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农作物生长与环境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 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红外光——主要产生热效应,可促进某些农作物
种子的萌发和细胞的伸长。
光照长度
根据作物开花对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分为: a.长日性植物。
(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 b.短日性植物。 (中晚稻、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烟草等 ) c.中日性植物。
松土与镇压:
(1)锄地(松土)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 列生理生态效应。
(2)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 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 而使土壤热容量、热导率都有增加。
垄作:垄作可以提高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
幼苗生长,一般可使垄背土壤(5cm)日平均温度提 高1—2℃,并可加大土温日较差。
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 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 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光谱 光照长度 光照强度 光能利用
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 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
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 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 制细胞伸长。
气温日较差大,作物的含糖量和蛋白质含量都 较高,产量也高。
另外,气温日变化还常和其它气象要素日变化 (尤其是光周期)相结合共同对作物产生影响, 即白天高气温、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而适当 的气温日较差可增加白天的光合积累而减少夜间 的呼吸消耗。
积温
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它是
喜阳植物 光饱合点较高,所以植物对太阳能的利 用率也较高,生产潜力较大。另外强光有利于作 物果实和籽粒的生长,产品中的蛋白质、含糖量 等都比较高。 栽培的农作物多属喜阳植物。
耐荫植物 虽然要求一定强度的阳光,但可忍耐 不同程度的荫蔽。
相对较弱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营养 器官的生长,一般植物生长较细长、嫩弱,蛋白 质含量较少,水分含量较高。这对于以植物营养 部分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很有利。
四、水分与农作物生长
作物需水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作物需水量
光合作用和植物含水
蒸腾耗水 (占绝大部分)
生理需水
棵间蒸发和田间渗漏 生态需水
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量: 苗期少,中期多,后期少
少 30﹪
播种到 生育盛期前
多 50-60﹪
生长盛期
少 10-20﹪
开花以后
营养生长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植株体积 不再增大
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 水分临界期: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最敏
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 期,称之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水分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穗花期
不一定就是作物需水量最多
28
水分关键期: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
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 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 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5)减少呼吸等消耗,增加净光合生产率。
(6)提高经济系数即谷草比。通过育种和先进的栽培措 施,使作物的经济系数提高。
光照因子异常的农业气象灾害 1、日灼:树木枝干、果实因受强烈日射而引起
的伤害。
2、阴害:持续阴天光照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下降,
养分积累不足,茎秆细弱易倒折,授粉不良等现 象。
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无视这 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称作最 小养分率。
报酬递减率是作为最少养分律的补充提出来的。即其他
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 增加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 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就越高。
第一讲
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
竹溪职校 吴立新
教学目标
• 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 其与环境的关系。
• 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 生长的关系。
计划2课时
一、 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生长 —— 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 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是不同的概念:
水分临界期
从作物本身考虑
生理问题
水分关键期
综合考虑作物的特性 和当地的气候条件
农业气象 问题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合理开发和 利用水资源
① 降水有效利用。 ②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联合利用。 ③ 劣质水开发。
水分调控
节水技术 措施
节水农业 布局
节水农艺 措施
① 输水工程。 ② 节水灌溉技术。
前期(苗期)少,中期(器官形成期)多,后 期(器官成熟期)少。整个生育期对营养元素 的需求表现为“少-多-少”的规律,呈“S”形曲 线。
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分归还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要以肥料的形
式归还土壤,使土壤中养分保持平衡。
最少养分率也称木桶理论。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
三、温度与农作物生长
农作物生育的“三基点温度” 温周期现象 积温 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
(1)作物的三基点温度
三基点温度
最低温度 最适温度
下限温度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上限温度
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种作物); 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也有差异(同一种作物品种); 不同生理过程和不同器官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是不同。
(早稻、荞麦、豌豆等)
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 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 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地增强,我们把这种现 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在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植物的呼吸过程也在进 行。把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 值称为光补偿点。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 物开始迅速生长。常称10℃以上的持续日数为喜 温作物的生长期。
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 进入播种期,可开始采摘茶叶。稳定通过15℃的 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 灌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
20℃——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 正常生长。
对大多数作物而言:
维持生命的温度一般都在-10~50℃之间, 适宜生长的温度在5~40℃之间, 保证发育的温度在10~35℃之间。
(2)农业界限温度
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 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 简称界限温度。
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气温表示)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
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 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 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光能利用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日数。
(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造成群体中多层立体配置, 以减少整个作物层的反射、透射和漏射光,增加作物对 光能的吸收比例。
(3)改善水、热、气等环境条件,增加作物光合能力。
(4)培育高光效品种,提高作物的光饱和点。在培育作 物品种时,要增加暗反应的速度,以充分利用光反应所 吸收的光能,提高光饱和点和光能利用率。
