)3.1.6ENB实现定时器分析 (15)4覆盖相关参数 (15)4.1 参数分析 (15)4.1.1小区配置参数表 (15)4.1.2信道过程参数表 (18)1前言本文档对TD-LTE无线组网中常用的一些参数进行汇总,并对各参数的含义和取值作分析,为LTE实际组网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
本文档个各参数的取值只作为参考,由于实际组网时场景和应用不同,参数实际取值也会做相应调整。
2小区选择与重选相关参数2.1 场景描述小区选择一般发生在PLMN选择之后,目的是使UE在开机后可以尽快选择一个信道质量满足条件的小区进行驻留;当UE 选择小区驻留以后,会继续进行小区重选,以便驻留在信道条件更好的小区。
网络通过设置不同频点的优先级,可以带到控制UE驻留的目的。
同时UE在这个频点上选择信道质量最好的小区为其提供服务,小区重选也分为同频小区重选和异频小区重选。
2.2 参数分析下面对小区选择和重选过程中关键参数进行说明。
2.2.1小区选择参数表LST CELLRESEL:;政和永泰路口+++ HUAWEI 2013-08-01 15:56:54O&M #108460%%/*499536*/LST CELLRESEL:;%%RETCODE = 0 执行成功查询小区重选信息----------------本地小区标识= 1小区重选迟滞值(分贝) = 4dB速度相关重选参数配置指示= 配置UE移动状态评估周期(秒) = 60秒判断进入正常移动状态的时间附加迟滞(秒) = 30秒UE进入中速移动状态的小区重选次数= 4判断进入高速移动状态的小区改变次数= 8 中速移动状态UE的Qhyst额外迟滞值(分贝) = 0dB高速移动状态UE的Qhyst额外迟滞值(分贝) = 0dB异频测量门限值配置指示= 配置异频/异系统测量启动门限(2分贝) = 10服务频点低优先级重选门限(2分贝) = 10小区重选优先级= 7最低接收电平(2毫瓦分贝) = -64重选UE最大允许发射功率配置指示= 不配置UE最大允许发射功率(毫瓦分贝) = NULL同频测量门限配置指示= 配置同频测量启动门限(2分贝) = 29测量带宽配置指示= 不配置测量带宽(兆赫兹) = NULLEUTRAN小区重选时间(秒) = 1速率状态比例因子配置指示= 配置中速移动状态UE的EUTRA小区重选时间比例因子= 1.0 高速移动状态UE的EUTRA小区重选时间比例因子= 0.75同频邻区配置信息= 01同频邻区双发射天线配置指示= 否同频RSRQ测量启动门限(分贝) = 5 异频/异系统RSRQ测量启动门限(分贝) = 4 服务频点低优先级RSRQ重选门限配置指示= 不配置服务频点低优先级RSRQ重选门限(分贝) = NULL同频重选小区最小接收信号质量配置指示= 配置同频重选小区最小接收信号质量(分贝) = -18(结果个数= 1)2.2.1.1 cellSelectQRxlevMinQrxlevMin :小区选择最小信道要求。
TD LTE常见优化案例分析

切换参数设置不当
切换门限、迟滞时间等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切换失败或 频繁切换。
设备故障
基站设备故障或传输故障等,导致用户无法正常接入或切 换。
03
CATALOGUE
优化案例分析
覆盖优化案例
总结词
解决信号覆盖弱、盲区问题
总结词
提高信号质量
详细描述
通过调整基站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优化 基站发射功率,解决信号覆盖弱、盲区问 题,提升网络覆盖率。
小区分裂过少或过多,导致基站负载不均衡,部分用户无法接 入网络或掉线。
频谱资源有限,不同运营商或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导致容量下 降。
切换及接入问题
总结词
切换及接入问题表现为用户在移动过程中无法正常切换、 接入失败或掉线等,通常与网络参数设置、邻区关系、设 备故障等因素有关。
邻区关系配置错误
邻区关系配置不正确,导致无法正常切换或接入。
无覆盖
部分区域由于地形、建筑物遮挡等原因,没有基站覆盖,导致用户无 法接入网络。
容量问题
总结词 信道配置不当 小区分裂不合理 频谱资源不足
容量问题表现为用户接入困难、掉线或数据传输速率低等,通 常与基站的信道配置、小区分裂、频谱资源等因素有关。
信道配置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或资源不足,影响用户接入和 数据传输速率。
详细描述
针对信号质量差、掉线率高等问题,通过 优化信道配置、功率分配等参数,提高信 号质量,降低掉线率。
容量优化案例
