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汇报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汇报一、对校本课程设置工作的思考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当地逐渐铺开,已把我们推向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平台。
“纲要”明确指出:“课程现行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新课程计划具体规定: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
非但不折不扣,而且创造性地落实两个“全面”给我们基础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新课题。
之所以说我们步入了发展期:(一)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依据地方课程方案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把办教、育人结合点的主动权回归学校,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成分,为地方和学校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便于当地优势发挥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形成特色。
(二)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大一统”的课程规划和一刀切的具体要求,密切了社会实际,满足了不同区域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和教师是主体,我们自主进行、总体构想、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新课程管理的弹性与灵活性,有助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课程,更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便于把学生学习融入社会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选择学习,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之所以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从传统上,我们主要从事着教材的传授任务,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把“编书”看作异想天开,高不可攀,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薄弱;(二)从习惯上,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天南地北一纲,城市乡村一案,受其影响不敢超凡脱俗,唯恐有染超纲离本之嫌,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应有的主动性;(三)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当地还是学习、探索、试验阶段,尚未全面铺开,其意识形态还没有被新课程思想、理念所置换,新课程理论与实践匮乏;(四)既然是校本课程,现在尚没有,也不可能有可行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外来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习惯使用“拿来主义”的教师来说,在校本课程的目标确立、体系建构、内容设置、学习方式、过程评价上感到茫然无助,不知所措。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6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所以我校要依据____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西安丰镇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
根据本土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
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
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
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农村美术校本课程。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
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产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它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第一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
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
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
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研究_基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_朱洪翠
识的眼光发现闪光点,更有利于城市学生体会外来学生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精神品质,增进不同区域学生的沟通交流、理解合作,真正实现教育的和谐共生。
三、区域开展融合教育的成效外来学生与城市和谐共存,这是一个社会性的大课题。
杭州市江干区在实施过程中,重视环境营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多方作用,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增进了学生间的互动交往。
区域开展融合教育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使学生适应并慢慢爱上了学校,爱上了这座城市。
二是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充分体验了他们的艰辛,意识到作为教师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一份关爱,从而增强了责任感。
据统计,江干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天成教育集团,45%以上的教师获得过区级以上荣誉。
三是提高了区域教育质量。
随着《新市民子女初中作文“评改共同体”建构和实施研究》等3项课题获市级立项,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专题研究,整体提升了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
天成教育集团的学生,仅2013年就有100余人次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奖,23人保送进入杭州第二中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日益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核心课题。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其教师是否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成为了判断学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基础教育领域,一些学校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对于课程校本化概念、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关键影响要素、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成功路径并没有形成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这无疑将阻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运行成效。
因此,本文从如何赋予理想的课程现实的力量的角度,尝试提出课程校本化的概念,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框架,解读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
以期抛砖引玉,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运行提供些许建议。
一、“课程校本化”的界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逐步放权,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情况汇报
校本课程开发情况汇报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XXX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调研报告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具有广泛的参与基础的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应用性课程。
它是校长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然选择。
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引领着学校教育的活动方式,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在抓好科学实施国家课程、努力探索各学科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学校、师生的差异,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不仅是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充分满足学生研究的兴趣与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学校特色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一支现代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校本课程的开发,更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强调多样性、差异性,更侧重学生的兴趣的培养,认真开设好校本课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发挥教师特点,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对提高教育质量,对促进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
我校把校本课程与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将学生道德品质建设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成人先成才》以及剪纸、太极拳、XXX、腰鼓队等特色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就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情况作以简单小结。
一、现状分析校本课程是新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必然选择。
