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阿细跳月》教案1

合集下载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阿细跳月》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细跳月》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及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集体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阿细跳月》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多音和高音的演唱。

2. 节奏的准确表达。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阿细跳月》歌曲及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 音乐器材:钢琴、音响设备、乐谱。

3. 学生分组:按照性别和声乐水平,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声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阿细跳月》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2. 学唱歌曲:(1)教唱旋律:教师用钢琴弹奏旋律,学生跟唱。

(2)分组学唱:男女两个声部分别学唱,重点指导多音和高音的演唱。

3.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结构、节奏和音准特点。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学唱的歌曲,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

2. 合唱练习:男女两个声部合练,注意节奏的准确表达。

3. 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熟唱《阿细跳月》歌曲。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阿细跳月》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 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教学法:按照性别和声乐水平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声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4.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阿细跳月教案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阿细的老师,他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而闻名。

这一天,阿细准备给学生们上一堂关于跳月的课程。

第一部分:月亮的美丽阿细带领学生们走进教室,他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张美丽的月亮图片。

月亮悬挂在夜空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阿细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月亮的形状和颜色,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月亮的美丽。

学生们纷纷用词语描述月亮的美丽:“圆圆的,像一块白色的石头。

”“它像一个大大的灯笼,照亮了黑暗的夜晚。

”阿细鼓励学生们用想象力来描绘月亮,让他们感受到月亮的神奇之处。

第二部分:跳月的传说接下来,阿细向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跳月的传说。

传说中,有一只兔子住在月亮上,每当夜晚来临,兔子就会跳起来,使得月亮上的阴影不断变化。

这个传说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纷纷举手提问。

“老师,为什么只有兔子住在月亮上?”一个学生好奇地问道。

阿细微笑着回答:“这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并不知道真正的答案。

但是,传说中的兔子跳起来的样子,正是我们在夜晚看到月亮上阴影变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跳月的艺术阿细告诉学生们,跳月不仅是一个传说,还是一种艺术形式。

他向学生们展示了一段跳月的视频,视频中的舞者们在月光下优雅地跳舞,仿佛与月亮融为一体。

“跳月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阿细解释道,“舞者们通过跳舞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们借助月亮的光芒,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观众们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

”第四部分:学生们的跳月表演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跳月的艺术,阿细组织了一次学生们的跳月表演。

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们在阿细的指导下,认真排练了几天。

终于,表演的日子到来了。

舞台上,学生们一个个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热情。

他们用优美的舞姿和灵动的动作,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观众。

观众们欣赏着学生们的表演,不禁为他们的才华和努力鼓掌喝彩。

阿细看着学生们充满自信的表演,内心充满了喜悦和骄傲。

音乐教案《阿细跳月》

音乐教案《阿细跳月》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欣赏民族管弦乐版本《阿细跳月》,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难点:1、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2、能够赏析出《阿细跳月》主题旋律和《跳月歌》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准备:钢琴伴奏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介绍和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导入1、图片介绍彝族的人文景观,触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古老和神秘”(教师根据图片内容介绍这个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请同学猜答民族)(图片1: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秀丽迷人的山村;图片2、云南著名的石林就是由这个民族传说中的阿诗玛幻化而成; 3、这个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主,因为这个民族崇尚黑色,也被称为“黑族”;4、这是一个善于酿酒、嗜爱饮酒、形成独特酒文化的民族;5、“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

6和7图在“火把节”上这个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表演一个让世界瞩目、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歌舞节目——《阿细跳月》,由于在表演中习惯使用大三弦进行伴奏,《阿细跳月》也叫《大三弦舞》。

你们现在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彝族)2、复习学生学习过的彝族歌曲,增添学生边律动边演唱的情趣。

