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塑造良好的日常习惯1.规律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养成固定作息时间,包括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和做作业等。
家长可以制定作息计划表,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奖惩机制,激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2.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刷牙、洗澡等。
可以通过给予表扬和奖励来鼓励他们,并与他们一起制定个人卫生计划表,提醒他们注意细节。
3.整理、清洁环境:教育孩子保持整洁的生活环境,要求他们每天整理床铺、桌面和书包等。
家长可以给予示范,与孩子一起制定整洁环境的规则,并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励孩子主动参与。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1.均衡饮食:引导孩子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鼓励他们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营养的食物。
教育他们避免过多食用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
2.定时进餐:教育孩子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规定固定的餐食时间,并避免在饭前吃零食。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并在家庭聚餐时加强亲子交流,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3.节约粮食:教育孩子节约粮食,提醒他们不浪费食物。
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家庭菜园种植,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和收获的过程,培养他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恩之心。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家长和老师可以指导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具体的学习内容。
同时,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调控,让他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和娱乐设备的诱惑。
同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学习工具,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搜索与整理能力。
3.激励与奖励: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奖励他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和成绩。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树立榜样:作为家长或老师,你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你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你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诚实、尊重他人、勤奋等。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规则的设定要合理,符合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确保规则的执行是公平和一致的。
3. 奖励良好行为: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奖励。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或者额外的游戏时间。
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并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4. 引导孩子自我反思: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不要只是惩罚他们,而是引导他们自我反思。
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然后,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影响,并鼓励他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5.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有趣的活动,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这会让孩子感到被关心和被爱,从而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 鼓励孩子独立: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等。
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7. 保持耐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
你需要反复强调规则和期望,并不断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
同时,也要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陪伴。
通过树立榜样、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奖励良好行为、引导孩子自我反思、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独立以及保持耐心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或监护人,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
孩子往往会模仿身边的成年人,特别是父母的行为习惯。
如果父母经常说谎或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孩子很可能会学到这些不好的行为。
因此,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出诚实、尊重和其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明确规则和期望孩子需要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好的行为。
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例如“尊重他人”、“遵守时间表”等。
规则应该明确、简洁且一致,以便孩子能够理解和遵守。
3. 奖励和赞扬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该及时给予奖励和赞扬。
奖励可以是一个小礼物、一次外出活动或是一些特殊权益,例如额外的电视时间。
赞扬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强孩子继续保持良好习惯的动力。
4. 提供合适的指导和纠正当孩子展示出不良的行为习惯时,父母应该提供合适的指导和纠正。
首先,要保持冷静,并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解释为什么这个行为不好,并表达自己的期望。
然后,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教他们如何改正错误并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5.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孩子需要知道他们可以与父母进行开放和诚实的沟通。
父母应该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孩子犯错误或有不良行为,父母应该鼓励他们主动向自己坦白,并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
6. 培养责任感家庭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场所。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家务任务,例如整理房间、洗碗、做家庭作业等。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孩子可以学会承担责任,并理解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7. 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父母应该教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认真刷牙等。
同时,还应该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等。
儿童教育: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的5个建议

儿童教育: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的5个建议导言在儿童教育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自律和积极向上的意识,还能够塑造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石。
本文将为您提供5个实用的建议,旨在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
1. 树立榜样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首先要树立良好行为的榜样。
孩子们经常观察并模仿大人的行为。
因此,如果我们可以展示出积极向上、有纪律和负责任的习惯,他们更有可能受到影响并效仿我们。