一)校本教材的开发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的潜能。
我们遵循教师申请科目→学校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自编教材→学校领导小组审核教材→报教育局审批实行的流程。
在充分挖掘学校与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查找书籍、上网等多种渠道收集编写教材资料,教材要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对形成的初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报教育局审批后,才开始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总结(草稿)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总结(草稿)(仅供参考)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之一,校长和教师也逐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几年来,在区教育局、进修学校的领导下,我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摆上课改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计划)》而进行的,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地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现将我校几年来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校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对这个课题不熟悉,学校领导对这个课题也感到陌生。
校本课程开发又是每一位教师和学校领导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因此,我们从理论学习入手,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艰苦探索。
在学习过程中,领导和教师共同认识到:1.校本课程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每周校本课程安排4节,与数学科比重等同,占周课时量的近16%;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要设置可供学生学习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要;3.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校要充分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4.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吸收家长、社会人士的知慧,利用了当地社区的资源。
通过学习,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及意义,从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二、努力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是迈出课程开发第一步,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校本课程开发仍感到茫然。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编写组,先后经过了四次编辑。
第一次编辑是在2004年底。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编写组抓住“东圳水库、中国枇杷第一乡、洋边市德育教育基地”等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分为“名胜古迹、名优特产,名人轶事、家乡新貌、民风民俗、革命斗争史”六大块进行开发,教师针对模块内容,选择题材,进行撰稿,汇编成册。
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思考与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思考与实践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组成部分。
它充分体现出一所学校自身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现出校长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凸显一所学校自身教育教学的个性化特色。
校本课程从本质上讲,不是知识本位的课程,而是需求本位的课程。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任何理想的课程方案都是也只能是在学校里面变成现实。
对于具体的学生而言,老师比专家更了解他们需要学习什么知识。
所以说老师有设立课程的发言权,学校有开设课程的决定权。
由于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学生有学习课程的选择权。
校本课程的关键词即为:学生喜欢、教师开发、学校决定、行政监控。
一、开发与实施实行“六步走”我市70余所中小学于2003年秋季正式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运行阶段之后。
即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艰苦探索。
为了帮助学校顺利启动,市教育局以当教普[2003]26号文件印发《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举行了四次大规模培训活动,后在河溶小学、干溪中学召开现场学习观摩研讨会,推出研讨课28节,展示学习材料120份,8所中小学介绍自己的作法,帮助广大校长、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上弄清课程的性质、意义、要素、原则、开发的重点环节和操作程序等基本要点。
我们归纳并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六步走”:即:①确定目标;②学生需求调查;③课程资源分析;④确定开发内容;⑤完成设计并实施;⑥评价修订完善。
与此同时,我们提出“立足地域特色,开发社区资源,发挥教师专长,确立重点主题,循序渐进开发,逐步丰富完善”的开发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导,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活动。
然后进行课程资源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校教师的特长、能力,设计成“当阳市××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意向申报表”,让教师根据自身能力承担开发的重任;二是学校自身的教育基础,比如过去开展了哪些活动课、选修课之类,在此基础上予以拓展;三是社区的资源,包括当地物质特产、地容地貌、风土人情、历史遗址、旅游景点、山川河流、民风民俗等。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在这个教育理念日新月异的时代,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逐渐受到广泛。
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小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校本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校本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能力。
小学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形式和教学目标。
在内容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发展水平。
主题应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时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包括讲座、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则应明确、具体,以保障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某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开展系列讲座、实践活动和文化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该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另一个例子是某小学开发的“科技创新”校本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该校学生在各级科技比赛中屡获佳绩,带动了全校师生对科技教育的和参与。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一项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工作。
它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优化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和社会发展。
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小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与交流,汲取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开发经验,不断创新和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
新课程标准校本教研报告
新课程标准校本教研报告新课程标准校本教研报告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成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总结新课程标准下校本教研的经验和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新课程标准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成果1. 课程开发与实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积极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
通过制定科学的课程规划,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课程实施,提高课程质量。
同时,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和经验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同成长。
3.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课程实施难度大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然而,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施能力有限,导致课程实施难度加大。
2. 教师培训需加强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评价方式需改进学生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当前学生评价方式存在着过于单一、过于强调知识记忆等问题。