①师:“其实彝族离我们很近,不信,大家听。

”(欣赏《彝家娃娃真幸福》)要求:边轻唱边跟着老师律动。

②跟伴奏演唱边律动边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③过渡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彝族的一首被美国人称为世界十大民族音乐之一的《阿细跳月》二、赏析民乐版《阿细跳月》1、学生完整听赏整首乐曲,听后交流感受(教师可从情绪、旋律特点上去引导学生交流)师:“听完之后,同学们可以从音乐的情绪、旋律的特点、力度速度的变化说说你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吧自己的感受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必须保持安静)如果学生没有听出旋律相同的特点,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能哼出这首曲子的一两句旋律吗?”教师变换调式哼唱旋律,问:“大家是不是一直听到这段旋律?”2、感受乐曲旋律不变的特征和五拍子的强弱规律第二遍教师带领学生边听边做身体律动:前三拍高举双手拍手,后两拍拍膝盖。

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歌曲《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3.提高孩子的团队协作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步骤1.热身准备学生们来到音乐教室,教师发放乐器并演奏一段乐曲,让学生们跟着乐曲的节奏轻松摆动身体,同时唱响教室里的欢声笑语。

这样的动作和节奏感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们更加进入音乐活动的状态。

2.歌曲欣赏学生们认真听老师演唱歌曲《阿细跳月》,并鼓掌欢迎。

教师解释歌曲的含义,让学生们理解民间歌曲中蕴含的文化和传统。

3.演唱训练教师带领学生们反复演唱歌曲《阿细跳月》,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节奏感和音乐感觉的培养,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纯熟的演唱歌曲。

4.乐器演奏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教师将乐器分发给学生们,并指导学生们如何演奏乐器,如何掌握节奏和速度。

5.合唱排练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练习一段歌曲的演唱和乐器演奏,并逐步将所有的组合起来,让学生们一起演唱《阿细跳月》,积极配合和表现。

6.表演展示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和乐器的演奏后,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表演展示。

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向其他班级的同学展现自己的成果,并且乐于分享自己的音乐成就。

三、教学策略1.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音乐是一种轻松、自由和美好的艺术形式,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没有任何压力地学习和享受音乐。

2.强调重复训练音乐的学习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重复训练,让学生们逐步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感觉。

3.励互动合作音乐是需要团队协作的艺术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他们积极交流、合作和反馈,共同创造美好的音乐互动体验。

四、帮助孩子培养音乐感觉和节奏感的重要性音乐是人类创造的美好艺术形式之一,能够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激情。

而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则可以提高孩子的细节观察力、语言和表达能力、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阿细跳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教材。

这首歌曲以跳跃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展现了我国彝族人民欢庆节日的热烈场景。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弱起进入,旋律活泼欢快,节奏明显;第二部分节奏稍有变化,更加欢快。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彝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阅读和演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识谱、唱谱,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和唱谱。

2.歌曲中跳跃旋律的演奏和节奏的把握。

3.对彝族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奏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协作。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

4.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

2.五线谱教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3.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示范和伴奏。

4.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阿细跳月》歌曲,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摇摆,感受音乐的欢快氛围。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彝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五线谱教案,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逐句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期间,教师可采用示范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阿细跳月》音乐鉴赏教案

《阿细跳月》音乐鉴赏教案

《阿细跳月》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细跳月》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的个人感受和评论。

二、教学准备:1.音频或视频素材,包含《阿细跳月》的演奏录音或表演视频。

2.讲义或课件,介绍《阿细跳月》的背景和特点。

3.纸和笔,用于学生的写作和讨论活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和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2.引入今天的主题,介绍《阿细跳月》这首音乐作品。

二、介绍《阿细跳月》的背景和特点(10分钟)1.介绍《阿细跳月》这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音乐类型和文化背景。

2.解释《阿细跳月》音乐中可能出现的传统乐器和特有的演奏方式。

3.分析音乐中可能存在的民族舞蹈元素,如节奏、动感等。

三、聆听和观赏《阿细跳月》(15分钟)1.播放《阿细跳月》的音频或视频片段,让学生聆听和观赏。

2.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以及演奏的技巧和风格。

3.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观点。

四、分析音乐要素和情感表达(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阿细跳月》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

2.讨论音乐中可能存在的情感,如喜悦、热情、活力等,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3.引导学生探索音乐中的意象和意境,如是否能勾起特定的场景或想象。

五、个人写作与讨论(15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阿细跳月》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小段落进行个人表达。