2.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且适宜学习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包括提供安静而整洁的学习空间、配备必需的学习工具,以及制定合理而有序的学习计划。
通过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自律的习惯。
3. 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帮助孩子设定可实现的小目标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之一。
把目标分解为具体且可信任的步骤,让孩子逐步迈向成功。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希望每天都读书,可以先设置每天读书20分钟为目标,然后逐渐增加时间。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建立起持续努力和取得进步的心态。
4. 提供积极的奖励机制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孩子坚持培养好习惯。
奖励可以是物质性或非物质性的,例如私下表扬、特殊活动、小礼物等等。
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付出的价值和取得进步的成果,还能增强他们对良好习惯的正面认同感。
5. 建立规律和稳定性规律和稳定性是培养好习惯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确保孩子有一致而固定的作息时间表、规定的学习时间以及合理的休息安排。
这样一来,孩子能够根据规律和稳定性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渐渐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语在儿童教育中,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持久努力的过程。
通过树立榜样、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设定可实现的目标、提供积极的奖励机制以及建立规律和稳定性,我们可以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习惯基础,并且帮助他们在成长中取得更多成功。
在教育孩子时,请记住要识别出他们正在逐步养成的好习惯,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五个实用教育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五个实用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还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介绍五个实用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 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
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让孩子模仿并学习。
例如,如果你希望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你可以经常看书,放置书籍在易于孩子接触的地方,并且表达对书籍的热爱。
孩子会通过观察你的行为,并模仿你的行为养成类似的习惯。
2. 积极奖励法积极奖励是激励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一种有力方法。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例如,如果孩子每天按时收拾自己的房间,你可以表扬他们并奖励一些小礼物。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加愿意保持良好的习惯。
3. 逐步培养法逐步培养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习惯分解成几个小步骤,逐步引导孩子去完成。
例如,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你可以先教他们如何整理学习用品,然后逐渐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完成作业。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因难度过大而放弃。
4. 规定约束法规定约束法是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定,例如每天的作息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限制等。
然后,家长要坚持执行这些规定,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和制裁。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逐渐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5. 爱心教育法爱心教育法是一种注重情感培养的方法,通过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可以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连接,经常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理解。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心,让他们能够从内心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主动去培养和维持这些习惯。
通过榜样示范、积极奖励、逐步培养、规定约束以及爱心教育等五个实用的教育方法,家长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10个方法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10个方法1.树立榜样孩子会模仿他们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表现出自己的好习惯。
例如,我们可以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孩子会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学到这些好习惯。
2.设定明确的目标帮助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是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步骤。
这可以帮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提供动力去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来激励他们。
3.建立规则和时间表规则和时间表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因素。
用清晰明确的语言向孩子解释规则和时间表的重要性,并确保孩子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
通过遵循规定的时间表,比如固定的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玩耍时间等,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4.鼓励积极行为在孩子展示出积极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赞扬和奖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养成好习惯。
5.设置奖励系统建立一个奖励系统可以激励孩子培养好习惯。
这个系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来制定,并与孩子一起商讨制定奖励的具体方式。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特殊待遇或者一些特别的活动。
6.培养坚持和毅力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坚持和毅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教育和鼓励孩子不要放弃。
当孩子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7.提供正确的信息孩子需要正确的信息来养成好习惯。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对事物的真实了解,并教育他们正确地区分好与坏、健康与不健康、安全与不安全等。
8.与孩子共同参与为了培养好习惯,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参与。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和时间表,一起制定目标,并一起监督和反馈。
这样的参与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培养好习惯。
9.解释为什么当孩子不理解为什么需要养成一些好习惯时,他们可能会抵制或无视这些规则。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耐心解释为什么需要培养这个好习惯,以及这个好习惯对他们的好处。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树立榜样:作为家长,要实际上树立好榜样,因为孩子们会观察并模仿他们的父母或者监护人的行为。
所以,要带头遵守规则和养成好习惯。
2. 提供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确保孩子知道家里的规矩和期望,包括居住在一起的基本行为规范。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
3. 给予正面的强化:当孩子表现出好习惯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如表扬、鼓励或者奖励物品。
这样可以增加孩子重复这些行为的概率。
4. 鼓励孩子制定目标:让孩子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步骤。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目标意识和计划能力。
