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要点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1.定性方法: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法。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
2.定量方法: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系统性: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作出系统的规划;
理论性:课堂观察本身和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以及教育问题都应该以一定的教育问题作指导;
选择性:围绕研究矛盾目的选择观察的问题、对象和方式;
情景性:现场记录的有意义的行为和事件以及相关理解和感受,为对观察结果进行准确解释、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课堂观察的具体特点:
现场实施:观察人员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就开始记录并开始对它们进行研究;
简便易行:观察设计简便、过程可长可短、可整可零,适合教师使用;
样本量小:观察研究的问题、场景和对象比较微观,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
主观性强:观察者就是首要的研究工具,所观察的又是有主观意识的人的行为,所以主观性不可避免。
课堂观察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常见的可将课堂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化观察、系统化观察;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等。现在大多采用的是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的分类。前者是指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而后者是指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
等)呈现化方式收集的定性资料有些也可以转化为量化的形式。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第二步: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第二步: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教师从事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可为:
1.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观察的问题——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2.研究的准备——工具准备(问题体系、观察的框架、表格或录音录像设备等);
教师素质准备(意识、方法或技术如观察研究模式等)。
3.观察的实施——自我观察、合作观察的选择实施(记录、问卷调查、访谈);
4.分析与思考——对观察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5.拟定新的行动方案——对观察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后,形成新的观察研究方案;
6.实施新的行动方案——不断修改或调整计划并付
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