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述评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述评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界定高校教师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内涵,综述目前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标签]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述评高校教师胜任力是高校竞争力的基础,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是目前高校管理研究的热点,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
为了了解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其发展方向,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很有必要。
一、高校教师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概念内涵高校教师胜任力也称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是指能将高校教师岗位上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
根据胜任特征是否能够区分绩优者与绩效普通者,将高校教师胜任力分为两类:一类是基准性胜任力,是指高校教师岗位上达到最低限度合格所需要的但不能区分绩优者和绩效普通者的一些基本的胜任特征,这通常是指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水面上容易感知和改变的知识技能特征;另一类是能够区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普通者的鉴别性胜任力,这类胜任力对应于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水面下的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等特征,难以感知和改变,但却是决定个人绩效的关键因素。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是指承担高校教师岗位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要素的总和,即针对该岗位表现优异所要求结合起来的胜任特征结构。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胜任特征的名称、胜任特征的定义和行为指标的等级。
二、目前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主要研究成果虽然之前有许多学者单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但是运用实证的方法探讨高校教师胜任力,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却是最近10年的事情,现将目前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主要的实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一)Dineke等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Dineke等(2004)运用德尔菲法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并验证了一个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含如下四个维度:(1)作为教师的人,包括:擅长沟通、对学生态度积极、尊重所有学生;(2)主题知识专家,包括能够为自己的教学运用来自专业文献的相关信息、对自己的学科有彻底的/完全的知识、有学科新进展的知识;(3)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包括在设计教学材料时以学生为中心、能设计活动性教学材料、能以使学生逐渐学会以自我指导模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能够给予反馈、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能使学生活动起来、能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基于评估结果重新调整教学实践、能设计适于测量期望的学习结果的测验;(4)组织者,包括能够与同事合作、与同事合作时善于沟通、能对课程有所贡献;(5)学者/终身学习者,包括: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能从对教学成效的反思中得出结论、对创新持开放的态度。
教师胜任力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秉持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信念,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现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方面1.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 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3.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二、教学方面1. 认真钻研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同事们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工作方面1. 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 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
3. 积极配合班主任和学校开展各项学生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个人成长方面1.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1.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最后,感谢学校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与支持,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谨此汇报!敬请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汇报人:[姓名][年份]年[月份]月[日期]日第2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教师,始终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述职报告胜任力分析2篇
幼儿教师述职报告胜任力分析(一)一、背景介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在过去一年中承担了教学任务,负责幼儿教育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胜任力,我努力学习和实践,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教育活动。
以下是我对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所展现的胜任力进行的自我分析和总结。
二、教学能力1. 教学设计我深入研究相关课程和教学要求,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制定了具有一定创意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前准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努力,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实施在课堂上,我注重参与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引导等,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讲解和展示。
我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团体活动和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3. 教学反思我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通过观察和评估,我能够准确判断幼儿的学习进度和困扰点,对教学方法和教材进行调整。
我善于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三、团队合作能力1. 协作能力在工作中,我积极与同事合作,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和研究。
在集体备课和教案交流中,我会与同事共同讨论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积极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我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虚心听取他人建议,并能够与同事共同解决问题。
2.沟通能力我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在与家长交流中,我注重倾听和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反馈,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心和关注幼儿的成长。
我通过家长会、家校互动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幼儿在校的表现和成长。
四、个人素质1.职业操守我本着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职业道德。
我注重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并以身作则,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情感关怀我对幼儿充满关爱和耐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和价值观。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的教育背景、技能素质、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和研究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从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的胜任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教学,因此教师的胜任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教师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支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背景、技能素质和教学能力三个方面。
教育背景是指教师的学历、专业背景和进修经历等。
技能素质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掌握程度,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效果等方面的能力。
评价的内容要全面、科学、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能够有效反映教师的胜任力水平。
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评估和面试等方式。
问卷调查是一种主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来收集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指标。
观察评估是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活动,结合专家评估进行评价的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
面试是通过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互动来评价其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方法,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教师的胜任力。
评价的结果要能指导实践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根据评价的结果,可以提供教师培训和支持,以弥补教师的不足;也可以通过评价的结果进行教师的科学分类和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评价的结果还可以用作招聘和选拔教师的依据,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引言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具备的适应教育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品质和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胜任力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
