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初三化学第一章讲义
精锐一对一学科教师指导讲义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学员编号:学员姓名:年级:指导科目:化学课时数:学科教师: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讲课日期实时段1. 1. 掌握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教课目标2.2. 学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掌握基本实验技术教课内容【知识点梳理】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 )定义: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2 )特点: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 )形式:破裂、扩散、蒸发、凝结、消融、升华、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问: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吗?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 )定义:变化时生成了其余物质,又叫化学反响(2 )特点:生成了其余物质(3 )常陪伴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积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响、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复原性、热稳固性、腐化性。
问: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吗?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差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质差别是:能否有新物质生成注:化学变化中必定陪伴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必定不陪伴化学变化。
课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蜡烛及其焚烧的研究实验研究步骤:察看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说( 1 )、点燃前:①察看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密度比水小②用小刀切下一块白腊,投入水中,察看:浮在水上。
结论:难溶于水,硬度小,( 2 )、点燃蜡烛:①用火柴点燃蜡烛,察看蜡烛火焰,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光亮,内层暗。
结论:白腊拥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②取一根火柴,快速平放在火焰中,1s 后取出,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变黑。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讲义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讲义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2.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3. 原子序数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电子排布1. 电子层、亚层和轨道的概念;2. 电子填充规则:奥布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3. 电子排布的写法:用新壳层表示法和核记法。
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表的周期性、周期表的元素周期趋势;3.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区域: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化学键1. 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3. 共价键的共有电子理论和共价键的极性。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2. 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3. 混合物的分类:均质混合物和不均质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溶解性等;2. 物质的化学性质:燃烧性、氧化性等。
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写法;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方法。
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和盐的概念;2. 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过程和特点;3.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的应用。
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氧化数法和电子转移法;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离子反应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摩尔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区别;3. 离子反应的应用。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2. 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应用;3. 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四章:化学能与化学反应化学能和能量转化1. 化学能的概念和种类:内能、焓变和化学束能;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焓的表示和焓变的计算;3. 反应热和反应焓的关系。
化学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反应速率的表示和计算;3. 反应速率规律和速率常数的关系。
初三化学讲义(全套)
退伍军人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化学》讲义(学时:90)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重点:原子的组成同位素核外电子的排布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课时安排:4课时一、原子的组成和同位素1. 原子的组成原子核中子:不带电荷因此,原子显电中性原子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2. 质量数(A):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值并相加所得到的数值。
质子:Z原子核原子A Z X 中子:N=A-Z核外电子:Z关系式:①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3.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歨认识1.电子层(1)定义:离核距离远近不等的电子运动区域(2)电子层的编号电子层序数n:1 2 3 4 5 6 7 …对应符号: K L M N O P Q …电子的能量:电子离核由近到远,电子的能量同低到高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4)除第一层为2个电子外,其余各层电子数为8个、18个或32个时都是稳定结构。
3.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带正电,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难点:元素周期律课时安排:4课时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屋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向右排列成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即周期表中各“横行”。
①周期的序数 = 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②现已发现的元素中,核外最多有7个电子层,所以一共有7个周期。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分别有2、8、8种元素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分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有28种元素2.族:周期表中的纵行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除第8、9、10三个纵列合称为第VIII族外,其余15个纵列,每一个纵列标作为一族。
初三化学第一章讲义
精锐一对一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________________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4. 物质的加热(1 )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使用原则:两查两禁一不可。
两查:查灯芯,查酒精剩余量。
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两禁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一不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2)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 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1•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一分子理论。
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7. 一些常见危险化学药品标志【专项例题巩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樟脑丸在衣橱中变小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活用实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 .煤气燃烧 C.湿衣凉干D.菜刀生锈【活用实例】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初三化学第一节讲义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初中化学全部讲义
初中化学全部讲义目录1. 原子和分子2. 元素周期表3. 化学方程式4. 反应速率和平衡5. 酸碱和盐6. 材料的性质7. 燃烧和氧化还原8. 溶液和离子9. 金属和非金属10. 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1. 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共同连接而成的粒子。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显示了所有已知元素及其性质和特征。
- 周期表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 周期表可以用来预测原子性质和化学反应。
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系数表示化学反应。
-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反应产生的新物质。
