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
铁、铜及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
![铁、铜及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4f3a18770bf78a6429544b.png)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最常见的变价金属,铁在生命领域、现代社会均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苏教版)专题3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以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主要内容,介绍了铁离子的检验,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相互转化条件,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从教材表面看,对学生的知识、能量要求并不高,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巩固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更是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与生命健康、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极好时机。
【学生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在初中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了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
在能力层面上,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完整的实验探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在心理层面上,学生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有极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却不知实际问题的处理远比书本知识复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铁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3)了解铁离子、亚铁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中的应用出发,让学生逐步掌握铁的相关性质。
(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植物的黄化病,补血剂等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有关问题。
1-3-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1-3-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f94ba658f5f61fb7366670.png)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3-2-1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教学目标】1、了解铁、铜的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
2、了解铁、铜常见的冶炼方法,掌握高炉炼铁、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
3、从人类认识利用金属的历史引入,过渡到铁、铜的冶炼方法。
4、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铁、铜的冶炼。
【教学难点】铁、铜的冶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除铝外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什么[板书]一、铁、铜在自然界的存在[展示]抛光铁片、铜片、磁铁及各种铁、铜矿石以及与铁、铜有关的物品或资料。
{[设问]为什么地球上只存在少量单质铜,而铁的单质只存在于陨石中[讲解]铁、铜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矿物形式存在,铁比铜活泼,故“人类最早利用的铁,只是从天而降的陨铁,铁在地球上皆以化合态存在”,而“人类最早利用的铜,是来自于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少量单质铜”。
更因此,人类历史上“青铜器时代”要先于“铁器时代”。
[板书]铁、铜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矿物形式存在。
[过渡]要得到铁、铜单质,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冶炼。
[板书]二、铁、铜的冶炼1、铁的冶炼[展示]高炉炼铁的图片。
[阅读]课本P72![思考](1)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有哪些(2)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什么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有哪些(3)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板书](1)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主要原理:3CO + Fe2O32Fe + 3CO2主要反应:C + O2CO2 C + CO22CO(3)石灰石的作用: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炉渣.CaCO3CaO + CO2CaO + SiO2 CaSiO3][讲述]用这种方法冶炼得到的铁不是纯铁,而是生铁。
根据含碳量的不同,铁的合金可分为生铁和钢。
[板书](3)铁合金①生铁:C%在2%~%;②钢:C%在%~2%。
[过渡]前面我们讨论了炼铁的原理和方法,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炼铜的原理和方法。
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
![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4b089d2482fb4daa48d4bde.png)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是高中化学必修Ⅰ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是继矿物中的铝及其化合物学习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外两种重要的可从矿物中得到的基础材料。
学习本节内容,可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其他金属的性质以及各种反应和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评价建议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本节课的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掌握铁、铜的化学性质。
②掌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Fe3+。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演示实验,锻炼观察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②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的方法,在掌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铁铜这些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进一步深切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身边与化学相关的问题。
3、重点与难点重点:Fe2+、Fe3+的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Fe2+、Fe3+的检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二、教学方法分析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对铁和铜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采用回忆归纳法,学生通过生活中对铁铜的了解以及之前的学习,归纳它们的性质,然后老师做一定讲解与总结。
