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word教案 (12)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c0dad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b.png)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5.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问题,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图片,如企鹅在极地、骆驼在沙漠等,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2.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了解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结构、行为等方面来适应环境。
3.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物如何改变环境。
4.学会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理解不够深入;对生物如何影响环境的认识较为模糊;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问题,通过引导、启发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但可能缺乏实际行动。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设计一道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பைடு நூலக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析某种生物在一个新环境中的生存状况,探讨它是如何适应这个环境的。此作业旨在检验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收集有关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事例,并进行整理和归纳。要求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生物对水环境的影响”、“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c6c060b307e87100f69608.png)
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图片导入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穿插教师的讲述、情景教学法章的第二课,对学生灌输生物圈和栖息地两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学习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作铺垫,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系统分析,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认识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让学生对生物生存 的环境保护生物栖息地有个系统的认识。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所需的水、温度、空气、光等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认同生物圈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教学重点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明生物栖息地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三、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解答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生物栖息地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突破本课的难点。
1.出示问题
(1)我们平常见到的仙人掌是扁
平的,而沙漠中的是柱状的
(2)大雨过后的蚯蚓为什么爬出地面?
(3).孔雀与野大豆的栖息地有何特点?
2.自主研学
根据以上问题,学生观察教科书第7页图1.1-4和图1.1-5,了解栖息地与生物分布 的关系。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树
六、迁移应用
课外实践调查生物的栖息地
提示:到校外选择某一种生物的栖息地,调查该栖息地内主要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尝试向同学们描述该栖息地的特征,看他们能否猜测你所描述的地点。
知识点2.环境——既然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什么是环境呢?环境紧紧指的是其生活的地点吗?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17181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3.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生物与环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 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概念,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分析;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概念、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生物图片、实物模型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生物图片、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生物在各自环境中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生物与环境的概念,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如沙漠中的植物、鱼类的呼吸等,让学生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气候、食物、敌害等,并展示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如“南橘北枳”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的概念;2. 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例分析和互动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分析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58325bcaaedd3382c4d31d.png)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环境中的生态因素2.描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能力目标: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情感目标: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为下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重点: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学习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难点突破:通过观察资料分析来突破。
学法指导: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各大星球的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另外,还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中各大星球的资料。
一、设问导读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生态因素可分为和。
非生物因素包括、、等;生物因素包括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4、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是由影响的。
如对植物:小麦的生活受到、和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说明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沙漠上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这说明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如对动物:会影响鼠妇、黄粉虫等动物的分布,会影响金鱼的呼吸。
5、生物因素对生物是由影响的。
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此外,还有、、等等。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的同时,也和着环境。
7、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适应环境。
8、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
二、巩固练习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C)A.水中B.干燥的陆生环境C.潮湿的陆生环境D.土壤里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D)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C.毫无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B)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C.环境因素D.物质因素4.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A.森林可保持水土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疏松土壤5.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D)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B)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B)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大树底下好乘凉C.候鸟的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C)A.阳光B.江水C.温度D.空气9.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地-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A)A.阳光B.温度C.气体D.盐度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10.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C)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35d1b4a0116c175e0e482d.png)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教学目的
1.举例说明阳光、空气、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尝试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面包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
3、制定计划对照实验的概念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
6、表达和交流。
初中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初中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772fe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c.png)
初中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改善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爱
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改善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引起学生对生物与
环境的关系的兴趣。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
1.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3. 讨论生物受污染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与环境的关系。
三、小组活动(15分钟)
1. 分组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列举几个例子。
2. 讨论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 汇总小组讨论结果,让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对其他小组提出建议。
2. 教师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积极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共存。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小实验,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爱护环境的观念,同时
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81d89d58fafab068dc0297.png)
教学反思
[讲解]:探究是我们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 重要方法,有一定的步骤:
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
么?
