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象资料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1.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P12. 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P113.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微尘和CO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P514.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P385.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P516. 导热率:指物体在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度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P627.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由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P628. 温度日较差:常用一日之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计算。

9. 温度年较差:用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计算。

10. 大气静力稳定度:在静力平衡状态的大气中,空气团受到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

P7911. 逆温:在一定条件下,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温直减率为负值的现象。

P8112. 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产生的分压强。

P9013. 相对湿度:把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和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P9214. 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气团的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P9215. 饱和差:同温下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

P9316.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的温度。

P9317. 混合比:包含在同一体积中的水汽质量与该气团的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P9318. 冰晶效应:在温度低于零度时,由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平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下,水滴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想象。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74、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75、大气环流——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及其随时空的变化过程。
76、焚风——当气流跨越山脊时,背风面发生的一种热而干燥的风称为焚风。
77、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78、有效积温——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5、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
6、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7、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8、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称为小气候。
9、水平气压梯度力——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水平地转偏向力。
70、湿绝热变化——饱和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湿绝热变化。
71、湿绝热直减率——饱和的湿空气每升降单位高度的温度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用γm表示。
72、天气过程——各种天气系统相互配合,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过程。
73、蒸散——农田中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
32、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33、电磁波谱——将各种不同辐射波的波长(或频率)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一个谱.
34、对流——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
35、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36、饱和差——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
40、气候——指某一地区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的平均统计特征。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第一章气压:大气的压力,即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整个大气柱的重量大气湿度: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产生的压力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饱和差: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比湿: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干空气)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的温度降水: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风:空气的水平运动,是矢量云量:将地平面以上全部天空划分为10份,被云遮蔽的份数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第二章辐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太阳光谱: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面)间的夹角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日照时数:每日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散射辐射:经过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辐射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大气透明系数:当太阳在天顶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光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与太阳常数之比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总辐射由于地面的反射作用返回大气或宇宙空间反射率:反射辐射/总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地面净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获得的能量与地面有效辐射失去的能量第三章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收或放出的热量干绝热变化:一团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一团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直减率:在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用气温垂直梯度表示,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的减低值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即气温直减率为负值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逆温大气稳定度:大气层中某个气团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积温:植物在某一生长发育期或整个生长发育期所需的累积温度总和第四章蒸散:植物蒸腾与土壤蒸发的总和。

(完整word版)气象术语

(完整word版)气象术语

天气预报中的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晴:天空云量不足3成.阴:天空云量占9成或以上.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影响交通运输。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

0-49。

9毫米.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冰雹:小雹核随着积雨云中激烈的垂直运动,反复上升凝结下降融化,成长为透明层相间的小冰块降落,对农作物有影响。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

6-4.9毫米.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达到或超过5。

0毫米.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低压槽和高压脊: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

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

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大风:用风矢表示,有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

风羽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的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的右侧(北半球)。

气象术语1。

时间的划分:天气预报中所说的白天,指当地标准时间8点至20点,其中17点至20点叫做傍晚;20点以后到第二天的8点叫做夜间。

2。

天气状况(阴晴的划分):晴是指全天内天空中云量低于3成(即30%);多云是天空中有4—7成的中、低云或6—10成的高云时的天空状况;少云是天空中有1-3成的中、低云或4-5成的高云时的天空状况;阴是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偶尔从云缝中可见到微弱阳光的天气现象.雾: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

风知识点总结

风知识点总结

风知识点总结风,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看似平常,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风的方方面面。

风是什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风是空气的流动。

这种流动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所导致的。

当某地的气压较高,而另一地的气压较低时,空气就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从而形成了风。

风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首先,太阳辐射是一个重要因素。

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的角度和强度不同,导致各地的温度不同。

受热较多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气压降低;而受热较少的地区,气压相对较高,于是就产生了水平方向的气压差,引发了风。

其次,地球的自转也会影响风的方向和速度。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风会向右偏转;在南半球,风会向左偏转。

此外,地形地貌也会对风产生影响。

比如山脉会阻挡风的流动,形成山谷风;海陆分布的差异会产生海陆风等。

风的速度和强度通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

从 0 级到 17 级以上,风力等级逐渐增大。

0 级风被称为无风,烟直上;1 级风烟稍斜;2 级风树叶响;3 级风红旗飘;4 级风灰尘起;5 级风小树摇;6 级风大树摇;7 级风步行难;8 级风树枝断;9 级风烟囱毁;10 级风树根拔;11 级风陆罕见;12 级风更少有,浪滔天。