因此,需要改进学生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报告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报告课改以来,点小教师与新课程同进步,共成长,造就了一支爱学习、勤思考、能实践、会创造的教师队伍。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已在我校走过了近6年的历程。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是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的问题。
在这6年中,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正不断发展、改进、成长,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下面,从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与时俱进抓校本。
写字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几年来,我校结合实际,新开设了《快乐写字》这一校本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是我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又一项举措,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习惯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校属区内中心小学,师资力量雄厚,青年教师居多,专业业务能力强。
因此,我校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发了以小学科为主的校本课程。
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形成了两门必修课《经典诵读》、《快乐写字》,六门选修课:《家乡点军》《灌篮高手》、《红舞裙》、《田径小健将》、《绘画小能手》、《电脑小博士》的校本课程结构体系。
另外学校还形成了一套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模式,并已经建成了点小校本课程电子资源库。
其中,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实验学校、湖北省写字教学先进单位、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宜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实验学校。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摘要: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校本教研的根本目标。
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课程,关注学科发展,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教师和学生在校本教研实践中的主人翁意识,在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本教研实践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校本教研的根本目标,校本教研也是实现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代表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学校的品位,是学校品牌的生命。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教研活动主阵地、以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提高及学校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学校的校本教研已有大量、丰富的实践积累的情况下,很好地对校本教研进行反思、总结,揭示其中的主要问题,探索校本教研进一步发展的道路,对于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品味,最终实现促进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结合我校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探索,谈一谈我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探究。
一、立足课程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结合我校现实情况,首先应该展开对主课程的探索,加大长板,弥补短板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关键就在于既要顾及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又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以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为例,《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定位于交际工具、文化载体,要关注语言的能力。
其内容包括不仅是读写,还有听说,在开发学生潜能时,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要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
我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程度较高,无论是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度还是在学校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的参与度,都体现出他们热情洋溢、蓬勃向上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与评价》——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安徽省芜湖市师范附属小学唐晓俐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与评价研究是由芜湖师范附属小学林明主持的安徽省2005年度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安徽省教育厅教科研【2005】1号,课题编号JG05141)。
课题在2005年3月正式开题,通过论证后正式启动。
前期主要是理论学习和探索,后期主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和评价,取得了研究成果。
对照开题报告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业已完成。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实验评价一、课题提出背景:(一)新形势下学校再发展需求: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特色,就缺乏生机和活力,特色教育是我校的一大亮点。
我校自1995年以来本着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为目标,一直以兴趣小组和专长班的形式开设诸多的学校特色课程,如:微机、奥数、英语口语、故事、古诗欣赏、科技制作、剪纸、刺绣、缝纫、礼品包装、舞蹈、国际象棋……同时还有学校特色活动,如:校园吉尼斯、大课间活动、安塞腰鼓、信息素养培养等等,为我校“结合学校特色,开发建设学校课程”的课题研究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发展遇到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我们就“如何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行了论证: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发与建设是我校特色,我们有这方面的条件和优势。
适逢新的课程改革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上给学校更大的灵活性,为我校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我们受课改启发和专家指点,决定结合学校特色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为支点,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着陆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的结构,其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我们理解为:一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研发的目标: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
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研发的原则:1、人本性原则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认同人的个性为显然出发点,在课程挑选采用上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并使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获得认同和满足用户。
我校开办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品酒课中我们收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使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拒绝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稀释民族精神的营养,并使之沦为学生蜕变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研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住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研发,学科课程应当获得充份注重,研发潜在的课程资源,注重暗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
在读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注重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到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育。
新课改背景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校 本课 程开 发 是 2 0世 纪 7 0年 代 在 英 、 美等 发达
国家 中开 始 受 到广 泛 重 视 的一 种 课 程 开 发 策 略 , 国 与 家 课 程 开 发 相 对应 。 本课 程 资 源要 求 教 师 选 择 和 巧 校 用 资 源 , 进 课 堂 教学 的 优 化 , 学 生 知识 、 能 、 促 使 技 情 感 、 值 观 得 到发 展 , 学 生 的可 持 续 发 展 注 入 无 穷 价 为
参 观 过 程 中 . 方 面 了 解 青 县 的历 史 , 受 家 乡 的 文 一 感 化 特 点 , 长 知 识 , 一 方 面 也 能 提 升 学 生 的 民族 自 增 另
二 、 本 资源开 发的背 景及 条件 校
( ) 范县 城 一 模 河北 沧 州 的青 县 是个 人 口数 为 4 0万 的小 县 . 是 但 青 县却 是 个模 范 县 。其 在 十年 时 间 里 推 出 了 5 0个 道 0
源建 设 提 供 了物 质 支柱 。
三、 本资源 开发 的途 径 校
( ) 展 多 样 活 动 一 开 .
