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
烈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二、病毒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1.牛痘苗病毒 2.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3.腮腺炎病毒 4.T-偶数噬菌体 5.疱疹病毒 6.大蚊病毒 7.流感病毒 8.烟草花叶病毒 9.腺病毒 10.多瘤病毒 11.脊髓灰质炎病毒
图3-1 几种病毒的形状
大多数病毒的直径在 10nm~300nm之间(图 3-2)。病毒大小悬殊, 较大的病毒如痘病毒为 300nm,较小的病毒如 口蹄疫病毒10nm,所以, 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观察其形态,必须用电 子显微镜放大几千倍、 几万倍,甚至十几万倍 才能看到其基本形态。
有些较大型病毒在核衣壳外面有一层膜状结构,称为包膜, 也叫囊膜,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大多数有包膜病毒 呈球形(如流感病毒),但痘病毒呈砖形,狂犬病毒呈弹 形。 包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包膜表面形成包膜突起, 称为刺突,嵌附在包膜脂质中,它是多糖与蛋白质的复合 物(糖蛋白)。刺突因病毒的种类不同而异,可作为鉴定 的依据。 当包膜受到破坏时,包膜病毒也丧失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 的能力,从而丧失感染性。
溶源性细菌的自发裂解的机率极低,只有极少数溶源性细 菌中的噬菌体大量复制而导致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粒子, 使溶源性细菌变成非溶源性细菌,这个过程称为溶源性细 菌非溶源化。如果在低剂量的紫外线照射或其他物理、化 学方法影响下也能诱发这种现象。 温和噬菌体对于敏感细菌所形成的噬菌斑是浑浊的,这是 因为中央有溶源性细菌生长的缘故。
四、噬菌体的监测方法
双层平板法
单层平板法 载片快速检测法 气体样品的检查法 液体培养检查法
五、噬菌体与发酵工业的关系
(一)噬菌体的危害
1.丙酮、丁醇发酵与噬菌体污染 2.食品工业的噬菌体污染 3.抗生素发酵与噬菌体污染
发酵工业和食品工业被噬菌体污染表现两个方面: 一是发酵周期明显延长,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是污染生产菌种,使发酵液变清,不积累发酵产物,严 重时无法继续发酵,甚至停产。 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菌种本身可能携带有噬菌体,或使用的生产菌种 是溶源性菌; 二是生产环境存在噬菌体,没有做好消毒与灭菌工作。
大学微生物复习第3章非细胞生物
2024/10/13
35
➢原噬菌体:
➢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的温和噬菌 体的基因称为原噬菌体。
➢溶源性细胞:
➢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菌细胞。
➢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所产生的这些现 象。
2024/10/13
36
产生溶源性现象的原因
关键性蛋白:
CI:结合于PR,PL, 阻止启动子PR和PL启动 OR和OL,并阻遏cro合成蛋白。 Cro:结合于PRM抑制 cI合成蛋白。 CII:结合于PRE激活CI 的表达
2、侵入(penetration)
噬菌体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 ,使 细胞壁产生一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将头 部的核酸通过中空的尾髓压入细胞内,而 蛋白 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
2024/10/13
28
3、复制(replication)
在这时期,细胞内看不到噬菌体粒子, 称 为潜伏期。潜伏期(latent period)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1886年,麦尔(Mayer) 发现烟草花叶病是一 种植物传染病.
➢1892年,伊万诺夫斯基(1vanovski) 发现致病 因子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
➢1898年,贝杰林克(Beijerinck) 担出了病毒的 概念.
2024/10/13
3
贝杰林克新的致病因子为“有感染性的、 活的流质”
➢特点
➢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在体外非生命物质中不能生长; ➢能在感染的细胞内繁殖。
➢起源于宿主细胞中的RNA和DNA成分
➢ 质粒、插入子和转座子—DNA病毒 ➢ 可自主复制的mRNAs—类病毒—RNA病毒 ➢ 反转子—反转录病毒
➢起源于具有自主复制功能的原始大分子
➢ 类病毒、卫星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总论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
是量最大的一群单细胞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呈裸露的环状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含有DNA和RNA。
真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
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生长。
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遗传物质,即DNA或RNA。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物,属原核生物界。
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1000倍。
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胞壁:基本成分为肽聚糖。
染成紫色的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是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数多。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内层肽聚糖含量少。
肽聚糖的组成包括: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其构成从内向外: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
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
溶菌酶:能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干扰五肽交联桥与四肽侧链间的联结,使革兰阳性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导致细菌裂素不敏感。
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保护细菌2)参与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 3)决定了菌体抗原的特异性4)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会张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菌体内、外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他们仍可存活,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
第三章 微生物的分类
直接反映mRNA顺序而与编码基因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通过对某些同源蛋白质氨基酸顺
序的比较来分析不同生物系统发育关系,序 列相似性越高,其亲缘关系愈近.
因此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资料构建
系统发育树和进行分类.
(四)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比较DNA和碱基组成和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是目前 通过直接比较基因组进行生物分类最常用的两种 方法. 1.DNA的碱基组成[(G+C)%] 2.核酸的分子杂交 DNA—DNA杂交、DNA—rDNA杂交、核酸探针
噬菌体对宿主的感染和裂解作用具有高度的特 异性,即一种噬菌体往往只能感染或裂解某种细 菌,甚至只裂解种内的某些菌株.
所以,根据噬菌体的宿主范围可将细菌分为不同
的噬菌型和利用噬菌体裂解这样的特异性进行 细菌鉴定.
这对于追溯传染病来源、流行病调查以及病原
菌的检测鉴定有重要意义.
(三)氨基酸的顺序和蛋白质的分析
宿主范围、传播方式及媒介、临床病理学特点
三、病毒的分类系统
z Order目
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
基因组不同,但有相似的基因组次序、结构及复制方 式,甚至编码相似的功能蛋白的共同保守序列。词尾 virales
– Family科 词尾 vivide
z
Subfamily亚科 Genus 属 词尾 virus Species种
第三节
病毒的分类
一、病毒分类机构
1966年莫斯科 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 1973年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 是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国际权威机构
micro
非细胞型微生物特点:无细胞结构、无代谢、只能在细胞内增殖。
类型: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特点: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为原始的裸DNA、无核膜、细胞器不完善。
类型:古细菌、蓝细菌、真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特点: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细胞器发达类型:真菌、原虫、藻类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性微生物第一节原核微生物一、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真细菌定义: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以单细胞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一般以μm为测量单位观察工具:光学显微镜二、细菌的形态(一)细菌的典型形态(球菌、杆菌、螺菌、不规则形)(二)细菌的非典型形态(梨状、气球状、丝状)细菌在温度、pH值、营养要求等生长条件不适时或培养时间过长时,形态发生变化,呈现梨状、气球状、丝状等非典型形态,称为多形性或衰退型。
(一)细菌的一般结构1.细胞壁用革兰(Gram)染色可将细菌分成: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两类细菌细胞壁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性。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类脂——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特异性多糖——有种属特异2.细胞膜又称胞质膜位于细菌细胞壁内侧,紧包着细胞质。
1、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2、功能: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中介体:细胞膜内褶形成的囊状结构功能:1、与细菌分裂有关,类纺锤丝作用;2、扩大细胞膜面积,相应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拟线粒体作用。
