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防治知识

⿇风病防治知识 ⿇风病是⼀种由⿇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如何进⾏防治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风病防治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风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风病? ⿇风病是由⿇风杆菌引起的⼀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体的⽪肤、粘膜和周围神经。

未经治疗过的⿇风病⼈是唯⼀的已知传染源(特别是多菌型病⼈)。

2、⿇风病是如何传播的? 直接密切接触和呼吸道是马蜂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3、感染⿇风菌就⼀定会得⿇风病吗? ⿇风菌感染后会不会发病取决于机体⾃然免疫⼒,95%⾄99%以上的⼈对⿇风菌有⾃然免疫⼒,即使感染了⿇风菌也不⼀定发病,只有易感者才发病。

4、⿇风病的症状和体征 可发⽣于全⾝任何部位。

⿇风病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肤和神经损害。

⽪肤有单块或多块不痛不痒的斑块、丘疹、结节、斑疹、⽔疱等(但也有个别患者感觉奇痒)⽪肤损害。

神经损伤主要以⾯、⼿、⾜等部位为主。

⿇风病防治⼩知识 ⼀、1954年,世界卫⽣组织确定每年1⽉的最后⼀个星期⽇为“世界防治⿇风病⽇”。

2016年1⽉31⽇是第63届“世界防治⿇风病⽇”暨第29届“中国⿇风节”,今年活动主题是“加速⾏动,消除⿇风危害”。

⼆、⿇风病是由⿇风杆菌引起的⼀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的呼吸道吸⼊和长期密切的⽪肤接触传播。

⿇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风病患者。

绝⼤多数⼈对⿇风病具有免疫⼒,发病率低。

三、⿇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密切接触活动性⿇风病患者时戴⼝罩、接触后洗⼿、注意个⼈卫⽣、加强营养、提⾼机体抵抗⼒等可以减少患⿇风病的危险。

四、⿇风病早期症状是浅⾊或红⾊⽪肤斑⽚,常伴感觉丧失。

如果怀疑⾃已得了⿇风病,应该主动去⽪肤病防治院(所、站)等⿇风病防治机构检查治疗,或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联系咨询。

五、⽬前我国对⿇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免费。

各级政府实⾏报病奖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此外,民政等部门也为⿇风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和⽣活救助等。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
• 我国现代通称为麻风 麻--这种病几乎都有麻木(感觉障碍)症状 风--中医对病因的分析
麻风=麻X疯
一、 麻风病的传染
• 麻风是由麻风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丙类 ),其潜伏期通常为2-5年,最长可达十年 。
• 与其他传染病一样,麻风的传染也需要具 有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个体3个环节, 自然和社会2个因素。
有关
型比差异
• 定义:新麻风病例中多菌型病人所占的 比例
• 一般来说,在麻风流行的初期型比较低 ,随着流行得到明显控制,型比则有所 上升
• 近年来,我国型比为59.6%-69.1%
家庭分布
• 麻风流行的家庭聚集现象
– 发病次序:有长辈先发病,也有子女先发病 ,但以长辈先发病为多见
– 配偶被传染上的不多(不超过5%) – 相对而言,麻风病人邻居发病率较高
的犰狳;
麻风病传染的三个环节(3-2)
• 传染方式和侵入途径
– 传染方式:
• 直接接触传染
– 排菌的最主要途径:上呼吸道及破损皮肤; – 长期密切的直接接触:家庭接触者发病率高;
• 间接接触传染
– 接触污染的生活用品、水和土壤 – 节肢动物也存在传染的可能性
– 侵入途径
• 皮肤和呼吸道
麻风病传染的三个环节(3-3)
– 赤道两侧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我国:
– 分布特点:限局性、集簇状分布 – 历史:北纬38度以南的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
• 广东、山东、江苏、浙江
– 当前:
• 云南、贵州、四川、湖南、西藏
性别分布
• 男性高于女性
– 通常为2:1,但在中国为3:1 – 在成人和多菌型麻风更为明显 – 可能与男性活动范围大,接触传染源机会多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_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_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1. 引言麻风病,又称为麻疯病或麻风痲疯,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麻风杆菌引起。

该疾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提高麻风病的防治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以下是培训内容的小结。

2. 麻风病的传播途径•麻风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麻风杆菌可通过飞沫传播给接触者。

