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农作物生长与环境讲解

合集下载

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指适合作物生长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光照、水分等因素。

不同的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和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1. 温度: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最主要气候因素之一。

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差异较大。

例如,热带作物喜欢较高的温度,而寒冷地区的作物则对低温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在种植作物时,应根据作物的耐寒或耐热能力选择适宜的种植区。

2. 光照:光照是植物合成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作物对充足的日照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但对于部分遮阴作物来说,适当的阴影有助于它们生长和发展。

3. 降水:降水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不同作物对水分要求的差异较大。

一些作物喜欢干旱条件,而另一些则需要较高的湿度。

根据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工作,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土壤条件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质,提供养分和水分供作物吸收利用。

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种植区域和改良土壤时需要考虑作物的土壤适应能力。

1. 土壤质地:不同作物对土壤质地的要求差异较大。

砂土、壤土、黏土等土壤类型的养分和水分保持能力不同,因此在种植作物前应了解作物对土壤质地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

2.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作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

大部分农作物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

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来改善土壤环境。

3. 土壤养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差异较大。

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通过土壤测试,掌握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以合理施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其他因素除了气候和土壤条件,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恰当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包括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水分、良好的土壤及适合生长的光照等。

气温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气温。

比如,一些热带农作物如橡胶树、咖啡树等需要较高的气温,而寒带的农作物例如小麦、大豆等则可以在较低的气温下生长。

水分也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不同的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例如,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分,而热带作物如棕榈树则可以在较少的水分下生长。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水分含量等都对农作物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大部分农作物都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一些作物如莲花、荷花等则可以在泥土中生长。

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大部分农作物需要足够的阳光供光合作用。

除了环境条件,农作物的生长还受种子品质、播种技术、病虫害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种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好的种子具有更强的生长势和更高的产量。

播种技术包括种子播种的时间、深度、方式等,适合的播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率和产量。

病虫害的控制可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产量。

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影响,也影响着农作物的品质。

恰当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使农作物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

因此,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 对于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如麻类、 薯类、牧草、绿肥、甘薯、甜菜等),则是 指播种材料出苗到主产品收获适期的总天数。
2020年1月15日
23
一、作物的生育期
• 需要育苗(秧)移栽的作物(如水稻、甘 薯、烟草等),通常还将生育期分为秧田 (苗床)生育期和本田(田间)生育期。
– 秧田(苗床)生育期是从出苗到移栽的天数。 – 本田(田间)生育期是指移栽到成熟的天数。
• 为了更详细的记载,还可以将个别生育时 期划分更细一些。
– 比如,开花期可细分作始花、盛花、终花三期, – 禾谷类作物的成熟期又可再分作乳熟、蜡熟、
完熟三期,等等。
2020年1月15日
33
二、作物的生育时期
• 值得说明的是,当前对生育时期的含义有两 种不同的解释:
– 一种解释是把各个生育时期看做作物全田出现形 态变化的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日期;
•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
– 种子的萌发、叶片的长大、茎秆的伸长增粗、根 的伸展,以及分化更多的叶片、支侧根、分枝分 蘖等,为生殖器官提供了物质基础。
2020年1月15日
7
(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 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营养生长 (Vegetative growth)。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生殖生长 (Reproductive growth)。31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
– 甘薯:出苗期、采苗期、栽插期、还苗期、分 枝期、封垄期、落黄期、收获期
– 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 薯块发育最速期、成熟期、收获期
– 甘蔗:发芽期、分蘖期、蔗茎伸长期、工艺成 熟期
2020年1月15日
32
二、作物的生育时期
• 对于不利用分蘖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可不必列出分蘖期。

作物生长与环境概述

作物生长与环境概述

作物生长与环境概述简介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作物生长对光线、温度、湿度、土壤和营养等环境要求较高,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也不同。

了解作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调控环境因素,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光线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来源,是作物生长的基本要素之一。

光线的质量、强度和持续时间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光质对作物生长有不同影响。

蓝光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增加根系发育和叶绿素合成,提高光合效率;红光对激发植物的繁殖生长有很好的作用;紫外线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因此,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调节光质来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

其次,光强度对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光强度越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就越强,生长发育也越好。

不同作物对光强度的要求不同,决定了它们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例如,大多数蔬菜作物对光强度要求较高,以保证充足的光合产物供给;而一些阴性作物对光照要求较低,它们更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中生长。