我们在天气预报中经常能听到关于风力等级的描述,这有助于我们提前了解风的情况,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适度的风可以帮助传播花粉、种子,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繁殖。

但强风可能会吹倒农作物,造成农业损失。

在交通方面,风会影响飞机的起降、船舶的航行。

强风可能导致航班延误、船舶航线改变甚至发生危险。

在能源领域,风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已经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来源。

然而,风的不稳定性也给风力发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风在气候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季风是一种大规模的风系,它对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的气候有着显著影响。

例如,东亚的季风使得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大气现象,简称为气象。

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把农业生产对象与天气气候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体系,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农业生产过程及其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气象要素,称为农业气象要素。

大气由于地球引力场的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层深厚的大气,称为地球大气,简称大气。

包括悬浮其中的固态和液态微粒在内的混合物,由干洁大气、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等三部分组成。

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大气。

大气臭氧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10~50km高度的大气层中,我们称之为大气臭氧层,地球大气中臭氧的90%都集中在大气臭氧层。

大气气溶胶粒子将悬浮在大气中沉降速率很小、尺度在10-4~100μ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微粒称为气溶胶粒子。

气溶胶粒子是低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随时间、空间以及天气条件而变化。

大气杂质我们通常将实际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统称为大气杂质。

对流层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并考虑大气铅直运动的状况,可以将整个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自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最低层,其底部直接与下垫面接触,受地面影响最大,其厚度随地理纬度、季节而有所变化,低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17~18km,中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10~12km,高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8~9km,并且夏季时的厚度大于冬季。

对流层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又被称为天气层。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第一章气压:大气的压力,即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整个大气柱的重量大气湿度: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产生的压力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饱和差: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比湿: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干空气)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的温度降水: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风:空气的水平运动,是矢量云量:将地平面以上全部天空划分为10份,被云遮蔽的份数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第二章辐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太阳光谱: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面)间的夹角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日照时数:每日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散射辐射:经过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辐射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大气透明系数:当太阳在天顶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光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与太阳常数之比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总辐射由于地面的反射作用返回大气或宇宙空间反射率:反射辐射/总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地面净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获得的能量与地面有效辐射失去的能量第三章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收或放出的热量干绝热变化:一团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一团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直减率:在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用气温垂直梯度表示,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的减低值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即气温直减率为负值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逆温大气稳定度:大气层中某个气团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积温:植物在某一生长发育期或整个生长发育期所需的累积温度总和第四章蒸散:植物蒸腾与土壤蒸发的总和。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2.干空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3.气温:在气象学上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4.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5.大气能见度: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米)能见度的大小反应了大气的混浊现象,反映出大气中杂质的多少。

6.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降落至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的通称。

如雨、雪等。

是清除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机制之一。

7.太阳高度角: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8.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9.大气气溶胶:指均匀分散于大气中的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所构成的稳定混合体系,其中的微粒统称为气溶胶粒子。

10.绝对湿度:在标准状态下(0℃,760mmHg),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重量,即水蒸汽的体积密度,一般用mg/L作指标。

11.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该温度下的饱和状态水蒸气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达。

12.露点温度: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13.大气痕量气体:大气中浓度低于10-6的气体。

14.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降水。

15.臭氧洞:臭氧的柱浓度小于200 D.U.左右,也即臭氧的浓度较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称之为臭氧洞。

气象中的名词解释

气象中的名词解释

气象中的名词解释气象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气象预报员使用这些名词来解释天气现象和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天气状况以及气象学的基本概念。

1. 天气天气指的是地球大气中短时间内的各种气象现象。

它包括温度、湿度、降水、云量、风力等多个因素的组合。

天气的变化是由大气中的气体、水分和能量传输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2.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高低的物理量。

在气象学中,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

一般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温度的高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穿着、出行和室内生活环境。

3.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度量。

它与空气中的水汽的含量有关。

湿度可以通过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来表示。

湿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高湿度常常带来闷热的感觉。

4. 降水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包括雨、雪、露水、雾等形式。

降水的形式和强度对人们的活动和生产有很大的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也是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

5. 风力风力指的是大气中空气流动的力量。

风力通常用风速来量化,单位是米每秒。

风力的强弱决定了风的影响范围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强风可能引起树木倒伏、交通受阻等问题,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6.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垂直力。