3.细胞质1.核糖体:细菌蛋白质合成场所2.质粒:1)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2)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3)能独立复制并传代;4)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5)可通过接合、转导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其他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医学微生物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参考答案:病毒2.下列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参考答案:真菌3.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参考答案: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核仁4.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具有的一条是()参考答案: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5.巴氏消毒法创建者是()参考答案:巴斯德6.第一个发现青霉素的学者是()参考答案:弗莱明7.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科学家是()参考答案:汤飞凡8.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参考答案:衣原体;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9.关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细胞分化程度低;无核膜和核仁;仅有原始核质,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有核糖体10.微生物基因组测序的意义在于()参考答案:有助于药物开发;有助于诊断试剂研制;服务于疫苗研发;有助于深入认识其致病机制;加深对微生物基因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第一章测试1.细菌L型是()参考答案:细胞壁缺陷的细菌2.下列哪种结构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参考答案:鞭毛;菌毛;荚膜;脂多糖3.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参考答案:细胞壁4.G-菌细胞壁不具有的成分是()参考答案:磷壁酸5.有关G+菌细胞壁的特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含有磷壁酸;对青霉素敏感;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无外膜6.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按其外形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细菌的形态受温度、pH、培养条件等因素影响发生改变7.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参考答案:荚膜;鞭毛;菌毛;芽胞8.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其原因是细胞壁含肽聚糖少,其外侧有外膜层保护。
()参考答案:对9.细菌的染色体,为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
()参考答案:对10.菌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细菌生长繁殖期中的()对数期2.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代时)为()参考答案:20~30分钟3.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参考答案:增菌4.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参考答案:消毒5.适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的方法是()参考答案:紫外线杀菌法6.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参考答案:外毒素;细菌素;维生素;抗生素;内毒素7.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有()参考答案:渗透压;气体;温度;氢离子浓度;充足的营养物质8.目前主要用于牛乳消毒的方法是巴氏消毒法。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考试论述题答案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思考题1.从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致病性上,比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de)主要区别.(1)形态结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只有原始核,由裸露(de)环状双链DNA构成,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分化明显.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无典型(de)细胞结构,只能在活(de)易感细胞内生长繁殖.只有一种类型核酸(为DNA或RNA).(2)培养特性:细菌和真菌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生长,病毒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需采用鸡胚接种、动物接种和细胞培养方法培养.(3)致病性:细菌主要依靠侵袭力和内、外毒素致病.病毒可直接杀死宿主细胞,但主要是通过免疫病理损伤致病.第二章细菌(de)形态与结构思考题1.试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上(de)差异及其在致病性、抗原性、染色性和药物敏感性(de)意义.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穿插其中(de)磷壁酸组成,特点是肽聚糖含量高,结构致密,为三维立体网状结构.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少,结构疏松,但具有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构成(de)外膜.(1)致病性: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所构成,是细菌内毒素(de)主要成分.革兰阴性菌主要靠内毒素致病,而革兰阳性菌无内毒素,主要靠外毒素致病.(2)抗原性: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特有(de)成分,是重要(de)表面抗原.(3)药物敏感性:革兰阴性菌脂质双层上镶嵌有孔蛋白,可阻止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de)进入,故绝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4)染色性:脱色时,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更加致密,结晶紫不被脱出体外,菌体呈紫色.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外膜,含大量脂质,可溶于乙醇,结构更为疏松,结晶紫易被脱出菌体外,故菌体最终呈红色.2.细菌(de)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主要功能及医学意义细菌特殊结构主要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并参与细菌生物被膜(de)形成,与细菌(de)致病性有关.(2)鞭毛:细菌(de)运动器官,有利于细菌主动地趋向高浓度营养物质和逃避有害环境,与某些细菌(de)致病性有关.可用于鉴定细菌.(3)菌毛:普通菌毛具有黏附能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与细菌(de)毒力或耐药性转移等有关.(4)芽胞: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辐射等抵抗力极强,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形成(de)休眠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迅速发芽转化为繁殖体,应以杀灭细菌芽胞作为判断灭菌效果(de)指标.芽胞(de)形状、大小、位置等可用于鉴别细菌.3.细菌L型是怎样形成(de)有何特点和临床意义细菌L型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少数自发产生L型,多数诱导产生L型,主要诱导剂有溶菌酶和作用于细菌细胞壁(de)抗生素如青霉素.细菌L型因缺乏完整(de)细胞壁,不能维持其固有(de)形态,呈现高度多形性,大多为革兰染色阴性.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de)培养基中能缓慢生长,2~7天后形成“油煎蛋”状细小菌落.去除抑制物后,L型细菌可返祖而恢复成原来形态(de)细菌.L型本身可能不致病,其致病性与回复有关.此外,有些L型亦有一定(de)致病性,并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因此,细菌L型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de)感染有关,在临床上可引起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并常在作用于细胞壁(de)抗生素治疗后发生,易复发.在临床上遇到症状明显而标本细菌分离培养为阴性者,应考虑L型感染(de)可能性.4.试述革兰染色法(de)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最重要(de)染色法,其步骤是:在细菌涂片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芦戈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再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菌体最终呈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了解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de)意义.第三章细菌(de)生理思考题1.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何意义为什么(1)感染性疾病(de)病原学诊断:由细菌引起(de)感染性疾病,最确切、最可靠(de)诊断依据(“金标准”)是,从患者标本中将病原菌分离培养出来,并鉴定其菌属、种和型.细菌(de)生化反应对菌体形态、革兰染色反应和菌落特征相同和相似(de)细菌(de)鉴定尤为重要.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能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2)生物制品(de)制备: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等用于防治,制备菌液、抗血清等用于诊断.2.根据培养基(de)性质与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培养基是人工配制(de)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de)营养基质.按营养组成和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等;按物理性状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三大类.其中,平板固体培养基用作纯种细菌(de)分离;斜面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de)保存;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de)增菌;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检查细菌(de)动力,即有无鞭毛.第四章消毒与灭菌思考题1.