作出假设:1.鼠妇可能喜欢阴暗、潮湿的环 境(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可能喜欢温暖的环境(鼠妇不喜欢冰 凉的环境)。
制定计划:要想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 我们必须设计实验。
[推荐器材]:现在提供实验材料有培养皿、 干土、湿土,黑纸板,请每组同学设计实验 装置。
实施计划:1的装置、验证假设2的装置
培养皿里放在一半干土,一半湿土,在湿土 的上方盖上黑纸板,造成阴暗、潮湿的环境; 干土上方直接接受阳光照射,造成明亮、干 燥的环境。
综合全班各小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终 结论。
得出结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温暖的环 境。
表达与交流: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 水、温度等因素。
[观察]:P17页的图,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 活的状况。
说出蚯蚓依■靠刚毛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 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通过观看,认 识到生物不仅适应环境,反过来还能影响环 境。
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再现本节的知识结构
练习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
作业
练习册部分习题
预习提纲
见教材: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将知道……
[小结]:长此下去,将会பைடு நூலகம்坏生态平衡,人
们将会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
例如:仙人掌。大家都知道仙人掌生活在沙 漠中,沙漠干旱缺水,这样恶劣的条件使许 多植物望而却步,仙人掌却生活 得很好,为 什么?
[小结]:叶--退化成刺,减少蒸腾作用;茎
--贮水,代替叶光合作用;根--发达,深入 地下吸收水分。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2ceb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0.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区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了解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态现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选取一个生物实例,分析它是如何适应环境的,以及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以日记形式记录,下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2.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至少三条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2.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如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以及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迁徙等。
3.介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阐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结合实例,讲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生态学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理解难度。
6.课后作业设计注重拓展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生态现象,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态环保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0cd1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c.png)
-通过讨论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组织实地考察,如参观自然保护区,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保护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极地熊、沙漠狐狸和雨林青蛙等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接着,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这些生物能在它们的环境中生存?它们是如何适应这些极端环境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学生对生态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对生态学概念的了解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建立起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
2.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针对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互动式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增加学生参与度。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假设和验证。
-安排探究性实验,如模拟自然选择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生态学原理。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并实施生态学实验。
-难点在于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这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挑战。
-引导学生如何合理设计实验,控制变量,以及如何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49b84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5.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优秀6篇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我们知道生物离不开它所生存的环境,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学生: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又在影响着环境。
老师:同学们说得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探究新知: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老师:请同学们共同观看幻灯片:1、沙漠中的骆驼;2、沙漠中的骆驼刺;3、寒冷海疆中的海豹;4、旗形树的树冠。
让学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展开讨论。
对幻灯片1的讨论如下:沙漠酷热缺水,骆驼和别的动物一样,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但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蓄大量的脂肪,当它又喝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养分和水:骆驼平常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时才会出汗:骆驼平常一次能喝下100毫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来保持体内水分,即使在沙漠中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
这些特点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对幻灯片2的讨论如下:沙漠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地下有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特别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足够的水。
这是植物对干旱的适应。
对幻灯片3的讨论如下:海报是哺乳动物,能够在寒冷的海疆生存,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特殊发达,可以达到60mm。
这是动物对寒冷的适应。
对幻灯片4的讨论如下: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另一侧风向作用的结果,使得树冠的形态发生变化,看起来像一面旗帜,因此称为旗形树。
这是树对风的适应。
老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由于生物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在多变的环境中表现不同的适应能力。
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月,不断和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最终生存了下来,就形成它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学生:动物的保护色,壁虎断尾,热带植物的叶宽大,刺猬的刺,沙漠里的植物等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系列(人教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系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5b30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6.png)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生命观念:通过资料分析和其他实例,以及实验探究等活动,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2. 科学思维(1)通过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讨论,概括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尝试设计对照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说出科学探究的设计要点。
3.科学探究:尝试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实验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能够基于单一变量、平行重复原则设计对照试验,并可以进一步探究温度、水分等其他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 态度责任: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引发学生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环保意识和责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2.教学难点(1)对照试验的设计要点(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三、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构建环境、生态元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等概念,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二课时为实验探究课,该探究为本书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探究课程,在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培养上的教育价值高于知识层面上的教育价值,所以利用完整的一课时完成。