5. 建立规矩和常规:制定一套规范的日常生活常规,包括起床时间、作息时间、家务分工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能力。
6.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和面对困难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
7. 给予孩子责任: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如照料宠物、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8. 多角色教育:让孩子参与不同角色的活动和角色扮演,如家庭角色、社区角色等。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角色和责任。
9. 鼓励沟通和反思: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并鼓励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可以询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有更好的做法等。
10. 坚持和耐心:培养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坚持和耐心。
不要期望立竿见影,而是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逐步养成好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责任感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出色。
然而,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非易事。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父母或者照顾者,我们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们常常模仿大人的行为和态度,因此我们应该自己首先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按时完成工作、保持整洁、良好的时间管理等。
我们的行为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孩子才会更愿意学习和效仿。
二、设定明确的目标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时间、任务和目标。
同时,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其他方面的目标,如运动、阅读等。
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有计划地去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三、制定规则和奖惩制度制定规则和奖惩制度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首先,我们应该与孩子共同确立规则,明确告诉他们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在规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激励孩子遵守规则和养成良好习惯。
奖励可以是简单的表扬或者小礼物,而惩罚则可以是减少某些特权或者暂停某些活动。
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充满阳光的学习环境。
孩子在一个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更容易专注于学习。
同时,我们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学习工具,如书籍、文具等,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五、培养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教导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制定日程表、设置定时提醒等。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分清重要与不重要的事情,帮助他们识别出优先级,避免浪费时间。
六、持之以恒的鼓励鼓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动力。
我们要给予孩子持之以恒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的养成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承担着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的责任。
下面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的方法。
一、家庭教育1.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
父母应该做一个好榜样,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模仿到良好的行为模式。
2. 善于表扬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被认可和肯定的。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继续保持良好行为的动力。
3. 约定规则家庭中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行为规范和家规,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如何行为,以及不良行为会有怎样的后果。
约定的规则要明确、简洁,让孩子能够理解和遵守。
4. 沟通交流家长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性。
通过沟通交流,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品德观念。
5. 爱的教育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家长都要用爱心去教育,不要过分批评和责备。
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帮助他们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二、学校教育1. 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引路人,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好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2. 课堂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和品德教育。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良的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激励机制学校可以设立一些激励机制,奖励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努力付出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班级管理班主任和班级管理者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进行正确的处理。
通过班级管理,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五个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五个方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的发展和未来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容易。
本文将介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五个方法。
1. 为孩子树立榜样作为父母或者监护人,我们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孩子会模仿和学习我们的行为举止,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孩子的典范。
我们可以通过在孩子面前展示积极向上、守时守规的行为,鼓励他们模仿并理解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定期和孩子一起读书,展示阅读的乐趣,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2.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孩子对于规则和目标的认知需要清晰明确。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合理的规则清单,并详细解释每项规则的理由和效果。
同时,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当孩子达到这些目标时,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奖励和赞扬,以增强他们良好行为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3. 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孩子养成良好品质和行为的基石。
我们可以从饮食、睡眠和卫生等方面开始培养孩子的日常习惯。
例如,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每天按时进食,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我们还可以规定孩子每天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我们还可以教导孩子每天洗手、刷牙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坚持良好的日常习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责任感。
