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周周练1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周末训练试题(卷)
成纪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模拟训练试题(一)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走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枝繁叶茂时期,有位思想家把自己描述为传统的传承者和捍卫者,而不是革新者。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韩非子C.孔子D.董仲舒2.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公元前603年晋灵公派一勇士杀大夫赵盾,勇士从赵府窗户里偷看到赵盾正在吃只有鱼的晚饭,惊叹其“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飨”,不忍杀之,遂拔剑自刎而死。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春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B.晋灵公专制残暴残害忠良C.春秋时社会有崇俭尚贤之风D.鱼已成为民众的基本食物3.汉武帝“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有三代之风。
”上述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A.尊崇儒术B.抑制相权C.解除边患D.削弱封国4.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诗意在()A.赞美池塘优美的风景B.强调书法取法于自然C.克制欲望来探究天理D.借自然现象说明事理5.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
这体现了()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C.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6.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
高二年级文科实验班历史周练考试(一)答案
1.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恢复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倡导的则主要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择明君而行的抱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改变周制之下的等级僵化。
A项只符合孔子维护政治秩序的理念,排除;B、C两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 D项符合题意,正确。
2.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更谈不上“维护”,A项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战国时期……原来只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基础,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项正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排除;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D项排除。
3.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法家、儒家、道家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入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的分析理解,结合法家、儒家、道家的思想解答即可.解答:由“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可知,反映的是主张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法家的思想.由“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可知,反映的是主张社会和谐,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这是儒家的思想.由“超越主义,强调入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可知,反映的是超越功利的人生观,这是道家的思想,故A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对法家、儒家、道家的思想的把握,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解答: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无论张载的“元气”说,还是朱熹的主张,都有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5.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材料中指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指的是由于皇帝施政不善,导致天降灾害,这是天人感应的表现;解答:材料中指出“皇帝施政不善,就会导致天降灾害”,这是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故选C.【点评】本题以霾的记载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天人感应思想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6.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这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学习是要注意其背景、主要代表及主张,影响等.解答:题材料提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韩非子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故选A【点评】韩非的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7.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解答:“《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是由于程朱理学日渐兴起,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8.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顾炎武:1、生活背景:明末清初政治混乱,社会动荡,迫使很多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2、主张提倡“经世致用”思想.3、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解答:“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故B正确;AC与史实不符,排除;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点评】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都是同时代人.他们生活在明末清初,目睹了明朝的灭亡,经历了抗清斗争的失败,感受了社会的动乱和危机,这就促使知识分子对社会制度和与此相应的意识形态(程朱理学)进行反思和批判.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从哲学的层面批判理学所谓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及其在内心求“理”的认识论,建立起“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体系.9.D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二历史周周练答案
高二历史周周练(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
三、问答题
36.⑴思想: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基础。
⑵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⑶国家学说:社会契约论;
人权学说: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法之学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7.⑴思想流派:墨家、道家、法家等
⑵汉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家思想
⑶理学:二程、朱熹等
⑷维新思想家把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则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38.⑴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⑵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⑶1945年中共七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
高二年级历史周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周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计75分)1.唐太宗登基时户数仅有400万户左右,按照一户五口的最低标准计,人口损失近3000万。
唐太宗没有像隋文帝那样把官吏派到乡村挨户搜查以增户籍,而是认了这笔糊涂账,并用律文限制子女分家,规定父母在,子女分家就要受处罚。
唐太宗这样做是基于( ) A.让利于民,藏富于民B.唐朝百废待兴,无力清理户口C.贞观之治,国富民强D.隋朝国贫民穷,江山短暂2.从西汉初年开始,汉政府常常把一些豪强和富人迁徙到长安诸陵。
其主要是为了( ) A.扩大统治阶层,巩固统治B.实现黄老思想,安抚人心C.借用豪强和富人的经济力量D.抑制豪强和富人的势力3.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重已》记载:“使五尺竖子棬,(牛鼻环),而牛恣(听任)所以之。
顺也。
”这证明( )A.牛被牵引从事劳动B.牛被用作祭祀C.牛的饲养水平有所提高D.牛与人的和谐4.元代诸王、后妃、大臣等通过其奴仆进行商业活动,对贵族官僚经商,只纳税,不做任何限制,政府还通过政策保护商业贸易。
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政策的废除B.义利观念的突变C.游牧文明的影响D.匠籍制度的废除5.表1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6.下列研究交子的材料:一是“(东门椒子街)街名曰‘交子’,以宋代尝设交子务于此。
”二是“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员莅之,移寓城西净众寺”。
据此可推断( ) A.社会生活受金融活动的影响B.交子是由官方印刷与发行C.说明交子印刷在东门椒子街D.交子成为宋代的主要货币7.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部门间联系减弱8.《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维莠(yǒu,杂草)骄骄。
高二年级历史周练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周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2.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 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 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3.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此人最可能是谁( )例一:有位正直的人,向地方官检举他的父亲偷了一头羊。
地方官却下令将他杀掉。
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向政府报告事情。
例二: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
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
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
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
A.孔子 B.荀子 C.老子D.韩非子4.西汉宣帝年间曾发生一次日食,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 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A.①② B.① C.② D.③6.公元前1000-前600年左右,中国、印度、希腊及犹太四大文明在哲学上有重大的发展,其影响至今不变。
这些影响可分为:①参悟生死问题;②确认神人关系;③探索人的理性;④安排人伦秩序。
导致上述影响的四大文明依次为( )A.中国、印度、希腊、犹太 B.犹太、中国、印度、希腊C.希腊、犹太、中国、印度 D.印度、犹太、希腊、中国7.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二程”和朱熹。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二历史周练一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相关背景有( )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界超级活跃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壮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材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的革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2.如图是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硕的和谐主题。
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仁者爱人B.人之性恶C.人性本善D.以人为本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4.“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避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5.十二五计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图)。