然而,目前教师胜任力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和特点教师胜任力包括教育教学技能、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具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估、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工作态度、学生个性化发展等品质。
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方法和成果目前,教师胜任力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
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案例研究主要是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总结;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对样本的调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
虽然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往往存在研究视角单一、研究结果主观等问题。
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如何准确测量教师胜任力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
由于教师胜任力的内涵丰富,涉及诸多方面,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同时,针对不同学科、学段和地区的教师,评估指标体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此外,如何提高教师胜任力水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系统化的培训、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在实践层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教师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4)重视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工作压力缓解,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教师胜任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准确测量教师胜任力、如何系统提高教师胜任力水平等关键问题。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教师胜任力是教师担任教育职位时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胜任力涉及教师的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涉及课案教学、学生发展和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师胜任力的本质是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因素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开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教师提供自我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服务平台。
张德山教授在《教师胜任力与学科教师评价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技术能力、本科化教育能力、专业知识和特定技能的综合素质要求,这可以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综合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胜任力的面向不仅关注教师个体能力,也包括关注教师所参与教育和文化活动的社会能力、社会意识、情感和道德修养等。
英国社会学家布莱尔提出,培养教师胜任力的重点是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功能,有力地推动学校的社会发展。
我国的教育实践也广泛采用这一理论,强调在提高教师胜任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激发教师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导向性,从而推动教师的社会价值发挥。
总之,教师胜任力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师参与教育和文化活动的独特社会能力。
只有当教师具备坚实的专业专科能力、责任和社会意识以及把学生作为建设未来的社会力量的思想支撑时,教师的胜任力才能得到发挥,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_刘钦瑶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刘钦瑶 葛列众 刘少英【摘 要】 本文对教师胜任力的定义、模型构建、研究方法以及教师胜任力测评四个方面进行了述评,针对现状提出对未来的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瞻望。
【关键词】 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评价【收稿日期】 2006年2月【作者简介】 刘钦瑶,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葛列众,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少英,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讲师。
所谓胜任力,通常是指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文化氛围和工作活动中,绩优者所具备的有利于有效工作的个体特征和可预测的、指向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
有关管理者的胜任力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我国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纵观国内外,针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相对较少。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有其特殊性,通过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胜任力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指导学校进行教师招聘、选拔和培训工作,促进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教师胜任力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关于教师胜任力统一的标准定义。
下面是3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Din eke E.H.提出教师胜任力(teac hing competencies)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
2.2003年广州大学邢强与孟卫青提出:教师胜任力(teach er competency)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
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3.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曾晓东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知道的(知识)、能做的(技能)、信仰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但它并不指这些因素的作用效果。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的一点是,教师胜任力的定义应该包括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在胜任力其他特征上则存在争议:国外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特征能够表现胜任力;国内学者则认为教师的专业价值观,即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能够表现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
高新技术企业备案一、概述高新技术企业备案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一系列的申报、审核和评审程序,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并在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备案登记的过程。
高新技术企业备案是国家鼓励和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二、备案条件高新技术企业备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1.技术领先性:企业在相关领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竞争优势,能够在市场上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或服务。
2.研发投入:企业在科研和开发方面有一定的投入,并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技术创新上具备一定的实力。
3.知识产权: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积极申请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并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
4.管理能力:企业在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业务活动。
三、备案流程高新技术企业备案的具体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资料准备:企业需要准备包括企业基本信息、技术研发情况、知识产权情况等相关材料,以便在备案申报时提供。
2.备案申报:企业按照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填写备案申报表格并提交相关资料。
3.初审评估: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备案申报进行初步评估和审核,对企业的基本情况、技术水平等进行核实。
4.现场审核:对通过初审的企业,政府部门会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审核,对企业的设施、人员和技术研发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5.评审定级:通过审核的企业将进入评审定级环节,由专家组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最终确定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6.备案登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需要在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备案登记,并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四、备案的意义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可以享受一系列政府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包括财税优惠、人才引进、科研项目资助等,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在 不 同教 学 背 景 下 所 需 要 的 教学 技 巧 及 教 学 态 度 的 综 合 。 20 0 3年 广 州 大 学 邢 强 与 孟 卫 青 提 出 教 师 胜 任 力 (ece t hr a
的、 指向工作绩 效的行 为特征 。 自2 0世 纪 7 0年 代初 , Ce— Mc l l l d在其具有 标志性 意义 的文章 《 et gfrcm e ner hr n a T sn o p t c a e i o e t t nf t lec) h ri ei ne 提出胜任力概念 以来 , a o n lg ) 胜任力 的理论研究和
xu P n ,C e g HEN J n g o u —u
( e at e t f e ia E u a o 。 hr la dcl n es y C o g ig 0 0 8 C i ) D p r n dc l d c t n T i Mit yMe i i r t, h n qn 0 3 , h a m oM i d ir aU v i 4 n