在防治疾病过程中,为什么强调医务人员一定要树立无菌观念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从预防感染出发,医务工作者必须建立“处处有菌”和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这就要求必须对所用(de)物品(如注射器、手术器械、手术衣等)、工作环境(如无菌操作室、手术室、产房等)和人体体表进行灭菌或消毒,以确保所用(de)物品和工作环境(de)无菌或处于无菌状态.为防止疾病(de)传播,对传染病患者(de)排泄物和实验废弃(de)培养物亦须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2.简述湿热灭菌法(de)杀菌机制和各种湿热灭菌法(de)特点和用途.热力灭菌(de)杀菌机制主要是,促使菌体蛋白质(酶)变性和凝固,失去生物活性而死亡.(1)巴氏消毒法:72℃ 15~30s,可杀灭液体中(de)病原微生物或特定微生物,用于牛奶和酒类等不耐高温物品(de)消毒.(2)煮沸法:100℃ 5min,常用于饮水、食具、注射器等消毒.(3)间歇灭菌法:100℃水蒸汽15~30 min,取出后置37℃培养过夜,次日再加热一次,如此连续3d,可达到灭菌目(de),用于不耐高温(de)含糖、牛奶或血清等培养基灭菌.(4)高压蒸汽灭菌法:在一定蒸汽压下,水蒸汽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 min,可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de)所有微生物.这是最有效和最常用(de)灭菌方法,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等耐高温、耐湿物品(de)灭菌.3.简述化学消毒剂(de)分类与常用化学消毒剂(de)主要用途.(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红汞(皮肤黏膜、小创伤)、乙醇(皮肤、温度计)、重金属盐类如高锰酸钾(尿道、阴道冲洗)、甲醛(浸泡尸体)等.(2)破坏细菌(de)酶系统:双氧水(外耳道、口腔冲洗)、碘液(皮肤)、氯(饮用水)等.(3)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de)通透性:新洁尔灭(洗手)、肥皂(洗手)、醋酸(空气消毒).第五章噬菌体思考题1.试述噬菌体感染细菌(de)可能结局.噬菌体侵入宿主菌后有两种结局:一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释放出大量(de)子代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二是噬菌体核酸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中,随细菌DNA复制而复制,随细菌(de)分裂而传代,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即为溶原状态,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2.为什么质粒、噬菌体和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de)重要载体噬菌体基因数量少,结构简单,容易获得大量(de)突变体,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de)重要工具.例如,利用λ噬菌体作为载体,构建基因文库;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可将外源目(de)基因插入到噬菌体衣壳蛋白基因中,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在噬菌体表面,从而简化抗体库和单克隆抗体(de)筛选过程.第六章细菌(de)遗传与变异思考题1.试述细菌(de)生物学性状变异及其在医学实践中(de)意义.(1)耐药性突变:耐药菌产生、选择标记.(2)毒力突变:减毒活疫苗研制、新现传染病(de)产生.(3)营养缺陷体突变:新药诱变作用检测.(4)高产突变:抗生素等药品、食品生产.(5)抗原性突变:逃逸免疫机制.2.什么是质粒质粒DNA有哪些主要特征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de)遗传物质,大多由闭合环状双链DNA组成.质粒DNA(de)特征:①具有自我复制(de)能力;②所携带(de)基因往往赋予宿主菌新(de)生物学性状(如F质粒、R质粒、毒性质粒、代谢质粒),增加细菌在不利环境下(de)存活机会;③非生命活动所必需,可自行丢失或消除;④可在细菌之间转移.3.试述抗菌药物(de)作用机制和主要种类.临床应用(de)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抗菌药物(de)作用机制主要有:(1)抑制细胞壁(de)合成:主要有:①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②糖肽类如万古霉素.(2)干扰细菌核糖体(de)功能,抑制蛋白质(de)合成:主要有:①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②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③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3)抑制核酸(de)合成:主要有:①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可抑制DNA聚合酶,干扰DNA复制;②利福霉素类如利福平,抑制DNA依赖(de)RNA聚合酶,干扰mRNA(de)合成;③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恶唑,竞争抑制核酸前体物质(de)合成.(4)影响细胞膜(de)功能:多黏菌素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de)磷脂,使细胞膜受损,细胞质内容物漏出,引起细菌死亡.4.试述细菌产生耐药性(de)生化机制和遗传机制,并举例说明.如何防止细菌耐药性(de)产生和扩散(1)耐药(de)生化机制:①灭活作用:这是细菌产生耐药性(de)最重要方式.细菌被诱导产生灭活酶,通过修饰或水解作用破坏抗生素,使之失去活性;②靶位改变:通过产生诱导酶对抗生素(de)作用靶位进行化学修饰,或通过基因突变造成靶位变异,使抗菌药物不能与靶位结合,失去杀菌作用;③药物累积不足:通过减少药物吸收或增加药物排出,使菌体内(de)抗生素浓度明显降低,不足以杀死细菌.(2)耐药(de)遗传机制:①基因突变:由突变产生(de)耐药性一般只对一种或两种相类似(de)药物耐药,且比较稳定,突变频率较低;②R质粒接合转移:细菌(de)耐药性质粒(R质粒)可携带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主要通过接合方式在相同或不同种属细菌之间转移,造成耐药性(de)广泛传播;③转座:当转座子或整合子插入某一基因时,可因带入耐药基因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与多重耐药性(de)产生密切相关.此外,还有转化和转导等方式.为了提高抗菌药物(de)疗效,防止耐药菌株(de)出现和扩散,应合理、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生素前,除危重患者外,应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de)药物.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de)指征,如病原体不明或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de)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剂量要足,疗程要尽量缩短.5.试述细菌遗传物质(de)主要种类及其特点.(1)细菌染色体:为一条环状双链DNA,含核蛋白,但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围.有4000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连续(de),无内含子,功能相关(de)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2)质粒:是染色体外(de)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de)双链DNA.(3)转座元件: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de)特异性DNA片段,可在质粒与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之间随机转移.转座元件主要有插入序列和转座子.其中,转座子不能独立复制,必须依附在染色体或质粒上与之同时复制.在结构上分为中心序列和二个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心序列带有遗传信息,如常带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4)整合子:是可移动(de)基因元件,由5'端保守序列、中间(de)可变序列和3'端保守序列组成,具有启动子、整合酶基因和位点特异性(de)重组表达系统,可识别和捕获外源基因和基因盒,尤其是抗生素耐药基因.6.试述微生物基因组序列测定(de)意义.(1)研究病原微生物(de)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de)相互关系:阐明病原微生物致病基因及其产物对于了解其致病机制至关重要.根据病原微生物(de)全基因序列,应用现代生物信息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基因与毒力有关,为研究细菌(de)致病性和毒力因子提供了有效(de)途径.(2)寻找更灵敏及特异(de)微生物分子标记,作为诊断、分型等依据:通过测定多种致病与非致病微生物(de)基因组序列,可以获得大量(de)基因信息.如特异DNA序列用于诊断,菌株特异性基因用于分型,特异性毒力基因用于判断疾病进展,耐药基因用于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等.(3)促进抗微生物新药(de)开发和新疫苗(de)发展:病原菌全基因组序列(de)测定一方面能揭示细菌耐药(de)确切机制,另一方面可找到对细菌生存必不可少并在感染过程中常优先表达(de)因子.选择这些因子作为抗菌药物(de)靶位点,可设计出具有很强针对性(de)药物.病原菌全基因组序列(de)测定还可大大加速新疫苗(de)研制.第七章细菌(de)感染和免疫思考题1.试述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de)条件.(1)宿主免疫防御功能下降:宿主先天或后天免疫功能缺陷,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烧伤或烫伤,接受放疗与化疗,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免疫防御能力普遍下降,成为免疫容忍性宿主,易发生机会性感染.(2)菌群失调:当较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或抗生素使用不当时,可诱发菌群失调,体内原本处于劣势(de)机会致病菌(耐药菌)则趁机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引起疾病.(3)定位转移:正常微生物群在其原籍生境通常是不致病(de),如果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无菌部位,则可能致病.2.试述细菌致病(de)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包括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酶类和内外毒素等.例如,鞭毛运动逃离不利环境;菌毛黏附作用,避免被排除体外;荚膜抗吞噬作用.透明质酸、链激酶、链道酶有利于链球菌在组织或血液中扩散.尿素酶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创造适合生长(de)中性微环境.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内毒素休克、DIC 等.外毒素引起特殊临床病变.3.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de)主要区别.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de)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产生菌存在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由活菌分泌,少数细菌死革兰阴性菌细菌死亡裂解后才释放脂多糖.主要毒性组分是部位化学组成稳定性毒性作用抗原性亡后释放出蛋白质.