下列主张不能有效表现上述理念的是( )A.仁政B.为政以德C.兼爱、节用D.克己复礼6.“爱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
”与墨子的“兼爱”相较,孔子的“仁”注重( ) A.调节人际关系B.提倡重义轻利C.讲求实际功利D.区分品级名分7.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其中,咱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8.某中学历史探讨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转变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2019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周练试题及答案.doc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周练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80分。
)1、公元前600年左右,在雅典市场上,一位诗人声泪俱下地朗诵:“起来,到萨拉米斯岛去,为了这美丽可爱的岛屿,为了雪耻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战斗吧!”这位诗人是A、荷马B、梭伦C、克里斯提尼D、伯利克里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A、周王室衰微B、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D、争霸战争的需要3、下面改革中影响最大最彻底的是A、管仲改革B、魏文侯变法C、商鞅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实行连坐法B、普遍推行县制C、按军功受爵D、奖励耕战5、“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6、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变化有○1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2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3社会上开始出现了自耕农等新的阶层○4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1○3○4B、○1○2○3C、○1○2○3○4D、○2○3○4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10、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③都加速封建化进程④都有利封建统治的巩固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④1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确立鲜卑族封建经济基础的改革措施是A、均田制B、三长制C、傣禄制D、定姓族1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D、得到统治者的支持13、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B、北方民族的南侵C、对四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D、财政人不敷出14、下列改革属于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改革的是A、管仲改革B、魏文侯改革C、商鞅变法D、王安石变法1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均输法④市易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6、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
高二下册历史周练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历史周练试题及答案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做试题卷,锻炼我们的做题能力,这样子才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下面是整理的高二下册历史周练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二下册历史周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A )1、先秦经典《尚书》中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达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先行者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C )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A、八达岭长城B、大运河C、四川都江堰D、河北赵州桥( A )3、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齐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D )4、某学生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思想家为: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
这个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 B )5、“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了了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朝C、汉代D、唐宋时期( C )6、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这些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A )7、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高二周测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30,每题2分)1.西周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家长制发展而来,它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原则是礼制。
这表明西周宗法制使DA. 政治关系地域化B. 统治关系神圣化C. 人际关系平等化D. 等级制度固定化2.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
由此可知,西汉刺史BA. 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 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 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 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3.据下图,可知此时期唐代藩镇的分布图AA. 中央集权受到威胁B.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 南方尚未得到开发D. 皇权相权矛盾尖锐4.当代著名史家杜维运先生说:“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
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
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
”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BA. (晋)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B. 叔孙通为刘邦设计礼仪,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C. (汉代)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D. 皇帝兼并天下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5.唐朝前期。
世人嫁娶注重门第。
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
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D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世人抵制世家大族入仕D.政治制度的调整影响了社会生活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以下理解错误的是(D )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7.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A(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8.清朝时军机处在任命军机大臣的谕旨中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高二历史周练(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太康一高2013 年高二历史周练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48 分)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3..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4.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5.1930 年6 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6.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高二上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真题
高二上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体现了孔子()A . 要求贵族之间互相爱护B . 希望每个人都加强道德修养C . 注重追求人的精神自由D . 强调统治者要顺应自然2. 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 . 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③④D . ①④3.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
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 . 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 . 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 . 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 . 教学与音乐相结合4. 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 .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 . 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 . 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 . 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5.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A .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 . 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 . 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 . 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6.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 . 启发诱导B . 循序渐进C . 因材施教D . 有教无类7. 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高二历史复习专题-历史周周练1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历史周练1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由此可见,齐景公认为治理国家关键在于A. 解决粮食生产问题B.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 维护社会等级名分D. 尊重知识分子意见2.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学派时指出:“它虽然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但它并不是虚无主义,它只是借‘反’的方式揭示另一种智慧”。
这里是在评价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神化皇权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有学者把秦代的“焚书坑儒”与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提并论。
他这样认识的理由最有可能是两者A.都主张儒家独尊,外儒内法B.都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C.都主张废除儒家思想D.都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属于思想文化专制5.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6.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7.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
高二历史周周练
高二历史周周练(一)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3分)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
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
其目的是( )A.巩固专制统治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D.确立儒学独尊2、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