•具有病原体的尘埃或土壤也可成为麻风杆菌的潜在传播途径。

•长时间接触麻风患者,尤其是没有接受适当治疗的患者,也容易感染麻风病。

3.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麻风病的潜伏期很长,通常在2-7年,甚至更长。

•主要症状包括皮损、神经系统受损以及眼部损害。

•皮损多表现为肤色变化、凹陷及溃疡,严重者可出现指甲或脚趾的溃疡。

•神经系统受损会导致感觉减退、疼痛及肢体无力。

•眼部损害可能导致角膜炎、白内障以及其他视力障碍。

4. 麻风病的防治措施•尽早诊断和治疗:通过早期诊断可以减少感染的传播并尽早开始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多药联合治疗:多种抗麻风病药物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麻风杆菌的生长和传播。

•潜伏接触者的筛查和追踪:根据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和追踪工作,以及时发现新的感染病例。

•社区教育和意识提升:通过社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麻风病的认识和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

•落实隔离措施:对麻风病患者和具有传染风险的接触者实施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 麻风病的康复与社会融合•麻风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才能恢复健康。

•康复工作包括医疗治疗、康复训练、职业培训等多个方面。

•社会融合是麻风病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当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帮助患者重返社会生活。

6. 结论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通过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相关人员对麻风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能力。

通过早期诊断、多药联合治疗、潜伏接触者的筛查和追踪、社区教育和意识提升、隔离措施的实施,以及患者的康复与社会融合工作的推进,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麻风病的传播,减少相关的社会偏见和歧视。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麻风病防治知识主讲人:陈军2016年1月31日世界麻风病日,主题:“加速行动消除麻危富”一、什么是麻风病?麻风病又叫“癞子”或“大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在我国流行已2000多年。

麻风杆菌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

麻风杆菌侵犯皮肤黏膜,在临床上表现为斑疹、丘疹、浸润、溃疡等,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使周围神经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皮肤损害处感觉丧失、失汗、干燥、毛发脱落,局部组织吸收、萎缩,甚至产生严重的畸残。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

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

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杆菌有免疫力。

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

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做吹口哨动作。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四、麻风病能治好吗?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免费治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五、怎样预防麻风病?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有麻风可疑症状,请尽快到当地地防所、疾控中心就诊;2、大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使广大群众都懂得麻风病的防治知识。

麻风知识宣传内容

麻风知识宣传内容

麻风知识宣传内容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上呼吸道黏膜和周围神经。

这种疾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皮肤密切接触传播。

虽然麻风病是一种传染病,但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发病率较低。

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是皮肤上出现各种皮疹,且伴有感觉丧失(麻木)干燥闭汗,或伴有外周神经干粗大。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眉毛脱落、歪嘴、爪形手、跛足等残疾。

然而,麻风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早诊早治可以避免畸残,规范治疗可以完全治愈。

国家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政策,报病有奖。

预防麻风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避免与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

2.在与麻风病患者接触时,应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

3.如果出现麻风病可疑症状,应尽早到专业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站)等)就诊。

麻风病患者也需要进行自我护理和残疾预防。

例如,眼睛的自我护理包括每日检查眼睛(红、视力、异物)、养成自发性眨眼习惯、戴防护眼镜、晚上用眼罩遮盖眼睛、使用人工泪液或清水冲洗眼睛等。

手足创口感染的处理包括休息、制动、使用溃疡愈合鞋、创口清洁和抗菌素使用等。

总的来说,通过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麻风病的防控知识

麻风病的防控知识

麻风病的防控知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麻风病,又称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主要侵袭人体神经系统和皮肤,造成肢体变形、感觉丧失等症状。

麻风病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传染病,它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对麻风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麻风病的传播途径麻风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

感染麻风杆菌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感染(空气传播)和皮肤受损(结核病患者的唾液和皮肤分泌物是传播麻风杆菌的主要途径)。

二、认识麻风病的预防措施1. 麻风病的疫苗接种:麻风病疫苗是预防麻风病的重要手段,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

2. 个人防护措施: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麻风杆菌的患者密切接触。

特别是避免与有麻风病史的患者共用毛巾、洗漱用具等,以免传播病菌。

3. 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麻风病的发生。

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麻风病具有潜伏期长、发展缓慢的特点,患者常常在病情恶化之后才能及时发现。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麻风病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及时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率。

