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化学必修一详细归纳提纲PPT
重结晶
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 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 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分类:蒸发结晶、冷却结晶 ★步骤:溶解、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胶体· 例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已知有三种溶液:FeCl3的溶液、Na2SiO3溶液、盐酸: ①将FeCl3滴入冷水中,边滴边振荡,便可得FeCl3胶体; ②在稀盐酸中滴加硅酸钠可制的胶体,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 1~100 nm之间; ③用光照射硅酸胶体时,胶体粒子会使光发生散射; ④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能透过滤纸; ⑤胶体、溶液和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
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氯气和氢气反应: 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有白雾。点燃或光照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 体,会发生爆炸。
烟和雾
注:固体小颗粒分布于气体中的现象叫烟, 液体小液滴分布于气体中的现象叫雾。故 打开浓盐酸、浓硝酸的瓶盖,瓶口产生白 雾。
氯气与水的反应
方程式: (可逆) 在新制氯水中含有分子H2O、Cl2、HClO, 含有离子H+、Cl-、ClO-、OH- (水可电 离出H+和OH-)。
物质的方向进行。)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水→碱 碱+盐→新碱+新盐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
物质的量(n)
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用符号n表 示。 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阿伏伽德罗常数NA : 1mol 任何微粒的集 合体中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 常使用近似值6.02×1023mol-1。 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知识点苏教版必修1
物质的分类及转变物质的分类(可按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物质的转变(反响)种类四种基本反响种类: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氧化复原反响和四种基本反响种类的关系氧化复原反响1.氧化复原反响:有电子转移的反响2.氧化复原反响本质:电子发生转移判断依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复原反响中观点及其互相关系以下:失掉电子——化合价高升——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响)——是复原剂(有复原性)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复原(发生复原反响)——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量注意: a. “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响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掉电子的反响物是复原剂,获得电子的反响物是氧化剂d.被氧化获得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复原获得的产物是复原产物氧化性、复原性强弱的判断(1)经过氧化复原反响比较:氧化剂+ 复原剂→氧化产物+复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复原性:复原剂>复原产物- 1 -(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 3+、 H 2SO 4、 KMnO 4等;中间价态——既拥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如 Fe 2+、 S 、 Cl 2 等; 最廉价态——只有复原性,如金属单质、Cl - 、 S 2- 等。
( 3)依据其开朗性判断:①依据金属开朗性:对应单质的复原性渐渐减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渐渐加强②依据非金属开朗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渐渐减弱Cl 2 Br2I2S对应的阴离子复原性渐渐加强(4) 依据反响条件进行判断:不一样氧化剂氧化同一复原剂,所需反响条件越低,表示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一样复原剂 复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响条件越低,表示复原剂的复原性越强。
专题一 复习提纲(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一 复习提纲(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重要是从物质的组成上分类(2)、化合物还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 非电解质:关于电解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所以混合物(如溶液)、单质(如Cu 、石墨)等都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能导电是在溶于水或熔融条件下。
所以固体NaCl 、固体K 2SO 4等是不导电的。
3、含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在熔融条件下也能导电(如熔融NaCl 、熔融BaSO4、熔融Na 2O 等),而液态HCl 、纯净的液态硫酸等是不导电的。
4、盐酸、稀(浓)硫酸、NaCl 溶液等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而是电解质溶液。
5、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3)、电解质还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4)、物质的分散系分类1、常见分散系: 、 、 溶液、胶体、浊液是以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分类的 溶液:分散质直径 纳米 (即10-9m )胶体:1 纳米 分散质直径 100纳米 常见胶体: 浊液:分散质直径 纳米 2、胶体性质(1)丁达尔现象 在光的照射下形成光亮的通道 (2)胶体凝聚沉降 可用做净水剂2、化学反应的分类(1)从形式上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 、 (2)从是否有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为 、 氧化还原反应与 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纯净物 混合物:常见混合物如空气、溶液(如盐酸、稀硫酸、浓硫酸等)、 碱石灰(即CaO 和NaOH 的混合物)等 化合物 单质 (1)、物质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电解质酸: 碱: 盐: 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大部分有机物: 非金属氧化物: 其他:电解质强电解质 强酸: 强碱: 盐: 弱电解质 弱酸: 弱碱: 水:(3)氧化还原反应1.本质:2.判断依据:3.4.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元素失电子总数 = 元素得电子总数(4)按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分: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2.拆:3.删:4.查: 离子共存问题:1. 离子之间是否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2. 离子之间是否生成难电离的物质:3. 离子之间是否生成气体:4. 离子之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 溶液无色透明时,注意有色离子的排除:6. 强酸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物质7. 强碱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物质二、物质的量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1)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 A --- 。
必修1专题1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复习
分离方法
CCl4和水的混合物
蒸馏
MgCl2溶液与Mg(OH)2的混合物 过滤
酒精的水溶液
萃取
KNO3与NaCl混合溶液
结晶、过滤
单元二: 研究物质的 实验方法
应知2: 几种常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的检验方法
应会: Cl- 、SO42-、CO32-、NH4+、Na+、K+离子的检验 N练H习4+2、:Cu2现+、有A一g+种,化阴合离物子Z可,能它是的N阳O离3—子、可SO能42是—、NaC+l、—、K+C、O32—, 进行以下实验(填离子符号)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萃取剂与溶液中的溶剂不能互溶.