最后,光照时间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进入不同生长阶段也有重要影响。

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光周期的控制,通过调控光照时间可以促进和抑制作物的开花、结果等生理过程。

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

作物对温度的要求通常可以分为生长下限、最适温度和生长上限三个范围。

首先,生长下限温度指作物开始生长的最低温度,低于该温度作物生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止。

不同作物的生长下限温度各有差异,这也是一些作物只能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原因之一。

其次,最适温度是作物生长最为理想的温度区间。

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态。

不同作物的最适温度也有所区别,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作物的最适温度来调控环境温度。

最后,生长上限温度是作物生长的最高温度。

超过生长上限温度,作物会出现脱水、光合作用受阻、叶片烧伤等现象,甚至可能发生死亡。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是指能够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一系列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因素。

不同的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了解并掌握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要求。

一、水稻的适宜生长环境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其生长环境要求较为特殊。

水稻栽培的关键在于水分的提供。

水稻适宜生长的环境是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光照。

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20℃至35℃之间,相对湿度在70%至80%之间。

二、小麦的适宜生长环境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

小麦适宜生长的环境是气温较低、光照较长。

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10℃至25℃之间,日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上。

三、玉米的适宜生长环境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灵活。

玉米适宜生长的环境是气温较高、光照较长。

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18℃至32℃之间,日照时间在8小时以上。

四、大豆的适宜生长环境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特殊。

大豆适宜生长的环境是气温较高、湿度适中。

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15℃至30℃之间,相对湿度在60%至80%之间。

五、蔬菜的适宜生长环境蔬菜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灵活。

蔬菜适宜生长的环境因蔬菜种类而异,但一般来说,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在60%至80%之间。

六、水果的适宜生长环境水果作为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特殊。

水果的适宜生长环境与具体的水果种类有关,但一般来说,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15℃至30℃之间,相对湿度在60%至80%之间,并且需要适量的光照。

结语:了解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要求对于科学种植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该根据作物类型和地理环境特点,合理调节种植环境,提供适当的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以确保作物能够得到有效的生长和发育。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四、土壤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


作物生长
土壤
发育环境
因子
作物种类不同,三基点温度不同
主要农作物“三基点”温度(单位℃)
作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大豆
最低温度 3.0—4.5 8.010.0 10.0—12.0 10.0-20.0
最适温度 20.0—22.0 30.0—32.0 30.0—32.0 30.0
最高温度 30.0—32.0 40.0—44.0 36.0—38.0 35.0
(二)光照强度 2. 光合强度
(2)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途径: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一、光对作物生长的影强度响
(二)光照强度 2. 光合强度
(2)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途径:
培育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
普通水稻
水稻新品种
上部叶片向上 挺举,中、下 部叶片较平展
玉米新品种
普通玉米
一、光对作物生长的影强度响
(二)光照强度 2. 光合强度
耐阴植物:
可忍耐不同程度的荫蔽,相对 较弱的光照条件有利于营养器 官的生长,一般植物生长较细 长、嫩弱,蛋白质含量较少, 水分含量较高。以植物营养部 分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很有利。
一、光对作物生长的影强度响
(二)光照强度 2. 光合强度
(2)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途径:
合理密植
一、光对作物生长的影强度响
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四、土壤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合理的耕作
外白(干),里暗(湿)用手摸时,当捏不成团,手松不粘手,落地即散时为宜。
合理灌溉
喷灌、滴灌为好,避免大水漫灌。
围栏保护Biblioteka 免人为践踏,增施有机肥。四、土壤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与环境讲解

农作物生长与环境讲解
分化 —— 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 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 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 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 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 的发育;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 的一种指标。一般用单位为℃。 ? 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 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
?一般分为: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多用于农业气候分析
有效积温多用于研究作物的发育与热量条件的 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速度的农业气象模式 和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等。
? (5)减少呼吸等消耗,增加净光合生产率。
? (6)提高经济系数即谷草比。通过育种和先进的栽培措 施,使作物的经济系数提高。
? 光照因子异常的农业气象灾害 ? 1、日灼:树木枝干、果实因受强烈日射而引起
的伤害 。
? 2、阴害:持续阴天光照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下降,
养分积累不足,茎秆细弱易倒折,授粉不良等现 象。
?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 0℃ 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与霜不同 。
? 高温热害: 简称高温害,是高温对植物(生物)生 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高温 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造成的。
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
?灌溉: 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的
前期(苗期)少,中期(器官形成期)多,后 期(器官成熟期)少。整个生育期对营养元素 的需求表现为“少-多-少”的规律,呈“S”形曲 线。
? 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分归还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要以肥料的形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而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成败。