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探析
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探析
高校教师的胜任力评价是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评估和认
可的过程。
胜任力评价的目的是帮助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
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下面对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进行探析。
首先,高校教师的胜任力评价需要考虑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
高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掌握最新的学科发展
动态和研究成果。
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
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胜任力评价的重要内容。
高校教师应
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
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授课能力
和辅导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是胜任力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师应能够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教师的个人素养也是胜任力评价的重要内容。
高校教师应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责任感,能够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
榜样的作用。
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能够与
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
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应该综合考虑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
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以及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因素。
评价结果应该
客观准确,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发展和提高的建议,从而促进高
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评估研究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评估研究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责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评估研究。
一、教师胜任力的定义与特征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胜任力的特征包括学科知识与专业素养、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学方法与技巧、教育理论与研究能力以及自我发展与反思能力等。
二、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1.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需要借鉴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等,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2.模型构建的内容要素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内容要素应包括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策略与方法、课程设计与评价、班级管理与指导、个人发展与反思等方面的要素。
三、教师胜任力模型的评估方法1.自我评估法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评估自己的胜任力水平。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检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并找出改进的方向。
2.同行评估法教师可以通过同行的观察和评估,获得他人对自己教学能力的反馈。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的评价,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改进。
3.学生评估法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评估意见对教师胜任力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评价问卷和学生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估意见。
四、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实证研究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可以通过量表调查、案例研究和观察等方法进行。
通过对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的教师进行调查和观察,可以了解教师胜任力的现状、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五、教师胜任力模型评估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胜任力模型评估的意义在于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可以通过评估结果,为教师的教育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与指导。
六、教师胜任力模型评估的局限性和挑战教师胜任力模型评估过程中存在评价方式的主观性和难以量化的问题。
知德共生: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
知德共生: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胜任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那么,什么是教师胜任力?为何它如此重要?又如何提升教师的胜任力呢?本文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包括教学策略、课堂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反思能力等方面。
这些技能和素质是教师履行职责、取得优异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
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旨在揭示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为教师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实践中总结出了提升教师胜任力的有效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胜任力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胜任力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的挑战。
教师的反思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交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针对如何提升教师胜任力,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教师职前教育和入职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发展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胜任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的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我们应该重视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加强教师职前教育和入职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发展培训和学习活动、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胜任力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胜任力: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问题的日益,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胜任力问题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本文将阐述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胜任力。
当前,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而教师的胜任力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对教师的胜任力进行评价研究对于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能力、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呈现能力等。
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可以通过观察教学过程和讲课效果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
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可以包括教师是否能够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和课时使用、是否能够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教学、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等。
二、教师学术素养的评价教师的学术素养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
评价教师学术素养可以通过查阅教师的学历背景和学术成果来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可以通过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和应用能力来评价教师的学术素养;还可以通过研究教师的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等来评价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
三、教师创新能力的评价教师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能力。
评价教师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教育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来观察和评价。
也可以通过学生和同事的评估来了解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四、教师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教师团队合作能力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与其他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和密切配合的能力。
评价教师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来进行评价。
也可以通过学生和同事的评估来了解教师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需要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的综合运用,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胜任力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国内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为技能等 。[ 1 1 胜任力 的研究最早可追溯 至 2 0世纪初期 泰勒 关 于“ 时间一 动作” 的研究 。 美 国哈佛大学教 授 D a v i d i c .