单元二: 研究物质的 实验方法
下面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C )
选项 A B C D
需要分离的物质
2、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__,还原剂是__。 (2)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是__。 (3)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 是__g,生成的还原产物为__g。
单元一: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应知2: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应会: 能区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
⑴做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无紫色
火焰. 肯定有 Na+ 离子。 ⑵取少量固体Z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肯定无
。
Cu2+ 离子
⑶向Z溶液中加入酸肯化定的无AgNCOl—3溶C液O,32—无离明子显变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一、物质的分类:可依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1)按组成分类: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有机小分子氧化物酸盐碱…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组成和结构②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2)按化学性质分类: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SO2,CO2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aO、Na2O两性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Al2O3二、物质的转化: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至少具体下列条件之一:1)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2)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水)。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不属于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的任何一种。
CH4+2O2点燃CO2+2H2O3CO+Fe2O3高温2Fe+3CO22、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Mg+Cl2MgCl2(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CaO+CO2=CaCO3(3)酸+碱→盐+水2HCl+Ba(OH)2=BaCl2+H2O (4)盐+盐→两种新盐AgNO3+NaCl=AgCl↓+NaNO3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5)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2Cu+O22CuO(6)碱性氧化物+水→碱CaO+ H2O=Ca(OH)2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Fe2O3等不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
(7)碱+盐→新碱+新盐Ca(OH)2+Na2CO3=CaCO3↓+2NaOH (8)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S+ O2SO2(9)酸性氧化物+水→对应含氧酸SO3+ H2O=H2SO4(10)酸+盐→新酸+新盐CaCO3+2HCl=CaCl2+ H2O+CO2↑一般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高中化学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复习课教案苏教必修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玻璃的叙述正确的是A.钢化玻璃、石英玻璃及有机玻璃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含溴化银的变色玻璃,变色原因与太阳光的强度和生成银的多少有关C.玻璃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Na2O·CaO·6SiO2,说明玻璃为纯净物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乙醇、空气为原料可制取乙酸B.甲苯分子中最多13个原子共平面C.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可以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D.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共有8种结构3.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环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共用电子对数为9N AB.56g铁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小于3N AC.16g O2和14C2H4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8N AD.常温下,1 L 0.5 mol/L CH3COONH4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H3COO-与NH4+的数目均为0.5N A4.下列微粒互为同位素的是A.H2和D2B.2He和3He C.O2和O3D.冰和干冰5.下列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其中只有W、Y、Z为同周期元素)。
元素X W Y Z R原子半径(pm) 37 64 66 70 154主要化合价+1 -1 -2 -5、-3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按X、W、Y、Z、R的顺序依次增大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晶体可能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分子晶体C.W、Y、Z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H3>H2Y>HWD.R元素可分别与X、W、Y三种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6.下列物质的检验,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HNO3后,白色沉淀不溶解,也无其他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或SO32—C.取少量久置的Na2SO3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足量盐酸酸化,然后加BaCl2溶液,若加HCl时有气体产生,加BaCl2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2SO3样品已部分被氧化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7.短周期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与Y能形成两种常温下均为液态的化合物,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Z的原子在短周期中半径最大,Q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ZB.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水溶液一定呈碱性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大于X,是因为非金属性Y强于XD.工业上制取Q单质通常采用电解其熔融氯化物的方法8.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类别、性质三者之间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A.A B.B C.C D.D9.“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0.1875年科学家布瓦博德朗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镓”,它是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类铝。