Fe2+、Fe3+的性质和检验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问题引入,提出问题,采用讨论、探究实验等方式,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关于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增加了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并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59ea37b84ae45c3b358ca3.png)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闽侯一中化学组赵铭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学习铁、铜及其化合物新的化学性质。
2、掌握Fe3+检验方法,理解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时促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严谨的学习态度,及客观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
2、加强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培养健康和谐个性。
二、教学设计:围绕三维目标,采用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铁、铜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
(2)从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迁移出铁、铜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3)通过信息提示,演示实验实验学会Fe3+、Fe2+检验方法,认识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4)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知识网络,同时进行相应的课堂练习,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四、教学难点: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五、实验仪器药品:(1)Fe片、Fe粉、Cu片、Cu粉、0.1mol.L-1 FeCl3溶液、0.1mol.L-1FeCl2溶液、 KSCN 溶液、新制氯水、稀硝酸、1℅H2O2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30℅FeCl3溶液。
(2)棉签、试管若干、烧杯、洗瓶、小药匙、砂纸、胶头滴管。
六、教学过程: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铁、铜的应用与物理性质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迁移出铁、铜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1、铁、铜的化学性质2、Fe 3+的 检验方法。
通过信息提示,演示实验学会Fe 3+ 、Fe 2+检验方法。
高考化学 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
![高考化学 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bf86c983d049649b6658ff.png)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在人类认识的金属元素中,铁、铜是较早被人类认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两种金属。
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窗同模式,而是从人民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他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本单元有关铁、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
在实验探究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确定实验目的,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加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从铁、铜的村和提取着手,介绍了它们的冶炼方法,回顾比较了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更完整、更系统。
2、学习目标: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铜的化学性质。
3.掌握的Fe2+、Fe3+的检验方法。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3、学习重点:铁、铜的化学性质。
Fe2+、Fe3+的检验方法学习难点:铁、铜的化学性质4、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讲授法二、说教法本单元“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教学,可从人类认识利用金属的历史引入,通过对铁、铜的存在、发现、获取的分析、比较,了解它们的性质的差异。
如铁、铜的冶炼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比较铁、铜的冶炼的相似和相异的方面,比较的内容可以由学生来确定(如原理、反应条件、还原剂的选择等),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PPT课件
![化学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1d720c6f1aff00bed51ee3.png)
要点归纳 以a mol Fe3+、b mol Cu2+、c mol Fe和d mol Cu混合于同一溶液中为例讨论。 (1)可能发生的反应: ①2Fe3++Fe===3Fe2+ ②2Fe3++Cu===2Fe2++Cu2+ ③Fe+Cu2+===Fe2++Cu (2)从发生的化学反应来讨论:
①无论 a、b、c、d 取何值,反应①②③不可 能均发生; ②当 c=a2时,只发生①,因为 Fe3+的氧化性 最强; ③当 c>a2时,发生的反应是先①后③; ④当 c<a2时,发生的反应是先①后②。
(1)Fe遇强氧化剂被氧化成Fe3+。 (2)Fe遇弱氧化剂被氧化成Fe2+。 (3)Fe只有还原性;Fe3+只有氧化性;Fe2+既 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4)常见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l2>Br2>Fe3+>I2>S Ag+>Fe3+>Cu2+>Fe2+
2.“铁三角”的应用 (1)判断离子共存 ①Fe3+与 I-、S2-、HS-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②Fe2+与 S2-、ClO-、MnO-4 、酸性溶液中的 NO-3 等离子因发生复分解反应或氧化还原反 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2)除杂或净化
解析:选BD。Fe3+与SCN-反应产物为
Fe(SCN)3,是血红色溶于水的物质。 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Fe2+,
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是( )
①加足量新制氯水 ②加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少量KSCN溶液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解析:选 C。先加入 KSCN 不变色,证明不 含 Fe3+,再滴加氯水变为血红色,说明 Fe2+ 转化成 Fe3+;注意不能选用 KMnO4 溶液,因 为 MnO-4 为紫红色,干扰鉴定。
高中化学 3.2.2 铁、铜及化合物的应用 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2.2 铁、铜及化合物的应用 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03a49727cd184254b3535ac.png)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分析与设计一、设计思想: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懂得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丛三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两者性质上的差异。
(2)从学生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迁移出铁、铜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3)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部分。
重点介绍了铁的化学性质。