国 家课 程 和 地 方 课 程 进 行 再 加 工 、 创 造 。 之 更 符 再 使 合 学生 、 学校 、 区 的 特点 和需 要 。 社 2 学 校 设 计 开 发新 的课 程 . 学 校在 对 本 校 学 生 . 即
善 若 水 。 这 方 远 近 的老 百 姓 经 常 不 断 地 到 这 里 来 学
习、 领悟 。 这种 精 神 文 化 传 承 下 去 。青 县 的 酒 文 化 、 将 医药 文 化 、 曲文 化 都 是 青 县 宝 贵 的 文 化 财 产 , 里 戏 这 有 各 类 文 艺 演 出 团体 3 0余 支 。 该 县 的传 统 文化 传 0 将
农村小学舞龙舞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舞龙舞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本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根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第四条“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的规定,依托市、区体育局、武术协会等区域教育资源,选择了以武术操作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来开发。
学校将龙狮文化引入校园,进行舞龙舞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大力弘扬龙狮精神,积极探究将传统文化、体育和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以龙狮为核心元素的体育特色活动,营造了“乐观、奋进、强健、勇敢”的龙狮文化氛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舞龙舞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狮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所农村公办小学,我校连续几年聘任了国家级武术教练到学校指导任教,市武术协会专家领导、市和区教育局领导对我校武术体育特色工作非常关心和多次来我校调研,对我校尚武教育进行了精心指导,学校武术体育特色项目已初具规模,并在参加区级以上比赛中多次获奖,且所有体育教师都接受了专业的武术训练,储藏了十分丰富的武术人才,以促进学校尚武特色教育的大发展,为学校舞龙舞狮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校舞龙舞狮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旨在通过创建舞龙舞狮体育特色运动为切入口,以龙腾醒狮操为突破口,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抓手,在校园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培养个性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学习品质”为特色办学理念,以舞龙舞狮的校本课程为载体,渗透于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内在的品格与德性,外在的良好行为规范及健康体质,拥有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等意志品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9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一、开发背景我校位于河山镇文化区,河山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
如:“江北第一苹果之乡”之美誉,有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日照巨书摩崖石刻,有全国重点建设工业镇之称。
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
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
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浅谈初中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新校园初中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1.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一方面,由于校本课程开发面向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兴趣等,以便开发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
另一方面,从学校的实际条件出发,高效整合相关资源,从而在丰富其内容和形式的同时提高其适用性。
此外,还应结合本地教育政策、教育环境等开发初中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以提高其开发的可行性。
2.明确课程开发目标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即定位其开发价值,从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应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应明确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有效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对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节的教学目标,可结合教学内容,制订要求学生选取实例描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知识目标、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正确认识生物与环境的情感目标。
3.整合课程开发内容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灵活性、探究性、实践性、发展性、系统性等原则,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实践要求高效整合相关开发内容。
同时,可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等来丰富课程资源,从而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情境中,为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教学形式与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时,应结合教材的新特色和新体系来整合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突出对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其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1.制订完善的课程实施步骤初中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完成后,可制订实施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新课改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以《青春与法律同行》为例文/ 李能摘要:随着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广大教师投入到开发目标明确、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的过程中。
如何开发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本课程,如何编写合理科学的课程纲要、体系完整严密的教材,如何开展满足普通高中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的课程实践,这都是广大教师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就开发和实施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选修课络课程、宁波市精品课程《青春与法律同行》的做法和感悟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全省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加以选择、改编、整合、拓展、开发和开设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中小学教师当前与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校本课程《青春与法律同行》孕育而生。
本文就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启示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寻找合适的主题,贯彻课程开发原则电视上的《法制在线》《今日说法》《举案说法》等法制节目,用简单的案例分析,给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条文,起到普法的作用,效果很好。
受此启发,我开设了校本课程——《青春与法律同行》。
1. 把握导向性与协调性、时代性与先进性的原则,编好课程纲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试行)》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协调一致,防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课,涉及的都是民法的知识。
我就考虑,在开设校本课程时,能不能把学生关心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法律知识加以归类介绍。
为防止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简单重复,我认真阅读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明确了高中生已有的法律知识储备,又把相关法律知识进行了分类和整理,找出与高中生密切相关的,又是他们感兴趣的法律知识。
据此,确定了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课程纲要的基本理念、思路和目标。