第1课时的教学思路上,首先充分利用好“想一想,议一议”的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环境的正确概念,并由此引出对环境中生态因素的学习;之后,利用教材中小麦田的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识别和分析影响小麦生活和分布的各种生态因素,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在上述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师生通过大量举例引导学生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关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继续利用教材1-13和1-14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图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进而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竞争、合作、捕食和寄生等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b18f5baf1ffc4ffe47acbf.png)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本节课人和其他生物都是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1dfbc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b.png)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时:1【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2.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12—17页。
重点内容:各种不同的非生物因素的区分;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二、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一本全练》课前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三、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四、巩固记忆。
(10分钟)知识点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土壤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知识点二: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随堂学练部分习题。
六、【教学后记】。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word教案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61d8da03d8ce2f016623c5.png)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阻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阻碍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阻碍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阻碍
教
学
反
思
P17资料分析
点评学生作答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度、动物的阻碍(可结合P14的探究实验)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阻碍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
摸索生物因素对生物的阻碍的实例
分析讨论交流表达
实验操作
交流表达
课外实践
小
结
生物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其他生物的阻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阻碍和改变着环境。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那个家。
2.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3.通过学习环境对生物的阻碍,初步形成爱护环境爱护生态平稳的思想。
重点
难点
重点
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差不多条件,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阻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体验探究的一样过程,学习操纵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
在生物与环境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改变,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早就了我们今天繁荣昌盛的生物圈。
作
业
1、课后练习1-5题
2、小练习册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大练习册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人教版七级上)完整版.doc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人教版七级上)完整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6f2fbed011ca300a7c39043.png)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
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的概念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合作、竞争生物因素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二、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温度、水、阳光、空气等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或者用以下图解: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展示图片和设计问题为主,要完成的任务较多,用一节课时间完成是较紧张的,还需要在教学中抓紧时间。
本节课知识点不算多,但知识间是紧密联系的,前面的概念没弄清楚,后面的学习就有困难。
对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对生物这科的学习较陌生,要真正能掌握本节课知识,还是有难度的。
因此,教师要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理解,需要借助一些感性的材料,如:图片、收集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并制作幻灯片等,这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准备,节约课堂时间。
同时达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的学习,最终让学生树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值得探讨的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问题,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去巩固、消化,可通过做习题训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课时安排:1 课时课型:讲述法、展示法和演示法
三维目标:
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展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树立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批注
重点难点:
重点: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光对鼠妇生活分部影响探究的设计过程
难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讲述法、展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我们对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
一定的环境中的,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想想,我们生活当中哪些生
物,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鹰翱翔于蓝天,狮子生活在草原上
等)在生物学中我们把生物和其生活的环境的总和就称为生物圈。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 1.生物圈--生物圈包括三个部分,地球大气层的底部,岩石圈表
面和水圈的大部分。
按海平面来划分的话,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海平
面上10千米以内的岩石圈和大气层以及海平面下10千米以内的水圈。
因此地区上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其实质上是它表面的一薄层。
知识点2.环境--既然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什么是环境呢?环
境紧紧指的是其生活的地点吗?以熊猫为例,大家阅读一下课本中的“想
一想说一说”然后想想当中的两道问题。
1.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我国长江上游
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
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
2.地区有哪些适应于熊猫生活的特点?
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
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假如这些地方没有空气、没有食物、没有水源等,仅仅是一片空旷的的土地,熊猫还能正常生活吗?(不能)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其生活的空间,还包括了存在与生物周围,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把生态因素分成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顾名思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是指不具备生命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知识点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会受到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哪些呢?大家都看过《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中通常可以看到狮子捕猎角马、斑马、长颈鹿等,我们把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捕食关系。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蚂蚁一起搬运蚱蜢或是蟑螂等食物,像他们这种关系称为合作关系。
此外生物间的关系还有,竞争如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不同植物甚至是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会争夺水分,空间,阳光等,寄生如蛔虫和人类。
在海底世界中,不同生物间还存在这一种非常奇妙的关系,寄居蟹和海葵~~~~ 寄居蟹可以让海葵移动,捕捉到更多的食物而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以及给寄居蟹一些食物残渣。
三、课堂小结
知识点4.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请大家阅读课本P13的图1-12小麦田示意图,思考一下,该图中影响小麦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引导,总结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水分,养分,空气,光照,温度)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探究一下。
大家课后以5个人为一小组然后做课本中探究光对鼠妇分布影响的实验,下节课,我们请同学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
知识点5.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节课的内容,此处省略)
四、作业
随堂练习: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称为()
A自然因素B生态因素C生物因素D非生物因素
2.苹果不适合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其主要限制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空气D土壤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C生物以来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答案:1.B2.A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