高中化学专题1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整体介绍) 必修一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整体介绍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学习分类研究、实验研究、定量研究、模型研究等研究物质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本专题从宏观到微观,从实验到计量,初步揭示了化学反应的规律。
从化学学科研究的视角看,本专题三个单元的构建思路是:物质的宏观研究——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微观研究。
它就像一部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浓缩史:面对物质世界的种种变化,人们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去研究,逐渐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一系列研究化学的方法,并试图运用这些方法使化学反应为人类所用。
从学生学习化学的视角看,本专题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在系统学习高中化学内容之前,融合、提炼初中化学知识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若干新的概念,既使初、高中化学学习顺利衔接,又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体系。
一、本专题主要内容本专题由三个单元组成,分别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和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各单元的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化学反应的类型第一单元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世界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物质的分散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过滤、结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第二单元萃取、分液、蒸馏、层析研究物质Cl-、SO42-、NH4+的检验的实验方法常见物质的检验焰色反应(Na+、K+)溶液的配制及分析C B及其简单计算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原子的构成结构的认识原子的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数、核素、同位素二、本专题地位与作用专题1以主题教学的形式,采用多元线索,包含了化学原理、实验方法和化学模型等内容,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内容不能在专题1的教学中一步到位,否则将造成教与学的困难。
事实上,这些内容贯穿在整个化学必修教学中,知识、技能和方法以螺旋发展的形式不断扩充、强化和应用。
知识扩充如:专题1中物质的分类要求到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后续学习中涉及钠、镁、铝、硅以及硫的时候,既是对上述分类的充实,又会补充两性氧化物。
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范文
⎩⎨⎧反应电子,该反应是,在反应中还原剂:化合价反应电子,该反应是,在反应中氧化剂: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蔡本松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请阅读课本P3 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a.“e -”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2).5.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 元素失电子总数 = 元素得电子总数7.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写:根据反应事实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质量守恒) (2)拆:(可简单认为 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拆;单质、氧化物、气体、弱电解质、难溶物保留化学式 )(3)删:(4)查 ( 遵循: 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二、物质的量(要非常注意掌握几个基本量的计算)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mol)2、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单位mol -1。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5、N = n N A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摩尔质量1、定义: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知识点汇总
粒子相对质量: 粒子相对质量= 一个粒子的质量 一个12 C原子质量 1 12
注:①单位 1(一般不写出)
②粒子:可以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微观粒子
③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约为 1
质量数:原子中质量数与质子数得和
3. 有关原子结构常用规律总结
⑴ 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⑵ 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4. 核素、同位素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某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原子的互称
小 小 相对很大
H:
1 1
H
2 1
H(D)
3 1
H(T)
氢元素有三种核素,三种核素间互称同位素。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 =A1×a1%+A2×a2%+…… A1、A2……为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为核素的原子百分数或核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
与含 Ba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 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与含 Ba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NH4+ Na+
与 NaOH 浓溶液反应,微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 味气体(NH3)。 焰色反应呈黄色
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定容 注意事项:①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不能直接在其中 进行溶解和稀释;不可作为贮存溶液的试剂瓶。 ②容量瓶在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 ③称量 NaOH 等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固体必须在干燥洁净的小烧杯中进行且要快速称量。
必修1专题1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必修1期末复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一、物质的分类例:.现有下列物质:(1)硫酸铜晶体 (2)氯化氢(3)二氧化硅 (4)水银 (5)溴蒸汽 (6)氢氧化钙(7)液氯(8)铜绿 (9)二氧化氮 (10)过氧化钠 (11)乙醇 (12)氨气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2)按常温状态分类,属于固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气态的是。