- 反应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
4. 反应速率和平衡-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成物或消耗物的浓度变化。
- 平衡状态指反应物浓度不再变化,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 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5. 酸碱和盐- 酸具有酸性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碱具有碱性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 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6. 材料的性质- 材料的性质包括颜色、硬度、熔点、导电性等。
- 材料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7. 燃烧和氧化还原-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光热和气体。
- 氧化还原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能氧化其他物质,还原剂能还原其他物质。
8. 溶液和离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溶液中存在正离子和负离子。
- 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9.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可塑性等特点。
- 非金属通常是不良导体,易于损坏和断裂。
- 金属和非金属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
10. 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放热和吸热反应。
化学讲义
初三化学第1章复习讲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其他)物质生成。
(新:变化后的物质不同于变化前的物质)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或气体是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的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注意:所有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炸(物)、锅炉爆炸(物)、氢气爆炸(化)、煤气爆炸(化)练习:1、(0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家庭自制冰块B、牛奶变酸C、糯米酿制酒酿D、火柴燃烧2、(0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器生绣B、燃放烟花C、洒水降温D、食品变质3、(0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淇淋融化B、干冰汽化C、水结成冰D、钢铁生锈4、(05)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蒸馏水煮沸B、高粱酿成酒C、铁制品生锈D、糕点变质5、(0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切割玻璃D、燃放烟花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简记为“色、味、态、两点、两度、三性”。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变化与性质: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可以不正在发生变化。
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是”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
如:镁带可以燃烧,蔗糖能溶解于水。
描述物质变化的语言中有:“怎么样了、变成…了、…了”等。
如:镁带燃烧,蔗糖溶解了。
练习:请填空:(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木条能燃烧是__________________;木条在燃烧是__________________;蔗糖溶解了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__________________;2、盐酸能跟金属锌反应放出氢气,属于()A、物理性质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初三化学讲义
【学习目标】✧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化学变化中的常见现象。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学习过程】☞认识化学交流共享问题1:谈谈你心目中的化学是怎样的?问题2:过去,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涯全不怕!”如今,科学家把化学比喻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
”请结合课本,谈一下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归纳小结1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物质的世界中,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加以改变。
2.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化学变化交流共享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拓展训练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牛奶变酸C.铁锅生锈D.煤气燃烧2.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石蜡熔化C.粮食酿酒D.汽油挥发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云雾消散B.滴水成冰C.铁杵磨针D.蜡炬成灰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材做成桌椅B.水结成冰C.燃放焰火D.砂纸除铁锈5.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米饭变馊B .牛奶变酸C .湿衣服晾干D .铁锅生锈6.下列成语.俗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百炼成钢 D.大浪淘沙7.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A .五兴十色的烟火礼花B .不断闪烁的霓虹灯C .变幻无穷的音乐喷泉D .满屋飘香的茅台酒8.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 .剩饭变馊、泥土烧成瓷器C .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D .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10.下列能量的获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太阳能路灯B .燃煤取暖炉C .水利发电站D .风力发电站归纳小结2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产生。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全册讲义
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空气与氧气考点一 空气的成分与用途成分含量主要用途氮气78%1.工业原料,用于生产硝酸和氮肥;2.性质稳定,作保护气,用于食物防腐和延长灯泡寿命;3.液氮,做制冷剂,冷冻麻醉,还用于超导试验;氧气21%1.供给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宇宙航行等;2.做助燃剂,如:化工生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燃烧,宇宙航行; 稀有气体0.94%1.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2.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3.用于激光技术;4.氦气可作冷却剂;二氧化碳0.03%1. 光合作用原料,气体肥料;2. 固态CO 2,俗称干冰,做制冷剂,人工降雨(利用其物理性质);3. 工业上用于制碱、尿素、汽水等;4. 不支持燃烧,做灭火剂(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自身不燃烧)。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考点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完全消耗一定量的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气体的压强变小,恢复原状态后减少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4P+5O 22P 2O 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并在集气瓶体积的1/5处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基础知识知识精讲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a)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b)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c)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d)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九年级中考复习讲义——化学部分最新
三、课堂练习
1.(2016·衢州)“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 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A. A.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4.(2015·温州)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下列示意图 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B. C. D. ) B.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2.(2016·齐齐哈尔)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图1
图2
6
图3
慈溪科学组
(1)锶属于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相对原子质量为 。 (填 。
(3)图 2 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20.衢州市有大面积含丰富硒的土壤资源,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的白莲、甘薯、大米等 含有丰富的硒,被称为富硒产品,出口欧美市场。富硒产品中的“硒”指的是 一个硒原子的核由 34 个质子和 45 个 构成。 “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4,相对原子质量为 79,则 21.(2016·达州)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定 义 素 原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或分子的微观构成 ②原子是微观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②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或化合物
初中化学讲义