大多为A-B型毒素多不耐热(60~80℃30min被破坏)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引起特殊(de)临床病变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被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脂质A耐热(160℃ 2~4h才被破坏)弱,毒性作用大致相同,有发热反应、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休克和DIC等弱,刺激机体产生(de)中和抗体作用弱,不被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4.以破伤风梭菌和伤寒沙门菌为例,试述影响感染过程发生与发展(de)主要因素.致病菌侵入宿主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细菌(de)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部位和机体免疫力(de)强弱.(1)毒力:破伤风梭菌靠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伤寒沙门菌具有菌毛、Vi抗原、内毒素.(2)侵入数量: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仅次于肉毒毒素.(3)侵入部位:破伤风梭菌需有厌氧微环境.伤寒沙门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4)宿主免疫力:破伤风愈后免疫力不持久,伤寒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5.试述病原菌抵抗宿主免疫防御机制(de)主要策略.(1)抗吞噬和消化作用:有些致病菌能引起吞噬细胞凋亡.有些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具有荚膜,可抵抗吞噬细胞(de)吞噬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能使血浆中(de)液态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de)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阻碍吞噬细胞(de)吞噬.有些胞内菌虽被吞噬细胞吞噬,但能抵抗杀伤作用,在吞噬细胞中生存和繁殖.(2)产生IgA蛋白酶:流感嗜血杆菌能产生IgA蛋白酶,水解宿主黏膜表面(de)SIgA,降低其免疫防御机能,增强致病菌在黏膜上皮细胞黏附与生存能力.(3)抗原变异:通过修饰菌体表面抗原,可协助致病菌逃避宿主特异性免疫应答.(4)干扰补体活性:某些致病菌能抑制补体活化或灭活补体活性片段,抵抗补体(de)溶菌、调理及趋化作用.6.什么是内源性感染为什么目前内源性感染有逐渐增多(de)趋势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de)感染,大多为机会性致病菌,少数是以潜伏于体内(de)致病菌.机会性致病菌大多来自患者自身,亦可来自其他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或医院环境.近年来,由于免疫容忍性宿主(de)增加和抗菌药物与介入性诊治手段(de)广泛应用,机会性致病菌所致内源性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二重感染(de)主要病原菌.7.试述医院感染病原菌(de)主要特点.引起医院感染(de)常见病原体具有以下微生态学特点:(1)大多为机会致病菌:病原体主要是患者体内(de)毒力较低(de)、甚至是无致病力(de)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等,以及来自医院环境中(de)非致病性微生物.(2)具有耐药性:由于在医院环境内长期接触大量抗生素,医院内耐药菌(de)检出率远比社区高,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株(de)出现,使许多抗生素失效.(3)具有特殊(de)适应性:一些细菌在获得耐药性质粒(de)同时,也可能获得侵袭力及毒素基因,从而增强其毒力,更容易攻击免疫力低下(de)宿主.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具有黏附于插(导)管、人工瓣膜等医用材料表面(de)能力,可形成生物被膜,增强对抗生素、消毒剂和机体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de)抵抗能力.8.试述二重感染产生(de)原因和防治措施.二重感染是指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而产生(de)一种新感染.在正常情况下,宿主正常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维持动态平衡.但是,当较长期或大量服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时,宿主正常菌群中(de)敏感菌株大部分被抑制,来自医院环境(de)或体内原本处于劣势(de)耐药菌则趁机侵入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引起疾病.例如,抗生素使用不当时,可破坏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寄居在肠道(de)艰难梭菌趁机迅速生长繁殖,释放大量(de)外毒素A和B,引起假膜性肠炎.若发生二重感染,除立即停用正在使用(de)抗菌药物外,需对临床标本中优势菌类进行药敏试验,以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同时,亦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协助调整菌群类型和数量,加快恢复微生态平衡.9.试述外毒素(de)主要种类和作用特点.根据作用机制和所致临床病理特征(de)不同,外毒素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①神经毒素:通过抑制神经元释放神经介质,引起神经传导功能异常;②细胞毒素:通过作用于靶细胞(de)某种酶或细胞器,致使细胞功能异常而死亡,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炎症和坏死等;③肠毒素:可引起胃肠道各种炎症、呕吐、水样腹泻、出血性腹泻等症状.根据作用部位(de)不同,外毒素可分为膜表面作用毒素、膜损伤毒素和细胞内酶活性毒素.根据肽链分子结构特点,外毒素又可分为两大类:①A-B 型毒素:是由两种不同功能(de)肽链构成完整毒素;②单肽链毒素:主要包括膜损伤毒素和磷脂酶类毒素.10.具有超抗原性质(de)细菌毒素有哪些有何生物学作用具有超抗原性质(de)主要有葡萄球菌肠毒素A~E、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链球菌致热外毒素A~C、链球菌M蛋白、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等.细菌毒素性超抗原作为一类强大(de)免疫激活因子,生物学效应主要有:①对免疫系统(de)直接效应:SAg可超常量地激活T细胞.由于T细胞被大量激活后,随之出现凋亡,T细胞数量骤减,必然使宿主免疫功能下降,继发免疫抑制.此外,SAg 还可能大量激活B细胞,使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引起自身免疫.例如,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关节炎等;②由细胞因子介导(de)间接效应:SAg超常量激活T细胞和MHC分子表达细胞,使之分泌过量(de)细胞因子,尤其是IL-1、IL-2、IL-6、TNF-α和IFN-γ等,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紊乱,往往对机体产生毒性效应,与毒性休克样综合征、食物中毒、链球菌性肾小球肾炎、猩红热等密切相关.11.试述抗细菌感染(de)免疫特点.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杀灭和清除胞外菌(de)主要力量,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是抗胞外菌感染(de)主要免疫机制.特异性抗体(de)作用有:阻断致病菌黏附与定植、中和外毒素、调理作用、激活补体等.体液免疫对胞内菌感染作用不大,主要依靠以T细胞为主(de)细胞免疫,主要包括CD4+Th1细胞和CTL.12.试述医院感染(de)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患者绝大多数是婴幼儿和老年人.婴幼儿由于免疫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功能处于未完全成熟状态.老年人免疫水平随着寿命(de)延长却相应地呈下降趋势,并可能患有免疫受损(de)基础性疾病,对微生物感染(de)抵抗力较青年人和中年人低.因此,婴幼儿和老年人较易发生医院感染.现代医疗手段(de)应用,如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以及介入性诊治手段,使医院患者免疫防御功能受损(de)机会增加,受到机会致病菌感染(de)机会亦相应增加,尤其是抗菌药物(de)不合理应用,可导致微生态失调而出现二重感染.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实施全方位(de)监测,认识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特点,是制定控制与管理医院感染规划和措施(de)依据.控制医院感染(de)关键措施是清洁、消毒、无菌技术、隔离、净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一次性使用医用器具、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其中,手部卫生如洗手最为重要,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在患者之间传播疾病(de)关键环节,手部卫生“达标”可明显减少医院感染(de)发生.第八章细菌感染(de)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体,它们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多种类型,它们在生物界的分类中占有重要地位。
2. 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微生物的个体大小一般在0.2-10微米之间,有的甚至更小,如某些病毒直径仅为20-300纳米。
(2)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的微生物种类超过10万种,且新的种类仍在不断被发现。
微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3)繁殖速度快: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繁殖速度,例如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
(4)适应能力强:微生物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低温、高盐、低氧、酸性、碱性等条件。
(5)变异性强:微生物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这种变异性是微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6)分布广泛: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它们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人体内外以及各种生物体上。
二、微生物学发展史与展望1. 微生物学发展史(1)初创阶段(17世纪-19世纪):1676年,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1864年,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已存在的微生物繁殖而来。
(2)奠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赫提出了细菌学的基本原则,埃弗里等人发现了抗生素,并建立了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技术。
(3)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微生物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遗传工程、基因组学等领域的进展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2. 微生物学展望(1)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继续探索未知的微生物资源,特别是在极端环境中发现的微生物,它们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