四、加强社会宣传教育为增强公众对麻风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对麻风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麻风病的相关知识,让人们了解麻风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主动参与麻风病防控工作。

五、加强医疗卫生管理政府和卫生部门需要加强对麻风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完善麻风病感染者的隔离治疗制度,加强对麻风病患者的随访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扩散。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风病的传播,我们每个人都应提高预防意识,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感染麻风杆菌。

政府和卫生部门也应加强麻风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共同努力,共同抗击麻风病,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防治知识麻风病,又称麻风痼疾,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

该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麻风病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系统,严重时会引起残疾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麻风病的传播,人们需要了解一些麻风病防治知识。

一、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麻风病防治的关键。

麻风病潜伏期长,病情发展缓慢,因此容易被忽视。

一旦发现皮肤上出现不正常的麻木、麻疹、脱发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医生会通过临床症状、皮肤活检和麻风杆菌检测等方式进行诊断,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二、多重药物治疗麻风病的治疗采用多重药物联合疗法,常用的药物包括达耐、利福平等。

这些药物具有抗麻风杆菌的作用,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破坏,减轻病情。

多重药物治疗可以避免麻风杆菌对单一药物的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三、定期随访和治疗麻风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要定期接受随访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同时,医生还会关注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患者能够坚持治疗并康复。

四、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麻风病患者往往遭受歧视和排斥,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对于他们的康复至关重要。

社会支持可以包括政府的政策扶持、医疗保障和康复补贴等,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康复服务可以包括职业培训、就业安置和心理辅导等,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五、麻风病疫苗接种麻风病疫苗是预防麻风病的有效手段。

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麻风病疫苗是卡博麻风疫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麻风病疫苗应在麻风病高发地区进行普及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

六、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预防麻风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人们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

尤其是在接触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注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体液。

七、宣传教育和社区参与宣传教育和社区参与是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防治知识
神经:损害多发、粗大、质地硬。除非眉部 有皮损,一般无眉毛脱落。;
精品课件
粘膜、淋巴结、睾丸、眼、内脏:一般受累 少;
皮损查菌:阴性~2+; 病理活检:真皮内见到典型上皮样细胞肉芽
肿,可见异物巨细胞,周围淋巴细胞较少; 麻风菌素试验:±~+; 麻风反应:容易发生I型反应畸残:病期长的
患者多见畸残。
精品课件
神经:轻度粗大,质软,但不完全对称; 毛发:早期眉毛外1/3脱落; 淋巴结,睾丸、内脏:早期损害比较轻微。 皮损查菌:4+~5+,免疫区边缘查菌1+~2+
,免疫区中央则阴性; 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麻风反应:此型患者在治疗中(3个月后)
容易发生I或II型麻风反应。
精品课件
BL型麻风-左下肢红斑
传染源:
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特别是多菌型病人是主 要的传染源。查菌阴性的少菌型病人或未定 类病人一般无传染性,经MDT(联合化疗) 治疗的病人(一个星期),虽查菌阳性,但由于 麻风菌活力大部分丧失,也基本无传染性。
精品课件
传染方式:
直接接触 侵入正常
麻风杆菌 呼吸道 → 人群皮肤\粘膜→
间接接触
麻风素试验:可阳性或阴性; 畸残:无; 预后:损害可自行消退或发展演变成其它型
麻风。
精品课件
未定类(I)麻风
精品课件
I类(未定类)麻风—浅色斑
精品课件
TT型麻风—双侧臀部皮疹
精品课件
结核样型麻风(TT)
皮损:为红斑或斑块,皮损倾向于孤立干燥麻木 无汗(但面部不明显),毳毛脱落,表面粗糙,边 界清楚,中心高起。斑块可表现为卵石样粗糙表 面。有的患者可出现巨大皮损, 直径可达30cm ,可局限于臀,背和面部;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05
是预防和控制麻风病的 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
宣传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麻风病的 传播方式、早期症状、预防措施 等,以及消除对麻风病患者的歧
视和排斥。
宣传教育的形式可以包括宣传画、 宣传片、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 以多种形式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目录
• 麻风病简介 • 麻风病的预防 • 麻风病的治疗 • 麻风病的康复与护理 • 麻风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 案例分析
01
麻风病简介
什么是麻风病
01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 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 围神经。
02
麻风病的症状包括皮肤麻木、疼 痛、蚁行感、出汗异常等,严重 时可导致残疾。
接种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应了解疫苗的禁 忌症和注意事项,按照医 生的指导进行接种。
03
麻风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麻风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药物包括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等。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 案。
康复团队
由医生、治疗师、护士、社会工作 者等专业人员组成,共同协作,确 保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的康复服务。
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咨询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帮 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 态,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
力。
社会融入
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与家人 和朋友建立联系,参与社交活动,

