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检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检测报警仪技术条件和检验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Performance Test for Ammonia Detection Instruments

标准编制说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2009年6月

目录

1 任务来源 (2)

2 起草工作简要过程 (3)

3 编写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4)

3. 1考察国内外产品,确定技术指标 (4)

3.2开展量传研究,保证溯源可靠 (5)

3.3符合应用实际,制定编制原则 (7)

3.4参照国标要求,设计框架结构 (7)

4 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和预期的经济效益 (9)

5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及水平对比 (10)

6 与现行法略、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10)

7 贯彻实施标准的措施和建议 (11)

8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1)

9 附件:氨气检测仪检验不确定度评定 (12)

1 任务来源

氨气报警仪是新一代高科技电子产品,它采用高精度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当报警仪探测到环境中气体的浓度达到或超过预置报警值时,报警仪通过屏蔽电缆线将信号传到控制器,控制器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可启动排风装置或关闭电磁阀切断气源,以达到安全之目的。

此种仪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冷库机房、储库、应用到氨气的工业场所,能有效地防止中毒事故、爆炸发生,从而保障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课题组调研了部分企业的在用有毒气体报警仪的使用情况,调查所涉及到的14家企业在用的2214台有毒气体报警仪中,氨报警仪所占比例约为5%,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啤酒行业等。

其它, 3%

NH3, 5%

Cl2, 2%

CO, 18%

H2S, 72%

图1 有毒气体报警器种类分布情况

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可燃性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检测报警仪的计量检定工作依据国家现行的计量检定规程进行,而氨气报警仪的检验、检定工作却难以正常开展,多数企业的氨气报警仪疏于管理,无法保证其指示准确和报警及时,存在安全和职业危害隐患。主要原因大致如下:

(1)国内尚未颁布氨气报警仪检验标准、规范、规程,对氨报警仪的技术指标缺乏具体规定;

(2)由于氨的化学活泼性质,标准气体的提供商极少,难以及时买到标准气体;

(3)标准气体的保存期限较短,一般不大于6个月,购置钢瓶装的标准气体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目前国内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仪、硫化氢检测仪的计量检定工作依据国家现行的计量检定规程进行,但是由于标准气体、量值溯源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国内尚未颁布氨气报警仪检验标准、规范、规程等,导致此类气体检测报警仪的检验工作因缺乏标准依据而难以正常开展。

为了改观目前检验缺乏依据的局面,强化对氨气报警仪的使用和管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下达2008年制修订安全生产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08[144]号文规定,本标准起草工作正式开始。

2 起草工作简要过程

课题组成员于2008年初调研了部分企业的氨气报警仪的使用情况,了解了此类报警仪在选型、安装、校验和日常维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查阅了国外相关标准、规范。2008年6月始明确了氨气报警仪的技术特点,就关键项目进行了实验,并对检验用氨气标准气的量值溯源方法进行了研究,为确保标准气体的准确性,对所用标准气体进行了实验验证以及不确定度的评定。

在拟定好编写原则和框架结构以及对调研收集到的信息、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的基础上,2008年9月初开始编写本部分。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对那些与国家计量法规有关的条款进行推敲和比对。10月底脱稿后,征求了部分院技术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对氨气的量值溯源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试验。

2008年12月根据国标要求编制了《氨气报警仪的技术条件和检验方法》(初稿)。2009年2月形成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2009年3-4月征求了国内部分专家、用户的意见,送审稿于2009年5月编制而成。

主要参加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工作组成员:姜素霞、肖安山、高少华、丁德武、张贺。

3 编写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3. 1考察国内外产品,确定技术指标

表1 国内外部分氨报警仪产品性能指标:

本课题组参照国内外仪器的性能要求,和已颁布的其他气体报警仪的计量检定规程,制定了本项目的技术路线、性能要求。

3.2开展量传研究,保证溯源可靠

由于氨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极易与氧、水分、包装容器材料发生反应而使浓度发生变化,这些气体以往都是用安瓿瓶、饱和蒸气压等方法少量配制,不宜长途运输及长期贮存,且成本很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NIST及一些特气公司如SCOTT等通过实验,研制出钢瓶的内涂层技术,并已成功地投入生产。该技术有效地防止了活性气体与钢瓶内壁发生反应,使得气体稳定性增大。我国的上海、北京等几个著名的气体公司,借助国外技术,也已开始这项技术的研究,并有少批量的产品供应市场,但气体的稳定性只限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配制浓度低时(如10-6级)保存时间更有局限性。

本项目组对气体来源的五种渠道:购置有证标准气体、使用纯气作为原料气用高压配气装置配制气体、氨气发生器、饱和蒸汽压法、安瓿瓶配气法等进行了理论论证及试验研究。

(1)饱和蒸汽压法

使用分析纯氨水挥发稀释配制而得到所需浓度的气体。

实际配制中,用微量注射器取1~4μl氨水加入到10升铝箔气袋内,然后用气体泵定量向气袋内通入10L清洁空气,充分振荡使气体混合均匀,配制成32×10-6mol/mol~128×10-6mol/mol氨气/空气。配制好的氨气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比对、定值。考查结果表明此法配制的氨气浓度与理论值相差较大,配制理论浓度为45.35μg/L(即l64×10-6mol/mol)氨气,实际测定浓度仅为24.54μg/L(6次测定均值)。而且该法配制的不同批次配制的气体浓度差异较大,连续配制的三袋浓度为22.67μg/L氨气,化学比对测定结果最高为12.60μg/L,而最低仅为7.85μg/L。因此,该法只能少量配制,不宜长期贮存,且配气的重复性较差,增加了浓度比对的工作量。

(2)安瓿瓶配气法

已知一定量的氨气密封在安瓿瓶中,使用特别工具将其在一定容积的容器内打碎,获得已知浓度的气体。昂贵的安瓿瓶增加了气体的成本,且玻璃器皿易碎,不宜于长途运输。

(3)氨气发生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