初中化学讲义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常见现象1.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过程和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物质的种类、组成、性质等。
2. 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分子与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合而成的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以共价键相连,而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相连。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的分类。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包含了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云。
原子的性质由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以及电子的数量决定。
2. 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层电子结构和壳层电子数规律。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表格,使相似性质的元素处于相同的横列上。
3. 分子与离子的化学键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共价键的形成涉及电子的共用。
离子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离子键,其中一个离子失去电子,另一个离子获得电子。
4. 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取价能力,用于确定化合物中原子的相对数量。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简要描述,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2. 平衡状态与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摩尔比例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会趋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值称为平衡常数,用于定量描述该反应的平衡状态。
3. 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给定量的信息计算其他相关量的方法。
包括摩尔比例、摩尔质量、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等计算方法。
初三化学讲义第一讲
化学第一讲讲义基本概念复习: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的一门学科。
2、物质的变化:3、物质的性质:4、物质的组成:56、物质的构成:7、分子、原子的特点:8、原子结构示意图:氢碳氧钠镁氯9、化合价: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钡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练习: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大多数能在人体中找到。
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A.氢B.碳C.氧D.钙.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铝B. 氧C. 硅D. 铁3. 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被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个H2O2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B. 一个H2O2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 一个H2O2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D. 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4.下列根据二氧化硫的化学式SO2得到的信息中,错误的是A.SO2是一种氧化物B.SO2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C.SO2分子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SO2中含有氧气5. 一种元素跟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A. 核外电子数不同B.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 质子数不同D. 中子数不同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一定相同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C. 原子是物质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 同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7.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A. 核外电子层数B. 最外层电子数C. 核内中子数D. 核外电子总数8.据报道,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
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
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9.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很大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10. 小明的作业有以下表述,其中错误的为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D.二氧化氮是由一个氮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11.下列各微粒中,含电子总数相等的一组是A. Na+和K+B. Na+ 和S2-C. Na+ 和F-D. Mg2+ 和He12.某粒子有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13.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佛伽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初中化学 初三化学讲义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主要研究什么?》?化学是研究的、、和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主要研究物质的四个方面:①物质组成——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组成”是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
②物质结构——物质由哪些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结构”是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
③物质性质——物质由哪些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性质”是从物质属性和特征来研究。
④物质变化——物质能发生哪些常见的变化?——“变化”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有无规律可循。
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充分利用它;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
二、学好化学的意义《化学有哪些主要用途?》?(1)利用化学生产,以增加粮食的产量;(2)利用化学合成,抑制,保障人体健康;(3)利用化学开发和,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和,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化学与人们的吃(吃的健康)、穿(穿的漂亮)、住(住的舒适)、行(行的方便)密切相关!三、化学发展史的三个阶段?1.古代化学:(1)________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
(2)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纸、火药、酒、印染等。
2.近代化学:(1)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编制出__________________,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1)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合成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2)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
初三知识点讲义(全部基础最全)-化学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复习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即宏观变化),如物体的直线运动,水的蒸发与冷凝等都是物理变化。
联系:发生了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但发生了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的存在。
如:蜡烛燃烧时也会熔化。
【归纳】: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基本实验1、药品的取用:A.固体药品(广口瓶)的取用: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直立”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送三慢竖”B.液体药品的取用:(细口瓶)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2. 物质的称量:A.称取固体药品用托盘天平:称未知质量固体药品:天平调零→垫称量纸或小烧杯(有腐蚀性)→左物右码(从大到小)→平衡读数→砝码回盒→游码回零取指定质量固体药品:天平调至指定质量读数→垫称量纸或小烧杯(有腐蚀性)→向左盘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砝码回盒→游码回零B.量取液体药品用量筒:选合适量程的量筒平放→倒入液体→平视刻度→准确读数→倒出液体→洗净量筒3.物质的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加热前要将试管外壁擦干,防止水滴附着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破裂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固体受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回流引起试管炸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4. 物质溶解、溶液的配制:A:固体物质的溶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B:浓硫酸(液体)的稀释: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C:仪器:玻璃棒、烧杯5. 过滤:A:原理: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用过滤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会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药品的取用、量筒和托盘天平的使用、物质的加热、装置气密性检查、实验室安全和事故处理等,实验基本操作贯串在整个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被纳入到系统的实验情景中考查。