Mc C l e n a n d的《 测量胜任力 而非智力 》 一文既成为 了“ 胜 任力
运动 ” 的标志 , 也掀起 了对 胜任力的研究热潮 。E  ̄ r 2 - o世纪 9 0 年代 , 胜任 力理论逐渐应用于招聘 、 绩 效评估 、 培训 、 薪 酬等 人力资源 管理活动 中, 在这种背景下 , 国外一 些专家渐渐将
1 . 2研 究 年 代 及 数 据 库
关 键 词 网络 文 献 检 索 幼 儿教 师 教师胜任力
Re v i e w o f Do me s t i c Re s e a r c h o n Pr e s c h o o l Ch i l d r e n ’ S Co mp e t e n c y/ / T a n g Mi n g s h u A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t h e r e t r i e v a l a n d a n ly a s i s o f o n l i n e l i t e r a t u r e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p r e s c h o o l t e a c h e r s ’ c o mp e t e n c y , hi t s p a p e r e x - p l o r e d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d o me s t i c r e s e a r c h o n p r e s c h o o l t e a - c h e r s ’ c o mp e t e n c y . nd a c o n c l u d e d he t e n l i g h t e n me n t .wi t h he t a i m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t i a l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p r e s c h o o l t e a c h e r s ’ c o mp e t e n c y . Ke y wo r d s o n l i n e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t i r e v l; a p r e s c h o o l t e a c h e r s : t e a c h —
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
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进行了研究综述。
在分析了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策略和方法、个人素质和情感态度、家校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反思和专业发展等方面。
结论部分强调了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也对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对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未来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专业知识、教学策略、个人素质、情感态度、家校合作、自我反思、专业发展、重要性、研究方向、教育实践、启示。
1. 引言1.1 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是保障特殊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各界关注。
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旨在探讨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策略与方法、个人素质与情感态度、家校合作能力、自我反思与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表现和提升途径,为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特殊教育教师的不同方面展开综述,深入分析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和重要性,探讨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未来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 正文2.1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其胜任力至关重要。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包括对不同残障类型的了解、各种特殊教育方案和策略的熟悉等。
他们需要了解每位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特殊教育教师还需要掌握各种教学技能,例如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
而实践教学教师的胜任力则是实现高质量实践教学的关键之一。
本文旨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高校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具体来说,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
实践教学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和领域,教师必须对这些学科和领域有一定的掌握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
2.教师必须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实践教学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以便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进行成功的示范和指导。
3.教师必须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教师需要掌握一些适合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以便在实践教学中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4.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实践教学涉及到多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以便有效地管理好实践教学活动。
6.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态度。
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态度,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究,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实践教学教师的胜任力评价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科学、公正的过程。
评价方法应该根据实践教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选择,以达到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里提供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来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教学能力、教育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学观摩法:学生可以亲自观察、体验实践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根据观察和体验结果进行评价。
3.考试/实战演练法:通过测试和实战演练来评价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
4.学生评价法: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同时可以对实践教学教师进行评价,从而获得更加客观和可靠的评价结果。
《XD学院实验实训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范文
《XD学院实验实训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领域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日益提高。
实验实训作为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其实验实训教师的胜任力显得尤为重要。
XD学院作为一所注重实践教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实验实训教师的胜任力评价不仅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学院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因此,对实验实训教师胜任力评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变为能力导向型。
在这种背景下,实验实训环节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对教师的胜任力有着更高要求。
实验实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验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对实验实训教师胜任力的评价,能够帮助学院更好地了解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提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对XD学院实验实训教师的胜任力进行评价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关于实验实训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其次,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实验实训教师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最后,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和访谈内容,对实验实训教师的胜任力进行评价。
四、实验实训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构建了XD学院实验实训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实验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职业素养六个维度。
其中,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实验教学能力是核心,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关键,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职业素养则是保障。
五、实验实训教师胜任力评价现状分析通过对问卷和访谈数据的分析,发现XD学院实验实训教师在各个维度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胜任力水平。