气压常用帕斯卡(Pascal)或毫巴(Millibar)来表示。

高气压通常意味着晴朗的天气,而低气压常常意味着多云或降水的天气。

气压还是气象预报中重要的参考因素。

7. 云量云量是指天空中云层的覆盖程度。

它可以用分数(如八分之一、四分之一)或者百分比来表示,表示天空被云层遮蔽的程度。

云量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日照、降水等天气情况。

8. 零下温度零下温度就是低于零度的温度。

它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气温低于冰点的情况。

天气学原理名词解释

天气学原理名词解释

天气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1、Hadley环流圈:哈德里环流圈指赤道附近热带辐合带空气受热上升到对流层后,到高空向高纬输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向东偏转出现高空西风,分别向两极方向移动,之后逐渐冷却,约在纬度30度附近沉降。

空气在副热带纬度下沉分为两支,其中一支由地表向赤道移动,在低纬地区形成闭合环流,即哈德里环流圈。

2、变压风:局地气压变化的水平梯度所产生的非地转风分量。

3、飓:伴随强风暴云来临,气压涌升,气温急降,相对湿度增大的突然发作的强烈阵风。

飓是强阵风的意思4、飕线:有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

风向、风速突变的狭窄的强对流天气带。

很具破坏力的严重灾害性天气。

飕中系统:雷暴高压、飕线、飕线前低压和尾流低压等中系统。

5、冰雹:直径大于5亳米的固体降水物。

6、超级单体风暴:具有单一的特大的垂直环流的巨大的强风暴云。

多单体风暴:由许多较小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雷暴单体组成,但有-个统一的垂直环流的风暴。

7、赤道槽:又称热带辐合带,是指南北两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一个宽广低压区。

辐合带中南北半球的信风气流的汇合有两种形式。

太阳高度角这个因子以外,地形和海陆分布等其他因子也影响赤道槽的季节变动。

由于气流辐合和空气的暖湿不稳定,产生上升运动,常导致低云的形成并出现降水、雷阵雨天气。

当辐合很强时,很容易形成热带低压,如进一步发展也可称为台风。

8、赤道辐合带:又称热带辐合带,赤道锋,赤道槽,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低压带,气流辐合带。

9、大尺度天气系统10、大气长波:是指波长较长、波幅较大、移动较慢、维持时间较长的波动。

其波长一般在5000—7000km,振幅大多在10—20个纬距以上。

长波自西向东移动,移速较慢,通常1天不超过10个经度,有时呈准静止状态,也有时表现出不连续的向后“倒退”现象。

长波维持的时间一般3—5天以上。

11、低空急流:600〜900hPa之间水平动量集中的气流带,风速大于12m/s。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气象学:研究大气圈中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聚集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圈层。

3.气候学:研究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4.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

5.气候:在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6.气候系统: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7.温室效应:一些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而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8.气溶胶粒子:悬浮着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统称。

9.液体微粒:指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

10.气压:大气的压强。

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1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值。

12.大气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13.大气压力: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

14.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15.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

16.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开始凝结。

17.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8.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19.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0.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1.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大气圈: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

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的大气圈。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对流层: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为平流层。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左右为中间层。

热层(热成层、暖层):位于中间层顶以上。

散逸层(外层):大气的最高层。

气压:大气的压强。

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的多少的物理量。

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降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云量: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第二章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辐射。

辐射能: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总辐射:位水平表面上接受的直接太阳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量。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1.气温直减率: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约0.65℃,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称气温垂直梯度。

(P13)2.行星边界层:在对流层内,顶部为1~2km高度的摩擦层也叫行星边界层。

(P14)3.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P21)4.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暖作用或温室效应。

(P46)5.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效应或温室效应。

(P46)6.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P46)7.干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干绝热直减率。

(P59)8.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P66)9.冰晶效应: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P82)10.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P113)11.暖性高压:高压中心为暖区,四周为冷区,等压线和等温线基本平行,暖中心与高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

(P114)12.地转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P120)13.梯度风: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P121)14.气团: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相似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P153)15.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

(P159)16.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

气象学——精选推荐

气象学——精选推荐

⽓象学⽓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象学:⽓象学是研究⼤⽓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类活动对⼤⽓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这些规律为⼈类服务的科学。

⼤⽓污染:由于⼈类活动或⾃然过程,使局部、甚⾄全球范围的⼤⽓成分发⽣对⽣物有害的变化称为⼤⽓污染。

照度:单位⾯积上接受的光通量称照度。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上的太阳辐射强度则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