2.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讨论音乐对他们的影响和观点的异同。

六、总结和展示(10分钟)1.结合学生的写作和讨论,总结《阿细跳月》这首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或口头表达,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欣赏。

小学音乐《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阿细跳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喜欢彝族的歌舞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背唱主题旋律,能够听辨乐曲中各种乐器的音色。

3.学习五拍子,掌握“跳月”基本节奏型,学习“跳月”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1.感受《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

2.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及其基本舞步。

一、导入1.播放民乐合奏《阿细跳月》2.出示课题说到彝族,同学们,有关彝族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彝族知识、彝族节目(火把节)、彝族舞蹈(阿细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因在月光下跳舞而得名。

)①中国最著名的发射地西昌。

②彝族人的民居叫土掌房,彝族姑娘喜欢戴一种鸡冠式绣花帽。

3.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练习几条节奏。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老师走进彝族的舞蹈《阿细跳月》。

二、新课教学1.完整欣赏《阿细跳月》2.听音乐片段,注意思考:①同一主题旋律运用了不同的乐器演奏,那你能听出都有哪些乐器吗?(二胡、竹笛)②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部分。

3.聆听全曲,按顺序记录下乐器出现的顺序。

4.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么多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①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的年龄的人。

②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跳月”时欢快、热烈的歌舞场面。

5.乐曲中为什么要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同一主题旋律,这些变化音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除此变化之外,你还注意到哪些变化?(乐曲后部分渐快、渐强,将乐曲推至高潮)。

6.欣赏彝族舞蹈《阿细跳月》。

7.学习《阿细跳月》基本舞步三、课堂总结音乐是人们认识民族文化的窗口,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走进彝族山寨,了解了不同的“跳月”形式,真心希望大家能喜欢“跳月”喜欢彝族音乐。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1课《阿细跳月》教案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1课《阿细跳月》教案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1课《阿细跳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节奏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展现了阿细族民间跳月节的欢快场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和音乐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听觉和表现力,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特点和民间习俗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阿细跳月节的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阿细跳月节的背景和民间习俗,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

2.学会演唱歌曲《阿细跳月》,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歌曲的韵味。

3.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阿细跳月节的习俗,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提高。

4.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音乐播放设备。

3.教学道具(如手鼓、沙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阿细跳月节的背景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阿细跳月》,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味。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掌握节奏和音准。

教师个别辅导,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提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民族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民族音乐。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韵味。

7.家庭作业(2分钟)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加强歌曲的练习。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阿细跳月》名师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阿细跳月》名师教案

《阿细跳月》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及民族乐器的分类,能够在乐曲中听辨部分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能够在不同形式的音乐聆听活动中感受乐曲旋律特征并记忆主题,体验乐曲固定主题变化中速度、音区、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所表现的意境。

3.在《阿细跳月》的聆听中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听辨民族管弦乐器音色特点,在体验中记忆乐曲主题。

难点:根据旋律特点的体验来感受《阿细跳月》民族音乐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激趣引导,感受乐器音色: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推开民族音乐的大门,感受一次现场版的开门大吉。

1.吹管组乐器——笛子聆听主题片段感受笛子清脆、悠扬、演奏灵活的特点,了解笛子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吹管乐器。

介绍吹管组乐器:(笛子,笙,萧,唢呐等)主要是利用气流振动管体而发音,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善于演奏流畅的旋律,经常被充当主奏乐器,或在合奏中主奏旋律。

2.拉弦乐组乐器——二胡聆听主题感受二胡柔美抒情、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特点,了解拉弦组乐器(二胡,高胡,板胡,京胡)是用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摩擦琴弦,使之振动发音的乐器。

3.感受弹拨组乐器音色聆听主题片段,感受弹拨组(琵琶,扬琴,古筝)乐器清澈、明亮,富于颗粒性的音色特点辨别乐器演奏方式。

设计意图:以学生兴趣为前提,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综艺节目“开门大吉”作为学生乐器音色的体验形式,激发学生在主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乐器分类及其演奏方式。