4. 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时,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赞扬、物质奖励或者增加一些额外时间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相反,当孩子有不良的行为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时,我们应该及时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比如限制一些特权或者剥夺一些权益。
通过奖惩的引导,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行为的后果,从而更积极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5. 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责任感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能够自主地管理自己的行为和作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要求他们在特定的领域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决策权。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步骤二: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学生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
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的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步骤三:进行榜样教育。
用各种教育行为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
步骤四:是需要持久的训练。
行为习惯一定要训练,但有一条,这种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训练等。
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五:要及时评估,表扬。
要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小孩一定要及时地表扬。
步骤六: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头得到鼓励、支持,谁有不良的行为,大家会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大步骤,把每个步骤都细化了,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1。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精选)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精选)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孩子的习惯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习惯能够塑造孩子的性格,培养出自律、坚持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一、树立榜样孩子往往通过模仿来学习和养成习惯。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
首先,我们要自己具备良好习惯,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才能让孩子觉得这是正确且值得学习的行为。
比如,我们可以定期读书、锻炼身体、保持整洁等,这样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学到这些好习惯。
其次,我们可以给孩子找一些正面的榜样,比如一些优秀的运动员或写作家,让孩子看到他们养成的良好习惯的力量和成就,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明确目标并制定计划,比如每天读一本书、每天运动30分钟等。
然后,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相应的行动步骤,让孩子知道要怎么做,怎么去达成这个目标。
最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完成目标后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干净整洁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要和孩子共同维护良好的家庭氛围,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帮助和支持,构建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团结友爱的力量。
最后,我们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良好习惯的引导和激励,比如在家中放置书籍、运动器材等,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并坚持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四、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孩子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来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教导孩子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其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耐心和坚持的品质,让他们明白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家长要时刻留意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不良行为惯,才能及时纠正。
比如,孩子经常咬指甲,家长可以在发现后,及时提醒孩子不要咬指甲,并给予奖励鼓励孩子改正。
2.采取适当的措施纠正不良行为惯时,家长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不能简单粗暴。
比如,孩子经常吃零食,家长可以适当减少家里的零食存货,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惯。
3.给予正面激励纠正不良行为惯时,家长要给予正面激励,让孩子感受到改正的好处。
比如,孩子经常不听话,家长可以在孩子听话后,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孩子知道听话是正确的行为。
4.耐心细致,不要急于求成纠正不良行为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致,不能急于求成。
比如,孩子经常玩手机,家长可以逐步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让孩子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惯。
总之,家长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善于纠正孩子已有的不良行为惯。
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激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个好的惯的养成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良好的惯会伴随人一生,影响其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
正如英国谚语所说:“行动养成惯,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拜访亲友或在家中招待客人的机会,帮助孩子研究礼仪和提高交往能力。
这不仅能够增加孩子的社交技能,还能够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然而,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我们应该灵活处理,避免墨守成规。
其次,我们需要设身处地,避免专横高压。
同时,我们需要恩威并重,避免言行偏颇。
此外,我们需要指导孩子的行为,但不要唠叨罗嗦。
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避免负面强加。
最后,我们需要在宽严互渗的基础上,避免情感失控。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需要坚定立场,避免过度迁就和退让。
同时,我们需要具体明确,避免抽象模糊。
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未来。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个人成长,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然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易事,需要家长们付出持续的努力和耐心。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主动的家长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家长首先要自觉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能够看到和学习到正确的行为模式。
无论是礼貌待人、勤劳学习还是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家长都应该做到身故而行,并将这些积极的行为传递给子女。
二、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
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关心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馈。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使他们更愿意听取家长的建议并改正不良行为。