从学生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迁移出铁、铜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关于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与难点:重点:铁、铜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铁的化学性质;2、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3、使学生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5、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二)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Word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5b5b64844769eae009edf4.png)
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课标要求]1.认识铁、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铁、铜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3.掌握Fe 2+、Fe 3+的检验方法及Fe 2+与Fe 3+的相互转化。
1.Fe 的物理特性:能被磁铁吸引;Cu 的物理特性:颜色为紫红色。
2.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非金属单质(O 2、Cl 2等)、酸、盐溶液等发生反应, 是一种还原性较强的金属。
3.Fe 3+的溶液遇KSCN 溶液变成血红色,Fe 2+遇KSCN 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显血红色。
4.Fe 2+和Fe 3+相互转化:Fe 2+错误!Fe 3+。
5.在溶液中,Fe 3+呈棕黄色、Fe 2+呈浅绿色、Fe(SCN)3呈血红色、Cu 2+呈蓝色。
铁、铜的性质 Fe3+、Fe +2的检验1.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与非金属的反应:);固体黑色火星四射,生成(4O 3Fe =====点燃2反应 3Fe +2O 2与O )。
色烟红棕剧烈燃烧,生成(32FeCl =====点燃2反应2Fe +3Cl 2与Cl ②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H +===Fe 2++H 2↑;常温下,Fe 遇浓H 2SO 4、浓HNO 3发生钝化。
③与盐溶液反应,与Cu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Cu 2+===Cu +Fe 2+。
2.铜的性质(1)物理性质紫红颜色:良好。
色;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与O2反应:2Cu+O2高温,2CuO;与Cl2反应:Cu+Cl2点燃,CuCl2。
(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②与盐溶液反应: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
3.Fe3+、Fe2+的检验(1)检验方法(2)Fe3+与K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高中化学 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课件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课件 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d52f40e7c1cfad6185fa7b7.png)
(2)Fe3+→Fe2+。
2FeCl3+Fe
2FeCl3+Cu
3FeCl2
2FeCl2+CuCl2
铁盐与铁的盐这两概念有何区别?
提示:铁盐中铁为+3 价,铁的盐是铁盐和亚铁盐的总称。
第六页,共19页。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首 页
探究
(tànjiū)点
一
探究(tànjiū)
点二
探究点一
2n(Cu2+)=2∶
3,所以 n(Cu2+)∶
n(Fe3+)=3∶
4。
答案:D
第十七页,共19页。
首 页
Z
K
自主预习
IZHU YUXI
1
2
S 随堂练习
课堂互动
UITANG LIANXI
ETANG HUDONG
液中呈棕黄色,Fe2+在水溶液中呈浅绿色。
第十页,共19页。
首 页
探究
(tànjiū)点
一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ZHU YUXI
ETANG HUDONG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
(tànjiū)点
二
探究点二
含 Fe3+、Cu2+溶液与 Fe、Cu 混合物可能的反应及其剩余固体
或其他原溶液中不含有的阴离子,所用的两种方法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1) 。
(2) 。
Ⅱ.在装有固体 A 的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 B,此时 A 未溶解,但加入一定
量的水,A 即逐渐溶解,并有气体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将空气通入该试管
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8da14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1.png)
第2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铁的化学性质铁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能与多种非金属单质以及酸、某些盐溶液反应。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与Cl 2、O 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Fe +3Cl 2=====点燃2FeCl 3,3Fe +2O 2=====点燃Fe 3O 4。
(2)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常温下,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H +===Fe 2++H 2↑。
(3)与某些盐的反应铁与CuSO 4、AgNO 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CuSO 4===Cu +FeSO 4,Fe +2AgNO 3===2Ag +Fe(NO 3)2。
2.Fe 3+的检验(1)试剂:KSCN 溶液。
(2)操作及现象:向含Fe 3+的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后,混合溶液变为血红色。
(3)离子方程式为Fe 3++3SCN -===Fe(SCN)3。
3.Fe 2+与Fe 3+的相互转化4.应用铁元素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铁的化合物应用十分广泛。
如氧化铁红颜料跟某些油料混合,可以制成防锈油漆,氯化铁、硫酸亚铁是优良的净水剂,磁性材料大多数是含铁的化合物,我国开发的透明氧化铁系列颜料属于纳米的材料,具有无毒、无味、高吸附性、高透明度、高着色力等优点。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与Cl 2、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 +Cl 2=====点燃CuCl 2,2Cu +O 2=====△2CuO 。
(2)与盐溶液的反应与AgNO 3、FeCl 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 +2AgNO 3===2Ag +Cu(NO 3)2,Cu +2FeCl 3===2FeCl 2+CuCl 2。
2.应用铜可用于制作导线、水管、电器仪表等。
铜盐能杀死某些细菌,常用硫酸铜做池水消毒剂。
稀的硫酸铜溶液还可用于杀灭鱼体上的寄生虫,治疗鱼类皮肤病和鳃病等。
高中化学 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备课参考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备课参考 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78f394b76c66137ee0619c5.png)
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教学片断:Fe
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综合分析铁分别与盐酸、氯气等反应的实验现象和产物。
你有何发现?针对这一发现,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反应后的产物有+2、+3两种价态。
学生交流讨论:反应后的产物的价态与什么因素有关?不同价态的铁元素的性质有何不同?如何鉴别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续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思
考。
(1)铁反应产物的化合价与什么因素有关?