下面将就地理常见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介绍。

一、水稻的生长条件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1500-2000毫米的降雨,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水田。

此外,水稻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土壤的PH值应在5.5-7.5之间。

二、小麦的生长条件小麦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温带地区。

小麦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小麦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

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为适中,一般每年需要500-800毫米的降雨。

小麦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较为适宜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三、玉米的生长条件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玉米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玉米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

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600-1000毫米的降雨。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但较适宜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四、大豆的生长条件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之一,主要生长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大豆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大豆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

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500-900毫米的降雨。

大豆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较为适宜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五、棉花的生长条件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棉花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棉花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

棉花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600-1000毫米的降雨。

高一地理农作物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农作物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农作物知识点归纳农作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它们承载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许多关于农作物的知识,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农作物的分类农作物可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粮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如稻米、小麦和玉米等;经济作物指的是用于工业生产的作物,如棉花、油菜和烟草等;饲料作物则是用于喂养牲畜的作物,如苜蓿和玉米秸秆等。

除了按用途分类,农作物还可根据其种植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农田种植和园艺种植。

农田种植是指在农田中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如水稻和小麦等;园艺种植则是指在小规模的园地中进行种植,如蔬菜和水果等。

二、农作物的适生环境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适生环境要求,这取决于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例如,水稻喜欢湿润的环境,因此适宜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中种植;相反,小麦则适宜在温带和寒带气候中生长。

此外,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其中,土壤改良是种植技术的基础。

通过施加有机肥料、调节土壤pH值和控制盐分等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此外,合理的种植密度、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也是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关键。

四、农作物的区域分布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同的区域分布。

例如,在中国,北方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南方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和蔬菜。

全球范围内,稻米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玉米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

五、农作物的发展与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需求,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和增产措施不断进行。

例如,杂交育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然而,农作物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等,这些问题给农业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

六、农作物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农作物的种植将更加趋向于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高一地理农作物知识点

高一地理农作物知识点

高一地理农作物知识点农作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对于我们了解农作物的基本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农业的理解,也可以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健康饮食提供指导。

下面将就高一地理中的农作物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农作物的分类农作物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按照种子的用途,可以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粮食作物主要用于人类的食物消费,如稻谷、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商业交易,如棉花、烟草等;饲料作物主要用于养殖业,如玉米、豆粕等。

二、农作物的适生条件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

大部分农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光合作用和生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需要具备合适的肥力和排水性能。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水分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太旱或太湿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常见的农作物1. 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稻谷、小麦和玉米。

稻谷主要分布在亚洲,是亚洲人口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世界人口的重要粮食来源。

在发展中国家,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可以用于工业原料和饲料。

2.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包括棉花、烟草、油料作物等。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烟草主要用于制造香烟和雪茄,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

油料作物主要用于提取植物油,如大豆、花生等。

3. 饲料作物饲料作物主要用于养殖业,提供动物所需的食物。

常见的饲料作物包括玉米、豆粕、绿豆等。

这些作物通常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牲畜的重要饲料来源。

四、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农作物可以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进行种植,包括直播、秧插、移栽等。

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撒播在田地里;秧插是将育苗后的幼苗插秧到田地中;移栽是将育苗后的幼苗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中再移植到田地里。

五、农作物的育种和改良农作物的育种和改良是为了培育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1.光照条件:光照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农作物需要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养分。

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体内养分的积累和生长发育。

2. 水分条件:农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水分过多或者过少
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夏季气候炎热的时候,农作物生长需要更多的水分。

水分缺乏时,作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甚至停滞不前。

3. 温度条件: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温度
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不同的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例如稻谷需要较高的温度来生长,而北方小麦则需要低温。

4. 土壤条件:良好的土壤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土壤的肥力、质地、通气性、排水性等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不同的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水稻需要水田,而玉米则可以在一般的土壤中生长。

5. 养分条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养分。

养分不足会
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合理施肥是保证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6. 其他条件:除了以上几点,农作物的生长还需要考虑其他条件,如空气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等。

这些条件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 1 -。

农业学入门知识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农业学入门知识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农业学入门知识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农业学入门知识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

农业学作为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涉及的内容广泛且复杂。

本文将介绍农业学入门知识中的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一、农作物的基本原理和技术1.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水分、气候和光照等因素。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需要具备适宜的质地、养分和通气性。