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大部分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能力方面,部分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方面,部分教师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和潜力;在职业素养方面,大部分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操守。
教师胜任能力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教育岗位上已经度过了一年的教学时光。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将我在胜任教师能力方面的总结如下:一、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时事政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教育教学能力1. 教学设计:我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情景模拟、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 课堂管理:我注重课堂纪律,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课后辅导:我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班主任工作能力1. 班级管理:我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
通过开展班会、团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 家校沟通:我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师生关系:我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反思与改进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教师的胜任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的胜任力进行评价研究,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前沿学术动态和实践经验,不断更新知识,以便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实践教学内容。
2. 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制定符合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计划,并能够灵活组织和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3.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能力: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4. 学生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学生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学生,包括指导学生的实践研究和实习、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管理学生的实践成果等。
5. 评价与反馈能力:教师需要具备有效的评价与反馈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能力。
6. 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并能够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教学创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的方法针对以上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教师的胜任力进行评价:1. 问卷调查:可以设计一份以教师胜任力为主题的调查问卷,邀请学生、教务人员以及教师本身参与填写。
通过统计分析问卷结果,了解教师在各方面的胜任力表现,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2. 观察记录:可以安排专家或教务人员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课堂进行观察,并记录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表现。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实践教学教师的胜任力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的胜任力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和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和特征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具体而言,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管理和学生指导。
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是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的基础。
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的核心。
教师应当具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和理念,能够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管理和学生指导是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从以上内容可知,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具有多元化和整合性的特征。
只有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在实践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方面,现状调研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教学内容传统化、教学方法单一化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一些教师在教学管理和学生指导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
一些院校对于实践教学教师的胜任力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持。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对实践教学教师的胜任力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刘钦瑶 葛列众 刘少英【摘 要】 本文对教师胜任力的定义、模型构建、研究方法以及教师胜任力测评四个方面进行了述评,针对现状提出对未来的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瞻望。
【关键词】 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评价【收稿日期】 2006年2月【作者简介】 刘钦瑶,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葛列众,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少英,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讲师。
所谓胜任力,通常是指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文化氛围和工作活动中,绩优者所具备的有利于有效工作的个体特征和可预测的、指向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
有关管理者的胜任力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我国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纵观国内外,针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相对较少。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有其特殊性,通过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胜任力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指导学校进行教师招聘、选拔和培训工作,促进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教师胜任力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关于教师胜任力统一的标准定义。
下面是3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Dineke E.H.提出教师胜任力(teaching com petencies)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
2.2003年广州大学邢强与孟卫青提出:教师胜任力(teacher com petency)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
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3.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曾晓东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知道的(知识)、能做的(技能)、信仰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但它并不指这些因素的作用效果。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的一点是,教师胜任力的定义应该包括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在胜任力其他特征上则存在争议:国外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特征能够表现胜任力;国内学者则认为教师的专业价值观,即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能够表现胜任力。
二、教师胜任力模型1.教师胜任力模型。
目前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多以构建模型为主。