(2)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生讨论并形成结论:反应后的产物的价态与氧化剂的强弱有关。
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加入强氧化剂,可以将Fe2+转化为Fe3+,加入还原剂可以将F e3+转化为Fe2+”等设想。
引导学生提出设想、选择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完成教材中“活动与探究”的问题1,并进行交流和相互评价。
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的问题2。
续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总结出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转化的条件。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氧化剂能使Fe2+转化为Fe3+,而还原剂能使Fe3+转化为Fe2+。
教师布置作业:请各举一例实现Fe、Fe2+、Fe3+
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
和还原剂。
学生完成作业,在下节课进行交流评述。
规律总结
FeCl3变色种种
1。
高中化学 专题3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含解析)高一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专题3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含解析)高一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c80533bb4cf7ec4bfed0f6.png)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之小船创作1.铁丝在氧气中反应产生什么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 +2O 2点燃,Fe 3O 4。
2.钢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铁锈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示:钢铁与O 2、H 2O 同时接触、铁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
3.将还原铁粉分别加入H 2SO 4、CuSO 4溶液分别发生哪种类型的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置换反应。
Fe +CuSO 4===FeSO 4+CuFe +H 2SO 4===FeSO 4+H 2↑[新知探究]探究1 填写下表空白,认识铁的物理性质。
探究2 回忆已学过与铁有关的化学反应,体会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例如:与O 2、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3Fe +2O 2=====点燃Fe 3O 4(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Fe +3Cl 2=====点燃2FeCl 3(现象:剧烈燃烧,生成红棕色烟)。
(2)与盐(如Cu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Fe2+。
(3)与酸(稀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Fe遇浓H2SO4、浓HNO3发生钝化。
探究3 实验室中Fe3+的检验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探究4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有关离子方程式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再加入KSCN溶液时,溶液无明显变化2Fe3++Fe===3Fe2+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再加入KSCN溶液时,溶液无明显变化2Fe3++Cu===2Fe2++Cu2+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无变化,再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血红色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必记结论](1)铁是中学化学最常见的变价金属元素,表示为(2)Fe3+能被Fe、Cu、I-等还原为Fe2+,Fe2+能被Cl2、H2O2、MnO-4等氧化为Fe3+。
高中化学3.2.2铁、铜及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3.2.2铁、铜及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a1ee792011ca300a7c39022.png)
一、设计思想:本单元的知识系统打破了过去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构造- 性质 - 制备 - 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习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懂得应用案例着手,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研究的欲念。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依据新课程内容特色、学习目标确实定、学习者状况的剖析可丛三方面着手:( 1)指引学生从生活知识发现二者性质上的差别。
( 2)从学生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迁徙出铁、铜可能拥有的化学性质。
( 3)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经过推断、设计研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研究认识Fe2+与 Fe3+ 的差别和转变。
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参加实验研究的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虑化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二、教材剖析1、教课内容剖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部分。
要点介绍了铁的化学性质。
从学生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迁徙出铁、铜可能拥有的化学性质。
二价铁和三价铁的互相转变是本节课的难点,对于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互相转变的教课,启迪学生运用氧化复原的看法理解转变的本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响过程。
增添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互相转变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论,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价铁离子的查验可采纳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修业生在察看、剖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互相变换的知识剖析和解说,以修业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质问题。
2、要点与难点:要点:铁、铜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查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互相转变三、教课目的剖析:(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使学生掌握铁的化学性质;2、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互相转变;3、使学生认识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查验方法;5、在“实验—反省—再实验—再反省”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二)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育学生察看、剖析、推理能力和严肃仔细的科学态3、经过铁、铜制品及其资料的采集和讲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归纳等方法对获得- 1 -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正确表述相关信息,培育学生主动参加意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三)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从铁铜在公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入,以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献身科学的热忱。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1645cb4b73f242326c5f4b.png)
