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1.1《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
教学方法:开放式和探究式。
教学过程:[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到目前位置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学生回答]112种,投影元素周期表。
[讲述]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为什么他们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今天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讲述]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
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
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幻灯]门捷列夫图象(课外阅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开创了化学历史新纪元。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完整word)《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长武中学陈宝凤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3)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
(2)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自主探究:(06广东高考)同主族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A、6B、12C、26D、30还有哪些可能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自我测试:1.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B.H3O+C.NaHD.H2O22.短周期元素X和Y可以形成XY4型化合物,若X的原子序数为m,Y的原子序数为n,则m和n的相互关系为()A.m–13=nB.n+5=mC.m+8=nD.n–11=m3.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n=m+1B.n=m+11C.n=m+25D.n=m+104、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元素种数28818183232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A.18B.32C.50D.64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A族D.ⅥA族6、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A.C、N、SiB.N、P、OC.N、O、SD.C、Si、S7、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ⅠA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周期表的结构。
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进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要求说明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晋城市陵川县平城中学王文斌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板书]一、元素周期表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师:巡视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
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师[多媒体播放,11 Na 各数字的含义]22.99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1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5.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6.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课时安排3●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师]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师]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板书] 1.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 104的有关内容。
[板书]周期序数=[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表5—11 周期表的有关知识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知识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德育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情景]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引入]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幻灯片]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讲述]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幻灯片]一、原子序数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提问]根据原子序数的概念,思考:它与原子组成粒子的数量有什么关系?数值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意义上并不相同二、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练习)]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幻灯片]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讲述]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总结学生的回答]很好,说得全面。
就构决定性质![提问]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幻灯片]1~18号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学生回答](填表)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使得最外层电子数1-211-22或83-1021-8811-1831-8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呈现周期性变化[总结]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每隔一定数目就增加一层,最外层电子数则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二)元素周其表的结构(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四)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五)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引入: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历料,讲解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帮事引出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2.思考与交流:(1)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2)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行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3)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把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
(4)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O元素?[学生]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核外电子[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阅读思考]阅读教材,思考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学生阅读课本后讨论:(1)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2)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填写下列表格: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_个横行,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_______,故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_个周期。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
⾼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课时)教学⽬标:⼀、知识⽬标:1.使学⽣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原⼦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了解原⼦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周期表。
4.对学⽣进⾏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能⼒⽬标:1.学习前⼈在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的创造性思维⽅法。
2.培养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能⼒。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提问] 上节课学习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过渡] 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
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它,⽽不能违反它。
但是,我们能否找到⼀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是⼈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
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较成熟,得到⼤家公认的表的形式。
根据不同的⽤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
请⼤家展⽰⾃已编排的元素周期表。
展⽰《元素周期表》挂图,指出这只是其中的⼀种,国外不⼀定⽤这种。