(二)整体聆听,引发听觉注意:1.感受乐曲整体情绪。

师:用灵敏的耳朵听一听,除了刚才我么所听到的乐器之外音乐中你还听到了哪一类乐器?乐曲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打击组乐器介绍。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

(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对烘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让孩子从欣赏中学习,从舞蹈中感受快乐

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让孩子从欣赏中学习,从舞蹈中感受快乐

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让孩子从欣赏中学习,从舞蹈中感受快乐一、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民歌《阿细跳月》的歌曲特点。

2.通过欣赏和学唱这首歌曲,培养孩子音乐欣赏能力。

3.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加上舞蹈动作,使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二、教学内容1.首先听一遍《阿细跳月》这首歌曲,让孩子感受到原曲的旋律和歌词。

2.分析这首歌曲的歌词,引导孩子理解歌曲的含义。

3.按节奏和旋律学唱这首歌曲,并逐渐加入舞蹈动作。

4.学习舞蹈动作时让孩子理解动作的含义和动作的步骤。

5.最后将歌曲和舞蹈连贯起来,演绎整个《阿细跳月》程序。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请孩子们听一遍这首歌曲《阿细跳月》。

老师可以先播放一次歌曲,然后再请学生跟着歌曲唱,让孩子们体会到原曲的旋律和节奏。

2.老师给孩子们分析歌曲的歌词,询问孩子们是否懂这首歌曲的含义。

3.接下来,请孩子们按照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习唱这首歌曲。

如果孩子们唱不好,可以请老师分别带领小组同学唱歌曲的不同部分,等孩子们掌握之后再请大家一起合唱。

4.在学会了歌曲之后,老师教授舞蹈动作。

让孩子们回忆这首歌曲所表现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出舞蹈动作的形式和内容。

5.在确定了舞蹈动作之后,老师可以请孩子们分别练习每一个动作,逐渐合成整首《阿细跳月》的舞蹈。

6.将歌曲和舞蹈连贯起来,演绎整个《阿细跳月》程序。

在演绎过程中,老师可以细心指导孩子们的舞姿和口型,让整个表演更加完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台湾民歌《阿细跳月》的歌曲特点和意义,并且能够通过学唱歌曲,在加入舞蹈动作的情况下,培养孩子音乐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孩子们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学会舞蹈动作,要求孩子们既要掌握歌词、旋律和节奏,又要记住舞蹈动作、步骤和形式,难度较大。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听学生们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价。

为了提供更加精确的反馈和指导,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表演程度,包括合唱的声音、舞蹈的形式和动作的准确度等。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中的一首欣赏乐器。

“跳月”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青年男女,小伙子们手拿竹笛、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音乐边拍手边舞蹈。

作曲家秦鹏章根据彝族“跳月”这一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主题音乐由四个乐句组成,整首乐曲主题音乐不断反复,独特的五拍子节奏让旋律活泼跳荡,富有动感,特色鲜明,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独有音乐文化。

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紧接着乐曲以第一小节为动机展开形成主题,运用竹笛等不同乐器的音色和力度、速度的对比,多次变化重复这一主题,显示不断变化的舞蹈场面。

最后以快速合奏将全曲推向高潮连接尾声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这首乐曲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在世界青年大会上获极高评价、代表中国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对发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阿细跳月》,加深学生对彝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感受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体验、演唱、舞蹈、即兴填词、听辨游戏等多样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情感体验中品味音乐之美,并感受彝族独特的音乐文化。

3.知识与技能:能辨别民族乐器的音色,进一步了解民乐合奏的表现形式。

用多种形式体会五拍子的节拍韵律,能够记忆主题旋律并在音乐中听辨,感知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探索学习彝族“跳月”舞蹈的基本动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记忆主题旋律并在音乐中听辨。

教学难点:1.独特的五拍子节拍韵律。

2.感受乐曲在音色、速度、力度及音区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听辨乐器,初赏民乐音色之美。

播放分别由笛子、二胡、古筝演奏的《阿细跳月》主题旋律片段,学生聆听并选择。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2 《阿细跳月》教案1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2 《阿细跳月》教案1

《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能够喜欢彝族的歌舞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背唱主题旋律,能够听辨乐曲中各种乐器的音色。

