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法律文化对比差异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法律文化对比差异的讨论

——以《窦娥冤》与《威尼斯商人》为引

在不考虑鲍西亚玩文字游戏的条件下,为什么在《威尼斯商人》中折射出来的西方法律文化是理性的,理所当然的?相反的是,在《窦娥冤》中反而从来都是冤假错案,以一种牺牲少部分人利益完成大部分人利益的形式呢?我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东西方文化起源和背景不相同,才导致了东西方观念的差异,进而其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自古以来,中西方的法律文化的差异一直存在,但客观地说,近两百年来中国法制现代化确实是在西方法律文化冲击下起步的。我们先来看西方的法律文化,我们从《威尼斯商人》中所看到的的是人物们将法律看作是行使权利、管理冲突矛盾的工具,即西方对法律的认识主要以权利为轴心。尽管法律会随着执政者的偏好进行小幅度的倾斜,但是由于国会等立法机构的存在,有着政权分散的机构,这就使得在西方各阶层的权利利益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因此获得一体遵行的效力。这是与中国“一枝独秀”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在东方呢?执政党的威信与尊严自然不用过于强调了。可以这么说,法律在整个东方认知概念内都被当做是一种惩戒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约束的方式,其核心行驶方式始终是“邢”,从窦娥冤里面尤为明显的就是屈打成招了。而更为令人恐惧的是,邢的实施,完全是由法官一个凭自身权势就可以完成的,这一现象尽管在现在已经改善了许多,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中国既然是以邢为核心,那么我们就可以简要的推测到中国法律文化的宗旨就是追求秩序的正常与社会的长治久安,相反的,西方的宗旨总是趋向于通过法律来为自己获得自由以及自己应该拥有的那一部分利益。除此之外,在西方法律文化中,往往以天平作为象征,天平不仅代表着公平,还折射出理性的思维方式。事实上,法律作为西方社会统治的最高原则,排斥了伦理、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它的影响,走上了一条理性化的道路。这一点在《威尼斯商人》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无论原告和被告是什么关系,在法律层面上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用考虑太多的道德因素。从这里我们可以引出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西方的法律文化的灵魂是法律,即法制,在执法官的眼里,人人生而平等,谁有着足够多的证据就能赢得诉讼,反之败讼。而中国的法律文化灵魂则是人,也就是人治。它强调的是执法人员素质、智慧、理性、公正等,这也将成为案件的决定性因素。这就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礼法结合”,法与道德、法与政治不分与西方法律的相对分化、自治和独立性相冲突。我看过《安提戈涅》,关于道德与理性的法律悖论在这一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在安提戈涅看来,一个亲人的去世能得到亲友的安葬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同时也是道德层面上的一个要求,但是作为城邦之主,在既定的法律下,为了维护法律自身的严肃以及有效性,克瑞翁就不得不坚守法律,将自己弟弟的未婚妻安提戈涅处死,导致了一系列悲剧。那么除了理性与感性的区别之外呢,我们将视线放到整个世界来看,中国的法律是具有封闭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法律只能在自己国家内实行,而与欧美的具有一定开放性是有所不同的。中国法律更多的体现的就是一个律字,也就是对法律进行注解的律学,而缺乏西方那种围绕正义而展开的具有批判功能的法学。那么由此我们又可以延伸到另外一个从威尼斯中反映出的不同的地方,也就是陪审团制度,我们可以将影片中的群众当做是另类的陪审团,这样一来,在西方的审判现场就会更加多了一些不可

控的因素,反观窦娥,午时开斩就是午时,不会出现太大的变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专制。

讨论完中西方的种种差异,我们再来就中国的“奴性”去做一些讨论。我个人也认为,导致窦娥冤死的罪魁祸首就是中国人的奴性,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窦娥没有从“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一理念出发,也就不会有了之后的屈打成招。窦娥如果不承认自己的过错,到最后也许获得的下场是窦娥和她婆婆都被暴政所折磨致死,但这在当时应该说是不少见的,冤假错案历史上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窦娥冤》这一作品的悲剧色彩就在于窦娥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只能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婆婆的生命,完成自己对婆婆的抱养之恩,接着就是远在京城的爹爹来信不够及时,最终是窦娥冤死在暴政之下,此时上天应验了她六月飞雪的诅咒。那么,这件案件中体现的是“孝”,这我本人也是十分赞同的,窦娥内心的孝至真至诚,感动上天。但同时这个故事不也是体现了一个“奴性”么?原本这就不应该是窦娥应该承担的后果,结果由于暴政的存在,摆在窦娥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抚养自己的婆婆替罪而死,二是自己替罪,让婆婆生存。这原本不是自己的,却又强加在自己身上,然后自己也不得不从之中做出一个自己看起来稍微还不错的结果,并去承受。大家谈到中国人的奴性,总会自然而然想起鲁迅的一篇文章,里面就有两个境界:一是想成为奴隶而不得的境界,二是尚且成为奴隶并自喜的境界。那么所谓的奴性又是怎么在中华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呢?儒家思想中的糟粕部分大概是源头了。人们经常被问到中国人在现代的种种劣迹应该归因与什么的时候,总有很多人会说归因与近代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实际上,倒不如说是酱缸文化的后果。西方各个国家一稍微出现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有各种形式的反抗,游行示威,罢工等等。而在中国,除非是挺严重的事情,不然大家都会想忍忍吧,就算了吧,那这样跟窦娥忍忍自己替罪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