地⾯有效辐射:地⾯辐射(Ee)与被地⾯吸收的⼤⽓逆辐射(δEa)之差,称为地⾯有效辐射(也称净红外辐射)以E0表⽰,即E0=Ee—δEa地⾯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积地⾯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辐射差额(R),也称地⾯净辐射。

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0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容积热容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由垂直⽅向获得或失去λ焦⽿(J)的热量时,温度升⾼或降低的数值称为导温率(导温系数),也称热扩散率。

⼲绝热直减率:在⼤⽓静⼒条件下(即⽓块的⽓压时时都与周围⼤⽓的⽓压处于平衡),⼲空⽓和未饱和湿空⽓的这种作⼲绝热升降运动⽽引起⽓块的温度随⾼度的变化率(γd=—dT/dZ),称为⼲绝热直减率。

湿绝热直减率:湿绝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

相对湿度:传统上,把空⽓中的实际⽔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汽压的⽐值,⽤百分数来表⽰,称为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在空⽓中⽔汽含量不变和⽓压⼀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使空⽓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燥度:⼀地某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量之⽐值,称为⼲燥度或⼲燥系数。

地转风:地转风是指⾃由⼤⽓中空⽓作等速、直线的⽔平运动。

当地转偏向⼒增⼤到与⽓压梯度⼒⼤⼩相等,⽅向相反时,空⽓就沿着等压线作等速直线⽔平运动,这种⽔平运动称为地转风。

季风:①认为⼀年内随季节有规律转变风向的风称季风;②认为并不是⼀切盛⾏风向的明显季节变化都能叫做季风,只有那些盛⾏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这两种风向性质(主要是潮湿程度)和它们所带来的天⽓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才称季风。

气象学名词解释37782讲课讲稿

气象学名词解释37782讲课讲稿

气象学名词解释37782第一章1.气象学:研究大气圈中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聚集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圈层。

3.气候学:研究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4.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

5.气候:在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6.气候系统: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7.温室效应:一些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而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8.气溶胶粒子:悬浮着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统称。

9.液体微粒:指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

10.气压:大气的压强。

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1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值。

12.大气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13.大气压力: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

14.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15.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

16.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开始凝结。

17.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8.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19.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0.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1.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的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

1382瓦/米2 ,1.35*105 lx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称太阳高度,以符号h表示。

昼长:是日出到日落的时间。

可照时数:即昼长。

光照时间:光照时间= 昼长+ 曙暮光时间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地面的时间。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大气量: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距离与海平面上大气铅直厚度之比,简称大气量。

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照度与透过之前的辐照度之比。

即: Pm =Sm / Sm-1太阳直接辐射: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称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

太阳辐射总量:指某一接受表面在一时段内所接受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和,按时间不同分别称为日总量,月总量,年总量或生长季总量。

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

也称净红外辐射或净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平衡):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又称地面净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光饱和点:太阳辐射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太阳辐射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产物与呼吸消耗量相等,这时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照强度:指光照的强弱,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来量度,简称照度。

常用气象名词注释.

常用气象名词注释.

常用气象名词注释1.气压: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量而产生的压强。

即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其单位为百帕。

2.高压: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中心气压高于它四周的气压区域。

3.低压: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中心气压低于它四周的气压区域。

4.高压脊:通常是高压区向某一方向伸展出来的凸出部分。

它的气压高于毗邻三面而低于或等于另一面。

5.低压槽:简称低槽或槽。

通常是低压区向某一方向伸展出来的部分。

它的气压低于毗邻三面而高于或等于另一面。

6.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

是产生副热带地区的高压带。

其中对我国天气影响巨大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7.锋面:冷暖气团的接触界叫锋面。

锋面与地平面的交线称锋线。

习惯上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8.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一种锋。

9.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一种锋。

10.静止锋:移动缓慢或呈准静止状态的一种锋。

11.切变线:指在低层等压面上风向风速的不连续地带。

12.低涡:指位于对流层中下层的具有气旋性风系的小闭合低压。

13.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

指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的气流辐合带。

14.东风波: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的深厚东风带里,常因扰动而产生自乐往西移的波动。

15.台风槽:指台风离开后,有时在台风后部遗留的低槽。

16.冰雹:从强烈积雨云中降落下来小冰球或冰块。

17.飑线:指风向突变,风速急增,强风骤雨,电闪雷鸣,甚至伴有冰雹、龙卷等现象的十分狭窄的强烈对流天气带。

18.龙卷:或称龙卷风。

是一种从强烈积雨的底部下垂的漏斗形云柱,是带垂直轴并伴有极大风速的涡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