二、物质的转化及反应类型▲较特殊反应(注意反应条件)化合反应 Fe+Fe3+- Fe(OH)2+O2+H2O- NO2+O2+H2O- NO+O2+H2O- HCl+NH3- FeCl2+Cl2- CaO+SiO2- Mg+N2-分解反应H2O2- HClO- AgBr- MgCl2- Cu(OH)2CO3-置换反应 H2S+Cl2- C+H2O- Fe+Cu2+- F2+H2O- Mg+CO2-Cl2+KI- Na+H2O- H2+CuO-复分解反应Ca(ClO)2+CO2+H2O- NaCl+NH3+CO2+H2O-氧化还原反应 Cu+ Fe3+- Fe2O3+CO- NaCl+H2O-(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Na2O2+ H2O- Na2O2+CO2-三、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N A单位:mol-1运用V m要注意状态平均摩尔质量M=m总/n总例: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求此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先算M,再用十字交叉法)例: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0g硝酸铵中含有氮原子数为N AB、0.lmolN5+离子中所含的电子数为3.4 N AC、 2mol金属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共失去了4N A个电子D、16 g氧气和32 g臭氧所含的原子数均为N A 答案:B四、胶体性质和应用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叫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溶液,用一束光照射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会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叫丁达尔现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单元复习 名师公开课优质课件(19张)
重点归纳
规律方法
实验探究
3.用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1)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
重点归纳
规律方法
实验探究
(2)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 ①BaCl2、NaOH、Na2CO3,过滤之后加 HCl; ②NaOH、BaCl2、Na2CO3,过滤之后加 HCl; ③BaCl2、Na2CO3、NaOH,过滤之后加 HCl。 即 Na2CO3 溶液必须在 BaCl2 溶液加入之后再加;为了把杂质除 尽,需要加入过量的除杂试剂,过量的 BaCl2 只能用 Na2CO3 将 其除去,所以 Na2CO3 溶液必须在 BaCl2 溶液加入之后再加,而 过量的 NaOH 和 Na2CO3 可通过加入适量的盐酸来除去。最后通 过蒸发结晶,便获得了纯净的 NaCl。
重点归纳
规律方法
实验探究
陷阱之二:物质状态。已知在标准状况下,而给出的是非气态的 物质,不能直接应用 22.4 L· mol
-1
进行计算。
陷阱之三:微粒数目。注意:He、Ne 等为单原子分子;N2、O2 等为双原子分子;O3、P4 为多原子分子。
重点归纳
规律方法
实验探究
【例 2】 ( )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所含氧原子数为 NA,B 项错误;常温常 压下,22.4 L SO2 的物质的量小于 1 mol,C 项错误。
答案 D
重点归纳
规律方法
实验探究
◇专题 4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 混合物分离与提纯主要根据各成分在溶解性、密度、沸点等物 理性质上的差异,选择相应的分离方法。 (1)根据混合物中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通过结晶(重结晶)、过滤 的方法将混合物分离,如 NaCl 和 KNO3、NaCl 和泥沙。 (2)根据混合物中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方法将互溶性混 合物分离。
知识点小结(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小结(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一、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㈠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依据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分类,如: 1、根据物质的状态:可将物质分为气、液、固态;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可将物质分为导体(金属)、半导体(硅)、绝缘体(空气);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将物质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难溶性物质;4、根据物质的组成5、此外还可根据物质的加工性能,将材料分为热固性材料和热塑性材料,按照金属的密度将金属分为轻金属和重金属,按照金属在自然界的含量分为常见金属和稀有金属。
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分类依据还是按照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概念辨析】⑴ 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主要包括空气、矿石、溶液等)⑵ 纯净物是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 2 和O 3;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
⑶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 2、CO 、H 2CO 3、碳酸盐等)。
物质纯净物混合物非金属单质:O 2 金属单质:Fe单质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碱: NaOH酸: HCl CO 2、SO 2 氧化物盐:CuSO 4、CaCO 3、BaCl 2有机化合物CaO 、Fe 3O 4⑷盐:由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根据溶解性可分为:易溶的盐:钠盐,钾盐,难溶盐AgCl,BaSO4,CaCO3,根据阳离子的可分为钾盐、钠盐;根据酸根离子可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根据形成盐的酸及碱的强弱可分为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还可分为无机盐、有机盐;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等⑸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如:CO2、SO2碱性氧化物如:Na2O、CaO两性氧化物如:Al2O3不成盐氧化物如:CO、H2O……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的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等)碱性氧化物: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大多数的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一、物质的分类:可依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1)按组成分类:(2)按化学性质分类: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SO2,CO2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aO、Na2O两性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Al2O3二、物质的转化: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至少具体下列条件之一:1)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2)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水)。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不属于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的任何一种。
2、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Mg+Cl2MgCl2(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CaO+CO2=CaCO3(3)酸+碱→盐+水2HCl+Ba(OH)2=BaCl2+H2O(4)盐+盐→两种新盐AgNO3+NaCl=AgCl↓+NaNO3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5)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2Cu+O22CuO(6)碱性氧化物+水→碱CaO+ H2O=Ca(OH)2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Fe2O3等不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