浙江省2021年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内容: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授课对象: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学生参赛选手:浙江省课时时间:40分钟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课标研读1. 学习要求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典型实验的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通过化学反应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知物质及其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内容分析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铁、铜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体以及等多种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为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有效利用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以“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主要内容,介绍了铁离子的检验,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本节内容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更让学生明白了化学知识与生命健康、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初步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变价金属性质分析的思维模型,提升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求知欲望强、乐于展现自我,有极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但尚未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完整的实验探究的能力。
在知识层面上,铁、铜及其化合物是常见的无机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有所了解;本课时是在学习了卤素、钠、镁元素的性质、铁铜的冶炼、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内容后开展的,学生在同类物质认知规律和不同价态物质转化上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在能力层面上,通过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严密、有序的思维过程,培养科学、完整的实验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课时铁、铜及
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在人类认识的金属元素中,铁、铜是较早被人类认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两种金属。
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制备—用途”的窗同模式,而是从人民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他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本单元有关铁、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
在实验探究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确定实验目的,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加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从铁、铜的村和提取着手,介绍了它们的冶炼方法,回顾比较了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并通过
实验探究掌握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更完整、更系统。
2、学习目标:
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铜的化学性质。
3、掌握的Fe2+、Fe3+的检验方法。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3、学习重点:铁、铜的化学性质。
Fe2+、Fe3+的检验方法学习难点:铁、铜的化学性质
4、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讲授法
二、说教法本单元“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教学,可从人类认识利用金属的历史引入,通过对铁、铜的存在、发现、获取的分析、比较,了解它们的性质的差异。
如铁、铜的冶炼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比较铁、铜的冶炼的相似和相异的方面,比较的内容可以由学生来确定(如原理、反应条件、还原剂的选择等),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探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2)从学生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迁移得出铁、铜可能具有的化
学性质:(3)模拟发现过程,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Fe3+的区别和转化。
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三方面的结论要点,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
角”关系。
三、说教学过程(引言):人类使用铁、铜已经有好几千年
的历史了。
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多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铜。
它们不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
广泛,而且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铁和铜是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铁和铜的许多应用是
由它们的物理性质决定的,你能根据铁和铜的应用,说说它们的
物理性质吗?将你所知道的填入教材P72表3-4
一、物理性质(1)铁是色金属,可以被磁铁吸引。
而铜是
色金属。
(2)铁和铜都有良好的性和性。
(3)铁和铜的密度,熔沸点。
(过渡)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铁、
铜与其他物质发生的一些反应,请你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
子方程式,并指出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材P72[交流与讨论]
二、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如与O
2、Cl
2、S等反应)
2、与酸的反应(1)与非氧化性的酸(如稀HCl、稀H2SO4等)(2)与氧化性的酸(如浓HNO
3、浓H2SO4等)
3、与盐溶液的反应 Fe+CuSO4_______Cu+AgNO3_______结
论:
1、2、3、例
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Fe跟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A Fe3O4 B CuS C FeCl3 D FeCl
22、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存放的物质是()A 浓H2SO4
B 浓氨水
C CuSO4溶液
D KOH溶液3,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B 铁能被磁体吸引C 铁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以分布在地壳中的铁有游离态
也有化合态D 常温下,铁与浓HNO3不反应
三、Fe2+、Fe3+的检验(1)直接观察颜色(2)加KSCN 溶液(3)加NaOH溶液例
4、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
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溶液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A
①③ B ③② C ③① D ①②③
5、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后,混合液变成血红色,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CN-B 氧化性:Fe3+> Cl2C 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D Fe2+被氯水氧化为Fe3+
6、有NaCl、FeCl
3、MgCl
2、AlCl3四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盐酸 B 烧碱溶液 C 氨水 D KSCN溶液(思考)不同价态的铁元素的的性质有何不同呢?它们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
[布置作业]课本P785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