(2)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通过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分析,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
(3)微生物与环境: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
(七)微生态失调的防治:改善微生态环境、增强宿主适应性、合理使用抗生素。
第五章 微生物的控制
消毒:是指杀灭或去除物品上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是指杀灭或去除物品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无菌:是指环境与物体中无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的状态。
(二)细菌性感染
1、胞外菌:寄生于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有较强的致病力。
2、胞内菌:兼性胞内菌: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在适应的条件下可在胞外生存。专性胞内菌:只能寄生于宿主细胞内。
(三)细菌致病的机制
1、外毒素:为蛋白质,对热及其他理化因素敏感,多数由两个蛋白亚基组成。
外毒素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故处理后制成类毒素,用于人工主动免疫。
(3)微生物的分类
1.非细胞型:主要指病毒,同时也将亚病毒(如类病毒和朊病毒)
2.原核细胞型:一般指细菌,包括古细菌、蓝细菌和真细菌。真细菌包括球菌与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
3.真和细菌型:主要指真菌。
第三章微生物的形态与繁殖
原核微生物-真细菌
真细菌的分类
3.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较薄,疏松,(10 nm~15 nm),但结构比较复杂。除含有1层~2层肽聚糖(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20%)外,尚有特殊组分外膜(约占细胞壁干重的80%)。外膜位于肽聚糖层的外侧,由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4. 细胞膜的功能:渗透和运输、呼吸、生物合成和参与细胞的分裂(中介体)
主动免疫:竟直接多次的抗原刺激建立起免疫保护,如感染某种传染病后,可获得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保护。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如灭活(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等。
微生物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微生物学绪论一、选择题b1. 大部分微生物()。
A 是原生动物B 帮助改善生活质量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c2.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 它们是多细胞的B 细胞有明显的核C 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 可进行光合作用c3.人类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食品有()。
A 牛奶B 火腿C 酸乳酪D 黄瓜a4.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Robert HookeB Louis PasteurC Joseph ListerD James T. Watsona5. 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 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 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 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d6. 广泛进行微生物研究的17世纪70年代荷兰商人()。
A van GophB van HoogenstyneC van DyckD van Leeuwenhoekd7.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抨击了进化论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b8. 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
A 进化论B 病原菌学说C 生物学细胞论D 报酬递减论a9. 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学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b10. 在微生物学中采用化学治疗剂治疗传染病是由于()。
A Hooke的工作B发现了抗生素C 阐明了DNA的结构D 发展了遗传工程D11.病毒研究工作的迅猛发展取决于()。
A 光学显微镜B 暗视野显微镜C 紫外线显微镜D 电子显微镜B12.下列的所有特征均与病毒相联系,除了()之外。
A 它们很少或没有其它的化学物质B 用抗生素干扰病毒的活性C 病毒引起麻疹、腮腺炎和(病毒性)风疹D 它们不是细菌的类型C13. 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 A TPB DNPC DNAD AMPC14. 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所包围的粒子是对()最好的描述。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的核质,没有核膜和核仁,无完整细胞器A:对B:错答案:A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但胞浆内无完整的细胞器A:错B:对答案:A3.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和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
A:错B:对答案:B4.条件致病菌是指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菌群平衡失调,能引起外源性感染。
A:对B:错答案:B5.病原微生物是指少数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如: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A:对B:错答案:A6.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侧重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又称诊断微生物学。
A:对B:错答案:A7.按照大小、结构、组成可将微生物分成几大类A:4B:2C:3D:5答案:C8.下列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真菌C:立克次体D:支原体答案:ACD9.下列关于微生物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结构简单B:肉眼也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C:形体微小D:存在于自然界中答案:B10.非细胞型微生物有A:支原体B:真菌C:立克次体D:病毒答案:D第一章测试1.细菌检验是利用细菌学基本知识和技术,结合临床实际,对患者标本进行检验。
A:错B:对答案:B2.细菌经染色后镜检,主要用于检查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
A:错B:对答案:A3.麦康凯,伊红美蓝及SS培养中的鉴别用糖为A:麦芽糖B:葡萄糖C:蔗糖D:乳糖答案:D4.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主要是因为A: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B:营养需要不同C:形态不同D:生理功能不同答案:A5.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摩根菌属为阳性B:多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C:变形杆菌属为阳性D:沙门菌属为阳性答案:D6.有关硫化氢试验说法正确的有A:培养基变绿为阳性B:沙门菌属为阳性C:大肠埃希菌为阳性D:培养基变黑为阳性答案:BD7.用于兼性厌氧菌或厌氧菌活菌计数的方法是A:穿刺接种法B:斜面接种法C:倾注平板法D:平板划线法答案:C8.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菌和变形杆菌三者DNA酶试验为阳性。
医学微生物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医学微生物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参考答案: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2.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3.下列哪种属非细胞型微生物()。
参考答案:病毒4.巴斯德(Louis Pasteur)应用曲颈瓶试验,做出的贡献是()参考答案:驳斥了自然发生说5.第一个发现青霉素的学者是()参考答案:Fleming6.下列哪种微生物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参考答案:病毒7.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
参考答案:吕文虎克8.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有()。
参考答案: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9.下列哪几位科学家被公认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参考答案:巴斯德;郭霍10.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组成有()。
参考答案:蛋白质衣壳;核心第一章测试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的总放大倍数()。
参考答案:1000倍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脂磷壁酸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黏附作用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物质是()。
参考答案:脂多糖4.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理是()。
参考答案:切断肽聚糖中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5.细菌哪种结构的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参考答案:中介体6.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的结构是()。
参考答案:荚膜7.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参考答案:鞭毛8.保护细菌,维持菌体固有形态的结构是细菌的()。
参考答案:细胞壁9.下列对菌毛的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由一种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0.芽胞抵抗力强是指()。
