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猫》名师课件(第2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
伸冤: (2)证词是否有效呢?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 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 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 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我”与妻子都仅仅只是怀疑猜测,并不是确定。
问题探究
问:“我们”如此武断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探究
不是。文中一家人并非是真的爱猫,我完全是凭感情用 事,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第一、二只可以用来玩耍,于是 “我们一家人”就深深地喜爱它们,把它们奉为掌上明珠。 第三只猫是忧郁的,柔弱的猫,不能给人带来乐趣,“我” 起初就对它没有好印象,于是对它的一切都看不顺眼,当后 来一只芙蓉鸟被咬死时,我就妄下断语,把罪名横加在它头 上,造成了它两个月后无辜地是在邻居家的屋脊上。黑猫的 出现使第三只小猫的冤案大白,于是“我”才完全意识到了 自己的过失,领悟到是自己造成的这一切。
因为“我们”不喜欢这只小猫,对它有偏见。
追问:假如是在养第一、二只小猫的时候发生了芙 蓉鸟被咬事件,“我们一家人”可能会作何判断? 是否会第一时间想到是自家的小猫咬的鸟?
问题探究
2.我们的判断有时不是由事实决定而是由人的 喜好、偏见而影响的,在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 “芙蓉鸟事件”的事情呢?
3.由此可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事物认识的偏颇会导致我们错 误地判断,所以文中一家人是真的爱猫吗?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 敌人挣扎了许久。
问题探究
伸冤: (1)证明不是第三只小猫咬死芙蓉鸟的可能性:
A.第三只小猫是肥胖的,眼神忧郁,没有杀气, 不调皮。
B.它只是向鸟笼望去,并没有要吃鸟儿的举动。 C.“我”发现它时,它正悠闲地晒太阳,说明 它没有做亏心事,没有感到紧张。
猫
郑振铎 第2课时
目录
1 学习目标 2 问题探究 3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2.能分析出本文的主题; 3.能将文章中的道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2.能分析出本文的主题; 3.能将文章中的道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问题探究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第三只小猫无疑是最 可怜的,这完全是一桩冤假错案,我们也来当一次侦探, 帮助文中一家人破破案找到真凶。 作案现场:
课时作业
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
退出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