即立足于高中学生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以及会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产生导向作用的具体案件实例;注重分析,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法制安全教育,渗透基本法理精神,使学生在素质养成中融入足够分量的法律知识和公民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 把握选择性和灵活性、简约性和通俗性的原则,精编教材《意见》还要求“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在基本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我设计的课程主要内容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介绍、三大基本法的讲解。
考虑到法律的实践环节,又增加了实用法律文书的书写、律师制度的简介。
在教材的编写中,我参考了教科书的编写模式,教材由理论介绍、相应的案例和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同类案件这三大部分组成。
编完民法部分后,我就根据所编写的教材来上课。
第一、二节课学生热情很高,效果也不错,学生熟悉了这个模式后,课堂又回到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的常态中,这违背了我开设校本选修课的初衷。
我开始新的尝试:先呈现案件,让学生自由评说,让他们先把对案件的理解说出来,再举案说法,来看看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法律的规定之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经过这样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再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就能把案件分析得比较到位了。
由于举案说法”这种新模式的成功,我投入到第二轮教材的编写中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我设计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哪些法律知识感兴趣;研究少年法庭公开的一些案例,给学生以警示和防范;从报纸、络中搜寻相关的案例,把搜来的案例进行改编,与所讲的法律条文更相匹配;还专门学习视频剪辑技术,更好地展示相应的资料…诸如此类的尝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积极展开教学实践校本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必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1. 突出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注重实践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提供有效的与学生生活情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密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比如,介绍起诉书的书写后,我呈现了一份自己2005 年接到的北仑区人民法院的起诉书副本,是物业公司状告我本人不交物业费。
学生一看,起诉书中的被告是我,顿时来了兴趣。
于是,我就请学生帮助我根据起诉状的事实和理由,逐条进行答辩,书写答辩状。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必须出示相应的事实和理由,说明不交物业费是因为物业公司没有尽到义务。
比如,阁楼渗漏、公共设施损坏,物业没有及时进行维修、公共维修费的使用收支从未公示等。
向学生解释后,让学生进行证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起写好答辩状。
等学生准备好了答辩状,我就把当年自己写的答辩状跟学生一起研究,看看各自的答辩状有何异同,探讨不同之处怎么改才能更符合法律条文。
最后有学生关心,当年法院是如何判决的,当告诉他们,最后的结果是物业公司及时进行维修,交1/3 物业费时,就有学生感慨,今年自己家白白多交了物业费,因为房屋也有渗漏。
我告诉他,《物权法》2007年10 月1 日才开始施行,规定了如果物业达不到《物业标准》,业主可主张物业违约承担违约责任或解除合同;如果物业不违约,业主应当支付物业费,所以没白交物业费。
我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程注重实践,突出了它的实用性。
2. 加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通过“举案说法”案“情简介”大“家说案”等方式呈现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针对某一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也让学生尝试多角度考虑问题。
比如你是此案的法官(受害者或辩护律师),你将如何辩护?依据有哪些?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投入研究案情,分析案情,寻找法律依据的过程中,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另外,教学中也较多采用多媒体等音像资料,给学生直观的影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深入思考。
3. 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把握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讲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时,通过案例分析,讲清了两者的概念和具体的处理方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请,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例子,再让他们把自己的探究结果加以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如何区别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就被提了出来,也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把两者加以了区分。
通过这样的预设,关注了知识的生成过程,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的能力。
4. 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常规的班级授课外,积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实施教学。
比如,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法院参观庭审的过程,了解庭审的程序;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讲了法律文书的书写后,指导学生就具体案例书写起诉状、答辩状;邀请律师到学校讲座,具体讲解律师资格的取得、诉讼业务、非诉讼业务等。
通过这些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兴趣、知识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
三、建立灵活的教学评价机制我们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1.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制作了选修课学生反馈表,请学生谈谈对《青春与法律同行》选修课的感受。
有学生这样写道:选修课《青春与法律同行》最吸引我的一个方面就是“法”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为此增添不少乐趣,而且可以提升相应的素养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典型的案例在开阔我们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思考问题、怎样分析、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在反馈表中也有一栏是请谈谈你对任课老师的感受,有学生这样写道:老师善于用浅显明白的话语去解释复杂事物,但老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更多的组合来模拟中小场景的案例,从实践中获得更加深切的体会。
通过这样的反馈,让学生和教师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让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让教师了解学情,以便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课程和教学的反思。
2.重视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课程不用笔试方法评价学生,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实践环节的情况进行评价。
比如,学生书写的起诉状和答辩状;查阅《物权法》,掌握有关担保物权的法律条文所形成的文本;观摩庭审时的庭审记录;上课时的课堂笔记等都是评价的具体内容。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重要的评价内容。
3. 重视实施的过程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应有学年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的详细记录,建立相应的教学档案。
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安排,教师对自己开设的课程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
比如,《青春与法律同行》根据18 课时的安排,具体分配给教材的六章。
同时对教学过程也要有详细的记录,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实践中团结协作的情况等,用以丰富学生的教学档案,做出过程性评价。
《青春与法律同行》选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学生深切感受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义和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有一些需要反思的问题,比如,如何扩充和深化法治教育的内容,如何整合思想政治教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如何增强法治意识教育的可操作性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柴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