参考答案: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强第二章测试1.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参考答案:20min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参考答案:二分裂3.细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及保存菌种多选用细菌生长繁殖的哪个期?()参考答案:对数生长期4.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参考答案:细菌素5.关于热原质,错误的叙述是()参考答案:可被高压蒸汽灭菌破坏6.关于细菌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所有培养基pH值要要求调至7.2~7.67.下列哪些试验常用于鉴定肠杆菌科细菌,合称IMVC试验()参考答案: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VP试验8.“菌落”是指()参考答案: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9.灭菌的含义是()参考答案: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10.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参考答案:高压蒸汽灭菌法第三章测试1.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
微生物学检验课本复习题
微生物学检验课本复习题第一章微生物检验概论1.最先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单选题]A.列文虎克(正确答案)B.巴斯德C.弗莱明D.科赫E.李斯特2.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特性的是() [单选题]A.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个体B.可只有核酸构成C.代谢慢(正确答案)D.易受外界环境变化发生变异E.某些细菌可在100C°的温泉中生存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 [单选题]A.细菌B.支原体C.螺旋体D.病毒(正确答案)E.真菌4.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作用的是() [单选题]A.用于制备抗生素B.生命活动能产生大量CO2(正确答案)C.引起感染D.为人类提供维生素KE.引起实验室污染5.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错误的是() [单选题]A.专门研究代谢产物检测方法(正确答案)B.消毒灭菌效果评价C.监测医院内感染D.进行病原学诊断E.筛选抗菌药物第二章微生物感染与免疫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代谢产物是() [单选题]A.内毒素B.外毒素C.色素(正确答案)D.热原质E.病毒血症2.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一过性侵入血流的是() [单选题]A.毒血症B.菌血症(正确答案)C.浓度血症E.病毒血症3.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如血,但其毒素入血而引起全身症状的是() [单选题]A.毒血症(正确答案)B.菌血症C.病毒血症D.败血症E.浓毒血症4.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无关的是() [单选题]A.完整的皮肤B.血-脑脊液屏障C.分泌黏液层D.体表面积(正确答案)E.正常菌群的拮抗5.能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的是() [单选题]A.血浆凝固酶B.透明质酸酶C.链激酶(正确答案)D.胶原酶E.磷脂酶6.对细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主要依靠() [单选题]A.抗毒素免疫B.固有免疫D.细胞免疫(正确答案)E.溶菌免疫7.从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是() [单选题]A.潜伏期(正确答案)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E.发病期8.长期使用光谱抗菌药物可引起() [单选题]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菌群失调症(正确答案)9.细菌的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单选题]A.多肽B.蛋白质C.磷酸D.脂多糖(正确答案)E.磷脂10.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作用,不包括() [单选题]A.诊断病原B.监测细菌耐药C.负责建立院感染防控体系(正确答案)D.监测消毒灭菌质量E.监测医院环境卫生第三章实验室生物安全1.通常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属生物安全几级实验室() [单选题]A.BSL-1B.BSL-2(正确答案)C.BSL-3D.BSL-4E.BSL-52.对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A.无关人员可随意进人实验室(正确答案)B.应设置实施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C.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D.有可靠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E.安全系统应包括消防、应急供电、洗眼器以及应急喷淋装置3.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 [单选题]A.生物安全柜、培养箱B.生物安全框和水浴箱C.生物安全相和高压灭菌器(正确答案)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E.离心机和培养箱4.下列不能作为微生物危害评价的依据的是() [单选题]A.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量B.特定的病原体是否存在于国内(正确答案)C.暴露的潜在后果D.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E.当地是否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5.在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其分类依据是() [单选题]A.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其危害程度(正确答案)B.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C.病原微生物的遗传性特性D.病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特性E.病原微生物的变异现象6.开启装有冻干生物制品的安瓿时,下列步骤属于错误操作的是() [单选题]A.消除安瓿外表面的污染B.在管上靠近棉花或纤维塞的中部锉一痕迹C.用一团酒精浸泡的棉花将安瓿包起来,然后手持安瓿从标记的锉痕处打开D.无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正确答案)E.将顶部小心移去,并按污染材料处理7.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单选题]A.生物安全柜B.防护服C.口罩D.缓冲间(正确答案)第四章细菌的基本性状1.细菌L型形成的原因是() [单选题]A.细菌缺失细胞壁(正确答案)B.细菌缺失细胞膜C.细菌细胞无荚膜D.细菌细胞质内含质粒E.细菌细胞质内含中介体2.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结构是() [单选题]A.鞭毛B.质粒(正确答案)C.中介体D.荚膜E.芽胞3.判断达到灭菌效果的指标是() [单选题]A.杀灭细菌芽孢(正确答案)B.杀灭细菌繁殖体C.使细菌失去荚膜D.破坏细菌鞭毛E.破坏细菌质粒4.除哪项外,下用结构可用于鉴别细菌() [单选题]A.芽孢B.鞭毛D.菌毛(正确答案)E.异染颗粒5.G-菌内毒素成分是() [单选题]A.肽聚糖B.磷壁酸C.脂质AD.外膜蛋白(正确答案)6.大多数细菌生长的适宜pH是() [单选题]A.5.5~6B.6.5~6.8C.7.2~7.6(正确答案)D.8.4~9.27.在有氧和无氧环境均能生长的是() [单选题]A.需氧菌B.微需氧菌C.厌氧菌D.兼性厌氧菌(正确答案)E.兼性需氧菌8.下列对细菌物理性状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在中性环境中均细菌均带负电荷B细菌体积小,表面面积大C细菌细胞为半透明体D细菌细胞壁有半透性E细菌带电现象与抑菌和杀菌作用无关(正确答案)9.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代谢产物是() [单选题]A.内毒素B.外毒素C.色素(正确答案)D.热原质E.血浆凝固酶10.对正常群菌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生物拮抗B.促进机体免疫C.合成维生素D.合成细菌素E.与衰老无关(正确答案)11.人体正需生理状态时没有常居菌的部位是() [单选题]A.眼结膜B.肠道C.肝脏(正确答案)D.泌尿生殖道E.鼻咽12.除哪项外,下列均为正常菌群引起条件致病的原因() [单选题]A.接受放疗治疗B.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C.外伤所致原位寄居菌位移D.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E.口服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正确答案)13.高压蒸汽灭菌压力为103.4kpa时,其温度为() [单选题]A.100.3℃B.110.3℃C.121.3℃(正确答案)D.122.3℃E.130.3℃14.含血清的培养基多用何种方法灭菌() [单选题]A.烧灼法B.巴氏消毒法C.煮沸法D.间歇灭菌法(正确答案)E.高压蒸汽灭菌法15.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宜采用() [单选题]A.煮沸法B.巴氏灭菌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正确答案)E.间歇灭菌法16.实验室内空气的消毒灭菌常采用何种法() [单选题]A.干烤法B.流通燕汽法C.紫外线照射(正确答案)D.间歇灭菌E.以上均可17.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不包括() [单选题]A.细菌细胞的大小(正确答案)B.细菌的种类C.消毒剂的浓度D.消毒剂的种类E.细菌的数量18.可用于制备卡介苗的结核分枝杆菌是什么变异的菌株() [单选题]A.形态变异B.结构变异C.毒力变异(正确答案)D.耐药性变异E.菌落变异19.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最常见原因是() [单选题]A.耐药性基因突变B.获得R质粒(正确答案)C.插人序列的转移D.基因转化E.滥用抗生素第五章细菌检验技术1.检查厌氧菌动力常用() [单选题]A.压滴法B.悬滴法C.毛细管法(正确答案)D.革兰染色法E.抗酸染色法2.革兰染色法脱色时所用乙醇浓度为() [单选题]A.70%B.95%(正确答案)C.90%D.20%E.40%3.L型细菌检查时常用用的染色法为() [单选题]A.细胞壁染色(正确答案)B.荚膜染色C.芽胞染色D.革兰染色法E.抗酸染色法4.墨汁常用于() [单选题]A.细胞壁染色B.英膜染色气C.芽胞染色D.负染色法(正确答案)E.抗酸染色法5.一般不用革兰染色法鉴定的细菌是() [单选题]A.布鲁杆菌B.链球菌C.结核分枝杆(正确答案)D.肺炎链球菌E.脑膜炎奈瑟菌6.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需要采用() [单选题]A.荧光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正确答案)D.普通光学显微镜E.相差显微镜7.芽胞染色属于() [单选题]A.革兰染色B.墨汁染色C.特殊染色(正确答案)D.抗酸染色E.亚甲蓝染色8.抗酸染色法的染色程序是() [单选题]A.5%苯酚复红加加温染色5min→3%盐酸酒精脱色→吕氏亚甲蓝复染1min(正确答案)B.3%苯酚复红加温染色5min-5%盐酸酒精脱色→昌氏亚甲蓝复染1minC.5%苯酚复红加温染色1min-+3%盐酸酒精脱色→吕氏亚甲蓝复染5minD.3%苯酚复红加温染色1min+5%盐酸酒精脱色→昌氏亚甲蓝复染5minE.吕氏亚甲蓝加温染色1min5%盐酸酒精脱色→3%苯酚复红复染5min9.观察细菌鞭毛可用下列列哪种染色方法() [单选题]A.细胞壁染色B.荚膜染色C.芽胞染色D.革兰染色法E.鞭毛染色(正确答案)10.菌毛可用下列哪种显微镜观察() [单选题]A.