① 农业结构调整。 ② 种植制度。 ③ 作物布局。
④ 保墒耕作。 ① 抗旱育种。 ② 节水灌溉。 ⑤ 培肥地力。 ③ 覆盖技术。
水分异常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灾害名称 涵义
干旱
地表层水不能满 足作物生长的需 要/特点:影响作 物生长
Leabharlann Baidu
洪涝
渍害
强降水形成洪水径流冲 由于降水集中,农田地 毁设施、淹没农田,或 下水位过高,作物根层 强降水后农田产生积水, 土壤持续处在过湿状态, 无法及时排出,造成作 使作物根系长期被水浸 物受淹,当持续时间超 泡缺氧,影响正常生长 过作物的耐淹能力后所 发育而形成的危害。 形成的危害。
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
冷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 受的下限以下而受害。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 在0℃以上。
冻害: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 作物造成的伤害。
寒害:主要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 度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 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因子综合作用率植物高产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受到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氧气】和土壤条件 【pH值、质地、供肥保肥性】的影响和制约。
作业: 1、名词解释
光长 光强 三基点温度 温周期现象 2、简答农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 3、简答施肥的一般原理。
2015年11月2日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 的一种指标。一般用单位为℃。 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 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
一般分为: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多用于农业气候分析
有效积温多用于研究作物的发育与热量条件的 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速度的农业气象模式 和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等。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 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与霜不同 。
高温热害:简称高温害,是高温对植物(生物)生 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高温 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造成的。
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
灌溉: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的
作用,寒冷季节可以起保温作用。
温周期现象
(1)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温的周期性变 化的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现象是作物对温度节律性变 化规律的适应。
(2)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 成的影响
日温周期 有效范围内
生长发育速度 灌浆速度
否则会造成伤害,严重时会导致作物死亡
(3)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有:0℃、5℃、10℃、15℃和20℃。他们的农业意
义为:
0℃——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冬
小麦秋季停止生长和春季开始生长(有人采用3℃), 冷季牧草开始生长。0℃以上持续日数为农耕期。
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
多数树木开始萌动。冷季牧草积极生长。5℃以上持 续日数称生长期或生长季
分化 —— 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 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 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 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 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 的发育;
主要发生 各区域均可能发 沿海、江、湖、库的地 排水不好,降雨集中的
区域 生
区
地区
主要影响 作物
各个作物生长季 节
降雨集中的季节
连阴雨持续的季节
31
五、养分与农作物生长
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16种:
C、H、O、N、P、K、S、Mg、Ca、Fe、Zn、 Cu、B、Cl、Mo等,其中N、P、K被称为“三 要素”, Fe、Zn、Cu、B、Cl、Mo为微量元 素。 农作物需肥规律: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 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红外光——主要产生热效应,可促进某些农作物
种子的萌发和细胞的伸长。
光照长度
根据作物开花对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分为: a.长日性植物。
(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 b.短日性植物。 (中晚稻、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烟草等 ) c.中日性植物。
松土与镇压:
(1)锄地(松土)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 列生理生态效应。
(2)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 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 而使土壤热容量、热导率都有增加。
垄作:垄作可以提高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
幼苗生长,一般可使垄背土壤(5cm)日平均温度提 高1—2℃,并可加大土温日较差。
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 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 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光谱 光照长度 光照强度 光能利用
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 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
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 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 制细胞伸长。
气温日较差大,作物的含糖量和蛋白质含量都 较高,产量也高。
另外,气温日变化还常和其它气象要素日变化 (尤其是光周期)相结合共同对作物产生影响, 即白天高气温、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而适当 的气温日较差可增加白天的光合积累而减少夜间 的呼吸消耗。
积温
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它是
喜阳植物 光饱合点较高,所以植物对太阳能的利 用率也较高,生产潜力较大。另外强光有利于作 物果实和籽粒的生长,产品中的蛋白质、含糖量 等都比较高。 栽培的农作物多属喜阳植物。
耐荫植物 虽然要求一定强度的阳光,但可忍耐 不同程度的荫蔽。
相对较弱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营养 器官的生长,一般植物生长较细长、嫩弱,蛋白 质含量较少,水分含量较高。这对于以植物营养 部分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很有利。
四、水分与农作物生长
作物需水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作物需水量
光合作用和植物含水
蒸腾耗水 (占绝大部分)
生理需水
棵间蒸发和田间渗漏 生态需水
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量: 苗期少,中期多,后期少
少 30﹪
播种到 生育盛期前
多 50-60﹪
生长盛期
少 10-20﹪
开花以后
营养生长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植株体积 不再增大
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 水分临界期: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最敏
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 期,称之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水分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穗花期
不一定就是作物需水量最多
28
水分关键期: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
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 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 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5)减少呼吸等消耗,增加净光合生产率。
(6)提高经济系数即谷草比。通过育种和先进的栽培措 施,使作物的经济系数提高。
光照因子异常的农业气象灾害 1、日灼:树木枝干、果实因受强烈日射而引起
的伤害。
2、阴害:持续阴天光照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下降,
养分积累不足,茎秆细弱易倒折,授粉不良等现 象。
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无视这 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称作最 小养分率。
报酬递减率是作为最少养分律的补充提出来的。即其他