关于麻风的预防知识点总结

关于麻风的预防知识点总结

关于麻风的预防知识点总结关于麻风的预防知识点总结麻风,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麻风患者常出现皮肤病变、神经损害等症状,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风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麻风的预防知识点。

下面,本文将总结一些关于麻风的预防知识点,以供参考。

1. 加强公众对麻风的认知麻风虽然已经不再是一种流行病,但仍然存在于一些地区。

加强公众对麻风的认知,是预防麻风传播的基础。

公众应该了解麻风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基本知识,以便及早发现和诊治麻风病例。

同时,也应该避免对麻风患者的歧视和排斥,要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 加强麻风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麻风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麻风传播的关键。

一旦发现疑似麻风病例,应及时就诊,并接受相关检查和确诊。

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传染的风险。

同时,还应关注麻风病患者的康复问题。

提供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支持,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麻风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 定期进行麻风筛查和监测麻风筛查和监测是预防麻风传播的重要手段。

定期进行麻风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患者,减少传染风险,阻断传播链。

对于高风险地区、易发地区或接触过麻风病患者的人群,应进行定期的麻风监测。

同时,对于病例发现和传播风险高的区域,应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随访等,以防止麻风的蔓延。

4. 提高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的良好养成对于预防麻风传播尤为重要。

个人应该经常洗手、保持身体清洁,不共用毛巾、衣物等个人物品,避免接触感染源。

尽量避免接触患者的皮肤损伤,以免感染麻风杆菌。

5. 推广麻风疫苗接种麻风疫苗是预防麻风的重要手段之一。

麻风疫苗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问世,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其安全有效。

麻风病症状表现和防治知识

麻风病症状表现和防治知识

麻风病病症表现和防治知识麻风病病症一、结核样型麻风这种类型的病人免疫力比拟强,麻风杆菌被局限在人体的皮肤与神经系统内。

其表现为皮肤外表出现红斑或者是板块,皮损多表现为孤立、枯燥,麻木无汗,外表粗糙,边界清楚,中心高起,一般好发生在臀部、背部以及面部,神经皮损多表现为单一的周围神经的明显粗大,有些皮损周围可以摸到粗大的皮神经,局部神经炎型的麻风病只是表现为神经粗大和感觉出现障碍,并没有明显的皮损。

二、界线类偏结核型麻风这种类型的麻风病与结核阳性相似,常见的皮损有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者是褐黄,局部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者是打洞区,形成了内外边缘都很清楚的环状损害,损害外表大多光滑,有的可见鳞屑,损害数目多发,大小不一,以躯干、四肢和面部多发生,除了面部以外,一般来说皮损比拟浅而且感觉障碍明显。

三、中间界线类麻风这种麻风病的特点是多形性与多色性,疹型有斑疹、斑块、浸润等,颜色有葡萄酒色、库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

皮损外表光滑,分布广泛,呈现出不对称性,大多数没有明显的感觉障碍,神经损害多发,但是不对称,会出现轻度的麻木,粘膜、淋巴结、眼、睾丸以及内脏可以收到牵累。

四、界线类片瘤型麻风早期多见斑疹、丘疹,都是浸润性损害,分布广泛且不完全对称,比拟大的皮损中央可以见到空白区或者是打洞区,内外界线比拟模糊,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感觉障碍。

眉毛、睫毛和头发可以出现脱落,常常是不对称的,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可以造成“狮面〞,中晚期患者会出现粘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与睾丸肿大并且会有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比拟均匀一致,质地比拟柔软,畸形出现的比拟晚而且呈现出不完全对称。