3.了解并能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会根据化学反应判断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物质的变化二、实验操作1.托盘天平的使用(1)精确度2) 左右(3)氢氧化钠等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称量。
2.酒精灯的使用两禁:熄灭:。
如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
3.量筒的使用用途:。
读书时视线应。
4.过滤:(1)作用:(2)操作要点:一贴:两低:三靠:5.蒸发: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注意:(1)加热时要,防止。
(2)当时即停止加热。
6.蒸馏:7.浓酸、浓碱的使用(1)浓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再涂上。
(2)浓碱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再涂上。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4(09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2.5(09南京)“飞天壮歌—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3(09苏州)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或液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4.4(09苏州)以下有关玻璃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蘸取试液 B .搅拌溶液 C .引流液体 D .研磨固体5.6(09福州)图2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7.1(09眉山)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烂 C 、金桂飘香 D 、尘土飞扬 8.2(09德州)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
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 、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 、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 、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9.1(09重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10.1(09肇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电解水 B .钢铁生锈 C .木材燃烧 D .玻璃破碎 11.4(09肇庆)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12.1(09黔东南)下列物质所发生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B .蓄电池充电C .矿石粉碎D .海水嗮盐 13.1(09烟台) “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14.5(09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熄 灭 酒 精 灯 用 滴 管 滴 液 A B 加 热 液 体 向 试 管 加 固 体(A) (B) (C)(D)15.1(09潍坊)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C.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16.1(09泰州)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B.硬度C.还原性D.溶解性17.2(09泰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瓦斯爆炸B.海水晒盐C.潮涨潮落D.干冰升华18.1(09娄底)物质世界千姿百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煤气燃烧C.铁锅生锈D.食物腐烂19.10(09娄底)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 )20.2(09宿迁)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面包发霉B.煤气燃烧C.榨取果汁D.用食醋除水垢22.2(09泉州)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
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23.13(09泉州)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A B C D24.1(09乐山)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钢铁生锈C.纸张燃烧D.食物霉变25.1(09临沂)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成冰B.纸张燃烧 C 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26.1(09兰州)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27.20(09兰州)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28.7(09杭州)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29.5(09湖州)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纯白色晶体B.密度为1.573克/厘米3C.能溶于热水D.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30.(重庆綦江)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31.(08年重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污染会引起土壤污染B、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丰富C、过滤能够除去水中所有杂质D、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32.(08年晋江)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B.工厂将澄清、透明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C.用明矾可以将硬水软化D.提倡“一水多用”33.(08年南通)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B.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工业废水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D.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34.(08年潍坊)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35.(08年烟台)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模拟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36.(08年昆明)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7.(08年黄冈)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38.22(09苏州)(8分)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二)空气、物质的构成、溶液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是中考热点问题,常以选择和填空题形式出现。
2.物质的构成和组成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要理解原子、元素、离子等概念,掌握化学用语。
3.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综合化学计算题的基础,解题格式要规范。
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药品、反应原理、注意事项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4.空气质量报告二、物质的构成1.结构示意图2. 元素定义及分类3. 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及化学符号中各数字的意义4.化合价和化学式5.物质的分类6.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三、溶液:1.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2.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意义、计算第三部分:习题演练一、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09苏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2、(09兰州)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3、(09杭州)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
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氧化物B.氧气C.水D.氧元素4、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 .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5、(09山东)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实 验 装 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氢气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 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 2何时收集满6.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 ) (1) 悬浮颗粒(粉尘)(2)氧气(3)二氧化碳(4)一氧化碳(5)氮气(6)二氧化硫 (7)稀有气体(8)氮的氧化物(二氧化氮) A. (1)(4)(6)(8) B. (2)(4)(7)C. (3)(4)(6)D. (1)(2)(3)(4)7.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接排放;②增大绿地面积;③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④分类回收垃圾⑤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⑥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⑧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A .全部B .②④⑥⑧C .①②③④⑦⑧D .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化学用语 8.(09福州).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2O —2个氧元素B .P 2O 5 — 五氧化二磷C .H 2—2个氢原子D .Ca —钙离子8.(09青岛)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