荧光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正确答案)D.普通光学显微镜11.接种环直径一般为() [单选题]A. 1-2mmB. 2-3mmC. 1-3mnD. 2-4mm(正确答案)E. 3-4mm12.关于生物安全柜的分类,正确确的是() [单选题]A.I级B.I-Ⅱ级C.I-Ⅲ级(正确答案)D.I-Ⅳ级E.I-V级13.下列培养基中,含有酚红指示剂的是() [单选题]A.吲哚试验B.甲基红试验C.葡萄糖氧化发酵D.硫化氢试验E.尿酶试验(正确答案)14.下列哪种接种方法可分离出单个菌落() [单选题]A.分区划线(正确答案)B.穿刺接种C.点种D.用液体培养物涂布接种E.液体接种15.细菌分解胱氨酸(半胱氨酸)后,用于鉴别别细菌的代谢产物是() [单选题]A.乙酰甲基甲醇(正确答案)B.二乙酰C.硫化氢D.吲哚E.NH316.不属于鉴定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是() [单选题]A.聚合酶链反应B.核酸杂交C.基因芯片技术D.蛋白芯片技术E. ELISA(正确答案)17.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通过连续监测细菌或真菌代谢引起的哪项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标() [单选题]A. PHB.二氧化碳浓度(正确答案)C.氧气浓度D.气压变化E.吸光度18.血培养时采血量一般为血培养瓶中肉汤培养基量的() [单选题]A.1/3~1/2B.1/4~1/3C.1/5~1/4(正确答案)D.1/6~1/5E.1/7~1/619.临床对血培养阳性结果的处理采用分级报告制度是() [单选题]A.一级报告制度B.二级报告制度C.三级报告制度(正确答案)D.四级报告制度E.五级报告制度20.血培养时成人一般每次采集3~10ml,最佳采血量是() [单选题]A. 3-5mlB. 3-6mlC. 8-10ml(正确答案)D. 5-8mlE. 5-10m21.自动化微生物药敏系统进行药敏检测的实质是() [单选题]A.K-B纸片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正确答案)C.琼脂稀释法D.联合药敏试验E.E-test法第六章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1.下列有关药敏试验意义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A.药敏试验结果为“敏感”时,治疗可能有效B.药敏试验为中介时,只要加大药物剂量完全可以达到治疗效果(正确答案)C.药敏试验结果是提供药物选择的依据D.药敏试验可预测抗菌治疗的效果E.体外药敏结果不完全与体内治疗效果一致2.关于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稀释法,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稀释法所稀释的是抗菌药物B.稀释法包括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C.稀释法测定的是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值D.MIC即为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浓度E.MIC即为能杀灭细菌生长的最小浓度(正确答案)3.属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是() [单选题]A.万古霉素B.红霉素C.妥布霉素(正确答案)D.头孢他啶E.青霉素4.做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倾倒M-H平板时,培养基的厚度应为() [单选题]A.3mmB.2mmC.4mm(正确答案)D.5mmE.6mm5.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筛选试验的抗菌药物,不包括以下哪种() [单选题]A.头孢唑林(正确答案)B.氨曲南C.头孢他啶D.头孢噻肟E.头孢曲松6.克拉维酸属于何类药物() [单选题]A.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B.磺胺类抗菌药物C.喹诺酮类抗菌药物D.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E.β-内酰胺酶抑制剂(正确答案)7.遵循CLSI抗菌药物选择原则,A组代表() [单选题]A.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B.替代性或补充性的抗菌药物C.常规试验但只是选择性报告的抗菌药物D.常规试验并常规报告的抗菌药物(正确答案)E.不允许常规试验并报告的抗菌药物8.按照抗菌药物选择原则,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应该是哪组(U) [单选题]A.A组B.B组C.C组D.U组(正确答案)E.O组9.药敏试验结果,测试菌抑菌圈的大小与测试菌的MIC呈现() [单选题]A.负相关(正确答案)B.正相关C.无相关D.高相关E.低相关10.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时,平板最好单独平放,叠放时最多不能超过()[单选题]A.2个平板(正确答案)B.3个平板C.4个平板D.5个平板E.6个平板第七章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鉴定1.腐生葡萄球菌是下列哪种疾病的常见致病菌() [单选题]A.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B.类风湿关节炎C.尿路感染(正确答案)D.风湿热E.蜂窝织炎2.链球菌与葡萄球菌可用作属间初步鉴别的试验是() [单选题]A.DNA试验B.触酶试验(正确答案)C.氧化酶试验D.葡萄糖发酵试验E.蔗糖糖氧化试验3.一患脑膜炎的新生儿,血培养见大量球菌繁殖,该菌呈β-溶血、触酶阴性、分解葡萄糖产酸、杆菌肽耐药、CAMP试验阳性,该菌为() [单选题]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肺炎链球菌(正确答案)C.A群链球菌的D.B群链球菌的E.脑膜炎奈瑟菌4.胆汁溶菌试验常用于鉴别() [单选题]A.A群链球菌与B群链球菌B.A群链球菌与D群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和甲型溶血型链球菌(正确答案)D.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表皮葡萄球菌与腐生葡萄球菌5.杆菌肽敏感试验阳性为() [单选题]A.A群链球菌(正确答案)B.B群链球球菌C.C群链球菌D.D群链球球菌E.F群链球菌6.在6.5%氯化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细菌有() [单选题]A.肺炎链球菌B.A群链球菌C.B群链球菌D.C群链球菌E.肠球菌(正确答案)7.从混有杂菌的标本中分离葡萄球菌的首选培养基是() [单选题]A.巧克力琼脂培养基B.EMB培养基C.卵黄双抗培养基D.高盐甘露醇培养基(正确答案)E.卵黄甘露醇培养基8.CAMP试验验阳性结果的溶血特点呈() [单选题]A.环状B.月牙状C.箭头状(正确答案)D.线条状E.点状9.与鉴别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有关的试验是() [单选题]A.葡萄糖发酵B.乳糖发酵C.果糖发酵D.麦芽糖发酵(正确答案)E.蔗糖发酵10.疑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应注意() [单选题]A.置50%甘油盐水中保存送检C.立即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B.冷藏送检E.低温存放过夜D.保温,迅速送检(正确答案)第八章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鉴定1.肠道致病菌与肠道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别试验常选用() [单选题]A.吲噪试验B.尿素分解试验C.乳糖发酵试验(正确答案)D.H2S试验E.胆胆汁溶解试验2.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的检查方法是() [单选题]A.尿液培养B.血液培养(正确答案)C.便培养D.血清做肥达试验E.胆汁做肥达试验3.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 [单选题]A.福氏志贺菌B.宋内志贺菌(正确答案)C.鲍氏志贺菌D痢疾志贺菌E.B群志贺菌Y变种4.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 [单选题]A.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B.菊糖发酵试验C.尿素分解试验D.胆汁溶解试E.半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接种试验(正确答案)5.在KIA中,底黄斜红,无气泡,无H2S,最可能的细菌是() [单选题]A.大肠埃希菌B.沙门菌C.志贺菌(正确答案)D.变形杆菌E.产气肠杆菌6.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通常是() [单选题]A.O凝集价≥40,H凝集价≥40B.0凝集价≥80,H凝集价≥160(正确答案)C.O凝集价≥40,H凝集价≥160D.0凝集价≥160,H凝集价≥80E.O凝集价≥80,H凝集价≥807.能产生绿色色素和特殊生姜气味的细菌是() [单选题]A.大肠埃希菌B.变形杆菌C.克雷伯伯菌D.枸櫞酸杆菌E.铜绿假单胞菌(正确答案)8.不动杆菌的特性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A.氧化酶阳性B.触酶阳性C.不发酵糖类D.有动力(正确答案)E.分布广泛,常引起院内感染9.霍乱患者的典型大便呈() [单选题]A.水样B.果酱样C.脓血样D.米泔水样(正确答案)E.消化不良的恶臭便10.霍乱弧菌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单选题]A.无嗜盐性B.耐碱不耐酸C.耐酸不耐碱(正确答案)D.革兰阴性弧形E.极端单鞭毛,运动活泼11.用于霍乱弧菌培养的培养基是() [单选题]A.碱性蛋白胨水B.碱性琼脂平板C.庆大霉素平板D. TCBSE.以上都可(正确答案)12.与副溶血性弧菌的特性不符的是() [单选题]A.革兰阴性杆状或弧状B.有单鞭毛,运动活泼C.存在沿岸的海水或海产品中D.嗜盐,在无盐培养基中也可生长(正确答案)E.引起食物中毒13.患者,女,40岁,有13年慢性胃炎史,近期上腹疼痛加重,来医院就诊。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第一章微生物概述一.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
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
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1. 微生物的作用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一. 细菌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学》复习题
《微⽣物学》复习题《微⽣物学》复习题绪论1、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颈瓶试验,彻底推翻了⽣命的说,提出了胚种学说,并认为只有活的微⽣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
2、科赫学派的重要业绩主要有三个⽅⾯:⼀是建⽴了研究微⽣物的⼀系列重要⽅法;⼆是利⽤平板分离技术寻找并分离到各种传染病病原菌;三是在理论上提出了科赫法则。
3、微⽣物由于其体形极其微⼩,带来了体积⼩、表⾯积⼤;吸收多、转化快;⽣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和分布⼴、种类多五⼤共性。
4、列⽂虎克利⽤⾃制显微镜观察到了多种微⽣物的形态,从此微⽣物学进⼊⼀个新的时代,他本⼈也被后⼈誉为微⽣物学的先驱者。
5、19世纪后半叶,由于法国⼈巴斯德和德国⼈科赫的杰出贡献,微⽣物学的发展进⼊了⽣理⽔平研究阶段,他们两⼈也被后⼈分别誉为微⽣物学的奠基⼈和细菌学奠基⼈。
6、巴斯德采⽤曲颈瓶试验来()。
A、提出病原菌学说B、驳斥⾃然发⽣说C、建⽴⼀套早期的微⽣物培养⽅法D、证实酒和奶制品变酸的原因7、微⽣物学中铭记科赫,与他()等所作出的⼀系列贡献有关。
A、⾸先提出了病原菌学说B、成功证实了病原菌学说C、⾸先发现了微⽣物D、对⽆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了⽣化研究8、微⽣物五⼤共性中,()是这些特性的基础。
A、体积⼩、⽐⾯值⼤B、吸收多、转化快C、⽣长旺、繁殖快D、适应强、易变异E、分布⼴、种类多第⼀章原核微⽣物概念:1、质粒:细菌细胞核外的遗传因⼦,是⼩型双链闭合环状DNA ,能⾃我复制。