01
总结词:提升网络容量
02
详细描述:针对高话务区域,通过频率规划、资源调度等手段,提升 网络容量,满足用户需求。
03
总结词:均衡负载
04
详细描述:针对负载不均衡问题,通过负载均衡算法调整用户分布, 均衡负载,提高网络效率。
TD—LTE双载波同覆盖负载均衡

TD—LTE双载波同覆盖负载均衡目前联通计划对于热点区域的室内站点使用双载波(2310MHz/2570MHz)同覆盖的方式以达到提高用户速率的要求。
根据该要求需要验证双载波同覆盖负载均衡功能,提供可执行双载波覆盖方案。
标签:TD-LTE;双载波;覆盖;负载均衡;速率;提高1 负载均衡概述负荷均衡,是用来平衡小区间、频率间和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负荷。
此功能可以平衡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此功能是根据服务小区和其邻区负荷状态合理部署小区运行流量,并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 负载均衡触发机制目前双载波同覆盖的负载均衡是以PRB利用率为条件触发的,当一个小区的负荷PRB利用率达到70%时,且邻区PRB利用率低于65%,负荷均衡功能将被启动。
PRB利用率计算公式公式1、Cell-DlNgbrTotalPBR = Cell-DlNgbrTotalThroughput时,PRB利用率计算公式为:(Cell-DlPrbUsedNgbr + Cell-DlPrbUsedGbr)/ dwDlTotalAvailRB其中:Cell-DlNgbrTotalPBR:小区下行NGBR业务PBR(Private Bit Rate,单用户保障速率)总和Cell-DlNgbrTotalThroughput:小区下行总吞吐量Cell-DlPrbUsedNgbr:下行NGBR业务占用的PRB个数dwDlTotalAvailRB:下行总共可用的RB个数Cell-DlPrbUsedGbr:下行GBR业务占用的PRB个数现网中默认建立的承载均为NGBR业务,所以以NGBR为例进行计算:(1)当小区中10个UE(均为NGBR业务),单用户保障速率为4M,小区总的吞吐量为50M时,小区RB占用率为100%时:10*4M20M,适用于公式2,该小区PRB利用率为=NGBR业务RB利用率(20%)+GBR业务RB利用率(0%)=20%3 负载均衡获取UE的方法负荷均衡模块按照以下条件来选择和排序UE列表:UE具有异频切换的能力;UE占用的PRB数和基本优先级;占用PRB数较多和基本优先级较低的UE排在UE列表的前边。
如何优化负载均衡器的配置参数(一)

如何优化负载均衡器的配置参数在现代高负载的计算环境中,负载均衡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负载均衡器是一种网络设备或服务,用于将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为了实现最佳的负载均衡效果,配置参数的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如何优化负载均衡器的配置参数,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1. 负载均衡算法选择负载均衡器的核心功能是根据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将请求流量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选择适合应用场景的负载均衡算法是优化配置参数的第一步。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加权轮询、最小连接、源地址哈希等。
根据应用需求和服务器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可以实现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
2. 健康检查配置负载均衡器需要定期检查后端服务器的健康状态,以确保只将流量分发到健康的服务器上。
通过配置适当的健康检查参数,可以避免将流量发送到不可用或故障状态的服务器上,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常见的健康检查参数包括心跳时间间隔、超时时间和重试次数等。
3. 连接超时和保持活动时间负载均衡器在处理请求时可能会面临连接超时和保持活动时间的问题。