水分是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

气候和光照则影响作物的生长节律和光能的利用。

2. 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在种植农作物时,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品种的选择要考虑其抗病虫害、适应性和产量等因素,以提高农作物的综合生产效益。

3. 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包括育秧、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

育秧是指将种子经过发芽过程培育成幼苗的过程,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播种是将种子直接投入土壤,要控制好种子的密度和深度。

施肥是供给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应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

灌溉是为了补充作物所需的水分,应注意适度灌水,避免水浸和缺水的情况。

4.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

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以减少损失并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

二、畜牧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1. 畜禽养殖的环境要求畜牧业的环境要求包括饲养场地、水源、饲料和空气等因素。

饲养场地应具备适宜的空间、通风和保湿条件,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水源是畜禽养殖中重要的供应来源,要保证干净、安全且充足。

饲料是畜禽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要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并保持饲料的营养均衡。

空气质量对畜禽的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需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污浊的空气。

2. 畜禽的品种选择养殖畜禽时,可以根据畜禽产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

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

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直接关系到其产量和质量,而栽培要点则决定了农民的耕作策略和管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一、适宜生长环境1. 气候条件:农作物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光照。

不同的作物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各不相同,了解作物的生态特性和生长习性是确定适宜生长环境的关键。

2. 土壤条件: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

合理的土壤养分供应对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土壤的质地、肥力和水分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和施肥方式是栽培农作物的基本要求。

3. 水源条件: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

水源的充足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期水分需求,合理利用灌溉技术和水资源,是确保农作物适宜生长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栽培要点1. 种子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种子,是农作物栽培的首要环节。

良好的种子品质能够保证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抗逆能力和高产性能。

2. 良好的田块管理:保持良好的田块排水能力、保水能力、通气性和肥力等,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品种特性,合理配置翻耕、施肥、灌溉等管理措施,是农民成功栽培农作物的重要技术要点。

3. 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农民应关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以减轻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4. 良好的管理措施:不同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农民应及时采取合理的翻耕、追肥、除草、保墒、调节株型等措施,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以促进农作物的强壮生长和高产出。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指适宜农作物健康生长的环境条件和要求。

不同的农作物在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

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可以帮助农民合理选择种植作物、科学施肥和改善土壤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光照光照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大部分农作物喜阳、耐阴,光照充足时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植物的生长,但也有些农作物对光照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黄瓜、西瓜等蔬果类作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形成健壮的植株和丰满的果实。

而一些蔬菜类如菠菜、芹菜等对光照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较为阴暗的环境中生长。

二、温度温度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理代谢。

温度适宜的环境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伸展。

不同农作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例如玉米、大豆等作物对温度适应性较广,能够在较为寒冷或较为炎热的环境中生长。

而柑橘、葡萄等果树则对温暖的气候要求较高。

三、湿度与水分湿度是整个植物生长系统中重要的生长因素之一。

不同作物对湿度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一些作物如水稻、稻谷等对较高的湿度要求较高,而玉米、大豆等对湿度适应能力较强。

除湿度外,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旱作农作物如小麦、高粱等对水分要求较低,而水稻、玉米等对水分要求较高。

因此,我们在种植作物时应根据作物的水分需求,合理安排浇水和排水。

四、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基础。

作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养分,保持水分和空气,提供支撑和稳定根系。

因此,了解土壤的特点和土壤养分的供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的种类、养分要求有所不同。

例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菠菜、草莓等,而碱性土壤适宜种植花菜、西蓝花等。

有些农作物喜欢肥沃的土壤,而有些农作物对肥沃度要求较低。

综上所述,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有助于农民科学种植,合理施肥和保护作物。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农作物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包括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和气候等方面。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可以帮助农民合理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土壤要求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主要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养分和pH值等方面。

不同的农作物适合生长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水稻适合生长在湿润的水田中,小麦适合生长在肥沃的沙壤土中。

土壤质地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影响,粘性土壤保水保肥性好适合作物生长,而砂质土壤则透水性好,排水性佳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土壤中所含的养分也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农民可以通过合理施肥控制土壤中养分的供应。

土壤pH值的调节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酸碱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二、温度要求温度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温度,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温度要求,有些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如番茄、辣椒等热带植物,而有些作物对温度要求较低,如冬季小麦等。

农民可以通过选取不同的品种、使用温室等方式来适应不同的温度环境。

三、湿度要求湿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农作物对湿度的要求不同,如稻米对湿度的要求较高,而玉米则能适应相对较干燥的环境。