五、瘤型麻风这个类型的病人对于麻风杆菌没有免疫力,麻风杆菌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散布到全身,组织器官受到浸润的范围比拟广泛,经常可以见到斑疹和弥漫性浸润或者是结节,晚期可造成双眉全部脱落,淋巴结、睾丸以及内脏都会受到牵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风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一、定义: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接触传播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

现症病人家庭成员及近邻等密切接触者是高危人群,较易被传染。

二、传染方式
1、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

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

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

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

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但麻风院(村)附近的地区,麻风病发病率并不高,即使是麻风患者的配偶,患病率一般不超过5%。

此外约有2/3的麻风病人并问不出麻风接触史。

这些表明,多数长期密切接触者并不发病。

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

三、临床表现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

如果发病,大多是不知不觉的。

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

这些表现没有特异性。

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

现根据五级分类法,对各型麻风症状特点分述如下:
1、结核样型麻风(TT):皮肤损害有斑疹和斑块,数目常一、二块,边缘整齐、清楚、常有明显的感觉(湿、痛、触)障碍分布不对称,损害处毳毛脱落,这是很重要的特征。

好发于四肢、面部、肩部和臂部等易受磨擦的部位。

斑疹颜色有浇色和淡红色,表面常无鳞屑。

斑块的颜色常为暗红色,轮廓清楚,边缘高起有的向内倾斜,移行到变平的萎缩中心,有的趋向于边缘厚度不同的半环形、环形或弓状。

表面多干燥有鳞屑,有时可见多数小丘疹堆积而成的损害。

损害的附近可摸到粗大的皮神经。

有时损害附近的淋巴结也变大。

眉毛一般不脱范。

临床上表现神经粗大,相应部位的皮肤感觉障碍和肌无力。

神经受累严重时,神经营养、运动等功能发生障碍,则出现大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形成“爪手”(尺神经受累)、“猿手”(正中神经受累)、“垂腕”(桡神经受累)、“溃疡”、“兔眼”(面神经受累)、“指(趾)骨吸收”等多种表现。

畸形发生比较早。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褐黄,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打洞区”(又称无浸润区、免疫区),形成内外边缘都清楚的环状损害,洞区
以内的皮肤似乎正常。

损害表面大多光滑,有的上附少许鳞屑。

损害数目多发,大小不一,有的散在,以躯干、四肢、面部为多,分布较广泛,但不对称。

眉睫一般不脱落。

神经受累粗大而不对称,粘膜、淋巴结、睾丸、眼及内脏受累较少而轻。

3、中间界线类麻风(B):疹型有斑疹、斑块、浸润等。

颜色有葡萄酒色、枯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

有时在一块皮损上呈现两种颜色。

边缘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

损害的形态有带状、蛇行状或不规则形,若为条片状,则一侧清楚,一侧浸润不清。

若为斑块,中央有“打洞区”,其内环清楚高起,渐向外体而斜,外缘浸润而不清,呈倒碟状外观。

有的损害呈红白的环状或多环状,形似靶子或徽章,称为“靶形斑”“徽章样斑”。

有的病人面部皮损呈展翅的蝙蝠状,颜色灰褐,称为“蝙蝠状面孔”。

有的病人在肘、膝的伸面和髋部可由结节组成厚垫状块片。

损害表面光滑、触之较软。

损害数目较多,大小不一,分布广泛,多不对称。

神经受损后,轻度麻木,比结核样型轻,比瘤型重。

眉睫常不脱落。

粘膜、淋巴结、眼、睾丸及内脏可以受累。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本型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