三、设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依据。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同时,家长还应该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给孩子以正反馈,让他们明白良好的行为会带来积极的结果,不良的行为会有相应的惩罚。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一些适当的责任,如照顾宠物、整理书包等,让他们逐渐学会承担责任。
同时,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
通过不断的培养和引导,孩子将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提供正面的激励和支持正面的激励和支持对于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要注重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家长还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如帮助孩子解决困难、提供学习资源等,使他们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教育孩子正确处理挫折和失败挫折和失败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和处理挫折和失败。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十大方法

培养孩⼦好习惯的⼗⼤⽅法 每位⽗母都不想让孩⼦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让孩⼦赢在起跑线上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孩⼦良好的⾏为习惯,这是关系孩⼦⼀⽣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下⾯的⼗个⽅法帮助你培养孩⼦的良好习惯! ⼀、激趣式: 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在训练中我强调“苦练”,提倡不怕苦,不怕烦。
但只有家长的严格没有孩⼦的积极性往往产⽣“逆反情绪”,孩⼦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习惯训练,逃避习惯培养。
所以,训练中⼀定要注意调动孩⼦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要根据孩⼦的天性和个性来培养习惯,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
训练中要增加⼀定的游戏性,让训练形式多样化,成为⼀种愉快的活动过程。
如学会使⽤礼貌⽤语,家长可以选⽤⼩品表演的形式;还可以结合故事、童话、⼉歌、⾳乐等形式进⾏,让孩⼦在愉快、⽣动有趣的氛围中接受⾏为训练,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解式: 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训练中给孩⼦提要求要明确,要孩⼦养成卫⽣习惯就要教孩⼦如何刷⽛、洗脸、洗脚、叠被、扫地等等。
要把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结合起来,只要求不指导等于空要求,特别是年龄⼩的孩⼦更要具体指导。
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为要求,可采⽤分解操作的指导⽅法。
如学⼿洗⼿绢、袜⼦等,操作时把它分解成五个步骤:⼀浸、⼆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晒。
这样孩⼦就很容易掌握其要领,且印象深刻。
家长的指导还可以扩展到更⼴的⽅⾯,现在国外的“科”课程,就是教孩⼦⽇常⽣活的知识,这些都可以通过分解式进⾏。
三、检查式: 检查督促与⾃我评价相结合 只要求不检查,就等于没要求。
检查是中⼼环节,必须经常坚持。
例如,要让孩⼦养成每天早晨⾃⼰叠被的⽣活习惯,家长就要每天检查孩⼦的被⼦叠了没有,叠得整齐不整齐,发现不合格及时纠正,这样训练才能对孩⼦形成良好习惯起到督促作⽤。
但是,检查终究是外⼒,养成良好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家长要把检查督促与⾃我评价结合起来,要重视孩⼦的⾃我评价。
⾃我评价,是孩⼦进步的⼒量源泉,只有认识到⾃⼰的⾏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美化⾃我⾏为的强⼤动⼒。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是他们成长道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就。
对于家长而言,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责任,这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实现。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以身作则孩子是更容易模仿大人行为的,所以家长在首先要以身作则。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积极向上,具有责任心、诚实正直等良好的品性,那么我们自己就应该成为这个家庭最好的榜样,尽可能展现出我们自己拥有的各种优秀习惯。
2.规划作息时间孩子的作息时间对于他们的生活特别重要,他们需要规律的作息时间来保持好的身体状态。
家长应该有一个良好的作息安排,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学术任务、进行身体锻炼。
3.积极培养好习惯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设立一些小目标来鼓励孩子建立好的习惯。
比如说打开灯就立刻关上,进屋后立刻脱鞋,精神集中地开始自己的学习等等。
这些小目标旁边一定要有充分的奖励和鼓励,并且家长也要参与其中,帮助孩子完成任务和获得奖励。
4.严格要求和约束孩子建立好的习惯是需要家长的严格要求和约束的,家长不应该姑息任性和不好的习惯行为。
要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必须遵守,如果违反规定,应该有相应的惩罚。
但不是用暴力、训斥等惩罚方法。
而是通过心理沟通、耐心、关心、爱护来教导孩子。
5.不给孩子太多玩具家长也应该控制过多地给孩子的玩具,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会让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行为。
6.注重奖励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运动构建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及时地给他们鼓励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目标达成的愉悦和满足感,并且让孩子为之感到自豪。
通过以上几点,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环境越优秀,孩子的品性也越好,他们的成长也就越更加健康、稳定而快乐。
此外,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式。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10个策略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10个策略孩子的习惯对其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和人际关系成果。
以下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10个策略。
1.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我们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深远,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习惯。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讲礼貌,我们首先要对别人保持礼貌;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爱读书,我们首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2.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给孩子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帮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和合适的。
这些规则和期望可以包括完成家庭作业、按时睡觉、保持整洁等。
将这些规则写下来,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应该如何行动。
3.建立良好的日常例行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一个良好的例行习惯。
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后刷牙、洗脸、更衣等。
这些例行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一定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
4.让孩子参与制定目标和计划让孩子参与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这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同时,我们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如果孩子希望提高数学成绩,我们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并定期查看孩子的进展。
5.表达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展示良好习惯和行为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肯定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和动力,激励他们坚持下去。
例如,当孩子完成作业后,我们可以夸奖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6.建立奖励机制建立一个奖励机制,激励孩子积极展示良好的习惯。
奖励可以是一件小礼物、额外的游戏时间或特殊的活动。