2、荚膜3、芽孢4、伴胞晶体5、菌落:将单个微⽣物细胞或⼀⼩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有时在内部),当它占有⼀定的发展空间,并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时该细胞迅速⽣长繁殖,结果形成以母细胞为中⼼的⼀定⾁眼可见、有⼀定形态的⼦细胞集团6、菌苔:如果将某⼀纯种的⼤量细胞密集的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结果长成的“菌落”相互联接成⼀⽚7、鞭⽑8、趋性1、细菌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基本形态。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答案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绪言一、填空题1. 1683年荷兰人安东·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2。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弯颈瓶试验证明“自然发生论”是荒谬的,他是微生物学、生理学与免疫学的主要奠基人。
3. 微生物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形态学发展阶段、生理学发展阶段和近代卫生物学发展阶段等.二、简答题1。
微生物有何特点?答:(1)体积小,结构简单,表面积/体积比值大;(2)代谢活力强,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5)适应性强,易变异。
2。
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答:一、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3. 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摄氏度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4. 柯赫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1)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柯赫原则,即①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②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③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④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2)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包括: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等技术。
第一章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一、填空题1。
测定细菌大小的单位通常是微米。
2. 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三种基本类型。
3.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物质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知识点】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人类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直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3、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无核膜及核仁;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完善;有核膜及核仁;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膜;无细胞器;无核膜核仁;以复制方式增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病毒。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知识点】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细菌基本结构的组成及意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浆重要颗粒性物质: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核质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介导粘附,寄生于黏膜处的细菌大多有菌毛,避免被分泌液冲刷走;荚膜是某些细菌在营养丰富或侵入机体后为避免被吞噬或杀菌物质破坏而产生的粘液性物质将自己包裹起来;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休眠形(不繁殖),当缺乏营养时(体外),细菌为减少代谢消耗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抵抗力强,一般消毒灭菌方法无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5.细菌革兰染色的步骤:龙胆紫-碘液-脱色液-稀释复红第二章细菌生理【知识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厌氧菌);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 体具特异性亲和力,促使病毒粒子的吸附;
3、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病毒蛋白质还构成了病毒组成中的酶。
比较简单的植物病毒大都只含一种蛋白质,其他病毒 均由一种以上的蛋白质构成。
在其组成中几乎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氨基酸的存在。氨 基酸的组合与含量因病毒种类而异。
包涵体的特点: 有特定形态,多为圆形或多角形。 体积较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位于:细胞质中(质型多角体病毒,具嗜酸性)
细胞核中(核型多角体病毒,具嗜碱性)
环境对病毒的影响
温度 病毒的半数存活期在:60℃以秒计 37℃以分计 20℃以小时计 4℃以天计 -70℃以月计
X射线 γ射线 紫外线(UV) 脂溶剂 ,有包膜的病毒因包膜中含有脂类物质对脂溶
个 属) 未分目的科:3 个科(下分 13 个 属)
+ssRNA 病毒: 未分目的科:16 个科(下分 73 个 属) 套病毒目(下分 2 个科,3 个 属)
ssDNA 病毒: 未分目的科:5 个科(下分 17 个 属)
RNA-DNA 逆转录病毒: 未分目的科:5 个科(下分 19 个 属)
dsRNA 病毒: 未分目的科:6 个科(下分 22 个 属)
裸露 RNA 病毒: 未分目的科:1 个科(下分 2 个 属)
-ssRNA 病毒: 单分子负链 RNA 病毒目(下分 4 个科,14
第三章 病毒
本章要求掌握: 1、病毒粒子的结构、化学组成及生存的环境条件。 2、毒性噬菌体的侵染循环,温和噬菌体和溶原细菌的特点。 3、脊椎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的主要特点及代表病毒 所含核酸及侵染循环。 4、亚病毒的基本知识。 重点: 噬菌体 难点: 1、DNA病毒的侵染循环。 2、RNA病毒的侵染循环。 3、温和噬菌体和溶原化。
核酸
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RNA或DNA); 动物病毒多数属DNA型,如天花病毒等,也
些属RNA型,如流感病毒等。 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属RNA型,少数属DNA型,
如花椰菜花叶病毒。 噬菌体多数属DNA型,少数属RNA型,如大肠
杆菌噬菌体M13和 f2等。 通常一个病毒粒子中只有一个核酸分子; 核酸有单链(ss)和双链(ds)之分。 病毒核酸有正、负链之分
刺突spike。
壳体构型
1、螺旋对称排列:杆状,多见于植物病毒,如TMV。
2、立体对称排列:球形,多见于动物病毒,如腺病毒。
3、复合对称:蝌蚪形,如T4 噬菌体。
病毒的化学组成
病毒蛋白
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病毒蛋白质有如下功能:
1、病毒蛋白质构成病毒粒子外壳,保护病毒核酸免受 核酸酶及其他理化因子的破坏;
遗传信息,通过寄主的转录、翻译和合成系统来复制 病毒。 ④个体极小,多在10-300 nm之间,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二、 病毒粒子的形状与大小
病毒的形态有球形、卵圆形、砖形、杆状、丝状及蝌蚪状等,但 以近似球形的多面体和杆状为主。
动物病毒多呈球形,卵圆形或砖形。 细菌病毒多为蝌蚪形,也有微球形和丝状的。 植物病毒多为杆状。
(1)、核酸的类型、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
(2)、病毒的形状和大小;
(3)、病毒的形态结构;
(4)、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5)、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6)、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特性;
(7)、除脂溶剂外对其他化学和物理因子的敏感性;
(8)、流行病学特点:包括病毒属的宿主范围,传播方式和媒如痘类病毒,在其被膜中含 有脂类与多糖。
脂类中磷脂占50-60%,其余则为胆固醇。 多糖常以糖脂、糖蛋白形成存在。 有的病毒含有胺类。植物病毒还发现了12 种金属阳离子。有的可能还含有类似维生素 的物质。
病毒的包涵体
病毒在寄主细胞中形成的聚集体称为包涵体。其 中包含未装配的病毒亚基、完整的病毒体和寄主编 码的蛋白质。
病毒的发现
1886年,麦尔(Mayer) 证明传染性
1892年伊万诺夫斯基(Д.И.Ивановский) 证明滤过性
1898年贝哲林克(Beijerinck) 重复以上2人实验,取名“Virus”(病毒)。
1935年,美国人Wendell M. Stanley 提取了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剂敏感。 甲醛能使病毒失活。
四、病毒的分类
早期的病毒分类以宿主为主,将病毒分为脊椎动物病 毒,无脊椎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等。并采用了隐码。1979 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简称 ICTV) 通过的关于病毒分类的第三次报告,提出了以病 毒的核酸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 会提出了病毒分类的八条原则:
ICTV的分类系统
ICTV(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批准的病毒分类系统包括 3个目,62个科,216个属,另加亚病毒感染因 子卫星病毒、类病毒(下分2科7属)和朊病毒, 共约4000种。
dsDNA 病毒: 有尾噬菌体目(下分 3 科 15 个属) 未分目的科:17 个科(下分 47 个 属)
TMV)结晶,从而获得 Nobel Prize生理医学奖。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知识
病毒是没有细胞构造, 活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实体, 在寄 主内表现生命特性,在寄主外表现大分子特性。 一、病毒的特点 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严格活细胞内寄生,无核糖体和独立的酶反应系统,
在寄主细胞外没有生命特征。 ③只有DNA或RNA一种核酸。病毒向寄主细胞提供自己的
病毒粒子(virion)的大小范围在10-300 nm。多数病毒的 大小为100 nm左右。
三、 病毒粒子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病毒粒子的结构 病毒粒子由核壳体nucleo-capsid组成。壳体capsid由亚单位—
—壳粒capsomer组成,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有的病毒具有包膜envelop(蛋白质和脂肪),有的包膜上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