农民可以通过控制灌溉量、改善排水等方式来满足农作物的湿度要求。

四、光照要求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对其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同,如一些蔬菜作物对光照要求较高,而主要以地下部分为主的农作物则对光照要求相对较低。

根据不同作物的光照要求,农民可以选择适当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以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五、气候要求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综合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雨量和风速等方面。

不同的农作物对气候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例如,稻米适宜生长于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气候条件下,而小麦则适宜生长于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下。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做好栽培管理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做好栽培管理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做好栽培管理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做好栽培管理农作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和做好栽培管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以及如何做好栽培管理,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一、土壤环境需求1. pH值: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pH值的需求不同。

酸性土壤适宜蓝莓、松树等植物的生长,而碱性土壤适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

因此,在种植不同农作物之前,要先了解其对土壤pH值的需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2. 营养元素:农作物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

常见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等。

通过土壤测试,确定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合理施肥,满足农作物的需求,是做好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

3. 水分供给:不同的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差异。

例如水稻、芦荟等作物对水分需求较大,而玉米、大豆等作物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少。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合理安排灌溉计划,确保农作物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供给。

二、气候环境需求1. 温度:农作物的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棉花对温暖的气候适应性强,而黄瓜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

因此,在选择农作物种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作物,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调整温室或田间的温度。

2. 光照: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养分积累。

不同作物对光照需求也有所区别,例如西瓜、番茄等作物对光照的要求较高。

选择适当的种植区域和种植方式,确保农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三、病虫害防治和生长管理1. 病虫害防治: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轮作、间作等,可以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作物生长与环境概述

作物生长与环境概述
38
2.3 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123 4 56 7
日平均气温 7 6 8 11 10 14 15
≥0℃积温 7 6 8 11 10 14 15 71 ℃
≥10℃积温 - - - 11 10 14 15 50 ℃
活动积温 - - 8 11 10 14 15 58 ℃
有效积温 - - 0 3 2 6 7 18 ℃
第四章
作物生长与环境
李华 2010—2011-2
第一节 作物生长与土壤
土壤: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土壤三相:固体、液体和气体。
2
质地与土壤肥力
砂土类土壤(热性土):含砂量≥ 50% ,营养缺乏,能 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差,易升温,易出苗,易脱肥。
粘土类土壤(冷性土): 粘粒含量≥ 30% ,养分充 足, 能透性差,保水保肥力强,难升温,难出苗,有后劲。
壤土类土壤(二合土):砂粘适中,养分充足,土壤孔隙 适当,保水保肥力强,土温暖,耕性好,有后劲。
砂土
粘土
壤土
3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 和有机肥料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 的各种形态有机成分,主要有新鲜的 有机质、半分解有机残余物和腐殖质。
•植物基本温度指标:最低致死温度
生物学最低温度
生物学最适温度 生物学最高温度
最高致死温度
•温度三基点:生物学最低温度
生物学最适温度
生物学最高温度
•最低致死温度:引起植物死亡的生命活动最低温度。 •最高致死温度:引起植物死亡的生命活动最高温度。 •温度临界期:作物性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开花时,对外界 温度最敏感,如遇低温或高温都会导致严重减产。这种对外 界温度最敏感的时期称为温度临界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周期现象
(1)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温的周期性变 化的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现象是作物对温度节律性变 化规律的适应。
(2)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 成的影响
日温周期 有效范围内
生长发育速度 灌浆速度
否则会造成伤害,严重时会导致作物死亡
(3)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 物开始迅速生长。常称10℃以上的持续日数为喜 温作物的生长期。
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 进入播种期,可开始采摘茶叶。稳定通过15℃的 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 灌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
20℃——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 正常生长。
因子综合作用率植物高产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受到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氧气】和土壤条件 【pH值、质地、供肥保肥性】的影响和制约。
作业: 1、名词解释
光长 光强 三基点温度 温周期现象 2、简答农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 3、简答施肥的一般原理。
2015年11月2日
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
冷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 受的下限以下而受害。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 在0℃以上。
冻害: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 作物造成的伤害。
寒害:主要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 度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 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 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 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光谱 光照长度 光照强度 光能利用
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 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
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 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 制细胞伸长。
① 农业结构调整。 ② 种植制度。 ③ 作物布局。
④ 保墒耕作。 ① 抗旱育种。 ② 节水灌溉。 ⑤ 培肥地力。 ③ 覆盖技术。
水分异常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灾害名称 涵义
干旱
地表层水不能满 足作物生长的需 要/特点:影响作 物生长
洪涝
渍害
强降水形成洪水径流冲 由于降水集中,农田地 毁设施、淹没农田,或 下水位过高,作物根层 强降水后农田产生积水, 土壤持续处在过湿状态, 无法及时排出,造成作 使作物根系长期被水浸 物受淹,当持续时间超 泡缺氧,影响正常生长 过作物的耐淹能力后所 发育而形成的危害。 形成的危害。
前期(苗期)少,中期(器官形成期)多,后 期(器官成熟期)少。整个生育期对营养元素 的需求表现为“少-多-少”的规律,呈“S”形曲 线。
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分归还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要以肥料的形
式归还土壤,使土壤中养分保持平衡。
最少养分率也称木桶理论。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
松土与镇压:
(1)锄地(松土)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 列生理生态效应。
(2)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 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 而使土壤热容量、热导率都有增加。
垄作:垄作可以提高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
幼苗生长,一般可使垄背土壤(5cm)日平均温度提 高1—2℃,并可加大土温日较差。
(早稻、荞麦、豌豆等)
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 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 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地增强,我们把这种现 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在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植物的呼吸过程也在进 行。把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 值称为光补偿点。
光能利用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日数。
(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造成群体中多层立体配置, 以减少整个作物层的反射、透射和漏射光,增加作物对 光能的吸收比例。
(3)改善水、热、气等环境条件,增加作物光合能力。
(4)培育高光效品种,提高作物的光饱和点。在培育作 物品种时,要增加暗反应的速度,以充分利用光反应所 吸收的光能,提高光饱和点和光能利用率。
主要发生 各区域均可能发 沿海、江、湖、库的地 排水不好,降雨集中的
区域 生