(7)碱+盐→新碱+新盐Ca(OH)2+Na2CO3=CaCO3↓+2NaOH(8)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S+ O2SO2(9)酸性氧化物+水→对应含氧酸SO3+ H2O=H2SO4(10)酸+盐→新酸+新盐CaCO3+2HCl=CaCl2+ H2O+CO2↑一般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1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Zn+CuSO4=ZnSO4+Cu符合盐是可溶性的、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新金属、金属活泼性不能太强(K、Na、Ca等与盐溶液接触立即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等条件。
(12)金属+酸→盐+氢气Zn+ H2SO4= ZnSO4+H2↑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规律应注意:一是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应排在氢以前,二是酸不能是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等)(1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CuO+2HCl=CuCl2+ H2O (1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CO2+Ca(OH)2= CaCO3↓+ H2O (15)同(7)(16)同(10)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发生转移的化学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还原剂(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氧化剂(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口诀: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做还原剂,本身具有还原性),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做氧化剂,本身具有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
e.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性反映的是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还原性反映的是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 等;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 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①根据金属活泼性: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4)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5)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4、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性物质、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单质、气体、氧化物等用化学式表示。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若是澄清溶液,用离子符号表示;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
微溶物做生成物时,一般写化学式(标↓)。
✧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可写NH3(标↑)+H2O,否则一般写NH3.H2O。
✧固体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主要化学计量数的化简和离子的删除。
(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2)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3)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4)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OH-和,HCO3-等。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S2-、I-,Fe2+与NO3-(H+)等6)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 三、物质的量1、基本概念:(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C-12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6.02×1023个。
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 。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不能用于描述宏观物质。
(4)数学表达式:2、摩尔质量(1)定义: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即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符号:M 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
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2)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Mm3、物质的聚集状态(1)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2)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和微粒间的距离。
1) 固、液体影响体积因素主要为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即种类);2)气体主要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的距离。
而气体中微粒间的距离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任何气态微粒间的距离近似相等,因此含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具有大致相同的体积。
4、气体摩尔体积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m 。
表达式:Vm= V/n ,单位:L·mol -1在标准状况(0℃,101KPa)下,1 mol 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是 22.4 L ,即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22.4L/mol 。
与气体摩尔体积有关的计算:M = m/n=Vm ×ρm = M × n=(V ×M )/Vmn =m/M=V/Vm补充: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适用范围:适用于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不同表述:①若T 、P 、V 相同,则N(或n)相同;②若T 、P 、n 相同,则V 相同。
(2)推论:①T 、p 相同 21N N =21V V =21n n ②5、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 B = n B /V 液 注意点: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溶液的体积没有任何关系②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①检验是否漏水.②配制溶液步骤:○1 计算.○2 称量(或量取).○3 溶解.○4 转移.○5 洗涤.○6 定容.○7 摇匀.○8 贮存溶液.(1)计算:计算配制的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固体溶质)或体积(液体溶质、浓溶液);(2)称量(或量取):用天平称量固体溶质(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把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搅拌;(4)转移:待溶液静置到室温,倒入容量瓶中(配多少毫升的溶液选用多少毫升容量瓶);(5)洗涤:洗涤烧杯2~3次,把每次洗涤的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洗液及原配液不能超过所配制溶液的体积);(6)定容:往容量瓶中加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瓶颈刻度地方,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和刻度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