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3、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
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4、歌曲《中国话》唱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下列关予“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B. 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C. 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伦理道德D. 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5、“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6、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
据此,三者都主张()A. 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B. 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C. “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D. 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7、中国灾荒之多之频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中国古代形成了荒政思想。
高二历史周周练
高二历史周周练一、选择题(30)1.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2.右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3.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右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4.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
下列成语与诸子百家对应正确的是①“舍生取义” ②“塞翁失马” ③“守株待兔”④“田忌赛马”A.①道家②法家③兵家④儒家 B.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兵家C.①兵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儒家 D.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④兵家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6.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7.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封建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3、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4、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
这反映出( )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5、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
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
秦汉之际的策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作蒯通。
这些事情反映了( )A.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B.皇帝总揽一切大权C.避讳现象从汉朝开始出现 D.百姓对秦汉帝王将相的尊敬6、《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丞相诸大臣皆受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2021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潜能班)
2021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潜能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政”思想的是(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2.“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下言论符合该观点的是( )A.“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B.“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D.“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3.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李贽这样说是因为该书( )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4、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谈论神与人的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B.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C.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D.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5.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出现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共同根源在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6.对下列两幅作品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表现万物“瞬间”微妙色彩变化 B.文化交流促使绘画风格交融C.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作品主题趋同 D.注重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7.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8.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周周练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2014·长沙月考)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2.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非攻”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D.人定胜天的思想3.(2014·江西八校联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
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4.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在孔子之后,享尽尊崇。
但是孟子却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
汉武帝、唐太宗等几代盛世王朝的帝王都曾祭拜圣人孔子,孟子则如空气般被忽略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思想( )A.代表人民的利益和立场 B.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C.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 D.提出了“仁政”学说5.(2014·德州高三校际联考)“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6.(2014·日照高三统考)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7.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8.(2014·黑龙江模拟)《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
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
”作者此作意在(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9.(2014·德州联考)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 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 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10.(2014·广东百校高三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11.(2014·宝鸡高三质检)下列言论与李贽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C.“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12.以下有关古代儒家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B.董仲舒吸收了道家的“大一统”思想C.陆九渊反对传统伦理道德 D.李贽强调以孔孟权威抨击理学1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在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14.相对于欧洲的“黑暗时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简仪B.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加以改进C. 将王守仁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D.元杂剧的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15.(2014·株洲教学质量检测)李约瑟在牛津大学科学史讨论会上作了一个题为“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的报告。
在报告中他指出:“无论是谁想要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那他最好是从解释中国社会为何未能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资本主义入手。
”他甚至相信:“如果中国社会曾可能出现类似于西方的社会和经济的变革的话,那么在那里也许本来是会出现某种形式的近代科学的。
”在报告中李约瑟试图分析( )A.中国没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B.中国没有发生过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的原因C.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D.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落后于欧洲的原因16.中国文学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代表这一时期特有的表现形式,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念奴娇》等词牌B.继承了唐代以来词的发展C.出现女词人李清照D.苏轼是南宋豪放派代表17.(2014·临沂模拟)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
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
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③小说的世俗性④重商观念形成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8.(2014·浏阳一中月考)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
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19.(2014·吉林毕业班摸底)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20.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
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 )A.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21.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
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22.(2014·广州高三调研测试)“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23.(2014·宜宾模拟)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24.(2014·石家庄毕业班质检)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
下列史实完全突破了这一特征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5.(2014·湖南五市十校高三联考)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
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26.(2014·宝鸡检测)“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这表明,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是( )A.尊孔复古逆流兴起 B.除旧而未能立新C.新文化运动过于强调民主 D.道德伦理规范混乱,出现倒退趋势27.(2014·河北省高三教学质检)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28. (2014·郴州高三质检)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