[讨论]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①按原⼦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个横⾏。
③将最外层电⼦相同(外围电⼦排布相似)的元素按电⼦层的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
具在相同的电⼦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个横⾏称为⼀个周期。
[板书]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讲述] 根据元素周期律,每隔⼀定数⽬的原⼦,元素性质随原⼦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象排⽇历⼀样,将100多种元素按原⼦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成⼀个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能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周期表对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活动,学生们了解有哪些元素以及它们分别的性质,引发学生们对于元素性质变化的思考,为引入元素周期律做铺垫。
2. 色码表的制作,让学生自行收集不同颜色的小球,为下一环节的分类打下基础。
【展开】1. 通过对于普朗克、门捷列夫、柯西和门德里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做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
2. 解释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回顾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基本方式和命名规律,让学生们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3. 进一步讲解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质的预测,让学生了解周期表的应用和实用价值。
4. 分组或自由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更深层次的规律。
同时以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规律。
【总结】1. 回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对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做简单介绍。
四、教学反思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重点强调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以及周期表的组成,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元素周期律所涉及的知识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教学重难点与生活联系的整合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保障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必修2 第一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好。
通过《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关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展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构造的根底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复原反响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穿。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化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根底。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明白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才能目的: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才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构造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明白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预备:学生学习预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预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不明白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的:教师:原子构造大家在初中就已经理解了,刚刚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构造理解的不成征询题了,那么核外电子详细如何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可以表达出哪些构造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络,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自己动手排布简单的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 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排布依据的历史演变分析和对周期表全排满的预测,树立发展的眼光 看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难点:元素结构与位置的关系来自《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给左元素的分类活动和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分析,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观察,揭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观察分析 讨论
思考问题
模拟元素周 期表排布的 过程,主动追 求真理,在活 动中重视对 科学本质的 理解
培养总结和 表达能力; 了解周期表 排布依据的 发展:
学习科学家 的勇于创新 精神;
引导学生由 性质思考本 质:
了解重复性 的含义,为建 立周期概念 打基础
初步建立周 期、族的概念
X、'
aw
«(O)
j丿
M(F)
蟲》
«(Ne)
人、'、
WNi)
®$;
WM«)
乂、\\
<B(A1)
昭
2打)
WSO
窃
«(n
IKS)
•Ken
Wat)
投影: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岀问题:①同一行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建立周期概念
2同一列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建立族槪念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的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知识板块。
整个元素周期律,内容丰富、体系严谨、逻辑性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元素化学知识作为铺垫、辅以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科学规律探索才能牢固掌握。
本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也要通过规律的推导,体会化学中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
在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和卤素,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感性基础,在此之后,学生还将进一步探讨由元素周期律衍生的其它化学知识,因此,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元素周期律及其衍生的相关知识,在人类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用途,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和卤素,知道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能力基础。
但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够强,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思维定势,尚且不能直接从元素化学的知识直接推出元素周期律,这就需要教师的实验、语言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探究。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2.能通过比较探究的方法,掌握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随原子序数变化的规律;3.能根据元素周期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4.通过探究元素周期律,感知化学中的逻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2.难点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五.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7个横行,18个纵行)【讲述】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板书】1.【学生活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4的有关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1.2.【讲述】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余周期称为长周期,【投影】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板书】(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说明:1.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2.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结果,是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它蕴含的大量规律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规律,而且更能加强学生的观察综合理解能力。