连接超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建立连接或获取响应,而保持活动时间是指连接保持打开的时间。
根据应用场景和服务需求,调整连接超时和保持活动时间的参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连接超时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4. 并发连接数和会话保持并发连接数是指同时建立的连接数量,而会话保持是指将同一个客户端的请求发送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上。
根据应用需求和服务器性能,调整并发连接数和会话保持的参数可以有效优化负载均衡器的性能。
合理分配并发连接数和启用适当的会话保持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5. 缓存配置负载均衡器可以使用缓存来存储常用的数据或响应,以减轻后端服务器的负载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通过合理配置缓存参数,如缓存大小、缓存时间和缓存更新策略等,可以最大化利用缓存,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6. 日志和监控配置负载均衡器的日志和监控可以提供有关系统运行状态和性能的重要信息。
TD-LTE无线参数设置指导优化手册-华为

中国移动TD-LTE无线参数设置指导优化手册-华为分册(征求意见稿)目录TABLE OF CONTENTS1 前言 (3)2上行资源分配 (7)3上行ICIC (7)4下行资源分配 (8)5下行MIMO (9)6移动性管理 (10)7LC(过载控制) (11)8功控算法 (12)9信道配置&链路控制 (13)10数传算法 (13)11传输TRM算法 (14)12 SON (14)13附件:华为ERAN3.0参数列表 (14)14《LTE无线网优参数集》 (15)15《TD-LTE无线参数指导优化手册》 (15)1 前言1.1 关于本书1.1.1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华为TD-LTE系统eRAN3.0版本的各个专题的相关参数,对参数进行介绍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使用系统中的参数,提高系统性能。
1.1.2读者对象本手册适用于TD-LTE系统的基本概念有一定认识的华为公司内部工程师。
1.1.3内容组织本手册是基于TD-LTE产品eRAN3.0版本的参数介绍,其内容组织如下:第一章:对本手册的目的,读者对象,内容组织进行介绍。
第二章上行资源分配:介绍Sounding RS资源分配和上行调度的参数配置及调整影响。
第三章上行ICIC:介绍上行ICIC相关参数配置及其调整影响。
第四章下行资源分配:介绍PUCCH资源分配、下行CQI调整、下行调度和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的参数配置及调整影响。
第五章下行ICIC:介绍下行ICIC相关参数的配置及其调整影响。
第六章下行MIMO:介绍下行MIMO(含Beamforming)与CQI模式的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调整的影响。
第七章移动性管理:介绍切换、重选的参数配置及其调整影响。
第八章LC(过载控制):介绍负载控制算法、随机接入控制算法、系统消息SIB映射、移动性负载平衡算法、准入控制算法的参数配置及其调整影响。
第九章功控算法:介绍影响上行功率控制算法、下行功率控制算法的相关参数及其调整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载均衡MLB方案验证与建议配置参数
1.背景描述
随着LTE业务的不断的发展,热点区域、高业务量区域、景区突发高用户数区域等相继出现。
针对容量不足问题,小区扩容、站点新建等措施不断开展,而通过监控现网KPI指标发现,同覆盖小区间的容量差异问题日益严重,一个因资源耗尽而无法使用正常业务,另一个却因空闲而资源浪费。
移动性负载均衡功能作为业务分担的有效策略,在早期版本中已实现落地。
由最开始的PRB利用率触发方式,到现在的仅用户数触发和PRB与用户数联合触发方式等多种策略方案,为解决业务分担不均问题,提供了的有力的解决方案。
MLB方案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室分同覆盖场景的优化效果相对明显,但针对宏站同覆盖场景,却收效甚微。