3、学习五拍子,掌握“跳月”基本节奏型,学习“跳月”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1、感受《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

2、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及其基本舞步。

导入: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与特点。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说说下面音乐表现的是哪个民族?并说出每首音乐的风格特点。

1、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委婉、柔美、抒情)2、播放《青春舞曲》:(欢快、活跃、热情)3、对两首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对比。

4、播放《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这是一首彝族歌曲。

是影片《阿诗玛》的插曲。

说到彝族,同学们,有关彝族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彝族知识、彝族节目(火把节)、彝族舞蹈(阿细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因在月光下跳舞而得名。

)①、中国最著名的发射地西昌。

②、彝族人的民居叫土掌房,彝族姑娘喜欢戴一种鸡冠式绣花帽。

5、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练习几条节奏。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老师走进彝族的舞蹈《阿细跳月》。

新课教学:1、出现课题《阿细跳月》2、完整欣赏《阿细跳月》3、听音乐片段,注意思考:①同一主题旋律运用了不同的乐器演奏,那你能听出都有哪些乐器吗?(二胡、竹笛)②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部分。

4、聆听全曲,按顺序记录下乐器出现的顺序。

5、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么多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①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的年龄的人。

②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跳月”时欢快、热烈的歌舞场面。

6、乐曲中为什么要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同一主题旋律,这些变化音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除此变化之外,你还注意到哪些变化?(乐曲后部分渐快、渐强,将乐曲推至高潮)。

7、欣赏彝族舞蹈《阿细跳月》。

8、请学生根据《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和骨干音创作一首新的舞曲。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

这首歌曲以我国彝族阿细人传统的“跳月”习俗为背景,展现了阿细人欢快的舞步和热情的生活态度。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民族音乐方面,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对彝族文化及“跳月”习俗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民族音乐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阿细人的“跳月”习俗,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2.学会演唱歌曲《阿细跳月》,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

2.歌曲的高音部分,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彝族文化和“跳月”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学。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学习效果。

4.音乐欣赏法: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钢琴或其他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彝族文化和“跳月”习俗,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阿细跳月》,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的演唱。

4.巩固(5分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彝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歌曲《阿细跳月》,加强巩固。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节奏。

2. 通过学习阿细跳月,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阿细跳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3. 阿细跳月的音乐特点和节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2. 教学难点:阿细跳月的节奏和团队协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阿细跳月的起源、发展历史、基本舞步、动作、音乐特点等。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阿细跳月的舞步和动作。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反馈法: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阿细跳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舞步教学:讲解并示范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 动作教学:讲解并示范阿细跳月的动作,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4. 节奏教学:讲解阿细跳月的音乐特点和节奏,学生跟随音乐练习。

5. 团队协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练习,教师指导。

6. 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拓展学生对民族舞蹈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舞蹈教室或宽敞的室内空间。

2. 音乐设备:播放音乐的音响设备。

3. 教学道具:舞蹈鞋、镜子(如果有条件)。

4. 教学资料:阿细跳月舞蹈视频、图片、乐谱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阿细跳月的基本概念和舞步。

2. 第二课时:学习阿细跳月的动作和节奏。

3. 第三课时:练习团队协作和舞蹈整体表现。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和点评。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练习。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技能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舞步、动作、节奏掌握情况。

2. 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评估学生在舞蹈中的配合默契程度。

3. 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纪律和互动情况。

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细跳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彝族的舞蹈或音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彝族舞蹈《阿细跳月》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阿细跳月》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尝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基本舞步时,对于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把握得不够好。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协调性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舞蹈技能。
-体会民族音乐节奏特点:通过舞蹈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彝族音乐的节奏感,强调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同步性。
-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集体舞蹈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明白团队合作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学生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将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融合,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基本舞步和音乐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转圈的技巧和节奏的同步,我会通过分解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阿细跳月》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舞蹈中更好地表现节奏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舞蹈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团队协作。
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调,它描绘了阿细族人们在月光下欢快跳舞的场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歌曲的结构为ABA’,其中A段为主题,B段为对比主题,A’段为主题的再现。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阿细族文化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高、节奏、简单的和声等。