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 增加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 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就越高。
第一讲
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
竹溪职校 吴立新
教学目标
• 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 其与环境的关系。
• 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 生长的关系。
计划2课时
一、 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生长 —— 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 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是不同的概念:
水分临界期
从作物本身考虑
生理问题
水分关键期
综合考虑作物的特性 和当地的气候条件
农业气象 问题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合理开发和 利用水资源
① 降水有效利用。 ②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联合利用。 ③ 劣质水开发。
水分调控
节水技术 措施
节水农业 布局
节水农艺 措施
① 输水工程。 ② 节水灌溉技术。
前期(苗期)少,中期(器官形成期)多,后 期(器官成熟期)少。整个生育期对营养元素 的需求表现为“少-多-少”的规律,呈“S”形曲 线。
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分归还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要以肥料的形
式归还土壤,使土壤中养分保持平衡。
最少养分率也称木桶理论。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
三、温度与农作物生长
农作物生育的“三基点温度” 温周期现象 积温 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
(1)作物的三基点温度
三基点温度
最低温度 最适温度
下限温度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上限温度
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种作物); 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也有差异(同一种作物品种); 不同生理过程和不同器官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是不同。
(早稻、荞麦、豌豆等)
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 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 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地增强,我们把这种现 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在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植物的呼吸过程也在进 行。把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 值称为光补偿点。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 物开始迅速生长。常称10℃以上的持续日数为喜 温作物的生长期。
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 进入播种期,可开始采摘茶叶。稳定通过15℃的 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 灌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
20℃——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 正常生长。
对大多数作物而言:
维持生命的温度一般都在-10~50℃之间, 适宜生长的温度在5~40℃之间, 保证发育的温度在10~35℃之间。
(2)农业界限温度
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 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 简称界限温度。
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气温表示)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
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 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 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光能利用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日数。
(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造成群体中多层立体配置, 以减少整个作物层的反射、透射和漏射光,增加作物对 光能的吸收比例。
(3)改善水、热、气等环境条件,增加作物光合能力。
(4)培育高光效品种,提高作物的光饱和点。在培育作 物品种时,要增加暗反应的速度,以充分利用光反应所 吸收的光能,提高光饱和点和光能利用率。
① 农业结构调整。 ② 种植制度。 ③ 作物布局。
④ 保墒耕作。 ① 抗旱育种。 ② 节水灌溉。 ⑤ 培肥地力。 ③ 覆盖技术。
水分异常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灾害名称 涵义
干旱
地表层水不能满 足作物生长的需 要/特点:影响作 物生长
Leabharlann Baidu
洪涝
渍害
强降水形成洪水径流冲 由于降水集中,农田地 毁设施、淹没农田,或 下水位过高,作物根层 强降水后农田产生积水, 土壤持续处在过湿状态, 无法及时排出,造成作 使作物根系长期被水浸 物受淹,当持续时间超 泡缺氧,影响正常生长 过作物的耐淹能力后所 发育而形成的危害。 形成的危害。
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
冷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 受的下限以下而受害。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 在0℃以上。
冻害: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 作物造成的伤害。
寒害:主要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 度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 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因子综合作用率植物高产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受到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氧气】和土壤条件 【pH值、质地、供肥保肥性】的影响和制约。
作业: 1、名词解释
光长 光强 三基点温度 温周期现象 2、简答农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 3、简答施肥的一般原理。
2015年11月2日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 的一种指标。一般用单位为℃。 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 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
一般分为: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多用于农业气候分析
有效积温多用于研究作物的发育与热量条件的 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速度的农业气象模式 和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等。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 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与霜不同 。
高温热害:简称高温害,是高温对植物(生物)生 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高温 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造成的。
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
灌溉: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的
作用,寒冷季节可以起保温作用。
温周期现象
(1)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温的周期性变 化的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现象是作物对温度节律性变 化规律的适应。
(2)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 成的影响
日温周期 有效范围内
生长发育速度 灌浆速度
否则会造成伤害,严重时会导致作物死亡
(3)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有:0℃、5℃、10℃、15℃和20℃。他们的农业意
义为:
0℃——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冬
小麦秋季停止生长和春季开始生长(有人采用3℃), 冷季牧草开始生长。0℃以上持续日数为农耕期。
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
多数树木开始萌动。冷季牧草积极生长。5℃以上持 续日数称生长期或生长季
分化 —— 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 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 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 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 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 的发育;
主要发生 各区域均可能发 沿海、江、湖、库的地 排水不好,降雨集中的
区域 生
区
地区
主要影响 作物
各个作物生长季 节
降雨集中的季节
连阴雨持续的季节
31
五、养分与农作物生长
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16种:
C、H、O、N、P、K、S、Mg、Ca、Fe、Zn、 Cu、B、Cl、Mo等,其中N、P、K被称为“三 要素”, Fe、Zn、Cu、B、Cl、Mo为微量元 素。 农作物需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