这会让孩子感到成就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7.督促和监督培养习惯需要持续的督促和监督。
我们要定期检查孩子的习惯是否得到保持和改善。
如果发现孩子有退步,我们要及时采取行动,以防止坏习惯形成。
8.创造适应孩子特点的环境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我们要创造适应他们的环境。
例如,对于喜欢收纳整洁的孩子,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整洁的书桌和收纳盒。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培养自律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成功。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1.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尽量避免不良习惯和负面行为。
2.清晰的规定和目标:制定明确的规定和目标,让孩子清楚知道什么是期望和正确的行为。
规定可以包括家庭作业、家务分担、床上时间等方面。
确保规定和目标是具体和可实现的。
3.建立日常例行的规矩:制定家庭规矩和日常例行事项。
例如,每天规定固定的时间完成家庭作业、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通过这些规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提供稳定的日常结构。
4.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机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积极行为和努力。
给予奖励,如奖品、表扬或特别待遇等,可以增强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
5.设定适当的规则和界限:给孩子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帮助他们建立自律能力。
规则要公平和合理,并且要讲明原因。
同时,要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和不可逾越的底线。
6.引导解决冲突的方式:教导孩子如何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尝试寻找平衡和解决方案。
7.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想法和疑虑。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8.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教导孩子承担责任和自律,让他们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
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培养计划和组织能力,并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
9.提供适当的模仿和模拟环境:提供适当的模仿和模拟环境,让孩子模仿和学习成年人的行为。
例如,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统一有序的环境,让他们模仿父母的行为和习惯。
10.坚持和耐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们的坚持和耐心。
不要期望立即看到结果,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适应和改变。
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孩子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而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 1.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因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
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很难要求孩子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做到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到正确的行为模式。
###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在家庭中,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对于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行为预期,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同时,奖惩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表扬或者额外的奖励时间,而惩罚则可以是限制一些活动、扣减零花钱等。
但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要及时、一致和公正,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 3.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品质,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在一定范围内做出选择,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
### 4. 鼓励孩子树立目标目标是行为的动力源泉,也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小目标,比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房间整洁等,然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通过实现小目标,孩子可以逐渐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5. 注重情绪管理和沟通孩子的行为习惯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
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方式,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产生不良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让学生将来都拥有美好的人生
俗话说:“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
习惯是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是行为的一种动力倾向,是人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去进行某些动作的特征倾向。
这种行为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把人的意志努力和注意程度降至最低度。
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就是这样的。
而日常行为习惯又是一切习惯中的基础,一年级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也就成为培养学生习惯这项巨大工程中的重点奠基工程。
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到底应该怎样来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呢?
一、让学生明确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从小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日常行为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
好的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的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所以,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要从一年级就抓起,要让学生们知道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好是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好的前提条件,而当一个人习惯好了,他的学习、身体、思想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他就已经是综合素质较好的候选人了。
继续发展下去,也就大有希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逐步培养,从常规习惯做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要求小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一年级做起,具体落实到点点滴滴中。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和站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
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
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
要让学生从一年级起
就逐步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姿的习惯。
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眼离笔尖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站时,两手贴大腿两侧,腰板挺直,目视讲台。
正所谓“坐如钟、站如松”,这样看起来既稳当、美观又科学。
2、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有一句话叫做“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