同时,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学习新的音乐知识。

然而,由于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阿细跳月》的演唱,能够独立完成歌曲的表演。

2.使学生了解阿细族的文化背景,对民族音乐有更深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阿细跳月》的音准、节奏把握。

2.对阿细族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阿细族人们在月光下跳舞的场景。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其他民族的音乐,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阿细族音乐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阿细跳月》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阿细跳月》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阿细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舞蹈动作,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歌曲《阿细跳月》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阿细族的文化特点。

接着,展示歌曲的乐谱,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在音准、节奏方面的错误。

对于较难掌握的部分,可以分组练习,或者让学生单独表演,以提高演唱效果。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接龙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内容。

阿细跳月-辽海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阿细跳月-辽海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阿细跳月-辽海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唱出《阿细跳月》歌曲的每句歌词;2.能用手模仿节奏,配合唱歌;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歌词及其意思;2.歌曲的节奏特点;3.数字伴奏的手指动作。

三、教学难点1.阿细跳月歌曲的快节奏;2.数字伴奏的手指动作配合唱歌。

四、教学准备1.辽海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材;2.朗朗课堂;3.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阿细跳月歌曲,让学生听一遍,并呈现歌词。

2. 学生跟唱(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唱一遍阿细跳月歌曲,然后由教师逐句带领学生跟唱歌词。

在唱歌词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每个字的发音。

3. 模仿节奏(10分钟)教师示范歌曲的数字伴奏手指动作,供学生模仿。

教师可以用朗朗课堂投影图像或手势示范。

4. 合唱(15分钟)教师再次唱一遍阿细跳月歌曲,鼓励学生跟唱,并配合手指动作。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节奏与韵律,教师可安排一些同学在音乐节奏中扮演“鼓手”角色。

5. 点评(10分钟)教师邀请数位同学上台表演《阿细跳月》歌曲,并现场点评他们的演唱效果。

点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6. 巩固与检验(10分钟)教师通过随机提问、小结等方式,检验学生对阿细跳月歌曲的掌握情况,并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自由唱。

六、教学反思《阿细跳月》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歌曲的快节奏和独特的节奏感十分难得。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要求较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

但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接受节奏训练时,有些孩子的手指协调性较差,要在以后的节奏训练中予以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彝族的歌舞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背唱主题旋律,能够听辨乐曲中各种乐器的音色。

3、学习五拍子,掌握“跳月”基本节奏型,学习“跳月”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

2、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及其基本舞步。

导入: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与特点。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说说下面音乐表现的是哪个民族?并说出每首音乐的风格特点。

1、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委婉、柔美、抒情)
2、播放《青春舞曲》:(欢快、活跃、热情)
3、对两首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对比。

4、播放《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这是一首彝族歌曲。

是影片《阿诗玛》的插曲。

说到彝族,同学们,有关彝族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彝族知识、彝族节目(火把节)、彝族舞蹈(阿细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因在月光下跳舞而得名。


①、中国最著名的发射地西昌。

②、彝族人的民居叫土掌房,彝族姑娘喜欢戴一种鸡冠式绣花帽。

5、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练习几条节奏。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老师走进彝族的舞蹈《阿细跳月》。

新课教学:
1、出现课题《阿细跳月》
2、完整欣赏《阿细跳月》
3、听音乐片段,注意思考:
①同一主题旋律运用了不同的乐器演奏,那你能听出都有哪些乐器吗?(二胡、竹笛)
②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部分。

4、聆听全曲,按顺序记录下乐器出现的顺序。

5、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么多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①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的年龄的人。

②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跳月”时欢快、热烈的歌舞场面。

6、乐曲中为什么要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同一主题旋律,这些变化音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除此变化之外,你还注意到哪些变化?(乐曲后部分渐快、渐强,将乐曲推至高潮)。

7、欣赏彝族舞蹈《阿细跳月》。

8、请学生根据《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和骨干音创作一首新的舞曲。

课堂总结:
音乐是人们认识民族文化的窗口,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走进彝族山寨,了解了不同的“跳月”形式,真心希望大家能喜欢“跳月”喜欢彝族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