损害大多似瘤型损害,数目较多,形态较小,边界不清,表面光亮,颜色为红或桔红色。

分布较广泛,有对称的倾向。

损害内的感觉障碍较轻,出现较迟。

有的损害较大,中央呈“打洞区”,内缘清楚,外界浸润模糊。

眉、睫、发可以脱落,常不对称。

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亦可形成“狮面”。

中晚期病人粘
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和睾丸肿大有触痛。

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较均匀一致,触之较软,畸形出现较晚。

5、瘤型麻风(LL):皮肤损害的特点是数目多,分布广泛而对称,边缘模糊不清,倾向融合,表面油腻光滑。

皮肤的颜色除浅色斑外,大多由红色向红黄色、棕黄色发展。

感觉障碍很轻。

在较早期就有眉睫毛稀落的表现,先由眉的外侧开始脱落,以后睫毛亦稀落,这是瘤型麻风的一个临床特点。

皮肤损害有斑疹、浸润、结节及弥漫性损害等。

早期斑状损害分布于全身各处,以面部、胸部、背部多见,颜色淡红色或浅色,边界不清,须在良好的光线下仔细检视,方可辩认。

稍晚,除斑损继续增多外,陆续形成浅在性、弥漫性侵润和结节。

在面部由于浸润弥漫增厚,外观轻度肿胀,眉睫常有脱落。

再晚,斑损融合成大片浸润,或在斑损和弥漫性浸润上出现结节,弥漫性浸润向深部发展,更增明显而严重。

往往遍及全身。

在面部弥漫增厚,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变大,眉睫脱光,头发稀脱或大片脱落,结节和深在性浸润混融在一起,眼结膜充血,形成“狮面”样外观。

四肢伸侧、肩、背、臀部、阴囊等处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结节。

更晚,由于弥漫性损害部分吸收,并有明显感觉障碍和闭汗。

在小腿,皮肤轻度变硬,光滑发亮,出现鱼鳞样或蛇皮样损害,长久不退,有的头发几乎脱光,可见残发多沿血管存留分布。

神经干虽然受累,但感觉障硬较轻,表现较晚。

神经干轻度粗大,对称而软,到晚期亦可出现肌肉萎缩、畸形和残废。

鼻粘膜损害出现较早,先充血肿胀,以后随着病情加重,发生结节、浸润和溃疡。

严重者可有鼻中隔穿孔,当鼻梁塌
陷即见鞍鼻。

淋巴结在早期即已受累,轻度肿大,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到中晚期则肿大明显,并有触痛。

睾丸受累,先肿大后萎缩,并有触痛,出现乳房肿大等。

眼部受累,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内脏组织器官亦同时受累,如肝脾肿大等。

6、未定类麻风(1):临床症状较轻,不累及内脏。

皮损单纯,上有淡红斑或浅色斑,表面平无浸润,不萎缩。

毳毛可脱落。

皮损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边缘清楚或部分不清楚,分布不对称,皮损可有轻度感觉障碍。

神经干受累较轻,虽有增大但硬度较低,产生运动障碍和畸形者少。

预后取决于机体的细胞免疫发展的程度。

四、发现线索
1、麻风病的十大线索:(1)红斑白斑,麻木无汗;(2)生疮生癣,不痛不庠;(3)眉毛脱落,面如酒醉;(4)耳垂肥大,面如虫爬;(5)皮肤干燥,肢端麻木;(6)虎口无肉,手指弯曲;(7)嘴歪眼翻,口角下垂;(8)四肢筋痛,疼痛难忍;(9)小腿变瘦,吊脚跛行;(10)足底溃疡,长期不愈。

2、村医主动开展线索调查,推荐病例并最终确诊后给予等每例50元报病补助,推荐病例符合“十大线索”之一,但最后未确诊为新复发麻风病人者,给予每例5元报病补助。

五、并发症的处理
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

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炙,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六、预防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治疗”的做法。

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

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

因此只有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

七、健康教育
我们为何要加大宣传力度,把你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来,就是不要再让我们正在患麻风病的人们成为畸残,如兔眼、失明、面瘫、鞍鼻、爪型指趾、垂足、经久不愈的溃疡、骨缺失甚至肢体缺失……因为这些畸残大多数是发现太迟,治疗太晚所致周围神经损害而导致的继发性损害。

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力争达到2009年公众麻风病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

所以你们的任务是:
1、充分利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每年元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和平时下村之机深入农户或居民家中做好宣传工作,发现线索,在群众中树立“麻风病可治不可怕”的观念,消除麻风歧视;为病人创造主动就医、回归社会的良好氛围;发放张贴宣传资料。

2、线索收集:发动群众自报、互报,提供有麻风病症状和体征的可疑者,详细作好登记并填写《凤冈县疑似麻风病线索报告卡》上报县疾控中心。

3、参与线索调查和流调工作,并及时访视现症病人及指导治疗,以防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对因严重药物过敏,严重麻风反应或严重神经炎者提供医疗救治,指导畸残病人康复治疗。

4、保密工作:作为医务人员,如果发现线索或就近有麻风患者,也不要向外声张,一定要为其做好保密工作,让其放下包袱安心养病,以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