”一个人的准备工作大到一项工程、一次竞选,小到一次作文、一次上课,为了让学生们都能做为成功而准备的人,那么让学生养成课前有准备的好习惯就非常有必要了。
(1)下课后让学生在课间记着喝水,并及时上厕所,以避免上课口渴或想上厕所的现象出现。
(2)让学生在课间就将下节课中的课本等用具放在课桌左上角,上课提前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座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左边。
值日生站在讲台前面,检查全班同学是否都已经静息好。
当教师走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时,全班学生精神饱满地站起来,眼睛里闪耀着渴求知识的火花,面带笑容地向老师问好。
3、要培养学生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亲善、礼貌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是人们对亲人、熟人或生人表达情感和尊重的行为方式。
是否懂得礼貌能显示出个人的知识和教养,反映出个人的道德品质。
俗话说“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人”就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对小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也要从一年级就抓起。
让一年级小学生知道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
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
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座,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
并且,为了让学生养成的礼貌习惯得到并加以巩固,班主任可在班上开展一些活动,如:学生没有铅笔向同学借,要对同学说声“谢谢”;不小心碰到
别人要学会说声“对不起”;见了老师会说“老师好”。
这样一来,一年级小学生便从日常行为中懂得并初步养成对人有礼貌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卫生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
因此一定要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讲卫生的习惯,要让一年级小学生从最简单的做起,不乱扔垃圾,将上课用的废纸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下课后丢入垃圾桶。
看到地上有垃圾会主动捡起并制止别人乱扔垃圾,同学之间做好互相监督。
让他们开始学会扫地和拖地,体会到要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这种环境、就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讲卫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三、实践督促,养成习惯
习惯培养离不开实践,解决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后,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该怎样做”的事情了。
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行动指导。
就如我们一年级来说:读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一寸”、“一尺”和“一拳”。
同样,在其他习惯上我也是如此指导,如:做操,要求学生的动作整齐规范,显示出学生强烈的整体意识和蓬勃的朝气;集队、集会要做到三个字“快、静、齐”;走路学会靠右行;课堂上专心听讲,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并通过检查、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梳头,这些自己能做的事我都让学生学会自己做。
这样的指导,给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对于缺乏生活常识和经验的学生,我就手把手地从每个细小动作上给予具体指导,个别学生没做到,就进行强化训练。
让学生逐步在实践中培养出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
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
因此,每次做作业时,我总忘不了对学生说声“注意三个一”。
平时,在集队、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
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四、调动积极性
一年级新生要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因此,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如:为了使学生养成专心倾听的好习惯,我在一次课堂中对一位学生的精彩回答提出:“咦,你刚才说什么?教师没听清,谁能告诉老师啊?”这时就会有其他的学生纷纷举手说:“老师,我告诉你!”“老师,我告诉你!”我请了他(她)起来复述,并大大地表扬了他(她)专心倾听的优点。
甚至还运用小组比赛评分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我班专心倾听的好习惯也就慢慢开始养成。
五、做好表率,及时表扬
1、老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因为在那些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心里,教师的形象是无比神圣的,他们在心底里崇拜着教师,在行为上模仿着教师。
因此,一年级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都非常强,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教师是他们衡量万物的一把标尺。
因此,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老师便要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
2、老师及时表扬学生
表扬是对学生好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它能促进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行为越来越好。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仿佛是清晨的甘露滋润着他们幼小的心田,又像是冬日里的阳光,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
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之语,尤其是“对行为习惯很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改造的契机,及时加以表扬,把缺点转变成优点”。
3、做好适当的物质奖励
一年级孩子有很强的荣誉感,他们非常渴望能得到老师的物质奖励,如:一朵小红花、一个纸心苹果、一面小红旗等,都可以使他们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并激励他们做得更好。
六、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日常行为习惯本来就是很繁杂的,从小学生的一坐一站到洒水扫地,从课前静息到排队放学,每一个动作都是细小繁杂的。
而且,一年级小学生中年龄最小,注意时间最短,平均只有15分钟,所以这就决定了对一年级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最小,可塑性也最强。
他们刚入学时的行为习惯就像一棵幼苗未经过修剪,枝枝杈杈全长在上面,而现在要对他们进行训练,也就是一个逐步修剪的过程,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三年、五年以至更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
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况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融三尺,变非一日之暖”。
“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并逐步变成他们有意识的行动,在反复的操练中完善和巩固,真正将其内化到他们身上。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中途停顿,懈怠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以前养成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也就会化为乌有。
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随时提醒鼓励他们,为让他们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我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持之以恒做事的例子来激励他们。
如:“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8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整整60年。
”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坚定自己,坚持训练日常行为习惯及持之以恒的决心。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只要我们教育者有爱心、耐心和恒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能掌握这其中的教育艺术。
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
正所谓是好习惯就会有好人生,坏习惯就会贻害一生。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的我深感到任务的艰巨,但为了学生们都有一个好人生,我们做老师的辛苦一点又何妨呢。