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甫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2017-202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甫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2017-2022)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武功县三项创建实施方案》,适应新时期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程度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特制定《皇甫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

二、基本情况:

1、软硬件建设:

我校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学校创建、长宁学区数字化校园创建等活动,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截止2017年,我校的计算机装机数达到46台,其中教师用机5台,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机;学生用机46台,生机比接近7:1。学校已建成校园网。100兆光纤接入互联网,宽带网络班班通,各班级教室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我校教师通过网络开展了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创新应用专题培训、信息化领导力研修、网络管理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全员远程研修活动等一系列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了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2、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经费投入不足,没有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建设原则

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教学网络建设工作结合实际,有重点、分期分批逐步实施;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的基础上,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为重点,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共享、重在应用、分步实施、共同发展。

四、总体目标: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进程的推进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构建一个教育信息网,在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两方面基本实现信息化;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工作、教学和学习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造现代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强化顶层设计,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

为核心,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在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普遍使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学校,大多数教师普遍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研修、备授课、批改作业、家访和指导学生学习,三年级以上学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并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校长及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完成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五、具体目标: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硬件支持,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要求。更新小学网络机房,添置照像机,教师用计算机等设备,安装LED显示屏。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逐步推进学校1000M光纤进校、100M光纤到班,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各种智能信息终端:智能手机、学习机、平板计算机、电子图书室等能接入有线或无线网络,为泛在学习提供基础和前提,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

完善学校网站,建设学校数字服务公共平台,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教育应用交流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教育信息资源库、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学校网站

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各方面发挥作用。

建立完善教育网络的安全管理机制,保障信息安全和平稳运行。

2、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

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所有教师和三年级以上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信息化技术应用为导向,着眼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困难问题,着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的优化和创新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践,有效支持学生在线学习,通过“云课堂”,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数据,随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校提供教学服务,共享省市优质教育资源,为师生提供“专递课堂、名师讲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学视频,供师生网上学习。加大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着重创客式学习、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自适应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项目。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电子档案系统,学生个人成长记录的个性化成果管理(如才艺表演、自选项目成果等)、学生期末自评等服务,做好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并根据需要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持。

创新家校共育新模式,建立家长网络空间,选取一些合适的助学资源推荐给学生和家长,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实时向家长传递孩子学习、生活信息和学校、班级管理信息,定期在线沟通交流,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深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培训老师IT基本技能,提高老师应用数字资源和软件工具的能力。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信息化支持与服务,重点通过现场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通过网络研修和基于网络的城乡、校际间结对帮扶,鼓励和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科教研、远程研修和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等,促进教师的远程协作与成长。

所有教师开通“人人通”平台,并在省级空间平台注册,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协同备课和网络研修,形成共同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

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