主要目的是构建教师胜任力的内涵,为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建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毕斯考夫(Bissch off)和格罗伯勒(G robler)等人运用结构化问卷对教师胜任特征包括学习环境、教师专业承诺、纪律、教师的教学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作能力、有效性和领导等8个理论层面进行了因素分析,最后总结出了二因素模型,即教育胜任力(Educative com petence)和协作胜任力(C ollab orative com petence);丹尼尔森(Daniels on)等人提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有4个维度,即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和专业责任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独立学校协会(AIS V)的一项调查指出,教师胜任力是一个多因素模型结构,由15个因素组成,即沟通能力、计划和组织、工作标准、适应性、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友谊、持续性学习、技术或专业知识、辅导、决策、以学习者为中心、质量关注、信息监控、创新、行动发起,对成功的教学行为至关重要。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应该包括:高学历(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养)、业务全面(既会教学,又懂教育,也能进行科研)和发展能力(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非常关注胜任力(或特征)模型的研究,他们主要从教师特质、素质、能力、人格和教师评价等角度对教师胜任力进行探讨,取得了很大成果。
首都师范大学的李英武等人研究指出中小学教师胜任力包括情感道德特征、教学胜任力、动机与调节、管理胜任力。
信阳师范学院李悦辉认为,当代优秀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结构应包括以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健康身体素质5个素质系统,有12个层次,30个二级基本因素。
我国学者将教师胜任力模型主要分为4个维度:知识胜任力;教学胜任力(包含教学方法和表现技巧,指导和建议技巧,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准备);组织胜任力;科学胜任力(终身学习和反思)。
对于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也有学者提出批评,认为:①一个好的教师是不能以教师胜任力模型所罗列的一长串要素或者以单一的能力来描述的。
②没有足够关注教师的个性特征对于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作用。
一个教师的个性方面对于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③多数模型没有经过实际的检验,所以不能作为评价的一般标准。
2.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1)BEI法。
构建胜任特征模型有多种方法,包括专家小组、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目前得到公认且最有效的方法是McClelland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法),即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探察技术,对被访谈者回答设计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被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再通过对比担任某一职位角色的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所体现出的胜任特征差异,确定该职位角色的胜任特征模型。
McClelland和Boyatzis开发了一个以行为事件访谈法为基础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程序:①界定在所研究的岗位上的优秀业绩者和普通业绩者;②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两组样本进行访谈;③定义能够对优秀业绩者和普通业绩者进行区分的胜任力;④寻找并发展测量这些胜任力的方法;⑤重新选择两组样本对这些胜任力进行检验,以保证测验成功。
这一方法的要点是:研究对象集中于出色的业绩者,主要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访谈资料的主题分析法,将分析结果提炼为用行为性的专门术语描述的一系列胜任力。
有的学者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出一般教师的胜任力可分为三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其中专业技能又可分为:知觉或信息收集技能、决策技能、执行或实施技能等。
英国“国家教育评价中心”在20世纪90年代初采用这个方法开展了学校管理者胜任力研究并给出了学校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日常管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判别力、组织能力、决断力);心理潜质(领导力、敏锐性、意志力);人际沟通能力(口头交流能力、书面交流能力);个人广度(兴趣广泛、自我激励、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BEI法多属于定性研究,缺乏量化手段和方法,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因此,学者引进量化的研究方法来丰富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
(2)层次分析法。
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 ic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一种简便、灵活的多准则决策的数学方法,可以实现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把复杂的问题系统化、层次化。
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总目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为综合评价层,第二层为一级评价指标层,第三层为二级指标层,最下层为待评价的对象。
同时,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各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再利用特定的数学方法来计算和确定每一层次的因素权重,最后以计量值从高至低排出主次顺序来分析解决内涵实质的中心问题。
这种定量分析一般用作对定性分析的补充。
(3)灰色决策模型。
长春师范学院刘光洁进行教师素质评价研究时使用灰色决策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程度和数量的表现。
通过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可从整体上或动态上定量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影响程度,为确立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提供数理依据。
多层次关联度则是通过关联系数乘以权重系数实现的,权重有机地将各层次联系在一起,最后综合得出评价方案的关联度。
刘光洁将教师素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包含教师素质和教师状态,第二层是这两个维度的再次划分,其中教师素质包含工作绩效、专业水平、品德操行,教师状态包含工作意愿和责任感。
在进行灰色多层次决策时,每层次的关联度是权重系数乘以关联系数来实现的。
得到一个层次的关联度后,将它作为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年第1期一个层次的原始指标,再重复进行求下一层次的关联度,以此类推至最高层。
刘光洁据此得出教师胜任力模型包括教师素质(工作绩效、专业水平、品德操行)和教师状态(工作意愿、责任感)。
三、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教师胜任力评价是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具体应用。
通过这种测评,可以检验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质量,也可以监控教师职前教育的进程和评估为提高教师胜任力所进行的培训的效果。
基于胜任力的教师评价研究可以应用于教师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新教师的招聘、教师资格的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岗聘岗评中的绩效考核,还可以指导教师培训、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因此,基于胜任力的教师评价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胜任力评价的研究是从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测评方法两个角度进行的。
1.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内容。
(1)传统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内容。
关于教师胜任力评价内容指标的研究,目前在理论研究上还存在一些分歧。
早期一些学者从表层意义上来理解“胜任力”,把教师的胜任力等同于做一名教师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传统的胜任力评价多用于教师的职前阶段,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在上岗之前学了哪些知识,会不会教学,有没有做教师的资格。
评价的方法大多采取笔试和试讲再加上对学历、学位和一些资格证书的查验。
显然,这种评价是一种侧重“职前”的评价。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国内外教师评价的主要方式仍是教学有效性评价,其评价的内容偏重于教师教学的实际结果,多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忽略甚至缺乏对教师素质的评价。
而教学评价的依据又往往只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或公开课后听课者的主观印象,最后甚至简单化为“谁的班级学生成绩高”谁就是“优秀教师”,并以班级学生分数总评的名次决定教师奖惩的等级,较为偏颇。
许多有关教师评价的研究仍然主要采用归纳法,研究者从相关的教学有效性研究中抽取出一些对教学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并将之罗列在一起,对评价内容提出的理论根据探讨得很不够。
此外,因为多数教师评价研究是在大学进行的,这与有效教学研究主要以基础教育为对象的现状极为矛盾,而教师评价研究对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忽视也影响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
(2)现代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内容。
现代的教师胜任力评价基于多学科支撑下的概括的胜任力概念,研究的是“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因此,这种评价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的办法都不同于传统模式。
现代的胜任力评价关注的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研究开发等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活动中的实际行为,包括实施这些行为的心理状态和对这些行为的反思过程。
这种行为是伴随教师职业一生的,因此现代的胜任力评价是发展性的评价。
蔡永红等(2003)按收集信息方式的不同将教师评价分为三种类型:教师胜任力评价、教师绩效评价、教师有效性评价,并认为教师绩效评价是教师胜任力评价的效果指标,而教师有效性评价是教师绩效评价的效果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