为研究问题原因,解决宏站同覆盖业务分担不均问题,针对MLB方案涉及的相关参数进行充分验证,指导后续优化并推广应用。
2.方案概述
2.1. 基本流程
MLB流程整体分为三个阶段如下:
第一步:本区监测负载水平,当负载超过算法触发门限时,触发MLB算法,交互邻区负载信息,作为算法输入。
第二步:筛选可以作为MLB的目标邻区和执行UE
第三步:基于切换或者重选完成MLB动作。
2.2. 适用场景
异频负载均衡的主要适用场景包括如下几类:
•同站同覆盖场景
•同站大小覆盖场景
•同站交叠覆盖场景
•异站交叠覆盖场景
•宏微站交叠覆盖场景
3.实际问题
3.1. 异频策略
当前温州现网总体的FD频段策略如下:
1)D频段重选优先级高于F频段
2)F频段异频启测A2门限普遍为-82dBm,D频段为-96dBm
该策略的主要目的为F频段作为连续覆盖层,D频段作为容量层,用户在共覆盖区域优先主流D频段小区。
由此,当区域用户集中增加时,D频段小区容易吸收过多用户,而F频段小区因启测门限过高而驻留能力偏弱,导致出现一个过忙一个过闲的现象。
3.2. MLB当前策略
针对如上异频策略,前期工作也已经采取了相关负载均衡的优化,但实际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
前期的主要策略如下:
1、打开异频负载均衡开关,选择仅用户数触发方式
2、开启连接态用户负载均衡,未开启空闲态用户负载均衡
3、自定义调整用户数(异频负载均衡用户数门限+负载均衡用户数偏置)触发门
限,一般选取同覆盖区域每小区平均用户数为触发门限
4、其他参数保持默认状态
采用如上方式进行优化后,产生负载均衡效果的小区较少,未能实现充分利用无线资源的预期。
4.两种状态的转移UE方式
在负载均衡的UE转移方式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转移连接态UE,另一个是转移空闲态UE。
SynchronizedUE(同步态用户):表示在评估周期满足触发条件后(实际同步用户数>异频负载均衡用户数门限+负载均衡用户数偏置),选择同步态用户以切换的方式转移出去,能够快速有效降低服务小区用户数高负载状态,提高小区中用户平均速率。
IdleUE(空闲态用户):表示在评估周期满足触发条件后(实际同步用户数>异频空闲态MLB用户数门限+负载均衡用户数偏置),采用对不活动定时器超时的UE,在其RRC Connect Release消息中携带专用优先级”的方式,将用户指定重选到其它频点,因为转移的是释放的用户,所以对用户感受无中断,做到潜在的用户数均衡。
空闲态用户的转移在前期的理解与应用中一直是一个盲点,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优化中,该类的UE是真正影响负载均衡的主要对象。
5.验证效果
5.1. 均衡效果
选取温州现网的一个宏站F/D共覆盖区域,开启连接态和空闲态的负载均衡,小区用户数变化效果如下:
D频段小区初始同步用户数约为120个,F频段小区约为40个。
在两分钟的均衡过程中,F和D频段小区的同步用户数趋于均衡。
而在均衡过程中因负载发生切换的用户数累计仅有5次,对于负载均衡的实际效果几乎没有贡献。
因此,在实际负载均衡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用户转移是通过空闲态方式,即不激活定时器超时后,通过定向频点指示用户重新驻留。
5.2. 典型信令
5.2.1.连接态UE切换转移
空口消息:指示UE测量频点,并下发切换命令
X2口消息:向目标站点发送切换请求,原因值为reduce-load-in-serving-cell
5.2.2.空闲态UE重选转移
实际异频频点重选优先级为:38950(6)、38098(5)、38400(4)。
当终端不激活定时器超时,在RRC Release消息中,携带了专用优先级如下:异频异频频点的相对优先级保持不变,自身频点优先级也会下发,但相对优先级最低。
T320定时器默认为10分钟,表示由负载平衡引起RRC连接释放时,RRC连接释放消息中设置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参数有效的时间长度
• UE 配置了专有优先级后,就不会理会系统消息中广播的优先级; • 当UE 进入连接态或
T320超时后,UE 就会删除专有优先级; •
当UE 重选到UMTS 或GSM 后,会把T320剩余有效时长转换成UTRA 的T322或GERAN 的T3230定时器继续起作用;
6. 推荐配置参数
根据实际验证效果,推荐负载均衡配置参数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