同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呈螺旋型上升,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都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也是应用元素周期表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编制元素周期表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周期表的编排规则,为掌握周期表的结构打下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引导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渗透。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B)(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B)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多种形式的了解并且编排部分元素的周期表,感受科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观察和分析,关注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所提供的一个很好的元素分类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关系的学习,感悟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2)通过元素周期表的不断完善,激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等概念2.教学难点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流程图1设计活动引入课题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3演示不同形式的元素周期表4学生自编元素周期表5共同评价,总结编排规则6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观察,分析行和列8讲解周期,族9小结2流程说明:引入1:设计活动,请学生翻看书后的元素周期表,然后自己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大致框架 ,通过评价,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进一步复习元素周期律,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2-4:发散学生思维,教师演示不同形式的周期表,学生观察思考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自己编制周期表可以课前布置,上课由学生展示并且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
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对 1-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3)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
(2)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3)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2、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三条曲线的画出五、教学方法HPS 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实践活动(表的编排)。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情境引入【情景】化学课堂,讲述元素自己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发生在法国人布瓦博德朗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之间。
1875 年,法国人布瓦博德朗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镓,并且他把自己所测得的镓的性质公诸于世,不久以后他收到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一封信,信中首先表示了祝贺,但是指出了镓的密度数值 4.7 是错误的,应该在 5.9-6.0 之间,这怎麽可能啊,世界上只有我的手中有一块镓,你怎麽知道的比我还清楚呢?但是本着严谨的态度,布瓦博德朗重新提纯了镓,最终测得密度为 5.94,与门捷列夫的预言惊人地吻合。
布瓦博德朗心服口服。
那么门捷列夫预言的依据是什麽呢?这是因为他发现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之间存学生活动倾听化学故事思考探索的真谛质疑门捷列夫的方法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知识的教育,创设化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应,激发思维。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在怎样的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周期王国,体会发现的乐趣。
认识身边【学生活动】(抢答:说出身边的元素)的元素首先,从我们身边的元素出发。
分组讨论,限时抢答,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元素。
我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找到了如此多元素,可见,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然而这些元素是随机说出来的,大家,能不能找出来他们之间隐藏的规律呢?探索元素【过渡】这个问题很难,科学探索的道路周期表的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看,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编排过程的元素周期表,那是一个连元素是什么都搞不清的年代。
但是现在,有了前人的探索总结,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不能把 1-20 号元素编成一张反映元素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呢?【学生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把桌上的卡片粘到白纸上,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元素周期表。
每张卡片上都写有元素的简介和性质,发挥你的创造力!【过渡】同学们的作品既有创造力又有美感,而且都反映了元素间的某些共同点,但有些并没有反映出元素间最内在最深刻的联系,到底哪张表离真理更近呢?【学生活动三】(作三个图)真理需要检验: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验证大家的表。
请分组做三个图:(1)原子半径与核电荷数的关系(2)化合价与核电荷数的关系(3)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活动总结】请每组一位同学展示你得到的曲线,并说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呈现周而复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实际上这种变化依赖于原子结构。
【多媒体展示展示】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你的发现。
【活动总结】也就是说,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
【过渡】这里的周期性一词,我们并不陌生,自然界的斗转星移,日月穿梭,四季变用抢答器让学生体抢答会化学就在身边,同限时说出时体会科生活中的学发现的元素乐趣。
自己动“授人以手,把卡鱼,不如授片粘在白人以渔”让纸上,制学生体会作自己心探索过程,目中的元感受科学素周期探索的艰表;辛。
学生展示通过三条自己作品曲线的画并讲解,出引导学分组画出生总结元三条曲素周期表线;归纳的编排规总结出元则。
素周期律;观看课件体会“周期中一年四换,都在时间的流逝中体现了周期性,自然季景色变期的理解周期非常美,那我们的元素世界呢?化,体会基础上,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四季变化到目周而复始疑周期是前为止,人们发现的元素有 110 多种,和这的自然境否是周而20 种元素一样,他们之间也有类似的周期界复始的,引性变化规律。
按照以下原则,编排成元素周导学生通期表。
过实验解决问题学习元素【讲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教材中的周期表的元素周期表。
这是沿用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完结构善而成的,先看整体,行有 7 行,列有 18列,同学们注意到还有 2 行,镧系和锕系,单列出来,本来应该属于这的,为什么单拿出来呢?放回去会怎样,那就不紧凑,不美观了。
拿回来【学生活动四】(填写学案)观察研读每一横行,填写学案。
【讲授并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明确:一二三周期包含元素种类较少,称为短周期,“四五六”三个周期包含元素种类较多,称为长周期。
第七周期尚未排满,称为不完全周期。
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过渡到卤素,再到稀有气体结束。
周而复始。
【学生活动五】(分组实验)元素的上述性质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那么这种周而复始是不是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了呢?例如:第一纵行,除氢外,都是金属,他们的性质是完全相同吗?在化学中,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分组实验,对比钠和钾的性质。
【视频展示】:锂铷铯与水的反应会怎样呢?请看。
可以得出结论:每一纵行的元素性质相似,不是完全相同。
【讲授】:性质相似,是一家人,所以编成一个族,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族。
【学生活动五】(填写学案)填写学案,族【讲授】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族有了认识。
蓝色的 2列和这 5列,称为主族,;中间凹下去的这些列称为过渡元素,这五列和这两列称为副族,8910这通过填写培养自学学案学习和与他人周期的有合作的能关知识力分组实验体会周而验证:周复始的含期性是否义为周而复始。
观看视演示实验频:归纳,无法同时对比,分展示碱金析,得出属与水的结论反应现象,用视频更能突出对比的区别。
填写学案,掌握通过学生族自学并填写学案,掌三列性质相似,统称第八族,最后一列稀有气体,握族他们的常见化合价为0,称为 0族。
我们刚才发现,同主族元素性质有一定的规律存在,那么究竟这张表还能体现出元素的哪些性质规律呢?该如何为镓元素找到位置呢?这是我们下节课将要解开的谜团。
课堂小结【小结】:100多种杂乱无章的元素,井然有序的构成了一个整体,一行行,一列列,和谐对称统一,就像一座元素的宫殿,每一种元素,就像一个音符,每一个周期犹如一段乐章,族与族之间又构成了不同的和弦,随着循环往复的变化,这个周期表奏出了一段交响乐,元素周期表美不美?美,是真理闪烁出的光辉!【展示】大家可以根据口诀记忆周期表的结构。
填写自我请同学们填写自我评价表,反思:我学到了评价表。
什么。
看图,倾把美的思听,体会想带入化化学中体学,把元素现出的美周期表与感。
音乐联系起来,印象学生通过深刻。
口诀记忆,既感编成口诀到新鲜好方便记忆奇有趣,又方便记忆。
填写自我引导学生评价表在反思中促进学习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编排 ------------结构------------规律(周期,族)八、作业1、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对照手中的周期表说出自己的成功与不足。
2、1869 年门捷列夫给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100 多年来,至少已经出现了70 0多种不同形式的元素周期表。
人们制作元素周期表的目的,是为研究元素周期律提供方便,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给出的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也就不同。
课后上网查阅其他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并指出其中元素的排布依据。
3、阅读《周期王国》这本书。
4、仿照这个幽默对话周期表,排练元素性质的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