地区
主要影响 作物
各个作物生长季 节
降雨集中的季节
连阴雨持续的季节
31
五、养分与农作物生长
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16种:
C、H、O、N、P、K、S、Mg、Ca、Fe、Zn、 Cu、B、Cl、Mo等,其中N、P、K被称为“三 要素”, Fe、Zn、Cu、B、Cl、Mo为微量元 素。 农作物需肥规律:
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无视这 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称作最 小养分率。
报酬递减率是作为最少养分律的补充提出来的。即其他
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 增加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 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就越高。
第一讲
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
竹溪职校 吴立新
教学目标
• 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 其与环境的关系。
• 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 生长的关系。
计划2课时
一、 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生长 —— 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 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三、温度与农作物生长
农作物生育的“三基点温度” 温周期现象 积温 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
(1)作物的三基点温度
三基点温度
最低温度 最适温度
下限温度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上限温度
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种作物); 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也有差异(同一种作物品种); 不同生理过程和不同器官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是不同。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
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 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 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对大多数作物而言:
维持生命的温度一般都在-10~50℃之间, 适宜生长的温度在5~40℃之间, 保证发育的温度在10~35℃之间。
(2)农业界限温度
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 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 简称界限温度。

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气温表示)
四、水分与农作物生长
作物需水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作物需水量
光合作用和植物含水
蒸腾耗水 (占绝大部分)
生理需水
棵间蒸发和田间渗漏 生态需水
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量: 苗期少,中期多,后期少
少 30﹪
播种到 生育盛期前
多 50-60﹪
生长盛期
少 10-20﹪
开花以后
营养生长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植株体积 不再增大
有:0℃、5℃、10℃、15℃和20℃。他们的农业意
义为:
0℃——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冬
小麦秋季停止生长和春季开始生长(有人采用3℃), 冷季牧草开始生长。0℃以上持续日数为农耕期。
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
多数树木开始萌动。冷季牧草积极生长。5℃以上持 续日数称生长期或生长季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 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与霜不同 。
高温热害:简称高温害,是高温对植物(生物)生 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高温 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造成的。
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
灌溉: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的
作用,寒冷季节可以起保温作用。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 的一种指标。一般用单位为℃。 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 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
一般分为: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多用于农业气候分析
有效积温多用于研究作物的发育与热量条件的 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速度的农业气象模式 和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等。
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 水分临界期: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最敏
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 期,称之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水分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穗花期
不一定就是作物需水量最多
28
水分关键期: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
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 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 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分化 —— 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 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 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 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 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 的发育;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 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红外光——主要产生热效应,可促进某些农作物
种子的萌发和细胞的伸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